佛经中的 临虚尘。就是介于空跟色之间,是不是就是现在我看你有戏科学界发现的量子世界?

净空法师:灾难的报道是魔来扰乱,一概不要理会。因缘是第一因素。
净空法师:灾难的报道是魔来扰乱,一概不要理会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62集&
&日讲于香港
这些年,特别是今年,我就收到许许多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你要是没有智慧,你肯定被它扰乱。那这不是好事,这不是佛法,魔来扰乱,让你受苦受难。这些我们看到全都在网络上,我这些好心的同修都从网络上下载给我看。我不看网络,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所有的媒体我都不接触;重要的信息,同修们也非常难得,每一个星期他们有一个重要新闻摘要给我。这就是新闻摘要。这一份1月1号到1月15号;这一份是去年的,11月16号到11月23号。每一个星期给我送一份,我就看看这个了解一些状况,从来没有过问过。重要的信息、科学报告拿来我会看看。这些呢,我看看标题就行了。
每个月他们还给我做一个新闻标题,重大的新闻我看看标题,为什么?你能把原理、原则掌握到了,佛讲的原理、原则,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让我们万缘放下。
最近的科学家、量子力学家们他们也发现了,这些人研究累积了八十年。也就是八十年前科学家发现了原子认为是最小的了。这八十年不断还再分析,从原子分析出电子、核子、中子,还再分析,这是佛法里用“尘”来表示。分析到最后,发现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这个是科学家分析的报告,我看了跟佛讲的“临虚尘”再分就没有了,他这个地方跟佛讲的“极微至微”找出来了。物理学家把基本粒子不断地划分,到了最后看到的不是什么更小的离子,而是一段段能量波。这个波是什么?是念头。充分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智能方程式,物质能量跟现象是一桩事情,完全相同的,这是现代物理学上讲的“玄理论”。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包括我们自己都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体,不是!而是一段段的能量波,全是在波动。也就是说我们所见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虚幻的并非实有,跟大乘经上讲的完全相同。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波动的速度,一秒钟1600兆次的波动现象。我们知道以前用幻灯片做成的电影在银幕上放映,一秒钟24张。也就是说,它的波动现象是一秒钟24次。现在我们看的宇宙,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是1600兆,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讲的最近三十年被科学家证实了,佛说的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假。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科学家乃至资讯里边也提醒了一句话很有道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提升灵性的生活,而不是物质。物质那就是造业,经上讲的造业。所以,真正修行人重视灵性的提升,不重视物质生活。物质生活很简单,你能吃饱、穿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了,得大自在!何必为这些事情操心,为这些事情造业!不值得,完全错了。所以,佛法是我们绝对的标准,是我们真实的依靠,尤其是这部《无量寿经》。
善导大师这两句说的太好了!三世诸佛出现在世间,“唯此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就是“信、愿、持名”,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大事因缘。
在今天这个社会,今年是灾难年,往后灾难越来越严重,许许多多的信息传过来,一概不要去理它,最好文不看、不听,我们看《无量寿经》,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心里没有这个东西,它自然就化解了,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嘛!老是念灾难、念灾难,大家都念灾难,灾难就念来了。我天天念佛,佛来了,灾难就没有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这个道理不难懂。但是难信。真正相信,没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因为这些信息太多了,网络太多了,打开网络全是这些信息。
那么在我推想当中,往后网络这信息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对策,最妙的方法就是不理会它。“止心一处”,大家要记住这一句话。我们把心就“止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上,我们的心是定的,我们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平等、觉什么问题全化解了,决定不受外面动摇。六祖惠能大师讲的五句话讲的好啊!那就是真心,本自清净,不受污染,不受任何影响,我保持清净心。清净心里边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
六祖说“本无动摇”,这是自性本定。佛教我们修学的三大原则,第一个是持戒,持戒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是什么?是经典。我们依照这部经典认真努力学习,要把经典所讲原理、原则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因为它本来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把它丢掉了、忘掉了、疏忽了,现在佛帮助我们把它找回来。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波罗蜜、普贤十愿、弥陀四十八愿,是我们行门依据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够违背,必须相应,这个生活就叫菩萨行。过佛菩萨的生活,把我们的灵性向上提升。
学佛学什么?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学佛菩萨的生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佛菩萨的生活,我们日常生活起居、工作、待人接物,一定要用佛菩萨的标准,都在这一部经里。这一部经的分量非常适中,适合现代人学习。真正知道六字洪名是弥陀本愿究竟方便、一尘愿海的落实,没有这一句名号他的本愿不能落实。
以微少勤作就能引摄无量光佛刹的圆满功德庄严,一生成就无上菩提的殊胜佛号
顶礼、供养、皈依西北方弃恶趣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众威光王吉祥生如来(南无(那摩)西北方弃恶趣世界、众威光王吉祥生如来)&
&如果受持此如来名号,命终之后能得到「无量辩才庄严」总持,以微少勤作就能引摄无量光佛刹的圆满功德庄严,一生成就无上菩提,也将得以听闻九十俱胝佛陀所说正法。&
顶礼、供养、皈依下方集聚诸尘世界出有坏应供正等觉&诸法幻变威光生如来(南无(那摩)下方集聚诸尘世界、诸法幻变威光生如来)&如果受持此如来名号,能获得「明月」总持,一生成就无上菩提佛果,听闻九十俱胝佛陀所说妙法而普皆受持。
何为忍辱?怎样忍辱?看世尊是怎样教导我们的
一&& 忍的种类:
  1《优婆塞戒经》(卷七羼提波罗蜜品)
  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
  二 不忍之害:
  1《三摩地王经》
  互相若生嗔恨者,净戒广闻不能救,参禅住静不能救,布施供佛亦无救。
  2《佛遗教经》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後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於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3《七处三观经第24经》(大正藏卷2)
  五恶不忍辱。何等为五?一者多怨,二者多谗,三者多不可意,四者十方不名闻,恶行,五者已命尽身堕恶地狱。是为五恶不忍辱者。
  三&& 忍之益处:
  1《法句经》
  见怒能忍&&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害众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2《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第七章)
  3《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5《维摩诘经&佛国品》
  忍辱是菩萨净土。
  6《妙法莲花经》
  是诸菩萨等&&
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 而行菩萨道
  巧于难问答&&
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 端正有威德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7《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富楼那会·具善根品〉
  忍辱为十力之本,诸佛神通之原,无碍智大悲皆以忍为本,四谛、念、正勤、根、力、觉、道分皆以忍为本。
  8《大智度论》(卷三十)
  忍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诸恶,能于众中现奇特事。忍能守护,令施戒不毁。忍为大铠,众兵不加。忍为良药,能除恶毒。忍为善胜
,于生死险道安稳无患。忍为大藏,施贫苦人无极大宝。忍为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四&& 忍之方法:
  1《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
  若有愚下狂乱众生来骂辱者,皆忍受之。譬如醉象难可禁制,应以铁钩而调伏之。瞋心醉象,亦复如是,以忍辱钩而制御之,令其调伏,名为安忍波罗密多。
  2《优波塞戒经》
  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出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瞋。我今此身,五阴和合,四阴不现,则不可骂。色阴十分,和合而有,如是和合,念念不停。若不停,谁当受骂。……世间骂者,亦有两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4《妙法莲花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安乐行品第十四)
  5《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舍弃,不修回向。(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6《大方广佛华严经》
  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维,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复更思维,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二,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十行品第二十一)
  7《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心不动故,具足羼提波罗密。
  8《大般涅槃经》
  菩萨修行大涅盘者作是思维,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度烦恼河。以是思维,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以忍受故,则不生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
  9《六祖坛经》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般若品第二)
  10《大乘起信论》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音译羼提、羼底、乞叉底;意译作安忍或忍。即心能安住而堪忍侮辱或恼害。《大乘义章》卷十二云(大正44·70
5b)︰‘言羼提者,此名忍辱。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忍。’《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七谓忍辱有三种行相,即不忿怒、不报怨、不怀恶。盖梵语ks!a^nti,系由语根ks!am(有‘忍’之义)而来的女性名词,故有忍耐或安忍之意。此忍辱为世间、出世间及大乘、小乘等所尊崇之法。尤其大乘对之最为重视,并以之为六波罗蜜之一,系菩萨必须修行的要目。
依《大智度论》卷六所说,忍有生忍、法忍二种︰
(1)生忍︰谓众生虽加种种恶,心不嗔恚;又给与种种供养,心亦不欢喜;且观众生无初、中、后,不堕常、断二边,不生邪见。
(2)法忍︰于甚深法中心无挂碍。
《优婆塞戒经》卷七〈羼提波罗蜜品〉,则谓忍有世、出世二种,文云(大正24·1072c)︰‘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其下文又谓声闻缘觉所行之忍辱唯是忍辱,非波罗蜜。唯独菩萨所行之忍辱乃能称忍辱波罗蜜。即以四句分别忍辱与忍辱波罗蜜(大正24·1073a)︰
‘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禅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嗔心,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缘觉持戒布施。’
又依《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九〈福田相品〉所说,菩萨的安忍有世间、出世间两种相。所谓世间安忍乃缘诸有情的有取有相,依诸果报福业等而发起的有漏忍;普利乐一切有情而发起的无漏忍,则称出世间安忍。又说世间安忍是声闻独觉所共有,故不可名之为大甲胄轮,出世安忍独由菩萨所成,故名之为大甲胄轮。另依《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安忍波罗蜜多品〉所述,观一切皆空而行的安忍,称为安忍波罗蜜,若非如此,唯名安忍。又,存自他或善恶分别的安忍,唯名安忍;无此等分别者,名安忍波罗蜜。由上所述,可知二乘及菩萨皆行忍,然其志意大有所别。
此外,《解深密经》卷四〈地波罗蜜多品〉等,说忍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三种。其中耐怨害忍又称耐他怨害忍、他不饶益忍、忍辱忍、他毁辱忍;安受苦忍又称安受众苦忍、安苦忍、安受忍;谛察法忍又称法思惟解忍、法思胜解忍、通达忍、观法忍或观察法忍。唐译《摄大乘论释》卷七释云(大正31·356c)︰
‘耐怨害忍能忍受他所作怨害,勤修饶益有情事时,由此忍力遭生死苦而不退转。安受苦忍能正忍受所遭众苦,由此忍力于生死中虽受众苦而不退转。谛察法忍堪能审谛观察诸法,由此忍力建立次前所说二忍。’
又,无性《摄大乘论释》卷七亦说耐怨害忍是诸有情成熟的转因,安受苦忍是成佛因,能忍受寒热饥渴等种种苦事故,谛察法忍是前二忍所依止处。此中,前二忍相当《大智度论》所谓生忍,谛察法忍相当彼之法忍。
又,《宝云经》卷一说菩萨有十忍,即内忍、外忍、法忍、随佛教忍、无方所忍、修处处忍、非所为忍、不逼恼忍、非心忍、誓愿忍。新译《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亦谓菩萨有十种清净忍,文云(大正10·305a)︰
‘所谓安受訾辱清净忍护诸众生故,安受刀杖清净忍善护自他故,不生恚害清净忍其心不动故,不责卑贱清净忍为上能宽故,有归咸救清净忍舍自身命故,远离我慢清净忍不轻未学故,残毁不嗔清净忍观察如幻故,有犯无报清净忍不见自他故,不随烦恼清净忍离诸境界故,随顺菩萨真实智知一切法无生清净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
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安忍波罗蜜多品〉亦列举无贪、不害、无热恼等三十二种安忍。《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二〈忍品〉谓忍有自性忍、一切忍、难行忍、一切门忍、善士忍、一切种忍、遂求忍、此世他世乐忍、清净忍九种。此中,一切忍分在家、出家,又各有耐怨害等三种。难行忍有三种,一切门忍有四种,善士忍有五种,一切种忍有十三种,遂求忍有八种,此世他世乐忍有九种,清净忍有十种。
诸经论对于忍的功德利益的叙述颇多。如《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富楼那会·具善根品〉云,忍辱为十力之本,诸佛神通之原,无碍智大悲皆以忍为本,四谛、念、正勤、根、力、觉、道分皆以忍为本。《大智度论》卷三十亦云(大正
25·280c)︰
‘忍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诸恶,能于众中现奇特事。忍能守护,令施戒不毁。忍为大铠,众兵不加。忍为良药,能除恶毒。忍为善胜
□,于生死险道安稳无患。忍为大藏,施贫苦人无极大宝。忍为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净空法师:因缘是第一因素
佛法的修学,实在说,一定要有善根福德因缘,这跟世法是一样的。一个人在世间,一生富贵、事业、学业成就与否,固然是要靠努力,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宿世的因缘。
在古时候,民间流行一句话,“富贵功名,是要靠阴功,要靠积阴德”。自己有德行,是祖先有阴功;换句话说,富贵功名也不是凭自己努力能得到的。但是有阴功,不努力,你得不到;没有阴功,你努力,也得不到。阴功再加上努力,这才能够一帆风顺,这才能得到。
佛法修学成就,亦复如是。古德告诉我们,今生这个修学,遇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你遇到的缘殊胜,你的修学就一帆风顺;遇缘要不殊胜,纵然过去有善根福德,你的因缘没有遇到。
《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讲往生。你不求往生,我们禅宗里面讲开悟,还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没有因缘,遇不到真正善知识指点,你也开不了悟。由此可知,因缘实实在在讲,世出世间法,它是第一因素。
所以,人在六道里面轮回,能够得到人身,闻到佛法,实实在在讲,这是希有的因缘。这个因缘如果不能够把握住,换句话说,我们虽然遇到佛法了,遇到佛法没有成就,这就是你没有能够把握这个机缘。
6 错过了这个机会,虽然在这一生当中积结善根,但是你没有能够断烦恼,没有能够开悟,没有能够超越三界,这就是没有成就!
佛对于我们的期望,是希望我们遇到这个机会,遇到这个因缘,能在这个时候急速成就。所有一切成就当中,最殊胜的成就,就是往生净土。为什么说往生净土是最殊胜的成就?因为生天不是成就,纵然你生到大梵天,生到非非想天,你将来还是会堕落,你还是会退转。
一般修学,能脱离六道轮回,就算是有成就;而往生净土,是一证永证,永不退转,这是最殊胜的成就,上上的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的。所以,遇到净土法门这个机缘,万万不能够错过,一定要牢牢地把它抓住!
净空法师:迷惑没有了,你就开悟
1&造业是什么?是你一时糊涂,你违背了性德。你既然造业,当然受报;报尽了,佛菩萨还来度你。
2&佛菩萨时时刻刻在导引我们,因此我们遭遇挫折不要害怕,遇到苦难要欢喜接受,人为的也好,自然灾害也好,统统要接受。为什么?消灾。业障消除了,报掉了,福慧就增长。
3&人决定不能造业,造业是什么?造业是罪苦增长、迷惑增长,那就难了。迷惑跟罪苦要是常常增长的话,这事情麻烦。为什么?现前是花报,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
4&迷惑罪苦,这都是心地的染污,要把它洗干净。净宗法门就是教我们老实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把心垢洗干净。你要问,二六时中心里面只有佛号,有什么好处?头一个好处,你不造业了,你天天消业,你健康长寿;念久了,迷惑没有了,你就开悟。
迷惑没有了你就开悟
《佛说阿弥陀经三愿串解集证》第六续讲:佛语中的“为诸众生”、“一切世间”是指哪些众生呢?哪些世间呢?
就广义讲:通指佛以下的九法界凡圣,即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众生。
蕅益大师谓:“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属也”。
就狭义讲:特指五浊恶世的造罪凡夫。
蕅益大师特释:“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
诸佛赞言,证诚、证信、彰显了《佛说阿弥陀经》所倡之法,即本师释迦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证悟之法,即本愿称名之法、念佛之法、执持名号之法。
此法所应对的正机:就是娑婆浊世凡夫。正如智随法师所言“彰净土一法,以凡夫为正机,大悲本愿,于此坦露无遗”,直契释迦本怀。
是法通贯九界,遍及九界众生。是以念佛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泛应万机。
印光大师赞言:“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姓,亦可预入其中”之言,皆本于佛说。
三:释迦佛叹难章。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此段佛语是释迦本尊叹难章。
释迦佛这一段佛语我们当如何理解呢?我们先作一下概论,然后再作细论。
第一从语言结构上分析:
“行此难事”一语是“行难”总纲,涵括“行难”三事。“行此”二字,统括“得此”与“说此”,所行者就是所得与所说者两大事项。
释迦佛此一段佛语与《佛说阿弥陀经》整体合观,体现了三此:
见此:“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即见称名往生成佛之利。
“已发愿,已生;今发愿,今生;当发愿,当生。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都是本师释迦佛亲眼所见之事,佛说证诚以令信受。
行此:“行此难事”。涵括“得此”与“说此”。
得此:“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此:“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行此难事之一:释迦出兴于娑婆,无量亿劫难遭遇。
行此难事之二:释迦佛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得”字,究有二义,一是完成、实现之义,就是释迦佛于五浊恶世圆成佛道,示现成佛。二是获取、得到之义,即证得、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即当生成佛的念佛法门。
行此难事之三:释迦佛于五浊恶世,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说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证悟现生成佛之法——执持名号,往生彼国的法门。
“是为甚难”一语,位于段末,是对以上所行“三难事”的叹难总结,一叹寓三难,一叹即三叹。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心保有清净的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念佛把心安顿在佛菩萨名号上,无论是走路还是干活,都让这一声佛号念念相续。如果妄想太多,心就会变得复杂,烦恼也随之增多。如果能够天天念佛菩萨、时时念佛菩萨,心就会越来越单纯,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少。一个人为什么开心不起来?就是因为心事太多,心被很多事物和执著压迫著。当我们心事重重时,想快乐也快乐不起来,反之,如果我们的心没有任何负担,就能体会到放松的自在。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照自己的心念。禅宗里有个故事说,一个孩子去放牛,开始时,牛是野牛,所以孩子每天都要跟在牛的后面,时时地抓著牛的绳子,稍一疏忽它就跑得无影无踪。孩子天天都训练这头牛,吹一下哨子,就拉一下绳子,久而久之,牛变得越来越温顺,到最后,孩子甚至可以骑在牛背上走,当他自己去睡觉时,牛也不会跑掉了。我们的心念,也像这头野牛一样。有个词叫做‘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的心像猿猴一样不安分,我们的意又像马一样到处乱跑。我们时常都会迷失在五欲尘劳中,听到好听的,看到好看的,就去执著,就去贪嗔痴了。当我们贪著这些的时候,早就把自己的心丢在了一边,早就迷失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里,就像那头牛一样,一不小心就跑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心念,比牛跑得更快、更野,所以时常要观照它。
我们时刻都要反省一下,看看现在在想什么?看看自己想的这些念头是什么?我们要看住自己的念头,无论是好念头还是坏念头出现时,心中都要了了分明。尤其是我们起贪心、嗔恨心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跟著它跑。一个没有学佛的人,贪心现前的时候就拼命地贪;嗔恨心现前的时候就拼命地嗔;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恨的时候又恨得不共戴天,让这些烦恼的心理成了主宰我们生命的主人。而念佛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正念,使我们把握好自己的心念,把握好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让那些五欲尘劳的烦恼来左右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始终保有清净的觉照。
总而言之,修行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中,都包含著修行。学佛就是要从我们的一言一行做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只要我们拥有健康、慈悲而智慧的生活,那就是最好的修行!&
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合时&果报还自受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
您皈依了吗?
佛经有一个故事是说一大金翅鸟(一大金翅鸟一天可吃到500小龙),&有天大金翅鸟抓到一小龙,可怎吞也吞不下,&小龙告大金翅鸟说,我是受过皈依的佛弟子,所以你是吞不下的&可见小龙己受到三宝的保护!您皈依了吗?也許您想皈依可是一直没有因緣!&
再说个故事&
忉利天有一天子,因快死而愁忧呻吟,他的父亲释提桓为儿子说,&说:「一切恩爱皆有别离。」&天子说:「怎么可能不怀忧,今后天宫种种五欲都没有了,命终即生罗阅城猪胎,所食者是粪,后又为屠脍所杀,我今天用神通见此事所以心怀愁忧。」&
释提桓因又说:「你赶快归命(依)佛法僧吧,佛曾说过「诸有归命佛不趣三恶道,受福天人间后逮涅槃界」&
天子便就地跪着合掌作是言「世尊一切智,能彻视看见到我,愿见救济我,我今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天子用神通便见生于罗阅祇城第一长者家,遂不处猪胎了,非常欢喜不能自胜。&
(出增一阿含)&
我们可以先學忉利天子的自行皈依,這樣己具足皈依三宝,如果不放心的話,它日有机再到寺里作一次皈依,才不会失去大利益!&
跪着合掌曰&
「世尊一切智,能彻视看见到我,愿见救济我,我今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三遍
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华严经&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
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
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
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
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
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莲池大师
龙树于龙宫诵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与普贤同佐遮那,号华严三圣,而愿生极乐。咸有明据,皎如日星。---莲池大师
普贤行愿品回向偈: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我此广大殊胜愿,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华严三圣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尚且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我等薄地凡夫切莫妄自为大,当宜至恭至净,老实念佛!
&观佛三昧经& 佛记文殊当生极乐&
文殊白佛言。我念过去。宝威德上王佛时有长者。名一切施。长者有子。名曰戒护。子在母胎。以敬信故预。为其子受三归依。生年八岁。童子见佛。恭敬作礼。一见佛故。即得除灭百千万亿生死之罪。从是已后。常生净土。得百千亿念佛三昧门。故今释尊复记之曰。文殊师利。汝当往生极乐世界证入初地.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十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宣化上人开示:邪淫的结果--性化灵残&
邪淫:在因果律上,犯邪淫者最严重,其惩罚尤为凌厉。尤其夫妇间,若彼此离了婚,又再去结婚,根据因果律,临命终时,身体会被截割成两份。因为生时曾有两边的关系,故死后业报呈现,有一把大锯,把人从头顶锯到脚尖。生前曾邪淫多少次,死后就割开多少份,生前曾结婚一百次,死后便分开一百份。乃至每人分得一点点。那么,分开有什么不好呢?分得零零碎碎,再想把灵性聚一起,就不容易了,千百亿劫恐怕也不能复得人身。这时性化灵残,与草木同朽,变成无情的植物。本性分散了,便不容易做为众生。纵使能做众生,譬如一个人身,能化为八万四千蚊虫,但若要把那八万四千蚊虫重聚在一块,则不容易。蚊虫多数重新做蚊虫,头出头没,生死轮回,总不知道背尘合觉,舍迷归正的。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诸位若能深明其义,可不惧哉!
宣化上人:出家还俗堕地狱
人人想成佛,可是成佛有成佛的条件。人人想做好人,可是做好人,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不改其志愿,时时诸恶莫作,刻刻众善奉行,这样才够资格做好人。&
心想做好人,可是行为不合作。做则无恶不作,行则有善不行,心行不合一,怎能谈到做好人呢?初发愿很认真,时间一久,就生起懈怠心,不是躲懒,就是偷安,将初发的心愿忘得一干二净。&
就拿我们出家人来说,刚出家的时间,很有道心,精进努力,可是慢慢改变初衷,不知前进。开始做鬼事,不但不能成佛,反而堕地狱。出家几年,受不住考验,被境界所转,定力不足,那就还俗了。去做如意的事,或发了大财,或做了大官,那不过是眼前幻化,可是果报难逃,如影随形。&
今天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是思凡还俗的出家人,一定要堕地狱去受无间的苦。这是真真确确的情形,一点也不客气。最初一念,出家成佛;最后一念,还俗做鬼。这两条路,任君选择,操之在你自己的手中。&
世间的事,不是好就是坏,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兴就是衰,是相对法。所谓‘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你向上走,即是四圣位;你往下滑,便堕三恶道中。&
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根深的人,修善道;孽重的人,造恶道。对他说真话,他不相信。对他说假话,他反而相信。为什么?就因为业障重的缘故。我们学佛多年,对这理论还不了解,实在可怜!&
本来我不想讲这种道理,认为大家都会明白,现在才知大家没有彻底明白,仍在十字路口徘徊著,迷失方向。我现在提醒大家,人在生死大海中,浮不上来,就沉下去。有句俗语:‘飞的高,跌的重!’向上想成佛,上不去成不了佛,跌下来就堕地狱,永难翻身。&
有人问:‘究竟有没有地狱呢?’我告诉你们,人活的时候,就在地狱中。你看,一般人烦烦恼恼,争争吵吵,没有沐息,无有停止,这不是在地狱吗?这种人生有何意思?还有水灾、风灾、战争人祸亦是人间活地狱!再看,恶疾缠身,苦不堪言,癌症发作,痛不欲生,这岂非地狱?可是人还是看不破,放不下,舍不得,贪恋执著,又没有慈悲心,见利忘义,趁火打劫,最后还是在轮回中打转,无有止期。好了,不多讲了,再讲就把大家都吓跑了!
(普巴扎西仁波切传讲)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亲人朋友,观想每一个人的头顶上都端坐着一尊佛,如果你信佛,而你的家人不信佛,还反对你信佛的话,你今后见到你的家人,你就观想你的家人头顶上端坐着一尊佛(什么佛菩萨都可以的,我一般是观想药师佛),佛放出光明,将你的家人全身笼罩在佛光中!心中默默的祈祷,愿如来保佑你的家人吉祥如意,愿你的家人能早日信佛!这么观想,很快你的家人就能信佛了!
大家念佛一定要念六字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请看仁焕法师念佛七法会开示:
念佛关于念六字和念四字的问题,我也不是随便说的。2003年闭关的时候我是念四字,不是念六字,七天七夜没有停过。(掌声)到2004年重新闭关的时候,梦见观世音菩萨说:“你是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干嘛念四字?”我就问:“为什么有人提倡念四字?”菩萨说:“人家是人家,你是你。”
最后菩萨就把其中的道理讲了:“南无”就是皈命,也是接受。四字是佛念佛,佛还用皈命吗?我们必定要皈命,皈命是我们的通行证,我们没有皈命的这个护照就进不了西方。而佛回到他的家就不用通行证了,但是我们要有通行证才行。(掌声)
大家要明白,我跟大家一样也是恶业众生,所以念六字。念四字的人,他是佛再来到世间的。我们在座的诸位,如果你是佛再来的,你可以念四字。我不能反对你们念四字,你们一念四字我就知道跟在你们后面有办法了。(众笑,掌声)
所以大家去做临终关怀或自己修行,如果自己还有痛苦有烦恼,表示我们是生死凡夫,必然要从六字上念。
印光法师开示念观世音菩萨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六)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亦未尝无感应也。(文钞三编卷一?复蔡锡鼎居士书二)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现在大家通在患难中,当为一切人说解除患难之法,唯有改过迁善,敦笃(音顿堵,敦厚笃实)伦常,至诚恳切,称念观音名号,为唯一无二之妙法。无论水火、刀兵等危险,及怨业病,医不能疗者,倘肯依上所说,决定会逢凶化吉,在危而安,及怨业消灭,不药而愈矣。(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天灾、人祸,不时降作。祸患之来,莫能预料。避无可避,防不胜防。若能依《文钞》、《嘉言录》所说,至诚念佛及观世音,必能于冥冥之中,得蒙加被。或转有为无,或转重为轻,决不至与不念佛人同一受殃也。(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一)&&
●祈遍令乡人同戒杀生,念观世音圣号,以期疫疠消灭。果能恳切志诚,决定有大效验。茫茫大苦海,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书十四)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处虎疫甚剧,陕西澄城县寺前镇附近,死数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两个坏人,余均无恙。甘肃甘谷何鸿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处,疫不入境。汝邀净友念,是小办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办法。顶好吃净素,如其不能,亦须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当此凶险之时,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为能救护。(文钞三编?复穆宗净居士书二)
●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继降作,总由不知三世因果,唯欲自利,不顾杀生害命,以及害人之所致也。欲挽劫运,非提倡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与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不可。现今之世,常在患难中,唯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可以倚靠,当常持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转移。又祈与诸眷属,及亲友、乡党,皆以是为倡导,则其利大矣。(增广文钞?复马舜卿居士书)
●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f&伐),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音渠,大路),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当看观音本迹颂,观音灵感录,观音慈林集,可以知其大略。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续编卷下?历朝名画观音圣像珂罗版印流通序民27年)
●观音慈悲寻声救苦,当此极苦之时,令念观音,校(比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绝少发挥。观音救苦救难之事,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如法华经普门品,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当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识)念佛则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识)以经中未曾说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观音也。(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度。普门品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不但现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桥梁,道路,药草,树木,楼台,殿阁,亦随机现。总以离苦得乐,转危为安为事。凡遇刀兵,水火,恶病,恶兽,怨家对头,恶鬼,毒蛇,种种危险者。果能至诚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可蒙菩萨加被,转危为安。现在杀劫弥漫,全球皆无安乐之处,亦无安乐之人。&
佛告目连:譬如万川长流,有浮草木,前不顾后,后不顾前,都会大海。世间亦尔,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目连所问经》
净空法师开示:佛号提神最好
1&学佛,刚开始的时候,法喜你还没有得到;如理如法地修学,经过一段时日,真的入了门,欢喜心现前,法喜你才真正能得到。
2&人要有法喜,精神都来了,你要念佛念到生欢喜心,你的疲倦就没有了。所以念佛真正得力的人,工作很疲倦,提不起精神的时候,好好地念几声佛号,精神都来了,这比吃什么样的补药都灵光。
3&吃补药,喝咖啡来提神,都有副作用,都不正常。念佛是修清净心,清净心不会疲倦,所以念佛能提神。佛号提神是最好的,这佛号念得力,几句佛号,精神十足,不疲不厌。
4&念佛确实能调节我们的生理,使我们做到不疲不厌——大家认真努力修学,修到一个阶段之后会得到这个境界,能够念到这个境界,证明你念佛功夫得力了。
净空法师开示: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
【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於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这一句是梵语,如果把它翻成中国意思,就是释迦牟尼佛得道成佛的方法。释迦牟尼佛怎么得道的?怎么成佛的?念这一声阿弥陀佛成佛的,念这一声阿弥陀佛得道的,念这一声阿弥陀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有几个人知道?蕅益大师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这句话就出在《弥陀经》上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
【今以此果觉全体。】毫无保留。【授与浊恶众生。】
五浊恶世的众生就是指我们这批人,释迦牟尼佛把他自己果地上修行的方法传授给我们。
以上是&净空法师开示:释迦牟尼佛怎么成佛的
净空法师:迷惑没有了,你就开悟
1&造业是什么?是你一时糊涂,你违背了性德。你既然造业,当然受报;报尽了,佛菩萨还来度你。
2&佛菩萨时时刻刻在导引我们,因此我们遭遇挫折不要害怕,遇到苦难要欢喜接受,人为的也好,自然灾害也好,统统要接受。为什么?消灾。业障消除了,报掉了,福慧就增长。
3&人决定不能造业,造业是什么?造业是罪苦增长、迷惑增长,那就难了。迷惑跟罪苦要是常常增长的话,这事情麻烦。为什么?现前是花报,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
4&迷惑罪苦,这都是心地的染污,要把它洗干净。净宗法门就是教我们老实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把心垢洗干净。你要问,二六时中心里面只有佛号,有什么好处?头一个好处,你不造业了,你天天消业,你健康长寿;念久了,迷惑没有了,你就开悟。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照自己的心念。禅宗里有个故事说,一个孩子去放牛,开始时,牛是野牛,所以孩子每天都要跟在牛的后面,时时地抓著牛的绳子,稍一疏忽它就跑得无影无踪。孩子天天都训练这头牛,吹一下哨子,就拉一下绳子,久而久之,牛变得越来越温顺,到最后,孩子甚至可以骑在牛背上走,当他自己去睡觉时,牛也不会跑掉了。我们的心念,也像这头野牛一样。有个词叫做‘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的心像猿猴一样不安分,我们的意又像马一样到处乱跑。我们时常都会迷失在五欲尘劳中,听到好听的,看到好看的,就去执著,就去贪嗔痴了。当我们贪著这些的时候,早就把自己的心丢在了一边,早就迷失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里,就像那头牛一样,一不小心就跑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心念,比牛跑得更快、更野,所以时常要观照它。
我们时刻都要反省一下,看看现在在想什么?看看自己想的这些念头是什么?我们要看住自己的念头,无论是好念头还是坏念头出现时,心中都要了了分明。尤其是我们起贪心、嗔恨心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跟著它跑。一个没有学佛的人,贪心现前的时候就拼命地贪;嗔恨心现前的时候就拼命地嗔;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恨的时候又恨得不共戴天,让这些烦恼的心理成了主宰我们生命的主人。而念佛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正念,使我们把握好自己的心念,把握好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让那些五欲尘劳的烦恼来左右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始终保有清净的觉照。
总而言之,修行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中,都包含著修行。学佛就是要从我们的一言一行做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只要我们拥有健康、慈悲而智慧的生活,那就是最好的修行!&
净空法师:修最胜福田,人人都可以修&
1&佛常教给我们修福修慧、求福求慧。福是不是世间名闻利养?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间名闻利养看作福,求这个,你把佛的意思看错了。
2&福是什么?福是定,是清净心,心清净才是真福。有福报的人心清净,心清净多快乐!快乐是福,离苦得乐是福;心不清净,没福。世间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虽富不乐,他苦,不算有福。
3&真正的福报是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有钱的确会打妄想,打妄想是造轮回业。还是布施好,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4&我们这个世间,有钱的人、有势力的人很多。他们的财势,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这个因得来的,所以这个世间发大财的人,你不必羡慕他。说实在地,这个世间很多有钱的人,像这些大企业家,苦得不得了!
5&真正有福的人,一定有善根、一定有智慧。如果有福,没有智慧、没有善根,这是佛经里面讲的痴福,愚痴。痴福不足以为贵,虽然很有钱,结果一生还受苦受难,这样的人很多!
6&众生要想修福,说实在的话,最殊胜的福报是在三宝。所以,供养三宝是无上的福田。单单修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种福,我们讲福田,福田有比较。《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最殊胜的福田是法布施——法布施胜过财布施!
7&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依教修行布施”,我们能够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这是最殊胜的福田。
8&有些人说:“我家里很穷,没有钱!我看到经上讲要修最胜福田,我看了只有羡慕,自己没法子修。”殊不知最胜福田,不要花钱,人人都可以修,问题是你肯不肯真修?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照自己的心念。禅宗里有个故事说,一个孩子去放牛,开始时,牛是野牛,所以孩子每天都要跟在牛的后面,时时地抓著牛的绳子,稍一疏忽它就跑得无影无踪。孩子天天都训练这头牛,吹一下哨子,就拉一下绳子,久而久之,牛变得越来越温顺,到最后,孩子甚至可以骑在牛背上走,当他自己去睡觉时,牛也不会跑掉了。我们的心念,也像这头野牛一样。有个词叫做‘心猿意马’,就是说我们的心像猿猴一样不安分,我们的意又像马一样到处乱跑。我们时常都会迷失在五欲尘劳中,听到好听的,看到好看的,就去执著,就去贪嗔痴了。当我们贪著这些的时候,早就把自己的心丢在了一边,早就迷失在自己所喜欢的环境里,就像那头牛一样,一不小心就跑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心念,比牛跑得更快、更野,所以时常要观照它。
我们时刻都要反省一下,看看现在在想什么?看看自己想的这些念头是什么?我们要看住自己的念头,无论是好念头还是坏念头出现时,心中都要了了分明。尤其是我们起贪心、嗔恨心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跟著它跑。一个没有学佛的人,贪心现前的时候就拼命地贪;嗔恨心现前的时候就拼命地嗔;爱的时候爱得死去活来;恨的时候又恨得不共戴天,让这些烦恼的心理成了主宰我们生命的主人。而念佛就是要培养我们的正念,使我们把握好自己的心念,把握好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而不是让那些五欲尘劳的烦恼来左右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始终保有清净的觉照。
总而言之,修行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行住坐卧中,都包含著修行。学佛就是要从我们的一言一行做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只要我们拥有健康、慈悲而智慧的生活,那就是最好的修行!&
人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是给我们做榜样的。我们学佛,就应该学他那个样子。首先他给我们示现,把世间的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他是王子,他却选择出家。你说王位,想争取的人有多少?他是已经得到,他舍弃。他为什么舍弃王位?为什么要舍弃荣华富贵?因为他知道这些求欲望的心理、行为,都属于轮回业。轮回苦,你不知道,他知道。
人活在这个世间,什么是人生意义?什么是人生价值?世间人全都搞错了。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人生真正的意义跟价值,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一生的时间不长,只是数十寒暑,你要是所行的都是逆道,都是违逆自性,你这一生纵然得到荣华富贵,你来生必定往下堕落。生死轮回,佛说得很多,现在西方人也说得不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不教我们别的,他教我们不断地提升灵性。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有没有来去?也没有。你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从无量劫到今天,还不是你吗?你哪有生死?你只是在六道里头不断地换身体,这是真的!这就是告诉你,身体有生死,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知道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你就不会贪生怕死!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最大的安慰,就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知道没有生死。
没有学佛的人贪生怕死,对这个死非常恐惧!学佛的人晓得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如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个身体愈换愈好。我这一生是人身,来生换的是天身,欲界天身、色界天身,修得最好的到极乐世界换成菩萨身,愈换愈好!但是,你要是造作罪业,那就差了,你的身体愈换愈糟糕,现在是个人身,来生换成畜生身、换成饿鬼身、换成地狱身,愈换就愈糟糕!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
  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在湛山论坛里有人说:“许多人听净空法师的讲座开始信佛学佛念佛的!”看到这我实在是郁闷。
信的什么佛啊&什么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儒教等等一切宗教都是佛菩萨的化身吗&学的什么佛啊&什么一切外道典籍都是大正藏都是佛经吗&念的什么佛啊&什么也别念了&念就念阿弥陀佛诵就诵汇集本&无量寿经&再念统统都是夹杂吗&我试问你净空&拿着念佛的好&来掺杂外道法&是不是更夹杂啊&这种提倡一经一佛号的做法&是不是在变相加速佛法的灭亡&万年以后&佛法灭尽&世间就剩一经一佛号&这种把外道法植入佛法中的做法&实则是在霍乱佛法&魔厮邪厮而已
未证言证,是诸邪魔。或暗示,或明说,或教他人说,自己是某佛某菩萨的,都是波询的弟子,年老成魔,死后堕无间地狱。净空就是为末法而生的波旬弟子罢了&
《坛经》中说:“吾灭后二十年,邪法撩乱,惑我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可见菩萨不但要护法,护法还可以不惜身体和性命。
邪法与正法是不可能并存的。所以,唐玄奘法师对此非常感慨,故云:“若不破邪,无以显正。”如果不一代接一代地努力破邪显正,佛法就不可能延续到七千年后,将会提早灭尽。
你也许不是生长在一个佛教的国度,或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你也许不穿僧袍或剃光头,你也许吃肉而且崇拜饶舌歌手Eminem或性感名模ParisHilton,这不表示你不能是佛教徒。要成为一位佛教徒,你必须接受一切和合现象都是无常,一切情绪都是痛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证悟是超越概念的。
-----宗萨蒋扬钦哲
清醒的心会警告我,一个充满了自称佛教徒的世界,不见得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宗萨蒋扬钦哲
如果一个人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超越概念(涅寂静)这四句佛陀宣说的话,称为“四法印”。“印”在此处意指确定真实性之印记。虽然一般认为这四法印包含了佛教的一切,但在绝大多数的状况下,这种回答通常会冲淡了兴头,无法引起更多的趣味。话题也就转变,而结束了这个题目。-----宗萨蒋扬钦哲
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如是之人住僧团之中,往往示现持戒谨严,辩才无碍,影响甚大,在讲法中不断渗透邪法,以像似正法毁灭佛陀正法,此等法师其实是狮子身中虫,是佛所最不愿见者。为害甚于外道,且极易成功。教中若有如是法师,应优先举示摧伏,狮子身中虫是佛遗命须速除者故。
魔在哪里呢?
真正使我们遭受这无尽痛苦的是大魔王波旬,他狡猾地躲藏在我们视线背后,也就是阴险地隐藏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发现其踪迹,他和我们非常贴近,但我们却熟视无睹。
----晋美彭措
隐藏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这个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这种魔叫我慢魔;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美妙事物,如果我们对之生起贪心,相续就会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吝啬将我们引入三恶趣,这是吝啬魔;可将自己和别人的相续全部摧毁的魔,就叫嗔心魔,这在《入行论》的安忍品中有详述;对别人生起一种竞争心,希望别人不要得到名声财富等,嘴上也经常说别人的是非和过失,实际上就是一种嫉妒,这种人始终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这叫做嫉妒魔。--------晋美彭措
佛法包括的内容(及与现代学科的比较)——
1、内明:关于空是什么,及如何体验空的方法(具体修行方法)的解释与说明
2、因明:关于哲学与逻辑学的问题并为内明佛法的实践,提供思维依据及判断依据
3、声明:外语及相关语言学
4、医方明:医学
5、工巧明:天文历算、建筑、雕塑、绘画、生意经营管理等涉及科学与技术的知识
用现代学科的分类即是:以佛经为主的内明是实践方法的解释与说明;因明属于哲学、逻辑学、论辩学等内容;声明属于语言学范畴;医方明与工巧明属于技术学科与人文学科的应用技术类
我的更多文章:
( 17:17:32)( 13:18:31)( 13:07:01)( 12:56:25)( 12:39:10)( 17:23:09)( 17:17:36)( 17:03:50)( 16:15:51)( 15:48: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是现在 王力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