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小农经济北魏和唐朝宗室制度政府实行过什么重要的制度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_百度知道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C. 均田制
D.摊丁入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巩固统治,以维护小农经济,远C,北魏至唐朝前期,限制土地买卖,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井田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土地公有制B.井田制C.均田制D.租佃制C广东省惠州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土地公有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租佃制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古代重要制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古代重要制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2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名题分解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名题分解: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热&&&&&★★★
【字体: 】
名题分解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作者:罗春旺&&&&文章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点击数:2825&&&&更新时间: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整理人:罗春旺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青岛11月高三期中考)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中学
A.千耕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解析】D 题干中“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收入各得一半,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
2.(2007山东乳山11月)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解析】B 公田的产品全部属于奴隶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不对的.
3.(2007山东荷泽11月高三期中考)“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 )
&&& A.封爵将领&&&&&& B.豪强地主&&&&&& C.僧侣贵族&&&&&& D.江南巨贾
【解析】B 从材料引自《后汉书》可知当时的时代是东汉。东汉时的豪人就是豪强地主。
4.(2007山东荷泽11月高三期中考)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解析】D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随着土地的兼并而不断减少,A、B两项在这一时期一直有,但一直不是占主导地位。
5.(2008金陵期中)以下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税亩&&&&&& ②井田制&&&&&&& ③均田制&&&&&&&&&& ④屯田制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解析】D 初税亩是在春秋末期鲁国所实行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在北魏和隋唐时期实行;曹魏曾实行屯田制。
6. (08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在农耕经济时代,赋役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所体现的倡导者的理财思想是&&&&&&&&&&&&&&&&
&&& A. 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 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
4.C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体现了以土地作为征税标准的理财理念。把人头税逐步纳入田亩中,以土地的多少和贫瘠作为征税的标准,这样赋税负担渐趋平均化。
7.(08南京高三历史调研)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下图),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 【解析】B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
8.(07临沂高二期末测试)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租庸调制&&&& D.初税亩
【解析】D春秋时期,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应该是农业税的最早记录。
9.(07中山市一模)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 A、实行土地国有制&&&&&&&&&&& 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 &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 【解析】C& 本题考察的是周实行井田制的目的。A、D都是井田制的表现形式,可排除。B项则表明了周政治经济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体现出这项措施的真正意图,只有C选项体现了井田制实施的真正目的:在井田制下,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各级贵族接受分封就有为周王拱卫疆土的义务。
10. (07淄博高一期末测试)战国以后,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A.屯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土地私有制
&&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B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A、C、D都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最本质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主要的应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为D。
11.(07临沂高一期末测试)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
&& 【解析】B 读懂语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可以看出是井田制
12.( 广东东莞07-08高三试题)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状况,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每人平均亩数/亩
清康熙二十年
清乾隆十八年
清乾隆三十一年
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 B.人口总量增加迅猛& C.土地兼并相当严重& &&&&&&&&D. 农业生产大体稳定
&& 【解析】C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清代乾隆年间,尽管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大体稳定,但中国农民平均占有的土地数量却越来越少,这与清代人口大量增加密切相关,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材料不能体现土地兼并问题,故选C。
13.(梅州曾宪梓中学07-08期中考试)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 【解析】B& A项是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的措施;B是农民耕种地主土地所缴纳的地租比例。C是宋代时期的土地兼并严重的原因之一;D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问题。故选B。
14.(07新泰一中高一期中)&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上述言论&&&&&&&&&&&&&&&&&&&&&&&&&
A.指出了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看出,在唐时,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制被破坏,正是封建经济发展与繁荣的表现,封建经济发展与繁荣,是建立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基础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是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答案B
15.(海南08三校联考)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 【解析】C,此题主要考察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表述中可以看出地多而给佃人耕种收租的现象,故选C。
16.(海南08三校联考)《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这说明&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 【解析】A,此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读材料中可以直接排除B、C,而D是看出的历史现象,而不能说明此材料的中心意思,故选A。
17.以下对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初税亩&&& ②井田制&&& ③均田制&&& ④屯田制
& A.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 【解析】D,古代土地制度初税亩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在商周,均田制在北魏和隋唐,屯田制在曹魏,朝代顺序知道了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18.(2007韶关二调)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 【解析】D西周时井田制下土地不得买卖,战国各国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土地可以买卖,井田制逐步瓦解,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19. (07惠州二模)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解析】B& 井田制下土地不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而属于周王,排除A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排除C; 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排除D。
20.(2007年泰安市高三期中试卷)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
&& C.汉代“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 D.宋代租佃经营已开始超过自耕农经济,成为古代农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
&& 【解析】D 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地主占有的土地越来越集中,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只好向地主租种土地。宋代的时候租佃关系成了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重要经营方式。故选D。
21.(2007年广东省实验中学、华师附中、广雅中学高三水平测试卷)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如右图),其目的不包括&&& (&&& )
& A确定土地所有权
& B.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
& C保证田赋足额征收
& D.限制土地兼并
&& 【解析】D 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明朝政府为了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并编制图册。“鱼鳞图册”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但它并不能限制土地兼并,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并就会存在,政府并没有限制土地兼并的用意。
22. (2008年广东梅县松口中学高三试卷)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
&& 【解析】B& 从生产力角度分析根本原因。
23.(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解析】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私田的开垦,瓦解着井田制,加上牛耕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最终在“废井田,开阡陌”后形成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24.(200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调研)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解析】C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说土地由周王所有,“废井田,开阡陌”就是说,土地实行私有,因此,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25.(07―08下抚顺市期末质检)下列各项属于封建剥削的有①“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③“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④缴纳“班匠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B& 封建剥削的主要形式是地主向农民征收地租,②是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应排除
26.(07-08下南安一中高一期末考)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解析】B 商殃变法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
27.(07-08下锦州市高一模块考试)租佃制下,地主和佃农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A、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B、合作伙伴关系
C、平等竞争关系&&&&&&&&&&&&&&&&&& D、商品交易关系
【解析】A 佃农通过租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租,受到地主的剥削。
28.(07-08下锦州市高一模块考试)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
&①君主私有土地制& ②地主私有土地制& ③自耕农私有土地制& ④贵族私有土地制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A 必修二里边就提及土地私有制有三种主要形式,君主、地主和自耕农。
29.(07―08下珠海市高一期末质量监测)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解析】B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
30.(07-08下潍坊市高一教学质量检测)《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 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
【解析】 B 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制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1.(07-08下潍坊市高一教学质量检测)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D 春秋时期,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这个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出现;土地所有制由井田制逐步发展到土地私有制;这个时期我国出现大量的自由商人,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故以上四个选项都正确。
32.(07-08下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期末统考)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田庄制&&&&&&& D.屯田制
【解析】 B&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目的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它开始于北魏,结束于唐朝中期。
33.(2007揭阳二模)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解析】B 。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故可以排除A和C,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
34.(2007肇庆实验中学周考)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
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解析】C& 注意时间限制“宋代”,结合课本基本知识即可判断,答案为C。
35.(2007肇庆实验中学周考)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
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
【解析】C& 封建社会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这必然会使抗风险能力弱的农民在某些时候出卖土地,从而导致土地兼并。正确答案为C。
36.(2008嘉善高中月考一)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相地而衰征”
【解析】B 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当时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周王就是名义上的土地所有者,所以应该选B。
37.(2008嘉善高中月考一)下列对西汉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拥有正式户籍②具有独立身份③承担国家赋役④可以纳绢纳布代役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④项是在北魏时期的租庸调制实行时才可以。
38.(2007年新考纲冲刺卷2)东汉末年,曹操实行屯田制。屯田制的性质是(&&& )
A.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土地公有制
【解析】D& 屯田制下,耕种者只有土地使用权,没有土地所有权,土地归国家所有。故D选项正确。
39.(2007年湛江二模)政府按人口分田的制度最早出现在
A. 汉朝&&&&&&& B. 三国&&&&&& C.北魏&&&&&& D.唐朝
【解析】C& 根据北魏最早实行均田制的史实,当时政府按人口分配一定土地给百姓,百姓每年要缴纳租税和服徭役兵役,故C项符合题意。
40.(2007年新考纲冲刺卷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生产方式有了进步
B.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C.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发展
D.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解析】C& 春秋时期,由于使用铁制农具,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私田的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交纳给国君。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地的实有数目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它的实行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正确答案为C项。
41.(07-08下南安一中高一期末考)下列关于租佃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春秋时期已经产生
B、自魏晋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
C、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高,逐渐普及到全国
D、租佃关系下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增强
1. C 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是战国以来随着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形式。故A错误;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是在宋代,故B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故D错误。
42.200810。
【解析】B&& 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在于政治上的腐朽、各种矛盾的激化,而不是由于人口流动,排除A,B就包含了CD的内容,所以选B。
43.(2008年11月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期中考)下图中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 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 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B 从图中看出人均田地是先增加后减少并结合朝代,可以得出答案,排除了官僚地主兼并土地。
44.(2008年 11月汕头市五大名校高三联考)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 )
A. 君主土地私有制&&&&&&&&&&&&&&&&&&&&&&&& B .地主土地所有制&&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 .租佃制
45.(2008年 11月汕头市五大名校高三联考)200“” “”(&& )
①长&&&&&&&&&&&&&&&&&&&&&&
②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劳动力是财富的源泉
③劳动人口是国家兵力、徭役和税收的主要承担着
④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政府官印)
46.(2008年 11月汕头市五大名校高三联考)此图反映了(&&& )
①政府承认土地兼并的合法性&&&&&&&&&&&& ②农民失地现象严重
③租佃制普遍存在&&&&&&&&&&&&&&&&&&&&&&& ④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7. 200911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D本题主要是理解题干中材料,从材料可以看出,是说有田的人将自己的田地租给别人耕种,然后将收获物的一半自己所拥有,另一半给耕种者,由此可以判断这是租佃制的经营方式。
48.(2009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B 从“社稷”的解释来看,都与农业生产有关,因此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
49.(2009年安徽省巢湖市高三1月质检)《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 &&&&&
A、司母戊鼎&&&& B、“废井田,开阡陌”&&&&& C、曲辕犁&&&&&&&&&&&&& D、交子
【解析】& B& 这则材料说明奴隶在井田上干活时,不卖力,而在私田上干活时很卖力,因为有他可以有一部分劳动成果。说明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提高奴隶劳动的积极性。
50(徐州市07―08下高二期末考)
【解析】B泰半之赋是指赋税沉重。
51(2008年汕头市高一新课程统一测试) ①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自给自足 ③规模小,比较脆弱 ④实际上已得到历朝政府的保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 ①④
【解析】C. 自耕农得到的土地必需承担国家赋税徭役如在唐朝有租庸调调制、服兵役府兵制,有时自耕农当失去土地时就不能自给自足,比较脆弱,也不是得到历代政府的保护如北宋前期就不抑制土地兼并。
52.(2008年滨州市高一7月学业水平检测)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
【解析】B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
53.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隋唐时期推行租庸调制的作用表现在(&&&&& )
①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②农民的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③政府赋税收入有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
④使土地买卖和兼并得到有效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B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并没有办法抑止土地买卖和兼并.
54.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两税法之所以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主要是因为(&&&& )
A、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B、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C、适应了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的实际
D、使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解析】A  中国后期用以代替租庸调制的赋税制度, 主要是依据土地多少征税.
55. (08-09上西华一高箕城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列不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是(&&&& )
A、“相地而衰征”
B、“为田开阡陌封疆”
C、“初税亩”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解析】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指得是井田制.
56(江苏省苏州中学08年10月高三月考)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
57.(2008年 11月青岛市高三期中)“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  &  &&&&&&&&&& B.夏商周时期  &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
【解析】B 图中反映的经济制度应为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被废止(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承认了私有制的合法性。)
58.(2008淄博二模)北宋苏询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
A.井田制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解析】D 仔细解读材料,可以看到,在这种经营方式下,农民耕种地主土地,收货物地主和农民各得一半。由此我们得知这种耕作方式是租佃式经营。
二、非选择题
1.(新泰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 &&&&&&&&&&&&&&&&&&&&&&&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茸屋植树,敢致功力。&&&&& &&&&&&&&&& &&&&&&&&&――《五代史?周太祖本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 ――《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6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
――《救荒话民书》
(1)结合材料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2)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本题以自耕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以来考查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都重视自耕农问题,但是,自耕农总是在日益减少。三农问题在中国古代是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
参考答案:
⑴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⑵有利因素: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持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封建国家加在自耕农身上的负担沉重,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2. (07潍坊高一质量检测)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贵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今)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辱吏之俦,赢十百金,即奠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5分)
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可从材料一中读取“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可知反映的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可知反映的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可从材料中读取“水旱之灾,急政暴赋、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
(1)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5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从材料二中“佃农交地租”,判断土地经营方式是租佃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兼并、商品经济、农民身份变化等方面归纳原因。
参考答案:
(2)方式:租佃经营方式。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的提高。(4分)
3.(2008南京质量检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 材料一
&&&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
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
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
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
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3,5&&&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 请回答:
&&&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
响?(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2分)
第(1)问,关键是抓住图一和图二中的“北魏”两个字,还有题干中的“服饰” 两个字,结合所学知识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和影响。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二小结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前提条件。第(3)问,实际上是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答商鞅变法在实现民“殷富”(经济)方面的内容。第(4)问,主要是概括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在上述材料和问题的相似之处。
答案要点:
(1)服饰汉化(1分);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和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2)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2分);国家控制大量的土。(1分)
(3)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分)
(4)都移风易俗;都确立了新的土地制度。(2分)
4. (07-08下南安一中高一期末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3分)
从材料中的“井、公田”等信息中可以得出是井田制。其特点可以从《诗经.小雅》的言语中得出答案。
答案要点:
(1)井田制。(1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2分)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3分)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其土地措施及其作用可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答案要点:
&(2) 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1分)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或土地制度)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3分)说明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1分)
农业生产合作社 反映了实现公有制,人民公社反映了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关系,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答案要点:
(3)变化: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1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农村生产力状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分)
5.(江苏省南通中学07-08下期末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2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3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1)材料1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分)
答案:(1)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归纳材料2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2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1分)
答案:(2)圈地运动开展,新机器、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业进步为工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答“提供条件”、“提供劳动力”都可),工业发展为农业进步提供技术保障。
(3)指出材料3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2分)
答案:(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产量大幅提高。人民公社化削弱了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19581961197819581978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答案:(4)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
6.(2008年12月兴化市高三期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唐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咨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指出其主张的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4分)
本题关键在于理解三个材料的内容,第一段材料主要指孔子的主张主要是实行“仁”以德治民,第二段材料主要是指人民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生活的艰辛,尤其是提到了赋税过重等,第三段材料主要是指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巩固自己的统治。然后直接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答题。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当时没有人采纳;在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孔子的主张得不到统治者赞同,不可能实现。(4分)
(2)赋税过重、徭役频繁、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4分)
(3)民本思想。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4分)
文章录入:龚元刚&&&&责任编辑:龚元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学历史教学世界
联系我们:Copyright(c)2007 川教版课标历史教材编写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桂花园路12号 邮编:400015
制作维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育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的政治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