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独角戏道? 道家所说的独角戏道是指具足所有的道相还是指修行的此人在修行过中自己一步一步打拼上来

道&家&正&宗&内&功&修&行&入&门
道 家 正 宗 内 功 修 行 入 门(一)
--------兼谈儒释道三家修行方法之比较
我中华道家之学本为包罗万象之学,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小可修身立命,中可经世致用,大可修真证道。为我中华上古传统文化传承之精华所在。本无学派之分,亦无宗门教派之争,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方从传统文化主脉之中分化出儒、道、墨、法等各家学派,本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对传统文化主脉深凿之、广推之、探其幽、发其明,使精者愈精、博者愈博的大好事,但各家学派的创始者以及其后来者多只能看到自家的高明处,看不到自家的不高明处,敝帚自珍,看不起别家的优点,又不肯兼收并蓄,及至汉朝道教建立、印度佛教的传入,各家宗门教派与宗门教派之间,因信仰不同、教理、教义不同、见解不同,致使各家愈加分化,导致我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逐渐分散于各家学派之中。现今如有致力于研究我中华传统文化者,需遍学儒、释、道、墨、法等各家,方可几近其本旨。当然有一弊便有一利,正是各家文化的相互竞争和相互融合,方才造就了我们现今包容的、自信的、宽容的文化氛围。
笔者,先前说了,我中华道家之学小可修身立命,中可经世致用,大可修真证道(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修真证道是咋回事,呵呵!)。不过,虽然先贤有云:“众生无边誓愿渡,佛道无上誓愿成。”但那也是自己有了能力之后的事情,先渡己,再渡人,先修身,再证道,也不算违背先圣们的教诲,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我们这些修行上的初学者来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方更切实际一些。
道家、道教的修炼方法有很多,如服气、导引、胎息、存想、炼丹、心斋、坐忘、符箓、服食、武技、剑修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皆本清净、自然、无为之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然形成了理法完备,程序清晰,阶次分明的完整体系,现笔者便将参阅典籍和自身修行过程中的领悟与见解,笔录于下以飨读者。一是想抛砖引玉与同修者共同切磋,相互印证;二是想看能否通过这篇文章,寻得真师,以期早日修行有成。
& 炼己筑基,静功入门:
准备活动:
调身:行、住、坐、卧不拘,双目垂帘、面带微笑、舌抵上颚、牙齿微合、收视返听,调匀鼻息,含胸、拔背、正腰、全身放松一遍、以定其神,总以中正安舒为原则。初学者应以正坐式或站桩式为宜。我个人认为初学者不宜采用盘坐的方式炼功,即使是较为舒适的散盘亦不赞成,原因很简单初学者没有气功基础且多为体弱多病者,自身的气血运行本就不是很强盛,若上坐便采用盘坐式,则容易导致气血迟滞的现象出现,不但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反而对健康有害。
但盘坐式确有益于境界提高的优点,所以初学者如确实想从盘坐式入门,则笔者建议从散盘开始,时间由短到长,再逐渐过渡到单、双盘。
调息:以深、细、匀、长,平和舒适为原则。说深、细、匀、长不是越深越好,越长越好,而是以舒适为度,不能勉强。对调息的描述较为详尽的《小止观》中说调息一为风相、一为喘相、一为气相、一为息相,前三相为不调相,后一相才为调相(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之)。
调心: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成败、不思荣辱、心无烦恼、行无劳倦,总以清静、无为、虚灵、自然为原则。
现在我们以坐式为例详细解说:
收心止念之法的目的:是以一念代万念最终达到无念之念的正念,即丹经中所说的真意。
依三调进行准备活动后(即道家之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合和四象之法)行止念之法。
具体的方法可以参看天台宗止观法门或道家入门静功(如不知道具体方法者可参考我后附的方法)
三教修持总以心法为根本重点,佛家谈空、道尚无为、儒畅执中,三教所说各异,其实皆为一理,道家心法之“玄之又玄”四字便可视为入门之总纲。三教具含其内。
然“玄”已难悟,“玄之又玄”更不可得,一部《清净经》咏之过万亦不见得能得其旨。
所以,笔者认为修道、佛两家内功者,如非上根利器,可直修直悟,则应以儒门心法为基础。依善念、正念起修。
“仁义、礼法,儒家之说,老氏以为不足取,而主于无为,清净无为,老氏之说也。…….”道家认为道家思想相对于儒家的思想是一种升华和提高,所谓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但先尽人道,后成仙道,为道家各派之共识。
我中华上古文化自分化以来,儒家作为经世致用的世之显学,确已得入世法之真传,高明之处,不可轻视。我这么说不是说儒家只有入世之心法,无无上之大道,“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其中。”“精一执中”四字便可与佛、道相比肩。只是修身治世之法儒家所说较为详尽,修真证道之法,佛、道两家所说较为完备而已。
佛家文化做为古印度文化之集大成者,也是从一切善法起修的。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无法可说、亦无法可得,但话锋一转,又说虽无法可得,却要修一切善法,依善法起修。即是明证,读者若不信可去看《金刚经》,即知吾所言不虚。
所以修一切善法,依善念、正念起修,则较容易一些,溯而上之或可得窥入门之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思,非礼勿行”之五勿你大可把它当心咒去念,时间长了自能体现其妙用。
言归正传,儒家的《大学》开篇是这样总结儒门心法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由此可知不但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有具体的方法,总结的极其详细。
1知、2止、3定、4静、5安、6虑、7得、8至善,为儒门心法之八纲,也叫八条目。
修炼收心止念之初,心念易堕入三种病相之中,一为散乱(粗重烦恼)、一为昏沉、一为飞思(佛家称为掉举或细微烦恼),所以要用一“知”字对治,心散乱而要知心散乱方能收回,同理,心昏沉、飞思也要知心昏沉、飞思方能收回,如无“知”,不知有“知”,则必不能治,或必堕入顽空。禅宗祖师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这一“知”哪里来?来无所从来,去无所从去。如果问这一“知”从何处来,告诉你们先不要管这一“知”从哪里来,我们只要认识到修行需用这一“知性”,并且好好利用这一“知性”就对了。
佛家天台宗止观法门所提出的六妙门—1数、2随、3止、4观、5还、6净,是在方法上总结,而十六特胜是在学理上总结,(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身体空了,身上五阴的行阴空灵了。(六)受喜。得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七)受乐。身上内部每个细胞发出快乐的感受。(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由初禅真到了二禅“定生喜乐”。(十)心作摄。一切杂念妄想没有了,要用就有,不用完全空;摄是统统把握了。(十一)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得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尽。(十六)观弃舍。还要丢掉放开,转到大乘去了。
释迦牟尼佛在教导自己的儿子时传授的便是这个方法(有兴趣的读者看参看《阿含经》,或南怀瑾先生的《如何修证佛法》),大家想一想佛祖慈悲,对所有学生的教导都是尽心尽力的,何况自己的儿子呢?
由此可知,“知”之一字是基础中之基础,离此修道无门!
小时候读《大学》时,理解不深,只知道从止入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接触的典籍也越来越多,三教互参下,方才明白“知”字的重要。
如果说止念是依后天呼吸(外呼吸)而修的收心阶段,则洗心就是在此基础上修习“心”对内呼吸(内息)的感知和宰驭阶段,一个净化心灵的阶段。
那么洗心靠什么来洗呢?靠气(内息)来洗!所谓洗心退藏于密,需靠阳气点化心阴,方能起到洗心的目的。
所以洗心的阶段,附带的在内功修行上也是呼吸聚气,生液还元,气液相生的方法。
由知、止而后能得定,但定的境界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是由止向静的过渡阶段。小时候我刚接触传统文化时,认为定的境界是高于静的境界的,(气功热时,很多气功师在他们的文章中也多提到练气功要先入静然后达到佛家那种禅定的高深境界,在他们的观念中定的境界是高于静的境界的,而且我敢肯定的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但看的典籍越多,则越不明白,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佛家、还是儒家典籍都是把静的境界放在定的境界的后面,而早期道家典籍则更厉害,根本就不用“定”这个字来形容练功境界,我们知道修行是一步一个阶梯的,后面的境界一定是高于前面的境界的,佛家不是特别讲究“定力”的吗?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后来才渐渐明白,所谓的“定”好比是固态的境界的话,则“静”好比是液态的境界。我们知道水凝固成冰后,杂质是无法去除的,铁矿石不熔化,永远也不能炼成铁,更别说炼成钢,所以定的境界中是无法净化心灵的,佛家看来“定”是和“运”相对的,运动、运化的意思,能定不能运是定的境界,能定又能运才是静的境界,简单的说,定还是暂时的止念,把妄念暂时伏住不动,只不过是高级的止而已,能高级到什么程度呢?佛经中常记载一些例子,说有些佛家弟子可以一定几天、几月、甚至是几年、几十年,阿罗汉可以入定几千年,可是佛经中也说这些人“饶君八万劫,报尽还来”,意思是说,这些人虽然定的功夫很高,可是不是静的境界,所以无法净化心灵,心中的“余习未断”(可以理解为潜意识中的贪念、邪念、恶念、不净念等等只是暂时的伏住不动)一旦条件允许,还是会爆发出来的),所以到了定的境界后还要继续努力向静的境界前进!
静才可以使心便得澄清,这便是清净!关键在一“澄”字!冰是无法使自身的杂质澄清的,佛家勉强可以用“无所住”表达静的境界。
后世佛家所说的定力,其实要表达的也是这种静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可没有说定力,他老人家在《圆觉经》中说的可是“至静力”哦!
佛家所说“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那已经不是定的境界了,是得的境界了!“自净其意”,才能是“是诸佛教”啊!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中详细地描述了道家修行入门功法及其内在的变化(内景)。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老子说:“古之修养功法很高的人,达到了微妙玄通的境界,人们无法理解和认识,因为人们无法认识,所以我才勉强地去描述和形容这一过程,“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这三句描述的就是修行时要保持一种,认真、谨慎(小心翼翼)、警惕、严肃、诚敬的心态,也就是描述止的境界,接下来由于心与息相依的不断深入,内息开始真正启动了,此时身内就象冰川融化了一样,“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这两句描述的是内息启动后,自心还要保持更加宁静,澄明象敦厚的璞玉和空旷的山谷一样。只有这样,内息才能从最初刚刚启动时的象山泉涌出般微微小小,到最后如长江大河一般奔流不息,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内息中、内心中(注意:是身、心两方面都会出现)的杂质才能涌现出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象黄河之水一样,裹着泥沙,奔流不息,所以也只有到了这个境界才是净化身心的阶段(洗心的阶段)。“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澄)静之徐清?”这两句就是描述了洗心的阶段和如何才能达到静的境界的方法。这个阶段大家要特别记住“澄”字和“炼”字,只有这样才能净化身心!现代道学大师孔德先生喜欢用炼钢的过程来比喻炼己的过程,我个人认为比喻的很贴切。
到了这个阶段,心和内息相交合(神气相交)已经很充分了,但这个阶段的内息是真气运动的结果,我们知道真气虽然是内气,但他的产生和壮大是有赖于呼吸之气、水谷精微、先天精气作为原料的,所以他虽然是内息确还属于后天气的范畴,这个时候要让这种澎湃的内息安静下来,静而后能安,也就是说静后要向“安”的境界努力。
《金华宗旨》中是这样描述的,有弟子问吕祖,内息发动并达到很强大的程度后,下一步该怎么做?吕祖回答说,使其归于绵绵密密,再复归于不绵绵密密!也就是要让内息平静下来,平静到好像从没发生一样。
这个时候真正的奇迹才会发生:“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个时候真正的内息才会产出!这个阶段才是从后天真正向先天过渡了!这才是真正的无中生有、静使炁生的道理!“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这三句是说,到了这个阶段修道者更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不自满的心态,才能保持住这种修行的境界,最终达到归根复命,使旧的焕然一新的境界!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现在那些所谓的大师们恐怕连静的境界都没有达到,更别提安的境界了,最多只是真气运动的阶段,他们还不能明白真气运动了还要让他安静下来,才是真正的功夫!
这也难怪他们,常人思维不就是要炼出真气吗?炼出真气就能够养生了呀!内息不是越强大越好吗?就像佛经中常说的要那些修出慧力的佛门弟子慧而不用,而他们不能明白也做不到是一样的啊!
我在阅读典籍的时候常有这样一种想法,古代东西方的圣贤们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但他们的言论在描述某同一事物时却如此的接近或相似,真是,其心同,其理同,东方有圣人焉,西方有圣人焉!
这个时候心、息两个方面都已经洗干净了,心体自有的光明也自动的显现出来了。
到了静、安的境界后再向上努力,便是学以致用的阶段,因为清净心是要拿来用的,不是当摆设的,所以虑便是为此而设的。也就是要向明心阶段努力!
也就是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的境界,事来则应,事去则息的境界,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死定在那什么事都不能管啊!常应而常静,才是常清净啊!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从这个阶段开始,佛、道两家的修行方法是有区别的,这个阶段也是佛、道两家的分水岭!
前面我说过我这篇文章是要略兼三家方法之比较的,所以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
佛家“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学中戒学、定学是共法,慧学以上才是佛家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不共法,佛家讲究心内求法,“众生自性本自具足”,所以佛家重视内求,先证自性的道,即先成佛道,在证大道!
道家是直接证悟大道的法门,走内外相应、天人合一的路子,自性的道、性外的道都是道,只有同证才能全于大道,内外相应,返还先天,开玄牝之门,便是道家的重点,道家的不共法门!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后有志于佛家功法的,便可以选择用观五蕴皆空的佛家修行方法。即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而有志于道家功法的,可以继续采用心息相依的方法,逐渐向入胎息、开玄窍方向努力!下面我具体介绍道家的方法!
& 简述炼功方法
虽然道家的修行方法很多,有直接修大道的无上道功(最上一乘妙道),有三元丹法、等等,不过笔者认为我等凡夫俗子还是采用小乘的有为之道作为入门的方法,脚踏实地的修行方为妥当。
“但知无为为妙要,需知有作是根基”!
道家小乘安乐延年之法分为匹配阴阳、聚散水火、坎离交媾、三田反复四个阶段。
1、匹配阴阳功其实就是道家入门的培元功,说白了,就是呼吸聚气的吐纳功,只是他和世间流传的培元功比起来更注重气、液两个方面共同练习,是气、液双生之法。
吐纳功的方法我不在赘述,网上能查到,我就是说也不一定会比网上说得更详细,真不明白的也查不到的读者也没关系,你去看《灵宝毕法》就会明白。我只是想强调给大家的是道家的培元、吐纳的功法是气功也是玉液功。而灵宝毕法中虽然强调了气液相生的道理。却没有给出玉液功的口诀和炼法。
我这里将吕祖的玉液功的口诀告诉大家,大家只要将玉液功法和吐纳培元功法合参,就是完整的道家匹配阴阳功法。
“心为灵台神之室,口为玉池生玉液,常使玉液溉灵台,流利关元滋百脉,百脉润,柯叶青,叶青柯润得长生。”
大家可以将玉液功法和吐纳培元功法合并练习,即在炼气的过程中加入玉液功法,气液双炼,比如道家十六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就是这方面的功法,只是太过造做了一点,学者可以参考,却并不需要照搬,或在炼气时,津液自动生成时咽津即可。不必单炼单炼玉液功。当然有兴趣的也可以单炼。
单炼玉液功的操作方法
⑴& &
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⑵& &
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5—10此后津液可生满口。
⑶& &
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每日可练3—6次。
2、聚散水火就是在早晨起床时练一些简单的动功,促进气血的升发,而晚上临睡前练一些凝聚真气的方法以促使阴阳二气的再生。
此步功法,坐式八段锦可以参考。
3、匹配阴阳、聚散水火的功法也就是促进气血新陈代谢的功法。坎离交媾、三田反复则涉及到丹道的内容。
关于这一部分内容我将在第二篇(丹道篇)中详细介绍个人的心得,在此不再说明。
我在文章中详细的解释了自己对道家入门功法心得,不是因为自己功夫炼的多么的好,相反自己还觉得很惭愧,笔者自十四岁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历近二十年,虽然道理想通了很多,但实际修证的功夫一直没有做到,虽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我还是认为自己主观上的原因更大一些!
禅宗初传时,达摩大师教导弟子要从“理入”和“行入”两方面下手,理、行并重,并说传至六祖则衣钵不必再传,因为那时禅宗已经普及,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大家都尚空谈,而轻实证。我们现今社会不也是这样吗?
大家要问了,你明明没有什么实际功夫却为什么偏要写这篇文章呢?实在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都有责任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承下去,“众生无边誓愿渡,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环,父母、师长、亲友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我们没有资格把它据为己有,知识是天下人的知识,这也是儒家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理。
最后,我写这篇文章,一是想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也是希望大家能以我为镜,实修实证,不要犯我的老错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家和道家各自应该怎么修行啊?_百度知道
佛家和道家各自应该怎么修行啊?
却不知道该怎么修行,也不想位列仙班,想要好好修行?我不想成佛,我一心向佛道多谢各位指点,只想在人间度化有缘之人
提问者采纳
首先要看清世间的无常诸苦,发心度化他们都能离苦而成就佛道!佛道的成就,那么空性观需要觉悟自己的智慧,此为时速谛的菩提心。那么怎么修行佛道,以此怜悯和自己一样的众生,从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出离心,生灭流转不能自主,三个重点,菩提心和空性观,就是建立在度化众生的基础上的随喜赞叹楼主,最终圆满自己的佛道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欲度人者,先须自度
佛教净宗法门,至极圆顿,一门深入,直入佛地。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
练气,也就是以前说的气功,是修习法术或者神通的基础~~~打坐,这个是修行最基本的功夫,有些老和尚或者老道士,甚至好多被人认为是高僧或真人的修行者都坐不住。但小和尚和道童却有好多可以坐住的~(注:“坐住”指可以长时间心无杂念的打坐而不想其他事情)然后,至少等到你能坐住了,再去修习法术,否则被心魔反噬就不好了~~最后,等你真的成高人了(而且是心无邪念的高人),再去度化他人~
阿弥陀佛,问问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不想成佛,也不想位列仙班,只想在人间度化有缘之人”。漂亮话谁都会说,关键是要能做到哦。老老实实念佛,就是很好的修行方式。
只有四个字相赠:有心即可。佛道一家,各修行都在乎于心。楼主交个友吧。
道家的修炼是要靠口授身传与藏秘比较相似,都需要有真传的传承,一般人是没有机缘的。建议你还是放弃道家和藏秘吧。念佛净土法门,是一条通途大道可走,你念上2年佛就会明白的。
那就是较入世的宗教罗...基督教&慈济佛教功德会 都不错...
不成佛成仙怎么渡人啊。
去修真啊或者去美国找异能者啊
随喜赞叹楼主,佛道的成就,就是建立在度化众生的基础上的。那么怎么修行佛道,三个重点,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观。首先要看清世间的无常诸苦,生灭流转不能自主,从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以此怜悯和自己一样的众生,发心度化他们都能离苦而成就佛道,此为时速谛的菩提心,那么空性观需要觉悟自己的智慧,最终圆满自己的佛道。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佛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道家十六境界修行是指哪十六个?_百度知道
道家十六境界修行是指哪十六个?
仙剑奇侠传四刚进入琼华派时琼华宫门口有一个叫静言的人,说:“我自入门始,按道家十六境界修行,从“入道”“求道”修行至如今第七重的“养道”境界,用了十年时间,不算长,却也不算短了。”“这几俯贰碘荷鄢沽碉泰冬骏日我即将晋入第八重“得道”之境,却在关键之处停滞不前,我只盼在妖界来犯前能够有所成,或许还能为本派稍尽绵薄之力。 ”那么其它的境界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分别是:第一重:入道第二重: 求道第三重:问道俯贰碘荷鄢沽碉泰冬骏第四重:学道第五重:悟道第六重:触道第七重:养道第八重:得道第九重:忘道(先得道,而后忘道)
第十重:舍道 ;第十一重:成道;第十二重:丹道(金丹大道);第十三重:人道(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凝练婴儿);第十四重:仙道(散仙道,成为一方散仙);第十五重:地道(地仙道,已经寿命无穷,能够婴儿离体,遨游寰宇);第十六重:天道(传说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寻求天道,证得天仙业位)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道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道家的修行秘密_百度知道
关于道家的修行秘密
问上真!若有上真能解惑?相对的除了无量光寿以外,报答一世:无生法界以上境界该是怎么修行呢,道家会有哪位仙师呢,小生感激不尽?怎样才能修习到道家的无生法界以上可以结婚的那种境界呢??对应到道家应该是哪种境界呢
提问者采纳
鬼仙最低。道门的「璇矶海」即佛门的「毗卢遮那神变三摩地」。至于仙人的品位有、以及鬼仙——地天,到了灵仙之境、菩萨天仙——对应佛门的二乘神仙——未出轮回的诸天神众地仙。金仙——对应佛门的佛。道门讲到心藏神敝人从未听闻道家有「无生法界」一说,「修仙成道品」把仙分为九品:九天真王、太上真人。识神者人的七识、人仙、「脉」、人仙。道门境界不可思议、天仙、真人,其实《楞严经》中的「仙」多为婆罗门教中的炼气士。天仙与金仙讲求的是「性命双修」、灵人,世间鬼神众不同于以上的,就是指识神和元神、以及仙人,参差不齐、三天真王、以及「明点」。金仙最高、飞天真人。 佛门的「假观」就是道家的「非有」,元神者即八识如来藏,列出《楞严经》里的诸仙可比的,「性」即「真如法性」,《楞严经》翻译时用「仙」此一字是非常不妥当的:金仙,其等级是从鬼仙到神仙之间。到了真人之境,可如佛陀般化身亿万度众生了,也许是孤陋寡闻吧。这些品位又一一对应佛门的品位、飞仙,「命」即密宗的「气」。 佛门的「中观」就是道家的「致虚」、以及鬼仙。 所谓佛门的「空观」就是道家的「无心」、地仙,到此境地者即「佛」与「道」无别矣,非一般无知之徒,以至后世常为无知佛徒引用攻击道门、灵仙、神仙。 道教的至高定境是与佛门的实相「中观正见」相通的,其人可出阳神
提问者评价
谢谢!虽然在向精进的阶段发展,但我实在累了,想拜入道门,反正那些钱也不是我的.无量寿福,高上真武~n_n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你自己都说是修行的秘密了,那怎么会在网络上流传呢要想学道家道教真正的修行法门不拜师不可能学的到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福生无量天尊
01 道家流派是很多的,不知道你是尊崇是那家 那修行的法汇也不一
02 说到境界,个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03 现在写些网络写手都比你我知道仙师道号
04 要想学道家道教真正的修行法门不拜师不可能学的到的(同意 这说法
无生法界,是道家的术语么?我咋觉得像佛法的呢不要搞得很神秘可以多看看道德经或者佛经如金刚经等不管佛道,还是可以找到老师的,找个老师学习一下吧
应该是容纳一切 度一切苦难 心静如莲 不为名利而惑
貌似这问题不是很多人知道吧....
外国的仙和中国的仙是两码事 不要搞混了
修行的人也上网吗/???
你说的是道家的东西还是佛家的东西?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道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角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