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王维送别诗的《送别》吟诵

叶嘉莹先生讲吟诵
叶嘉莹先生讲吟诵
——内容选录自叶嘉莹先生所著《古典诗歌吟诵九讲》
吟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对汉诗文的诵读方式,自先秦开始,口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它是古代教育系统(私塾和官学)中唯一的诵读方式,也是创作诗词文赋的方式。直到100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还都是吟诵的。
吟诵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的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物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说读古诗一定要吟诵,你如果真的要学古典文学,就一定要对吟诵有一点体会。
中国诗歌的特色是什么?言志,《诗经》上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诗歌是你的感情,你内心有一种活动,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中国的诗歌所注重的是人内心的兴发感动。那么,是什么东西引起你内心的活动呢?什么东西让你的心动起来呢?让你的心动起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你作诗的一个动力。这是我们中国的诗,所以我常常说诗是以兴发感动为主的。
孔子说“兴于诗”,能从诗里得到兴发感动的才是会读诗的人。
一些老师只专注于传授调子,而没有让儿童有内心的兴发感动。儿童没有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只学会了一个调子,还不是吟诵。
中国的吟诗,一定不能谱成一个调子,一定不能有死板的音节,一定要有内心的体验和自由。为什么不能谱成一个调子呢?因为你每次读一首诗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读这首诗感受也不同。吟诵的时候一定要把对这首作品的体会和情意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你要对作者以及他写作的背景,环境都能够了解,才能够把这首诗体会得深入。另外,现在还有这样一个误区,大家说平声才可以拖长,仄声不能够拖长。这不是必然的。因为诗歌的感情不同,仄声有时也可以拖长,甚至于入声,你把它收住以后,调子也一样可以拖长。中国的吟诵没有必然地说哪个字长,哪个字短;哪个字高,哪个字低。因为作者的背景不同,写作诗歌的感情也不同,它变化万端,但节奏一定是一样的,在常态的规律之中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很多老师教吟诵,只是从录音上学了某一个人读的某一首诗,学了某个人的调子,就认为自己会吟这一首诗了。这不叫学会了吟诵。学会吟诵,是无论拿什么体裁的诗,都要会吟诵才可以,不是只学某一个人的某一首诗。
古人是什么都可以吟诵的,散文也可以吟诵,而且随便拿起一篇都应该能够吟诵,这才是真正会吟诵。只死板地死记硬背一个调子,跟着录音就唱,自己的感情既没有进去,对于诗也不理解,盲目地模仿,那是永远也不会到诗里面去的。
古人的诗词真是美丽。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才华,他们对于天地宇宙万物的关怀和共鸣。教小朋友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要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你懂都不懂,体会也没有,就随意编个调子。“小皮球香蕉梨,满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就孩子可以唱歌,可是他们没有这种体会,当然那个不是诗。
所以,我们说周朝《周礼-大宗师》中的记载:兴、道,你要让他感发,要引导他,让他能够进到诗里边兴、道;然后你再教他讽,背读;诵,然后吟诵。这才是教小孩子读诗的方法。
传统的吟诵绝对不是表演,表演就是取悦一时,就是得到一时的效果,根本不能进到诗里面去,而且不是诗的传统。有些人,他不知道什么是诗,也不知道诗的真正感发的情感在哪里,只是在声调上下功夫,那就如同你表演一首歌曲一样,我觉得,也许别人也觉得很好。不过,以我的体会,那是表演,但却不是吟诵。
吟诵是一个传统,它有一个节奏,有一个声律。让小孩子随便信口编一个调子,这不是正当的带领小孩子吟诵的方法。
【叶嘉莹先生谈教育】
不可以让小朋友为考试而读书。如今,从幼儿园开始,一切都是急功近利的,而且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利,这是我们社会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遗憾。
每个人天资不同,你如果有120分的天资,你考到100分你都对不起自己;你如果只有70分的天资,你考了75分,你就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不要追慕那些外表的虚荣。
【古诗中的符码】
中国的柳树,总是让人想起离别的悲哀。“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唐宋诗词中都这么写。柳,与送别有关。古人在送行的时候都喜欢折柳来赠给行人,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由于柳树的柔条能代表送别时那种缠绵婉转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由于“柳”字和“留”字的声音相似,可以代表一种希望挽留的情意。
——叶嘉莹
含“柳”字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何须怨杨柳,。(《》)此中闻,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维写的送别诗_百度知道
王维写的送别诗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又题:《山中送别》
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这首《山中送别》诗,...
【年代】:唐 【作者】:王维——《送别》 【内容】: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中送别》作者: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注解】:1、柴扉:柴门。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评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送别》 酬张少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渭城曲\酬郭给事 .................
送别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别唐王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