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翻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
《渡荆门送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西江月》)
七、(一)1.B& 2.C& 3.D& 4.行,声,情& 5.A
(三)1.B& 2.C当前位置:>> >>
迢迢牵牛星
【作品介绍】
  《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爱情画面,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jiǎo)河汉女。
纤纤(xiān)擢(zhu&)素手,札札(zh&)弄机杼(zh&)。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ji&n),脉脉(m&)不得语。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o):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河汉:即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伸出,拔出,抽出。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札弄机杼: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弄:摆弄。
8.杼(zh&):织机的梭子。
9.终日不成章:是用《&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
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 m&):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间:相隔。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牵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诗十九首栏目。()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汉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分隔线----------------------------
古诗十九首相关文章
《凛凛岁云暮》是寒冬深夜里梦境的描写,反映出一种因相思而坠入迷离恍忽中的怅惘心情...
《生年不满百》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了...
《驱车上东门》是用抒情主人公直抒胸臆的形式写出的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生...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注​重​诗​词​阅​读​的​兴​趣​激​发​和​叠​词​艺​术​教​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尾照应紧密,开头的“少”“无”“本”“误”“三十年”字字紧扣,又与结句的“久”“复”首尾呼应。D.这三首都是古体诗,格律不是很严格,诗句也不押韵,但节奏比较鲜明。-乐乐题库
& 17、汉魏晋诗三首知识点 & “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习题详情
22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0.9%
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尾照应紧密,开头的“少”“无”“本”“误”“三十年”字字紧扣,又与结句的“久”“复”首尾呼应。D.这三首都是古体诗,格律不是很严格,诗句也不押韵,但节奏比较鲜明。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单选题&|&来源:201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汉魏晋诗三首》练习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试题分析:D项中诗句不押韵错误,这三首诗诗句都很押韵。
本题要对三首古诗文学常识及背景、内容了解细致,依次排除 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主要考察你对“17、汉魏晋诗三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7、汉魏晋诗三首
与“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相似的题目:
下面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纤纤擢手(举起,摆动)& B 泣涕零如雨(零碎)C 对酒当歌(应当)&&&&&&& D 羁鸟恋旧林(束缚)
(一)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小题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小题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小题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对“虚室有余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在空寂的房间里,享受没有人事滋扰的悠闲。B 在空寂的房间里,有多余的时间。C 在空空的房间里,享受劳动后的悠闲。D 在空空的房间里,有多余的时间。
“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尾照应紧密,开头的“少”“无”“本”“误”“三十年”字字紧扣,又与结句的“久”“复”首尾呼应。D.这三首都是古体诗,格律不是很严格,诗句也不押韵,但节奏比较鲜明。”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下列选项恰当的一项是____A 《迢迢牵牛星》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写了人间“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并长久分离的苦痛。B 《短歌行》全诗感情充沛,抒写了作者要招纳贤才以帮助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C 《归园田居》首尾照应紧密,开头的“少”“无”“本”“误”“三十年”字字紧扣,又与结句的“久”“复”首尾呼应。D.这三首都是古体诗,格律不是很严格,诗句也不押韵,但节奏比较鲜明。”相似的习题。东栏梨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东栏梨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0-01-10 &匿名提问 发布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翻译: 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瓣烦刻间已飘飞满地。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 清明时节,草熏风暖,梨花如雪,已是募春繁华过眼即空,但是这一刻仍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人生能有几度清明?
诗人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这就抓住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吗?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你看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二、古诗词赏析方法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 的愿望。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更加强调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万紫千红,花团锦簇,如锦绣般的大地——但是这里单只描写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衬),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获烈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稍然为之动容: 东坡此诗似伤春而实未伤春,一点也没有颓废衰飒的调子,只是纯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透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时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2:当然不行啦。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这诗写的是清明的时候,用梨花自然更为妥当,用桃花的粉嫩,自然就少了一丝伤感。而梨花淡白”和“一株雪”则是强调了白色,后面的柳絮只是烘托了梨花的洁白。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这引起人共鸣的主要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一幅画面,也会稍然为之动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诗。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其中写景的作品较多佳篇。这些诗往往以清丽见长,诗风接近谢□、吴均和何逊,而自有其特色。如&寂寞清溪上,空余丹灶间&(《寻少室张山人》)、&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缑山西峰草堂作》)等,幽致俊逸。至于&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更是&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殷□《河岳英灵集》)。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陂行》)。在&二十献书阙下&求仕未成以后,他的诗除了语奇意奇的特点更加显著以外,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加重了。 岑参中年两次出塞,&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诗作题材空前开阔,风格大变。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如《走马川行》和《轮台歌》,歌颂封常清的战功和唐军的勇武,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边塞上大自然的剧烈变化,同声势浩大的行军场面融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岑参的边塞诗不只写军事行动,他还别开生面地描写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的炙热,瀚海水的奇寒,北风卷地, 黄沙入天。有时作者把这些奇异景色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描述,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的风习和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征戍者的思乡和将士的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在他的晚期诗篇中,为国效劳的壮志虽还有所表露,但在无法实现时,往往趋于消沉,不复有以前那样的锐气。&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吕狄评事》),伤时悯乱而不免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喟叹之音,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入蜀以后,蜀地景物固然增添了他山水诗的奇壮特色,但他的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他擅长七言歌行,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现在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迢迢牵牛星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