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建设鲎是什么

三峡工程促进我国成为巨型水轮机组设计制造强国
&&日16:3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图: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郑斌摄
今天,三峡工程左岸电厂9号机组开始投产前的最后调试。这台由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生产的机组投产,标志着三峡在机组设计制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即“引进、消化、再创新”。这条创新之路把我国领进世界巨型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强国之列。
&&&&三峡电厂共有32台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谁来承接这些世界上最大的机组?国外已有20多年生产的历史,而国内生产的最大机组只有42万千瓦。
&&&&决策层必须作出抉择:要么抓住三峡机遇,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么把机会拱手让给外商,使外商把国内企业继续远远地甩在后面。
&&&&根据中央精神,中国三峡总公司提出16字方针:国际招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联合制造。1997年8月,三峡总公司与两大国际联合体签订左岸14台机组、总金额近8亿美元的合同。合同规定,外方要与中方的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电”)和哈尔滨电机厂(简称“哈电”)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并转让技术,三峡总公司则支付给外商技术转让费。
&&&&中方两家企业的大批技术人员随即进驻外方企业。通过学习消化,东电和哈电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的一流企业已不相上下,某些方面超过了国外。线棒是机组的核心部件,在左岸机组制造过程中,东电的水平就已经超过国外的“老师”。
&&&&“在三峡左岸机组的设计制造中,如果东电不能参与,那么在右岸机组及其他工程中东电仍然只能做一名‘配角’。”东电公司董事长朱元巢告诉记者。
&&&&去年3月27日,三峡右岸12台机组招标采购合同正式签订,与三峡总公司一起登上签字席的不再像7年前那样,只有法国阿尔斯通等国外有名的“百年老店”,东电、哈电与阿尔斯通一起,分别获得4台机组的独立设计制造合同,成为“主角”,而其他几家曾在左岸充当“主角”的外商,或知难而退,甘当“配角”,或在同台竞技中败下阵来。
&&&&三峡总公司机电部主任张成平介绍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开发国家,三峡电厂以及溪洛渡等筹建、在建的大型电站,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超过100台,加上技术难度相当的60万千瓦机组,构成一个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大“蛋糕”。
&&&&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机电厂商的董事长,朱元巢在看到“蛋糕”的同时,别有一番心得:“机组是电站的‘心脏’,如果中国的大型电站跳动的都是外国的‘心脏’,你作何感想!”
&&&&张成平则说,机组及其零部件都是有使用年限的,换啥都得求人,那还是水电大国?成为机组制造强国,是新中国几代机电人奋斗的目标。
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全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数千年哺育华夏儿女。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里,一座大坝跃然江上,高峡出平湖。
&&&&这里,就是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经历了70年梦想、40年论证、12年建设,现今已步入人们盼望已久的收获期。从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起,到2003年全面实现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三峡工程已开始初步发挥效益。到今年9月中旬,三峡电厂左岸最后一台机组即将正式并网发电。届时,左岸14台机组将比原计划提前整整一年全部投产。
&&&&水电开发的龙头企业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未来20年,我国水电开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先开发,是国际国内所公认的。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量4.92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已经开发了1亿千瓦时,只占经济可开发量的1/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电是三峡工程的重要功能,而三峡电站又是我们水电开发的龙头示范企业。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加上地下电站的6台机组,最终装机容量可达到2240万千瓦,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清洁的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发挥重要的作用。
&&&&按照最早的设计方案,三峡左岸14台机组从2003年开始投产,要到2006年才能结束。通过两次优化方案,安装时间由原来的4年缩短为3年。2003年,投产6台机组,发电86亿千瓦时。2004年,也就是电力最紧张的时候,又投产5台,发电390多亿千瓦时。今年,已经投产2台,过几天第3台也就是左岸电厂最后一台将并网发电,全年计划发电486亿千瓦时。三峡机组自首台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发电770多亿千瓦时。由于机组提前&&投产,预计三峡左岸电厂到年底可比原计划多发电250多亿千瓦时。三峡机组的提前投产和安全稳定运行,为缓解全国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做出了贡献,并促进了三峡到广东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运,实现了国家南北东西电网的互联。
&&&&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典范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技术与装备司司长许可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三峡工程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做了详细的介绍。
&&&&三峡工程建设之初,中央领导就对三峡工程的重大装备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采购世界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制造工业发展,最终立足于国内制造。根据“技贸结合,转让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基本原则,在三峡工程重大装备采购中,坚持运用国际招标的筹码,引进关键技术。
&&&&1997年时,我们国内能自己生产制造的最大的单机容量是32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用于青海龙羊峡电站。三峡电站左岸14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经国际招标,ALSTOM公司和VGS集团分别中标8台套、6台套,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接受技术转让并各分包约2台套。哈电和东电积极消化掌握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已应用于国内其他工程的设计选型和制造中。我们在大型水利发电机的设计制造上一下子跨进世界最前列。
&&&&在年三峡右岸13台水轮发电机组国际招标中,我们的国企参与招标,实现国内国际共同竞争的局面。哈电、东电两厂新研发的右岸机组转轮模型与国外跨国公司进行了同台负荷试验,分别赢得各4台套机组的合同。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进展,对设备国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水电建设者们有决心有信心,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一定能为三期工程提供高质量的重大装备,也一定能通过三峡工程建设,为民族装备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遥想2009年后的三峡电站,高峡出平湖,机组轰鸣,强大的电力从这里沿着高耸的铁塔架起的超高压输电线送向祖国四面八方。这些轰鸣的庞然大物,这些闪亮的设备,有多少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制造”4个大字,中国的装备工业必将昂首挺胸行进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一位诗人这样称赞三峡建设者:雄伟的大坝,你的躯体是钢铁,你的灵魂叫奉献……没错!就说说三七八联营总公司女子电焊班吧。
&&&&这支三峡工程截流前最紧要时,从黄河大峡水电站转战而来,? 墒?父鋈俗槌傻哪镒泳?,自打1997年进入三峡,她们焊接钢筋接头20多万个,用去焊条100多吨。
&&&&如果将所有用于接头焊接的绑条根根相连,就可以从长江源头排到入海口,如果将所有的焊条用载重达四吨的卡车来运,也要整整装满30多辆卡车。&&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些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体重不足四十公斤的女工,每天要背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包,抱着十多公斤的焊条,爬梯子、翻模板、钻钢筋网,一干就是七八年!
&&&&冰冷的三九,姑娘们不畏严寒。
&&&&炎热的盛夏,姐妹们仍然得里外三层地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脖子和脸上的皮肤被弧光灼得脱了一层又一层,手和脚被飞溅的火星烫得累累伤痕。
&&&&记者问她们,在工地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最怕下雨!每逢下雨,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和防止触电,姐妹们就会找来彩条布,戴上绝缘手套,你扶钢筋她点焊,绑铅丝、撑雨篷,将电焊面罩、焊条、焊接点保护起来。&&
&&&&每一名女工都有一串感人的故事。没有成家的小姑娘想谈恋爱没时间;大部分成家的女焊工都两地分居。郑建红,两年没见到孩子,好不容易回去一次,孩子都不认识她了。&&&&
&&&&“三峡无小事”。为确保接头焊接各个是精品,姑娘们像绣花女飞针走线,一招一式都娴熟规范;焊完了,姑娘们又像雕塑师精益求精,自检、互检。她们干的活儿,总是被监理人员评为“精品”,所以,女子电焊班又有了另一个形象的称谓:巾帼精品班。2003年,女子电焊班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建设三峡水电站,相当于建设一座年产5000万吨原煤的特大型煤矿或年产2500万吨石油的特大型油田。三峡电站发出强大电力将送往华东、华中地区和广东、重庆等地。图为三峡工程发电机转子吊装现场。黄正平摄
&&三峡工程大事记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最早提出的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 ??裁床辉谡飧鲎芸谧由峡ㄆ鹄矗俊?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视察三峡坝址中堡岛,8月,他在北戴河主持三峡会议,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第二年5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作准备。
&&&&□1980年7月,邓小平同志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1982年11月,他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经过3年的反复调查和论证,得出的结论是:三峡工程对我国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指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9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三峡工程。&&
&&&&□日实施大江截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亲临截流现场。
&&&&□日,临时船闸通航。
&&&&□日?30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对三峡工程库、坝区进行了考察。&&
&&&&□日,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首扇反弧门安装成功。
&&&&□日,经过9年建设,三峡工程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
&&&&□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调试。&&
&&&&□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
&&&&□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日,双线五级船闸试航成功,18日正式对社会船舶开放。
&&&&□日,三峡工程首台机组(2号机组)正式投产。当年共投产6台70万千瓦的机组,共发电86亿千瓦时。
&&&&□2004年三峡左岸电厂再次投产5台机组,当年发电391亿千瓦时。
&&&&□2005年9月上旬,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9号机组)开始投产前的最后调试,9月中旬将正式投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广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广西濒临的北部湾,为中越两国共有海域,连接我国海域面积最大的南海,其经济战略地位非常特殊。这片海的开发利用,战略意义独特,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为了培育壮大广西海洋产业,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广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以及依托于沿海、促进海洋开发的临海工业;范围包括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沿海三市,广西海岸带及邻近海域、海岛及邻近海域,北部湾及湾外海域。规划期限为2006至2010年,展望到2020年。
一、海洋经济发展条件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多年来,北部湾属我国的边缘地带,留存着潜力巨大的宝藏,保持着近乎天然的生态环境,广西海洋产业以自我发展为途径,海洋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新世纪广西对外开放及经济发展机遇,海洋开发的春天终于到来。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沿江、沿海、沿边。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六个海上东盟国家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无疑是这一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带。从今年伊始,广西就向国家提出了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成立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和建设管理委员会,以南宁和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四市共同构成的经济合作区建设开局进展顺利,临海产业园区及物流、商贸基地等建设正蓬勃展开。广西临海大产业的开发依托于海洋而发展,海洋经济又通过大产业的带动作用得到了辐射、支撑,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已浑然形成了陆海一体化格局。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可以说,加快发展广西海洋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广西进军海洋的号角正在吹响,海洋产业也加入了新的力量。
(一)海洋资源环境
1.基本概况
北部湾海域面积12.93万平方千米,是一片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海区。
广西北部湾海岸线处于我国大陆岸线的最西南端。岸线长度
,排全国第6位,可供开发港口的岸线有
,建100个3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岛屿651个;鱼虾类资源近千种且生物量极高,仅鱼类资源量就有140万吨;沿海滩涂面积1005平方千米;石英砂矿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钛铁矿地质储量近2500万吨;北部湾油气盆地预测资源量22.59亿吨,是我国沿海已发现的六大含油盆地之一;北热带的海洋气候和滨海风光以及与越南海陆相接,组合成优良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有3个国家级的海洋保护区及海岛珊瑚礁群,近海达到Ⅰ类海水水质标准。广西的海洋是一块待开发的“净土”。
2.具有比较优势的海洋资源环境
港口资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位于西南出海大通道最便捷的出海口,沿岸的三大港口相对紧密聚集,具备了建设组合港口群的特殊优势,具有建设区域性枢纽港的竞争能力。
海洋生物资源:其中的牡蛎、珍珠、对虾、青蟹等特色养殖资源及部分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成为发展特色海洋产业的先决条件。
滨海旅游资源:集多彩的景观、宜人的气候、海陆相接的跨国异域风情于一体,开发旅游得天独厚。
海洋矿产资源:北部湾海底油气及广西滨海砂矿等开发潜力巨大,国内市场需求环境为开发提供了良性催化剂。
海洋生态环境:广西近海海域是我国大陆沿岸最洁净的海区,又聚集了全国最密集的海洋保护区群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上维持着近乎天然的自然状况,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空间。
(二)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1.广西海洋经济呈逐步增长趋势,产业发展具有巨大上升空间。“十五”期间广西海洋经济总产值,由2000年的110
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90亿元,年均增长14.3%。其中,海洋渔业产值占56.1%,海洋油气业产值占8.8%,海洋矿业产值占0.02%,海洋盐业产值占0.15%,海洋船舶工业产值占0.07%,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0.43%,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占4.0%,海洋电力业产值占6.3%,海水利用业产值占5.7%,海洋交通运输业占5.2%,滨海旅游业占13.2%。海洋传统渔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广西海洋经济总产值仅占全国的1%,经济总量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排倒数第二,发展水平还很低。也正因为基数小,在我国西南地区物流聚集加大、周边区域合作持续扩张、国内外市场逐步拓展的机遇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经济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2.沿海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临海产业方兴未艾。广西从2004年开始进行的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投资超过60亿元,重点实施深水航道、道路、供排水、供电、出口加工区等基础建设一揽子项目。从今年开始,又进行第二期大会战建设,以构建华南、西南、华中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重点实施出省、出海、出国的重大交通项目。通过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建设,广西沿海港口群在发挥其作为西南地区主要出海口作用的同时,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枢纽港的作用日益凸现。与此同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海产业,成效十分显著。石化、冶金、能源、粮油加工、生物制药等工业发展渐成规模,大型钢铁、油气化工、林浆纸一体化等临海工业项目正逐步展开。从2005年开始,广西每年的全社会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均突破2000亿元,而且还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成为西部地区的一块投资“热土”。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广西的投资规模对海洋产业项目有着后劲十足的热情、对涉海产业有着足够的支撑。
3.海洋开发支撑体系较弱,海洋生态环境容量尚有巨大潜力。
广西海洋科技力量不足,海洋教育事业基础偏弱。如在海洋能综合利用和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领域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对其中长期的发展也暂时搁置。广西正以聘请海洋专家和培养高层次的海洋人才等措施,加大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力逐步适应海洋开发需要。
随着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发活动越来越频繁,广西近海总体环境质量仍然保持相对较好的水平,这得益于北部湾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从专项研究结果看,广西目前海域环境质量现状,除局部区域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外,整体海域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在保持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广西近海的海洋环境容量为80万吨/年COD(化学需氧量),2005年COD排放量仅为43万吨/年。在未来临海大产业开发的前景中,近海海水水质标准允许达到三类(仍可兼为海洋渔场),广西近海海域COD环境容量为120万吨/年,有着更大的海洋环境容量,可以接纳更多的陆域排放物。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发展广西海洋经济要围绕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海洋强国目标,沿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发展方向,顺应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融入区域性经济合作潮流,紧紧抓住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海洋产业加快开发的有利氛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陆域为支撑,以港口为依托,以三大海洋产业为基础,壮大发展传统海洋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港湾聚集、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加快发展以钢铁、石化产业为重点的临海大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开发和应用海洋高新技术为手段提高海洋经济竞争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海陆互动,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指导原则
坚持海陆互动发展。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要以陆域经济、技术为依托,以海洋为发展空间,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海洋产业为主体,陆海结合,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海洋综合开发。
坚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现有产业,着重加快发展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临海大产业,进一步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力争实现北部湾海洋油气业及其它滨海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海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产品、资本、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海洋开发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维护北部湾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
坚持科技兴海。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推广和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养新兴海洋产业。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培养海洋科研与开发、海洋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坚持扩大开放。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外向性,同时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也是全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通过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产业合作与交流,实现广西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要以广西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确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定位为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强势推进区。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则以这个中心为立足点,将“一片海”开发为广西的“蓝色国土”,即海洋产业成为广西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总量占据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主导地位,海洋成为广西陆域空间的延续和活动聚集的热土。
1.海洋经济的总体目标
发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 “陆海组合”的禀赋条件,开拓广西发展的新资源和经济活动空间,海陆互动,以港口为依托,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为支撑,以海洋产业为主体,打好传统产业基础,加快发展临海大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海洋产业基地、物流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到2010年,海洋产业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成为广西经济新的增长点;2020年,初步建设成为“海洋强省”。
2.海洋经济的增长目标
----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50亿元,“十一五”规划期年均增长25
%左右,海洋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资源潜力的开发成效进入最佳阶段。
----202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海洋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海陆经济一体化,建成相互促进、统一协调的“蓝色国土”。
3.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目标
持续不断地扩大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促进正在衰退的北部湾渔业资源恢复自然平衡状况,使主要河口和港湾水质与环境功能区相适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海域环境容量之内,形成生态及资源的和谐循环。
三、主要海洋产业发展
依照经济发展的规律,继续加强现有支柱产业发展,将传统海洋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构筑好广西海洋经济在发展阶段的稳固基础;着重加快临海大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为海洋产业升级做好充分的经济、技术储备。
(一)加快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船舶修造业
广西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以港口业为主,航运业所占比重不大。200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3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4万TEU。“十一五”期间,按照建立(广西)沿海港口群的目标,合理利用岸线,统筹港口布局,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拓展以现代物流为中心的港口功能,以港口业发展为重点,航运业也将逐步发展。
1.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西已形成了25个万吨以上泊位和两个海洋航运公司,公路、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网络已基本构成跨省、跨国联接,“十一五”期间着重于组建物流中心,通过建设融中转、仓储、加工、流通和信息于一体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推进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联互动。
2.加强以深水港为核心的枢纽港建设。建设北部湾(广西)沿海组合港,大力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基础上,以建设深水航道、大吨位深水泊位和集装箱码头为重点,2010年沿海组合港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2020年力争到达到3亿吨。在建设好广西沿海组合港的基础上,按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所划定的发展布局,积极协调与湛江港、海口港的分工合作,优化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共同打造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
3.加快船舶修造业发展。在发展本地中小货轮修配、大型捕捞渔船修造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内外业主,力争“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沿海大型修造船项目。
(二)加快发展临海大产业
临海大产业作为临近海洋且与开发利用海洋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已成为广西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临海大产业所形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较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也成为海陆互动、发展海洋经济的直接动力。
1.石油天然气化工。充分利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原料和成品进出运距短、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以建设北海大型炼油厂、钦州大型炼油厂及配套大型乙烯项目等为龙头,实施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的双向推进战略,延长产业链。通过上游的发展,带动下游相关产品生产;通过配套乙烯项目,生产乙烯衍生物、化纤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等,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2.钢铁工业。充分利用国家调整大型钢铁产业布局的有利时机,促进武钢与柳钢异地改造的合作,引进国内外大型钢铁集团在沿海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厂,努力把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成冷热轧精品薄板等产品的南方大型钢铁基地。
3.大型纸浆原料基地。充分利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林业资源优势及海水资源,以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林产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集中制浆,规模造纸”的原则,发展多种商品浆和各种纸及纸制品,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广西沿海林浆纸产业集群。
4. 能源项目。充分利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港口资源,大力发展大型火电企业,“十一五”期间,继续建设钦州大型火电厂、防城港大型火电厂和北海大型火电厂。充分利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临海优势,力争“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广西滨海核电项目。
(三)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
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放在构建环北部湾旅游圈和南宁、防城港、北海组成的“金三角”的层面上,以旅游资源的近似性、地域联系的聚集性为基点,整体形成北部湾滨海旅游品牌。
1.建立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重点发展具有滨海特色的旅游业,突出海洋生态、海洋文化与北部湾的热带气候、沙滩海岛、边关风貌、京族风情的特色。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题,辅之以旅游观光和出境旅游以及休闲渔业旅游,与越南沿海共同打造滨海跨国旅游区,即海南三亚广东湛江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越南下龙湾旅游轴线。
2.加快海岛旅游开发。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涠洲岛、斜阳岛、龙门诸岛和麻蓝岛等岛屿各具特色,通过建立海上植物园、动物园等景区景点,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海岛型旅游休闲度假区。
(四)进一步提高海洋渔业发展水平
坚持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相结合的方针,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产业。
1.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产业。首先,建立水产品冷冻加工基地,建立广西水产品的冷藏链系统,提高海水产品的加工比例。其次,建成水产品物流中心,形成海产干货、海鲜品、专业批发交易中心,建设重点渔港的水产品冰鲜批发市场,使回港鱼货和海水养殖产品快速流通。
2.进一步压缩近海捕捞,加快发展远洋捕捞。由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和越南为主的渔船在北部湾内的捕捞量远超过了100万吨,在总量上海域的渔业资源在总量上已过度捕捞。“十一五”期间,广西要进一步调整近海捕捞结构,对于中越两国共同渔区及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捕捞转向中上层鱼类为主,限制底拖网捕捞作业,鼓励外海及远洋渔业,加快北部湾口以南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同时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渔港整体综合功能。
3.加快近海水域养殖开发。积极发展特色名贵品种养殖,合理控制养殖的区域及面积,积极防治养殖污染。第一,加快发展高位池和工厂化对虾养殖,大力推进对虾健康养殖和对虾产品升级。第二,提高贝类养殖的综合效益。第三,积极发展鱼类网箱养殖,加快浅海养殖开发步伐。第四,重视发展休闲渔业,发展渔业观光旅游、水族观赏、观赏鱼养殖和满足休闲娱乐要求的垂钓活动。
(五)积极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化工业
通过引进、消化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以企业为突破口,逐步开发海洋新兴产业。
&1.海洋生物医药业。以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为重点,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促进与区域外科研机构的联合开发;发展海洋生物制品业和海洋药业,主要包括以生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酯类、生物碱类、萜类和淄醇类等为主的生物制品和天然药物产业和以鲎试剂、珍珠系列药品和保健品等特色产品为基础的药物、功能食品、生化制品和农用产品产业。依托广西初步建立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推动海洋生物技术加快发展,逐步开发海洋生物制品。
2.海洋化工业。适当调整现有海洋盐场,利用其基地和海盐,逐步引进、吸收国内海洋化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开发提溴、提钾等新技术和开发溴系列制品、苦卤综合利用制品、精细化工产品等技术成果,为发展有广西特色的海洋化工业奠定技术基础。
(六)力争海洋油气业及滨海矿产开发取得突破
勘探与开发并重,利用靠近北部湾油气田的有利因素,争取国家在广西建立油气加工基地。
1.继续勘探、开发海底油气资源。北部湾盆地是我国沿海已发现的六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据2000年的评价结果,北部湾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16.7亿吨,天然气(伴生气)资源量1457亿立方米。目前由于勘探程度较低,油气资源的开采规模受到制约。今后要积极推进国家继续勘探海底油气资源,并与越南共同开发国际海域油气资源。
2.积极建立油气储备基地。南海大陆架的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是我国近海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区,天然气资源量8.6万亿立方米,目前开采规模还不断在扩大。广西有着改善能源结构和建设大型燃气发电厂的极大需求,要利用邻近北部湾油气田的有利因素,争取将莺歌海盆地的部分天然气和石油输送到广西境内储存和加工。
3.滨海钛铁矿及石英砂开发利用。广西滨海钛铁矿资源较为丰富,“十一五”期间继续扩大合浦官井钛铁矿的开采规模,实行规模化开采。同时,加强对钦州湾等海滨钛铁矿的勘查,力争形成一定的矿产储备。广西的石英砂具有砂质好、品位高的优点,但为保护海岸带和促进滨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开采滨海石英砂资源必须划定一定的限制开发区,限制开采规模。
四、区域布局
广西海洋开发按南向发展的态势,由海岸向外海逐步形成“一带一海”。按照国家现阶段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思路,将海洋经济布局框定于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四类区域范围,形成(微观)主体功能相互协调、发展方向各有侧重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一)临海经济带
北海、钦州、防城港三个沿海城市构成了广西的滨海带,相互间聚集度较密,发展海洋经济都具有相类同的基础,终将与南宁市形成一个城市群。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各沿海市将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海陆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
北海市海洋经济区域布局重点:
依托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继续抓住传统产业,突出新兴产业和临海大产业,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海洋水产、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矿产及临海大工业。
1.旅游业:发挥各种资源的集成效应,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海字系列多功能旅游产品,发展大众化旅游和营造跨境旅游的环境,建成集观光、休闲、康复、度假、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
重点项目: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涠洲岛旅游度假区、海洋文化公园、营盘珍珠文化旅游区、海洋旅游商品街、山口红树林景区、环保主题公园、南国万花苑、北海国际航运中心等,项目布局于优化开发区内。
2.水产业:全面推进水产业结构优化,形成广西海洋捕捞龙头,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形成水产品流通基地。
发展重点:增养殖业重点发展珍珠、对虾、文蛤和牡蛎养殖,在涠洲岛及铁山港湾口等深、浅海养殖扇贝、鲍等,项目布局于优化开发区内;捕捞要鼓励现有的外、远海船队加大对外海和南沙的开发力度,增加优质经济鱼类、珊瑚礁观赏鱼类等捕捞品种,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而对于北部湾内捕捞海域,则划定为限制开发区,以保护和恢复北部湾渔业资源;对水产品加工必须尽快改进技术和提高水平,形成龙头企业并带动沿海加工业的发展,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以适应水产业的整体发展;渔业基础设施方面,改善渔港网络体系,建设现代化水产品交易中心市场,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3.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建设以海洋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生物技术为依据继续进行海水养殖技术升级(对虾、珍珠、文蛤、鲍等);生物制品和海洋药业,以鲎试剂、珍珠系列甲壳素等为主;综合利用红树林种植、海蓬子种植和加工、海藻资源开发等为主,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4.海洋交通运输及修造船:重点围绕旅游和商贸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扩大港口规模,建设客运中心,以集装箱泊位建设为主发展物流业,扶持北海航运业实现重点突破和发展船舶修造,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5.海洋矿产:重点对合浦钛矿进行集约化规模开发,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6.临海大产业:铁山港具有建设临海原材料工业专业码头及海洋环境容量可用量大(二类水质标准的COD现存容量为15万吨/年)的良好条件,依靠外来资金和项目推动临海工业的发展,结合现有沿海电厂的建设,在港后开发原材料及电力工业园区,布局已形成趋势或潜在可能的林浆纸一体化、石油加工、金属冶炼等项目,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钦州市海洋经济区域布局重点:
利用区位条件,陆海结合,跨越式发展临海大产业,重点发展基础工业、临海大工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水养殖、滨海旅游业。
1.临海大工业及基础产业:在钦州湾口附近建设大型临海工业园区,利用其海洋环境容量空间大(二类水质标准的COD环境容量为14万吨/年)的优势,主要发展油气加工及石化、天然气发电、火电、铝材加工、林浆纸一体化等大型重化工项目,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要着眼于集中建设布局,对无法集中于园区内的大项目,要尽力减少占用海域,为其他海洋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2.海洋交通运输:发挥具有建设特大型深水泊位的潜力,加快建设大型原材料输运码头,并做好航道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
项目:10万吨级泊位及配套航道,30万吨级三墩港区,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3.海洋水产:全力加速发展海洋渔业开发的深度,以海水养殖为水产业的支柱产业。
海水养殖重点发展近江牡蛎、对虾和名贵鱼类养殖。调整陆域高位池发展生态养殖,茅尾海内的养殖不再扩大发展,项目布局于限制开发区内;进一步开发浅海及龙门岛礁附近海域的养殖,项目布局于优化开发区内。
4.滨海旅游:以麻兰岛旅游度假村为龙头,以开发建设大环――麻兰岛旅游区(休闲度假区)为突破口,拉动七十二径(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三娘湾滨海景点的开发建设,形成钦州湾口滨海旅游格局。
重点项目:麻兰岛旅游度假村、七十二径游乐中心等。
防城港市海洋经济区域布局重点:
突出枢纽物流中心的地位,全力建设出海主枢纽,配套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业、海水养殖、临海大产业。
1.海洋交通运输:建设防城港综合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专业码头和集装箱码头,疏浚深水航道,扩大港口规模以适应货物结构性变化和港口码头专业化、大型化的要求,逐步由单输运功能向现代港口业务物流化转变,由“运输中心”向“配送中心”乃至“综合物流中心”转变。
重点项目:建设4个5~10万吨泊位及完成20万吨级泊位及配套航道工程,疏浚10万吨级航道,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2.滨海旅游: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中心,建设发达的旅游通道系统并逐步发展为旅游基地;开发滨海运动、体育竞技、娱乐健身旅游;突出京族风情、民俗文化及中越小商品购物旅游,逐步形成“边海山”三位一体、国内游、边境游、跨国游互为促进的格局。
重点项目:金滩国际旅游度假区、江山半岛旅游风景区、企沙天堂滩旅游区、京岛旅游区、北仑河中华民俗一条街、边贸旅游港口等,项目布局于优化开发区内。
3.海水养殖。重点发展对虾、珍珠和泥蚶等滩涂贝类养殖,在进一步开发滩涂及池塘养殖基础上,积极开发浅海吊养及网箱养殖,重点区域为企沙半岛和江山半岛沿海,项目布局于优化开发区内。与此配套,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防城港海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
4.临海大产业:在企沙半岛设立的沿海工业园区,具备临港、海域开阔、陆地平整等发展临海大工业的基础条件,可将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千万吨级钢铁厂项目落此,项目布局于重点开发区内;白龙尾半岛人口稀疏、海域宽敞的有利条件可作为核电项目基地,项目布局于优化开发区内。
(二)泛北部湾海域
广西近期对北部湾以外的南海大陆架及远洋区域的开发,主要为海洋捕捞。对这一海域的开发,均可以列入重点开发区范畴,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潜在的资源,继续按照国家渔业结构调整方向,以中越北部湾划界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为契机,推进外海及远洋渔业发展,以实现广西海洋捕捞业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到中远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及泛北部湾海洋领域的紧密联结,远洋渔业及海底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大幕将正式拉开,泛北部湾海域成为广西与各方在海洋经济领域上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
1.北部湾外海捕捞
目前,北部湾湾口以南海域、南海中部深海海域以及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珊瑚礁的外海海域,渔业的规模和产量都还不大,外海渔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稳定发展外海渔业,到2010年,外海捕捞产量达到60万吨,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0%,实现海洋捕捞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重点海域:一是北部湾湾口以南80-
水深的陆架海域,是近十余年来才开辟的渔场,大部分为蓝圆鲹、金线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可以在适度发展底拖网利用较丰富的底层鱼类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刺钓、围网、变水层拖网等作业,充分开发尚有很大潜力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二是“四沙”海域,有丰富的底层经济鱼类及观赏鱼类,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渔业。三是南海深海区开发,启动深海渔场试捕,拓宽作业渔场范围,利用大中型拖、围、刺、钓渔船,开发南海北部
等深线以深至南海中部海域的渔业资源,捕捞鲐鱼、无斑圆鲹、太平洋塔乌贼等,提高外海渔业的产量。
2.远洋渔业
“ 十一五”期间,广西远洋渔业要在过洋性远洋渔业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大洋公海渔业开发,重点发展南太平洋、印度洋的金枪鱼延绳钓资源,并配合竿钓作业。到2010年,广西远洋渔业产量达到5万吨。重点领域:一是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合作,发展远洋捕捞。印度尼西亚邦加岛专属经济区海域,渔场作业面积13万平方海里,是优良的底拖网作业渔场,渔业资源蕴藏量120万吨,可捕量60万吨,目前每年的捕捞量仅30余万吨,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马来西亚也是渔业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有较大的合作开发潜力。广西远洋渔业的发展首先在东南亚建立据点,站稳脚跟,然后再图发展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金枪鱼资源。二是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在发展东南亚拖网渔业的基础上,首先在印尼邦加岛和新加坡建设冷库和后勤补给设施,形成东南亚远洋渔业生产基地,然后再东扩西进,逐步建立以马来西亚槟城为中心的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基地,以斐济为中心的南太金枪鱼延绳钓基地和以巴西、秘鲁为中心的南美金枪鱼延绳钓和围网作业基地。同时,把北海市作为远洋渔业在国内的加工和销售基地。 
3.海洋油气开发
据2000年的评价结果,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量为16.7亿吨,其中最终技术可采储量2亿吨;天然气(伴生)资源量1457亿立方米。北部湾口外的莺歌海盆地也是我国近海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目前开采规模仍不断扩大。中越两国对能源有着共同的需要,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广西将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合作勘探、开发,探明共有海域的油气资源,共同实现规模化开发海底油气资源。
五、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广西良好的海洋生态状况及潜在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提供了宽广的发展空间。对正在到来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大规模开发热潮,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是我们必须正面迎对的课题,尤其是中央从近年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目标控制及责任指标等措施,既为充分发掘广西海洋生态及资源潜力空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使广西海洋经济面临着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实现海洋生态和资源的和谐循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也是广西海洋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必须做好以下应对:&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广西海洋生态保护的着陆点在保护区,生态保护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之上,结合不同保护区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养护与开发并举,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在利用的情况下促进保护区的发展,加强保护区特别是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大力提高保护区的产出效益。
1.开展海洋生态调查。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的“
专项,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国家“
专项下达的任务,并开展广西专题调查与综合评价研究,全面摸清广西近海“本底值”。
2.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一是加强近海海洋生态的保护。继续完善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自然保护区等三个国家级保护区的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范围全部列入禁止开发区,严格保护生态、维持天然环境;自然保护区的过渡区范围列入限制开发区,只宜于发展不影响到核心区的开发项目;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区范围列入优化开发区,有选择地发展可以促进保护区建设的开发项目。不断加强广西近海的北部湾二长棘鲷幼鱼、幼虾、牡蛎等天然苗种场和繁殖场的管理,对此类海域列入限制开发区。二是加快北部湾渔业区的保护性开发。加快南海北部湾北部广西海域海洋渔业资源维持生态功能保护区推进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伏季休渔制度对北部湾渔场进行控制性管理。
3.建立新的海洋生态功能区。在完善自治区级的茅尾海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海洋生态区、北海沙田中华白海豚生态区、钦州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生态区、钦州七十二径生态区,均列入限制开发区,使海洋生态功能区与自然保护区形成功能上的梯级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建设在规模上持续发展、在管理模式与经济开发与时俱进。
4.加强海洋监测和赤潮监控。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功能完备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一批海洋生态和海洋水文监测站,加强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报、防治。通过控制过量无机氮、无机磷排放入近海水域,尤其是港湾水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预防和减少赤潮发生。
&5.加快沿海人工渔礁建设及渔业资源增殖。借鉴国内的先进经验,与北部湾渔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充分利用淘汰下来的废旧渔船建设人工渔礁,有效利用废旧资源促进渔业资源增长,开辟渔业恢复新途径。通过人工放流增殖渔业资源,重点布局在钦州七十二径海域、红树林海域、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海域,均列入限制开发区。
6.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对引进外来物种要严格审核,特别是禁止对本地物种危害严重的物种的引进。
(二)重点做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
广西近海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供绿色海洋产品和服务的最大的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以保护好环境为底线,为国家甚至是泛北部湾经济区留下一块“净土”。
1.严格控制近海环境污染。一是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量。陆源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加强入海江河的水环境治理,逐步实施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按照环境功能区的水质标准建立沿岸增排污宏观调控体系,对已确定的防城港和珍珠港、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港等四个有源区的排污区块,实行四个独立体系的排海控制方案。二是改善局部海域环境污染状况,对经过海洋环境保护方案确定的入海排污口、废物倾倒区划入限制开发区,严格限制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难降解污染物排放,并继续维护未污染海域的环境质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临海企业要逐步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三是加强沿岸面源污染控制,积极发展生态型种植业和养殖业。
2.加强海上污染源管理。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2010年以前,大中型港口和海洋工程全部安装废水、废油、垃圾回收与处理装置,达标排放;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及应急处理体系,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的发生。
3.开展局部受污海域治理。加强北海外沙内港、防城港区、钦州湾湾顶、铁山港湾顶以及南流江口、南康江入海口、鲎港江入海口等局部受污海域的综合整治和管理,水质符合环境功能区确定的要求。
(三)重视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1.控制和压缩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使近海作业分布和作业渔船结构更加合理,达到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使近海资源得到逐步的有效恢复。改造一批小型渔船从事休闲渔业,积极引导底拖网渔船改为变水层拖网、刺钓、灯光围网及笼捕作业,鼓励有条件的渔船积极从事外海渔业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渔区二、三产业,支持渔业劳动力由捕捞业向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和流通等行业转移。
2.科学合理利用特殊价值的海洋生物。对北部湾特有的具有医药功能性质的海洋生物,如海马、海蛇等,应控制捕捞量、合理利用。此外,要切实做好茅尾海近江牡蛎母本资源、合浦珍珠贝苗资源等保护工作。
(四)加强海岸、河口和滩涂的保护
1.合理利用岸线资源。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管理岸线的使用并预留发展空间。深水岸线优先保证重要港口建设需要。对具有特色的海岸自然、人文景观要加强保护。保护红树林、海草场等护岸植被,严禁非法采沙,加强侵蚀岸段的治理与保护。
2.进行河口综合利用和保护。南流江、大风江、钦江、茅岭江、黄竹江、防城江和北仑河等主要河口列入优化开发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3.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填海。对改变海域属性的开发利用活动予以严格限制。对围垦和填海活动要科学论证,依法审批,尤其要禁止在红树林海域推塘养殖。
4.避免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对海洋造成破坏性影响。严格执行有关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减少工程建设改变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六、发展广西海洋经济的主要措施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进一步强化广西海洋意识,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海陆一体化进行整体推进,采取有力措施,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一)进一步增强海洋国土意识。采用多种推动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使管理层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认识海洋是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北部湾是广西战略性资源基地,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使社会各方面形成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要进一步吸引各方参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设。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加强项目谋划与建设,鼓励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组建大型产业集团,建设大型海洋产业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资源开发,特别是参与中小型项目建设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积极争取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内银行贷款,拓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融资渠道。&&
(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政府重点支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而进行的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及基础性研究。对于具有战略性质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要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衔接,一方面,注意发挥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调节的作用,逐步尝试海域使用权的招投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推进海洋资源利用的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通过区划、布局规划、使用审批、产业政策引导、海域使用金征收和量化指标管理等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四)实施科技兴海。一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办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创办海洋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自治区海洋经济专家咨询机制。二是加强海洋专门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进海洋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海洋科技素养。三是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必要保障。做好评价、监测等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加强科技攻关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
(五)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临海大产业是实现广西海洋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进一步抓好传统海洋产业,尤其在深化港口体制改革,将沿海三港组建为综合性港口群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临海大产业发展,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依托沿海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临海工业、海洋工业。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娱乐、探险等具有特色的滨海旅游业。
(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恢复和改善北部湾生态系统为立足点,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支持、鼓励发展生态型种植业、养殖业,加大入海河口的综合整治,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七)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在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海洋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实施体系建设,制定海域使用、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等管理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和实施方案。
(八)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水平。通过建立自治区海洋信息中心,使之成为与广西海洋事业相适应的海洋信息服务系统,在海洋灾害预报和海洋统计信息方面逐步扩展功能和信息量。完善沿岸堤防工程,建立海上安全救助与污染应急系统,尤其要制定海上污染损害应急方案,配备海上溢油事故的基本应急设备,与北部湾各海区形成区域救护援助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鲎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