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酷跑齐天大圣好吗有人贡吗?

西游记原著那些有趣而令人震惊的事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西游记原著那些有趣而令人震惊的事实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①这是无产阶级评价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唯一正确的标准。近几年来,这个标准遭到“四人邦”及其御用文人明目张胆地篡改和歪曲。他们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出发,不仅在史学领域中大搞影射史学,在文艺阵地上大搞阴谋文艺,而且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妄图以“邦”定的“儒怯斗争”标准划线,把古代作家分为儒、法两个对立阵营。被他们封为法家作品的,就竭力加以吹捧,糟粕可以说成精华;被他们贬为儒家作品的,就任意加以贬低,精华也可以说成糟粕。黑白混淆,是非颠倒,影响极为恶劣,使不少同志跟着上当受骗。《西游记》本来是一部杰出的神话小说,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却有人认为是宣扬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的坏作品。孙悟空本来是家喻户晓,一向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神话世界人物,却被认为是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性格,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从而把他贬低为宋江式的人物。为了澄清是非界限,正确区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与糟粕,有必要对孙悟空这个形象重新加以剖析和评价。
④,其反抗性格还不够明显;后来的《西游记杂剧》虽然追述有闹天宫故事,孙行者机智勇敢的粗犷性格,也比之《诗话》写得复杂生动,但夹杂有许多庸俗轻薄的描写,与《西游记》闹天宫的孙悟空敢于斗争,蔑视一切统治权威的英雄气概相比,显然亦大有逊色。很可能在宋元时期《诗话》等书会文所写的取经故事之外,另有民间流传的有关孙猴子的神话故事,作者吴承恩从这些故事中又吸取营养,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形象,因而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理想和愿望。否则,《西游记》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形象将不可能写得那样光采动人。
有人会说,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既然如此英勇无畏,顶天立地,那么,为什么最后又被如来佛“降伏”呢?作者既然写了他“皈依”神佛,岂不就是在“写扬投降主义”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决不能这样简单理解。一方面应当看到,作者所写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是被残酷镇压而不是投降,后来观音菩萨又骗孙悟空带上紧箍儿,迫使他保护唐僧西行,也说不上就是变节行为。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实际上只是作者思想上的紧箍儿。吴承恩这个封建时代的进步文人,还不可能有彻底地反封建主义的阶级观点,因而就决不会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权威;另一方面,还应当看到,唐僧取经故事的间架早已形成,在《西游记》之前,《西游记杂剧》已叙写有孙行者被观音压在花果山下,和孙悟空头戴铁戒箍、保护唐僧西行等主要情节。作者对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一故事基本间架,也很难加以改变。我们如果抛开作品原有的故事间架,而着眼于孙悟空形象创造的内在联系,那就会发现不仅前后没有矛盾,不能说“皈依”神佛就是投降,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后来取经故事中的孙悟空和大闹天宫时一样,都是和封建统治势力站在对立面而进行坚决斗争的勇士,甚至后来的孙悟空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的生活面较之前者更为广阔。
“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后来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在形象性格上是完全一致的。前者主要是写孙悟空与天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而后者则是写孙悟空与妖魔邪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斗争。无论在前一故事或后来故事中,孙悟空都是被歌颂的正面人物,他的行为的正义性,前后始终保持一贯。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在人民群众中被神话化之后,经过不断地加以改造,它已逐步成为追求理想、向往光明的象征,宣扬佛法的作用越来越淡薄。《西游记》所写孙悟空师徒历经八十一难,不畏艰险,扫荡群魔,在客观上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坚强不屈和伟大毅力。如果说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是一个敢于反抗在天宫统治者的英雄人物,那么,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就是一个扫荡群魔、征服自然、战胜各种困难的英雄人物,唐僧在取经途中要不是有孙悟空的保护,恐怕有十个唐僧也早被妖魔吃掉。吴承恩经常有意识地把唐僧的软弱、愚蠢和孙悟空的坚强勇敢、心明眼亮作对比地描写,用以突出孙悟空的形象。第十五回写唐僧的白马被一条孽龙吃了,其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三藏道:‘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行者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千山万水,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下。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躁,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缠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我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最后,还是孙悟空施展“降龙伏虎”的手段,请来了菩萨,打败了孽龙,方才渡过难关。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孙悟空在,就能化险为夷,把读者从担心焦虑中引向轻松愉快。
西行途中的孙悟空,有时是被描写为驾驭自然、战胜自然的强大威力的象征。八百里火焰山阻住去路,孙悟空就到铁扇公主那里借来芭蕉扇,熄灭火焰,断绝火根,拯救了一方生民,使火患永不再发(第六十一回)。孙悟空与三清观妖道赌赛祈雨时,他对司雷、电、风、雨之神发号施令说:“但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那风婆婆,巽二郎没口的答应道:就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鸣电灼。那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龙王道:遵命!遵命!”(第四十五回)这种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的描写,显然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和愿望。
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孙悟空铲除妖魔、为民除害,和大闹天宫时一样,依然是被作者作为与封建势力坚决斗争的形象而加以歌颂和赞扬的。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孙悟空就救出这一千多个小儿,打杀了白鹿怪,并把妖怪住宅华清洞,烧作一个火池坑(第七十八、七十九回);青龙山玄英洞的三个犀牛怪,强迫 天县人民每年供献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悟空就请来四木禽星,降伏了犀牛怪,为 天县人民群众解除了痛苦(第九十二回);通天河的金鱼精,每年向陈家庄要童男童女享用,并强令交纳猪羊牲醴贡献,稍不如意,就要降祸生灾。孙悟空请来南海菩萨降伏金鱼精,为当地人民根除了祸害(第四十七至四十九回),等等。这些魔怪的所作所为与贪婪狰狞面目,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鱼肉人民的种种罪行和凶残本相。正因为孙悟空反抗天宫统治者和西行扫魔斗争,均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人们在读《西游记》时,总是自始至终把无限同情和赞赏都倾注在孙悟空这个人物身上。
也有人认为,孙悟空“皈依”后在西行途中的扫魔斗争,具有叛变性质,是对过去和他同类的“造反者”的镇压。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且不说上述一些魔怪不能说是“造反者”,就连在大闹天宫时曾与孙悟空结拜为七兄弟的牛魔王,这时也不是一个什么“造反者”。牛魔王因报其子红孩儿被擒之仇与孙悟空发生矛盾,可是,这个红孩儿妖在书中则是被作者描写为官僚、恶霸等封建黑暗势力的象征。作者这样写:山神、土地告诉孙悟空,自从红孩儿妖霸占六百里钻头号山以来,“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有时还被拿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又讨甚么常例钱。”“若是无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服,搅得我们不得安生!”(第四十回)。就是这样一个红孩儿妖,牛魔王为了给他报仇,与孙悟空展开殊死搏斗,我们从中看不出他有什么“造反者”的气息。孙悟空降伏牛魔王,也说不上就是对过去和他同类的“造反者”的镇压。
孙悟空在西行途中的扫魔斗争,经常亦借助于神佛的力量。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有作者把铲除封建黑暗势力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神佛身上的思想局限;而另一方面,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代表封建黑暗势力的妖魔与最高统治者神佛之间的密切联系。小雷音寺的妖怪黄眉大王,是佛祖南无弥勒座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假佛成精(第六十六回);霸占朱紫国金圣娘娘的妖魔赛太岁,是观音菩萨跨下的金毛猴(第七十一回);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是南极老人星跨下的白鹿(第七十八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魔怪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狮兽(第九十回);妖魔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为太上老君看金炉、银炉的两个童子(第三十五回);衡阳峪黑水河妖精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顺的外甥(第四十三回);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是玉帝左右二十八宿中的奎星(第三十一回),等等。说明这些妖魔的危害人民、作恶多端,大都与神佛的包庇纵容有关,这样写就更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第三十七回写乌鸡国王被妖魔害死后,国王鬼魂向唐僧求救,唐僧问他为何不去冥司阎君处告状。国王鬼魂回答说:“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齐天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这里所写的神魔之间的联络有亲,官官相护、狼狈为奸,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封建大山的形象写照吗?
孙悟空在西行途中常借助于神佛的力量降伏妖魔,是否就是已经改变了他原来在闹天宫时的叛逆性格呢?我们认为决不是。孙悟空原来大胆地蔑视天宫一切传统礼法和神佛统治权威的思想性格,这时并没有任何改变。例如:金 儿的兕怪捉住了唐僧,抢走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去天宫见玉帝,他傲慢地称玉帝为“老官儿”,并指名要“问他个钳束不严”之罪(第五十一回);佛祖南无弥勒座前一个司磬童儿,在小雷音寺假佛成精。孙悟空去见佛祖,他当面责问佛祖说:“好个笑和尚!你走了这童儿,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未免有个家法不谨之过!”(第六十六回);狮驼山三个魔怪捉住唐僧,孙悟空到西天如来处求救。他大胆地嘲讽如来说:“如来!我听见人讲话,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并说:“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第七十七回);菩萨伪装为妖精凌虚子,去找黑风怪参加佛衣会。孙悟空嘲弄菩萨说:“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第十七回);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同赴三清观擒妖,到那里后,八戒把太上老君的神象一咀拱倒,并讽刺说:“老官儿,你也坐得彀了,让我老猪坐。”猪八戒变化为太上老君,孙悟空变化为元始天尊,沙僧变化为灵宝道君,把原来的神象都推倒了。为了灭迹,孙悟空还与猪八戒商量,将这些神象都扔到茅坑中去。当时,八戒对着神象嘲讽说:“……你平日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当孙悟空误认为北海龙王护持三清观妖魔羊力大仙时,他愤怒地把北海龙王唤来,大骂龙王是“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第四十四、四十五回);唐僧在镇海禅林寺患病,自度沈疴难愈。孙悟空安慰他不要害怕,并夸口说:“那个阎王敢起心?那个判官敢出票?那个鬼使来勾取?若恼了我……又是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阎王,一个个抽了他的筋,还不饶他哩!”(第八十一回);孙悟空因要用紫金红葫芦给平顶山莲花洞的妖魔表演装天,他念动咒语,命令日游神、夜游神和五方揭神上奏玉帝,将天借来装闭半个时辰。他说:“(玉帝)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第三十三回)。看!从这些生动的描述中,孙悟空蔑视神佛统治权威的叛逆精神,哪里又有丝毫减弱呢?他与《水浒》宋江式的人物能说有任何共同之处吗?
综上所述,可以充分地说明,西行途中的孙悟空形象,不仅没有改变他原来在闹天宫时的叛逆性格,而且还有所发展,较之过去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内容。在自然灾害面前,他是驾驭自然、战胜自然的强大威力的象征;在妖魔邪恶势力面前,他从来不怯懦,不畏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一个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勇士;在神佛统治者面前,他没有任何奴颜媚骨,而敢于面对面地对神佛统治者加以嘲讽和斥责。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神鬼也不怕的具有反抗性形象的创造,显然带有簋大的人民群众理想愿望的色采,决不能说他是歪曲了劳动人民的性格,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明清以来,孙悟空的扫魔斗争故事之所以长期在社会上流传,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这一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腐败黑暗,人民生活的极端痛苦,有直接间接的密切联系。这个形象的创造,对于人民群众反封建统治的斗争有一定的鼓舞作用,在当时是有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西游记》所创造的孙悟空形象,决不是适应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是作者强烈不满社会现实腐败黑暗,渴望要求加以改革的思想愿望的集中体现。吴承恩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左右,其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嘉靖、万历年间。当时,君王昏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剧烈,官吏贪污盛行。武宗时抄宦官刘瑾家产,得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八百两,银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万两;世宗时抄权臣严嵩家产,得器物金银珠宝无算。土地两极化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导致大批农民与小土地所有者流于破产,有的“佣丐衣食以度日”;有的“采⑥,生活悲惨万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某些地区甚至形成“千里一空,良民逃避,田地抛荒,租税无征”⑦
的萧条景象。加以当时宦官权臣交相暴虐,厂卫特务遍布全国,政治腐败黑暗到极点。较为清正的官吏亦常受到监视与惨杀,广大人民的生活就更加没有保障。因此,自英宗以后,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事件经常发生。就在吴承恩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便曾不断地发生此伏彼起的农民暴动。吴氏本人,是一位宦途失意、生活穷困潦倒而具有强烈不满现实思想的封建文人。根据《淮安府志》和《射阳先生存稿》的一些有关材料,我们得知,他在早年曾“屡困场屋”,四十五岁时,被地方保荐为“岁贡生”,以后又流落南京,靠卖诗文为生。六十岁后,曾一度出任过长兴县丞,但不久又因与长官意见不合,“遂拂袖而归”。作者的生活遭遇,培养了他“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⑧的不肯向权贵低头的傲岸性格。同时,也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当时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从而对现实表现强烈的不满。上述吴承恩的思想表现,就成为他在《西游记》创造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的思想基础。
吴承恩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其政治抱负,还清楚地表现在他所写的《二郎搜山图歌》的长诗中。诗云:“……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风,长享万年保合清宁功。”⑨作者在这里尖锐地指出,当时人民所受的灾祸,完全是由于执政的权贵们所造成。他把那些残害人民的封建黑暗势力比作北宋的“五鬼”,比作魑魅魍魉,决心要用“斩邪刀”来铲除他们,但又有“欲起平之恨无力”的苦闷。满腔怒火无处倾泻,因而把胸中的“斩邪刀”化为文字,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神话世界英雄人物,让他来横扫人间一切妖魔,用以表达作者内心所积压的块磊不平。当然,从诗中亦可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政治理想并没有超出正统儒家的思想范畴。他所希望的只是实行“王道”与“德治”,要求建立一个他认为合理的封建秩序,而不是要变革封建制度。作者的这一政治理想,既表现在《西游记》中对虚构的神魔的批判,亦表现在对取经途中几个现实国度的描写。唐僧师徒在西行途中所经历的九个现实国度,大都是君主昏庸,臣属贪暴,而经常被作者作为讽刺和谴责的对象。例如:祭赛国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朱紫国国王是“为老婆就不要江山”的昏君;比丘国国王贪欢女色,也是个无道昏君;宝象国国王是“水性的君王”,愚昧无知,不辨是非。官员是“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车迟国国王迷信道士,“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灭法国国王实行残酷统治,大肆屠杀和尚。其中只有玉华国国王“重爱黎民”,国家呈现出“人烟凑集”、“五谷丰登”的太平景象。从这些描写中,明确地体现出作者梦寐以求的不过是儒家所鼓吹的“圣君贤相”的政治幻想而已,在思想上他并不否定封建社会制度。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进步文人,吴承恩的世界观是有其深刻矛盾的。由于他对现实政治的腐败与黑暗有强烈不满和清醒认识,渴望要求加以改革,因而把辛辣的讽刺和愤怒的谴责指向神佛统治阶级和妖魔邪恶势力,并以歌颂态度创造了孙悟空这个具有反抗性的神话世界人物,用以表达他对现实封建统治权威的蔑视,以及排除一切腐朽邪恶势力的决心与信心,这在客观上符合于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有其明显的现实意义的;不过,又由于作者的政治理想跳不出儒家的思想范畴,认识不到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来源于不合理的封建社会制度,因而在思想上不否定封建制度,并幻想继续维护巩固封建制度,这就决定使《西游记》这部小说不可能在现有思想水平上再提高一步。作品中对皇帝的昏庸和官吏的贪暴虽然均有嘲讽,但是,对封建统治权威却不可能从根本上给以否定。孙悟空在反抗天宫统治者的斗争中,虽然那样英勇无畏、顶天立地,一个觔斗云能打十万八千里,然而却打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最终仍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孙悟空在西行扫魔斗争中,其机智勇敢亦不减闹天宫,可是,每当他遇到严重困难时,又不能不到天宫求助,从而把扫除妖魔邪恶势力的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这些,显然都是作者无法超越的阶级局限和思想局限。在孙悟空这个神话世界人物身上,尽管概括有作者世界观深处进步与落后两种思想的矛盾,但其主要倾向在客观上符合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认为,决不能因为这个人物创造仍有其局限性,就任意加以贬低,抹煞他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而便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⑩这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孙悟空形象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扬。这个神话世界人物,长期以来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目前,在批判“四人帮”所捏造的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之后,不少剧种又开始上演“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传统优秀剧目,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不仅中国人民喜爱孙悟空,世界人民也喜爱孙悟空。过去,因为中国剧团曾到世界各国演出“闹天宫”,孙悟空已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看样子,今后孙悟空还会在世界上发生更大的影响。《西游记》这部杰出的神话小说,解放以前,一直被陷于资产阶级学者繁琐考证的迷宫中而不为人们所重视。解放以后,在毛主席双百方针和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指示的指引下,才把它从繁琐考证的迷宫中解放出来,使其面貌为之一新。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对毛主席指示的干扰破坏,给《西游记》的研究又造成很大思想混乱。我们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千钧棒,彻底批判“四人帮”在文化思想阵地上所散布的种种谬论,清除其一切思想流毒和影响,让毛泽东思想红旗插遍学术研究各个阵地,坚持把上层建筑领域中两个阶段、两条战线的斗争进行到底。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新版横排本826页。
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905页。
③《西游记》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中,写太宗阳寿已尽,掌案判官崔珏因系先君驾前之臣,便徇私将生死簿贞观一十三年改为三十三年,增太宗阳寿二十年。第九十八回中写唐僧师徒至西天,佛徒阿傩、伽叶向他们要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只好将沿途化斋的紫金钵盂奉上。
《太唐三藏取经诗话》“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
田艺衡《留青日札摘抄》卷四。
《明正统实录》卷三四、六六。
同上卷一七五。
《七律·赠沙星士》,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
本诗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见通行本《毛主席诗词》。
——————————
相关文章链接:
西游记宫制作
本网站由中国江苏省(负责人:刘怀玉)建立并维护
联系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楚州锅铁巷41—8号&&& 邮编:223200&&
联系信箱:
h5915467@public.    在学成本领之前,悟空的性情非常温驯,并且很能忍。自称“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他说自己“一生无性”显然是说得太早,话也说得太满了。
    在祖师那里,悟空闲时“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弼马温不同,但基本性质差不太多,都是一些琐碎的体力活。总体来说,这时他还是比较温顺的。但在艺成之后,回到花果山之时,悟空的脾气迅速发生了变化,变得很暴躁,火性一触即发。动辄怒火冲天,奋起千钧大棒,现在不要说别人骂他、打他他不生气了,只要他不给别人惹麻烦就不错了。
    就看悟空首次进南天门的情形,与他进祖师洞府时就有很大的区别。悟空来到祖师洞府的时候,也是心中十分欢喜,但又有几分忐忑不安,“看够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他只是在门口观看,而不敢冒冒失失地去敲门。到了南天门,却直接往里闯。这南天门总要比“斜月三星洞”的洞门地位要尊崇得多、庄严肃穆得多了吧。他却视守在那里的增长天王等人为无物,至少停下来,点个头、打个招呼,说明一下情况总是应该的吧。
    看来,除了极有修养的人物,在长本事的同时,一点也不长脾气还真很难。像悟空这样,脾气大大见长也是正常情况。他就凭这副脾气,闯龙宫、闹地府,似乎也没出什么事。天庭,天庭又能怎么样?所以,他稍有不满意,就撂下挑子,一路棒棍,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去了。
    猴王回到花果山,众猴不禁要打听,大王在天庭做的是个什么官?猴王摇着手说:“真是说不出口,简直丢死人了。玉帝看我长得不好看,就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官名还挺复杂,原来就是给他养马的,根本就不入流,真是气死我了。”
    猴王觉得当弼马温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可别人不见得都这么想。这不,来了给他祝贺的。来的是两个独角鬼王。鬼王来到洞中,见到猴王倒身就拜。猴王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两个鬼王,听说猴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跑来拍马屁来了。他们认为“授了天箓”可是了不得的荣耀啊,还以为猴王这次回来是春风得意、衣锦还乡呢。看来,他们还不太了解中间的曲折。对于鬼王献上的赭黄袍,猴王倒很喜欢,当即就穿起来,并立马封鬼王做了前部总督先锋。
    不管怎样,对鬼王的这一番马屁,猴王还是感觉很受用的。这两个鬼王一见官也封了,就接着问起大王在天上的情况,听猴王说是封了个弼马温,鬼王又奏道(竟然用了一个“奏”字):“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既然猴王喜欢听人拍马屁,那就接着拍吧,反正出了什么祸事,还不是猴王先顶着?果不其然:
    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同意了马上就执行,猴王做齐天大圣的急迫心情可见一斑。更妙的是,从此以后,猴王再也不许众猴称他为大王,而必须改称齐天大圣了。猴王把地位看得也忒重了一点吧,这称呼多别扭啊,以后众猴有什么事情要向猴王禀报,都不能说“报告大王”,而必须说“报告大圣”了。
    众猴对这个命令执行得怎么样呢?从后来的情况看,这条命令确实是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例如,在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而被唐僧赶走以后,回到花果山,一帮小猴见到孙悟空,就高叫道:“大圣爷爷!今日来家了?”
    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他的口气到底有多大呢?“齐天”的意思是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大圣”的意思是大聪明人。“圣”是后人称赞上古帝王的话,如尧舜禹汤几个,用在他们身上,与“英明领袖”的意思差不多。中国古代被称为“圣人”的没有几个。悟空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圣”,而且还是“大圣”,不得了啊,了不得!不过,天庭的官名常常有些夸张,不能够完全从字面上理解。例如,增长天王不过是个看天门的,在《西游记》中曾分别在南天门、东天门和西天门出现;卷帘大将应该就只是一个御前侍卫之类的。如果这么看,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似乎也不算什么了。其实,真正的高手,像如来佛、太上老君,是没有什么吓人外号的,倒是玉皇大帝,弄出一个什么“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这么复杂的头衔,把什么好词都用上,实在没有必要。当此之时,鬼王可以说是猴王眼中的大红人,他后来的下场,书中没有交代,不过,看情形似乎不妙。孙悟空偷吃了蟠桃、仙酒、仙丹后,李天王率十万天兵前来围剿,第一天就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都捉去了。而他手下的四健将,一直到他被压在五行山下时,都还没什么事。当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回到花果山时,在花果山主持局面的还是这四健将。我们看一下悟空对鬼王被捉的反应,他说:“胜负是兵家的常事,何况被捉去的头目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而小猴子如果被捉,他的反应就不同了。看来马屁精最终没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我们从后面的表来看一看花果山地方政府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
    阶段1:一段漫长的自然状态。没有制度,有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如诚信规范。
这种状态的延续与花果山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关,花果山物产丰富,气候条件有利,众猴仅仅在山中采些野果之类就能生存,生存压力不大,没有为了生存而组织起来的必要。
    阶段2:时间已不可考,算是猴王元年吧,石猴称王。这是走出自然状态的第一步。起初,众猴在猴王面前按照年龄大小排位。然后,猴王在猴群中分派了君臣佐使。
石猴为众猴找到了一个安家之所。众猴兑现承诺,拜他为王。石猴称王是一个订立和执行社会契约的过程,这个社会契约含有利益交换的成分。此时的管理方式是无为而治,猴王领一群猿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过是大家一起玩乐罢了。
    阶段3:剿灭混世魔王之后。把众猴编好队伍,安营下寨,逐日操演武艺。
这个变化的方向是加强了对众猴的管理,意味着猴王的权力和权威都大大加强了。这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猴王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二是猴王初步建立了功业,剿灭了欺压花果山众猴的混世魔王,赶走了外来侵略者,维护了花果山的独立地位。
    阶段4:自傲来国取回大量兵刃。(1)计点人数,众猴共四万七千余口;(2)威服满山其他动物,使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参拜,每年献贡,四时点卯。
一方面,对众猴的管理大大加强,实行了户口制度,每只猴子都被纳入政府管理之下,再也不能自行其是了。另一方面,有了真刀真枪之后,花果山猴群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其他动物无法抗衡,纷纷屈服,被编入外围军事组织,其地位要低一等。
    阶段5:取得金箍棒之后。建立正式的“管理体制”,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尾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上天庭做弼马温时,也把花果山的事务都交给四健将管理。
进一步细化管理体制,明确官员的地位与责任。龙宫的经历增强了猴王的信心,现在金箍棒在手,猴王准备干一番更大的事业。为此,猴王把日常管理的权力进行了下放。这四只猴被重用,可能与他们数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有关。这些合理化建议的内容包括:寻访师父以求长生不老,到傲来国取兵器,到龙宫取宝,等等。这一阶段,猴王结拜了六个弟兄,经过一番努力,花果山在妖界终于被认可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
    阶段6:不做弼马温,重回花果山之后。(1)鬼王献赭黄袍一件,猴王封鬼王为前部总督先锋。(2)采纳鬼王的建议,猴王自称齐天大圣。自此之后,只可称齐天大圣,不许再称他为大王。
猴王所封的官职进一步增加,这其实是官僚体制自然会有的膨胀趋势的反映。
    称齐天大圣之举虽然表面风光,却给猴王惹来很大的麻烦,在实力不足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似乎还是明智一些。
    阶段7:取经途中被唐僧逐回
(1)花果山已破败,猴王打败经常来抓猴的猎户;(2)打出“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的旗号,重新整治花果山;(3)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
悟空虽然回到花果山,但已然没了当初的雄心,倒有些得过且过起来,不过是做一个自在王爷罢了。八戒去请孙悟空时,见到一千二百多猴子,分序排班,口称“万岁!大圣爷爷!”按这口气,与做皇帝差不多了。但八戒并没有看到悟空对群猴进行军事训练。看来,悟空在军事方面暂时没有野心了。
    总体来说,悟空此时的举动只是权宜之计。
    虽然自发现水帘洞之后,悟空一直是花果山的猴王,但在做猴王的过程中,他的地位还是有些变化。在头三百年中,猴王的能力也许比众猴要高一些,但高的也很有限,他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能力。当此之时,他与众猴的地位还比较平等,实行的是无为而治。自三星洞艺成归来的悟空,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加上为众猴赶走外来侵略者混世魔王,他的威信极度提高,他再说什么,众猴中基本不会有人反对。从此,猴王在花果山说话办事,一言九鼎,有什么决策,基本上由他一个人做出,其他人顶多能提供一点信息,供其决策时参考。
    总体上来说,花果山的体制是,孙悟空在金字塔的顶端,其下是四健将,由四健将管理众猴,而其他走兽的地位更在众猴之下。大闹天宫一役中,花果山猴群首先被捉的是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王,四健将与猴子没有被捉住一个。看来,生死相搏之际,猴王首先把杂牌军推上了前线。
    对于悟空这一次的“反叛”行为,天庭的做法还是招安,不过,招安是在兴兵围剿失败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策。这猴头竟然打败了哪吒三太子,李天王奏请玉帝增兵,玉帝想不到妖猴的本事还不错,听说妖猴还自称“齐天大圣”,更是感到惊讶,说“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看来,玉帝本是持主剿的立场。
    这时,太白金星提出变通之策:正说间,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
    如前所述,天庭的人事体制有内在的问题,在这一体制下,让猴王做齐天大圣,一方面天庭的面子过不去;另一方面,也存在解决编制、待遇的问题。金星的变通办法,似乎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虽然表面上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但这个官与其他官不同,并不真的是一个官,众神反而觉得这似乎是一个笑话,感觉没那么伤面子;另一方面,也在体制中找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通过给一个“有官无禄”的虚名,解决了看似困难的编制问题。
    金星变通之策的关键在于“有官无禄”这四字。“有官无禄”是什么意思?其关键在一个“禄”字上。禄者,俸禄也,也就是官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太白金星的解释,所谓有官无禄,就是给他一个齐天大圣的空头名号,却不让他管事,也不给他俸禄,暂且养在天庭,收收他的邪心妄念,也好让大家过几天太平日子。既然有官无禄,那所谓的“官”就是个糊弄事。金星的办法,说穿了,就是给占山为王的强盗头子一个虚名,让他们自以为是“天庭重臣”,老老实实地呆着。不过官员的职责和享受其实都没有。看来天庭这帮人就是准备不拿齐天大圣当“官”的,骗的只是孙悟空一个人。
    金星的这个办法管不管用?对于不懂政府的运作体制、不了解官场运行规则的人来说是管用的。但它即使管用,也只限于一开始时的短时期,而不可能长久。从长远看,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出问题,因为谎言总有要戳穿的一天。开蟠桃会的那一天,就是谎言被戳穿的时候。
    这办法一开始运作得还挺好,那“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计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天上众位大员此时或许觉得:猴王到底是个乡巴佬,毕竟没有什么见识,好打发。此时的悟空所爱的主要是一个脸面,对于实际利益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从后来大闹天宫来看,死爱面子真是害死人哪)。
  虽然悟空得到的是一个有官无禄的职位,但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天庭官员的气派还是要有的。首先是玉帝的亲切接见和殷殷嘱咐,玉帝说,你现在做了齐天大圣,以官品来说已经到了最高了,天庭还是很重视你的,“但切不可胡为”,玉帝讲了半天,重点还是在最后一句上,就是你看我们这么重视你,你可不要给我们惹事,辜负了大伙的期望喔。
    玉帝讲完话,又安排人给他建一座齐天大圣的府第,府第的位置一开始就选好了,就在蟠桃园的右边紧挨着,这就为悟空以后看管蟠桃园做好了准备。在大圣府内,也设了一些办事机构,由于大圣不管事,这两个机构分别是“安静司”和“宁神司”,虽名字不怎么威风,好歹相当于当今司局级部门。其实这两个下属部门的设置,听名字的意思,就是随时提醒孙悟空,要安静,要安静。
    玉帝讲话本是微言大义,颇有深意,可悟空完全没有领悟到玉帝讲话的重点,心里想的只是封官一事,玉帝这话算是白说了。悟空上任,是由五斗星君陪同去的。悟空到府上后,马上“打开酒瓶,同众尽饮”,这众神中是包括五斗星君在内的。送走星官,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他看来,这回真是称了自己的心意了。
    从悟空被招安这件事来看,招安是要以实力为基础的,《水浒传》里面,梁山好汉的招安也是如此。你没有实力,别人凭什么招安你,灭了你还差不多。而且,被招安凭的还不是一般的实力,而需要有能让统治者感到很头疼、很麻烦的实力才行。打败哪吒,就是悟空与天界谈条件的前提。如果没有能力打败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自称齐天大圣徒然自取其辱,是快速致死之道。
    客观地说,孙悟空这一阶段的很多做法,有点像是无理取闹,但“无理取闹”有时也是争取权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无理取闹为什么能起作用?因为闹的积极一面在于,能够通过闹的过程向上面传达出多方面的信息,比如说你的实力、你的强烈愿望、你能够制造多大的麻烦等等,这样,就可以影响上级的信息和信念。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孙悟空学艺归来,整天趴在花果山忙活他那“一亩三分地”,结果谁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本事,更不必给他安排一官半职。现在则不同了,拿起金箍棒,舞动舞动,龙王就吓得不敢轻举妄动了。打败哪吒三太子,更是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我不是普通人,别以为我好糊弄、好打发。如果没有这些战斗,加上天庭又没有体育比赛项目,人们就看不出孙悟空能有多大的本事了。如果天庭弄个运动会什么的,孙悟空说不定可以在跑步项目上拿个奖牌。
    一般来说,闹是一种万不得已才用的办法。为什么要闹?因为其他办法难以见效,自己通过组织的渠道提意见,上面根本不当一回事,没有办法了,才闹。闹这种做法的负面效果也很明显,一般不会给上级留下什么好印象,给周围的人印象也不好。不过,悟空暂时还想不到那么多。
    这样的事情,在人世间也很普遍。《水浒传》中,公孙胜初见托塔天王晁盖时,也演了这么一出。当时,晁盖正在堂后与吴用、阮氏三兄弟、赤发鬼刘唐讨论如何截取生辰纲,如此要紧的事情,当然不容外人前来打扰。正在这个时候,公孙胜来了。晁盖不想见,吩咐手下给他几升米打发走了得了。结果,来人给多少米都不肯走,如此来回折腾了几次,最后,公孙胜发怒,“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晁盖听说,吃了一惊,慌忙起身道:“众位弟兄少坐。晁盖自去看一看。”后面的情况就不消说了,自然是公孙胜得以入伙,分一杯羹。显然,如果公孙胜不闹,晁盖就不会给他以应有的尊重,甚至面都不见就打发走了。晁盖给他以应有尊重的关键,不在于公孙胜的闹事,而是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公孙胜的本事,看到了他的能量。公孙胜不经这么一闹,也无法迅速有效地显出其本事,这一局面,常常是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难处。
    但闹也不能闹得太过火,要把握好分寸。公孙胜对火候就掌握得很好,他先在这里磨了两三次才闹,表明我是没有办法才如此,总体上是很尊重主人的。相反,如果他一来就大闹一气,晁盖会觉得来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是成心来找事,砸场子来了。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在这个方面,孙悟空就比公孙胜要差得多了。
  从孙悟空的经历看,闹事似乎成了做官的一条捷径。这一点,宋江也深有体会。先造反把事情闹大,然后再招安,对于朝里无人,缺少后台靠山的人来说,确实要比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来得快一些。这真应了那句话:“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不过,这样升官虽然快,到底路数不正,其副作用也很严重。一句话,同样是做官,这样的官做起来味道会差很多。根本的原因在于人虽然进入了体制内,别人还是打心眼里对你不认可。另外,所谓“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是对有实力的人而言的,换了其他人,不过是自寻死路。
    悟空虽然做了齐天大圣,却并没有什么事业上的追求,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并且“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把天庭当成了旅游胜地,整天逛来逛去,好不自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对于官职、地位的追求到底为的是什么。悟空追求官职的行为,与我们社会中很多人想做官的含义似乎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一般人想做官,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看重的是做官的油水、做官能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即使同样级别的官职,也有油水大小之分,所谓“肥缺”与“清水衙门”的区别;更复杂一些,还有“明升暗降”的手法,名义上级别提高了,实际上的权力和油水却少了。当然,从积极的层面上讲,一些人做官是出于事业上的追求。但即使这也不是孙悟空所真正关心的。做官对悟空来说,追求的主要是好玩和虚荣,他对于官职的看重,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征服欲,而不是看重官位能带来的政治、经济利益,或者由此带来的建功立业的机会。
    从这种意义上说,此时的悟空是在以儿童的心态参与成人的政治游戏,以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完全不应该参与到这种游戏中来的。对于政治游戏的目的与规则,他基本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他自称“齐天大圣”,就像街角的一家小商店挂上“宇宙贸易公司”的招牌,有自娱自乐的性质,而并不清楚“齐天大圣”到底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对于名实严重不符的“齐天大圣”还做得很起劲。天上众神也从心里把他当小孩看,所以,太白金星说他“只知出言,不知大小”,要众人不要与他计较。
    在二次招安之前,悟空结拜了六个弟兄,都自称“大圣”。此次招安,从客观上也有对这七大圣进行分化瓦解的作用,不过,天庭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太白金星的变通之策表面上两全其美,实际上留下了大大的隐患。它最大的隐患在于,把孙悟空这么一个不是善茬的角色引入天庭,既不给他事干,又不给他像样的待遇。好像是把他笼络在天庭,可以收收他的邪心,实际上还是一点约束也没有。其结果是,让孙悟空整天在天上东游西逛,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结果:
    (1)悟空在天界整天东游西逛,结果天庭在他眼中逐渐没有了神秘感。由于久居天宫之内,渐渐习以为常,他对天庭的感受也从震慑变为羡慕,从羡慕而试图觊觎。悟空到现在为止的经历是,通过闹龙宫、闯地府而上天做了弼马温;通过不做弼马温,反出南天门而做了齐天大圣。这似乎是说,越闹反而官做得越大,你能奈我何?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这个逻辑实际上也不成立。但天界没有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向孙悟空介绍一下天庭的实力和游戏规则。
    (2)悟空在天界东游西荡。一方面熟悉了天庭的地理形势,另一方面,结交了一帮朋友,领会了天将的本事,知道了天庭的虚实。麻烦在于,猴王自以为知道了天庭的虚实,认为天庭众仙没什么本事,而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天庭实力产生了有利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低估了天庭的实力,最终导致他在这个错误认知的基础上采取了行动。
    (3)他在这一阶段结交的一帮朋友,对于大闹天宫是有帮助的。你看他: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
  这齐天大圣的头衔别的好处没有,却有利于交朋结友,而以弼马温的身份交结朋友则肯定没有这么方便了。别看名号是个空的东西,有些方面还是管点用的。这些朋友感情有多深还不好说,但起码能先混个脸熟。既然当日曾以弟兄相待,他日在花果山下称猴王时,这九曜星、二十八宿等等众神就不好意思太卖力了。
    与做弼马温的时候相比,悟空还是学乖了。当他做弼马温之时,还只知道埋头干活;现在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了拉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天上抓紧时间,整天到处串门,把天庭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挨个串了个遍。
    许旌阳看到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于是启奏玉帝:“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许旌阳怕的不是大圣的闲游,而是怕“闲中生事”。安排他一件事做,是为了分散他的精力,使他没有时间闲游,减小日后生事的可能性。于是玉帝就让悟空去看管蟠桃园,找点事做。
    但让他做点什么别的不好,偏偏让他去看管蟠桃园?这不是让猫去看小鱼、让黄鼠狼去管小鸡吗。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才怪了。不过,谁让玉帝当时“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把齐天大圣的府第就盖在了蟠桃园旁边呢。
    看着这些桃树,猴王的心里还挺喜欢,自此以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真的不再东游西逛。许旌阳的办法似乎奏效了。
    要是看着一树树青桃子也就罢了。一天,他发现“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觉得这桃子可以吃了,就想尝个新。大圣要偷桃也并不那么容易,玉帝哪能没有一点防范措施。在这园中,还有一个土地,另有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除了他们,还有齐天府的属下,这帮人老跟在身边,颇不方便。于是猴王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假称要睡午觉,嫌这帮人吵闹,把他们给支走了。然后猴王脱了官服,爬上大树,把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吃起来。过个两三天他又如法炮制,再来偷桃。
    这书中“忽设一计”四字用的很有意思。如果猴子想吃桃,直接让手下出去,或者让他们在一边站着,自己是长官,直接吃了,又能怎么着,这也是某些官员的一种心态和做法。偏偏猴子又想吃,又不肯直接做,心里还是怕别人发现,所以,有了一“计”,不过,这个“计”实在是算不上“计”,太缺乏技术含量了。
    不管怎样,孙悟空的这个“计”就一直用下去了。当七衣仙女奉王母娘娘的旨意来摘桃时,土地说,现在不比以前了,要去摘桃子,先要报告大圣知道,我们才敢开园。仙女说,那行吧,大圣在哪里?土地说:“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实际上,大圣偷吃了仙桃之后,在树梢上睡着了。可想而知,大圣的偷桃,在属下中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齐天大圣出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