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10号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地区:福建
上传人:DQcI****@qq.com
版本:通用
类型:高考论文
上传时间:
已有5036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2015届福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学案:专题十 第22讲《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版)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内容 (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出现“黄金时代”
(2)赫鲁晓夫改革,未能彻底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1)美国和西欧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政策调整,发展出“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
(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失败告终 (1)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2)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新经济”时代使美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2)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主旨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纲要求] 1.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普遍干预经济;社会福利制度。
考点一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思维导图] 世界经济大危机
史料一 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史料二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解读 史料反映的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及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现象存在的现实,为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史料三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解读 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史论1 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胡佛的经济政策始终带有“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任”的旧模式。
史论2 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则侧重救济穷人,前者的干预是有限的,后者的干预面较广,故A、B、C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 (2013·海南高考)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解析 “1929年”是关键信息,正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代,B、D两项与国民收入大增的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20世纪初已实现,只有A项内容与经济危机联系密切,故选A。
3. (2011·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图一         图二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 A项正确,图三的信息充分体现了当时生产出现了严重的相对过剩;B项错误,题目图片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信息;C项正确,图二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的失业加剧导致贫富差距严重;D项正确,图一说明经济危机的发生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只有B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4.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C。
5. 2013年以来中欧贸易战不断升级,涉及光伏产品、葡萄酒、不锈钢等多领域,影响到双方几十万人就业,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呼吁双方应以史为鉴。下列最能集中反映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各国推行的贸易壁垒
B.罗斯福新政期间担保银行信用
C.“滞胀”时期美国政府紧缩财政政策
D.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解析 贸易保护主义反应的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状况的政策,备选项中B、C、D三项均为国内经济发展调控为主的政策,故选A。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2.主要内容)
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思维发散  多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史观 结论现代化史观 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 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处理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生态史观 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全球史观 标志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史料一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解读 《全国工业复兴法》体现了“公平竞争”。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是对大萧条时美国工业中已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整,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经济、劳资关系方面进行的干预。
史料二 美国工业指数1929年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年达121。
 1935年,罗斯福严厉指责直接救济“伤了国家元气”。他建议:失业者仍由州政府和市县政府负责照顾;联邦政府则可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1933年4月,一向热心于造林、水土保持和水力发电的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签署生效。
解读 史料二表明通过新政,美国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可怕的“大萧条”。史料三则表明罗斯福新政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史论 新政四“新”
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 (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题干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面的“蓝鹰”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D项。
         如何快速找到“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干和备选项中所包含的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信息”,找到了“题眼”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解题的钥匙。要想快速找到“题眼”,准确把握答题方向,可通过转换法进行,即将题干化繁为简,将设问化难为易,剔除无效信息、干扰信息,保留有效信息,使材料变短变易,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另外,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关键词句进行整理和分析,也可找到“题眼”。如例1中“NRA”、“雇工”和“雇主”等关键词即是找到“题眼”的突破口。
2. (2012·广东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主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改善工人待遇。A项正确,B项错误。新政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排除C项。新政期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排除D项。
3. 2014年1月腾讯网有一篇文章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了美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长河中,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首推(  )
A.建立统一的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以工代赈”的福利制度
解析 备选项中只有C、D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内容,但“以工代赈”从内涵上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
4.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
解析 美国为了恢复银行信用,摆脱经济危机,逐渐放弃金本位制,造成美元贬值,以保护本国的金融和对外贸易,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采取金融措施的目的,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之无关。
5. (2013·江苏高考,节选)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答案 (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 (1)根据时间“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及曲线图,再现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失业率变化的事件。
考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历史阶段 在位总统 经济理论 历史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经济高度繁荣
20世纪70年代 尼克松、福特、卡特 凯恩斯主义 陷入“滞胀”困境
20世纪80年代 里根 供给学派、货币学派 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重
20世纪90年代 克林顿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经济再度繁荣
3美国的“新经济”
[思维导图]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
史料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解读 史料表明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均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在缓和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贫困人群的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
史论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
(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3)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5)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 (2013·大纲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解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B、D三项都能体现这一思想。而20世纪70年代英国采取的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减少政府的干预,C项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符合题意。
2. (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 “新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一般指年,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减少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D项错误。
3. (2012·福建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解析 从外国法人持股比例有所上升可以得出B项结论;从金融机关持股比例大幅上升可以得出C项结论;从个人持股比例一栏信息可以得出D项结论。二战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答案为A。
4. 2013年五·一,欧洲爆发遍及各国的工人大游行,要求政府创造就业机会,至2013年8月,美国仍有1 170万人失业。扩大与保障就业历来是西方政府施政的焦点之一。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凯恩斯将保障就业做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方向
B.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做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C.克林顿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失业率大大降低
D.二战后西方通过建立“福利国家”的举措有效解决了失业问题
解析 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缓和社会矛盾的重大举措,并不能保障社会就业问题,故选D。
5. 下图为某校博雅大课堂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内容与座谈主题不相符的是(  )
      海报主讲人:魏欣老师主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地点:多媒体报告厅时间:日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法国“福利国家”出现
C.美国“知识经济”形成
D.德国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
解析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二战后被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取代,故D项错误。
1.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错误。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正确。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专政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
正确。法西斯专政与罗斯福新政都是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的区别在于其摆脱危机的方式和给本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不同。
4.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正确。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
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1.胡佛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应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5.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7.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解析 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项须用阶级分析法,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说法也不符合史实。C项正确,符合时代背景题干要求。
2. 从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的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商品的出口受到影响。
3.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D.①②③④
解析 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
4.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应该选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A项符合。B、C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方面,D项属于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
5.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应是(  )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
解析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发展放缓,故选B。A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D项出现在九十年代。
6. 二战以来,为克服贫困,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构建稳定、安全而公正的社会,西方国家致力于(  )
A.区域经济集团化
B.联合国作用的发挥
C.经济全球化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缓和了劳资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
7. 二战后,英国发展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发展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同点,主要包括(  )
①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 ②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 ③都大力推行国有化 ④都大力提高社会福利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且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但是,在二战后上述各国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各国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8. 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
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社会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的理解能力。据所学史实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是对下层民众,并非是对大资产阶级,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不会导致C项的结果。故选C。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 美国记者约翰逊这样评价罗斯福:“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罗斯福新政表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C项说法错误。排除A、B、D,故C项符合题意。
10.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到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
11.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民资本主义的理解能力。企业经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选C。
12.据美国2012年3月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68 360亿美元中,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及教育开支占58.9%。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再分配社会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
B.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健全
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体现
D.是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应用
解析 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一般指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是在保留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前提下的行为,故选D。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答案 (1)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均面临发展困境。
(3)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政策、兴建公共工程等。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 (1)政府干预经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3)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90年代确定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两点即可)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斯福新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