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地时期,魏将邓艾破蜀后,在蜀地屯兵养马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是怎样灭亡的?毁在谁手?(越详细越好,谢谢)_百度知道
三国时期蜀国是怎样灭亡的?毁在谁手?(越详细越好,谢谢)
。。在刘备快死的时候召见了孔明刘备说了一句此子不贤可取而代之孔明不知道当时是被感动了还是怎么了反正被刘备这一句可取而代之感动的一塌糊涂愚忠三国后期蜀国的灭亡有几个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当其推的是阿斗的老爹刘备养了个废物儿子其次就是赵云不该救这个废物君主当然付最大责任的还是孔明愚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1条回答
诸葛亮一死,五虎死了三个。好点谋士就剩一个诸葛亮,不早死才怪,但我觉得蜀国其实从夷陵之战就开始衰败,还事事亲力亲为,还有一个感觉打酱油去了后期主要是刘蝉的原因,蜀国就基本灭亡了
君主刘禅责任较大。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
当时的皇帝是阿斗,但是原因要在关羽败走麦城开始,张飞挂了,刘备很火,举全国之力,伤了国家的元气了,后来才有出师表,托孤诸葛亮,诸葛亮回天乏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
我给你理一遍吧。先是吴国杀了关羽,刘备去报仇,死在了白帝城。然后傻儿子刘禅即位,诸葛亮掌大权。有智诸葛在蜀国还勉强支撑,但是他在伐魏的途中病死了,后来大权交给了姜维。魏国知道诸葛死了以后,让邓艾打蜀国。当时姜维觉得打不过,想死守一个剑阁关口。结果被邓艾很狗屎的找到了一条小道绕了过去,刘禅个SX知道以后直接无抵抗投降,让姜维很无语。蜀国就这样没了。
邓艾之手!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闻钟会等部已入汉中,知汉中难保,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   邓艾进至阴平,欲与诸葛绪合兵南下。诸葛绪不从,领军东向靠拢钟会。钟会欲专军权,诬告诸葛绪畏敌不前,将其押回治罪,随即统领大军南下,被姜维阻于剑阁。剑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姜维凭险据守,钟会攻剑阁不下,无计可施。...
公元263年,在曹魏军出兵两个月之后,原本经营不错的蜀汉政权被刘禅拱手送给了魏国,成为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回溯蜀汉政权危机存亡之秋,大敌当前,没有人能够提出退敌良策,朝臣们是投降声一片。然而蜀汉一把手刘禅第一个反应是不想投降的,想逃到南方去避避风头。就在刘禅犹犹豫豫的过程中,有职无权的光禄大夫谯周在朝廷上侃侃而谈,竟然把刘禅说得心服口服,最后不战而降了。事实上,曹魏政权一直是把灭孙吴放在第一位的,后来才调整政策来先灭蜀汉。而且,从出兵到蜀汉灭亡,一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迅速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历史上的解释,一般是四个原因: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祇乱政,谯周误国。
当时,司马昭命邓艾和钟会各率一支军队南下灭蜀。八月份从洛阳出发,十月份邓艾的军队就已经...
刘禅宠信宦官,贪图享乐,亲小人,远贤臣。最后导致蜀国灭亡。
邓艾 他一消失再出现已经到四川腹地去了换谁能吃消
不是刘备杀去东吴
那会死那么多人啊
三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三国后期如郭淮、司马懿、诸葛亮、陈泰、邓艾、钟会、姜维在战略与战术上的实力相比较如何?
写了诸葛诞和司马昭,但超过一定字数无法继续,不在更新了,等明天我把全文整理一下就算完了吧。---改变一下评价思路,给人物加上属性,以S、A、B、C、D来打分。由于战术只是战略的一部分,要评论人物的话其实还应该算上影响力和政治力,战术的概括也很广泛,有的人治军好,部队战斗力高,能打硬仗。有的人擅长打阵地战,使用各种不一样的战法。战略是战术与谋略的合称,因此算作是综合分。统率力是指将领能够组织战斗的规模和兵力数量,比如能组织曹魏整个国家进行战役的司马师、司马昭的统率力理应就优于邓艾、郭淮等人,战绩也是评分重要的一环,无论是运气好还是强弱悬殊,战绩结果都应该是对武将最实在的肯定。分别就是作为评分的有战略、谋略、战术、战斗、统率、战绩。评分为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该武将固定水准。史料适度删除,以前全文太长都是史料复制。明天我会更新诸葛诞,要不是突然有人顶上来,其实我是真的坑了,工作忙到都不记得填坑了。题主的问题未免工作量太大,对于懒人来说非常头疼,这里我想去掉谈滥的司马懿和诸葛亮,且二人不算太后期,若谈司马、诸葛,岂有不谈朱然、曹真之理?郭淮继司马懿之后,勉强算入,再加入丁奉、诸葛诞、毌丘俭、司马昭、司马师,至于陈骞有时间的话,可以一并添加。按资历来排本别是郭淮、陈泰、邓艾、钟会,其中司马昭、陈泰、陈骞、钟会又是官二代军团。陈骞在陈泰、邓艾时代还未浮头,曾任破蜀护军立过战功,后来主要战线在吴国方面,可略去不提。石苞要不要算?朱异要不要算?诸葛恪要不要算?--------------------------------------------------------------【郭淮】1、初次在军事中登场就显示了临阵机变,沉着镇静的才干。魏军败而乱,使历经久战的刘备都不敢轻易追击。《魏书郭淮传》”太祖还,留征西将军夏侯渊拒刘备,以淮为渊司马。渊与备战,淮时有疾不出。渊遇害,军中扰扰,淮收散卒,推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诸营乃定。其明日,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仪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敌,非算也。不如远水为陈,引而致之,半济而后击,备可破也。”既陈,备疑不渡,淮遂坚守,示无还心。以状闻,太祖善之,假郃节,复以淮为司马。“2、街亭之战时,诸葛亮本以高翔和马谡为犄角之势,郭淮破高翔,使其不能相应,因之马谡大败。此战郭淮虽非主将亦非首功,却也说明他陷阵破敌有一套。《魏书郭淮传》”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祥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祥营,皆破之。又破陇西名羌唐蹏于枹罕,加建威将军。“3、阳溪之战以及上邽之战《三国志》隐讳不提,魏延传不载战斗过程,但那大破之足见郭淮之狼狈。上邽之战是诸葛亮经典之作,司马懿主力本已到上邽,只留下费曜、戴凌四千精兵随郭淮守城,自率主力增援祁山,结果诸葛亮留下部队佯攻祁山,偷偷跑去攻打上邽,就连郭淮都认定那只是蜀军的骚扰部队,轻率出战,被诸葛亮击败,诸葛亮趁机割收麦子。后大军缺粮,郭淮以自己的威信让胡人出粮供应军队,算是弥补了一下过失。此战要是谈孔明还可深挖,单谈郭淮如此而已。《蜀书魏延传》”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曰: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於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魏书郭淮传》”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4、阳遂之战,这一战又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五丈原之战其中一场战斗。上边两战郭淮本传均不见载,这是郭淮一生中与诸葛亮交手唯一一次获胜,战绩乃三败一胜。司马懿常被诸葛亮虚实之计弄得晕头转向,这次久镇雍州的郭淮总算看出问题所在,成功预测到汉军动向,两度击退汉军。此后郭淮总能探出敌军意向,怕是诸葛亮让他受益匪浅。但郭淮虽料敌先机,却也只是退敌,而非破敌。后来曹爽伐蜀,郭淮作为前锋,魏军被王平所破,郭淮有防备,没有遭致大败。《魏书郭淮传》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5、姜维迎治无戴之战,由于此战跨度时间长达一年,史料记载混乱,期间战役又多,魏蜀双方还各表胜绩,并不是这么好说清楚。蜀志和魏书均记载在247年同一年出兵,郭淮传看上去却是在记载两场战役。郭淮料到姜维会进攻夏侯霸军屯的为翅,所以郭淮援军一到姜维就退兵了。与其说郭淮把姜维逼退,不如说是姜维战略撤退。郭淮趁机讨伐叛胡,兵破治无戴。姜维不久就再度出兵,分廖化去牵制魏军,自率部队去迎治无戴。照郭淮本传所载,姜维的动向一直都被郭淮算计在内,将主力去攻廖化,迫姜维去救,郭淮本传记载到此结束。照陈寿一贯的尿性,姜维应该是在洮西与郭淮、夏侯霸决战,兵克二人,成功将治无戴等迎入蜀中。所谓克之应当是姜维率兵制止郭淮、夏侯霸追击,完成迎接胡人的任务,没达到破敌的程度,算是小胜。从这点不难看出郭淮非常擅于判断敌军动向,但算得到是一回事,能否破敌又是另一回事。郭淮正是谋略有余,骁勇不足那种类型,所以蒋琬传还记载了早些年姜维以偏师入羌破郭淮。《华阳国志刘后主传》:(延熙)十年,卫将军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维徙之繁县。《魏书郭淮传》(正始)八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诸羌饿何、烧弋、伐同、蛾遮塞等相结叛乱,攻围城邑,南招蜀兵,凉州名胡治无戴复叛应之。讨蜀护军夏侯霸督诸军屯为翅。淮军始到狄道,议者佥谓宜先讨定枹罕,内平恶羌,外折贼谋。淮策维必来攻霸,遂入沨中,转南迎霸。维果攻为翅,会淮军至,维遁退。进讨叛羌,斩饿何、烧弋,降服者万馀落。九年,遮塞等屯河关、白土故城,据河拒军。淮见形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击,大破之。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于龙夷之北,破走之。姜维出石亭,从疆川,乃西迎治无戴,留阴平太守廖化于成重山筑城,敛破羌保质。淮欲分兵取之。诸将以维众西接强胡,化以据险,分军两持,兵势转弱,进不能制维,退不能拔化,非计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接,决其内外,此伐交之兵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贼不意,维必狼顾。比维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维疲于奔命。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而两全之策也。”乃别遣夏侯霸等追维于沓中,淮自率诸军就攻化等。维果驰还救化,皆如淮计。进封都乡侯。6、麹山城之战此战姜维以联络西羌的老套路出兵,廖化筑城,句安、李歆驻守以牵制魏军。当时郭淮带来的部队只有万人,而姜维受费祎约制,兵力不过万人,但合西羌之势基本与魏军相差不远,因此郭淮也不敢轻易分兵。用陈泰之计围城打援,派邓艾、徐质包围麴城,切断运粮通道和城外水源,蜀军将士困窘,分粮食月。姜维洞察出这计策避开了魏军的夹击而退兵,寻既趁郭淮去讨伐叛乱的胡人,复返进入洮水,分廖化与邓艾对持,邓艾却无视廖化,直接袭击的蜀军,姜维无奈撤退,蜀将句安、李歆俱降。此战双方用兵虚实十分精彩,按说功劳当算在陈泰、邓艾身上,但郭淮身为主将能用良策,计出连环,这体现了郭淮的大将之风,擅于制定好计策而后动也是郭淮的风格。当然,如果照某些粉丝的逻辑,是郭淮、陈泰、邓艾、徐质联手才打败了姜维。这等小朋友逻辑连兵法的入门都未弄明白,姜维麾下不乏廖化、句安、李歆为将,如果罪在于队友不给力,那么姜维从一开始就不该发动这场战争。彼强己弱的情况下,还没开战自己就输了一半,岂不应了《孙子兵法》云“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7、238年,司马懿北征辽东,蒋琬奉刘禅之命屯兵汉中以待孙吴动静,借机北伐。此时恰巧羌王芒中叛乱,阴平太守廖化借机北上进军。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军事冲突,郭淮分麾下部将王赟、游奕夹击驻守在山上的廖化,但郭淮命部将下营部署适当,游奕为廖化所破,王赟被射死。虽说多年后郭淮以强兵围攻廖化,留下摧破廖化的功绩。此战很明显郭淮擅用有谋略,却不察地势,廖化非马谡之辈,岂能轻易被夹死?故而郭淮谋略有余,机变不足。《魏书明帝纪》:“秋八月,烧当羌王芒中、注诣等叛,凉州刺史率诸郡攻讨,斩注诣首。癸丑,有彗星见张宿。【魏书曰: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总结郭淮,如陈寿所评价:”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郭淮是谋士出身,很擅长于制定精详的计策,优点是料敌先机,前计不通还有后计。因此就连谨慎的诸葛亮也吃过郭淮的亏。但可能是因为天生多病的原因,郭淮临阵作战并不够骁勇,他很多次能算计到敌人的动向,却没法将敌人击破。诏书上记载那摧破廖化,很能体现水分。虽不失有大将之能,却不足与孔明、邓艾之辈相提并论。谋略:A战术:A战斗:C统率:B战略:B战绩:B-----------------------------------------------------------------------------------【陈泰】1、麴山之战,此战是郭淮最终战而陈泰初战。因陈泰早已都督过并州,通晓军事,非是初出茅庐的小子。陈泰所用计略都是兵之上法“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又云“不战而屈兵”,姜维每次出兵使魏军奔途讨伐,往往让魏军十分被动,陈泰不求战而先抓住了主动权,让姜维怎么样都要挨打。虽不能绝姜维于牛头山,也降了句安、李歆二将。《魏书陈泰传》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麹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逼诸郡。征西将军郭淮与泰谋所以御之,泰曰:“麹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淮从泰计,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之,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战,不许,将士困窘,分粮聚雪以稽日月。维果来救,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泰曰:“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禽也。”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东,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可并取维,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进率诸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孤县,遂皆降。2、狄道之战。王经劝陈泰分兵拒守,并使凉州的部队进入枹罕,夹击蜀军。此时陈泰尚且谨慎,认为探清楚姜维动向后,再与王经合势进军,这符合陈泰先求兵胜的特点。然而兵贵神速,姜维时恰就从枹罕进兵,这时的陈泰在陈仓,王经所督军队与姜维交战不利,王经亲自渡河与姜维交战而大败,此刻陈泰所集结的邓艾、胡奋、王秘纷纷赶来会合。邓艾等以为姜维势强,不可与战。陈泰则看破姜维据栎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胡,东争关、陇的图谋,率轻军潜行以疑兵之势扰乱姜维。不知裴松之何以认为此处记载矛盾,陈泰本既是先让姜维知道救兵将至,姜维设伏后,陈泰巧妙避开姜维伏兵,再与之决战,陈寿写书渲染陈泰其谋罢了。此战记载描述甚是详细,姜维擅于虚实之道,着实是一位强敌,王经与战大败,说明姜维临阵作战勇猛。陈泰之胜在于洞察战略上利弊,以谋攻之法退敌。尽管对姜维不能破之,却是符合兵法之上策。《魏书陈泰传》:“雍州刺史王经白泰,云姜维、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营、金城,求进兵为翅,使凉州军至枹罕,讨蜀护军向祁山。泰量贼势终不能三道,且兵势恶分,凉州未宜越境,报经:“审其定问,知所趣向,须东西势合乃进。”时维等将数万人至枹罕,趣狄道。泰敕经进屯狄道,须军到,乃规取之。泰进军陈仓。会经所统诸军於故关与贼战不利,经辄渡洮。泰以经不坚据狄道,必有他变。并遣五营在前,泰率诸军继之。经巳与维战,大败,以万馀人还保狄道城,馀皆奔散。维乘胜围狄道。泰军上邽,分兵守要,晨夜进前。邓艾、胡奋、王秘亦到,即与艾、秘等分为三军,进到陇西。艾等以为“王经精卒破衄於西,贼众大盛,乘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陇右之害,过於蝮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谓。姜维之兵,是所辟之锋。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泰曰:“姜维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今乃与战,使贼得计,走破王经,封之狄道。若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栎阳积谷之实,放兵收降,招纳羌、胡,东争关、陇,传檄四郡,此我之所恶也。而维以乘胜之兵,挫峻城之下,锐气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兵书云‘修橹轒榅,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后已’。诚非轻军远入,维之诡谋仓卒所办。县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也,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洮水带其表,维等在其内,今乘高据势,临其项领,不战必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君等何言如此?”遂进军度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皆愤踊。维始谓官救兵当须众集乃发,而卒闻已至,谓有奇变宿谋,上下震惧。自军之发陇西也,以山道深险,贼必设伏。泰诡从南道,维果三日施伏。【臣松之案:此传云“谓救兵当须众集,而卒闻已至,谓有奇变,上下震惧”,此则救至出於不意。若不知救至,何故伏兵深险乃经三日乎?设伏相伺,非不知之谓。此皆语之不通也。】定军潜行,卒出其南。维乃缘山突至,泰与交战,维退还。凉州军从金城南至沃干阪。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经叹曰:“粮不至旬,向不应机,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
初,泰闻经见围,以州军将士素皆一心,加得保城,非维所能卒倾。表上进军晨夜速到还。众议以经奔北,城不足自固,维若断凉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敢能没经军而屠陇右。宜须大兵四集,乃致攻讨。大将军司马文王曰:“昔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谋远,非维所任也。且城非仓卒所拔,而粮少为急,征西速救,得上策矣。”陈泰用兵每战均符合兵法之要,如果说邓艾、姜维是实践派,他就是学院派。按那些喜欢给古人分类的看法,陈泰更像是一位谋士。因此陈泰几乎从不打硬仗,以求谋攻制敌。后来陈泰都督淮北军事,又担任总署行台指挥大军讨伐诸葛诞,都不在是临阵率军,只是在后指挥。故而陈泰乃万乘之才,缺点也只是战绩少而已,名气在魏国里可是大得厉害。谋略:S战术:A战斗:B统率:A战略:A战绩:B-----------------------------------------------------------------------------------【邓艾】张颌乃征西将军夏侯渊部下,郭淮为征西将军张颌部下,陈泰为征西将军郭淮部下,邓艾为征西将军陈泰部下,牵弘.......好吧,我很喜欢牵弘,但他没当过征西将军。雍凉的魏军可谓是一脉相承,政治环境如何变化,这只军队的核心灵魂该还是一样,自夏侯渊为始既与蜀汉交战多年,终在邓艾之手将蜀汉灭之。1、西之祁山,南之襄阳,东之淮南,都是魏国军事必争重地,司马懿用邓艾之计修造河渠,不但使魏军出兵江淮无阻碍,且都粮草充足,大大的改善了魏军东线战略部署。邓艾本作为一农民,完全的将自己的经验与军事相符。诸葛亮和姜维就是一直限于战线长远军粮不继的硬伤而止步中原。咋一看像是欺负他国国力弱,难道善战者不正是该利用国强粮足的优势欺负弱国吗?各种电视剧里常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邓艾是种惯田的人,他无论出镇什么地方,最先想到的都是开辟荒土种田,让军民吃上饭再说。就邓艾这种老农民思想,决定了他部队战斗力一直很精强。我甚至想给邓艾起一个”吃饭帝“的称号。因之陈寿评价:“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闇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目论者也。”王安石云:“昔邓艾不赖蔡河漕运,故能并水东下,大兴水田。”《魏书邓艾传》:“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迁兗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上言曰:“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於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晋书·食货志》:“宣帝善之,皆如艾计施行。遂北临淮水,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2、洮水之战是麴山之战其中一场战役,郭淮用陈泰之计迫退姜维之后,邓艾料定姜维会去而复返,留屯白水驻守。姜维派廖化去牵制邓艾,邓艾不为所动,料敌之先机占据洮城,以少制多,得以不败。这一战体现了邓艾和姜维一样都很擅于虚实用兵之法,故姜维虽然机巧,邓艾能识破。《魏书邓艾传》”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3、善谋地利,邓艾还在当农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探索依据山形地势来行军布阵的法门,后来提议让司马懿修造河渠也是为了改善进兵道路畅顺。以及后来姜维常与邓艾争险而不能,直到冒险偷渡阴平,无不跟邓艾明察地势有关。如邓艾先行占据乐嘉做浮桥为司马师开好进军道路,诸葛诞派邓艾拒守肥阳,邓艾不受其命而另屯附亭,都能作为邓艾擅用地势的战例。《魏书邓艾传》”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毌丘俭作乱,遣健步赍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於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4、段谷之战是邓艾与姜维的宿战之一,此战以邓艾料敌先机,割据险要以挫姜维锐气,抓住了主动权,与姜维在段谷决战,大破之。这一战与以往都不同,郭淮、陈泰虽都击败过姜维,还未曾有过如此跟姜维决战,并且大破姜维本部的战斗,《晋书》甚至把邓艾的战绩夸大十倍,照曹髦的诏书理解加点水分还是能明白邓艾战果不小,姜维的部队少说也损失了数千精锐。当时邓艾因为分兵据守,兵力不如姜维却是实情。姜维本传云胡济失约,也是问题所在,不然姜维以过倍兵力,邓艾怕是未必能胜。《晋书·段灼传》“所统万数,而身不离仆虏之劳,亲执士卒之役。故落门、段谷之战,能以少击多,摧破强贼,斩首万计。遂委艾以庙胜成图,指授长策。”《魏书高贵乡公纪》”癸未,安西将军邓艾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诏曰:“兵未极武,丑虏摧破,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今遣使者犒赐将士,大会临飨,饮宴终日,称朕意焉。“《魏书邓艾传》“解雍州刺史王经围於狄道,姜维退驻锺提,乃以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於段谷,大破之。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於巴、蜀,武声扬於江、岷。”5、长城之战是姜维为响应诸葛诞之乱而出兵,时魏军主力在东线,故而司马望和邓艾采取拒守的策略。这一战没什么特别,说到早前邓艾在狄道之战向陈泰提议的战术到不是不符合兵法,陈泰既使是去增援也没敢贸然跟姜维决战,而是使计逼退姜维,可见姜维兵锋之盛。邓艾的提议恰是想挫其锋芒,以求破敌。这是邓艾一贯用兵的特点,只是邓艾没出看王经只能再支持十天,祸及凉州沦陷的问题,差点就成了千里驰援李天霞。随后四年,姜维再度起兵来犯,邓艾又以老套路拒守后而破敌。《蜀书姜维传》”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冬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阳,镇西将军邓艾拒之,破维于侯和,维遁走。“5、偷渡阴平是世之奇功,我曾经看过两个版本的《孙子兵法》引为战例。今时之人多言邓艾此举乃天助灭蜀,既运气也。回看邓艾向钟会献计分为二策,上策邓艾进攻涪城后能迫姜维来救,钟会趁机破入。下策不失邓艾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之势破蜀。实际又如何呢?魏军兵入,蜀军尚有防备,以三校之兵设伏却为田章所破。后来江油太守马邈不战而降,这并不是邓艾运气,而是后方关卡兵力部署不足,怕是姜维连年北伐脱不开干系。永安都督阎宇,抽空永安的兵力,留二千人给罗宪防守。永安是边境重镇,阎宇又是准备取代姜维的蜀汉大将,手下二万左右兵力定是有的,连这点兵力都抽空,也可见蜀中之告急。再看看蜀汉此时的参战将领,堪称官二代大军,卫将军诸葛瞻、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皆是未曾上过前线打仗的人。因此蜀军兵力虽盛,却不足以与邓艾为战。诸葛瞻本该进军江油拒守邓艾,但却在涪城停滞,也并不听黄崇的奉劝进军据险,待他的先锋部队被魏军所破之后就退回绵竹。邓艾之奇正在于此时魏军已成背水之势,蜀汉不灭,则邓艾军被包夹围歼(甚至邓忠说不能与诸葛尚战,邓艾都到了要砍儿子的地步)。诸葛瞻军以逸待劳,初战得利,却被邓艾军力战所克。邓艾军以强弩末势能打到这种地步,部队战斗力不够强悍,根本没法做到。蜀汉上下不能同心决战,敌军深入境内更是上下震动。就算真把永安和南中军队调来,兵力是邓艾数倍,如此耗战之下灭了邓艾,蜀汉又还能喘息多久?邓艾这只部队只要多在蜀中一天,蜀汉士兵、人心就会随著涣散一日。所以姜维听到身后的谣言,就东吴都跑进来了,实际没那么乱,但谣传已乱得吓人。蜀汉的内部问题邓艾算计到了吗?我认为邓艾可以算计到,当年诸葛恪北伐,邓艾就已经算计到孙吴会因为内斗问题而有大变动,结果新城之战后诸葛恪果被诛杀。姜维连年北伐,有意见的不是一两个人,连诸葛瞻都把不能制姜维归罪于自己,曹魏又如何不知呢。所以邓艾在战略上早就已经赢了,剩下的就只是专注率兵进军即可。当时的蜀汉也是仍有余力,并没有把南中的部队调来,适时诸葛瞻兵力盛于邓艾可能性很大。故而后世之人多责备诸葛瞻无能,把他和被韩信击败的陈馀并列。若还谈邓艾运气之论,岂非不闻兵行险着,军事之论重在实践,而非纸上谈兵。蜀汉不内斗能灭亡?就是趁你内斗灭你。诸葛瞻非无能会灭亡?正是趁你无能人领兵灭你。要是在阴平道上有军事部署,早把邓艾灭了。你在游戏里有十几种方式可以对付的敌人,然而邓艾的人生就只有一次机会。《魏书钟会传》“邓艾迫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进攻剑阁,不克,引退,蜀军保险拒守。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若论军事成就,郭淮、姜维、陈泰均不能与邓艾相提并论。与邓艾相论当是灭赵的韩信,破楚的白起,晋时几无人不以邓艾为灭蜀汉首功。战术上邓艾最擅长打阵地战,兼而能打硬仗,不是纯粹的谋攻类型。作为老农民,甚懂行军打仗的根本“粮食”。但邓艾也并不是那么完美,他能像郭淮、陈泰、钟会、姜维那样统率过全军作战的机会很少,未必有指挥整个地区所有军队作战的高水平。狄道之战的壮士割腕暴露了他战略眼光不足的问题,偷渡阴平也确实奇险之极,但就因此邓艾才与众不同。谋略:A战术:S战斗:S统率:B战略:A战绩:S-----------------------------------------------------------------------------------【钟会】罗贯中:“汉时良将后,幼作秘书郎。当世夸英俊,时人号子房。”1、钟会是谋士出身,第一次随军出征就是司马家的主谋之一。在毌丘俭之乱中虽有计策,但史书不见详载。却是司马师阵亡后,钟会与傅嘏制定计策,令司马望统领大军防备吴军,让司马昭迅速返回洛阳夺取,以避免司马师死后曹氏趁机发难。这时的钟会意气风发,其实主要还是借着父亲的名气,以及跟司马昭从小就是玩伴,在一定程度上钟会是名气大过实力,其兄钟毓都督东线军事,能预知钟会之败,就军事才能而言未必差弟弟多少,没战绩到是硬伤。钟会的计谋在司马昭势力下能得到高评价极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司马家帐下人才济济,贾充、郑冲、裴秀、王沈、荀勖、王肃、傅嘏、司马孚、卢毓、邓艾、王基、王浑无一不是英才之士,他们起到的类似于二荀、贾诩、刘烨、董昭、满宠、程昱等人的作用,阵容绝对堪比曹操时代的谋士团。而钟会奇谋百出,在众人之中还评价甚高。是故说他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就是说他谋略的覆盖范围还挺广的。寿春之战主要统率作战的是司马昭、王基、陈泰,在围城近一年时间里钟会到底出了多少计策不得而知,朱异大败后被斩首,诸葛诞军逐渐大势已去,破城之日并不会长久,尽管诸葛诞还幻想着雨季可以整垮司马军,但钟会的奇谋彻底瓦解了吴军的士气,使东吴大族全氏举家投降曹魏。《三国志》:甘露二年,征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复追改。及诞反,车驾任项,文王至寿春,会复从行。初,吴大将全琮,孔权之婚亲重臣也。琮子怿、孙静、从子端、翩、缉等,皆将兵来救诞。怿兄子辉、仪留建业,与其家内争讼,携其母,将部曲数十家渡江,自归文王。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皆蒙封宠,城中由是乖离。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军还。迁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为腹心之任。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2、灭蜀之战。钟会也不过随军征战,即便有兵马可统领也不会太多。然而钟会一次既超越名将邓艾成为统率十数万的主将,除去了名门世族的地位以外,没有足够的实力,司马昭也不会脑抽到任命他为主将,尽管名义上的主将仍旧是司马昭。比起邓艾而言,钟会的灭蜀之路是平稳多了,趁着姜维在沓中,诸葛绪与邓艾去夹击姜维之时,钟会大军长驱直入,亦因为姜维改变了蜀汉以往错守诸围的部署,以致钟会大军由斜谷、骆谷进军,直下汉中,竟没有受到顽强的抵抗。期间以牙门将许仪修不好路将其斩首,诸军无不对这位没有当过大军统率的钟会深感敬畏。要知道钟会统领的是十数万兵力,而不是一二万部队。部队人少的将领爱惜士卒部将,会比较好得到军心。但所将十万之众再如何宽仁亲和都不足以令士卒效死,当年韩信就评价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为将者凡有过必罚,立功必赏,又何必靠妇人之仁去收拢人心呢?既军威已有,正兵法度森严,无隙可乘,谁敢邀堂堂而击正正,以取灭亡之祸欤?姜维被邓艾等一路追击至阴平,欲赶关城,然关城已破,最后退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基本就是拼上了蜀军最后的主力制止钟会进军。这时邓艾欲带上诸葛绪一同走阴平强袭蜀军后方,这是正兵、奇兵、伏兵互辅乃取胜之道,钟会作为高明的将领没理由不答应邓艾的计策。顺带诸葛绪这个猪队友让姜维跑掉,不跟邓艾走一路等等一系列举措,因此被钟会治罪夺兵,也是常理之事。以诸葛绪的才能,让他跟邓艾一样统领三万级别的兵力,确实是不太适合。钟会是完全支持邓艾的军事行动的,在他看来战争胜负仍旧决定在他的主力部队上,奇兵无非是辅佐大军进军之用。钟会派田章增援邓艾,兵力可能不多,但战斗力并无问题,轻易就击破蜀军的伏兵,还作为邓艾军的先锋部队。万万没想到的是邓艾军竟然势若破竹大败诸葛瞻,迫降蜀主刘禅。其实作为主将,钟会用了邓艾的计谋,也给予相应的增援,并不能说功劳不大,只是很多时候人们就只人战绩与战果。后来王濬顺流直下一举拿下吴都建业,逼降吴主孙皓,直夺首功。王浑明明大破吴军主力,只因为进军稍迟被夺取了功劳,二王争功与二士争功都是很著名的故事。夏侯霸曾说:“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夏侯霸作为魏将,对曹魏英才自然熟知,他不说邓艾、石苞之辈是吴、蜀之忧,单单直指钟会,根本上是把钟会比作司马懿、诸葛亮、荀彧之流了。然而在政治上的短视也显示出了钟会实则有些浪得虚名,他若能收拢曹蜀大军,加起来也确实将近20万人马。但他连像毌丘俭、诸葛诞那样发动大战役都没有就败亡了。没能好好收敛自己的才华与野心,使别人对他的谋反有预见性,想必钟会还没破蜀,就已经有人防着他了。钟会与陈泰比较像,属于学院派,有大将之风,精于谋略。与邓艾、姜维这种率军在阵前的武将是不同的。谋略:S战术:B战斗:B统率:S战略:S战绩:A-----------------------------------------------------------------------------------【姜维】此人初得诸葛亮赏识,主要看中的就是姜维的军事才干。从“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这句话又能看出姜维虽有统领一只军队的才能,但还不具备三军统帅的能耐。后人虽把姜维评为又一孔明,却也认为姜维其略不及孔明。孔明北伐多有图谋,进军谨慎,故而国力不至于耗损严重。姜维穷兵黩武并非无略,看诸葛亮、郤正、钟会、干宝、常璩对其人评价可知其人品,实是感孔明知遇之恩,继其遗志而为之,故而常以一军之力战曹魏万众。1、偏师破敌,姜维并不是诸葛亮正式继承人,诸葛亮死后,魏延、杨仪皆败,蒋琬继诸葛亮大任。早先诸葛亮就写信告诉蒋琬要重用姜维,所以姜维基本是在诸葛亮死后由蒋琬一手提拔上来。他给姜维一只数千人的小部队,多次进入陇西境内联合西羌扰乱曹魏边境,就是这段时间使姜维经验暴涨,期间姜维就曾击破过郭淮。以这个基础决定了姜维今后孤军作战的强悍战斗力,纵使数员曹魏名将都感到头疼。《蜀书姜维传》:“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蜀书蒋琬传》”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2、迎白虎文、治无戴入蜀战役。只要曹魏一有什么乱子,姜维都会趁机出兵,更何况是这次有七八个羌胡部落一同发动叛乱,规模十分可观。按郭淮本传记载,姜维的动向一直被郭淮所计算到,但这一点都不奇怪,姜维的目标摆明是为了迎接叛羌,夏侯霸督军讨伐叛羌,姜维肯定会去打他,郭淮部队到了以后,姜维随即撤退,却是没让魏军占到什么便宜。饿何、伐同、蛾遮塞等部落均被讨平,治无戴为郭淮击破,但还仍有余部。姜维第二次出兵正是为了收敛被打散的羌族,他以廖化筑城牵制魏军,自己跑去掩护治无戴。这一点不难让郭淮看出姜维的动向。郭淮派夏侯霸去追击姜维,自己带主力去围攻廖化,后来朝廷嘉奖郭淮时也写明”摧破廖化“,可见廖化被打惨了。如果姜维既真如郭淮所计前来增援,结果如何?很显然郭淮能算计到姜维每一步动向,却不能把姜维本部这只劲旅击败,郭淮、夏侯霸反在洮西与姜维交战中不能取胜,让姜维把廖化救出同时也成功迎治无戴入蜀。当时费祎尚在,说明姜维兵力不过万人,所以姜维这只精锐部队强得吓人。这一战对蜀汉其实没什么损失,能把所有叛羌都拉入蜀中最好,这样的结果也不过是本来能赚1千块,只赚了3百块。《蜀书姜维传》:”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 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每欲兴军大举, 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华阳国志刘后主传》:(延熙)十年,卫将军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众降,卫将军维徙之繁县。3、麹山之战,姜维本传只简略记载一句不克而还。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一年曹魏发生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杀曹爽一族,以及曹爽门下那些宾客谋士多不得幸免,曹魏内部上下震动,此时王凌正密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夏侯霸正是在这一年叛逃入蜀,姜维出兵的时机可谓符合时宜。但很可惜夏侯霸叛逃的时间没跟姜维出兵对上,等夏侯霸跑到阴平迷路了,蜀汉才派人迎接。也有可能当时姜维正与魏军交战,夏侯霸入蜀而不知。姜维的部署依旧是以廖化筑城牵制魏军,自己再度跑去拉拢西羌。这一次恰巧遇上郭淮、陈泰、邓艾、徐质等名将,陈泰以上兵伐谋,郭淮巧纳陈泰、邓艾之计,邓艾临阵率军之能又不亚于姜维。期间姜维急驰牛头山不失明察,避开魏军夹击之势,去而复返间与邓艾争锋。此战姜维输在事先定谋不足,战略老套,但姜维临阵率军变化奇快,要不是对方都是一流武将,真无法再战斗中摸透姜维的意图。不过终究失去了句安、李歆二将。《蜀书姜维传》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 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4、破斩徐质。253年,费祎病死,吴相诸葛恪趁东兴大胜北伐,姜维应兵出石营,但陈泰、邓艾救兵未到,姜维就粮尽撤退,说明当时费祎新死,姜维准备并不充足,故而这一战并未能做到牵制魏军的效用,曹魏在解决姜维后就集中对付诸葛恪。第二年,李简举狄道投降,姜维自是不会放过这机会北上。他进军迅速,不给雍州主力增援的机会,把占领地区的百姓迅速掳走。魏将徐质不能眼看着姜维掳走百姓,他只有不等主力到来被迫与姜维决战,姜维将其斩首。这一战姜维战绩非少,进兵神速显示了姜维的特点。唯独能跟赵云并论的蜀汉名将张嶷带病上阵,与徐质交战,张嶷阵亡时蜀军杀伤魏军过倍兵力,故而姜维可以取胜。张嶷在南中十五年,统领的部队中当有南中曲部,所以战斗力强悍。《蜀书姜维传》:“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 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 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 民还。”《蜀书张嶷传》:“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既到狄道,简悉率城中吏民出迎军。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南土越西民夷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华阳国志》:”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李光地《榕村语录》:“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略,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实古重臣之选。”姜维的事还没谈完,灭蜀之战的论点很多,我得想想如何避开许多话题不谈,只谈军事。先给姜维打个评分谋略:A战术:A战斗:S统率:B战略:B战绩:B-----------------------------------------------------------------------------------【毌丘俭】1、毌丘俭伐辽东。由于道路崎岖,战线长远,讨伐辽东公孙渊一直是曹魏苦恼之事。之前田豫就曾以海陆两军并进伐燕,在青州破斩吴将周贺后也不了了之。公元236年,诸葛亮、轲比能先后死去,曹魏大患已除。毌丘俭此时上表把目标放在辽东,对曹睿来说辽东也一直是他主要想讨伐的目标。大军遂进,乌丸降服。毌丘俭与公孙渊交战不利,加上下雨影响,行军困难,就此退兵。此行毌丘俭以偏师长驱,确实有勇略。后来司马懿平辽东,毌丘俭为副将参战。《魏书卫臻传》:“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俭行,军遂不利。”《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引”【魏略曰:景初元年秋,遣幽州刺史毋丘俭率众军讨辽东。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叶,昔随袁尚奔辽西,闻俭军至,率众五千馀人降。“《魏书明帝纪》引:“毋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魏书毌丘俭传》:“率幽州诸军至襄平,屯辽隧。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护留等,昔随袁尚奔辽东者,率众五千馀人降。寇娄敦遣弟阿罗槃等诣阙朝贡,封其渠率二十馀人为侯、王,赐舆马缯采各有差。公孙渊逆与俭战,不利,引还。明年,帝遣太尉司马宣王统中军及俭等众数万讨渊,定辽东。”2、辽东刻石。曹魏攻下辽东以后,曾经臣服于魏国的句骊王叛变,出兵攻打辽西。毌丘俭由襄平出兵讨伐,这不仅是一场针对高句骊的战役,而是对魏国于东北绝地各民族部落一次大扫荡。高句骊是农业和游牧结合的国家,不像中原民是民,兵是兵,游牧人擅于狩猎,最尚勇士,是男人就没有不能拉弓使刀。毌丘俭以万人正面进击,两度击破高句骊军,部队长驱直入丸都,屠其首都。但毌丘俭听闻高句骊有忠臣,就命人不得损害其坟墓,不得砍伐附近树木以及伤害其家人。毌丘俭记载曾回师复征之乃是误载,毌丘俭记功碑写着为正始五年出兵,应碑文应改为六年班师,这次军事行动长达一年之久。句骊王阿宫北逃买沟(大约位于吉林北部,接近黑龙江),毌丘俭令王颀追击。刘茂、弓遵去讨伐臣服高句骊的不耐等部落。其间朝鲜三国之一的百济国古尔王趁虚袭击乐浪,掳劫百姓,刘茂大怒回军讨伐。毌丘俭讨伐高句骊是汉朝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曹魏势力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统治朝鲜半岛北部。由于战线深长的缘故,毌丘俭也仅带了一万兵力,后刘茂、弓遵、王颀各以数千兵长途奔袭,攻无不克。有人常把毌丘俭评为儒将,实则毌丘俭孤军深入,力能克敌,当如窦宪、霍去病之辈。若不是在1903年发现毌丘俭刻石,怕是世人还只以淮南三叛的眼光看他,不知其功业。据金富轼著《三国史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刺杀王颀,打败了魏追兵。”这王颀后来却诈尸去参加灭蜀战役,在疆川口大败了姜维,击杀蜀将赵广。《魏书毌丘俭传》:“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梁音渴。宫连破走。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谏宫,臣松之按东夷传:沛者,句骊国之官名。宫不从其言。得来叹曰:“立见此地将生蓬蒿。”遂不食而死,举国贤之。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宫单将妻子逃窜。俭引军还。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世语曰:颀字孔硕,东莱人,晋永嘉中大贼王弥,颀之孙。过沃沮千有馀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诸所诛纳八千馀口,论功受赏,侯者百馀人。穿山溉灌,民赖其利。”《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正始六年,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以领东濊属句丽,兴师伐之,不耐侯等举邑降。”《魏书·东夷传》:“部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韩国,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吏译转有异同,臣智激韩忿,攻带方郡崎离营。时太守弓遵、乐浪太守刘茂兴兵伐之,遵战死,二郡遂灭韩。 ”《三国史记·百济本纪·古尔王》:“魏幽州刺史毌丘俭,与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伐高句丽,王乘虚,遣左将真忠,袭取乐浪边民,茂闻之怒,王恐见侵讨,还其民口。”3、新城会战。诸葛恪趁东兴大胜,奋然效仿叔父诸葛亮北伐,并连同蜀汉姜维一同出兵。尽管孙吴群臣大多反对这场战役,就连蜀汉的张嶷与其弟诸葛瞻都发来QQ信息劝止,但诸葛恪以卓越辩才把孙吴群臣压下。如此东兴战役结束不过月余诸葛恪既再度举兵北伐,这一次是孙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一次出兵,兵力高达二十万,即便是孙权当年也不过才举兵十万。此时的毌丘俭因诸葛诞在东兴之战中失利,两人调换的防区,毌丘俭从豫州刺史转为扬州都督。早先诸葛诞认为牙门将张特无能,不予重要,毌丘俭一上任就张特任为新城守将,此时猛将文钦也与毌丘俭其通道和,这点体现毌丘俭擅用战将的才能。他跟文钦主动请求出战,被司马师所约制。司马师认为吴军趁胜之势当避其锋芒,这个战略符合兵法之道。不过从毌丘俭的能耐来讲,出战未必不能与吴军争夺锋芒,当年张辽轻兵而出,先夺其气,尽使吴军胆寒,再而退守城,是一个经典的防御战例。但即使是坚守不出,毌丘俭任用的张特率三千将士拒守三个月,被诸葛恪起土山围攻,城池将陷时张特使计诈败,连夜拆屋子去修复城墙缺口。再跟诸葛恪说:“我等誓死与城共存亡!来打我啊,笨蛋。”诸葛恪怒不可言的攻城。期间两名魏兵出城传递消息,被吴军俘虏,刘整宁死不按诸葛恪计策行事,大骂吴军死狗。又逼郑像假说魏军已退兵,劝新城投降。郑像在城外大喊:“不出两、三日,织田.德川援军就会来到,再忍耐多一会儿啊!”就连两个士兵都气节如此,足见毌丘俭所督以下部队战斗力之强悍。期间都尉蔡林多次向诸葛恪陈诉用兵之计,不被采纳,官渡之战许攸降曹的事情再度上演,曹魏尽知吴军军事机要。战机既到,司马师令文钦为前部,毌丘俭帅诸将为后应进军,诸葛恪因吴军负伤、生病士兵甚多,不得不退兵,文钦追斩敌兵万人。尽管文钦经常伪报战功,但这个战绩还有邓艾作为佐证,时任汝南太守的邓艾也说敌兵死者万数。此战于战略上毌丘俭没有话事权,但以任用能将,前线督战,将士壮气这些特点而言,很能体现毌丘俭名将的水平。《魏书毌丘俭传》:“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恪退还。”魏略曰:“特字子产,涿郡人。先时领牙门,给事镇东诸葛诞,诞不以为能也,欲遣还护军。会毌丘俭代诞,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诸葛恪围城,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众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也。自受敌以来,已九十馀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馀人,而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之,条名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持我印绶去以为信。”乃投其印绶以与之。吴人听其辞而不取印绶。不攻。顷之,特还,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其缺为二重。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遂引去。”《魏志·齐王芳纪》嘉平六年,镇东将军毋丘俭上言:“昔诸葛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围传消息,为贼所得,考问所传,语整曰:「诸葛公欲活汝,汝可具服。」整骂曰:「死狗,此何言也!我当必死为魏国鬼,不苟求活,逐汝去也。欲杀我者,便速杀之。」终无他辞。又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或以语恪,恪遣马骑寻围迹索,得像还。四五人的头面缚,将绕城表,敕语像,使大呼,言「大军已还洛,不如早降」。像不从其言,更大呼城中曰:「大军近在围外,壮士努力!」贼以刀筑其口,使不得言,像遂大呼,令城中闻知。整、像为兵,能守义执节,子弟宜有差异。“《罪状司马师表》:”淮南将士,冲锋履刃,昼夜相守,勤瘁百日,死者涂地,自魏有军已来,为难苦甚,莫过于此。"4、豫州地区战役。此战毌丘俭虽然本就赢面不大,战略之上还是有不可挽救的错误。仓促起兵之下,并没有事先联络孙吴和蜀汉共同出兵(毌丘俭是曹魏忠臣,自不可能未战向孙吴称臣,将国土卖给孙吴。乃是兵败之后遣送人质,欲逃亡孙吴)。毌丘俭集结安丰护军郑翼、庐江护军吕宣、太守张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护军王休等起兵,基本上控制了整个淮南的局势,不过安丰太守张特竟不在内,想必是已经投靠司马家了。毌丘俭发表檄文时,使者被诸葛诞斩首,因为文钦与诸葛诞本就不合,未能拉拢。名将郭淮也在毌丘俭拉拢范围,文钦写信给郭淮,后来再吴国时也说自己跟郭淮一同起兵。但当时郭淮已经病逝,二人并不知晓,郭淮因司马懿赦免其妻死罪,被司马家所拉拢,会否响应他们也都是未知之数。所以在整个布局之上,根本就是毌丘俭孤军作战,连一个支持他的地区司令都没有。以五六万人进军洛阳,却在项城拒险打算与司马师决战,同时文钦在外为游兵。这是毌丘俭一贯的作风,征讨高句骊的时候他就以高句骊首都作为指挥中心,再遣将出兵征讨,新城之战他也督军在后指挥,既是以一个有利的位置为中心据点进行作战。但司马师根本不给毌丘俭决战的机会,与邓艾、王基合军就有十数万,但就只是跟毌丘俭拒险对持。孙吴与诸葛诞、胡遵的大军都在争夺只有老弱防守的寿春。加上魏军在外征战将士的家人都在北方,将士中陆续有人投降,毌丘俭自己儿子就在洛阳,毌丘俭的处境由不得他按照以往的套路来打。昔年关羽威震华夏,胜利之师也因将士家属尽落孙吴之手,而锐气消减。毌丘俭兴义军之师,士气高昂,但不能持久,只能够有进无退直逼洛阳,如此京师震动,可能还会有响应他。与司马师对持求战不能,毌丘俭临阵指挥作战的能耐全然无法发挥,就是那名动古今的霸王项羽也被刘邦拖着对持了二年,将士再勇也没有用处,当然也就只能慢慢消耗。司马师要顾虑寿春为孙吴所得,毌丘俭也要顾虑后方沦陷。最后,不难看出像姜维、毌丘俭这种类型的将军非常能打,统率三五万兵力往往没人敢跟他们正面交锋。毌丘俭只有五六万兵力,司马军在整个战役下操纵二十万兵力,王基连连请战之下司马师都不敢轻易跟他决战,不可说不畏忌。司马师也不是没有吃亏,若是不想失去淮南,他就得找战机快点击败毌丘俭,邓艾在司马师还没指示之下,就已经率先领泰山军占据要地,做浮桥诱敌,说是文钦中计来袭,不如说明知道有诈也要一战。文钦中诱敌之计,看到司马师大军也是吓坏了,他儿子文鸯劝他分兵两只夜袭司马师军营,但文钦部队没有应时而来,独文鸯在司马师军中大战,司马师眼疾发作,连眼球都飞了出来,就是不知道吃了没有。不过此时文鸯纵霸王之勇,也无力回天。毌丘俭恰恰就吃亏于战略计策上没有一个精详的策略,这也难怪,没听说过姜维麾下有什么超凡谋士,毌丘俭麾下也没有,甚至还计穷不知所为。而司马师麾下有贾充、钟会、傅嘏、虞松、王肃并为其出谋划策,名将邓艾、王基、王昶、石苞、胡遵尽在帐下,毌丘俭奋力进军决战,怕也只是拼得一个惨烈牺牲。但他眼见文钦兵败,就丢下军队逃亡,不能决死一博,有失名将气魄,也失去了最后获胜的机会。因为司马师眼疾发作后不久就死了,文钦的好友尹大目知道这个消息,诈作劝文钦投降,暗地里想把这个消息说给文钦听,却被文钦骂了回去。文钦兵败逃亡尚没什么可说,毌丘俭进不能死战,多少令人唏嘘。《晋书景帝纪》:“诸将请进军攻其城,帝曰:“诸君得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且俭、钦欲蹈纵横之迹,习仪秦之说,谓远近必应。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史招、李绩前后瓦解。内乖外叛,自知必败,困兽思斗,速战更合其志。虽云必克,伤人亦多。且俭等欺诳将士,诡变万端,小与持久,诈情自露,此不战而克之也。”乃遣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帝屯汝阳,遣竞州刺史邓艾督太山诸军进屯乐嘉,示弱以诱之。钦进军将攻艾,帝潜军衔枚,轻造乐嘉,与钦相遇。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谓钦曰:“及其未定,请登城鼓噪,击之可破也。”既谋而行,三噪而钦不能应,鸯退,相与引而东。帝谓诸将曰:“钦走矣。”命发锐军以追之。诸将皆曰:“钦旧将,鸯少而锐,引军内入,未有失利,必不走也。”帝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鸯三鼓,钦不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遁,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帝遣左长史司马琏督骁骑八千翼而追之,使将军乐林等督步兵继其后。比至沙阳,频陷钦阵,弩矢雨下,钦蒙盾而驰。大破其军。众皆投戈而降,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俭闻钦败,弃众宵遁淮南。安风津都尉追俭,斩之,传首京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鸯之来攻也,惊而目出。”《魏书毌丘俭传》:“初,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俭以计厚待钦,情好欢洽。钦亦感戴,投心无贰。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俭、钦喜,以为己祥。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於城西,歃血称兵为盟,分老弱守城,俭、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
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今诸军皆坚壁勿与战。俭、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大将军遣兗州刺史邓艾督泰山诸军万馀人至乐嘉,示弱以诱之,大将军寻自洙至。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会明,见大军兵马盛,乃引还。”《魏氏春秋》曰:“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於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钦后期不应。会明,俶退,钦亦引还。魏末传曰:殿中人姓尹,字大目,小为曹氏家奴,常侍在帝侧,大将军将俱行。大目知大将军一目已突出,启云:“文钦本是明公腹心,但为人所误耳,又天子乡里。大目昔为文钦所信,乞得追解语之,令还与公复好。”大将军听遣大目单身往,乘大马,被铠甲,追文钦,遥相与语。大目心实欲曹氏安,谬言:“君侯何苦若不可复忍数日中也!”欲使钦解其旨。钦殊不悟,乃更厉声骂大目:“汝先帝家人,不念报恩,而反与司马师作逆;不顾上天,天不祐汝!”乃张弓傅矢欲射大目,大目涕泣曰:“世事败矣,善自努力也。”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是日,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属封侯。秀、重走入吴。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资治通鉴》载:“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通史外篇暗惑第十二》又魏世诸小书,一讹作“事”。皆云文鸯侍讲,殿瓦皆飞云云。二字赘。此事列《晋阳秋》之前,亦指曹魏时。  “难曰:案《汉书》云:项王叱咤,慑伏千人。然则呼声之极大者,不过使人披靡而已。寻文鸯武勇,远惭项籍,况侍君侧,固当屏气徐言,安能一多“使”字。檐瓦皆飞,有逾旧作“喻”。武安鸣鼓!且瓦既飘陨,则人必震惊,而魏帝与其群臣焉得岿然无害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1邓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