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机构构成是通过什么法律文件确立的中美国的政体是什么么

自考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自考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
自​考​中​国​法​制​史​的​自​考​,​我​考​试​的​时​候​网​校​给​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答案:解析:
  (1)隋唐,三省六部制;(各2分)权力: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批政令,尚书省:执行;(3分)
  (2)美国,总统共和制(总统制);(各2分)权力: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联邦法院:司法权(3分)
  (3)认识:(学生自我发挥)(5分)有两点基本的:中国容易形成专制;美国有利于分权制衡。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日本投降时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2000多万人
5000亿美元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二& “开放……、厦门、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重庆、……、杭州为商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材料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
——以上材料均摘自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课文
(1)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能打开中国大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
                                    
                                    
                                      
(2)应用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所呈现的内容他们分别出自近代史上哪些不平等的条约?(3分)这些条约的签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0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11分)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四
军机处内景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分)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
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1分)该机构设立后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1)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
(2)孟德斯鸠&&&&&&&& 《1787年宪法》
(3)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明治维新(注意顺序不能颠倒)
&&&& 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重视发展教育和文化。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扬州市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大丰第四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综合问答题。(9分)
【主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材抖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们有何共同作用?(3分)
2.材料三中“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指什么事件?(1分)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材料四& ……美国独立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限制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中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这一决战的高潮是……
3.材料四中“高潮”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1分)
【主题三: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美国》
4.你认为“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分)
【主题总结】
5.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调整】的探究,你认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的途径是什么?(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北省天门市九年级毕业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张是世界近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分)
(2)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3分)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请分别找出材料二中发生在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
工业革命时期:&&&&&&&&&&&&&&&&&&&&&&&&&&&&&&&&&&&&&&&&&&&&&&&&&&&&&&&&
(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1年河南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把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的主线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世界走向战争
D.和平与发展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2年河南省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历史试卷(四)(含选择题解析)
题型:综合题
(5分)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某班学生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历史,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图一 莎士比亚& 图二 英国议会大厦&&&
图三 改良蒸汽机
(1)与图一有关的重大事件对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起到什么作用?(1分)
(2)建筑凝固历史,见证历史的变迁。图二见证了英国的历史巨变,这场巨变对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3)图三中的重大发明开辟了人类发展的什么时代?(1分)
(4)根据三幅图,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1分)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对今天崛起的中国的启示。(1分)当前位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后的现行宪法由下列哪几章构成
①序言和总纲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国家机构④国旗、国歌、国徽、首都⑤国旗、国徽、首都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考查你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定义: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宪法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表现在: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两部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其内容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 宪法原则及表现:原则:1.资产阶级宪法(1)人民主权原则主权观念最先由法国的波丹提出,后来卢梭创立了人民主权学说。(2)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近代分权学说是英国洛克首先倡导而由法国孟德斯鸠所完成的。2.社会主义宪法(1)权力属于人民原则(2)保障公民权利原则(3)社会主义法制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1.成文宪法典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绝大多数国家以一部统一的法典形式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典的国家是美国。2.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法律是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主要有两种情况:(1)在不成文宪法国家中,有关宪法规定的内容不是采用宪法典的形式,而由多部单行法律文书予以规定的法律。(2)在成文宪法国家中,由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宪法内容的法律。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例如:刑法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因而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不同于普通法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而宪法的制定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而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修改普通法律,而宪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其常务委员会无权修改。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阶级本质相同。 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指导思想相同。 二者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第三,任务和目标相同。 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遵行和维护的,不管是青少年,还是中年或老年。在中国的土地上,都应该遵守中国的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认真学习参考资料里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己做到遵守宪法及宪法下所涵盖的所有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有人做与宪法想违背的事情时,积极上前劝阻。如果自己个人力量不能阻止时,可以采取报警或其它形式的帮助来解决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1、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领会宪法的精神实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宣传宪法,以宪法为行为的最高准则;3、自觉遵守宪法,依法行使宪法和正确享受赋予的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4、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同一切违宪行为作斗争;宪法溯源:“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n,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古罗马帝国用它来表示帝王的“诏令”、“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欧洲“封建”时代用它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确认,含有组织法的意思。英国在中世纪时期建立了代议制度(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先秦时期是没有的),确立了国王没有得到议会(代议机关)同意就不得征税和进行其他立法的原则。后来代议制度普及于欧美各国,人们就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宪”、“宪令”、“宪法”等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日本古代“宪”也指法令、制度,都与现代“宪法”一词含义不同。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时期,随着西方立宪政治概念的传入,日本才有相当于欧美的概念出现。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时,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清廷制定宪法,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以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的《钦定宪法大纲》,从此“宪法”一词在中国就成为国家根本法的专用词。
发现相似题
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56768026839182435317410416629502.4-13.7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02.4-13.7年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