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新闻的相关新闻?

李嘉诚为何要撤资_社会新闻_商都新闻
简述:9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两大上市企业――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集团资产最终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
9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两大上市企业――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集团资产最终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在港上市。​
其中,长和将持有目前长实及和黄的非房地产业务,而长地将持有并经营房地产业务。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香港商界领军人物,李嘉诚此次为何大手笔重组?在开曼群岛注册是要自香港撤资吗?​
对于本次的世纪大重组,李嘉诚称之为集团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表示,重组完成后有利提升股东价值。“最主要是股东不会吃亏……做完后,就会显示两间公司的真正价值大了多少。”​
李嘉诚表示,本次交易将至少从两方面提升股东的价值。一是有助消除控股公司折让,从而为股东释放公司的实际价值,惠及长实及和黄股东;此外,由于分拆后的长和及长地的业务界定清晰,有助投资者对集团相关业务作出更准确的投资分析,价值可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长实及和黄的公告,通过去除现有分层控股架构,和黄股份将不再被间接持有,由此导致的控股公司折让随之被消除,因此,方案能为股东即时释放价值。
​香港以立投资管理董事总经理林少阳认为,一般来说,控股公司的股价折让达到15%至25%甚至更多,长实与和黄重组之后减少一层控股对股价有利。​
​另一方面,方案完成后,由于长和及长地业务的界定将更为清晰,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将可望因此而更容易区分长和及长地的业务,并根据两家公司各自的业务盈利、现金流及资产净值作投资决定。​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表示,交易完成后,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决定对两间新公司的投资。“钟意香港地产、钟意中国地产,就拿多些地产;钟意其他收息高些的生意,就去外国。”​
金融业人士表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长地的房地产业务及长和涵盖工业、基建及消费者业务的多元化业务组合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预期在新架构下,长实及和黄现有业务经整合将拥有更高的透明度及业务一致性,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
是件好事,因为估值会较容易。”香港富昌研究部总监连敬涵表示,李嘉诚旗下另外的公司长江基建、电能实业股价走势理想,相反主打地产业务的长实股价却不甚理想,若不重组,集团会被地产业务拖累。
​在这次公布的一系列重组交易中,最受关注的是李嘉诚家族旗下的两大上市企业的注册地将由原来的香港变为开曼群岛。
​在近年李嘉诚一系列交易中,总有是否撤资的疑问,这次也不例外。李嘉诚在记者会上强调,长和及长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与撤资无关,主要是方便做生意。“过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开曼群岛或其他海外注册,这并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
“这75%的公司就包括了民企、国企,你说他们迁册?”李嘉诚在发布会上反问记者。​
​根据安排,长实与和黄合并之前,李嘉诚还会将由李嘉诚家族信托持有的6.24%在加拿大上市的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出售于和黄。对此,李泽钜指出,“我们将赫斯基股权从海外拿到香港公司控制,这是对香港有信心才这么做。”
而据长实、和黄管理层解释,新公司是海外注册成立公司但在香港上市,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主要是出于重组的技术性考虑。
​管理层表示,由于此次重组交易额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长地的实物股票,而根据香港有关法规,这对于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是不被允许的,这是选择开曼群岛成立及注册的最主要的技术性原因。
​此外,选择开曼群岛注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可分派的股息及股份须受制于可分派的盈利储备,而香港公司条例规定,旗下控股公司的盈利、财务投资出售盈利都不列入盈利储备,令财务弹性受阻,相反,开曼群岛注册及成立公司不受此限。
​根据长实及和黄管理层预期,本次的世纪大重组方案将在2015年年中完成。
​新闻背景: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变迁
​香港首富李嘉诚9日公布其家族企业集团史无前例的合并重组方案,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两家上市公司合并、重组,成立两间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重新在香港上市。
​作为香港两家老牌跨国企业,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均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两家公司更以“0001”和“0013”的股票代码占据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成分股的龙头地位。因皆为李嘉诚长江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产业,两家公司也常被称为“长和系”。​
近年来,长实与和黄在全球的出售、分拆和投资动作不断。2013年,分拆香港电灯上市套现390亿港元;2014年,和黄向淡马锡出售屈臣氏24.95%权益,套现440亿港元;2013年,出售上海和广州两地物业套现超过100亿港元;同时近两年在澳大利亚、爱尔兰、荷兰、加拿大等海外大举收购总投资超300亿港元。
​长实与和黄是香港股民心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蓝筹股,长实与和黄究竟在李嘉诚的带领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才成长为商业帝国?
​李嘉诚于1950年以5万港元起家在香港成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塑胶等工业制品。他于1958年开始涉足香港地产业。那一年,李嘉诚在北角买地并兴建了一幢12层高的工业大厦,迈出进军房地产业的第一步。
​长江实业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的“黄金岁月”大量投资香港的房地产,快速壮大成为香港主要发展商之一。目前,长实是一间地产发展及策略性投资公司,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生命科技、能源、运输等,业务遍及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4年6月,长实的净资产约3908亿港元,如果将和黄地产业务合并,资产净值将达到4787亿港元,新成立的长江实业地产将超过新鸿基地产成为香港最大的发展商。​
1979年,李嘉诚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以每股7.1港元、总值6.39亿港元收购和记黄埔9000万股,占股22.4%,成为华资入主英资四大洋行第一人。李嘉诚于1981年出任和黄主席,其后不断透过和黄在全球进行收购,逐步打造出足迹遍天下的帝国。
​和记黄埔被李嘉诚收购之后,成为李嘉诚家族旗下主攻内地和海外市场的公司,拥有目前全球最大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企业屈臣氏,是全球多个市场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经营商,近两年稳居《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第363位。和黄目前是港交所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长实是和黄的最大股东,占其49.97%的权益。
​和记黄埔的前身是两家公司,分别是1863年成立的黄埔船坞,以及于1877年成立的和记企业。和记于1969年取得黄埔船坞的控制性股权。到1970年代,和记在汇丰银行注资“打救”并进行业务重组,和记及黄埔合为一体,组成“和记黄埔”。​
和黄目前经营六项核心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以及电讯。和黄截至日的年度经审核营业额与截至日六个月的未经审核营业额分别约为4130亿港元及2040亿港元。
​截至2014年11月底,和黄在内地拥有约715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在全球拥有的酒店客房数达到5320间。如果与长实的数据合算,两家公司2013年的物业发展收入达428亿港元,酒店收入约54亿港元。​
[编辑:孙妍文]
上一条: 下一条:
关于 李嘉诚为何要撤资_李嘉诚 新闻李嘉诚人造蛋将上市专区,李嘉诚人造蛋将上市专题网站,李嘉诚人造蛋将上市游戏应用大全|(齐齐乐)李嘉诚迈出离港第一步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
当前位置: > 李嘉诚迈出离港第一步
李嘉诚迈出离港第一步
长江商报消息 重组长和系 新公司注册地迁往海外
9日,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两大上市企业——长江实业(长实)及和记黄埔(和黄)宣布业务合并、重组方案,两集团资产最终将分拆为两间以开曼群岛为注册地的新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与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长地),在港上市。
其中,长和将持有目前长实及和黄(外界统称“长和系”)的非房地产业务,而长地将持有并经营房地产业务。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嘉诚极力否认有意撤资香港,称将注册地移到海外只是为方便做生意。但香港媒体普遍认为,李嘉诚此举是淡出香港的第一步。
首次披露长和系内地土地储备
根据公告,香港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将进行业务合并及改组。未来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将合并成为两家新公司:长和及长地。两大集团以地产及非地产业务划分,重组后的长和将持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包括港口及相关服务、电讯、零售、基建、能源和动产租赁业务(飞机租赁)。长地将持有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在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的房地产业务。
原长实股东持有的每一股长实股份将获得长和股份,原和黄股东持有的每股和黄股份则将获得0.684长和股份。重组完成后,所有新长和股东将就其持有的每一股长和股份获得一股长地股份。换股比例按长实及和黄截至今年1月7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而定,不含溢价。
重组方案完成后,长和集团将成为规模更为庞大的跨国企业集团,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长地将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截至日,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将转让予长地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合共包括约占170万平方米的出租物业、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可供发展的土地储备(包括约1580万平方米中国的土地)以及超过14600间酒店房间的应占权益,长地届时将成为香港最大的上市酒店业主营运商。
新公司迁址是为“方便做生意”
在这次公布的一系列重组交易中,最受关注的是李嘉诚家族旗下的两大上市企业的注册地将由原来的香港变为开曼群岛。对此,有外界舆论指出,此次重组是变相迁册。
李嘉诚对这种说法并不同意。他在记者会上强调,长和及长地仍在香港上市,本次的安排主要是方便做生意。“过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开曼群岛或其他海外注册,这并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
“这75%的公司就包括了民企、国企,你说他们迁册?”李嘉诚在发布会上反问记者。
根据安排,长实与和黄合并之前,李嘉诚还会将由李嘉诚家族信托持有的6.24%在加拿大上市的赫斯基能源的股权出售于和黄。对此,李泽钜指出,“我们将赫斯基股权从海外拿到香港公司控制,这是对香港有信心才这么做。”
而据长实、和黄管理层解释,新公司是海外注册成立公司但在香港上市,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主要是出于重组的技术性考虑。
管理层表示,由于此次重组交易额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长地的实物股票,而根据香港有关法规,这对于在香港注册的公司是不被允许的,这是选择开曼群岛成立及注册的最主要的技术性原因。
此外,选择开曼群岛注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可分派的股息及股份须受制于可分派的盈利储备,而香港公司条例规定,旗下控股公司的盈利、财务投资出售盈利都不列入盈利储备,令财务弹性受阻,相反,开曼群岛注册及成立公司不受此限。
曾辟谣称长实和黄绝不会迁册
2013年8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相继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一直在欧洲拓展并购业务。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并购共耗资248.7亿港币。而英国媒体更称,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有报道分析称,李嘉诚“弃港投欧”意图越来越明显。
对此,香港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日在港表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相信多年后仍会屹立于香港,“我爱香港、爱国家,长实和黄绝对不会迁册。”
关于出售旗下百佳超市一事,他表示这是商业决定,集团“有买亦有卖”,例如2012年3月就以40亿港元收购位于葵涌的亚洲货柜码头。过去10多年间,集团至少在4个国家出售了价值数千亿港元的海外电讯业务。集团将来不一定只出售香港及内地项目,也可能会出售部分外国项目。
但是有人提供了另外一组数字,2010年,和黄税前利润为392亿港元,其中香港占比30%;2012年增长至583亿港元,但香港占比下降至16%。欧洲业务带来的税前利润则由2010年的占比17%,增长至2012年的34%。细心的投资者还会发现,长江实业从2012年11月以来便没有在香港买地的动作。在这些数据面前,李嘉诚说他没有撤离香港,似乎很难让人信服。
针对外界的指责,备受压力的李嘉诚2013年底通过内地的南方报业发声,表示自己心系祖国,绝不会撤资。百佳的出售随即宣告终止。
香港社会对李嘉诚重组长和系有不同看法。香港经济学者关焯照说,长实与和黄近年不断出售资产,再加上这次重组,让人觉得李嘉诚可能对香港有少许意兴阑珊,有淡出香港的考虑,这次可能只是淡出的第一步。他说,需要留意未来长和会否再更改上市地点,也要关注其他华资财团、大家族是否会效仿李嘉诚的做法,将公司注册地改为外国。不过,香港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张华峰说,公司注册地并不重要,是否在香港投资才最重要,而李嘉诚此前已经承诺不会减少在港投资。
不论是大陆还是香港,李嘉诚的投资似乎都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下的,李嘉诚一直强调的所谓“安全”,其实就是一种“垄断”,因为在市场中,只有“垄断”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投资的最大安全,而垄断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与高层的关系,而发展与高层的关系则需要准确把握高层的政治经济发展导向。
新一届政府旨在打破行业的垄断格局,全面激活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这一点其实是与李嘉诚家族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悖的,因为这样的经济环境无法为李嘉诚提供他所谓的“安全”投资环境,“撤资”也就在所难免了。无论是香港和内地,李嘉诚是找不到之前的那种“安全”的感觉了,体现在细节上,就比如他跟梁振英之间的“矛盾”上。当年李嘉诚就曾经和赌王何鸿燊说过,如果梁振英当选,他将会撤资。
而香港方面,李嘉诚的“大靠山”汇丰银行似乎也不再看好其在香港地区的业务,去年开始陆续清空了其持有的15.57%的中国平安H股股份以及8%的上海银行全部股权,2013年底以来更是持续下调对香港的经济预测,香港经济逐步失去汇丰的支持。李嘉诚一定早有准备,陆续撤资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说,加速“撤资”的李嘉诚并非只是在经济层面上不再看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业务发展,更重要的是两地的投资环境不再符合李嘉诚一贯的投资理念,李嘉诚不过是想找个更舒服的投资环境。至于“撤资”香港到英国,李嘉诚更多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又要到一个新的环境,又要开始发展新的“靠山”。
找不到安全感
“避税天堂”开曼群岛
开曼群岛是英国在西加勒比群岛的一块海外属地,由大开曼、小开曼和开曼布拉克3个岛屿组成。开曼群岛完全没有税收,无论是对个人、公司还是信托行业都不征任何税。所以开曼群岛被称为一个真正的税务避风港。开曼群岛在1978年获得一个皇家法令,法令规定永远豁免开曼群岛的缴税义务,目前这个法令继续有,是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避税天堂”。
一般来说,在开曼群岛注册适用于希望扩大股东基数,或是准备国际并购的企业,因为开曼无外汇限制以及税收中立的法规,都容易让企业的国际交易中的资金流动更为灵活。(钟和)
“过去10年,75%以上在港上市公司,都在开曼群岛或其他海外注册,这并不是对香港没信心,而是做生意方便。”——李嘉诚
从2000年起,布局“购买英国”
已经或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1/3的市场,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嘉诚办公室的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