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国南海岛礁填海2015最少驻守人数

岛屿法律制度研究——论我国南沙岛礁的法律地位与划界效力,南沙岛礁,南沙岛礁建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岛屿法律制度研究——论我国南沙岛礁的法律地位与划界效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专家:小型岛礁驻守意义不大制海空权是关键|小型岛礁驻|夺岛_新浪军事
专家:小型岛礁驻守意义不大制海空权是关键
登陆作战。本版绘图:简仁山
  今日,关岛以及北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天宁岛周边,日本自卫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岛屿作战联合演习继续进行,期间将进行假设日本岛屿遭到攻击时的夺岛演习。这场从本月21日开始的联合军演为期37天,再次刺激了亚太局势观察者紧张的神经。&&&&
  随着海洋权益在国家利益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岛屿主权争端在局部地区,尤其在亚太地区的斗争不断升级。夺岛作战越来越成为有关国家解决岛屿争端一个可能的选项。
  这样一个选项,在现代立体作战的环境下,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有哪些战术战法?本期军情观察结合军事研究成果、二战后的战役经验,并邀请军事专家为您解读――现代战争下的夺岛战。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实习生 左林&&策划统筹 戎明昌
  ●夺岛第一步布置水雷,封锁岛屿周边
  “陆上自卫队动员,迅速协调行动;随后来自航空自卫队筑城、新田原、那霸三个基地的战机同时起飞,进入防空状态;高炮防空营与高炮部队紧密协作,与‘爱国者’3地对空拦截导弹构成‘重点’防控体系;之后,日本运输舰从佐世保基地起航作战,驱逐外国海军力量。”这是日前,日本《产经新闻》披露的日本应对岛屿被进攻时将采取的重夺岛屿作战计划。
  该计划体现了现代立体战争条件下夺岛战的一个特点――海空控制是关键。“但是夺岛战役,因为目标不同,战法也不同。”军事专家、《世界军事》总编辑陈虎大校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岛屿的争夺有多种方式:一种是绝对的控制,即派兵完全占领控制岛屿;另一种是“谁也控制不了”的策略,比如,用潜艇或者水雷封锁整个岛屿的周边水域,实现岛屿的封锁。
  “岛屿距离大陆的远近也是决定夺岛战方式的重要因素,距离大陆近,大陆布置的陆基导弹便可以直接摧毁敌方在岛屿上、周边海域布置的防守力量;大陆的战斗机、轰炸机还可以在岛屿周边凌空较长的时间,打击目标,如果距离大陆远的话这些力量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陈虎说。
  “但无论如何,夺岛作战的基础在于信息情报的获得,军队要具备对该区域海空进行全面检视的能力,而作战的关键在于对海空的控制,实现对岛屿周边的封锁。”陈虎说。
  南方日报记者据相关资料统计二战后的登陆、登岛作战有40余起,成功率几乎达到100%,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战区和岛屿的封锁对登陆作战的成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美国对岛屿的封锁通常是投入绝对优势的海、空军兵力,并迅速建立优势的海空兵力兵器配合,特别重视建立信息优势,实施严密的立体封锁。1962年美军对古巴实施海空封锁时,命令下达后的第二天,主要作战兵力便进入阵位,命令下达后第11天,包括太平洋舰队增援舰只和陆战队在内的全部作战兵力,共计240艘作战舰只、8艘航空母舰和386架作战飞机全部抵达预定位置,控制了古巴周围800公里范围的制海权、制空权。海湾战争中,美军为对伊拉克实施封锁作战,第七舰队司令宣布多国部队海上封锁的范围,包括波斯湾、北阿拉伯海、红海和东地中海,总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同时,美军还调集了33颗各型侦察、监视、通信卫星,15种型号近百架侦察、预警和电子战飞机,对伊拉克形成了绝对的信息优势。我军在未来海上封锁战役中,要针对封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封锁目标多的特点,集中优势力量,重点封控,努力掌握控制权。
  岛屿封锁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登陆、登岛作战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军事技术下,岛屿封锁、阻止外援势力的介入对于登陆部队的成功登陆以及在岛上的后续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规模夺岛战海空突防,直升机空降兵破敌
  在诸多夺岛模式中,大规模的夺岛作战最复杂。该种夺岛作战有多种方法。一体化联合部队独立登陆是其中的一种。为减少抗登岛一方打击兵器的威胁,根据作战需要组建高度合成的渡海登陆作战专职部队,即一体化联合部队。该部队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需融陆、海、空作战能力于一体,有一定的对空、对海突击火力。一体化联合部队通常以舰船为战术单位,登陆兵随专用舰船活动,舰船配置有直升机等武器,构成具有一定攻击、输送和自身防护能力的合成渡海登岛突击力量,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合成性。一旦战争需要,只需出动数艘至数十艘舰船,就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两栖攻击力。这种精干合成的战斗力量,不仅可以避免由于使用不同类型的舰船和诸军、兵种临时组合而带来的弊端,而且还可以减少敌方高技术武器的威胁。在航渡、突击上陆等阶段,各登陆作战力量分散、独立地进行任务,以避免敌方高技术武器一次打击造成较大的伤亡。这种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军队的重视。也成为我国两栖作战的一种重要思路。国内军报曾多次披露,南京军区组建“一体化”联合部队和进行海空一体化联合登陆演习的消息。
  除此方式外,20世纪80年代以后,空降垂直登陆在渡海登陆作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时已被当作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以直接达成登陆目的。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时,英国能及时将作战部队运往战区并保障其作战能力,是决定马岛战争结局的关键因素。
  1983年10月,美国出动一支陆、海、空三军编成的联合登陆作战部队,分乘各种飞机百余架,配合舰载直升机,对格林纳达发动了垂直登陆。格林纳达战争中,美军在珍珠机场顺利实施的垂直登陆对后续军事行动的展开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而格林纳达战争也可以看做是以空降垂直突击为主的立体登陆的典范。
  在未来渡海登陆作战中,空降垂直突击的应用范围更广、作用更大,而且运用更加频繁。因为既可以在突击上陆阶段在敌岸浅近纵深实施,无需担心敌方设置的多种类、高密度大纵深的障碍物,直接夺占敌滩头阵地,在由海上发起冲击的登陆兵配合、协同下建立登陆场;又可以在登陆兵发起海上冲击的同时或之前,于抗登陆一方战役纵深空降垂直登陆,歼灭敌方纵深防守力量,夺占敌纵深战役要点;或者在着陆后,由纵深向岸滩实施逆向突击,在由海上抢滩上陆的登陆兵的配合下,夺占并建立登陆场;还可以在某一个海上主要登陆战役方向实施空降垂直登陆,直接达成该战役方向上的登陆企图。
  ●小型岛礁作战守岛意义小,要看海空配合
  “但是小型岛礁的夺岛模式就不太一样了。”陈虎说,岛屿大小不同、作战目标不同,作战方式也会完全不一样。夺岛作战中,一个容纳不了太多人小岛礁,登上该岛驻守意义不大,“因为如果没有海空的控制权,敌方驱逐舰一两炮就有可能将岛炸平,所以小岛礁的争夺战关键在于能否掌握该岛礁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制海、制空权。”
  夺占目标岛礁,一种可能是一方能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进而占领该岛礁,并从此将其纳入作战防御体之中。“但这样的岛礁一定要够近”,陈虎说。另一种方式,“我控制不了海空权、你也控制不了,让原来守礁的一方放弃对岛礁的坚守,难以控制。”这也是一种“夺岛”的方式。
  这样的争夺貌似简单,但实际上也相当复杂,交战国要将各自的海空作战体系和作战力量都集中到这一个小点上。“如果要保持还海域的上空24小时不间断地都有4架战机凌空作战,机场上就要准备好上百架战机。”陈虎说。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已经演变成一场海空一体的战争,将考验交战国各自的投送能力、防空体系、海空作战能力等。”陈虎说,这是一场高消耗的战争。军舰、空中力量要保持长时间的作战或者对峙,直到一方战败或屈服。
  这样的战争还具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核时代,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想控制为此种岛屿而引发冲突的可能或者是冲突的范围与级别。“既然派兵争夺占领是难以为继的,那么就几乎不会有国家冒着巨大的风险为此拼死一搏。”陈虎说,所以即使发生战争,各方也都希望那是一个局部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交战国的一方军事装备上存在薄弱环节,另一方也很难做出对其进行致命打击的方式。“因为如果一国的驱逐舰遭受致命打击,就不能排除该国会用导弹等其他方式报复,摧毁敌国港口、基地的可能,如此一来,战争也就会不断升级,这几乎是所有交战国都不想看到的。”所以这样的战役它将考验两国的战争对战争规模的把握能力。
  陈虎说,以武力解决岛屿争端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实际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岛屿的归属。“以马岛海战为例,英国的确现在掌握了该岛的控制权,但对此,阿根廷并不承认,有朝一日,一旦英国实力衰退,阿根廷很可能再夺此岛,所以,武力是根本就没能解决这块岛屿的归属。”
  ■小知识
  岛屿封锁战役
  是指使用以海军力量为主,在陆军、空军以及导弹部队的配合下,采取兵力、火力、障碍物等手段控制某一海域、不让敌人通过或切断敌对外海上联系的作战行动。
  美军登岛战注重“超地平线突击登陆”战术
  谈及大规模登岛作战的诸多方式或者战略战术,必须要提及美军的“超地平线突击登陆”作战思想。它以优势的登陆兵,避开敌岸主要火力的有效射程,从敌视距范围之外,运用各种输送工具快速登陆。超地平线突击登陆作战的核心,就是依赖高技术登陆工具快速输送登陆兵上岸。军事技术的发展,直升机、倾转旋翼飞机、气垫登陆艇等登陆装备迅速发展并投入使用,它们航速高、基本不受水下障碍的限制,并且具有良好的两栖性能,这些促使原有的水面上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空中和水面输送的大量登陆兵首先行动至敌海岸防御阵地侧后,向敌发起突然袭击;同时后续作战力量迅速向敌岸机动,及时扩张战果,夺取登陆海滩和登陆场,迅速达成登陆作战的目的。
  超地平线突击登陆编成包括一支或几支中小型编队,每个编队分别由l一2艘两栖攻击舰或攻击型直升机母舰、配备数量不多的警戒支援舰艇构成,有很强的远距离快速机动能力和独立实施上陆突击的能力。当几支这样的编队协同作战为大兵团夺取登陆场地时,通常不采用集中航渡的方法,而是分别从几个方向各自向目标地域机动。由于各编队配备的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一般都有200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并能在航行中随时起飞或泛水,只要登陆地域处在其作战半径之内,登陆突击编队不必靠得很近就能同时从几个方向对同一地域突然发起上陆突击,或同时实施相互配合的多点上陆,在空降兵的配合下夺占登陆场或港口,保障后续部队顺利上陆。
  超地平线突击登陆时,登陆兵无论是在前沿或敌方纵深,均可通过直升机或气垫登陆艇的运送,及时得到补给。使用组合式投物伞和低空牵引空投技术时,不但能大量空投装有武器、物资的集装箱,还能空投坦克、推土机之类的重装备。现代运输机装有先进的导航设备,在导航定位卫星的保障下,在除强风以外的阴、雨、雪天都能进行空投,而且能达到相当高的着陆准确性。
  烽火烈焰
  英阿马岛海战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远程突袭、封锁登陆及岛屿攻防等多种作战样式的现代化海战。
  英军迅速完成海空封锁
  日,英国宣布实施200海里的海空封锁,切断阿方的补给增援,夺取制海制空权。首先,利用最先到达的核潜艇实施海上封锁,阿方改以空中运输支援为主。英特混舰队到达后实施全面封锁。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自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式轰炸机对阿方2个机场实施破坏性轰炸,同时英军还利用舰炮轰击港岸设施,袭击阿方舰船,切断马岛东西两大岛之间的联系,实施海峡封锁。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
  5月4日,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从阿根廷“5月25日”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轰炸机携带的两枚“飞鱼”导弹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被发射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
  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并于25日向英军再次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
  海、空、水下多方式登岛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部队,阿军孤注一掷,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空军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海里至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英军首先登陆已被封锁隔离的南乔治亚岛,作为后续登陆兵的焦结点和换乘区。然后,英军以9000人的兵力,包括特种部队、伞兵、空降兵、工兵、步兵等,采取海上、空中、水下等各种方式,隐蔽或伪装上岸。值得一提的是,事前英军高度重视侦察和情报搜集,利用卫星、航空、无线电和人员等多种侦察手段,探明阿军部署和地形,同时发布假情报迷惑对方,破坏阿军雷达和通信设施,并利用恶劣气候,突击消灭敌警戒兵力。出其不意实施大举登陆。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阿军主要依靠空军兵力进行英勇顽强的反登陆作战,海军未露面,守岛万人部队也未作激烈抵抗即结束战争。你可以一个帐号,并以此,以浏览更多精彩内容,并随时发布观点,与大家交流。
南海岛礁停工真正原因:中央要动手
南海岛礁停工真正原因:中央要动手
  分析关于我国在南海岛礁停工的真正原因
  有观点认为似乎是外交部因为怕损害中国在菲律宾的投资利益,所以美济礁不建设了,仁爱礁也不敢继续搞事了,我觉得这种观点想得太简单了,熟悉中国政治体系的人都知道,与美国国务院(负责外交事务,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的强势地位不同,中国外交部很多对外政策其实是高层拍板的。
  外交部只是个传声筒而已,但原因绝不会是因为保护自己在菲律宾投资利益的缘故(难道中国在日本、在越南就没有投资?不一样跟他们闹得凶吗?)
  而是中国高层想等那个国际仲裁的风头过了再动手!如果这个时候还在黄岩岛、仁爱礁大兴土木或继续收复地盘那肯定会导致对己不利的仲裁结果,虽然嘴上说不在乎,装着不理那个仲裁法庭的样子。
  但中国还是想尽可能地不要成为国际舆论指责的对象(众所周知,中国一向打仗从来都不敢先开第一枪)本人一直坚信:中国一向都是能屈能伸的,风头过去,中国还是那只腹黑兔!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关于南海停工的一点看法
  在本人看来,这些表现都是正常行为,但也是不理智的行为。首先这些人的爱国精神都过于脆弱,意志不够坚定,经不起风浪考验。你看,一个停工事件就把如此多的人给击垮了。这真要是打起仗来,很多人的实际表现将十分堪忧。
  其次,不管是建居委会,还是修灯塔,亦或者是合作搞养殖生产,都只是象征性的项目,宣誓自己的存在罢了。真正的王牌还是军事实力,在这一点上,中国远远胜过某些东南亚国家。
  我们的海军和海警已经开始在这一海域执行常态化巡逻任务,大量新舰不断服役,对南海诸国的潜在威慑那是不容忽视的,这比在任何岛礁上搞基础设施建设要强百倍。
  你菲律宾海军在仁爱礁上就一艘搁浅的破船外加十几个人,再怎么加固也抵挡不住舰炮的轰击,收拾他们简直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最后,南海问题已经很热了,有一点火星就有可能引爆冲突。
  如何让南海问题始终保持在不冷不热的状态,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外交部也是奉命行事,不存在误不误国的说法。
  某些东南亚国家也是带有投机的心理染指南海问题的,企图借外部势力浑水摸鱼,拿自家的国运赌上一把。他们之间也是有利益冲突的,我们应该巧妙利用这些矛盾来为我们的国家战略服务。也就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南海几个岛的建设工程,有人居然说是北京高层的美国之行迫于奥巴马的压力,不得不撤,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在你个岛上搭建土木,有的还是解放军早已就有人值守的,奥巴马就要掏家伙玩命?
  根本不至于。退一步讲,即使奥巴马急了,北京凭什么一定听从,不听能怎么着?派5艘航母到南海来?还是实行经济制裁?八竿子打不着!
  鄙人认为,暂停在南海的建设工程可能是北京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决定,也只是暂停而已,主要是为了暂时不需要四面出击,重点还是放在东海方向,全力对付日本。
  南海那边菲律宾整天瞎蹦,成不了气候,不需要太着急,慢慢来,稳扎稳打就可以了。
  但由于南海涉及到与东盟的关系,这个面就很多,所以需要稳妥推进。
  东海的日本则不同,钓鱼岛问题已经是箭在弦上,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小,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海域维权上,这边消耗的力量最大,而目前北京无论军事还是海监渔政,力量虽然不断壮大,但还是不够强大,也就是维持平衡,如果南海同时也出什么事情,两线出击实在有点力不从心。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7月26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亮剑南海
  那边都可以缓一缓,就是东海已经这边不能退缩,至少也要做到双方管控维持目前的最新状态。所以,南海的事只是北京自我策略的调整,根本不是受什么美帝压力,如果说是收到美帝压力,应该在钓鱼岛撤退才对,美帝更关注东海,更担心一旦中日擦枪走过把自己扯进去。
  这反而更体现了北京不惧美帝压力,在压力最大的方面毫不妥协,而且早就放出风声,已经做好了应对东海的军事准备。
  菲律宾傻眼:中国在南海真正军事基地曝光
  大家还记得不?去年9月3日《菲律宾星报》报道称,中国在美济礁修建了新的设施,继续加紧对南海的控制。其实我美济礁这一轮建设早就完工,只是我国一直说美济礁建筑是为了保护在南沙海域作业的渔民的生命安全,是一种生产设施,没有在美济礁上建立任何军事基地。
  而这一轮建设明明就是军用建筑故遮遮掩掩没有向外面披露。现在的美济礁可以称作为军事基地可以更好地保护我国渔民和掌控南海。
  从美济礁设施的升级就可以看出政府对南沙群岛掌控的决心,作长期战斗准备。风力发电太阳能既是给雷达供电我想更是给平时工作生活用电,因为平时南沙礁堡都是只供2-3小时电,渚碧礁早就有雷达比美济礁雷达更先进设备更多,但是这么多年了它没有太阳能风能。
  美济礁以前是作为一个民用渔政在管理,只看见轻武器没看见重武器,其他礁上可都是双35、双25轻重机枪都有。现在美济礁上雷达,下一步我们的军舰军人轻重武器就会代替渔政出现在美济上。
  一九八八年的海战我们虽然达到了主要战略目的,但是也出现了重大的战略失误。这一点大家知道但是没有人说出来。那就是我们胆子太小!
  一九八八年的中国海军远远强于越南,一九八八年海战是以强击弱。而历史上我们海军一直比较弱,越南海军以前总体实力比较强,例如74年海战,越南海军吨位、战斗力其实都比我们强,因此我们虽胜利了,但是也内心恐惧越南海军,这间接导致一九八八年海战我们胆小,导致了重大战略失误,一九八八年海战,我们很容易战胜了越南海军,但是我们可能担心越南空军,而不敢大量占领岛礁,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战略失误。
  而一九八八年以后的五年里,我们还是胆却,导致了更大的损失。其实我们在北部湾压倒性的海空军优势,足以使越南不敢动用空军。
美济礁的位置图
美济礁上的2号碉堡
美济礁上的2号碉堡
  我们来看一九八八年,越南人在战败的基础上占领了共九个岛礁,而我们只占领了六个。
  当时他们用竹子简单派一二名士兵即占领一个,而我们胆子小,每个岛礁至少派十人左右,这使得我们占领岛礁太慢、太少。
  他们站的九个岛礁中有许多岛礁漏出海面的部分比较大,例如大现礁、舶兰礁都很不错。当时如果我们胆子大些,拼命抢占岛礁,也派一二名士兵冒险式先占后巩固的话,也许能拿下十一到十三个岛礁,在海战前我们曾专门调查了十一到十二个岛礁,可最后只占到了六个,不能不令人深思。
  更为失败的是,我们占领六礁后还没有对自己实力认识清楚,如同一个常年受人欺负的小孩子,自己实力很强大了,但是偶然首次在人家地盘打败了人家,虽然胜利了,还是自己吓得很长时间不敢去挑衅。岂不知一九八八年我们南海舰队的实力是远远高于越南。
  因此一九八八年以后的几年内我们小心翼翼地守护巩固我们占领的六礁,如同一个穷人得到一点财宝就小心守护,再不敢看外边的大量财富。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三年越南又占领了七礁,而我们一个也没有新占。也就是越南在一九八八年战败的基础上占领了总共十六礁,而我们只占领了六个。
美济礁上的3号碉堡
美济礁上的3号碉堡
  一九九四年我们这个实力已经非常强大的胆小者终于小心翼翼地迈出了一小步,收回了菲律宾的美济礁,可惜越南从一九八八年海战后吸取教训,其海军实力已经飞涨,而菲律宾有美国支持,加上其海军实力也在上升,我们也不敢大动手;而为了联合马来西亚对抗越南和菲律宾,而放松马来西亚,导致马来西亚可以说抢占和控制了南沙南部所有岛礁,是我们收复南沙南部几乎变得毫无现实性。
  机会仅仅在一九八八到九三的这几年,而我们就这么轻易丧失了。好在九四年抓住末班车,收回了美济,可是以后再想多占,恐怕是特难了。可是马来西亚九十年代末甚至二十一世纪还在南沙南部抢占岛礁,而我们不仅纵容,就是国内新闻也不予大力宣扬,真是不应该呀。
  一九八八年的海战我们达到了基本目的,但是一九八八年前所有未漏出水面的礁石基本不是各国抢夺的目标,南沙问题还不明朗化。我们的战略应该是要抢就猛抢,趁敌人不备,把不出水面的岛礁的大部分全抢来;可是我们一九八八年是乘敌不备,可只抢了几个岛屿,这恰好提示了敌人,导致越南、马来西亚日后狂抢未出水岛礁,导致南沙问题明朗化,终于走到今天几乎成一盘既定事实的死棋的地步!岂不可悲。
  由此可见一九八八年的海战,战略失误也不算小。尤其一九八八年到今天没能在南沙大行动更是失误。
美济礁上的2号碉堡
美济礁上的3号碉堡
  美济礁位于九南海在北纬9度52-56分,东经115度30-35分范围内,章群礁以东海域,距三角礁东南约16海里,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顶部全由珊瑚组成,东西约9千米,南北约6千米,总面积约46平方千米。四周礁石在退潮时露出水面1.83米,礁盘以外约1千米处,水深可达千米以上。环礁内泻湖面积约36平方千米,水深20--30米。四周礁石在退潮时露出水面6英尺。
  南部和西南部有三个礁门,西南门宽约92米,长约414米,水道深23.8米,水道口有礁发育,阻碍航道,西水道宽约37米,长约275米,水深18米以上,大型船只可以再涨潮时通过南口进入泻湖,为一天热避风良港。环礁东北部较浅,有水深1.8米的礁头分布。美济礁是南海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我国渔民向称双门或双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恶礁。1947年和1983年公布名称为美济礁。有些外文图书称为SouthMischiefReef.
  美济礁的特点为其他200多个岛礁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南沙二百多个岛礁里,尽管有许多露出水面面积大的,如太平岛,有0.5平方公里,还有中业岛,有0.4平方公里,但这几个大岛却没有环礁,即使有环礁的岛,环礁也不发育,或者发育畸形:不是泻湖里的水太浅,就是泻湖太小,或者没有出口,或者有出口,但出口很浅。
  美济礁之独特在,它的泻湖面积比较大,又有三道门(出口)。其中一道门(西南门)既宽又深,可以通过重吨位船舰。1994年12月,当中国第一次对美济礁进行科考时,一条重达4000吨的向阳红14号船就通过西南门进入泻湖。
美济礁茅棚 和 钢凉亭高脚屋 1995年05月
美济礁钢凉亭高脚屋 1998年10月
  据报道,距离环礁外一公里处,海水深度急速下降到1千米以下利于潜艇在此停靠,所以美济礁很像一个月球上的环形山,仅仅只在环形山顶部于海平面上有一点露头。美济礁的泻湖水深达25米左右,这个深度比迪戈加西亚岛中央泻湖深度大,因此更适宜停泊巨轮和大型军舰(包括航空母舰)停泊。据参加第一次科考的科考队员回忆,美济礁周围海面无风三尺浪,浪头最高时达20多米,而泻湖里的水面上仅仅有一米的浪头,已经非常平静了。
  延伸阅读:
  菲越吓得屁股尿流:中国在西沙神秘工程曝光
  之前有网友热议要运20万吨沙子去西沙填海一事,不过很快被网上各路高手、牛人、大神、有尿人士一阵分析打脸,本人也确以为是空欢喜一场。正好有位朋友是常年飞国际航线的南航机组人员,上周在他那里获得一张2012年1月的最新航拍图,经与之前图对比,可确认西沙永兴岛确实正在搞大规模的填海工程。现发2007年、2009年和2012年1月的永兴岛航拍图如下:
  2007年永兴岛航拍图,图中可见岛上仅有两个港口,渔政基地还未开始建设。
  再看2010年航拍图,可见左下方的渔政基地港口正在疏浚建设中,左上方似乎在搞填海。
  现在看2012年最新的航拍图,可以看到渔政基地的港口已经基本疏浚完成,港池周围填起了一圈陆地,和右侧的两个港口明显不同,估计下一步要在岸上建设渔政办公楼、冷库、加工场、住宅等基础设施。另外,永兴岛西部沿岸明显填起了大片陆地,通往石岛的栈桥也明显的加宽加粗,似乎也在填海,不知道未来将做什么用呢?如下图:
  解放军终于在南海出手:围海造岛令美菲胆寒
  中国有关决策部门规划实施,利用南沙长宽三、五千米的适当浅水岛礁,在海南或广东湛江等地建造大型水泥沉箱拖至适当的岛礁,围成所需的形状后,发动民用船只运送大量的泥土填满即可,也可购买南沙附近地区的泥土沙石代之,有了人工岛屿其他的地面设施是不成问题的。
  与建航母编队来比在造价和时间上是较少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样浅水岛礁在南沙是不难找的,只不过目前有的是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火力威胁之下,可用舰艇编队予以清除后,在短时间内建成人工海岛机场并形成战斗力。
壮观的围海造岛 中国在为收复南沙做准备
壮观的围海造岛 中国在为收复南沙做准备
  几个这样的人工岛屿机场在南沙形成崎角之势,驻守80到100架左右的歼11B战斗机和歼轰7以及相对数量的舰艇,对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形成有效威慑,其长效作用比航母编队有之过而不及。
  上述不成熟的方案,如有关决策部门能有决心实施的话,我看造价上技术上是不成问题的,比能保住南沙近三百亿吨油气资源价值来说更是少的可忽略不计。因此南海舰队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建造大量大型水泥沉箱备用。
  美国海军2011年11月的内部报告称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力量不断增长,其正在西沙永兴岛扩大并完善飞机跑道、在菲律宾西部150公里处美济礁兴建各式建筑物等举措正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海军情报部还称:在台湾为中国大陆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行动提供更好的基地之前,中国大陆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行动区。中国可能会将其近半核导弹部署在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之上,这意味着中国将全力打造未来南中国海秩序。
壮观的围海造岛 中国在为收复南沙做准备
壮观的围海造岛 中国在为收复南沙做准备
  数年前,人民解放军一位退役将军日前还公开号召中国大幅增强其在南海军力部署,并在南沙群岛的美济礁建立一个空军基地。
  目前美济礁已经开工建设,在另外一个南海伸出的水面下的岛礁上,中国海军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填海建岛工作,未来的南沙战略大计划正在悄悄展开。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南海岛礁填海201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