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属于史记吗?

蔺相如生平简介及怎么死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汉代在《史记》中记述了“负荆请罪”的故事,体现了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家喻户晓。后人在景仰蔺相如的同时,对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历史也总是给人留下缺憾,对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动记录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资料记录中,也有许多错讹、互相之处。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自古以来,关中一带就流传着蔺相如尸葬临潼的动人故事,相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王以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遂列为上大夫。“渑池之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又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后秦出兵攻赵,赵王以太子作为秦国人质。  赵王怜太子孤儿,派相如侍太子。相如告太子曰:“骊山乃天下绝胜”。民谚云:“要吃粮,有个张面岭;要吃油,泷河川;要用钱,还有大小二金山。此外,有个上天梯,上到天上还嫌低……”。太子听罢,欣然前往。  相如偕太子游骊山,不料太子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割头挖心,葬于骊山戏水之滨。赵太子尸体也埋在骊山阴坡,名“赵太子墓”,当地人叫“龙骨堆”,至今犹在。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连,为了逃避这场灾难,蔺字去头挖心(“佳”),改姓为门,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名门家村。分页:1/2页&&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
·····
·····
·····
·····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1911年,清政府新军在武昌起义,湖北宣布成立中华民国男人讨小老婆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就像当今的贪官包二内容摘自《1915,中国表情》作者:杨红林东方出版社19在刘邦所清除的异姓王中,韩信最为突出。韩信的故事,日,农历乙卯年八月二十三,星期五。这一天日(阴历正月初七),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这一天是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地点是长安太极宫,立政虽然薛瓘的家族在史书上的着墨并不多,不过综合各处史太平公主和薛绍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大唐的一段佳话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1959年出生的黎昌晋,比1864年出生的祖父黎元洪,几乎在中国古代,演员被称为戏子,由于古代的艺术形式大多后卿是诋的亲弟弟,最初作为黄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帮助黄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考季凶猛,自古如此。在古代慈禧太后用的卫生纸是将一大张白棉纸,按需求裁好后,杀人于无影无踪之间,慈禧害死光绪皇帝到底用的是什么“海上马车夫”在英语流行世界的今天,多数中国人对荷这艘偌大的游轮究竟为什么会沉于海底呢?由于技术上的原日,泰坦尼克号完成了装潢工作,处女航最初1901年白星公司(WHITESTARLINE)被美国财阀朱尼厄斯·皮“展臂高飞”是虚构女主人公独自偷溜到船头电影场景:【老兵档案】姓名:班梦阳籍贯:安徽巢县出生:1927年【老兵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老兵档案】姓名:王吉生籍贯:淄博出生:1923年事迹【老兵档案】姓名:赵畴海籍贯:山西昔阳出生:1922年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出生在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阿拉曼战役。整整60年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莫斯科会战以后,希特勒被迫放弃全面进攻的计划。1942战役初期日,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的德第11集团二十六师属川军郭汝栋四十三军,川康整军会议后,四十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五日,浙赣会战正式打响。在浙赣会战在鄂西大洪山根据地无数次反扫荡战役中,最值得提到的秦可卿是书中的一个神秘人物,风流教主。脂砚斋曾批言袁世凯对梁启超有知遇之恩。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西游记的怪人真的多,乌巢禅师就是其中一个,和怪人须古人动辄一句“在下先干为敬”,然后就只剩空坛子了。潘金莲这个人名气很大,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评选,还是谁乌巢禅师在西游记中只露了一下小脸,却有三大奇怪之处城阳公主,唐朝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唐高宗同母这件事情要从袁绍开始说起。袁绍的主要谋士包括田丰、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中,除贾宝玉之外,曹西晋灭亡以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进入中原的北方公元1677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初夏的晨光带着凉意,火红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几个女儿?阳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七高阳公主的身平,《新唐书》有“合浦(始封高阳)公主传唐朝的太平公主和城阳公主是什么关系?太平公主约16岁时城阳公主子女有哪些?城阳公主儿子是谁城阳公主(约630年唐太宗之女城阳公主的母亲是谁?城阳公主(约630年—671城阳公主(约630年—671年)。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新兴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15女,生母不详。曾被许嫁和他出身名门望族,拥有无人可及的清场能力,他可以通过逢纪(?-202年,逢音páng,古同“逄”),字元图,南阳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明万历有翼三眼龙、对襟、窄袖藏式洒线绣龙袍(出土实物今天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暑”。它的到来,意记得几年前我们来到缅甸小城大其力,恰逢傣族“水灯节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也许是终宋一朝,华夏民族始终被北方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很多人认为,书写战斗性*杂文的抨击时弊的,在个人情感《三国演义》问世以来,不仅在汉族人民中早已家喻户晓古代的一种跪拜礼。那时人们席地而坐,在公共场合或一“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血腥玛丽的由来说法一传说中,欧洲有四大鬼宅。其中有《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口头评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_文库下载
1亿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口头评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口头评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文A1,口头评论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之一,主要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三个故事。《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以见得史记在史学和文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除此之外,鲁迅的评论也点出,史记具有类似诗的抒情的特点,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作者的思想。
完璧归赵主要讲述了秦王要与赵王以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明知道这是强取豪夺,但也不能拱手让出和氏璧,这会显示自己的懦弱,危难之间,蔺相如出场,他客观地为赵王分析了形势,并指出,必须拿着璧去秦国。蔺相如把璧带给秦王,秦王果真没有信守诺言,他在大殿上威胁秦王,迫使秦王答应自己提出的一些条件,为使和氏璧能被安全地送回国争取机会和时间。当和氏璧安全送出秦国,自己又只身一人与秦王据理力争,让秦王理亏,最终,自己也安全回国。渑池之会讲述了赵王与秦王相会于渑池,宴席上,秦王多次试图羞辱赵王,但得到了蔺相如的回击,最后,秦王颜面扫地,却又不能兴兵报复,因为廉颇早已设下重兵。将相和讲述了廉颇嫉妒蔺相如因为动动口舌就做了比自己还大的官,心有不服,要伺机报复。但蔺相如处处避开廉颇,他认为要以大局为重,只有两个人都一心为赵国,赵国才会安全。廉颇听后,负荆请罪,他们成了生死之交。
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作家用反衬手法。作品第一段,作家对比廉颇与蔺相如的地位,廉颇是赵国的有名的将军,官拜上卿,是诸侯国大臣的最高爵位,功名显赫。而蔺相如是宦官缪贤的舍人,可以说是无名之辈。这些简单的叙事,交代了两个人的悬殊的地位差别,为下文做铺垫。在完璧归赵的事件中,赵国君臣对于秦国以城换璧的请求犹豫无措,他们“计未定”,计策还没有定下,显示出他们没有把握,犹豫不决, 而“求使可以报秦者,未得”,又说明当时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与下文蔺相如出场形成对比。蔺相如出场后,分析形势,并得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结论,只有让秦王背负理亏的责任才能确保赵国的安全。这看出他的思维缜密,有远见,知己知彼。他随后又毛遂自荐,说“臣愿奉璧往使”,他愿意拿着和氏璧前往秦国。他的主动请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行为,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他又做出保证,“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如果赵国没有得到十五座城,我会完整地把璧带回来。这看出他的高度自信,成竹在胸。当赵国君臣“计未定”,“求使可以报秦者,未得”的时候,蔺相如出场。赵国君臣先前的无计可施,与蔺相如出场后的所有的事都仿佛易如反掌,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对比使蔺相如的英才形象显现出来。在渑池之会的事件中,秦王表现得咄咄逼人,让赵王“鼓瑟”,以羞辱赵王;但蔺相如以死威胁秦王,让秦王“击缶”;秦国群臣说让赵王给十五座城作为秦王寿礼,蔺相如回击,说用咸阳,秦国都城,作为赵王的寿礼。两轮较量,秦王的无礼、贪婪、霸道,反衬出了蔺相如的冷静,机智,勇敢。在将相和中,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有显赫的战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靠搬弄口舌就当了这么大的官;相比之下,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也。”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作用,表现出蔺相如的见识比廉颇更高一筹。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常常要用其它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映衬。《廉》中反衬手法的应用,对蔺相如的性格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如蔺相如的语言,充分表现他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个性化的语言在文章中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并且占了很大的篇幅。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缪贤认为燕王喜爱自己,会收留自己,蔺相如却认为,当初燕王之所以喜爱,愿意结交是因为缪贤的地位很高,现在缪贤要以罪犯的身份逃走,燕王一定不敢收留。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以璧易城的对话。蔺相如的话语中,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在秦廷上,蔺相如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如:“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于庭。”说出赵王对送和氏璧这件事得重视,他斋戒五日,恭敬地迎送和氏璧。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末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秦国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信守诺言的。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他说秦王如果逼我,我就与和氏璧一起撞住。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
作品通过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赵秦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一个矛盾的原因。两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在两种矛盾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蔺相如是在,赵国君臣对秦国威胁利诱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作家通过描写蔺相如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将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时,表现得十分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品行高尚,顾全大局的体现。蔺相如对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处理,通过描写这些矛盾,作家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刻画得更加丰满、完美。
作家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人物形象,往往一个字就能传神。比如,当蔺相如机智地取回已落敌手的和氏璧后,“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寥寥数字使相如的愤怒情态跃然纸上;当蔺相如向秦王警告,“得以颈血溅大王”的时候,秦王“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当秦王以很高的礼节接待蔺相如时,蔺相如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让秦王先给十五座城,璧一定会送过来。秦王与大臣此时的表现是“相视而嘻”。他们相互看看,表现得惊讶,出乎意料,也有一点生气,一个嘻字,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秦王和大臣的神态。
情节:展现秦王的欺骗手段,他不会因为和氏璧而放弃十五座城。赵王和大臣犹豫不决,赵国缺少有智谋的人。
情节:蔺相如当面揭穿秦王的欺骗手段,机智地为和氏璧安全回国争取时间。他的有理有据的分析,使秦王理亏,无法争辩,让人带璧回国,显示了胆量。
//遇大事不盲目献身,而是先缜密分析,充分准备,成竹在胸,危急关头体现主人公的价值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1页,共1页)
口头评论史记游侠列传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文A1,口头评论文章一开始就说,游侠...(为什么写,因自身遭遇,渴望得到侠 的帮助) 我们所学的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评价单参考答案_高一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廉颇蔺...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 的。这样开头...史记讲稿 8页 2财富值 《史记》的成就 2页 免费 口头评论史记廉颇蔺相如...在写人物传记时,特别关注历史上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人物,在给他们 作传记时,流露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思路、实录及评价_四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史记...暂无评价廉颇蔺相如列传评讲 暂无评价2015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13廉颇蔺相如列传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 的口头与书面意见 9、明年复攻赵 、.. 10、...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立说,写成《史记》 2、 ...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精...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郑樵评价说: “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 《...(nì 斜看 ) 蔺相如 廉颇 请口头翻译《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暂无评价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和氏璧的命运如何?现在还在吗?
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和氏璧的命运如何?现在还在吗?
国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玉玺,为秦始皇所作,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说起传国玺就要提到和氏璧。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厉王。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文王派人问他,他说:“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于他。不久,昭阳在水渊畔宴宾客赏壁,是时有人云渊中有大鱼,众人离室至渊边,回席后发现和氏璧失踪,怀疑为门人张仪所窃,拘张仪遍审无果。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君十年,拜为秦相,游说诸国服从秦国,以使节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楚败,秦取楚汉中之地。
战国时,赵惠文王从太监缨贤处得楚和氏璧,秦昭王得知,“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其时秦强赵弱,惠文王恐给了壁得不到城,蔺相如自愿奉壁前往。至秦国,献壁后,见秦王无意偿城,当廷力争,设法取回原壁,送回赵国。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
嬴政一统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帝过洞庭湖口,时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帝将玺抛入湖中,祈神镇浪,传国玺就此第一次失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将此传国玺奉上。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军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秦亡,刘邦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一记为“汉传国宝”。
西汉末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未立,玺藏于长乐宫王莽的姑母孝元太后处。王莽派其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无奈,掷玺于地,摔坏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
公元23年十月,王莽兵败被杀,校尉公宾就得传国玺,赶至宛,献于汉更始帝刘玄。
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少帝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北宫避难,玉玺失踪。
献帝时,董卓作乱。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长沙太守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晨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
公元220年,献帝延康元年冬十月乙卯,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汉亡。曹丕使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
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
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公元350年,冉闵杀后赵皇帝石鉴,得传国玺,建立冉魏政权;不久,前燕慕容儁灭冉魏,宣称已获传国玺,改元“元玺”,实际上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时,传国玺在冉闵部将蒋干手中,被东晋征西将军谢尚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献给晋穆帝,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家。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在南朝,传国玺历经了宋,齐,梁,陈的更迭。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陈朝灭亡,隋一统中国,传国玺入了隋宫。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萧后与遗腹子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 厥,号为隋王。五月,恭帝杨侑禅位,李渊称帝,是为唐高祖,改国号唐,隋亡。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玺,遂刻受命玄玺,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以及八方“神宝”“受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 厥;三月,俘其颉利可汗,东 突 厥灭亡。同年,萧后与杨政道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李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带契 丹军攻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传国玺登玄武楼自 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公元951年,郭威建后周,遍寻传国玺不着,无奈于广顺年间刻了“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两方印玺,后,赵匡胤受禅,传此二宝,改朝为大宋,又制“大宋受命之宝”。至太宗,又别制“承天受命之宝”。真宗即位,作皇帝受命宝,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宝”。
哲宗绍圣三年,咸阳县民段义得古玉印,“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璃纽盘”,自言于河南乡刘银村修舍,掘地得之,绍圣五年,经当朝十三名学士官员依据前朝的遗迹,多方考证,最终确认为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玺。哲宗大喜,号为“天授传国受命宝”,改元元符。
徽宗时,用于阗大玉制为受命宝,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篆以虫鱼,制作之工,几于秦玺。
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后,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也被大金国掠走,不知所踪。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传国玺忽现于市,伯颜命人购得,玺入大元。伯颜曾将元帝国从各处收缴来的历代印玺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这是历史上最后的有关传国玺的记载,最终还是空手而返。
至此,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风风雨雨的传国玺就此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其他回答 (3)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从此以后,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屡见不鲜,并大都相信《韩非子》、《新序》等书的记载。如西晋傅咸《玉赋》说:“当其潜光荆野,抱璞未理,众视之以为石、独见知于卞子。”唐代诗文中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更多.大诗人李白《古风》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的诗句。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灭陈后,御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后,人们开始对和氏璧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的寓言而已。
这件珍贵玉器竟不知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一大疑案。目前有两种推测: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遗头或被项羽掠夺去。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它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亥下(今安徽灵璧)。
和氏璧的命运是被制成“传国玉玺”;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帝之后,命宰相李斯磨“和氏壁”制成“传国玉玺”;正如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一样,他想让这块玉玺也能代代相传,因此称之为“传国玺”。
据说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歪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因此失落。8年之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
东汉未年,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玉玺,返宫后发现此玺已不知去向。不久,董卓之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官井中捞出的官女尸体的颈下,发现一朱红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上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传国玉玺成为各诸侯争夺的对象,从孙坚到袁术,再到曹操。三国归晋后,传国玺也自然传给了晋。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玉玺不断地在血腥残杀的伴随下易主。最终传国玺归东晋,再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手中,改称此玺为“宝”,并世代相传。五代时传国玺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如;完璧归赵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如;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哪些成语?如;完璧归赵
1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2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3渑池之会:也作“渑池之功”,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4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5负荆请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意义〗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6 刎颈之交:〖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意义〗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7怒发冲冠:〖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意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8白璧微瑕:〖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璧归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