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野 雪泥鸿爪 无损的典故呢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兰州故事】雪泥鸿爪留传奇纪晓岚充军途中过甘肃
网-兰州晨报&& 08:35
  讲述人:张智历史文化研究者中国彩陶网总裁
  凉州主街道
  北京纪晓岚故居
  凉州城内景
  凉州安定门内的双塔(资料图片由莫理循摄记者翻拍)
  纪晓岚,一位被民间传说和影视剧极端夸张的人物,他幽默诙谐、机智大度、过目不忘,他惩恶扬善、主持正义、智斗贪官,留下难以数计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曾经两次途经过甘肃。
  纪晓岚名昀,字晓岚,一生才华过人。嘉庆皇帝称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谥号文达。史志记载,他最大的功绩是主持编纂《四库全书》。而民间对他的怀念,则源自于一段段传奇故事。
  这样一位带着传奇性的人物,也曾经犯错,被发配充军新疆乌鲁木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纪晓岚年逾45岁。这年6月25日,两淮盐引案爆发,朝廷派人准备查抄姻亲卢见曾的家产。谁知,纪晓岚却为亲家传信,获罪革职。8月,谪戍乌鲁木齐。直到乾隆三十五年年底,才奉召还京。次年6月,方至京师。
  甘肃的河西走廊是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纪晓岚,当年发配充军新疆,必然要经过甘肃。这样,一位幽默诙谐的名人,途经甘肃,有哪些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张智讲述他所知道的纪晓岚和甘肃的故事。
  两淮盐案,私下传信,发配新疆军前效力
  说起纪晓岚的故事,早已众所周知,但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憾,那就是夸张成分太多,离真实的历史太远。或许是影视剧为了剧情好看,或许是民间传说中弘扬正气的需要,但无形中,给人们虚拟了另一个&纪晓岚&。
  去年,我到北京游历,无意中去了纪晓岚纪念馆。忽然,发现他和甘肃还有点关系。回来后,查阅资料,发现了不少他和甘肃有关的故事。我们先从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说起,他们两人的关系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描述的那样针尖对麦芒,两人私交非常好。在乾隆皇帝心中,纪晓岚也并不是能独当一面的能臣重臣,对他的使用,也仅仅是在文学方面。比如,他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就是这种情形。
  乾隆三十三年时,纪晓岚还有一次外放为官的机会,结果被乾隆给阻拦了。这年二月初九,吏部准备把纪晓岚补授到贵州都匀任知府。结果,奏折到了乾隆帝,却没有通过。乾隆说,纪晓岚学问很好,派到外地任地方官,恐怕不是他的优势。此时,纪晓岚还是四品。四月十四日,纪晓岚被授翰林院侍读学士。
  谁知,也就在这一年,他犯了严重错误。这件事被民间传说演绎得活灵活现,二月河也将此事写入小说中。当时,盐为国家专卖,商人凭盐务管理部门发的盐引运销。这样难免滋生贪腐,乾隆决定查两淮盐事。纪晓岚的亲家卢见曾正在两淮任职。他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着急,想提醒亲家注意,可又不敢明目张胆通风传信,怎么办呢?纪晓岚还是聪明,在信封中装了茶叶和盐。赶紧让亲信之人,骑快马送去。他亲家接信,很快就明白了,自然要有所举措,结果,就将纪晓岚牵扯了进来。
  这年八月,获罪革职的纪晓岚充军新疆,到乌鲁木齐军前效力。清代,前往新疆的路主干道大体有两条,一条是经甘肃河西走廊入新疆,另一条是从北京经张家口,走蒙古戈壁草原,到乌里雅苏台,再入新疆。
  毫无疑问,纪晓岚去新疆时走的是河西这条道。因为,他途经陕西,曾在同年谢宝树官署中小住。三年后,从乌鲁木齐东返时,也走的是河西走廊,他曾经写了两则发生在安定的故事,其中一则提到,他的门人吴生冠贤,曾经在安定任县令,他自西域从军还,在其衙署中住宿过。至于,过不过兰州,倒是没有明确说。我认为一定过了兰州。清代,从安定,过兰州,经永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这是当时主要干道。可惜,我们看到关于他途经甘肃的材料非常少。
  原因何在呢?主要是他的名望不够的缘故。在今人眼中林则徐、纪晓岚都曾经过甘肃,如今他们的知名度应该相差不多。其实,在历史上林则徐的知名度要比纪晓岚高得多。从官职上说,林则徐当时是总督,正一品封疆大吏,虎门硝烟的英雄,并因此而遭贬。而纪晓岚,官不过四品,职不过翰林侍读。再加之,获罪的原因也不同。林则徐西去时,甘肃地方官吏一路欢送,题字不断。纪晓岚自然就寒酸多了。
  途经甘肃,听来不少传奇
  纪晓岚默默而行,一路向西。处处留心皆学问,他也听到不少的故事,后来他记录了其中的一些故事。不过,纪晓岚笔下的故事,传说多、神怪多,最终都是本着教化人心而写的。
  好在,纪晓岚的笔记中,他听说的一般都要注明,听谁说的。其中有些在安定(今定西)、凉州、高台等地的故事,并没有注明听谁说的。我们推测,这些故事就是他西行途中听说的。
  他写了一个安定的故事。他的学生折遇兰,精明能干,在安定县任职时,却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两户人家为了一块坟地,打了四五十年的官司,这块坟地的面积非常小,不足一亩,中间有两座坟墓。这块地在荒郊野外,带着干粮和水才能抵达。两家人都说是自己的。可让他们拿证据,却都说在明末的战乱中丢失了。而且地里也没有什么收成,也就没有交粮食凭据了。劝他们别打了,他们却说,如果不是祖宗坟墓在其中,谁会去打这么长时间的官司。
  这个案子,让当地官吏束手无策。这不是田产,不能平均分配,更不能没收入官。怎么办?只能拖着安抚。可是,这两家人每年祭祀时,总会大打一场,然后告状。后来蔡西斋任甘肃布政使,听说这件事后,想了一个办法,让这两家只管祭祀,并说争着来祭祀的人,既然认你的祖先为祖先,那也对祖先没有什么害处,也只能不了了之。
  纪晓岚还在凉州听说了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镇守凉州武将田耕野,一天晚上发生了一件奇遇。那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他正在斋中独坐,忽然看见他早已去世的夫人孟氏,从树梢上走了下来。孟夫人说,她本是天女,命里与他有一段夫妻缘分,后来缘尽而散,正好路过来看看他。于是,田耕野就问他的官职、生死等事项。孟夫人说,他死时,不在官署里,不在路上,也不在馆舍里,更不会在战场上,那会在什么地方?田耕野很纳闷,孟夫人说,到时自知。后来,田耕野任广西提督,平定苗民叛乱时,死于军营。
  纪晓岚在西行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部分。《阅微草堂笔记》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的故事,意在劝善惩恶。
  鲁迅评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
  真真假假,真实的纪晓岚
  如今很多人都是从影视剧中了解到纪晓岚的。其实,影视剧往往多是虚构成分。曾经有段故事说,纪晓岚曾到甘肃查监粮案,说是和珅查察未果,乾隆命纪晓岚彻查。纪晓岚与甘肃抗击罗刹的和珅发生了冲突。
  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甘肃监粮案的确发生过。原来,王亶望任甘肃布政使后,以甘肃仓储不足,可用&捐监&粮米赈贷灾民为由,说服了陕甘总督勒尔谨,奏请清廷,在甘肃各地开捐。但却将应捐豆麦折为白银。他们又为各县预定灾情,将收来的米粮,以赈灾方式发放了。其实,完全中饱私囊了。而引发全省性质的贪污大案,总数达到千万两白银。王廷赞接任甘肃布政使后,也经不住诱惑而落水。甘肃正项仓库亏空粮米100万石。这个案件,也叫&甘肃冒赈案&,后人又称&甘肃米案&。此案,牵连陕甘总督及甘肃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万余两。王亶望、蒋全迪处斩刑,王廷赞处绞首,勒尔谨赐死,贪污数万两的巨犯斩首56人,免死发遣46人,革职、杖流、病故、畏罪自杀数十人。
  这个案子爆发时,已经是乾隆四十六年了,《四库全书》编纂,进入了火热阶段,这年二月,完成200卷,不久,乾隆又命编纂《契丹国志》。纪晓岚是无法到甘肃查案子的。负责查这一案件的是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
  纪晓岚诙谐幽默,对神鬼崇拜,也曾给予讽刺。他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静海人元中丞在甘肃时&衙署中长出九个灵芝&。过去,人们把灵芝当做祥瑞。然而,纪晓岚则明确说,有了灵芝不一定是祥瑞,相反也会是祸端发生。元中丞因为衙署中长了九个灵芝,就给自己取号九芝。然而,不久就被罢官了。纪晓岚的一个舅舅去世了,棺材上也长出了灵芝,结果却子孙逐渐衰减,后人也没有了。可见,所谓的祥瑞是靠不住的。
  纪晓岚从甘肃经过,虽然没有留下多少正式的记载,但他还是将自己的听闻,写了下来。有鬼神、有奇谈、有虚妄、有亲闻,都是教人向善,真与假,我们姑妄听之吧。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啊?
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啊?
雪泥鸿爪xuě ní hóng zhǎo 【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示例】:~,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慨已. ◎清·陶宗佑《中国文学之概观》【近义词】:飞鸿踏雪、飞鸿雪爪【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泥鸿爪 宋冬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