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城关镇一中张午乡李再潮

抗日战争时期来安县地方党史要事
抗日战争时期来安县地方党史要事
&&&热&&&&&★★★
【字体: 】
抗日战争时期来安县地方党史要事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 日,侵华日军铁蹄首次踏上来安这块土地,占领来安县城。国民党县党部、县国民政府人员分别逃安徽六安、安庆和河南郑州等地。
&& &日,驻来安县城的日军仓宁部队因换防开拔,仓宁临行时命县城维持会会长余慎之携明代文物“万民伞”欢送,并令其将伞面上原有的“风调雨顺”四字换成“秋毫无犯”,仓宁部队行至南门外时,强行将“万民伞”带走。
& &&日上午,3架日机轰炸来安县城,仅商界统计,县城有10人被炸身亡,1人受伤,242间房屋被毁,其它财产损失严重。同年5月,来安县民众动员委员会成立,吴文楠(吴友梅)任主任委员,后王世钟。在县动委会领导下,来安县成立了五个抗敌协会,即1个青抗会、2个商抗会、1个妇抗会、1个儿童抗会,会员共925人。
&&& 日,津浦路东临时前委书记方毅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第二营组成的挺进纵队,和以汪道涵为团长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越过津浦铁路到达路东地区,先后在嘉山、来安、天长、六合等地进行战略侦察,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
&&& 1939年6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民运工作组,在来安县屯仓先后发展朱皖来(朱鸿宾)、陈国华、宋维邦、高文章4人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了来安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屯仓支部。民运工作组长赵定兼支部书记。
&&&&日,以原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新四军第五支队在定远县安子集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参谋长,冯文华任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方毅(后由张劲夫接任),林凯任副主任。下辖第八、第十、第十五团,第八团团长周骏鸣兼,政委陈庆先;第十团由挺进团改编,团长成钧,政委祝世凤;第十五团由军部特务营和一部分地方武装改编,团长林英坚,政委刘锦胜。
&&& 1939年7月,中共皖东津浦路东工作委员会成立,李世农任书记。路东工委机关设在来安县大余郢的陈家洼子,并以大余郢为中心开展民运工作。
&&& 1939年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成立后,罗炳辉司令员率领八团、十五团及五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先后挺进到了路东来安县境内。五支队司令部驻半塔苏郢,政治部驻冯郢。八团在来安、滁县一带活动;十五团在六合、仪征一带活动。10月份,十团到达路东,在盱眙、嘉山一带活动。经过艰苦努力,路东局面初步打开,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已成雏形。
&&&&日日军300余人由来城向自来桥侵犯,途经复兴集,遭到新四军第五支队教导大队、八团二营迎头痛击,激战一日,敌弃城向滁县窜退,第五支队收复来安城。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40余人。
&& &1939年9月中共苏皖省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成立来六滁三县边区县委及新四军第五支队驻来安办事处。江靖宇任书记兼办事处主任,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有陈平、孙蓉、颜枫、杨正亚等。办事处设在来安城内青龙街纪立纲家。
&& &1939年11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抗敌报》(江北版)正式出版,社长王阑西。该报报头由周恩来题写。先为油印,日改为铅印,为5日刊。1940年夏,报社社址由定远藕塘迁至来安县大刘郢附近的大田郢。1940年10月,中原局由皖东移至苏北,《抗敌报》(江北版)停刊。
&&& 日-23日21日,日军又侵占来安县城,新四军第五支队获息后,遂组织第五支队一部包围来安县城,围攻两昼夜。日军于23日向滁县方向溃逃,第五支队再次收复来安城。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名。
&& &1939年11月下旬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率支队渡江,经扬州、仪征、六合、天长等地进入皖东津浦路东地区。
&&& 1939年11月底刘少奇(化名胡服)率徐海东和中原局机关干部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抵达定远县藕塘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张云逸、邓子恢、郑位三等会合。刘少奇、中原局机关驻滁县瓦屋薛村。徐海东随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部驻滁县太平集。刘少奇到达皖东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江北新四军向东面海边发展的指示,要求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省委,在皖东全境、江苏西部,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力量,创建一个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把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建设成为坚持皖东斗争的骨干和发展苏北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要树立独立自主地发展人民武装,依靠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
&& &1940年1月津浦路东省委在半塔马家港召开地方干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世农、罗炳辉、郭述申、江靖宇、沈立中等,省委书记张劲夫作工作报告。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迅速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
&&& 1940年2月新四军第五支队枪毙罪大恶极的汉奸、国民党半塔乡乡长向国平,随后成立半塔乡抗日民主政府,徐德任第一任乡长。
&&& 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来城夫子庙广场召开县民代表大会,成立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会上选举了民主人士郑伯川为县长。郭述申、方毅、江靖宇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县政府设在青龙街。几天后,省委派张恺帆任来安县政府秘书。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迁至张山集老油坊。
&& &日在李品仙部队进攻津浦路西地区时,驻江苏省的国民党韩德勤部,乘皖东津浦路东部队支援路西作战而兵力空虚之机,于3月21日拂晓,调集国民党八十九军――七师六九七、六九八两个团,独立第六旅及地方保安旅等万余兵力进攻津浦路东地区,并集中主力围攻驻来安县半塔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后方机关。与此同时韩顽独立旅在半塔南的高山集、桥王、竹镇等向我军发起进攻;秦庆霖常备旅向半塔北和西北方向的西高庙、古城、白米岗等地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摧毁我根据地。当时,第五支队后方机关、教军队、学生队以及自卫队总共不足500人,但他们发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同国民党部队顽强作战7昼夜。至3月27日,第五支队主力返回,东面叶飞部队昼夜驰援,对顽韩部队全面反击。经过近20天的战斗,取得了路东反磨擦的彻底胜利,此次战斗共歼敌3000余人。
&&& 日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率中原局机关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干部由皖东津浦路西定远县途经滁县曲亭、盈福寺、嘉山县张八岭进至皖东津浦路东来安县半塔集大余郢。刘少奇先驻屯仓盛郢,后迁至半塔集。
& &&日―31日日伪2000余人分三路由黄土山、黄泥岗、沙河集向来城进犯,并占领来安县城。五支队获息后决定给其狠狠打击。5月28日夜,在罗炳辉司令亲自指挥下,五支队八团、十团开始向来安进逼。29日凌晨战斗打响,激战至拂晓,由于我军没有重炮火,敌据点一时攻打不下,眼看天快亮了,战士们急中生智,采取“火攻”,顿时敌据点内一片火海,敌人抱头乱窜,在遭到我军猛烈射杀后,丢下一遍尸体,逃回滁县。新四军第五支队即收复来安城。这就是著名的“火烧来安城”战斗。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00余人。
&&& 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来安县半塔附近的大田郢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9周年干部大会。刘少奇在纪念大会上作《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的报告。
&& &日晚上,屯仓乡武装中队约40人枪,在国民党嘉山县长周少藩、天长县大通镇大地主李仲桥和大地主来安县屯仓乡长余宗海策划下,由孙乃聪、浦金龙组织武装叛变,逮捕和杀害屯仓区区长牛致远、屯仓乡指导员陈志凡、区员陶恩黎等。妄图扼杀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皖东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获息后,立即组织武装部队很快地平息了暴乱,并严惩了首恶分子。
&&& 1940年8月中共津浦路东省委决定,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成立中共半塔直属区委(县级)、直属区政府(县级),书记杨汉,区长杨思九。属中共津浦路东省委领导。同年9月,直属区委改称路东省委第一直属区。
&&& 日来安县半塔民众合作社成立,社长张晶之,经理杨言德。该社是由半塔乡工人抗敌协会采取私人集资入股,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资助的办法创办的。主要经营食油和日用百货,以发展经济,方便群众生活,支援抗战。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经几年的努力,该社发展成为敌后根据地合作运动的一面旗帜。在淮南区党委召开的新铺会议上,区党委授予半塔杨言德合作社是淮南合作运动先锋的光荣称号。
&& &1940年10月路东省在半塔创办半塔小学,后更名为淮南行署直属区中心小学、淮南干部子弟小学。校长先后有徐德、吕惠生、于超、李义、项元鼎、廖弼臣等。
&& &1940年12月津浦路东省委机关报《新路东》创刊,邓子恢为该报题写报头,包之静任社长。该报从创办至1942年秋为油印4开4版3日刊。1942年秋至1944年3月底改为铅印,双日刊。报社设在半塔集北陈家砖井。
&& &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是日凌晨,国民党军8万余人包围在泾县茂林地区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新四军被迫自卫。至14日,新四军弹尽粮绝,除千余人相继突围外,其余大部牺牲、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遭叛徒杀害。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番号,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 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成立,统一整编华中部队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
&&& 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新四军二师领导干部。师长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副师长罗炳辉,政治委员郑位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政治部副主任张劲夫。该师辖三个旅和两个联防司令部。第四旅旅长梁从学,政委王集成;第五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六旅旅长谭希林兼政委。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杨梅生,政委刘顺元,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郑抱真,政委谭光廷。
&& &1941年5月下旬―6月初日军组织大规模武装对我路东地区进行第2次“扫荡”,我路东军民愤起反击,历经10天的艰苦斗争一举取得反“扫荡”的胜利。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350多人。我来安县政府所在地的张山乡副乡长储兆华,指导员张连禄在反“扫荡”中英勇牺牲。为纪念这两位烈士,1942年,县政府决定将张山乡一部和药寺乡一部并为张储乡。
&&& 1942年10月江浦办事处成立,叶品三任主任,同时成立来江独立团,纪立纲任团长,属来安县领导。
& & 日因战争形势的需要,新四军军部、华中局机关由苏北阜宁县移驻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盱眙县黄花塘,日移驻盱眙县和天长县交界处的千棵柳,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后,新四军二师师部移至来安县大刘郢。
&&& 1943年2月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淮南区党委决定,撤销淮南津浦路东9个县的建制,分别成立盱嘉、天高、来六、东南4个县委和4个办事处,路东独立第三、第四团和各县武装分为相应的4个支队。来六办事处设在中湖,江靖宇任来六县委书记、来六办事处主任、来六支队司令兼来六支队政委,办事处副主任曹辰力、郑伯川,县委副书记甄铎,来六支队副司令朱国华,支队参谋长田贤成。来六办事处下辖半塔区、屯舜区、水口区、张山区、竹镇区、竹镇市、马集区、程桥区、大英区、相官区、雷官区。
&&& 1943年5月淮南区党委授予来六办事处半塔杨言德合作社“淮南合作运动先锋”称号。杨言德合作社除了半塔的合作总社外,还在屯仓、山头、渔塘、松郢等地建立了6个分社,总资产达450万元。
&&& 日来六农抗分会在竹镇市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总结一年来的生产工作,奖励劳动英雄,讨论今冬明春生产计划。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8人,其中妇女代表37人;劳动英雄候选人51人,旁听者14人,以及各界来宾等300余人。由盛玉宏、刘怀德、范晋玉、张开和、甄铎、宋再潮、江靖宇、盛裕才、张永华、刘家乐、陈明山、汪士才、赵成富组成主席团。主席团主席盛玉宏致开幕词,来六支队副政委谢曙光代表全体指战员讲话并致闭幕词。会上奖品分:一等奖大牯牛,二等奖黄牛,以及犁、耙、锹、镰刀等类。张山区仙人山乡团山互助组获一等奖。在这次大会的影响下,骆腾云互助组于12月份又重新组建起来。
&&& 1943年12月来安县半塔区马厂乡大余郢互助组建立,组长骆腾云。这个组在党的教育下,团结一致,发展生产,积极支前,被评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模范互助组。骆腾云被评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劳动英雄。
&& &日来六支队一、二、三连,警卫连和侦察队通讯班,在路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罗占云,来六支队司令程启文、参谋长唐元田的率领下,夜袭伪据点雷官集。激战数小时,据点被拔除,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生俘伪军169人,伪团长焦子贤也被活捉。
&&& 日为纪念半塔守备战牺牲的革命烈士,淮南军政民座谈会决定,由各界人士集资在半塔建筑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会上一致推选罗炳辉、方毅、肖望东、朱雨江、詹景贤、武铁肩、宋干卿、郑伯川、王守基等9人组成建塔委员会,主持建塔事宜。
&&& 日《新路东》报改名《淮南日报》。
&&& 1944年9月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淮南区党委和淮南行署决定,撤销津浦路东4个办事处,分别成立来安、嘉山、天长、六合、高邮等9个县委和县政府。来安县委书记谢曙光、县长吴一非,县委、县政府驻张王郢。
&& &1944年10月淮南区党委决定在江浦、来安、六合边缘区成立中共江浦县工委,积极开展城市工作,做好大反攻的准备。1945年1月,江浦县工委改为江浦县委,并成立江浦县抗日民主政府。
10月19日来安县在竹镇市召开第二届“群英会”。会上,骆腾云互助组被评为先进互助组,骆腾云本人被评为“劳动英雄”,骆腾云代表大余郢互助组领取大会颁给的奖品――一条披戴红绸的大牯牛。
&&& 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百万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这是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大转折。
&&& 日朱德总司令向各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发布进军命令。命令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日伪武装,接受日军投降。新四军二师(淮南军区)各旅奉命向津浦、淮南铁路沿线的日伪军据点进攻,路东军分区主力向长江沿岸出击,路东、路西军分区所属各支队向本县境内的日伪据点出击。
&&& 日来安县城解放,日军逃往滁县。&&& 日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策划/抗日先锋罗炳辉网站□主持/龙美光□版主/温建中
文章录入:&&&&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阳县公安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