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乐坛上推荐的有个帅哥弹的钢琴曲是叫什么啊,不是好听的古典钢琴曲的

追个男生,弹什么钢琴曲子好?_百度知道
追个男生,弹什么钢琴曲子好?
大家推荐一下呗。古典的,流行的都可以。
提问者采纳
一个人的浪漫 俞灏明唱的这是钢琴谱,你能用的到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8条回答
啧啧,倒追啊……月光是挺好听的,但第一第二乐章还行,第三乐俯触碘吠鄢杜碉森冬缉章怎么都和泡帅哥扯不到一块来吧= =!少女的祈祷,舒曼的梦幻,李斯特的爱之梦啦,都行的。当然,如果你够大胆,直接弹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吧!O(∩_∩)O~
忘了是怎么开始,也许只是对你,有一种感觉。。。当然是这首啦,陶喆的
爱,很简单这首目的性就非常之强,很强烈,很明显地表达了爱慕之情。
得看他的品位了。有的男生你弹古典他听了想瞌睡,有的男生听钢琴演奏流行会很郁闷。得看啥人-,-
少女的祈祷……真的很好听 其实关键不是曲子啦 只要你用心弹 ……
kiss the rain。。。那个说实话你可以打听下,他最近喜欢玩什么游戏,弹他的主题音乐,八成没错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你要用你的魅力让那个男生追你!这样才刺激,你这样太被动了!
土耳其进行曲 (贝多芬曲)
月光奏鸣曲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还记得他吗?是弹舒曼的《梦幻曲》的老头!很喜欢他!他叫霍洛维兹。
&日生于俄国基辅,父亲是位工程师,母亲是钢琴家。四岁时母亲开始教他弹琴。1915年(11岁)在史克里亚宾死前几个月弹给他听,史克里亚宾告诉他的母亲说:“你的儿子将永远是好钢琴家,但只这样是不够的,他也必须成为一个有广博文化教养的人。”因此,在基辅音乐院的课程外,母亲也送他到普通中学去念书,因而熟悉各种乐器的曲目,甚至不必看谱就能弹奏意大利、法国、德国、俄国的歌剧。
& 在基辅音乐院就学期间,1917年俄国闹革命,霍洛维兹的毕业考试时,居然有四十位评审委员(过去通常顶多九人)当弹完最后一曲子,全体委员一致起立鼓掌,是基辅音乐院的创记录,小提琴家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回忆,1921年冬天,霍氏兄妹俩邀他到家中小聚,霍洛维兹弹奏一些自己改编的交响曲及歌剧,真是既惊且喜,赞叹着说:“霍洛维兹把华格纳的歌剧《诸神黄昏》全背熟了,才十七岁便有如此深厚功力。这人真是炙烈如火!他确实是一团烈火,光芒四射,老天!他把琴弦都弹断!”早期的岁月被誉“电与光的钢琴家”。一般钢琴家最怕在作曲家面前演奏,他却在一流作曲兼钢琴家的拉赫曼尼诺夫面前演奏,拉氏第三号d小调协奏曲,这首霍洛维兹十五岁便已熟悉的曲谱,弹来得心应手。拉氏看到他的弹奏,彻底的吓一跳,听得目瞪口呆,形容说:“他把整个曲子吞进去”。
  霍洛维兹给音乐界的震撼是空前绝后的,这位钢琴界大师生前的演奏是音乐界流传的珍宝,他的音乐性特异而暗含诱惑与魅力。他有着让观众沸腾的演奏手法,时如烈焰,迸发火热的效果。他独存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没有任何年轻一代的音乐家模仿或学习得到,乐界对他更是彻底的佩服与崇拜。一九八九年九月五日,霍洛维兹于曼哈顿住所因心脏病过逝,享年八十六岁。
  并没有太多文件记载有关他小时候学习音乐的状况,但他没有天才儿童的头衔。他原本打算成为作曲家,但在俄国大革命后一贫如洗的情况下,便先以演奏钢琴来维持家计。和一般音乐学生一样,考入音乐院,到十七岁才开第一次独奏会。廿三岁时便累积了两百首曲目,在俄国各地旅行演奏。之后,他得到俄国政府允许到国外演奏,开始展露音乐上的才华。
  霍洛维兹一九0三年十月一日生于基辅,原来姓Gorowitz,但是一九二六年在柏林的首演音乐会中,将姓改为Horowitz。霍洛维兹的夫人是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女儿,一九三三年霍洛维兹与托斯卡尼尼合作的音乐会中两人相识,同年结婚,婚后有一女,却于一九七五年去世。在霍洛维兹心中,女儿的去世一直是个伤痕,非常不愿提起这段往事。
  从独奏会中崭露头角
  霍洛维兹从未参加任何钢琴比赛,他之所以引起人们注意,是年轻时几场成功的个人独奏会。刚出道时开的音乐会,时而观众席是空的,后来情况好些,观众出席率也常只有半场人数而已,之后逐渐受到注意,听的人愈来愈多。他对自己从几乎在空的音乐厅中演奏,到后来观众席全满的成功方式感到很满意。他认为自己没有因比赛而声名大噪的压力,观众对他比较不会有过高的期望,而较有耐性去聆听他的演奏。关于比赛,他不觉得是适合音乐家走的一条路,而认为音乐家最重要的是走出自己的路,比赛却在扼杀这种正常的发展,不是在选择优秀人才,而是不断地淘汰优秀的音乐人才。他觉得比赛应不是自我衡量的基准,重要的是能一直保持练习、求进步,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拥有神秘与令人信服的艺术性
  霍洛维兹曾自演奏舞台消失过四次,时间分别是一九三六到一九三九、一九五四到六四、一九六八到七四、一九八三到八五。第一次离开舞台时他仍保持录音的活动。由于他的音乐有着让人信服的艺术性,且只在私人或事先安排的环境中演奏,使他有着一股神秘性。一九六五年,在休息了十一年后,重返音乐会舞台,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观众予他十分热情的支持。在坐下弹第一个音前,全场便起立热烈鼓掌。一九八六年他回到六十一年来没有踏入过的祖国苏俄,在莫斯科及列宁格勒举办了两场历史性的演出,其中一场录成影片「霍洛维兹在莫斯科」。他的最后一场对外公开音乐会是在一九八七年。
  史坦威钢琴的死硬派拥护者
  他是史坦威钢琴的死硬派拥护者。死硬到什么程度呢?他坚持弹史坦威琴达六十多年。他一直带在身边到处旅行的那部琴,是一部编号314503、身长九呎的史坦威大琴。这部琴于一九四○年由史坦威制造出厂,是史坦威公司送给霍洛维兹与夫人的结婚礼物。他除了在演奏会中用到这部琴外,还有四部琴,有的在家中使用,有的在供录音用,他的琴都由史坦威公司提供,而且史坦威公司请厂内一流的调音师为他的琴调音。霍洛维兹生前最珍爱这部编号314503的琴,现正由史坦威公司安排在世界各地旅行,让所有的霍洛维兹乐迷们试弹这部着了大师魔力的钢琴。
  大师用琴的奥妙
  有一回,霍洛维兹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国际音乐会」。这是霍洛维兹让各种不同国籍的人,有机会来参加其演出的音乐会,结果观众之中来了一百廿位日本的钢琴技师。在音乐会中场休息时,这些日本技师们立刻到舞台上,用照相机、摄影机,把这部琴的正面、侧面、上下底面,由里到外全部拍了下来,好学上进的日本技师们,想知道到底大师用的琴有什么奥妙,便急着把它拍下好拿回去当作研制钢琴的研究资料。事实上,为霍洛维兹调音长达廿多年之久的史坦威顶尖调音师说,这部琴与同一型的史坦威钢琴结构相同,只是在音色及触键上,按霍洛维兹的喜好调整。这部琴键盘的重量比一般的50
grams为轻,其键盘重量被调整为46
grams。另外,弱音踏板也被特别地仔细处理过,确定在踩下踏板时,琴槌打到两根琴弦,产生较近似鼻音的音色,霍洛维兹喜欢踩弱音踏板使有这种效果。此外,他弹的这部琴在手指离开键盘时反弹的速度较一般的琴要快,他喜欢这种触键的感觉。霍洛维兹十分注重钢琴的调音与整理,每一次上台,他的调音师都为他把琴调到他所要求的状况,其试琴满意之后才肯上台。
  寻找正确弹琴位置的方法
  霍洛维兹非常在意弹琴时的音响效果,而且他时常是挑剔到让人弄不清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每当他到达一个音乐厅,他便查看舞台上所有其认为会影响音效的物体,包括布幕的高度和摆法,然后在试弹时不停地要求舞台人员调整钢琴的位置,在找到满意的地点后才会罢休。常常是大伙在舞台上把琴从左移到右,从右搬到左,在他不断地试弹确定一个位置后,又再把琴调整一点点向左或向右,往前一英寸或者往后移一小步,得要移动很多回才能找到他所觉得「正确」的位置。有一次找了老半天,还一直找不到理想的位置,搬琴的人员建议他坐在钢琴椅子上弹,然后大伙移动钢琴时也同时移动他的坐椅,这样或许比较容易找到。霍洛维兹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这样一边弹、一边让一伙人搬着,最后终于找到完全正确的位置。
  他是同一辈中收入最高的演奏家之一,只在星期天的下午四点举行音乐会,音乐会中只弹自己带的钢琴。音乐会路途中,身边除了夫人外,带自己的调音师、厨师还有一具过滤生水的滤水器。
  拥有绝对音感
  霍洛维兹总是对外声称他有绝对音感,而且还特别强调自己能分辨440与441的不同。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调音师叫来,说他发觉了一件大事,找出汉堡制的史坦威琴与美国制的史坦威琴之间最大的不同点:频率不同。事实上,只有仪器能分辨出这种微小的差异,他的发现应该是个人的心理作用,不过据其调音师的说法及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他是具有绝对音感,但不可能好到他自己以为那么好的程度。
  喜怒无常的个性
  身为天才的日子偶尔也是不好过的,因此他们有着那种令人难以理解的特质。霍洛维兹的脾气很急躁,会在突然之间转变自己的喜怒,前一分钟还高兴得很,下一分钟可能就会因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而且任何芝麻小事都可能成为他光火的导因。像是看到家里的一个用过的杯子,或者桌子上有一点灰尘,只要他看不顺眼的,就马上会气急败坏。尤其如果在他练琴时,遇到无法弹出想要的感觉就会气得发狂。有一次,他练得很不顺,一气之下就把钢琴上摆谱的架子拉了下来,用力摔到地上去,一直到把谱架摔烂了才消消气。另一回,同一段落弹了几次都找不出想要的感觉,他大力地把手往琴键重压,然后愤怒地站起身,一手向支撑琴盖的木柱击去,琴盖抨然地大落在琴上。据说,少有钢琴家弹得出超过似霍洛维兹的强奏,他那惊人的臂力果然名不虚传。
  记忆力惊人
  据说他早期的演奏生涯每天固定练琴一到两小时,但是年纪大了之后非常懒,很少练琴,后来几乎不练琴了,大约一星期只弹个一两个小时,因为所有要弹的曲目都已记得一清二楚。有的钢琴家上台前需要更专注的练习,增加自己的信心与安全感,但霍洛维兹完全相反,开音乐会当天绝对不碰钢琴,固定在星期六下午四点预演,然后星期天下午四点演出。他不在上台前作暖手的练习,就这样上了舞台伸手去弹,毫无任何特别的准备。霍洛维兹的记性十分惊人,即使十几年前弹过的曲子,都有着深刻的印象,只要再摸一回就可以上台表演了。在准备前往那场有名的「莫斯科音乐会」前几天,他太太一直有点担心他的史克里亚宾练习曲,到已快上路了都没听他弹过,不得不紧张起来,唠叨他快点找时间弹一弹。正巧当天有一群朋友在家中,霍洛维兹不耐烦地向他太太大吼说「我知道那个曲子,我以前弹过!」,然后要所有在场的人都坐下来,向大家报告这首曲子在几年前已弹过。据在场的人说,他把日期记得一清二楚,说完就动手很完美地弹完这首曲子。夫人听完后摇了摇头,霍洛维兹转向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我知道这首吗?」
  与众不同的触键方式
  他弹琴的方式很特别,手指平直放在键盘上近似僵硬,尤其右手小指常又高又挺。理想的弹琴手指应该是放松而微往内弯的,不应有这种看起来肌肉紧张的现象,他的方式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他双手的力量惊人,能弹出巨大的声响,有着神乎其来的技巧,弹出连最后一排听众都能清楚感觉得到的弱音。从未抱怨过弹琴会累,手也未曾因弹琴而有酸痛或不适的感觉。唯一令他不便的是指尖的肉垫十分脆弱,有时在独奏会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后,手指尖的皮肤会裂开,在键盘上留下斑斑血迹,如果在发生这样情形后还陆续有音乐会,霍洛维兹便会在手指尖上贴一小块的OK绷,以保护手指。
  无真正后继传人
  他正式收为门下的学生只有六个,而这些学生也只受过他短期的指导。以他的脾气来看是没有耐性教学生的,而他在教学上也的确没什么成就可言。他曾在曼尼斯音乐学院任教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指导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继承十九世纪浪漫派传统的音乐家,没有留下后继传人。他指导学生时很少在琴上做示范,因为他认为示范会抹杀了弹琴者的想象力。霍洛维兹认为现今音乐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每一个人弹起琴来都很近似,甚至到难以分辨的地步,这全是模仿所致。学生学到的是知道怎么被教,却不知道如何成为自己的老师。霍洛维兹觉得只有知道如何自修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成功。偶尔会在旅行途中抽空听一些年轻音乐家弹琴,但很少让他印象深刻的。
  绝佳的视谱能力
  霍洛维兹对于任何与音乐有关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所熟悉的范围不只是钢琴。由于霍洛维兹有着绝佳的视谱能力,他对于看复杂的总谱毫不感到困难,因此他经常是不论歌剧、交响曲、室内乐,拿了总谱就从头到尾弹上一次,可以说是想弹什么就能弹什么。他对歌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歌剧曲目相当了解,有时候一个晚上以弹半部歌剧作乐。
  不断地求新求变
  有一次,他告诉调音师下午发生的一件趣事。他在广播中听到一架钢琴演奏,一边听一边觉得弹得还算不错,但应该还可以弹得更好,一会儿主持人报出演奏者的名字,没想到正是霍洛维兹自己!霍洛维兹从来不听自己过去的演奏录音,因为他认为每次自己的演奏都不同,会因着不同的状况而改变。听了自己以前弹的音乐会,将造成某种程度的模仿,再弹奏时只会依样画葫芦而已,他觉得模仿对音乐家来说是很危险的。音乐家应该要独自找出自己新的感觉与表现,一直不断求新求变,每一次都表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正是霍洛维兹演奏的魅力所在。虽然他不听自己的录音,但是他的夫人却对他录过的作品了如指掌,她不但仔细听他的录音,而且一清二楚记得他所弹的速度,这或许是遗传自其父亲「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因子。
  与拉赫曼尼诺夫是相知挚友
  他很欣赏拉赫曼尼诺夫,两个人算是相知挚友,常在史坦威公司的地下室一起弹琴。拉赫曼尼诺夫写降b小调奏鸣曲时完成两个不同版本,霍洛维兹弹完第一版后觉得很美,但弹了第二版后感到曲子实在太复杂了,就向拉赫曼尼诺夫抱怨曲子太困难,拉赫曼尼诺夫得知后要霍洛维兹将两个版本整合一下,而拉赫曼尼诺夫对新的组合十分满意。拉赫曼尼诺夫在写「帕格尼尼题狂想曲」时,霍洛维兹正在瑞士,每当他完成一个变奏时,便打电话告诉霍洛维兹,让霍洛维兹得知他的成果。霍洛维兹十分欣赏拉赫曼尼诺夫的协奏曲,但因他都以开独奏会为主,便没什么机会演奏这些作品。
  喜欢在下午开演奏会
  一般人年纪大了之后总是晚睡早起,而霍洛维兹也有很晚入睡的习惯。晚年时他大约在清晨入睡,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才起床,吃早餐的时间是一般人吃午餐的时间,然后在四点的时候开始从事录音或演奏会的活动。他喜欢在下午开演奏会,因为他认为下午四点的时间不但身体状况最好,观众也不是带着一身工作的疲劳坐在音乐厅内打盹,而能较有注意力。如果那天没有任何特别的活动,他便会较晚吃早餐,下午的时间在家中收听古典音乐电台,晚餐之后又回到房里继续听,到了半夜才入睡。
  霍洛维兹很少写信,他有位专属秘书为他处理书信往来的事务。大部份是他把意思告诉秘书,由秘书写好后交给他看过即可,所以很多他的信件看来都像是正式文件的笔法,并不能真正反应出他的性情。
  十九世纪浪漫派最后一位音乐家
  霍洛维兹常说弹钢琴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曾道:“我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的音乐家,且可说是最后一位。我做了很大的冒险,因为我的演奏十分清晰,每当弹错时,你们能清楚地听到。乐谱并不是圣经,我是从来不会害怕去尝试的。”因此,他的演奏每回都不一样,而且在一般人认为没有踏板就很难表现的地方,他的一双手就是有着惊人的技巧,很清楚地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伯恩斯坦就曾说:“我和霍洛维兹不同的地方是,他弹出的是乐谱中百分之百的音,我只弹出百分之七十而已。”
  受到乐迷疯狂的崇拜
  乐评家对他的演奏没有一致的看法。不可否认的,每一次他的演奏都引起乐界热烈的讨论,不但吸引音乐家,更吸引无数热爱他的观众。他是现今乐坛唯一受到像摇滚乐明星那样待遇的古典音乐家,年轻一代的崇拜者在音乐会场外对他的出现热情狂叫。他是十九世纪音乐传统的代表,音乐表现重于个人的诠释而不太在意乐曲的表现是否忠于原意。一位乐评家认为他是「擅于扭曲和夸张的大师」。新葛罗夫音乐辞典对他下了结论:「霍洛维兹的演奏表明了一点:一个人虽有着令人惊骇的演奏天份,但并不保证对音乐表现有相当明确的了解」。不过霍洛维兹的天份的确让人无法忽视,荀白克认为:“虽说霍洛维兹的诠释有时听起来怪异,但个人独特风格的弹奏有着好似通电般的震撼力,而不像现今一群令人难以区别、全靠比赛出头、好比工厂大量生产出笼的钢琴家。”
  霍洛维兹精彩唱片介绍
  霍洛维兹留下的录音不多,与他真正演奏的曲目总数比起来,只是区区之数而已。他的录音是片片名碟,每一张都值得保留,这种纯艺术性的演奏只有在他的录音中才找得到,就算往后有另一位杰出的演奏家出现,霍洛维兹还是霍洛维兹,没有人与他有一丝近似的。以下介绍一张他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八年间三场音乐会的录音,及六张他在一九八五年以后录制的CD。
  一、Horowitz in Moscow/ DG:
  这张CD是一般熟悉霍洛维兹的人都会保存的一张唱片。霍洛维兹重新出现在阔别六十一年之久的祖国后,以动人的音乐语言作了这场深具历史意义的演出。这场音乐会有现场录音、录像,发行后可说是「本世纪乐坛的一颗原子弹」,销售量音乐界前所未见,使霍洛维兹的狂热到达最高峰。
  霍洛维兹在莫斯科与同胞见面,有着「家乡泥土芬芳」的情怀,使得这场音乐会的情感显得特别炽热,从观众热情的掌声与不断的安可声中,看得出热爱音乐的俄国人对他的崇敬与喜爱,这种心情上微妙牵引的感动,观众深为动容。记得音乐会中的一幅画面:一位静坐的观众,僵直的身躯,紧闭的双唇,脸上淌着热泪。这画面实在教人难忘。
这场音乐会的选曲充分展现霍洛维兹掌握钢琴演奏的特有方法,曲目范围以浪漫派为主。他擅于表现自己的音乐情感,彷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不同于任何一位钢琴家,这也是何以他的演奏能如此受人赞叹的原因。听他的演奏有着看特技表演的乐趣,在石破天惊的震撼外,同时饶富趣味。
  二、Horowitz:The Studio
Recordings:New York 1985 / DG:419 217-2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录音。他在完成了纪念性的影片「最后的浪漫」后,告诉录音制作人他打算到录音室录音。于是在DG的安排下进入录音室录了这张CD。之前的十几年,他的录音都是现场的演奏会。这张CD弹的都是他擅长的作曲家作品,包括舒曼、史卡拉第、李斯特、史克里亚宾和舒伯特等人的。此后他便开始更多的录音活动,与DG公司建合作关系。
  霍洛维兹弹奏时甚少运用踏板,他的技巧与音乐性似让踏板的角色显得丝毫无关紧要。妙的是,他的弹奏一点也没有因失去踏板而音色干燥的现象。他的演奏最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明显的对比与动态热烙的节奏感,音乐中出现明亮特殊的节奏律动,使得他的演奏变得戏剧性十足,而令其音乐面鲜明耀眼。这张CD的曲目,大部份是属于深具钢琴音乐美感的曲子,如果你是对钢琴曲不很熟悉的爱乐人,可能开始听时会觉得有些难以进入状况,在此建议您从最后一曲改编的「军队进行曲」开始听。这个乐曲让你体会其中趣味的同时,也听出霍洛维兹他老人家那双好比被魔杖点金的手指,所传达出来的魔力。他总是出其不意地在一般人弹弱音的地方弹出几个令人冒汗的强音,在一般人弹强音的部份弹出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弱音,等你认识他的语法后,你会往下听的。你觉得他的笑容看起来顽皮﹖他的音乐才真是顽皮!
  三、Horowitz at Home / DG:427
  霍洛维兹认为演奏家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必须能重新创造出音乐的生命,而一个能成功地重新创造的演奏家,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备受过训练、良好教养的心智;丰富的想象力;自由而善良的心。他认为音乐家只有把这三项条件平均地发展后,才能成为真正有修养的艺术家,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非常强调音乐家们表现出自己内心真正的音乐与感觉,演奏家不应依研究上的发现演奏,例如:该怎么弹古典时期的作品才正确,而忽略了真正的艺术是存在于人的感觉之中。对霍洛维兹来说,音乐应该要表现出人的自然情感,没有矫饰做作的美,这是他的演奏美学。以上说明了这张CD中的演奏方式何以在特别之外,又能深深吸引人的原由。他弹的莫扎特十分出人意表,不论在强弱对比上或音乐表现上,都突破传统,莫扎特在他手上听起来热情而敏感,带着浪漫派音乐的风貌。
  此CD的舒伯特、李斯特曲目,完全依自己深刻的感受诠释乐曲。敏锐的对比与强烈的节奏律动,清晰明白的音乐语法,即使是柔弱的音乐也充满热情。这张CD中的演奏雅致醇美,那稳如盘石的演奏技巧,让这几曲音乐有着深刻的说服力。
  四、Horowitz Plays Mozart / DG:423
  这张CD出片后,有机会与朋友谈起其中的「霍洛维兹弹法」,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任何一位主修钢琴的音乐系学生上台把莫扎特弹成「这种样子」,在场的老师们一定会皱起眉头。对乖乖牌从学院派训练出来的耳朵来说,这种莫扎特简直是天方夜谭,再说得清楚些,这样的莫扎特听起来有一股神经质。
  霍洛维兹完成这张协奏曲录音、录像后,向在场参观的记者们表示:「莫扎特是『我的第一』」。霍洛维兹非常喜欢阅读莫扎特的书信,因为莫扎特丰富的想法与感情都在信件中表露无遗,且常在写给父亲的信件中谈论他的作品该如何地演奏,因此霍洛维兹认为只有从莫扎特的书信中才能真正地了解如何弹他的作品。「莫扎特是个敏感、热情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情绪,把这些心中的感情都表现在音乐中。由这种感觉来看,他是个十足的浪漫派作曲家。」「莫扎特与肖邦、李斯特一样是作曲家中的巨匠,但只以少数几个就能展现其巨匠风范,因此他音乐中的每个音都非常重要。由于他的音乐组合比较稀松,钢琴曲就更需要且绝不能少于浪漫派那种强调音色变化的弹法。」
  以上所说即反应在他的弹奏中。他弹的莫扎特与肖邦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独树一帜。霍洛维兹的音乐世界里有着自己情感中的莫扎特,应该说他对所有作曲家有一种深具说服力的独特认知。
  五、Horowitz The Poet / DG:435
  这是在霍洛维兹去世、DG公司得到其夫人的允许后发行的录音。他过世的前几年一直都忙着开音乐会、进录音室,因此有一些原本打算录制出片的录音,在繁忙的音乐活动中暂被搁置。这张CD中的舒伯特就是原本录好,却一直没有出片的曲目。
  霍洛维兹的弹奏常以清晰的旋律线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几乎都有着不会让人感到乏味的音色变化,尤其在重音的应用上时时让人精神抖擞,其演奏魅力是独一无二的。舒伯特这首奏鸣曲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音量的转变及音色的控制上丝毫不费一点力气,每一乐句弹得深刻仔细、绝美动人。他的敏感使得舒伯特的音乐听来层次分明、醇美迷人。
  另外这张CD中的舒曼「儿时情景」,为现场录音,偶有观众席传出的声响。此作品中的第七首「梦幻曲」是霍洛维兹常弹的一首安可曲,这曲招牌安可常让现场听众热泪盈框。霍洛维兹非常喜欢舒曼的这一组作品,喜欢这组曲子中运用简单的音符,表现近似诗的意境。
  霍洛维兹的音乐句法与表现,是音乐家们所能到达「成熟」的最高境界,已能从作品中升华,脱离了学院派强调音乐风格的束缚,自成一格。他的演奏让人深刻体会到其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感动,音乐感动着他,他感动着观众。小泽征尔曾说:「音乐最微妙的地方是能牵动人内心各种不同的感觉。霍洛维兹弹出的音乐,就是如此微妙、让人心动。」
  六、Horowitz:The Last Recording /
Sony:SK 45818
  霍洛维兹将肖邦作品弹得特别美,他的乐句呼吸清净明晰,再与稳定明朗的节奏感结合,特别能把肖邦音乐中的复杂面简化。他手中的肖邦出于音符之上,音乐在他的指尖之下有着丰富的生命,乐曲同时展现出清雅的气度,没有太过于夸张的对比使得动态过于跳跃。他的音乐性同时也紧紧掌握音乐前后的关系,让音乐像小说般前后连贯,没有累赘的表情,一切适可而止。
  这张CD以海登的四十九号奏鸣曲与肖邦的六首钢琴作品为主。霍洛维兹觉得自己属于浪漫派演奏家,能弹出浪漫时期音乐的美感,对于古典乐派的海登作品也有近似弹浪漫派音乐的表情。他的海登音色变化丰富、乐句清晰,结束大乐段时生气勃勃、直奔终点、脉胳分明。他的李斯特则有着近似弹肖邦的语法,只是乐句的伸展更加宽广,音乐的进行较自由、富弹性。
  七、Horowitz:Live at Carnegie Hall
(68) / CBS:M3K 44681
  一九五三年退出演奏舞台的霍洛维兹,于一九六五年重返演奏厅。他以近似英雄的风采重新出现于久别十二年的舞台,对音乐界来说,他的重返舞台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这组录音为三张CD,包括三场在卡内基音乐厅于一九六五、一九六六、一九六八年举办的音乐会,均为现场录音。霍洛维兹在退隐之前就已深受大家崇拜,从音乐会中观众的掌声就能看出他受热爱的程度。这些复出之后的音乐会卖座空前,乐迷们购票的状况好比热门音乐会售票的情形,售票的前一晚,带着睡袋、食物在票口的人行道上熬夜排队。一九六五年这场音乐会卖票的第一天,霍洛维兹从收音机中得盛况,当晚下着大雨,半夜他请夫人去看看,夫人叫了部车到售票口,然后在附近的咖啡厅内叫了一百份热咖啡。不久,霍洛维兹在家中收到限时电报,是喝咖啡的一百人拍了电报致谢。
  这几张录音虽是他早期的演奏,但已能清楚地听出他独有的方法:触键清楚利落,踏板的应用简洁。他稳健的速度应用使乐句有充足的呼吸空间,听起来格外有魅力。这几片录音与他晚年的录音相较,感觉上弹得较为仔细内敛,但基本上强烈的个人音乐风格还是非常明显。
  这是三张值得留作纪念的CD,能一窥他早期的演奏情况,同时也提供了丰富、重要的钢琴曲目,霍洛维兹在选曲上很能引人入胜,选弹的曲目充分表现出他的音乐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钢琴曲精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