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刘洁昕以童年为题写一首小诗,遍一首诗

恋人心中有一首诗专辑_恋人心中有一首诗江美琪_在线试听 - 虾米音乐
Loading...
恋人心中有一首诗
唱片公司:
唱片编号:
发行时间:
专辑类别:
录音室专辑
专辑风格:
我的评价:
江美琪专辑介绍:一诗一想念 一歌一爱恋
江美琪第一张 诗&歌概念专辑
11首江美琪如诗如画新歌 8首跨界名人献声吟诗作品
●甜蜜梦幻 成长蜕变后全新出发的江美琪
●八大名人化声诗人歌颂爱 诗与歌的完美结合
●听江美琪2005年诗情又画意
2005年全新专辑 恋人心中有一首诗 5/27发行
已经是情歌代名词的江美琪,5/27发行最新专辑,专辑名称&恋人心中有一首诗&,概念来自每一个恋爱中的人都敏感纤细、多愁善感。随口说出的话听在恋人耳中也美得像一首诗。每一个恋爱的人都是一个诗人。
音乐也具有这种渲染情绪的神奇力量。戴上耳机,仿佛就能暂时进入一个诗意的世界。
诠释情歌总是格外动人的小美,她所唱的每一首歌,不管是表白的、安慰的、伤情回忆的、温暖甜蜜的&每一首歌,不管唱着什么样的感情,不也美得像诗一样吗?
在专辑中,除了收录11首歌之外,特别邀请8位名人化声为诗人,用各具特色的声音吟念专辑中的歌词,收录在每一首歌之前。
这份超级卡司的名单,包括刘若英、蔡明亮、姚谦、刘烨、赵薇、May Wu(伍思凯女儿)、袁泉及小美自己。他们各自选出他们最有感觉的歌词来念,再分别加上不同的背景声音,和小美的11首歌一气呵成听下来,为专辑营造出满满的诗意的气氛!
⊙江美琪2005全新专辑&&恋人心中有一首诗!
江美琪,继2004年发行的精选辑&又寂寞又美丽&后,睽违华语乐坛近15个月的时间,历经舞台剧&跑路天使&洗礼之后,正式向青涩的少女时期告别,她带着自我期许,在工作上蜕变成长,全新再出发将于5/27发新2005最新国语专辑&恋人心中有一首诗&。
这一年,小美扩展表演的舞台,首次参与果陀剧场歌舞剧《跑路天使》,演出生性害羞,却可以用歌声感动所有人的小修女&罗美莉&,三十多场叫好叫座的演出,除了让小美累积了更多的舞台经验,也让每一个看过小美在《跑路天使》中表现的人,都对小美的表现竖起大拇指,而最让小美开心的是,经过这些肢体表演训练和现场演出经验,打开小美全新的思维方式,让她在录制专辑中的歌曲时,让她更投入、更放的开,更能深入词曲情境,更能细腻传达每一首歌不同的情绪,原本歌唱实力就倍受肯定的她,现在声音表情更具张力,更疼打动你的心,绝对让你耳朵一亮。
⊙父亲骤逝让小美更积极面对人生 &跑路天使&舞台剧洗礼让她更有自信!
2004年11月正是小美积极投入歌舞剧《跑路天使》的排练期,却发生父亲因病逝世的意外,身为家中么女,从小倍受父亲宠爱的小美,突遭父丧的打击,一度让导演以为她可能会因家中变故而退出,所以已有以后备演员上场的心理准备。但是小美知道父亲曾经承诺过会来看她的第一场舞台剧表演,所以她还是强忍悲伤、敬业的完成每一场演出,因为他相信在天上的爸爸一定看得到并会以她为傲!在新专辑刚开案时,小美向张震岳邀歌,两人聊起近年来生命中经历的大小事,谈及爸爸突然过世的伤痛,再多的思念都来不及诉说的遗憾,张震岳也将小美的心情写进了&有一天&的歌里,诉说着小美对爸爸的思念,词曲恬淡却蕴含浓郁的情感,才听到demo,小美就红了眼眶跟阿岳说:&你完全写出我对爸爸的想念了。&面对生命中突然而来的生离死别,让小美仿佛一夜长大,重新审视自己,为了不辜负爸爸对她的期待,她会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天,而这张新专辑也是她送给爸爸的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人人&赞美&!小美腼腆的表示:表面平静,内心澎湃汹涌,很开心丫!
经历了生命中丧父的骤变之痛和舞台剧不同表演形式的洗礼后,江美琪破蛹而出蜕变成美丽的蝴蝶,唱片公司更是砸下重金请来香港知名造型师Thomas为小美量身订制新衣裳,将小美32D的傲人身材完全展露,一向给人中性感觉的小美,这次不再耍&裤&,穿上高跟鞋换上一套套极尽浪漫飘逸的裙装,小美转大人摇身一变成了大美人,令人惊艳,对于大家的赞美,小美害羞的说:&虽然我表面平静,但我的内心可是澎湃汹涌,老实说那个女孩子不希望人家说她变美了,其实很开心啦!一换上新造型就会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整个人的言行举止也会变得比较女生,不那么粗暴,比较优雅一点,其实这都是搭配新专辑,希望可以让大家看到不同面貌的江美琪,我私底下还是喜欢穿牛仔裤啦!不太习惯穿裙子啦!&
⊙推荐曲目
首波推荐:&那年的情书&
&&姚谦作词,陈国华作曲。江美琪再次演绎歌坛最美情歌
第二首推荐:&我爱夏卡尔&
&&带着童话色彩的歌词很有一种&小美异想世界&的气氛。江美琪首度挑战踢踏舞!
第三首推荐:&是否这就是爱情&
&&江美琪+No Name,两大情歌唱将首度对唱,轻快曲风让你一听就朗朗上口
第四首推荐:&芥末不辣&
&&音乐教父李宗盛点名合作 倾力制作,轻摇滚的江美琪一样很动听
第五首推荐:&我心似海洋&
&&询问度最高,卖座歌舞剧《跑路天使》主题曲,江美琪的歌声温柔却很有力量
document.write(tip_tmpl);
setTimeout(function() {
$('#tip_60d').fadeOut();
}, 30000);
江美琪;No Nam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请用虾米帐号
最成熟的一张。
这张专辑据说当年在台湾卖得不好,但是我们内陆这边卖到脱销,当年西单音像大世界还在。我两周去了三趟才买到,这张非常好听,也非常感动。很文艺的一张专辑,也是小美最升华的一张专辑。
手上青春,还剩多少…再次听江美琪《那年的情书》,感概时间匆匆。这张超经典的专辑来自2005年,那一年杰伦也发行了《十一月的肖邦》,里面有《夜曲》、《发如雪》、《黑色毛衣》…十年了,江美琪昨天大婚,杰伦昨天大婚,…这十年拥有你们,真的是足够!这张专辑里每首歌都好听!
那个时候拆封唱片的心情就像拆礼物一样欢喜。
我心似海洋
小歌手的大情怀,非常喜欢的女生
那年的情书
本科年代的记忆。
10年,维京音乐早已不复存在。
10年,青春已然成了身后的谈笑。
挺文艺的小美,真诚依旧,感动。
10年.....那一年我大学毕业
概念专辑 听过这一张才发现音乐可以这样多变又统一 你经历的是哪一个感觉
(第1页, 共160条)
收藏了这张专辑的人们...
江美琪的其他热门专辑
为该专辑做出贡献的有:
关注虾米:1.《叹疆场》通过思妇昕到远征的丈夫归来的消息时的梳妆打扮与之前以泪洗面盼对比,表达了一种喜不自禁的心情。《到家》通过对归家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回家之后的喜悦心情。 2.山色依然,写出了喜悦之后的闲适。潇洒是拟人手法,山色潇洒地进入我的卧室,写出来脱离世俗官场之后的欣慰。两句诗写的不仅是物境,而且是心境,写出了诗人尘劳尽除后,心情由喜悦到安适的转化。(言之有理即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质量监测(高三上·理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看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全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的。我们谈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例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以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1)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福尔摩斯侦探案》这类小说的?(按规定格式回答,不得超过15个字)
答:这类小说有的只是□□□□□不属于描写□□□□□□□□□□的作品。
(2)“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作者这样比喻的目的是什么?(按格式和字数要求回答)
答:作者用这样的比喻,意在说明阅读文学作品,不能□□□□□□□,而应该□□□□□□□□□□□□□□□□□□□□□□□□□□□□□□□□□□□□□□□□
(3)第二段中提到“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这“寻不出来的东西”指什么而言?(用文中原句回答,不得超过50字)
答:所寻不出来的东西是指□□□□□□□□□□□□□□□□□□□□□□□□□□□□□□□□□□□□□□□□□□□□□□□□□□□□□□□□□□□□
(4)从全文看,作者提倡读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按格数写出答案)
答:作者提倡读诗的主要目的是□□□□□□□□□□
(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具有谨严、纯粹、精微的特点。
B.文学趣味,实质上就是指欣赏诗歌的趣味。
C.阅读任何种类的文学作品,与读诗歌都有相通之处,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D.第一流的小说,不仅仅讲求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
E.培养文学欣赏能力,要下功夫研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注释】①终南山:即秦岭。②太乙:在长安、武功县境,是终南山的主峰名。天都:天帝所居之处。一说是指当时的首都长安。连山:山峦连绵。海隅:海边。③回望合:回望山顶,白云聚合,笼罩在终南山上。霭:云气,雾气。入看无:走近去看又不见了。④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把二十八宿星座与地下的州联系起来划分称为“分野”。中峰:即太乙峰。⑤人处:有人居住的地方。樵夫:砍柴人。
(1)&&& 这首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终南山?诗人笔下的终南山有何特色?
                                      
& (2)&&& 尾联“隔水问樵夫”这一细节描写其妙无穷,请从两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感。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感,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的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5.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6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 拓
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一见有这些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经无人问津了吧。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在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中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也?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有独到的见地。
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1.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文言材料,对其所阐述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吴梦祥学规的材料阐述了读书要专心致志的观点。
B.引用陈善《扪虱新话》中的材料阐述了读书须知出入法的观点。
C.引用《陆象山语录》中的材料阐述了读书须涵泳品味的观点。
D.引用《庄子·天道》中的材料阐述了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的观点。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举陈善、吴梦祥的例子侧重谈学习态度,举陆九渊的例子侧重谈学习方法。
B.以前的读者往往热衷于不肯下功夫的“秘诀”,现在这类“秘诀”已无人问津了。
C.所谓“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在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指导下的读书方法。
D.轮扁对读书的见解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理学家,已具有现代批判的眼光。
3.文章结尾说:“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句中三个“秘诀”所表达的内容作出解释。(每处不超过30个字)
一、二两个“秘诀”:&&&&&&&&&&&&&&&&&&&&&&&&&&&&&&&&&&&&&&&&&&&&&&&&&&。
第三个“秘诀”:&&&&&&&&&&&&&&&&&&&&&&&&&&&&&&&&&&&&&&&&&&&&&&&&&&。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3―26题。(18分)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征。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桔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或是崔颢的《长干行》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诗人入手的,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英国现代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产是新鲜的。但是世间哪里有许多新鲜话可说?有些人因此替诗危惧,以为关于风花雪月、爱情、阶级意识等等的话或都已被人说完,或将有被人说完的一日,那一日恐怕是诗的末日了。抱这种过虑的人们根本没有了解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谁没有看见过在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妇!但是谁――除非是米勒、陶渊明、华兹华斯――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华斯诸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诗;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生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现也生生不息。“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23、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9个字)(2分)&24、作者指出“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容易做出的地方”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答:“容易做出的地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字)&“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25、第二段中,作者说:“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其中:(6分)&(1)“已得的领土”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是(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是(不超过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关于诗与趣味的培养,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4分)A.不喜欢读诗,就不可能爱好小说和戏剧。B.优秀的诗都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下功夫。C.文学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D、语言简朴的诗有情趣,语言华丽的诗无诗意。E.描写“风花雪月”“爱情”“阶级意识”之类的诗有文学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担当为题的诗朗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