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于勤奋学习的古诗写古诗

 您现在的位置:&&>>&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现代诗歌鉴赏,高考诗歌鉴赏,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技巧,徐志摩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教案_第一课时_ 2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_ 2第二课时_ 4课时要点:如何鉴赏古代诗诗歌的形象_ 4第三课时_ 5课时要点:常见意象释义_ 5中国古典诗词中的...
201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高三必修)
(一)主观型阅读
(二)客观型阅读
(一)主观型阅读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诗歌的“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a.诗人的形象(或抒情的...
高三专题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仙游私立一中语文组& 林梓斌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
1、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代诗歌鉴赏教案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
考前40天――诗歌鉴赏教案(节选)
教学目标:
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
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8(来自网络)
putao666 发表于
答案: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 反衬.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诗歌鉴赏复习之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制作: wuying
教学目标:1、把握三水田园诗的特征
2、熟悉和体会这类诗的意象及相应的思想感情,分析其常用表达技巧
3、学习此类诗歌鉴赏的题型及方法
4、接受...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1(来自网络)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咏菊,一般要说说菊...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2(来自网络)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
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4(来自网络)
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5(来自网络)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6(来自网络)
古诗词鉴赏教案(三)
表达手法以及抒情方式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表达手法以及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识记一些术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第五,六课时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7
六.古代诗词中常见风格
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子钪,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
汹涌澎湃的大海,...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及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忆  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及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及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
1.阅读下面李益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解析:
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景、物、人。解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用什么方法来表现;(4)形象的作...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及教案
(一)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
1、2010年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及教案
(一)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技能检测性评估学案
1、阅读下面这首 词,完成8―9题。
浣溪沙?洞庭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1、2010年辽宁卷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北宋?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
&古代诗歌鉴赏---“炼句”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解析
古诗讲究炼字炼句,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诗句在文中有文本义、语境义、引申义、言外义、艺术义、情感义
以《江南逢李龟...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
2、表现手法: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
[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四)语言炼字类
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
高考诗歌鉴赏高分突破整体教案
[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
【解题技巧】总体要求
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
(二)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转载]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
第一节、咏史怀古诗鉴赏
1、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篇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规划
4、思想内容
5、情感态度
6、表达技巧
7、语言特色
8、综合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阐释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技能检测性评估教案
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舒宣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
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
1、(2010年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教学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炼字题的做题方法
诗歌鉴赏专题
――古典诗歌之炼字
【教学目标】
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军城早秋》赏析
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①。
更催飞将追骄虏②,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①西山―...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教案――咏史怀古诗鉴赏
1、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重点难点...
复习目标一、
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二、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重要术语;三、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复习设想:诗歌鉴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题型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作为...
二、修辞手法:
我国古典诗歌对语言有很高的要求,诗歌语言在不断更新中,特重修辞手法的新变,诗歌语言的素质来自对常规语言的变异,是对标准语法规律的“故意的充满美感的扭曲”。在诗歌语言的变异酿造上出现了许多修辞方式。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学习过程一、分析考试大纲:
一、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能力要求
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
※1、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诗歌鉴赏是由感知文学形象开始的,然后才能进行审美判断。而文学形象又是由语言来塑造的,那么正确地感知诗歌的形象就必须从语言的理解与分析人手,通过对语言的感悟,经过形象思维,从形式到内涵,由...
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一般说来,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作者:海淀语文资源网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分析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总会提到“艺术特色”。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篇章...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第四讲:诗歌语言风格教学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诗歌语言特点1、形象生动.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共 49 个内容&&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68个内容/页&&转到第页怎样学写诗歌
怎样学写诗歌
穆书淮(原创)
(日宁夏电台播出)
吴忠市高闸乡高闸村十队:
海燕你好,来信收到了。知道你对诗歌很感受兴趣,并且还向刊物编辑部投过稿子,我很高兴。因为我对诗歌也是很有兴趣的,不过啊,涉足不深就是了,现在我正在着手进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我愿意在今天这个节目时间里,和你简单谈一谈我对诗歌创作的看法。
我认为诗歌和其它类型的文学形式(如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说,它们同属于文学这个范围,而文学都永远是来自生活,生活是文学的老师,发掘生活之美是文学家神圣的职责,作家、诗人应该以炽热的赤城之心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而同时呢,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要想写出象样的作品来,没有深远的文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是一事无成的。谈到这儿,我自然想到你了。你说你刚上初一便被迫回家务农了,但决不能因务农而丢失青春年华,而要更加努力学点知识。这种精神是很可嘉的。但终究要承认自己的学历还很低,基础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攻固,需要进一步提高。假如学历高的人使一分劲儿来学习,那么你就要使出十分劲儿甚至更多的劲儿,才能补上你所欠下的知识。大学文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很系统地学习文学基础理论知识,什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什么作品分析等等。海燕妹妹,不知你是否学习了这些基础理论。如果还没有学的话,我希望你利用农闲的时间抓紧自学这些课程,使自己充实起来,这样对你将来的诗歌作品会大有裨益的。
诗歌终究是诗歌,它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不是报告文学,这就是诗歌与其它文学形式的不同之处。诗歌是有它显明的特性和个性的。诗歌需要浓缩的语言、典型的生活、炽热的情感、升华的思想。这就需要作者有崇高的情操,精湛地驾驭语言文学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不能写出好诗来的。有句名言叫“诗言志”,这就是说,从诗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情况。至于谈到写诗的技巧问题,那就更要下苦功去学习、磨炼不可了。就拿唐代的抒情诗一七言绝句来说吧,技巧要求就特别高,而且要写出象样的绝句来,非要先学习这些技巧要求不可。唐代七言绝句的特色在于它的“风调”所在。所谓“风”是说七言绝句必须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调”呢有三,其一是平仄严格,没有拗体;第二是全应押平声韵;其次是尾句和尾联极为讲究,全诗的情感应凝聚在尾句或尾联上,叫它一句见光华。对古诗词很有研究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尽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弦外音,使人神远。至于象律诗,散文诗,叙事诗,自由诗等等各有自己的技巧特色所在,我就不一一来说了。
总起来说,诗歌创作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你踏踏实实、刻苦学习、勇于请教、勤于实践,一定是会出成绩的。最后呢我来为你播放你点播的沈小岑演唱的《生活》这首歌曲,愿你用双臂去拥抱这美好的生活吧!
&(日宁夏电台播出)
灵武县回民中学初二(一)班的周海燕同学:
你给我的来信已经收到了。知道你很喜欢诗歌,把一些好的诗句都抄了一大本子,这很好,真为你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广泛一些是会和学习相得益彰的。
可是呢,你说虽然自己喜欢诗,也想着试试写写。但是一到写的这时候,你的脑子就空了,甚至连个题目也想不出来了。为此,你很着急,想请我帮助你找找原因。
好,周海燕同学,在今天这个节目时间里咱们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周海燕同学,你喜欢诗,爱看诗,又能把好的诗句抄记下来,这就为你以后能写出好诗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准备了一个重要条件。你喜欢诗歌,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自觉地翻阅有关诗集,抄记妙言佳句,这就为以后的创作做积累,准备素材,提高你在这方面的素质,不是说,见多识广嘛,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这是个很重要的过程,也是个时间较长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是不成的,急于求成也是不行的。希望你坚持下去,作到勤动手记,勤动脑想,勤动眼看。
那么,为什么你在动手写的时候又连个题目竟也想不出来呢?前面我已经说过了,你现在正处在为以后创作积累各方面知识、素材的过程中,也就是说仍处在学习写诗的过程中,基础、根底、素质都还比较浅,比较差,还达不到信手拈来,架轻就熟的程度,这是原因之一;其二呢,你可能对对诗的规律还不太了解,还处在朦胧状态中。我们说,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没有生活,没有实践,没有感受,没有素材,没有内容,腹中空空的,无话可说,怎么能“选”出个题目来呢?硬着头皮在那儿无痛呻吟,既使能想出来,能写出来肯定也是个失败的作品,生硬的作品,无生命的作品。写文章也好,搞创作也好,都要做到有感而生情,见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感情而硬要发感,那只是能在喊口号,只能是言之无物,言之无情。所以,小海燕你吧,除了要做到上面我讲过的几个勤勤恳恳以外,还应该做到有生活,不断向生活这个源泉进军才是,而不是坐在那里苦思暝想。
当然了,写出好诗来,并不是能做到以上我说的几点就可以,它的要求太多了,这里只是简单谈谈。对于你来说呢,认真学习好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是以后你能写出好诗来最重要的环节。
好了,周海燕同学,今天就谈这么多吧。再见!
&(日宁夏电台播出)
青铜峡二中初二(2)班解学红同学:
寄来的稿件和写给我的信都已经收到了。虽然咱们未曾相见,但是我看出来,你是一个好学上进刻苦求知的中学生。学红同学,你能在课余时间搞诗歌创作,这肯定会为将来的创作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你再接再厉,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以飨读者。
学红,你在信中请我对你写的诗提点意见。我看哪,今天咱们先不要就事论事,我给你和少年朋友们介绍一点有关写诗歌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以给你和爱好写诗歌的同学增加一些理论知识,以便提高今后诗歌创作的质量。
学红,少年朋友们,现在有不少同学喜欢诗歌。有的爱看诗歌,有的爱欣赏诗歌,有的还爱写诗歌。学红,你不就是其中一个吗?!可是,大家对“什么是诗歌”的理解恐怕就不一致了。有的同学来信说,诗歌是一定要押韵的;有的同学说,诗歌一定要整整齐齐的分行写;还有的同学说,诗歌的文字一定得用华丽的词藻来装饰等等。我认为啊,押韵也好,分行写也好,词藻要华丽也好,它们都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因素,或者是些外部形式,它们不是诗歌的本质和诗的生命。我们同学们也学过一些辨证唯物主义的一般常识,形式是为事物的内容服务的,但它不是事物的本质。那么诗歌的本质和生命在哪儿呢?我觉得,凡是可以被叫做“诗歌”的作品,都应该具备下面几个要素:一、激情;2、想象;3、美的形式。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一首诗须能感动人,能启发人的心灵。过去某地有个做买卖的生意人,他目不识丁,但很喜欢哼吟词曲。他母亲逝世以后,做了一首题为《哭母》的小诗,“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慢听,为何娘不应?”。这首小诗语言虽然很通俗,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是在一旁听他吟唱的人却都落下了感动的泪花。这件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人真正动了感情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可能就是一首诗。所以说,诗是人感情的流露。当然光有感情并非就会自然地产生诗,感情还必须借助人脑的思维来反映出一种新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想象,想象可以创造出一个闪烁着诗的美好艺术境界。它就象是诗歌的翅膀一样,载着诗歌的灵魂展翅飞翔。有了丰富的感情和美妙的想象,还必须通过一种途径把诗意显现出来,这就是诗的优美的表现形式。诗歌优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这么几个方面:语言的含蓄美,长短句的跳宕美,律诗绝句的音韵美,意境的交触美等等。
学红,诗歌创作问题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因为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不丰富,仅能就自己的感受简单谈点体会。为激发你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热情,我把你写的《悔学》奉献给你的朋友和全区同学们,我想你会感到高兴的。好,下边我就来朗读这首诗歌,请你注意收听。
时光如飞似闪电,曾有几度春秋迁;时常哀叹无成绩。只悔当初不谋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学习诗词写作?
原先对此一无所知
按投票排序
我曾写过一个关于旧体诗词入门的分享级文章,可能你要的是现代诗词,如果是现代诗词写作我一窍不通,可以折叠掉。原文在:
缘起两则原因促我写这篇分享:其一,之前有不少身边朋友写过旧体诗,不过给我看了之后都是打油诗,算不得诗,所以一直想写个简短的旧体诗格律规则作分享,引朋友们入门;其二,在各种场合,如微博、博客等看见众人写诗,看了后很遗憾大多也是不懂诗,而目前我在网上看不到非常入门但又相对系统的分享文章,所以斗胆,我来尝试写一篇。小注个人真正开始懂点格律是从02年开始,至今不小心也有十年,不学中文、历史、新闻等出身,完全爱好自学,专业科班人士若看到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出,一起将这个旧体诗的入门分享题材完善下,以对未来感兴趣的朋友有所裨益。大要何谓旧体诗?一般旧体诗指的就是初唐之后慢慢形规而成的格律诗,至宋代就非常自成体系了,一直到清末民国,旧体诗一直有大量文人还在吟作。现代人写旧体,基本上格律本身还是要照旧,因为格律是旧体的灵魂,但声韵基本已不是古代的声韵,而是现代人的声韵,所以不少人又把现代人写的旧体诗叫“新诗”。不过,在我看来,旧体诗的精髓只在格律而不在声韵,声韵在古代因为方言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局限性的,故在这,只要是沿用旧体诗格律而作的诗,统称旧体诗,或古体诗。格律1、音调音调即为读音,古人对汉字读音分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声、去声、入声五部,前面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对应现代读音的一、二、三、四四个读音,古人就读了个入声,什么是入声,入声在旧体诗的意义,在稍后的声韵里再讲。旧体诗中古人简化了汉字的五部音调,分阴阳平为平声,上去入声为仄声,对应现代读音就是,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2、平仄知音调即可学平仄。旧体诗分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绝句和律诗都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要懂平仄,先要从最简单却也最意深的绝句开始。绝句共有四个句型,必须详背:One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基本型)Two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演变型)Three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演变型)Four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演变型)3、对粘以上4个句型,看似很复杂,其实非常有规律,也非常好记,规律就在对粘二字。何谓“对”?“对”就是平仄相对,即一二句之间的前两字、三四句之间前两字必须平仄相对,所以你会发现所有四个句型的一二句,三四句之间都是相对的。“粘”就是平平相粘或仄仄相粘,即在二三句之间的前两字必须平平相粘,或仄仄相粘,同样你会发现上面四个句型都是如此。故,在第一个基础句型的前提下,将基础句型的每一句放在首句,再牢牢根据对粘原则从而轻易演化出后三个句型。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偶句必须是平声,就是说上句起调下句收调。不管上句末尾是平声还是仄声但下句一定是平声,这点注意观察。记住,旧体诗最忌讳的就是失对,失粘,你在这里就可看出,对粘是格律诗最最基本的规则,犯了这个忌很难称之为诗。4、相间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句都是既有仄又有平,这就算平仄相间,没有全平和全仄的诗。所以,如果由五言过渡到七言,也一定是平仄相间,怎么加呢,句型如下:One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基本型)Two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演变型)Three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演变型)Four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演变型)有没有发现很简单?就是在上面的五言句型上前面相间加仄仄或平平即可。如果还不明白,建议对照上述说的规则多家观察与吟诵,即可明白其中的规律与美感。5、细规如果严格较真平仄来写诗,事实上还是有难度的,最关键是破坏一些用字的美感,为了硬凑而写诗显然不是故人的初衷(但又决不能像现代诗那样完全无规则可言)。所以,古人又定了几点细则:其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一句的第1、3、5个字可以既可平也可仄,但是第2、4、6个字必须严格要求,无论五言七言都符合;其二,忌孤平。指平收诗句中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不能为仄声,就是说此时一三五不论失效,因为如为仄声,变成“仄平仄仄平”,整句除了韵脚为平外,只有一个平声,此犯孤平,为诗家大忌!但是“仄仄仄平平”因为两平相连不在这个范式中。其四,三平调。指的是后三个字全是平声,这在格律诗中是不允许的。比如说“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第三个字虽然按一三五不论可以圆通,但是这里如果为平的话就是“仄仄平平平”,此为三平调,大忌。其五,拗救。平仄犯了规则的句子称之为拗句,对拗句进行补救即为拗救。拗救分本句救和隔句救两种。本句救:如在“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中,依照“一三五不论”的变通法,第一个字使用了仄声,则是犯了孤平。如果这个字实在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我们可于第三字处用一个平声字来补救。这样,该句便由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变成了合格句“仄平平仄平”。或用隔句救。如在“仄仄平平仄”的格式中,第四字不得已用了仄声(按照“二四六分明”的要求,此处不能通融),可在应句的第三字处用平声字进行补偿。句式便由“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拗句,变更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的合格句了。6、押韵这点很多初学不懂诗的人都知道,格律诗是偶句必须押韵的,押的什么韵?通常都是认为是韵母相同的字,事实上古代因为入声的存在,在古人的韵母里很多入声字压根跟现代的字韵母不同,但是也是入韵的,因为我对入声研究不深,早年研究熟悉的时候还记得一些入声字现在都忘光了,不过大家记得古诗词中有些今天看似不入韵的诗,在那个年代是押韵的,因为韵还跟方言相关,在某些方言里入声跟某些字是押韵的。押韵押在偶句的尾字,此字称为韵脚。事实上,古代很多著名诗人也喜欢将第一句诗入韵,甚至全韵。押韵注意事项:其一、必须押平声韵,因为偶句末尾必须平声;其二、韵脚必须押在同一韵部,不能换韵;其三,押仄声韵的不是没有,但是极为罕见。关于第二条,同一韵部,涉及韵律书,最知名的就是宋代的平水一百零八韵,就是说,声韵是有韵部的,不像今人,随便找个字,韵母相同就押上去了,古人非常严格。所以,较真起来,现代人写的诗词绝大多数都是不合古韵的。我早年写的一些还遵循古韵,后来实在勉为其难。7、对仗关于对仗细究起来又可以单独写一篇,不知不觉写了一个多小时,看来一晚上写不大完,到这里才知道中国古诗还是有那么点门槛的。所谓对仗,就是完全一一对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是最简单的解释了。律诗一般八句,且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什么是颔联,颈联呢?小学课本里我们就学过,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所以律诗有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统统都是八句。但是绝句呢,只有四句,所以区分律诗与绝句,简单说就是句数。不过有些诗人写个绝句,都是一一对仗的,对仗的绝句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
這個問題談起來不是一般複雜,所以這里就不談自己的看法,只推薦一些東西。如要作舊體詩詞,首先要了解基本的詩詞規範、格律。所以請參看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一書。當代舊體詩人不多,優秀的也少。不過中文系這個行當里還是有一些的。推薦一個我比較喜歡的詩人(我只喜歡他的詩,研究文章我不太看)胡馬,也就是徐晉如所寫的《大學詩詞寫作教程》()觀點未必全部可信,但用以學習入門還不錯。再推薦最近剛開的一門網絡公開課,我當年的系主任開的:陳致《學寫古詩詞》()。這門課正在進行中。此處引兩段我認為比較好的詩論,以說明我的觀點: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先須熟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然後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雖學之不至,亦不失正路。(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一》)黛玉道:「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应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總的來說,就是先了解舊體詩詞究竟是什麼,然後一邊了解格律作法,一邊讀古詩。當然,如果只是想要隨便湊幾句騙騙妹子,可以忽略我以上的一段話……
看了这个问题犹豫了很久,到底是答还是不答。后来觉得还是答吧。毕竟是一件好事。但本人水平有限,未曾拜师,一路都是自己摸索过来的,所谓野路子是也。这个东西里难免有很浓的个人色彩,也难免会有各种错讹硬伤。总之各位有保留的看,对此类东西,一定要警惕,你的体系只能你自己建立。对严沧浪警惕,对王国维警惕,同样的,对我这个,也要警惕。对于我出现错误的地方,希望各位朋友不吝指出。在此感谢。=======【准备阶段】学诗一开始,大都是年少矫情,我看了红楼梦、仙剑奇侠传、诛仙,觉得书里的诗或者伪诗真好啊,模仿一下又不会怀孕;我喜欢了一个姑娘,想把我的稀罕寄托在诗里,想写诗给她,觉得写诗可以让她注意到我;抑或,觉得写诗与众不同,很有逼格,你看看我多厉害,写得出这么有意境的东西;再则,矫情的觉得啊,传统文化沦亡了,我得做点什么,虽然我在那个阶段还不知道传统到底是啥。所谓:情动于中。所幸不管为什么,你动了这个念头,想写诗了,但是又偏偏生在了这么一个时代。你甚至不知道诗是什么,不知道诗是很讲究的,不知道诗是严肃的,你的老师没有教给你系统的古诗词知识,没扯过格律这玩意儿,除了让你背梧桐代表啥柳树代表啥没系统教过你传统语境和审美。你从课本上看到的是香菱学诗的桥段,你根本没留心过黛玉说的应玚,谢,阮,庾,鲍都是谁,一三五不论到底是怎样一个规则的简化,而只记住了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你听老师讲白居易给老妪读诗的桥段,觉得写成老太婆才能看懂的才是好诗而完全不知道元白只是诗的审美取向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你草草看了王国维觉得是金科玉律,觉得我看不懂的都是装逼是隔了,觉得用典的都是掉书袋,觉得凡诗都要有意境才好。…………这个时代是有着这么多的偏见。每一个偏见都是你虚心学习的阻碍。你接受到的大部分信息都阻碍着你深入诗本身。你说什么?如何学写诗?忘了那些扯淡的东西吧,把你老师教给你的,把你道听途说来的,从小积累到现在对诗的所有观感和意见都先压制住吧。你先保证自己的空白。在诗上,首先要虚心,对古人的诗,对那些真正伟大的作品,一定要虚心,那些名字背后不是靠你所谓的意境和新奇支撑起来的,每一个名字往深入挖掘都能令你获益匪浅;其次你要自信,一切诗论家的东西都留个心眼儿,这些东西都往往夹带着作者个人的私货,你对于诗的任何意见和理论体系,都由你自己建立,别人的意见都是个指引,对他们一定要警惕。你看到这里,觉得自己有心理准备了么?你做好准备,才能上路继续下一个阶段。============================================【第一步】你确认自己是【空白】的了。下一步是做什么呢?死磕诗词格律这本枯燥无味的书?不是的。你先要建立自己的语感,从一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语感,开始为自己培气。而这个途径,是通过【读】和【体会】。我发现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同时开始学习写诗(姑且依照一般情况,在此把有心认真学习格律知识写没有错讹的诗为准),但是有的人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就好看,读着爽口;而另一些人则一开始写的平板无趣,生涩僵硬。我们一般说这个人语感好,语感不好,语感的好不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始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类似我前一段日子在贴吧见到的一个新手,他写了一个长调:念奴娇·读《东周列国志》有感于侠烈
纵横俯仰,尚弦行霜义、独为君子。一旦相投身可报,曾试鱼肠三尺。程婴伏剑,豫让击衣,生固重于死。易水东行,昔日悲歌如此。
犹思绵上难息,甘泉投佩,孤执何能已。肝胆冰心深自负,方是英雄底气。今我何疾,冠盖徘徊,更问龙蛇起?相逢足矣,拔剑还须太息。你可以看到,这首所谓的词,是不合规矩的,作者在写的时候,并没有看过词谱这种东西,我和他说古人没有不押韵的,他随口举了个例子,是稼轩的:“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明显是不懂入声字什么的。但是他写出来了,很爽利,有骨气,有体势,抛却格律来看,绝对是一首不错的词。但是我可以再给大家帖首其他新人的东西作为对照:阮郎归萧萧烟雨落黄昏,河边渺渺村。一怀愁绪忆朱唇,半杯清酒醇。人已逝,梦留春,残花难再熏。曾经沧海也成云,断魂石榴裙。这个就粗很多,很堆砌。我所谓的语感不好,就是说此类。为啥呢?为什么会有语感好语感不好?排除天才这个因素,我的感触是,前者【读】的量,是后者完全不能比的,前者在开始认真写诗之前,有着良好的古诗词阅读习惯,他能随口说出稼轩不算常见的句子,而且明显是当时留心过【不押韵】这个点。就他上面那个词,也处处可见对稼轩手段体势的效仿,没有用心读用心体会,作为还没有入门的人,是不会写到这一步的。so,point在哪儿?读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谓你的语感,你的气度,是在你读的过程中不断对你造成影响的。我小时候家慈逼我背过很多诗,后来不会背了记不得全篇了,但学诗的时候很多时候脑子里会蹦出来一些自己不知道明确意思的词汇,会自然而然的用上某种结构。语感说玄虚是玄虚,但是排除你是个李白一样的天才,这东西还是靠内化得来的。换句话说,就连李白这样的天才也在模仿学习前辈们,何况我辈庸人?读,是你学诗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耐心去读去体会,那么到此为止,学会格律什么的除了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匠人外,没有任何帮助。如果你能持续不断的有一个由外而内的积累,格律?笑话,那么简单的东西几天就学会了。=====================那么读什么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先不要贪多,就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版本的选择上我建议还是中华书局版,这是一个精读的过程,是让你看看我们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可能一看唐诗三百首,就觉得切,小儿科嘛,一点也不高大上。但是这真的是很重要的本子,通过读这六百首最好的东西,你能对诗和词的审美逻辑架构等等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理解,譬如各个诗体口感的差别,很多人写了很久搞不清,其实是可以通过读这本搞定的。而且这个本子贵在好而且少,对于很多没有耐心读书的人,是一个锻炼。然后呢?锻炼出了读的能力了,上大部头,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乐府诗集,诗经,楚辞,做全景式的泛读。一则巩固你的语感,持续性的锻炼自己理解古诗词语境。最后,从你的泛读中挑选出气质符合自己的人,买他的笺注,往骨子里挖,学他的体势骨力,学他的技巧,把他吃干抹净。大概就是这样。======================【第二步】现在你排除了烦扰丰杂的外部信息给你带来的干扰,开始持续读诗思考了。那么不妨【顺便】来学习一下诗的内部规律。真的,很多人觉得诗词格律很难,但是我觉得真的很简单,这些东西你自己读诗读到一定时候,肯定是会要求自己去掌握的,不然很多疑惑解决不了的感觉很难受啊有没有。在这里推荐大家两本书:一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本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入门书,在读诗的时候两厢对照,一边读一边解决自己以前大惑不解的问题,是很爽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在这里说清楚,就是诗到底是啥,为啥要格律。--------------------------------------------------------
在此附赠自撰【明诗】一节,节选自以前给小白们写到一个简单格律教程:子曰:名不正而言不顺。所以在一开始,我觉得最先要搞清楚的是,我们在探讨什么。答案是:【诗】。旧体【诗】,文言【诗】,国【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但是首先,它们都是【诗】。(词本诗之余,也是诗的一种。)这个【诗】字大家都认得,但是在我多年与不懂装懂的家伙们奋战的过程中,我觉得很多人没弄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根本上是模糊凭感觉的,所以看法也必然会不自觉的歪掉。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诗】是什么?【诗】和其他文体放在一起,辨识度在哪里?【诗】为什么不是散文不是小说?很简单,遇到问题查字典。于是我打开了汉典,汉典对于【诗】有如下解释: 【诗】: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2
明显不是我们探讨的,所以只剩下1,这个概念和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词源、辞海的解释只是个别字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取这个解释,。关于概念,说
是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所以我们在这里认为,这个解释是概括了诗
的【共同本质特点】的。如果大家觉得还是不清楚,我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诗的概念,组成一首诗有两个必要条件:A.语言层面【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B.感情层面【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这两个必要条件组合在一起,即为诗。于是我提出一个公式,作为我们这个简易教程的基本公式:A+B=P(poem)。A,是作为一首诗的骨架,即诗是要用语言来表达的,是要读出来的(有些时候还要唱出来)。在语言层面上,它区别于散文区别于小说,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就是A,抛弃了A,则诗与其他文体的界限消失。(这些语言层面的特征我留待以后细说)B,
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写诗,最首先,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开宗明义就说出来我们要写什么。这些
感情可以是最普遍的求不得爱憎会,也可以是很私密的个人情感,可以美好,也可以消沉。总之表达内心表达自我是一个写诗的人所要做的最艰难的事情,我们感受
生活感受人生,然后通过A来达到B。(ps.表达感情其实是一切文学都共有的特点,而诗的表达更直接而已。所以在广义上,B是一切文学的共有特征。而诗的
表达特点,也要后文详细说。)A和B的关系是:1. B是A的最终目的。我们磨练技巧,我们学习庞杂的诗词知识,无非是为了获得理论上更大的表达能力,从而表达的更好。2. A是实现B的途径。表达不是一句空话,没有扎实的功底,缺乏词汇量,不懂语法,不知韵律,就算感触再大,也只能手写不出你的心。说到底,空中楼阁是盖不起来的。3. A和B一起构成诗。只有A没有B,是徒具样式的【匠人诗】,从概念上讲这不能算是真诗。只有B没有A,因为文体特征消失,自然不能算是一首诗。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四不像。以上,是明诗部分。以后的论述,我就在这个A+B=P的基本共识下进行。我默认为大家认同这个公式。--------------------------------------------------------------本来想复制完的,后来觉得在这里并不是开课讲格律啥的,而是给一个指引性的意见,所以上头那个是最关键的,大家记住就行了,接下来就是顺便看看格律书的问题咯。以上是学习格律的第二步。==========================【第三步】实践。这个很简单了,把你在生活中的感触用你通过读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所以你看,重要的东西在前面,当你做好准备,写起来其实问题本身是不大的。只要你能持之以恒的写下去,你会用熟练你所看来的技法手段,你会自觉的让自己的结构更匀称,时间会带给你结果。==========================更现实一点的轨迹可能和我一样,这个过程并不是在准备好之后才开始实践的,而是一边写一边发现自己过去是傻逼,一边不断补上自己没有准备好的,但是整体的脉络是不差的。end.
诗词的「规则」,不止于格律,还包括章法。就像学棋,只知道黑先白后轮流下子的规矩是玩不起来的,你还得打谱练套路。近体诗的一般章法可以大略概括为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分别对应律诗的四联,以及绝句的四句。比如绝句中一个简单常见的套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前三句就像一张拉满的弓,最后一句一松弦,便有雷霆之势。“起”“承”句铺陈蓄势(阵仗极大极奢),“转”句把弓拉开(妃子一笑,事情已经呼之欲出了,到底为了什么呢),“合”句射箭(原来只不过因为荔枝)。你构思的时候,首先找到“箭”(这首诗就是以荔枝之“小”来讽妃子承恩之重、生活之奢),然后把弓拉满就好了。词比较复杂一点,虽然也不脱“起承转合”四字,但这个框架分别落实在哪几句上,每个词牌都有自己的套路,需要更多的揣摩。所谓“诗易学而难工,词难学而易工",入门建议先写绝句或律诗,再填词。这样比较扎实。章法上更进阶的比如写景时远近视角的变换、虚实动静的交错、意象疏密的编排等等,难以一一细述,自己上手以后再对照前人诗多琢磨,就能渐渐体会到了。骨架有了,再丰满血肉。遣词功夫无止境。语感有赖于天分,学习的路径主要是比较。形容月亮的,明月、圆月、晴月、好月、银盘、玉蟾,再有片月、残月、钩月、冷月、流月;形容柳树的,碧柳、绿柳、春柳、丝柳、垂柳,甚至池柳、塘流、溪柳、河柳、江柳;形容时间的,时光、光阴、岁月、岁华、年岁、年华、华年……再如绯与红不同,碧与绿不同,美人和玉人不同……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表意和色彩上都有哪些分别?为什么有时碧比绿好,有时绿比碧好?语言的标准,从来就不是简繁粗细雅俗,而是恰当与准确。至于格律,那只是门前的台阶罢了。
首先拥有一颗诗人的心。如果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就是再懂格律再会修辞写出来的也是垃圾。然后就需要多看,多读,注意是朗读,达到能感受到诗词优劣的程度。然后就是技巧学习了,具体楼上的帖子就行,看各种韵谱,积累词汇,多加练习,结交诗友。让诗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楼上有人提到学诗首在章法,很不错。格律归根结底只是形式,先需要了解掌握,但切不可以为格律便是诗词与顺口溜的分野。很多退休老干写的东西,格律严谨,但也是顺口溜。这里要纠正一下上面匿名用户提到的“近体诗的一般章法可以简单概括为“起承转合”,这四个字分别对应律诗的四联,以及绝句的四句”。近体诗的确以起承转合为普遍章法,对于绝句而言,的确对应绝句的四句,但对律诗而言,却不是对应律诗的四联。“起承转合”对应律诗的是首联和尾联,首尾四句,分别是起承转合,构成全诗的骨架,中间两联对仗,是血肉,丰富诗的内容。又,学诗最重要的是语感的培养,多读多想,体会诗与顺口溜的区别。古人总结的“赋比兴”,万变不离其宗,这才是诗与顺口溜的本质区别。再又,句法的锤炼也很重要,诗尚凝炼,所以句法跟古文是不一样的,多有缺省、倒装、互文等手法,要多看多思,掌握规律。
题主问的是如何学习诗词写作,重点是「如何学习」,而下面的回答全部是「学习内容」。我认为,凭借着看一个答案而学会写诗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这样,写诗也未免太不值钱了。当然,若只是为了在朋友圈秀一秀,那倒无妨,但这样便失去了诗词的本意——寄情。学习诗词的第一步就是多看,诗词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和美食一样,无法用文字形容,只能去体验。不仅是多看诗,也要多看那些时代的书,看他们的思维,学习君子之气。第二步就是观察,无论是旅游还是运动,最根本的一点是,放下心中的工作和学习,重新去认识世界。不依靠复杂的架构去认识,而是从最基本的情感去认识,看着月亮觉得寂寞,就是寂寞,别想为什么。第三步就是抓住最根本的感觉,写诗,修正言辞句读。先有文笔,再找感情,不断练习,终成大家。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
我可以解答一下上述2楼未解问题,入声现在一般都是方言,在四川中南部,湖北,湖南,两广地区都应该还有。我是四川人,明显感觉出一些入声的不同。比如月,阔,节,女,玉等等。写诗若用入声,一般在古体诗上,不过古体诗不好写。王国维说近体诗难学易工,古体诗易学难工,便是因为古体诗太自由,远不如绝句律诗般有条可循,当然你学吴文英入词的方法(即跳跃度很大)也可以,可水平。。。。。。入声有十七个韵脚,有发聩之用。像辛弃疾写词经常用,所以有股子壮烈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提到,稼轩·韩玉以入声入韵开北曲先河。比如饱负盛名的《贺新郎》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
,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
、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豪情立显。。。。。。。。十七个韵脚有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目前排名第一知友的答案让我也有所收获。
恕我才疏学浅,借例子来给各位看客一个形象的解释。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有良师能避免少走很多弯路,学习起来也必定轻松不少。然各位初学不必一定得觅个黛玉才好,如今网络和图书馆资源丰富,以书为师也是良方。另再找几个同好,多交流以免一个人狭隘闭门造车还沾沾自喜。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多读大家作品,培养诗感和好的眼界。如学字,也必是先模仿而有自己风格。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辞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孰能生巧,多练才能偶得佳句。
(注明:以上前半部分借用百度百科)
————————我是分割线——————
先阅读香菱学诗更有代入感,以此为例。
书籍推荐《声律启蒙》——声律学习
《人间词话》——大家评判
《嘉陵说词讲稿》——结合西方分析中国词
以上是临睡前手机仓促码字,如果各位觉得有所帮助也请点个赞,我再修改完善作回报。
刚开始说什么都是空的,只有多读才是王道,只有你阅读的诗词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了写诗词的可能。先从自己喜欢的诗词读,慢慢就会摸到门道的。个人认为,写诗首在抒发情感、表明观点,至于格律可以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逐步学习,不要一开始就本末倒置了啊
首先你要熟读诗词,你喜欢那种风格,也可以主看那种风格的诗词,然后你要知道诗词知识与要求,最起码的要知道,然后就是多写多练,对于水平比你好的人交流,如果能认识或者拜一个高手为师,那样更能使你水平提高。
楼上多是在说平仄韵律字法句型。不才讨巧,走个偏锋。鄙人真的是没有受过任何系统学习与训练,随便写些东西也都是自娱自乐,充其量在论坛上被点几个赞,蒙骗一下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而已,本不该在此班门弄斧雷门布鼓,只是自己的很多想法深藏许久不吐不快。言语间多有不妥不当不明不确不凿不琢之处,务请各位大神指正。“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王静安先生的境界说,主观来看令我更信服。言语之间虽多有主观,见仁见智,但不失为一代名家,其境界说也是相对最为学者和词人所信服。以下言论,多遂静安先生之见。1.一个好的动机,一个真的情感。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看诗填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文采的话。请纠正。某度知道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给姑娘名字写个藏头诗”、“给我起个有文采一点的网名”、“帮我给姑娘写首诗让姑娘觉得我很有文采”这类问题。最热销的诗词类书籍的名称基本都是以下几个尿性:《人生不过一首凄婉的词》、《美到窒息的绝美诗句》、《百世擦身换你一世回眸》以及各种名目的《纳兰词》。【以上书名均为杜撰切勿对号入座】。文艺的姑娘小伙们也最爱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捧一杯清茶,细细品读这些换了个马甲的热汤。而《人间词话》、《窥词管见》、《二十四诗品》这样的赏评佳作《吹剑录》这样的时文小品,和词人的词集《小山词》、《珠玉词》、《淮海集》等等等等却鲜有问津。有兴趣的朋友请参看我之前在知乎无人问津的一个回答。诗词的道理和摄影一样,以其为目的,你永远达不到你的目的。但是在你真正去学习和感受的路上,它们将是自然而然的副产品。举一例子。桃李争舂意,二雷比花期,王子选妃事,成李拒桃去。来自于网络的一首藏头诗。【作者看到如觉不妥请联系我删除】相信小伙伴们的朋友圈啊某空间啊什么的总会有这样的佳作。下面一片称赞,文采斐然钟灵毓秀撼天动地时代先锋。无理无情无意无境。这个路子走下去。得是什么水准。好词与好诗永远是能引起他人的情感共鸣的,这就要求你写的东西要真情实感,这才会有境的存在。如果你真的悲伤、怀念、高兴,你写出来的东西是有情感的。矫揉造作,僻字堆叠、 代字泛滥,平日看到的多为此流。写如此,读亦如此。读诗以自醒,读词以自娱。体会下穿越千百年的时光与古人情感共鸣的感觉,那是一种催人泪下的快乐。举一例我最爱的晏小山。小山词自序节选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只能经历过这世事变迁,才能写出让人读后两行清泪的故事。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南乡子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至于莲鸿蘋云的故事,有兴趣可以一读。【关于代字的问题,王国维先生有作专门阐释,但多少有主观色彩,有失客观,适宜的代字是有益于情境的。】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
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
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
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
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2.文学底蕴与素养此绝非一日之功。所以上面说,目的不单纯的写作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可无大误也。 用典、代字、妙语,无一不需深厚的底蕴。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悲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二十四诗品》--含蓄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二十四诗品》--旷达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二十四诗品》--高古你告诉我之几句里哪一个字不是几千首诗几万诗里炼出来的。哪一句不是摄人心神,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所以放下你的目的性,愉快地安心地读书吧。3.常写我从大约初三开始写一些小令【其实当时真的就是"矫揉造作,僻字堆叠、 代字泛滥"的杰出代表好嘛。。。】现在拿出来根本不敢看。。。但是我有一个好的习惯:想到就写,写完时不时看一看,看一看自恋一下再改一改。而且是不论多晚,不论在干嘛,想到就一定不要让这灵感跑掉。哪怕只是一个炼字,一个妙句,先写下来,再慢慢填成长短。真的会有所提高的。举个栗子好了。在高一看完小山词之后我立马就觉得我前前前前前世一定就是他没跑儿。那时候只在纸上写下了“莲、鸿、蘋、云”四个字。慢慢就成了一首古风。虽然平仄尽失格律不对。九月人采莲,采莲游结伴。朱颜映芙蓉,蘋绿染素纨。向晚鸿雁过,风动浮云散。相约明日期,莲歌下渔船。【真是羞耻的中二病记忆。。。】而在大学之后却极少动笔了。因为明白情感不至,再努力写不出好的句子。总觉得经历得事情越多感情却越难起波澜。没有了年少时那么丰沛的情感。其实本来作为底稿和骨架的是小山的南乡子,可以看得出来的。鹧鸪天年光一去山水长。当年翻作旧疏狂。生花梦笔难生花,才尽江郎叹江郎。 芦苇浅,燕归梁。莲开梅谢菊簪黄。多少韶华离弦里,且唱清歌莫断肠。【感觉平仄格律完全没有进步的样子。。。】4.其实是最致命的一点。天资。遣词用句这种东西人跟人真的有天壤之别的。真的。思维的方式也是一样。有的人不管多么努力,依然是平庸的诗人。有的人平时说句大白话都是融情入景的。我就是前者的杰出代表。OTL。可是你不试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后者呢?综上所述。写诗填词最重要的几点:性情、底蕴、练习。天资这种东西,随缘吧。TAT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学会品味诗词,读懂其中蕴含的意境,再尝试将现代文融化缩减成古文,最后再学习格式韵律,不断尝试创作,相信你会成功的
好的诗歌,尤其近体诗(唐诗),是难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就可以创作的,学习到的多是我们对诗词境界的理解,和词汇的积累。但是并非说我们不能创作,当「情之所至」之时,你的那些积累,外在的东西,和你心底的东西融合了,这个时候,诗就产生了。外在和内在一样重要,都不可少。本人不善答题,才识有限,只就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简单回答。外在:读诗、拜访、登临、怀古、结交、游历等。举了一些这样的例子大概就明白了,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多读诗(不用勤读,但长久不读是不行的)。其他几点,有些人会认为可有可无,认为饱腹诗书不用出门也能作诗,这个当然,但至多只能成为一个匠人。李白云游四海,杜甫漂泊经年,正因为如此,他们那么多的名篇才有了其独特的意义。诗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非常大的广度,那么多无限、深远的东西在那儿,才能让人感觉到无尽的美感。说到这儿插一句,唐诗已经不可能重现了,因为中国山水文化已经愈加败落。我去年路过长江,看着浊黄的江水,裸露的沙滩,车船楼房遍布,想起千年前李白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深觉这样的诗意再不可寻。所以,尽可能地多去游历,缅怀,感受,即便你写不出什么诗,你也一定能察觉到那些正在远去的诗意。这很难得。把诗写出来不是最重要的,留住那份诗意才是。读诗是重点,怎么读诗,读谁的诗又是重点。这上面相信人各有领悟,知乎上应该也有不少问答,就不赘言。只讲一句:我们读的诗,不管是谁的诗,写的是什么,一定要去感受到那份诗意,最好还能穿越千年光阴,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当你经历了外在的这些以后,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它们全成了你内心里的一部分。你走过的那些路,拜访过的那些古迹,遇上的那些人,在岁月和诗意中,变成了你心中绝美的所在。内在:你对家国河山、亲朋挚友的感情,你的温柔与无奈,你的壮怀与悲烈,你所有未经磨灭的情怀。我们未必要当个诗人,也不必做个诗人,但可以有那份诗人的心。题主问怎么学习诗词创作,在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重心,重心应该是你怎么保持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感情。如果你对千年中国万里河山不再动容,与亲友故朋不再往来,变成了一个麻木的没有情怀的人,就算你曾经写过很多很好的诗,懂得再多写诗的技巧,都将变无用。有些人对诗人,或者诗歌有种误解,觉得诗人过得很累很消极,或者认为诗歌只是无病呻吟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作用的产物。一个好的诗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情况的。想想苏轼就明白了。诗歌在遣怀之余,还有反省、升华甚至有点醒世人的作用(比如禅诗,林夕就受苏轼的那首庐山烟雨的影响)。当你内心能保持这些感情,再有了外在的积累,我想你是能写出属于你自己的诗的。此外,我还想善意地提醒一点,写诗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若是想写,很多人都可以写很多诗出来。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我喜欢写诗,不过我不是诗人,我只是恰好用“诗歌”这种很好的形式,把自己心里的那些情感很好地表达出来。于我自己已经很知足了。这是一种自己才能体会的感受。祝愿题主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诗。
回复很多了,个人写诗也好多年,说几句一目了然的话吧。1、你想学到什么程度?当今一流还是五流六流或者只是打个油?差别太大了。2、你能不能坚持至少看完相关专业的二十本书?3、你能不能坚持喜欢三五年以上?把以上几个问题搞清楚了。可以尝试深入下去了或者当即退出。诗词之遗产经过无数牛人和普通人的堆积,厚度不是一点点。很吓人的。
如果你不能拜一个好的老师,那就看书去吧,如果你够聪明,说不定能摸到门
要会断句~~~~~
1、天赋。首先,你如果会闽南语或者客家话,那么你的诗词学习过程将事半功倍。因为他们语言体系仍然保留了一大部分古汉语的成分。最典型的,其具有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入”声。即短而促的声音。比如“出”在现代汉语中是平声,但是在古汉语中则为入声。但这点不是特别重要。2、积累。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多拿一些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过来通读。戒骄戒躁。对里面的字句都要理解而不仅是读过就算。这一步很大程度决定你以后的写出来的诗词水平。胸藏诗书十万卷的人,是很难写诗词的时候为格律所困。所以很多人都表示“不以词害意”,其实本末倒置了。自古而今,说不以辞害意的人,往往绝大部分诗词都合辙押韵。如“不以词害意”这句话的出处——袁枚所说的李白、东坡,借用张公子
的话来说,他们即便这么说了,那也是在撒娇。其他人说,就是作死。除非就差这么一个字的韵,你就能写出惊世佳作来,那倒也无妨。3、选韵。分清楚你是要按照古韵或者新韵来押韵。最好不要混押。压古韵的话,词用《词林正韵》,诗用《平水韵》;压新韵的话,用《中华新韵》即可。4、格律入门。选用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来看即可。5、诗词鉴赏。首推《人间词话》,《蕙风词话》进行鉴赏。6、开始下笔。先从字数少的写,比如写五绝、七绝、短词牌。主要用以适应与熟悉按格律写作。其后,写字数较多的体裁。入五律、七律、中长词牌。如此可以有更多发挥空间。因为工于诗词的人都知道,字数越少,往往越难出佳作。要在很少的三二十字中,进行起承转合并同时技惊四座是极其难的。所以自古而今,唐诗宋词的佳句大部分都出在律诗长词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振聋发聩的名句要让大家回忆的话,大多可以信手拈来。但如果要说类似“应是绿肥红瘦”、“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此取胜诸人的小品,则相对难很多,且格局一般较小。其也容易理解,字数太少,不太容易铺陈跌宕。7、往后即是反复积累和习作的过程了。在熟练掌握格律进行诗词写作之前,不要尝试什么藏头、回文、折腰等等的弄巧之技。先把基础和自己的诗词风格给打扎实了,其他都是后话。8、文章是否应该锤炼的问题。前期写作尽量多锤炼。这样能加快你对自己积累的辞藻的整合和运用。后期的话,建议尽量多些弦箭文章。毕竟文由心生,“僧敲夜下门”这玩意儿推敲太久,终究废了句中精神。总结一句话,学诗词戒骄戒躁,要耐得住寂寞,说什么都是虚的,多看多积累才是正理。一上来就直接平仄之乎者也的开工,多半不出一月就偃旗息鼓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学习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