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重大事件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是哪个国家?对中国造成什么重大危害

3年中考中国近代史1
二、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2010·达州中考)国际社会把每年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纪念日,以此纪念林则徐销烟的壮举。与此壮举相关的地点是(
A.南京&&&&&&&&&&&&
B.上海&&&&&&&&&&&&&
C.虎门&&&&&&&&&&&
2.(2009·扬州中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出自下列人物中的(&&&
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3.(2009·长春中考)“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的是170年前我国哪位英雄人物(&&&
A.林则徐&&&&&&&&&
B.左宗棠&&&&&&&
C.谭嗣同&&&&&&&&&&
4.(2009·无锡中考)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见右图)。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林则徐&&&&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指的是虎门销烟,领导者是林则徐。
5.(2009·成都中考)右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著名浮雕,指出它表现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A.1839年虎门销烟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19年五四运动
D.1949年渡江战役
6.(2009·湘西州中考)170年前,一位民族英雄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赢得世人的尊重,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而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就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提出了“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位民族英雄的行为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禁毒有关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和他领导的虎门销烟。
7.(2009·天水中考)中国人民的禁烟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的标志是(&&
A.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B.英商答应呈缴鸦片
C.收缴鸦片二百多万斤&&&&&&&&&&&&&&&&&
D.停止了中英贸易
8.(2009·安徽中考)6月26日是联合国大会设立的“世界禁毒日”。近代中国虎门销烟的主要领导者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9.(2009·常德中考)6月26日为“世界禁毒日”。中国近代与禁毒有关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戚继光&&&&&&&&&&&
C.郑成功&&&&&&&&&
(2009·武汉中考)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只能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11.(2009·重庆中考)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早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虎门销烟”距今(&&&
A.160周年&&&&&
B.170周年&&&&&
C.180周年&&&
D.190周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问题的能力。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距今0.
12.(2008·苏州中考)我国首部禁毒法于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13.(2008·河南中考)日,我国首部《禁毒法》开始施行。历史上,哪一次禁毒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BCD三项与禁毒无关。
14.(2008·连云港中考)右图所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了纪念(&&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5.(2007·恩施中考
)每年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国近代的一次禁毒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公车上书
16.(2007·龙岩中考)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历史人物是
A.关天培&& B.魏源&
&C.林则徐&&
17.(2007·吉林中考)“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叶挺&&&&
18.(2007·宜昌中考)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是(&&
A.打败倭寇&&&&
B.收复台湾&&&&
C.查禁鸦片&&&
D.收复新疆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林则徐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查禁鸦片;戚继光的历史功绩是打败倭寇;郑成功和收复台湾有关;左宗棠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收复台湾。
19.(2007·海南中考)“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时人把鸦片视为中国社会的一大公害,为此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编写《海国图志》&&&&
D.虎门销烟
20.(2009·锦州中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1.(2010·江西中考)在谈到道光皇帝(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22.(2010·沈阳中考)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A.1840年&&&
B.1894年&&&
C.1900年&&&&&
23.(2009·南京中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2009·海南中考)1997年中国收回了香港主权,雪洗了百年耻辱。英国通过哪一个条约割占香港岛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5.(2009·赤峰中考)割香港岛给英国,这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选B。
26.(2009·贵港中考)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及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2009·益阳中考)下列所举,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A.戊戌变法&&&&&&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8.(2010·湘潭中考)《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选A。
29.(2009·恩施中考)右边图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842年8月29日 南京
A.使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B.使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足的地位
C.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由图中反映的内容可知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所以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
30.(2009·烟台学业考试)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以向中国倾销禁品——鸦片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A.中国大量白银流入英国&&&&&&&&&&
B.一批中国人毁于鸦片
C.开放通商口岸&&&&&&&&&&&&&&&&&&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鸦片战争及签订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设通商口岸、协商税款等,严重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2009·龙岩中考)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32.(2009·南充中考)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妥协&&&&&&
B.清王朝的腐朽&&&&&&
C.美俄两国帮凶&&&&&&
D.清军武器落后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统治者决策失误等,这一切都是清王朝的腐朽造成的。
33.(2008·吉林学业考试)中国近代史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4.(2008·巴中中考)“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逼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35.(2008·成都学业考试)《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南京条约》中的割地、赔款、开设通商口岸、协商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有①③④,中国近代史的经济以封建经济为主,所以②不确切。
36.(2008·随州中考)近代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于(&&
A.将尼布楚让与俄国&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库页岛给俄国
&&&D.割台湾给日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的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37.(2008·太原中考)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被迫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8.(2007·广安中考)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近代史上,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而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由“某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而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可知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9.(2007·福州中考)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40.(2007·南京中考)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口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2007·岳阳中考)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42.(2007·常德中考)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中英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43.(2007·芜湖中考)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和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4.(2007·恩施中考)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
1.(2009·吉林中考)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
答案:鸦片战争
(2007·湘潭中考)是非判断题:鸦片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2009·舟山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过去&&&
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宁波等城市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中国日渐衰落。
辉煌现在&&
年是中国“大转变、大开放、大跨越”的30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变化最大的30年。
(1)英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被称为&&&
,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②& 。
(2)请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近代中国“日渐衰落”的原因。
(3)“被迫开放”和“大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有何不同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第(2)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题考查运用所学进行比较“被迫开放”
和“大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①鸦片战争;②《南京条约》。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落后;政治上,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政治腐败。
(3)“被迫开放”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开放”使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1.(2009·揭阳中考)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桂
2.(2009·常州中考)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
这反映的是(&&& )
A.清军抗击美军&&&
B.邓世昌激战黄海&&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008·长沙学业考试)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例如:春秋时期孟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唐朝诗歌繁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苏轼;北宋毕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但在近代,中华文明遭到了西方列强的摧残,例如八国联军火烧北京圆明园。
孟子——孔子 苏轼——白居易  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天工开物》——《本草纲目》 八国联军——英法联军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2010·临沂中考)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
A.英美联军&&&
B.八国联军&&&&
C.德日联军&&&&&
D.英法联军
答案:选D。
2.(2009·汕头中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主凶是(&&
A.美、法&&
&&&&B.英、法&&&
&&C.法、德&&&
&&&D.英、美
3.(2010·台州学业考试)圆明园遗迹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耻辱,百余年前这一世界名园遭受(&&&
) 野蛮的劫掠焚毁,沦为废墟。
A.日本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沙俄军队&&&&&&&&&&&
D.八国联军
4.(2009·无锡中考)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A.美英联军&&&&&&
B.日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1861年…火烧圆明园”判断,这是指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5.(2009·连云港中考)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劫掠兔首、鼠首铜尊等大量珍贵文物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6.(2009·乐山中考)右图记录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此“战争劫难”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09·东营中考)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
800万欧元在法国高价拍卖。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09·河南中考)月,围绕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和兔首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的前前后后,引起国内外相关的广泛争议。追溯历史,这两件文件的流失与下列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疯狂劫掠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宝典籍的圆明园,并放火焚烧,
文物鼠首和兔首就在其中。
9.(2009·甘孜中考)右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遭到外国强盗的摧残后的遗迹。它首次遭到西方列强掠夺和焚烧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此图是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摧残后的遗迹,英法联军在1860年10月攻占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0.(2009·福州中考)右图的残垣断璧座落于北京西郊,这里曾经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1.(2009·烟台中考)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洋务运动破产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和“ 京郊的一座废墟上”
可知这是指被毁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2.(2009·黄石中考)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3.(2009·淮安中考)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发动鸦片战争的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是英、法两国,俄、美两国曾参与调停且战后获利很大;浩罕汗国、俄国等侵犯过新疆;八国联军是指俄、美、英、日、德、法、意、奥。
14.(2009·德阳中考)右图中①②两段中俄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国界,其中确定①段国界的条约是(&&
A.中俄《辛丑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改订条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割给俄国,是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
15.(2010·青岛学业考试)电影《傲蕾·一兰》歌颂了达斡尔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英勇事迹,揭露了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略行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吞了中国东北地区大片领土,其中包括(&
A.巴尔喀什湖东南地区&&
B.库页岛&&&&&&
&C.辽东半岛&&&&&&
D.伊犁地区
16.(2008·内江中考)2008年8月,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130多年前却有外国军队侵入了北京城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这外国军队是(&&&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7.(2008·苏州中考)“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右图就是他们罪行的铁证。这伙殖民强盗是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8.(2008·甘孜中考)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A.俄国&&&&&
B.英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9.(2008·河北中考)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林则徐和虎门销烟有关;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甲午风云与甲午战争有关。
20.(2008·襄樊中考)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21.(2008·盐城中考)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2.(2008·巴中中考)从麻木不仁的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23.(2008·南京中考)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4.(2007·黄石中考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洗劫和焚毁是在哪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2007·日照中考)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26.(2007·龙岩中考)近代史上,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27.(2007·乌兰察布中考)一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他选择的正确答案应是(&&
C.日本&&& D.俄国
二.非选择题
1.(2009·湘西中考)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圆明园海晏堂12生肖“水力钟”喷泉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在_____________(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2.(2009·黔东南中考)186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
3.(2009·莆田中考)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来,侵占我国领士最多的国家是法国。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答案:把“法国”改为“俄国”。
4.(2009·宜昌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北京时间日凌晨,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民间强烈反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拍卖会,执意拍卖140多年前被抢掠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下图),两座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拍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拍卖)。
&&&&&&&&&&&&&&&&&&&&&&&&&&&&&&&&&&&&&&&&&&&&&&&&&&&&&&&&&&&&
一一一一摘编自新华网
兔首&&&&&&&&&&&&&&&&&&&&&&&&&&&&&&&&&&&&&&&&&&&&&&&&&&
圆明园海晏堂被毁前旧迹图&&&&&&&&&&&&
&&&&&&&&&&&圆明园遗址
(1)兔首和鼠首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2)在近代史上(年),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与侵略,除第(1)问所涉及的战争以外,中国还遭受了哪些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举3例,写出时间、侵略者和战争名称)
(3)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抱。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并陈述理由。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话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疯狂劫掠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宝典籍的圆明园,并放火焚烧。当前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外交协商或法律等方式让我们的文物回归祖国。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或(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皆可。)
(2)答案要点:&#~1842年,英国,鸦片战争;②19世纪60至70年代,英俄,阿古柏侵占新疆;&#~1895年,日本,甲午中日战争;年,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45年,日本,日本侵华战争(或抗日战争),等等。(只要能答出上述任意3项即可;只答出起始时间亦可,抗日战争以1937年为起始年亦可。)
(3)答案示例:方式一: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索回。理由:这些属于因战争而流失的文物,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应当归还中国。
方式二:国家通过与拥有者协商购回。理由:文物的拥有者是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得的,需要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方式三: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索回。理由: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
方式四:以个人或民间团体名义与拥有者协商(或竞拍)购回,并捐赠给国家。理由:让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回归祖国是一种爱国义举,已有许多珍贵文物通过这一方式回归祖国,等等。
(只要能答出上述一种方式或除上述以外的其它一种方式,并陈述理由,皆可以)
5.(2009·锦州中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劫后圆明园遗迹
(1)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被烧毁的?
(2)发动这次战争并火烧圆明园的是哪两个国家?
(3)在这次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内,先后从中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是哪个国家?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法国,(3)俄国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1.(2009·潍坊中考)近代名臣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据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伊犁将军&&&&&&&&&&&&&&&&&&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
D.平定准噶尔叛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清朝官员左宗棠强调新疆对于京师的重要性,所以清政府在1875年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2.(2010·江西中考)如果要在《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一书中迅速找到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你应该查找下列哪一目录的内容(&
A.1871: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
3.(2010·
桂林中考)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4.(2009·河北中考)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5.(2009·吉林中考)我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6.(2009·盐城中考)郑成功和左宗棠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共同的贡献是(&&
A.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
B.坚决同民族分离势力斗争
C.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D.抗击侵华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郑成功的主要贡献是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左宗棠的主要贡献是击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7.(2009·
河南中考)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左宗棠&&&&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排序能力。林则徐的主要功绩是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邓世昌在1894年领导了黄海海战;左宗棠在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军收复新疆。
8.(2010·莱芜中考)
“(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
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
9.(2008·南充中考)左宗棠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
A.西藏&& B.库页岛
&&C.台湾&&
10.(2008·泰州中考)下列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人物有(&&
①郑成功 ②戚继光 ③康熙帝 ④左宗棠 ⑤郑和
⑥张骞&&&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稳定了东南边疆;康熙帝曾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的侵略;左宗棠率军抗击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对新疆的侵略;郑和和张骞是对外友好交流的人物。
11.(2008·乌鲁木齐中考)美丽的新疆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汉朝开始到清朝,历朝中央政府都在新疆设立了管辖机构。下列内容对此表述不准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任命他为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督护
②公元73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出使西域
③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是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
④清朝政府在1884年正式决定新疆建省,省会设在伊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张骞是在公元前138、119年出使西域,而西域都护府是在公元前60年设立的,与张骞无关;班超出使西域发生在公元73年,为攻击北匈奴,重建西域都护,恢复对西域的管辖,所以②说法有误;1884年新疆建省,省会为迪化今乌鲁木齐,并非设在伊犁。
12.(2007·乌兰察布中考)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左宗棠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在虎门率军抵抗英军&&&&&&&&&&&&
B.率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D.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0·龙岩学业考试)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下面哪个历史人物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A.戚继光&&&
B.林则徐&&&
C.关天培&&&
2.(2009·株洲中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
A.曾国藩&&&
B.邓世昌&
&&C.左宗棠&&&
3.(2009·贵港中考)请给右图人物进择一个最合适的称谓(&&
A.民族英雄&&&
&&&&B.科学家&&&
C.洋务派代表&&&&&&&&&&&&&&&
D.维新派代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由所学可知,他是指挥黄海大战的邓世昌,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所以他是民族英雄。
4.(2009·连云港中考)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的‘九一八‘炮声看做黄海海面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邓世昌等官兵曾参加黄海大战。
5.(2009·重庆中考)右图反映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号舰艇直冲敌舰的一幕。下令采取这一壮举的英雄人物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张之洞&&&
6.(2009·甘孜中考)右图所示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领导人民进行虎门销烟
B.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C.在黄海海战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的军舰最后壮烈牺牲
D.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时,自杀殉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右图所示人物是邓世昌,其主要事迹是C项;A项和林则徐有关;B项和左宗棠;D项和丁汝昌有关。
7.(2008·连云港中考)“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两句歌颂左宗棠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的失地的伟大功绩;后两句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
8.(2008·咸宁学业考试)“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佟麟阁&&
B.邓世昌&&
C.戚继光&& D.赵登禹
9.(2008·山东中考)邓世昌率领将士同仇敌忾,为国捐躯是在(&&
A.黄海大战中&&
B.威海卫大战中&&
C.丰岛海战中&& D.平壤战役中
10.(2007·扬州中考)“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颂的是清朝爱国将领(&&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11.(2009·赤峰中考)右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与外国侵略者进行的一次海战,它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2.(2009·宁波中考)“东沟海战天如里.炮阵烟迷船掀侧;致远鼓冲重用,万火丛中呼杀贼”此诗创作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13.(2009·衡阳中考)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法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丙申年(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前后,我们一部分同官,经常在陶然亭聚会,谈论朝政。”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4.(2009·长沙中考)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海军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
D.《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5.(2009·天津中考)资本主义列强凭借船坚炮利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太多的屈辱与无奈,几代国人都梦想拥有自己的强大海军,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和平。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覆没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6.(2009·安顺中考)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的民族气节斗争和精神,应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2010·滨州中考)“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荆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010·成都中考)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条款的是(&
A.中美《望厦条约》 B.中英《北京条约》
C.中日《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2009·耒阳中考)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A.签订《条约》之后&&&&&&&&&&&&&
B.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C.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一项内容。
20.(2009·盐城中考)近代史上,一位日本企业家在苏州开办了纺织厂。你认为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新中国成立初
21.(2009·贵阳中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都有割地、赔款和开设通商口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2.(2009·龙岩中考)日本某企业在福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23.(2009·泰州中考)下列属于《马关条约》影响的是(&&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A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D项叙述错误。
24.(2009·绵阳中考)《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诗的含义是:30年的洋务运动,一次海战使它彻底失败。这主要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
25.(2009·苏州中考)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割台湾”是指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的一项规定。
26.(2009·佛山中考)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它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
A.葡萄牙&&&&
&&&&&&B.德国&&&&
&&&&&&C.沙俄&&
&&&&&&&&D.日本
27.(2009·淄博中考)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8.(2008·黄石学业考试)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有割地、赔款和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29.(2008·南充中考)一家日本企业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战争后
30.(2007·江西中考)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
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三军败绩”,指甲午中日战争;“万寿无疆”,对慈禧而言;“求和”,指签订《马关条约》;“割地”,指中国被割去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31.(2007·太原中考)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2007·广安中考)台湾诗人丘逢甲在诗中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应写于(&&
A.1842年&&&&&&
B.1860年&&&&&&
C.1896年&&&&&
33.(2007·娄底中考)近代中国经济一直受到帝国主义的制约。《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大的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马关条约》内容中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4.(2007·来宾中考)近代历史上,日本最先在中国获得开设工厂的权利,它依据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爱珲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5.(2010·河北中考)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
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1.(2009·甘孜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
&&&&&&&&&&&&&&&&&&&&&&&&&&&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二的条约签订以后的中国局势,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显示?(将字母填人括号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阅读材料并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可知此图是《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可轻松回答第(2)题;第(3)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首先根据内容确定是出自《马关条约》,再回答其影响;第(4)中图片A与虎门销烟有关;图片B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图片C和武昌起义有关。
(1)《南京条约》& 中英鸦片战争
&(2) 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马关条约》,该条约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2009·重庆中考)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马关条约》签订的地点:马关
B.《马关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辽东半岛
答案:上框:B&& 下框:A
3.(2008·玉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伊藤博文举行谈判”,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签订;第(2)题中的第一次分离是指日本割占台湾,第二次分离是指解放战争后,国民党退居台湾,再分析两者本质的区别;第(4)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答案:(1)《马关条约》&&
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也可)
(2)本质区别:第一次分离是国家主权受破坏(或是帝国主义侵占)(1)第二次分离是中国内政(或国共内部矛盾所致)。
(3)屈辱的外交。
感想: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答对其中一项即可,其它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价值观正确都可)
4.(2007·成都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材料二&& 1898年爱国人士谢缵秦创制的《时局图》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从条约中的哪些内容能说明日本的势力已伸入了内地?
(2)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和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出该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局势?
(1)中日《马关条约》重庆开埠通商。
(2)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3)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势力范围的情况&&&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1.(2010·苏州中考)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09·烟台中考)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国家曾两次侵占北京,一次是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时。
3.(2009·成都中考)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C.《辛丑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4.(2009·达州中考)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攻占北京,还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在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5.(2010·河北中考)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
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09·贵港中考)迫使清政府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7.(2009·玉林中考)《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8.(2009·岳阳中考)标志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09·黄冈中考)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其中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干支纪年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1894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由此推算,1901年应该是(&&
A.庚子年&&&&&
B.己亥年&&&&&
C.辛丑年&&&&&
解析:选C。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由此判断选C。
10.(2009年·天津中考)大沽炮台是近代天津重要的海防设施。强迫清政府将其拆毁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2009·天门中考)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而是侵略者的铁蹄。此次清政府被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世纪初即1901年清政府被被迫与侵华的八个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2.(2009·莱芜中考)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
A.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项规定的影响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2009·义乌中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共同内容有(&&&
A.割地&&&&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4.(2009·甘孜中考)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15.(2009·宿迁中考)近代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关于战争与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伊犁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应对应《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应对应《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对应《辛丑条约》。
16.(2009·广东中考)《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都具有的内容是(
A.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占领土&&&
D.开设工厂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马关条约》中有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割占领土和开设工厂;《辛丑条约》中有巨额赔款。
17.(2009·河南中考)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B项叙述最准确。
18.(2009·孝感中考)“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2008·荆门学业考试)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中义和团运动影响最大,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斗争,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20.(2008·扬州中考)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2008·河南中考)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抗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并不是八国联军。
22.(2007·常德中考)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八国联军侵华攻入过北京,和南京无关。
23.(2007·河北中考)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开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4.(2007·桂林中考)“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你说说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5.(2010·湖州学业考试)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
局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6.(2007·湘潭中考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相似的一项是(&&&
A.都索取了大量赔款&&&&&&&&&&&&&&&&
B.都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
C.都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D.都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7.(2007·来宾中考)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北京东交民巷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划定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28.(2007·十堰中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29.(2010·岳阳学业考试)《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二.非选择题
1.(2009·綦江中考)阅读下列表格并判断: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以下结论或观点如果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如果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如果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集中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的近60年内。(&&&
*(2)三个条约签订前,外国都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3)三个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北京城经历了一场浩劫。&&&&&&&&&&&&&&&&&&&&
(5)三个条约都使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答案:(1)√& * (2) ○ (3) √ * (4) ○ (5) &
2.(2009·安顺中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
【走进历史 整理史实】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列举近代史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战争。(举两例即可)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将表格画在答题卡上再作答)
&&&&&&&&&B
&&&&&&&&&&&C
【回顾历史& 昭示未来】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材料二三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4)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代史上侵华战争的史实;第(2)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能力;第(3)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第(4)题考查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掌握。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举任意两例即可)
(2)虎门销烟C;黄海海战A;百团大战B。
(3)台儿庄战役。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精神。(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4)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3.(2009·莆田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一出自《____》;材料二出自《____》。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这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人士,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是识记题目;第(2)题主要从内容上分析就可以;第(3)题考查学生学史今用、学史鉴今的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2)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3)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大力发展工业;以美国独立战争为榜样,争取民族独立;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逐步摆脱民族危机,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等。(举出1例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4.(2009·娄底中考)材料判断题。先读下述材料,它是清代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的文人所写的对联。
材料一& &清道光皇帝生日那天一位文人呈上的对联:
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建其行、嘉惠普群黎、道统继羲皇尧舜;
治功勋、熙政绩、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兮辉五德、光华照日月星辰。
&又一位文人听说慈禧和光绪的生日刚好前后差一天,呈上一联:
昨天今日,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以下结论均是正确的,但请仔细对照上述材料,如果结论是来源于上述材料,请打“√”,如果不是请打“&”。
1.材料一写出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
2.材料二写出了慈禧(即联中的“圣母”)、光绪(即联中的“神子”)的统治时期。
3.清朝前期采取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4.慈禧、光绪统治时期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5.从道光到光绪即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1.√&&
4.&&& 5.&
5.(2009·南宁中考)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并说说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作用。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近代史上中国战败的原因。你认为除了课本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历史资料来分析这一问题?(要求答出两种以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是指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说明中国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应是《辛丑条约》的签订。第(3)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方法恰当即可。
答案:(1)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别是:《南京条约》的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的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辛丑条约》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等(军民各一例,共2分)
作用:沉重打击了列强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意思相近都可以)。
资料:书籍、图片、地图、文物、档案、网络资料、口述的历史、传说等。
6.(2009·衡阳中考)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探究关于文物的故事,会给我们许多启迪。
(古代文明见证)
(1)下图为商代文物,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
(2)两宋时期,都市十分繁华,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兴起。请写出宋代风俗画代表作的名称。
(近代悲惨遭遇)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3)材料一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请写出制造这次暴行的侵略国家。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许多传教士和外交官都参加了抢劫,大量的金银财物、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日军在抢去户部衙门300万两白银后,将户部付之一炬,以毁灭罪证。
(4)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当代回归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5)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在罗马外交大会上通过。其中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1996年中国在签署该公约时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2000年,一批被八国联军从广州劫掠的瓷器由新西兰追索回国;2005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被作为战利品运到英国的塘沽大钟也回归天津。
继香港保利集团和澳门爱国商人何鸿燊先后购回圆明园大水法前的虎、猪、猴、牛、马五件青铜兽首后,又出现鼠首和兔首铜像日在法国拍卖的风波:厦门人蔡铭超以2800万欧元的巨额报价中标,但他事后表示:“这个款不能付。”对此,网民有如下评论:A、开国际玩笑,给中国人丢脸。B、就是该跟蔡铭超学习,发扬爱国精神。C、本来就是借机炒作,炒的好,人才!不过也挺恶心的。D、无论参不参与竞拍,都应该无条件归还中国。
(6)根据材料四,在文物回归的方式上,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2)(3)(4)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属简单题目;第(5)题考查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只要从综合国力的强盛、保护文物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回答;第(6)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实际情况,方法得当就可。
(1)司母戊鼎。(2)《清明上河图》。(3)英、法。(4)《辛丑条约》。(5)说明了国势强弱的变化;说明了国人自信心的增强;说明了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言之成理的均可)(6)第一种观点:通过国际法追索。理由:体现国际关系的公理和正义,并有国际法依据。第二种观点:通过购买方式。理由:依据国际法难以追回,国力增强后已具备购买的实力。第三种观点:抵制拍卖。理由:依据国际法难以追回,花巨额资金赎回也不值得。通过抵制还可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并等待有利时机。(答出其中一种观点或其它言之成理的均可)
7.(2008·甘孜中考)依据下列时间,举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1840年至1842年:战争名称
&&&&▲&&&&
不平等条约&&&
▲&&&
1894年至1895年:战争名称
&&&&▲&&&&
不平等条约&&&
▲&&&
1900年至1901年:战争名称
&&&&▲&&&&
不平等条约&&&
▲&&&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8.(2008·南充中考)写出下列内容所属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赔款白银4.5亿两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注:书名号必有)
9. (2008·宜昌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答案:(1)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2)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四艘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3)答案要点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10.(2008·温州中考)
【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
&&&&&&&&&&&&&&&
&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主要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上分析;第(2)题考查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的措施;第(3)题考查对侵华战争的识记能力。
答案:(1)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2)因为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或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奉行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没落腐朽。
(3)&#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写出战争名称即可,答中法战争亦可)
11.(2007·娄底中考)历史上中国曾有过汉唐盛世的辉煌,有过宋明时期领先世界的文明和技术,只是16世纪以后,伴随着西方大国的崛起,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声中,中国开始走向衰落。这几百年的近代史,是中国人的屈辱史,也是以无数仁人志士为代表的中国人的奋斗史。由于祖先的辉煌,我们自豪和自尊,由于近代的衰落,我们渴望着复兴。
(1)汉朝时,我国就开始了与西方的商业交往,沟通中西交流的陆上商道是什么?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什么?
(2)列举两例宋明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哪一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1)丝绸之路 贞观之治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任答两例即可)
(3)《辛丑条约》
(4)可从政治民主,发展经济,重视教育,发展科技,保护环境等方面去考虑(如言之成理即可)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2010·广东学业考试)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009·滨州中考)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2009·安徽中考)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日下午,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位于青岛的海军博物馆,为配合这一活动,举办主题为走进海军博物馆的展览(见图),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你认为应该从哪一事件开始(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洋务运动时期开始筹建新式海军,共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4.(2008·成都学业考试)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2009·临沂中考)2009年中国《工业化蓝皮书》指出:船舶制造工业是我国当前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行业,该行业在我国近代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2010·株洲学业考试)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7.(2009·孝感中考)“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