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侵略中国承认他们袭击过美国珍珠港,为啥不承认他们侵略过中国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日本深知国力远不如美国,它为什么还是袭击了珍珠港?
日本深知国力远不如美国,它为什么还是袭击了珍珠港?
补充:如果它和德国配合进攻苏联,必可稳操胜券!为什么它又不?
首先,德国不会让日本分享对苏联的 利益的。
同时,日本的大部分兵力都陷入了中国战场以及南太平洋战场,没有多余兵力与德国配合。
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军队严重损害了日军在南太平洋战场的行动,珍珠港远离美国本土,也让日本人错误的认为美国人不会对此有过激的反应。
其他回答 (16)
为了夺得战争的主动权
也就是看珍珠港了沒人啊!其實他就是怕美國打他,反正是打。所以選擇自己先動手,這就是 先下手為強!
不过成功了
为了赢得战争主动权
那时候美国为欧洲几国以及苏联提供了很多武器装备
如果不打滴话美国持续提供下去他们还是会输
日本人都在大战前吃雄心豹子胆的
分的可以有以下的几点: 
(1)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在1941年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存款,日本遭遇到严重的能源危机,日本资源相当的贫乏,根本无法补充巨大的战争消耗,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用半年的时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迅速的打下东南亚,夺取东南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供战争的需求. 
(2) 
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南进派势力的上台. 
日本参谋本部原来一直存在着“北进”和“南进”两派之争,“北进”派力主在时机成熟时进攻苏联,向西伯利亚方向扩张。“南进”派主张向东南亚扩张。就一般正常情况而言,苏联经过“十月革命”、内战、被波兰击败以及苏芬战争,比英、美弱得多,“北进”是个相对稳妥的扩张方案,“南进”则要同西方列强“硬碰”,十分冒险。 
日东条英机继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同年11月初,以东条为首的日本政府,在御前会议上通过了对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的决定。11月中旬,东条在临时议会发表战争演说,谴责英、美阻碍日本进行侵略扩张,号召国民节衣缩食,叫嚣一亿国民齐上阵”。临时议会根据东条的要求,通过了38亿日元的临时军费追加预算案。 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根据东条英机的命令,陆续开始对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及香港等地发动进攻。12月8日,美国、英国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妄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野心. 
“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近代以来实施的一系列亚洲政策的结果,是“大陆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其出发点是乘英、法等面临德国的长驱直入自顾不暇之际,夺取西方殖民者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地,使日本的势力实现从“东亚”向“南亚”&东南亚&的扩张,妄图建立一个大日本帝国。但是,由于战线太长,加上陷入了中国战区不能自拔,为了解决扩大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等问题,日本打出了“共存共荣”的旗号。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亚洲国家抓壮丁,解决日本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可以对亚洲各国的掠夺正当化,还可以以假象蒙蔽日本人民。正如北岗伸一说的那样“在日本决定重要政策的过程中,解放亚洲并非主要目的,‘自存自卫’才是其经常性的目标。” 

(3) 
珍珠港是日本向太平洋扩张的”眼中钉,肉中刺”.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驻扎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阻碍,要取得太平洋的海空优势,必须除之而后快: 
战列舰 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宾夕法尼亚号 8艘,2艘航空母舰 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 
10余艘其他大型舰只、20余艘中小型舰艇,美机约400多架. 

(4) 
日本的国力决定必须孤注一掷的对美国进行偷袭,给予美军重创,才能夺取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美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对比。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再开展前却没有激活.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近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他一旦和德国联合夹击苏联,那么美国必然出兵,那么日本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了。而偷袭珍珠港是为了趁美国还没有做好战争部署赢得战争主动权和太平洋的制海权以运输日本短缺的能源。是一次军事冒险。
人都是自私自利,都想最终获利的是自己。而不顾他人,自己独自进攻。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在海中行驶,日本就无法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 1941年夏,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御前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日本当时已经狂妄得没边了,认为突袭珍珠港后,美国就熄火了,到时侯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至于为何不配合德国: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在欧洲战场,德国正向苏联的西线节节推进。德国为了加快消灭苏联的步伐,向日本发出配合进攻苏联东线的请求,而日本却一心想三个月内占领中国,把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与中国军队的战斗中,没想到却被中国束缚住了手脚,没有多余的兵力来配合德国,对苏联东线作战,从而使苏联放心地把东线的几十万大军调到西线,对德形成优势兵力,一举反攻,直至柏林,然后又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军主力关东军,直至日本投降。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为了拿到制海权.
不配合德国是因为想取得更多的筹码.
因为珍珠港是美国的重要军事机地,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使它在太平洋无后顾之忧
1、因为珍珠港是美国的重要军事机地,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使它在太平洋无后顾之忧 。2、日本当时已经狂妄得没边了,认为突袭珍珠港后,美国就熄火了,到时侯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3、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为了拿到制海权.
不配合德国是因为想取得更多的筹码. 

想得到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等地,但太平洋舰队阻挡了他们。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侵略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