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婚,小孩上幼儿园证件还要提供双方的证件吗

娃刚出生未取名父母离婚 双方争姓氏孩子办不了出生证
来源: 新快报
[ 字号:大 中 小 ]
娃刚出生, 婚姻就“duang”一下散了。娃应该跟着谁姓呢?男女双方互不相让,父亲压着身份证,不肯为娃办理出生证,双方为此数次上公堂。
■王云涛/制图
法官:孩子父亲应协助办理,才算尽了抚养义务
娃刚出生, 婚姻就“duang”一下散了。娃应该跟着谁姓呢?男女双方互不相让,父亲压着身份证,不肯为娃办理出生证,双方为此数次上公堂。而现行的法律并没明确规定父母应当为孩子办理出生证,全国也几乎没有案例可供参考。法院最后判决父亲持本人身份证协助母亲办理出生证,“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是父母的一项基本义务”。
■记者 郭海燕 实习生 陈梦 通讯员 彭勇
孩子还没取名父母就离了
大约四年前,小袁和小张(均为化名)经人介绍相识并结婚。两年后,他们生下一个儿子。然而,不等出院,儿子未及取名,离婚风波已起。
半年后,这对80后夫妻正式结束了他们的婚姻。法院调解书显示,双方约定,儿子由母亲小袁抚养,父亲小张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直到儿子年满18岁。
但这个“闪离”埋下了后患:小孩的出生证迟迟无法办理下来。缺了这个证件,儿子无法入户,更别提日后办理入学、医保等。证件之所以无法办理,是因为父母双方的身份证不齐全,其症结又是在儿子跟谁姓的问题上,男女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双方互指对方不配合办证
双方僵持不下,小张决定“先发制人”。2013年4月,他向法院提起诉讼称,离婚时候的法院笔录记载着,儿子应该姓张,但小袁事后反悔,不给孩子办理户口。如今小袁家庭欠债累累,不再适合带孩子。因此,小张要求变更儿子的抚养权,由自己带孩子,而且孩子必须跟自己姓。
对此,小袁立即提出反诉,要求法院判令小张协助办理出生证及户口手续,儿子姓袁。小袁表示,她曾多次出入有关部门为儿子奔波出生证一事,就是缺了小张的身份证,一直办理不下。
不过,小袁的反诉很快被法院裁决不予受理,法院恢复审理小张的案件,并在2013年底作出判决。法院认为,年幼的孩子一直跟随母亲生活,综合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宜变更抚养权。至于姓氏,法院认为公民享有姓名权,禁止他人干涉,不能判决跟父亲姓。
编辑: 张高山
1           
女主播被男友7刀砍死
男子手机招嫖女友接客
300名代驾司机砸酒吧
俄多地天空现罕见极光
广西砍人事件致3死2伤
护栏穿车而过司机重伤婴儿出生遇父母离婚 双方争姓氏孩子无法办出生证
王云涛/制图娃刚出生, 婚姻就“duang”一下散了。娃应该跟着谁姓呢?男女双方互不相让,父亲压着身份证,不肯为娃办理出生证,双方为此数次上公堂。而现行的法律并没明确规定父母应当为孩子办理出生证,全国也几乎没有案例可供参考。法院最后判决父亲持本人身份证协助母亲办理出生证,“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是父母的一项基本义务”。记者 郭海燕 实习生 陈梦 通讯员 彭勇事由孩子还没取名父母就离了大约四年前,小袁和小张(均为化名)经人介绍相识并结婚。两年后,他们生下一个儿子。然而,不等出院,儿子未及取名,离婚风波已起。半年后,这对80后夫妻正式结束了他们的婚姻。法院调解书显示,双方约定,儿子由母亲小袁抚养,父亲小张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直到儿子年满18岁。但这个“闪离”埋下了后患:小孩的出生证迟迟无法办理下来。缺了这个证件,儿子无法入户,更别提日后办理入学、医保等。证件之所以无法办理,是因为父母双方的身份证不齐全,其症结又是在儿子跟谁姓的问题上,男女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冲突双方互指对方不配合办证双方僵持不下,小张决定“先发制人”。2013年4月,他向法院提起诉讼称,离婚时候的法院笔录记载着,儿子应该姓张,但小袁事后反悔,不给孩子办理户口。如今小袁家庭欠债累累,不再适合带孩子。因此,小张要求变更儿子的抚养权,由自己带孩子,而且孩子必须跟自己姓。对此,小袁立即提出反诉,要求法院判令小张协助办理出生证及户口手续,儿子姓袁。小袁表示,她曾多次出入有关部门为儿子奔波出生证一事,就是缺了小张的身份证,一直办理不下。不过,小袁的反诉很快被法院裁决不予受理,法院恢复审理小张的案件,并在2013年底作出判决。法院认为,年幼的孩子一直跟随母亲生活,综合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宜变更抚养权。至于姓氏,法院认为公民享有姓名权,禁止他人干涉,不能判决跟父亲姓。一审法院“无权管辖姓氏问题”这场官司打完后,孩子姓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但小袁在反诉失败后,以儿子的名义提起诉讼,再次将小张告上了法庭。小袁说,孩子跟谁姓,这个问题在两人离婚时根本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再次要求前夫提供身份证原件,办理小孩的出生证,并且确认儿子随母亲姓。庭审中,小张坚持认为前妻违背约定,拒绝提供身份证原件给儿子办理出生证。法院一审驳回了小袁的诉请。法院表示,公民的姓名权,属于其自身的民事自治权利,并由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姓名权应由本人向相关的职能部门提出请求,并由相关的职能部门予以登记确认,而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要求父亲协助办理出生证的诉求,同样没有法律依据,不能给予支持。改判父亲有义务协助办理出生证至此,小孩办理出生证的问题还是悬而未决。于是,小袁上诉至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其代理律师吴灏弛提出,父母的抚养义务,不单单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还包括维护孩子的教育、医疗、身份。办理出生证的签发机构需要审验父母身份证,小张有责任配合。 不过,小张还是坚持要孩子跟父亲姓,否则就只能等孩子满18周岁后自己去解决。二审时,法院查明,孩子的出生证确实因缺乏父亲的身份证而迟迟无法办理。而双方离婚协议上,也无约定孩子要跟父姓。但与此同时,小袁在二审改变了心意,不再坚持孩子随母姓。在此基础上,法院认同了小袁的诉求。日前,记者获悉,广州中院撤销原判,改判小张持本人身份证协助小袁办理出生证,并承担所有诉讼费用。吴灏弛告诉记者,判决后,小张还是没有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小袁凭借法院判决,已成功为儿子办理了出生证,儿子登记在出生证的姓为“袁”。至此,官司告一段落。改判解析1、不办出生证 会伤害孩子合法权益据了解,对孩子姓氏的“争夺”官司,并要求协助办理出生证的案例,在全国或是首例。没有法律的支撑,没有案例可供参考,中院为何作出改判?广州中院少年庭审判长黄文劲向记者解释,《出生医学证明》是新生儿出生时健康和自然状况、血缘关系的一种证明书,是新生儿获得保健服务的凭证和获得国籍的医学依据。此证是孩子在以后的社会活动中,比如登记户籍、入学、升学、参军、就业和出国读书等必不可少的证明依据。出生证的功能如此强大,如果办不下来,那么依据现行规定就无法登记户籍,入学、升学、就业等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黄法官说,按照原判的处理方式,小袁在现实中必将遭遇“黑人黑户”的难题,长期无法解决,实际已经对孩子合法权益构成侵害。2、父母的抚养教育义务是全方位的现行法律确实没有硬性规定父母必须携带身份证替孩子办理出生证。但是,黄法官认为,从父母的角度看,小张不应以母亲违背约定而拒绝为人父的义务。黄法官说,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父母对子女有法定的抚养教育义务”。此义务应该是涉及子女身心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是全方位的抚养。父母的抚养义务既包括提供子女所必需的一切生活、教育费用即物质保障,还应该包括为让子女顺利参与社会活动而办理的各项法律文件。 “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是父母的一项基本义务。”黄法官说,小张拒绝协助为孩子办理出生证,实际是对父亲抚养教育义务的理解不全,处理有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jaycche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观点PK另类学前教育好不好? 我的娃不上幼儿园?
2010年,佛山3至6岁在园幼儿人数19.79万人,学前3年入园率99.15%。今后两年,教育部门也预计学前3年幼儿园入园率能够保持在99%以上。如今,宝宝够年龄就上幼儿园似乎是每个家庭的不二选择,甚至有家长提前一两年就已经为孩子上哪家幼儿园操心。然而,或因为经济原因,或不认同现在幼儿园的一些教学理念,有这么一群家长的观念开始悄然发生改变,他们在孩子该上幼儿园的时候,选择了让孩子留在家中,由父母自己教育并照顾。在够年龄上幼儿园逐渐成为潮流大趋势,以及家长对学前阶段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后,这一群“少数派”的80后父母为何选择这样的另类学前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又有哪些优缺点?昨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了家长及幼儿园多方的观点。
有80后父母选择让孩子不上幼儿园自己教孩子
有家长:这种教育方式既省钱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有专家:与同龄人相处学习机会仅靠家庭难提供
5岁宝宝一天幼儿园都没上过
家住禅城的宝宝宁宁(化名)今年5岁,同龄的孩子已经在上中班,但她却一天幼儿园都没上过。“她现在的生活要比上幼儿园丰富多彩得多。”在佛山一家电视媒体工作的爸爸丁先生告诉记者,宁宁现在主要由妈妈照顾,为了更好地教育女儿,妈妈辞去了在杂志社当编辑的工作。
按照爸妈给她制定的时间表,宁宁现在每天8时准时起床,和妈妈一起做早餐,妈妈在做早饭的时候会给宁宁放一些儿歌。吃完早餐后,宁宁就在妈妈的带领下出去跑步,然后到市场买菜。上午11时多回到家后,妈妈开始做家务,给宁宁安排的课程是画画,或者做手工,又或者练上半个小时的琴。中午午饭后,宁宁开始午睡,下午3时睡醒后,妈妈陪宁宁玩耍,然后吃点小零食。下午4时后,小区其他宝宝陆续从幼儿园回来,妈妈就带着宁宁到小区花园里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晚上6:00,宁宁吃晚饭,等爸爸回家后就变成“父女时光”,由爸爸带着宁宁在小区附近上兴趣班,或者到小区游泳。晚上9时多,爸爸开始为宁宁讲故事。结束故事时光后,晚上10时宁宁准时睡觉。
为了让宁宁和更多的人群有接触,爸妈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她到亲戚好友家玩,通过串门来增长见识和增加学习的机会。爸妈还经常到花鸟市场给宁宁买来小宠物,甚至在家里,宁宁还有一片自己的小菜地。
宁宁这样的学前教育生涯到明年才会结束,爸妈计划,在宁宁6岁的时候为其联系一家幼儿园让她再上一年大班,在上小学前再让她适应集体生活,完成顺利过渡。
宁宁爸爸:家里有争议 效果还不错
宁宁爸爸称,选择不送她上幼儿园,主要是当时看了一本孩子教育的书籍,称孩子在6岁前这一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时期,而在这一阶段父母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我们想孩子在6岁前的教育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丁先生称,在宁宁早两年还小的时候,家里对这样的决定也曾有过争议。“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很反对,认为培养孩子的妈妈大学毕业,工作也不错,自己教就要变成主妇,另外孩子不上幼儿园培养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丁先生称,最终他还是和妻子达成一致:自己教。
两年后,丁先生对女儿的表现感觉非常满意。“现在她在电梯里见到人,都会主动叫叔叔阿姨好。”丁先生表示,和同龄上幼儿园的一些孩子相比,女儿显得更有礼貌和有爱心。
梁先生:与其花钱上幼儿园 不如自己教
家住禅城城南的家长梁先生的妻子原本在一家制衣厂工作,孩子上幼儿园时联系了几所幼儿园,发现一些好的幼儿园比较难进。而在家附近的一些民办幼儿园,每月费用算下来在1900元至2000元左右。“想想妻子原来一个月工作收入也不过2000元,还不如自己带。”梁先生如是说。
还有的家长表示,不送孩子上幼儿园是在家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幼儿园,因此想先自己在家带着,等到孩子4岁或者5岁,自理能力稍强些再上幼儿园的中班或大班。“我已经提前打听到消息,就是幼儿园小班或者中班多是35人,但随着孩子年龄稍大一些,到了大班一般会调整为40人一个班,会接受报名插班,我就是打算让孩子等这种插班名额。”禅城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找到满意的幼儿园不容易,因此暂时放弃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想法。
另类学前教育好不好?
在家教孩子针对性或更强 对于现在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反潮流”做法,有年轻妈妈表示愿意尝试。“如果家附近的幼儿园确实不大好,那还不如自己教。”家住城南的家长陈小姐称,幼儿阶段老师对小孩的心理养成影响很大。“现在的幼儿园1个班30多个人,最多配3个老师,孩子如果得不到关注和合适的教育,有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陈小姐称。
不过家长刘先生却对此持观望态度。“首先两个人都要上班,没有这个时间。其次,孩子总是在家里自己玩,不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对孩子的成长不好。”
幼儿园:同龄人相处机会家里难提供
“之前也听说过这样的案例。”有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中教育的原因,更多家长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中自己教导的主要原因是出于经济方面考虑,这些家长多以80后为主,对国外一些学前教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而且父母双方有一方收入相对不高,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的多为妈妈,而妈妈也愿意接受这种安排。
惠景幼儿园梁园长分析称,这样的做法实际也有弊端,因为在家的时候孩子得到的是父母无保留的关注和照顾,但在幼儿园,孩子处于一个大集体间,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的环境就会促使孩子要学会和别人沟通合作的技巧,孩子也可以得到模仿同龄人作为参照物学习的机会,而这样的环境家里是不具备的。”
梁园长表示,“虽然家长可通过尽可能多的时间为孩子和其他人提供接触的机会,但相对于有一整天的时间在幼儿园吃住玩,家里能够提供的时间空间其实很可能是不够的。”幼儿园园长称。
建议:上小学前上1年幼儿园很有必要
“父母在3至5岁这段时间选择不上幼儿园,自己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要确保孩子与其他群体合作交流方面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惠景幼儿园梁园长建议,假如家长确实要采取自己教孩子的方式,应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同时家长要自己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有所了解,例如孩子哪一年龄段的动手能力应该注意培养,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又处于什么时间等。
“而且这样的教育不能交给保姆或者亲戚,最好还是由父母自己把控。”梁园长同时建议,在孩子上小学前的1年,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上一年幼儿园,让孩子了解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进行沟通交流。“因为校园生活是非常有规律的,例如一节课大概多长时间,孩子必须要坐下来。”梁园长建议,这一适应期越早开始越好。
宁宁的一天(学习玩耍作息时间表)
8时 起床听儿歌,陪妈妈做早餐
9时 跑步,然后陪妈妈买菜
11时~11时30分 画画或做手工或练琴
13分~15时 睡午觉
15时~18时 玩耍、吃点心
19时30分~21时 爸爸陪伴上兴趣班或游泳
21时~22时 听爸爸讲故事
22时 睡觉(文/ 记者陈昕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幼儿园需要什么证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