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的修建集中反映集中趋势的指标了秦王朝怎样的暴政

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必修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形成及其影响。
1.关于秦的统一,要分析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要从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三个方面来掌握。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够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3.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够分析其作用。认识秦朝亡于暴政,体现了秦朝君主专制制度消极的一面。
[知识网络构建]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重难点导析]
1.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历史意义
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1)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三,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第四,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第五,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第一,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第二,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第三,,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第四,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历史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例证】(2005上海)“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本题答案B。“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例证】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解析】本题答案是C。本题为最佳,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联系的加强,人民对统一的渴望等,都属于统一的条件,这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而其他条件,只有建立于基本前提条件下才能实现。
2.秦朝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根源、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位终身制与皇位的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便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历史根源:a.经济根源:春秋末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产生了封建剥削方式。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c: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
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
特点: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战国以前的分封诸侯制度来说能更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意义: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例证】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是从政治角度,则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的。答案是D。
【例证】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是(  )
A.改王为皇帝&&& B.建立这样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解析】本题答案是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把握其核心是君主专制独裁。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例证】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解析】本题答案是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郡县制之所以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是因为这一措施的实行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即皇权至高无上。
【例证】(2005上海历史)“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解析】本题答案B。“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六国已经被统一,而“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说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
【例证】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
A.以什伍为基层单位&&& 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
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
【解析】本题答案是B。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同步试题导练]
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据此回答1~3题。
1.“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批”,反映了的来历是(  )
A.上古天神名号
B.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
C.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
D.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
2、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3.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作了哪些规定(  )
①皇帝称“朕”②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③皇帝的玉印称“玺”④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据此回答4~6题。
4.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
5.秦朝时期,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
①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执掌群臣奏章③管理军事④下达皇帝诏令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效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据此回答7~9题。
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8.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郡县制是对先秦政治制度的发展
B.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D.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郡县制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4―6题
10.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1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为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将战国时期的防御城墙连接成长城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北击匈奴、南平百越
12.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  )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
12.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了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还有什么措施?
(2)秦朝采取这些措施出于什么原因?
(3)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效果?对秦的统治有何作用?
14.谈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A4.D5.C6.D7.D8.B9.D10.C11.D12.C
二、材料问答题
答案提示:(1)统一文字、货币、修建长城;另外还统一度量衡、车轨。(2)原因: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皇帝的最高统治地位。(3)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问答题
答案提示: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础。
(备注:导学教程总策划、主编湖北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吴勇)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随堂优化训练》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高​考​ ​ ​历​史​ ​ ​复​习​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78.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分解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分解1)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分​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3(岳麓版必修1)( 2013高考)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2012高一历史教案 1.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3(岳麓版必修1)( 2013高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1:19: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2高一历史教案 1.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3(岳麓版必修1)( .DOC
官方公共微信(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为解决唐宋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明朝改制后图1图2图3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摘选自《清史稿o军机大臣年表序》(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秦统一后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指出推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兵”、“权”、“钱”分别指什么?(3分)(3)材料三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其中三省是如何分工的,有何特点?(6分)(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3分)(5)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6)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乐乐题库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 & “(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习题详情
22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4.0%
(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为解决唐宋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明朝改制后图1&&&&&&&&&&&&&&&&&&&&&&&图2&&&&&&&&&&&&&&&&&&&&&&&&&&&&图3&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摘选自《清史稿o军机大臣年表序》(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秦统一后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指出推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兵”、“权”、“钱”分别指什么?(3分)(3)材料三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其中三省是如何分工的,有何特点?(6分)(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3分)(5)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6)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名称: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分)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或加强中央集权)(1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辽宁省大连市20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据材料三中的图4可知,秦朝统一后,中央在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实行三公九卿制;据材料一,在地方上“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2)材料二指出:为解决唐宋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联系所学知识,“兵”指收精兵,把地方的强壮士兵编入禁军;“权”指削实权,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通判负责监督;“钱”指制钱谷,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3)材料三中图5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其特点是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达到分化相权、保障君权独尊的目的。(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材料三中的图6反映了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为解决皇帝政务繁忙的问题,又设立内阁;材料四“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反映了清朝设立军机处。(5)该问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6)该问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和评价,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生在答题时首先阐明自己的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消除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再联系相关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主要考察你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与“(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相似的题目: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秦朝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行省制
《史记·商君列传》:“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宋史》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6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2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为解决唐宋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明朝改制后图1图2图3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摘选自《清史稿o军机大臣年表序》(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秦统一后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指出推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兵”、“权”、“钱”分别指什么?(3分)(3)材料三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其中三省是如何分工的,有何特点?(6分)(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3分)(5)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6)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为解决唐宋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从“兵”、“权”、“钱”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三:明朝改制后图1图2图3材料四: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摘选自《清史稿o军机大臣年表序》(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秦统一后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指出推行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兵”、“权”、“钱”分别指什么?(3分)(3)材料三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其中三省是如何分工的,有何特点?(6分)(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3分)(5)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6)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秦王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