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中正体字和异体字后面括号里的字是异体字吗?如:做(作)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三辑-关于部分繁简字、异体字-语言文字网为最广泛的汉语汉字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
语网始建于
 关于部分繁简字、异体字和新旧字形的规范化整理的建议第五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  根据有关专家及会务组的提议,本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着重讨论了“各安现状,彼此沟通,逐步统一”等汉字书同文大计方针的有关问题,并在如何整理那些严重影响两套汉字彼此沟通的繁简字、异体字、新旧字形等障碍字方面,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初步意见。现概述如下:一 关于部分繁简字的规范化整理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汉字简化从大局看,是十分成功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符合汉字本身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用字习惯。但是,从局部看也存在某些考虑不周的问题,如“繁简不能一一对应”、“不能类推”、“理据丢失”等等,但最突出的还是“繁简不能一一对应”的问题。110多组非对称繁简字的存在,给新老两种汉字系统的对应转换造成了不少麻烦,由此造成的用字不规范现象,更是不胜枚举。为了彻底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认为,有必要在适当时候对下列繁简字作某些调整。  1恢复“l、、、选⒛”的正体字地位,不再作为“发、汇、获、历、脏”的繁体字形对待;以继续按偏旁类推简化为前提,恢复“o、、F、、`、y、铡⒗、a、R”等字的正体字地位,不再作为“摆、当、尽、卤、弥、签、纤、苏、坛、团、钟”等的繁体字对待。以被恢复字作偏旁的字,也相应被恢复,如“拨――堋⒎稀U、泼――”等。  具体理由是:⑴这些都属于将两个繁体合并简化为一个简体造成的非对称繁简字,只有将其中的一个恢复为正体字,才能确保没有被恢复的繁体能够与其简体一一对应;⑵之所以要恢复这些繁体而不恢复另外的繁体,主要因为这些繁体或者与其简体在字形上关系疏远或没有联系,或者其理据性比另一繁体更强等等。例如:在字形上“发”跟“l”显然不如跟“”联系更为密切;“汇”跟“”则根本没有相关性;“R”和“”都是形声字,但前者表音更准确些。  2恢复“、},、U,,、骸鳎S”等字的正体字地位,不再作为“复、台、确、干、蒙、系”等字的繁体字形对待;以继续按偏旁类推简化为前提,恢复“、l、i、W、I、O、D、y、”等字的正体字地位,不再作为“板、表、出、刮、面、苹、曲、咸、旋”等的繁体字形对待。   具体理由是:这些都是其简体在简化前就与其繁体并存并用、并表义分工明显的繁简字,强行把它们归并之后,不但大大加重了简体的表义负担,而且很容易造成对应转换的混乱。 3恢复“铡ⅣY、K、,S、骸V、N、、c、m、~”等的正体字地位,不再作为“淀、斗、姜、松,厂、儿、广、宁、么、沈、适、叶”等的繁体字形对待。   具体理由是:在简化前其简体与繁体在意义上本无瓜葛,有的甚至连读音也不同,简化时却硬把繁体的意义加载给了简体,因此不仅进行对应转换时最容易出错,而且平时在读音上也经常出错。另外“N、、m”简化为“么、宁、适”后,还连带出其他字的不良反应。  ⒋在新式汉字体系中,应恢复“後、浴w、t、巍T、N、徵”等字的正体字地位,不再作为“后、卷、克、了、舍、涂、余、征”等的繁体字形对待,其中笔画较多且能按偏旁类推简化的,可继续类推简化,如“N”等。  具体理由是:这些繁简字在简化前属于常用字,与其繁体的表义分工也比较明显,有些连读音都不同,而且在现行的各种意义上又不可相互替换,因此宜恢复分工,不宜合并简化。如“刮脸”和“W风”,“前後”与“太后”,“纹焙汀八奚帷钡取⒌在两套汉字体系中,都把“、N、n、h、f、S、x、E、、、、n、Α⒑、q、`、V、恪弧颉⑴c、R、d、n、、贰⑹|、Y、u、p、省钡茸郑魑焯遄挚创∠湔遄肿矢瘛具体理由如下:  ⑴“、N、`”,仅有此一种用法,写法又太繁,将其意义分别加载到“别、卜、蔑”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⑵“丰―S、担―⒗臁Α⒚埂q、与―c、郁―d、愿―、准―省钡雀髯椋诩蚧凹蛱搴头碧逶谝庖迳媳居泄细穑谙中械母髦忠庖迳嫌侄伎上嗷ヌ婊唬虼税逊碧遄魑焯逭恚膊换嵊卸啻笪侍狻⑶“冲―n、恶―f、合―x、划―、回―、困―、累―n、辟―V、朴―恪⑾颉弧⒂R、症―Y、制―u”等,在简化前简体和繁体在意义上本有瓜葛,而且繁体和简体的表义分工又不太明显,因此把繁体作为异体处理也是有道理的。 ⑷“丑―h、胡―E、帘―、佣―颉⒂酢n、芸―|、V―贰⒅臁p”等各组,一般都能从形、音、义某方面找到繁体被简体兼并的理据,因此也可把繁体作为异体字彻底淘汰。譬如“佣”原专用于“佣金”义,但“佣金”跟“蚬ぁ北厝挥心持至担虼艘浴坝丁贝颉保选颉弊魑焯遄终恚彩强梢缘摹二 关于部分异体字的规范化整理问题  异体字整理的不同步,是两套汉字体系不能相互打通,以及实现书同文的又一重要障碍。打通两套汉字体系的关系,并最终实现真正的书同文,从异体字整理的角度说,一方面应该仔细审查已整理过的异体字,看是否都应用了适当的方法,另一方面则应对亟待整理异体字作出全面调查,并确保其整理方法的得当无误。只有两岸在异体字的整理对象和整理方法上达成了共识,才有希望彻底清除书同文道路上的异体字拦路虎。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未被台湾有关方面的字表整理,而已被《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间接整理过的包孕异体字,共有300多组。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基础上,《现代汉语词典》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整理,认定了许多未被《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认定的正体字。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的整理,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值得肯定的。除此之外,我们认为下列各组包孕异体字中的被包孕字,也应该得到正式认定。因为它们在表义上都跟包孕字有明显的分工,而且其意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采用分化法处理更符合人们的用字习惯。⒈意义包孕异体字(16组)编号 字形 拼音 意义或例词 1尝Lcháng①品尝;②经历、体验;③曾经。& cháng同“尝”①②。2径jìng①路径;②门径(比喻);③直接;④直径。& 迳jìng同“径”①②③。3里Ylǐ①内里等义;②邻里,乡里,姓;③长度单位。& elǐ同“里”①;同“Y”。 4栗lì①栗子;②寒冷;③发抖。& lì同“栗”③。5升shēng①上升;②高升;③容量单位;④量粮的器具。& Nshēng同“升”①②。6尸shī①尸体;②古代指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 shī同“尸”①。7疏shū①稀疏等其他意义;②古条陈;③注疏。& Eshū同“疏”①。8苏Ksū①植物名;②苏醒;③江苏;④苏联;⑤噜苏。& dsū同“苏”②。9酸suān①化合物;②味道;③伤悲;④迂腐;⑤酸痛。& isuān同“酸”⑤。10席xí①席子;②席位,议会席位;③酒席;④量词。& txí同“席”①。11夭yāo①夭亡;②草木茂盛。& |yāo同“夭”①。12游yóu①游泳;②游逛;交游;③不固定的;④河段。& [yóu同“游”②③。13淤yū①沉积泥沙类意义;②血液不流通。& 瘀yū同“淤”②。14愈yù①(病)好;②胜过;③更加。& Kyù同“愈”①。15岳yuè①高大的山;②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父伯父。& [yuè同“岳”①。16注zhù①灌入;②集中;③赌注;④注释;⑤登记。& ]zhù同“注”④⑤。& & & & ⒉读音包孕异体字(10组)编号 字形 拼音 意义或例词 1背bēi①用脊背驮;②负担;& & bèi③其他意义。& dbēi同“背bēi”。2并bìng①合并;②并列;③虚词类意义;& & bīng④地名用字。& Kpbìng同“并bìng②③”。3淋lìn①滤;②[淋病];& & lín②浇。& rlìn同“淋lìn”②。4弄lòng①小巷;& & nòng②摆弄,办理,设法取到,耍弄。& ilòng同“弄lòng”①。5暖nuǎn①暖和;②使暖和。& nuǎn①同“暖”。& & xuān②温暖。6铺pù①店铺;②床铺;③旧时驿站,现今多为地名。& & pū③展开或摊平;④床铺等的量词。& mpù同“铺pù”。7拓tà①拓印;& & tuò②开辟;③姓。& tà同“拓tà”。8幺yāo①数目中的“一”;②排行最小的。& 么yāo①同“幺”;& & m②同“嘛”或“吗m”;& & me③“麽”的简化字。又读mó,如“幺麽”。9咤zhà[叱咤]:发怒吆喝。& 吒zhà①同“咤”。& & zhā②神话人名用字。10占zhàn①占领;②处于或属于;& & zhān③占卜。& zhàn同“占zhàn”。另外,下列一组多音包孕异体字,在新式汉字中是通过分化法处理的,而在老式汉字中则没有承认“着”的正体字地位。着zhe①助词。& zhāo②着儿(同“招儿”),放,应答。& zháo③接触,遭受,着了,动作的目的达到。& zhuó④穿着,着陆,着手,着落;派遣,着即。著zhe①助词,同“着zhe”。& zhāo②同“着zhāo”。& zháo③同“着zháo”。& zhù④显著,著名,著作。& zhuó⑤同“着zhuó”。  因“著”的读音太多,负担较重,起用一个“着”来分担部分读音和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近代汉语中,“着”的使用逐渐多起来,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我们建议港澳台各方面,应该接受这一合理的事实,把“着”作为正体字来使用。三 关于新旧字形的规范化整理问题  所谓新字形即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新式汉字体系的印刷体字形标准,与之相对的旧字形则是属于老式汉字体系的印刷体字形标准。这就是说,新字形是跟手写体一致的印刷体,原只属于新式汉字,并不属于老式汉字。但GBK规范规定:在CJK汉字认同规则的总框架内,对所有的GBK编码汉字实施“无重码正形”,即在不造成重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中国新字形(“GB化”);对于超出CJK汉字认同规则的、或认同规则尚未明确规定的汉字,在GBK码位上暂安放旧字形。根据这条原则,GBK对许多繁体字都同时收入了新旧两种字形,例如“产”的繁体,它同时收入了新字形“b”和旧字形“a”。这样,新字形就不是新式汉字的专利了。某些专为阅读古书服务的字典、词典,大概是采用了装有GBK的软件排版的,也把繁体字头改成了新字形写法,如《中华书海》、现代版《康熙字典》等。  但问题是,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老式汉字只是人们在阅读古书或跟还使用它们的人们打交道时才被使用的,而古书上的和那些正被港澳台等地使用的老式汉字,本来都只有旧字形一种字体,人们已经习惯了,现在又多出一套新字形字体,是否有利于人们学习和使用老式汉字呢?这样做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扩大新字形的影响或覆盖范围,对于没有繁简对应关系的汉字来说,统统“GB化”,是新式汉字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完全应该的,但对于已排除在新式汉字之外的繁体字来说,也通通来一个“GB化”,似乎就是在建设老式汉字的新字体了。总之,新式汉字的字体应当新形化(GB化),而老式汉字的字体则没有必要再新形化。另外,在个别字形的处理上,应以尽量不改变原有的造字理据、尽量不降低与相关字形的形差度为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有的字似乎应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恢复为原先的状态,如:寺(改为:上士下寸)、没(右边改为:上刀下又)、廷(改壬为底横长)、尧(恢复为“”)等。  在此不揣浅陋,意在抛砖引玉。衷心期望海内外学者专以及广大语文工作者,本着为实现汉字书同文和标准化献计献策的宗旨,积极参与讨论,不吝赐教。(执笔:冯寿忠、周胜鸿)  
&语言文字网&[转载]异体字差错溯源
异体字差错溯源
  异体字是与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即不是规范字。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异体字关系很是复杂,有不少是相反的。正因为如此早在1955年就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且不说本身有7字失误,还是以《一异表》为范本的,当然1986年和1987年等新的规定除外。通常工具书编入的异体字是写在正体字后面的括号中,或标明是异体字。反之凡是单列为字头的则视为规范字。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以说没有出现异体字差错,如果"阪"不算异体字的话。《新华字典》有4字"彷、氛、徼、欬",《辞海》有1字"徼"出现异体字差错。
  《现代汉语词典》的异体字差错早就存在,而且每版都修改,其中有的对了修改后反倒错了。如下7字第1版到第4版是列为字头,在第5版才改为写到正体字后面的括号中:顇、働、菓、暠、顦、譔。还删除了4个异体字。应该说编者意识到异体字的问题,但是直到第5版仍有125个异体字的差错。为了简短只举出本应写在括号中而却列为字头的20字:
  鞌、晻、牓、髈、犇、寀、詧、椉、鉏、旾、搤、剉、牴、啑、彷、畊、怳、侷、袴、凓。
  另一大差错根源是《汉语大字典》,对异体关系写有"同某"等,因为"同某"的含义宽泛容易混淆,例如正体字之间、异体字之间都可用"同某",即便如此很多连"同某"等也不写,为了简短只举出10字:箠、餈、剉、牴、讙、濇、蹚、飏、蹠、騣。
  再是《汉语大字典》编写的《异体字表》,因为很多异体字关系表述混乱,也是导致滥用异体字的根源之一。有8种只简介3种,为了醒目把所标明的异体字写入括号中。
  1.互为正体字和异体字  标明是正体字与异体字关系,而且互为颠倒,其实都是正体字。
  版(板)、板(版)。度(渡)、渡(度)。孩(咳)、咳(孩)。支(枝)、枝(支)。
  2.两字都是异体字 标明是正体字与异体字关系,其实两字都是异体字,而正体字是另外的字。
  餈(粢)正体字 糍。 因为打不出字只好空着。
  3.正体字与异体字相反 同《一异表》的异体关系相反,莫非要另起炉灶?
  稁(稿)《一异表》稿(稁)。貓(猫)《一异表》猫(貓)。異(异)《一异表》异(異)。敍(叙)《一异表》叙(敍)。
  高永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体字和异体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