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必背70首二首老人与海

欢迎访问短文学网 您还没有
当前位置:>>>文章内容
唯美爱情诗句,美的让人心醉
时间: && 阅读: 次 && 来源:
古诗词是中国艺术中最简练美好的语言,他总能让人感受到非同一般的情怀,生动的为大家诠释了各种各样的感情。
在古诗词中的,总是非同一般的生动与。那些真挚的,每一字都那样冲入人的内心深处,叫人感动不已。
1、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3、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4、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5、一寸相思千万绪。&&李冠《蝶恋花&春暮》
6、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8、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9、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10、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11、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李白《怨歌行》
12、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13、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4、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15、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6、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1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18、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19、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0、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2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22、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2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2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2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26、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27、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8、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29、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30、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
31、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32、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33、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34、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35、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36、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缙凇对邮&其三》
37、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张继《闾门即事》
38、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39、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40、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金错刀行》
41、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4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3、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4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45、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46、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47、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苏轼《贺新郎&夏景》
48、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9、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51、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5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53、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54、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55、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56、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57、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58、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59、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6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61、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2、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63、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64、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65、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66、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6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68、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9、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7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71、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72、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73、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74、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75、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76、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77、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78、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79、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80、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81、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8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83、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84、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85、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86、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87、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8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8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90、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91、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92、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93、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苏武《留别妻》
9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9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6、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97、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98、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K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99、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100、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 (短文学期待您的每一篇作品)
深度阅读 &&&&&&&&&&&&&&&&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
【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G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4.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2.【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3.【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4.【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5.【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6.《马嵬(其二)》的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7.李商隐诗的用典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总结、扩展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背景资料】一、关于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豁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长期执政,排抑商隐。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虽然他自己并不屑于攀附这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任何一个。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最后客死在荥阳。有《玉G生诗》,注本颇多,以流行的冯浩《玉G生诗详注》较为详备。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他称颂汉高祖、唐太宗,也称颂张良、诸葛亮。他同情“不师孔氏”的元结,更同情“言皆在中兴”的刘。他反对藩镇割据,又反对宦官擅权。可惜他“运与愿违”,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向的一个诗家。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的风格。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常常因为有声、有色、有新语、有巧对而吸引人去注意,又因为能含蓄和多比兴而吸引人去玩索。后代学他的人,例如北宋的西昆体作者,专门讲究典故和词藻,在语言的色泽上用工夫,形式主义的倾向非常显著。李商隐自己的诗也不免晦涩和浓得化不开的缺点。有时因用典深僻而遭到“语工而意不及”的批评。不过他也能够不依赖典故而达到很高的表现效果,例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有情调,有色彩,有气氛,却并不靠典故来烘托牵引。他的咏物诗如《赠柳》的“堤远意相随”和《蝉》诗的“一树碧无情”,除表现事物的特征还写出它在诗人头脑里引起的特殊感觉,绝非寻常的刻画,这不是堆砌典故所能办得到的。至于《夜雨寄北》那样述情如话的诗,虽然为数不多,也表明作者并不缺乏白描的本领。同时,李商隐的优秀作品都是言之有物,并非专讲表面的涂饰。由于他的身世经历,他对于生活的感受和世情的认识都不是浮浅的。在他的诗里感慨讽谕都有一定的深度。他的政治诗如《有感》《重有感》《哭刘》和《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都有深切的忧愤,攻击宦官、藩镇,更表现出识见和胆量。他的咏史诗往往有讽有叹,以古喻今。咏物诗往往借慨身世,如《蝉》和《扶风界见梅花》,在写物的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自己。他的爱情诗(不包括写爱情而别有寄托的诗)常常写相思失望,其中较好的几首能给人情深语挚的印象,也有一些免不了一般艳情绮语中的浮薄气息。这一类的诗虽然有特色,却并不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如果说李商隐善于言情,却有一定的理由,他的寄内、悼亡的作品就可以作证。李商隐从过去诗人接受多方面的影响,庾信、李贺的色调,杜甫、韩愈的句格,在《玉G生诗》里都不难发现。李商隐的七律往往在丽之中时露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使读者容易联想到杜甫的一些优秀作品。长篇《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写法受杜甫《北征》的影响,虽然比较质直,艺术上似不及《北征》,但更多写国家大事,政治性更强,更多地表现了“诗史”精神。李商隐的绝句,和他的律诗一样,讲求精工,巧于用笔,构思细密,唱叹有情。论艺术成就也不在他的律诗之下。在当时的作家中,杜牧的绝句非常突出,他们是并驾齐驱的。由于李商隐一生中许多遭遇不称心,他的诗里恬愉散朗的境界少,哀伤抑郁的表现多。他的近体诗因为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感染力往往很强。(选自《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二、有关评述1.(《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清?朱彝尊《李义山诗集》评语)2.诗以锦瑟起兴,“无端”二字便有自讶自怜之意,此锦瑟之弦遂五十耶?瑟之柱如其弦,而人之年已历历如其柱矣,即孔北海所谓五十之年忽忽至也。庄生梦醒,化蝶无踪,望帝不归,啼鹃长托,以比华年之难再也。感激而明珠欲泪,绸缪而暖玉生烟,华年之情尔尔。不但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日已成虚负,故曰“惘然”。(清?杜诏、杜庭珠《唐诗叩弹集》评语)3。此义山有托而咏也。首言锦瑟之制,其弦五十,其柱如之,以人之华年而移于其数。乐随时去,事与境迁,故于是乎可思耳。若乃华年所历,适如庄生之晓梦,怨如望帝之春心,清而为沧海之珠泪,和而为蓝田之玉烟。不特锦瑟之音有此四者之情已。夫以如此情绪,事往悲生,不堪回首,固不可待之他日而成追忆也。然而流光荏苒,韶华不再,遥溯当时,则已惘然矣。此情终何极哉!此诗说者纷纷,谓锦瑟为贵人爱姬者,刘贡父也;谓为令狐楚之妾者,计敏夫也。自东坡谓咏锦瑟之声,则有“适怨清和”之解,说诗家多奉为指南。然以分配中两联,固自相合。如“无端五十弦柱”、“思华年”则又何解以处此?详玩“无端”二字,“锦瑟弦柱”当属借语,其大旨则取五十之义,“无端”者犹言岁月忽已晚也,观下句自见。顾其意言所指,或忆少年之艳冶,而伤美人之迟暮;或感身世之阅历,而悼壮夫之晚,则未可以一辞定也。(清?王清臣、陆贻典《唐诗鼓吹笺注》,评语)4.此言贵妃殁后,徒闻在海外蓬莱之上,其与玄宗他生之夫妇未卜,而此生则已休矣。所以清宫长夜,无与为娱,徒闻卫士之鸣柝,无复鸡人之唱筹,盖形其萧条寂寞之情也。因思此日,六军衔愤而同驻马,当时七夕信誓而笑牵牛,其为哀乐何如矣。而余所惜者,四十四年之天子不能保一贵妃,反不如卢家夫妇犹能百年相守也,是不重可叹哉?(同上)5.海外九州,事属虚诞,帝乃求妃之神于方外乎?他生未必可期,此生已不可作,何复废寝思之耶?虎旅鸡人,几于虚设矣。吾想六军皆驻,徒然七夕私盟,五十年天子,求保一妇人而不可得,堪为色荒之戒矣。(唐汝询)言相传太真在蓬莱而其实就死。此时帝在军中,有刁斗之声,无朝廷之乐,然则笑牵牛之常隔,反不如卢妇之白头矣。(清?唐汝询《唐诗解》唐汝询、吴昌祺评语)6.玉妃既缢之后,上皇悲不自胜,因而谬托方士家言,言方士排神驭气,至于海外仙山,抽簪轻叩院门,果有太真出现,授以钿盒半扇,仍约生生夫妇,此无非欲聊自解释者也。今先生特又劈手夺去其说,言他生则我不能知,至于今生,则眼见休矣!因急以三四实之,言既是他生尚愿夫妇,何不今生久住宫帏,而乃自致马嵬宵柝,永辞上阳晓漏耶?便令方士饰说更无以得申也。此六军、七夕、驻马、牵牛,随手所合,不费雕饰,而当时陈玄礼侃侃之请,与长生殿密密之誓,一时匆匆相逼,遂成草草不顾,写来真如小儿木马,鬼伯蒺藜,既复可笑,又复可悯也。末言四十余年天子,而不能保一妇人,以为痛戒也。(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评语)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与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