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口密度存在的人口问题走哪些应当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广东省中山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地理)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广东省中山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地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6:46: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广东省中山一中11-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地理).DOC
官方公共微信【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以及人口迁移的问题。第(1)题,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疏。不能简单地用人口迁移的办法实现人口的平均分布。第(2)题,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人口国情有很大差异,人口政策就会不同。中国、印度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俄罗斯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为此采取鼓励生育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福利等措施,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第(3)题,根据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图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或平原、盆地)地区。第(4)题,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城市各方面条件比乡村优越,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既有有利的方面,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活跃了商业,促进了交通发展等;也有不利的方面,如产生或加剧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物增多、社会治安任务增重、就业困难等问题。
答案:(1)不可以。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稀疏,有的地方稠密。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疏。不能简单地用人口迁移的办法实现人口的平均分布。
(2)俄罗斯人口出现负增长,为此采取鼓励生育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福利等措施,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
(3)平原 (或平原、盆地)
(4)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如果城市人口无计划地膨胀,就会产生或加剧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物增多、社会治安任务增重、就业困难等问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地理
(2010?济南)图释导航.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如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完成此次探险.(1)请判断模拟线路经过的区域名称.A中东(地区);B大西洋(大洋);C巴拿马(运河).(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现象1:H地区有一个低温中心.现象2:甲国北部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却选择在E处修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现象3:甲国F处附近,一艘艘装满铁矿石的轮船正等待出港.(3)在图中画出红海附近板块的运动方向.
科目:初中地理
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学习了有关“世界的人口”后,蓓蓓搜集了一些有趣资料来研究关于世界人口的问题.请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一起解决他们遇到的现象和疑问.(1)根据图①,蓓蓓发现世界人口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能不能采取人为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呢?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2)面对人口危机,俄罗斯中央和地方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如设立“母亲基金”以鼓励生育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福利等,以改变人口状况.根据图②,你能解释俄罗斯这样做的原因吗?(3)根据图③,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4)根据图④:由于人口增长,成千上万的乡村人口离开乡村,涌入墨西哥城,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初中地理
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完成此次探险.(1)请判断模拟线路经过的区域名称.A(地区).B(大洋);C(运河)(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现象1:H地区有一个低温中心.现象2:甲国北部有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却选择在E处修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现象3:甲国F处附近,一艘艘装满铁矿石的轮船正等待出港.(3)若干年后,由于板块的运动,红海附近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科目:初中地理
[图释导航]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新航线的网上模拟探险.下图是学生自主确定的探险区域和航线,他们对模拟探险中遇到的现象和疑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请参与到活动中,一起完成此次探险.(1)请判断模拟线路经过的区域名称.B(大洋);C(运河)(2)在网上模拟探险中,学生们发现大致与我国东南部同纬度的A区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类型为,学生们还体验到H地区气温比周围地区,并找到了原因,请你试着写出来;在途经甲国时,学生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并欣赏到原始森林的美丽风光,其森林类型是,图中E处为甲国首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迁都到此,请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3)有的学生对不在探险区域的D海峡很有兴趣,探求得知它被(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是因为该国从A区进口的(资源)须经过此地.
科目:初中地理
由学生组织的“指南针”社团在学习了有关“世界的人口”后,嘉嘉搜集了一些有趣资料来研究关于世界人口的问题.请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一起解决他们遇到的现象和疑问.(1)读图①可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三个地区是:亚洲的、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地区.(2)图①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A:;B:;C:;D:.(3)根据图①,嘉嘉发现世界人口分布是很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能不能采取人为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呢?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4)面对人口危机,俄罗斯中央和地方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如设立“母亲基金”以鼓励生育和为多子女家庭提供福利等,以改变人口状况.根据图②,你能解释俄罗斯这样做的原因吗?(5)根据图③,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6)根据图④:由于人口增长,成千上万的乡村人口离开乡村,涌入墨西哥城,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关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7)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是,解决的措施是.俄罗斯远东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可能性与现实性
当前位置 >>
俄罗斯远东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可能性与现实性
于晓丽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4期
&&&&&&&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问题日益严峻,其主要表现是人口数量下降,人力资源缺乏。当前远东地方当局解决该地区人口问题的思路如下:先留住现有居民,扭转人口外流的趋势,再从地区外吸引人口;先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人口,再吸引外来人口;在外来人口当中,优先吸引来自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力,再吸引和利用其他国家的人力。但远东地区扭转人口外流趋势的可能性不大,寄希望于从俄罗斯其他地区或者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吸引大量人力也没有现实可能。虽然面临大量吸引和利用外来人力之必须,但尚未做好对之加以接纳和利用的各项准备。   【关键词】 俄罗斯 远东 人口问题 现有居民 外来人口  【作者简介】 于晓丽,1972年生,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哈尔滨 150080)
一 远东现阶段存在的人口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状况出现恶化趋势,最主要的表现是人口总量不断下降。2004年4月,远东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对媒体宣称,最近10年,远东所有联邦主体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程度与俄其他地区相比要严重得多。15年来,远东居民总数已减少100多万。根据2002年全俄人口普查的初步资料,远东人口已降至670万 [1]。远东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以下负面影响:(1)自1998年经济恢复以来,远东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2)劳动力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3)劳动适龄人口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当前远东所有工业部门都极其缺乏熟练工人,在军工企业和机器制造业中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一些在工资和待遇方面不具吸引力的部门,如采掘工业、建筑业和农业等劳动力匮乏 [2]。这种情况已对该地区的经济复苏产生严重影响。此种情况若得以持续下去,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可见,解决远东人口问题已成俄政府和远东地方当局的当务之急。   
二 远东地方当局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及可能性
  2002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委托远东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制定俄联邦移民法草案。据俄媒体报道,普京之所以把这项任务交给远东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是因为该地区的"移民问题"最为尖锐。普利科夫斯基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草案的制定。在草案制定期间,远东联邦区所有联邦主体的立法和执行权力机关都对草案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据报道,在远东制定的这份移民法草案中,拟定了3个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其一,如何留住远东地区和北部地区的俄罗斯公民以及如何吸引其他俄罗斯公民到这些地区来?其二,如何使远东地区吸引来自独联体各国及波罗的海三国的公民?其三,如何在俄境内利用外来人力?  据此,我们不难看出,远东地方当局解决该地区人口问题的思路如下:先留住现有居民,扭转人口外流的趋势,再从地区外吸引人口;先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人口,再吸引外来人口;在外来人口当中,优先吸引来自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力,再吸引和利用其他国家的人力。现在,我们就对这一思路的可操作性加以分析。  人口外流是远东自步入转型期以来人口总量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不难理解,地方当局在着手解决人口问题时,要先从留住本地区居民入手。从理论上看,留人的方法似乎有两个:其一,用行政手段阻止居民向外迁移;其二,用经济手段营造能够促使居民留下定居的条件。前者在历史上有先例可循,如沙皇俄国曾用农奴制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在苏联时期,农村居民无权获得身份证,因而无法迁移。但在现阶段,类似做法显然有违宪之嫌。俄宪法第27条规定,公民有自由迁移的权利。有鉴于此,用行政手段留人在现阶段从根本上说是行不通的。  因此,通过经济手段大幅改善远东居民的生活质量,缩短远东与俄其他地区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便成为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但事实证明,无论在沙俄时期,还是在苏联时期,执政当局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与俄其他地区相比,远东具有地处偏远、气候恶劣等劣势。为克服这一劣势,国家需为该地区投入巨额资金。换言之,远东的正常发展意味着对俄其他地区发展的削弱。现阶段,俄罗斯国力已大不如前,中央显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远东克服上述劣势。因此,远东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远东扭转人口外流趋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那么远东从地区外吸引人口的可能性又如何呢?   在考虑从地区外吸引人力时,远东当局自然首先把目光投向"自家人",即俄国内其他地区的人口。俄学界和政界有部分人士主张借鉴沙俄时期斯托雷平改革的成功经验,从俄罗斯欧洲部分一些地区向远东移民。但正如俄人口学家所指出的那样,俄目前并不具备实施类似移民政策的经济资源和人口资源[3]。斯托雷平向远东移民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俄欧地区农业人口过剩,因此,斯氏施行移民政策,一是为解决远东人力不足的问题,二是为缓解俄欧地区农业人口过剩的压力。而现阶段人力不足是全俄的共性问题,只不过在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表现得更明显而已。此外,步入转型期后,远东一度成为全俄首屈一指的问题地区,在本地人大量外迁的情况下,该地区对俄其他地区潜在移民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事实上,自转型以来,远东只接纳了少量被迫移民。这些人来自国内发生战事及民族关系紧张的地区。他们来远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地区民族关系尚可,尽管其社会经济状况不尽如人意。   除"自家人"外,远东当局也对苏联解体后迫于形势迁入俄境的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移民抱有希望。然而,转型以来的实际情况表明,这类移民同俄国内移民一样,也把欧俄地区当作首选的定居地。在俄罗斯亚洲部分,只有邻近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对其具有较大吸引力。与俄罗斯其他地区相比,远东接纳的这类移民数量是最少的。资料显示,年,俄罗斯东部地区从独联体各国接纳的移民人口数量如下:西西伯利亚30.1万人,东西伯利亚7.6万人,远东南部只有2.3万人 [4]。&&&&&&& 鉴于以上情况,俄人口学家得出如下结论:寄希望于从俄其他地区或者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向远东大量移民是不现实的 [5]。&&&&&&& 在本地区人口增长(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大量接纳来自亚洲国家的人口无疑是补充远东人力的捷径。目前,在远东从事劳务活动的亚洲人口中有中国人、朝鲜人和越南人。显然,在为俄提供大量廉价人力方面,中国最具竞争力。然而,转型以来的实际情况表明,远东乃至全俄尚未做好从亚洲,尤其从中国接纳大批人力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中国移民"问题而泛起的反华、排华论调在远东乃至全俄大行其道便是此种情况的明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俄两国官方关系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俄罗斯国内特别是远东地区围绕所谓"中国移民"问题而泛起的反华言论却不绝于耳,一度形成影响颇大的反华声浪。各种反华言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正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俄实施人口扩张,华人在远东大量聚居并以非法方式购买不动产,想以和平方式占领远东;其二,在俄华人的数量已达几百万,华人的存在已打破俄东部地区的民族-人口结构,威胁俄在上述地区的主权;其三,华人挤占了当地人的工作岗位,俄东部地区的居民因之被排挤出居住地;其四,华人从事影子经济活动使俄遭受巨额损失;其五,华人的存在加剧了当地的犯罪形势;其六,华人给俄带来疫病威胁。  这些反华言论在俄罗斯国内尤其远东地区影响颇大。根据俄罗斯学者在1998年所作的社会调查,在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1/3以上的居民认为中国将对俄构成威胁。在莫斯科,每10个人中有1人持这种观点。调查中还发现,俄罗斯民众对在俄华人所持态度存在逻辑问题--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欢迎华人在俄从事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拒绝让华人享有买房租地的权利,且坚决反对华人把收入带回国内 [6]。据俄学者评论,这是俄罗斯普通民众怀有的恐华心态的反映。
三 俄学者及政界人士关于利用华工的主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后,俄罗斯报刊关于"中国威胁"的言论有所减少。近年来,在俄罗斯各界围绕"中国移民"问题而阐发的言论中,理性的声音逐渐增多。部分学者指出"中国人口扩张"对俄虽不是现实威胁,但华人今后大规模赴俄的可能性非常大,到本世纪中叶,居俄华人的数量有可能达1000万,成为俄罗斯境内人数居第二位的民族群 体 [7]。基于这一判断,俄部分学者和政界人士主张俄应因势利导,通过积极、有效地利用华工来解决自身人力不足的问题。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其一,2005年后,俄将长期为人力的严重缺乏所困,因此需要大量吸引移民。在俄处于人口危机之时,邻居拥有大量劳力资源应被看作于其发展有利的因素,对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尤其如此。这些地区没有可能依靠俄西部地区或独联体其他国家的人口增加人力。"中国扩张的威胁确实存在,但对于俄罗斯这同时又是必须。" [8]   其二,外来移民通常会给接纳国带来巨大好处。德国和美国就是鲜明的例子。俄也应考虑如何鼓励外国劳务人员的到来,而不是像惧怕鼠疫那样惧怕来自亚洲国家的移民 [9]。  其三,因为中国(将来也包括其他东方人)移民必不可免,因此应当进行目的明确的解释宣传工作,扭转社会舆论,消除对于"黄色威胁"的惧怕心理,树立起东方移民的正面形象 [10]。  其四,中国移民问题对俄来说不是地区性的,而是全国性的,要求俄制定长期战略。在此情况下,主要战略问题不应是如何阻拦移民,而是如何组织移民,并与之共存。用老办法解决不了俄东部地区的人口问题,来自独联体的移民对俄人力需求的满足不会超过一半 [11]。  其五,俄近期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不是缺乏资金,而是缺乏人力。俄将面临吸引外来移民的任务,在这方面华人最有竞争力。俄应制定清晰、连贯和长期的移民政策。这一政策不应以"黄祸"、"人口帝国主义"或"人口扩张"的神话为基础,而是应建立在对国家需要哪些移民,移民应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如何避免移民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现实的、潜在的和想象的威胁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之上 [12]。与此同时,如何在大量利用华工的情况下避免俄东部地区的"中国化",也成为这部分学者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些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用"国际化"对抗"中国化"。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以莫斯科卡耐基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为代表。他认为,俄应制定政策,按一定条件不仅从中国,而且也从朝鲜、越南、印度和其他国家吸引一定数量的劳工。用配额限制各国劳工的数量,以防止某国劳工人数过多。对其从事的职业也要进行限制。这些劳工在俄应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第二,用"分散化"对抗"集中化"。俄著名学者加莉娜?维特科夫斯卡娅、让娜?扎伊翁奇科夫斯卡娅和维利亚?格尔布拉斯都持有这种观点。前两者认为,从维护俄罗斯的统一着眼,俄西部地区也应对中国人敞开大门。应创造条件让华人更合理地分布于全俄,而不是让他们集中在人烟稀少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而后者认为,为防止在俄形成中国人居多数的"飞地",应考虑用经济手段"驱散"已呈现集中趋势的在俄华人 [13]。  第三,对在俄华人进行教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维利亚?格尔布拉斯为代表。他认为,俄应借鉴世界上通行的做法,对在俄华人进行俄化教育,且应从初始教育开始。这样,一方面可给俄带来收入;另一方面可培养出通晓俄语的华人群体,就算这些人将来回国,也会怀有亲俄情结 [14]。  第四,对在俄华人实施归化。持此种观点的既有学者,也有政界人士。例如,维利亚?格尔布拉斯就认为,俄应借鉴美国经验,实?绿卡"制度,给外来人口以居留权和就业权。对想获得俄籍的人实施发放配额和限期考察等制度。俄著名政治人物鲍里斯?涅姆佐夫在谈论俄初版《国籍法》的弊端时声称,俄应借鉴美国将外来人口改造成美国人的经验,只要中国移民成为俄罗斯人,其存在就不会给俄带来坏处。而俄联邦委员会北方及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纳扎罗夫则认为,目前俄应着手同化部分中国"移民",对其施以国民待遇 [15]。  第五,对外来劳工的利用规范化。在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当中,亚历山大?纳扎罗夫的论述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国家必须严格监督移民的数量和质量。移民的地理分布、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情况 应严格遵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如果移民进程有悖于俄国家利益,则尽快将其终止。为此,应制定符合俄国家利益的移民政策。远东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近年来多次发表讲话,认为远东应当吸引和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但强调要严格依法行事。  第六,对赴俄华人应区别对待。在俄罗斯,有人认为,解决俄罗斯的中国人问题不能走极端。他们指出,那种认为只有靠吸引数百万中国人定居才能解决俄罗斯人口问题的观点与认为应将华人驱逐出俄境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对于那些为俄罗斯经济投资的、在不同领域具有高等专业技术水平的、能实际促进两国经济乃至教育、文化关系发展的华人,俄应为其创造在俄获得合法身份的可能性,而对于中国一般的劳动力应在签署有严格限制条件的临时雇工合同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在探讨该如何合理和有效地利用中国劳工的同时,也有研究者对俄吸引利用华工的前景做悲观预测。他们的基本思路是,中国无论崛起还是崩溃对俄都不利。中国若崛起,则会跟俄算旧账,不必使用武力,只要通过人口扩张便可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中国若崩溃,同样会有大量失控人口涌入俄境。对于在俄华人达到一定数量后将会产生的结果,一个名叫奥列格?伊瓦先科的俄罗斯人说的一段话颇具代表性。据他预测,到2010年,在俄华人的数量有可能达到800万~1000万。届时,中国移民最集中的地方将是与中国毗邻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各联邦主体,到2010年,中国移民数量有可能与当地居民持平。由于中国移民很有活力,当地居民将被从贸易、中小商业、建筑、农业和伐木等劳动领域排挤出去,从而促使后者向地区外迁移。这样,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就会形成华人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都很大的"飞地"。而当华人在这些地区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对地方(甚至是中央)政权施加压力,要求法律和整个政局朝有利于华人团体的方向改变,并可能提出改变这些地区法律地位的问题。以后这些"飞地"可能会分离出来,成为联邦范围内的民族文化自治区域。这些区域会立法解决华人面临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在本世纪20年代就有可能发生。此后,这些地区因当地居民日益减少,莫斯科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将下降,中国人对地方官员的影响将加大,因此,在某一时刻可能就会提出与中国人共同管理这些地区,甚至将其完全交给中国人管辖的问题。这样,即使在中国发展平稳的情况下,俄也可能在本世纪20~40年代期间悄无声息地失去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大部分地区。如果中国发展遇挫,爆发失业危机,则俄失去其东部的大部分或少部分领土的可能性在本世纪20年代或者这个10年末就将增大 [16]。  伊瓦先科的这篇长文近两年在俄因特网上广为转载,非常惹眼。文章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中国移民--为寻找生存空间还是为寻求资源?"其题记则是孙子兵法中的如下内容:"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从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中国及华人怀有怎样的戒备和敌意。
四 远东吸引利用华工的现实情况
  在俄罗斯各界围绕"中国移民"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之时,远东吸引利用华工的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2003年5月,俄罗斯远东的畅销杂志《远东财富》刊登的一篇题为《谁该在这里生活?》的长文,为我们介绍了远东与我国毗邻的4个联邦主体吸引利用华工的情况。  在这4个联邦主体当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恐华心态最重。该边疆区虽有20%的农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但在该边疆区的大学生(未来的劳力资源)当中,61%的被调查者反对与中国人在边疆区境内共同生活,2/3的人认为,从俄中合作中获取好处的只有中国,40%的人坚决反对利用外国劳工。与之相应,该边疆区对于吸引、利用外劳的情况控制得也非常严格。需要雇佣外国劳工的企业多通过合法途径办理雇工手续。然而,根据俄现行法律,通过合法途径办理吸引利用外劳的手续非常复杂。办理一份手续需要通过就业局、对外经济联络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移民局及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等多重关口。在最顺利的情况下,平均在每个部门要花费两周时间,每次要签30份文 件,3~4个月后方能将需要的人力雇到手。接下来还要应对政府部门的严格检查,若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则雇工协议将被取消。  在滨海边疆区和阿穆尔州几乎可以公开非法使用来自中国的劳工。只要向华人团体的"保护?提出具体的用工申请,雇主便可得到他想要的价格低廉、遵规守矩、吃苦耐劳,且具有一定技能的中国劳工。但从此以后,雇主一方面须从收入中为"保护者"提成,另一方面须用大笔金钱贿赂国家机关的检查人员。  犹太自治州在与相邻的中国省份开展劳务合作方面经验独特:将一定数量的农业用地租给中国伙伴,租期数年。中方可在所租地块上进行种植、养殖和生产活动。  目前,远东各界都在关注犹太自治州的经验。这是因为,远东荒废的农地在逐年增加,而农业劳动由于报酬低、强度大,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有关方面因此有意寻求在农业生产方面与中方进行劳务合作的有效途径。据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工企联盟主席叶夫根尼?舒列波夫所说,俄应考虑借鉴美国利用墨西哥人的经验,把中国劳工培养成俄罗斯?墨西哥人",即以文明的条件雇佣中国人,并对其数量严加控制,杜绝任何使其得以归化的可能,把没人利用的农地交给在国家控制之下由俄罗斯人参与领导的农业企业。如果此法可行,一方面可满足远东农业对人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可开辟出口农产品的前景。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俄虽面临大量吸引、利用外来人员的压力,但目前俄当局尚未做好接纳和利用这些外来劳工的各项准备。近年来,俄虽有部分学者和政界人士阐述利用外劳的必要性,且积极探讨利用外劳的有效途径,但俄罗斯社会对外来人口持有的戒备和排斥心理仍相当浓厚。目前,远东对于外来人力的利用情况离文明有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今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俄接纳外来人口的政策仍将徘徊在经济需求与社会和国家安全之间,因而仍将表现出不连贯、不稳定和自相矛盾的特征。                                  (责任编辑 张红侠)
[1] http://www.logistics.ru/9/10/i20_1102.htm[2] A.H.博加耶夫斯卡娅:《俄罗斯远东的中国移民》,http://crime.vl.ru/docs/books/book_4.htm[3] 〔俄〕Г.С.维特科夫斯卡娅:《俄罗斯远东:在移民领域的外部协作》,http://www.demoscope.ru/center/biblio/st5.html[4] 〔俄〕Г.С.维特科夫斯卡娅、Ж.А.扎伊翁奇科夫斯卡娅:《新斯托雷平政策在俄罗斯远东:理想还是现实》,http://www.carnegie.ru/ru/pubs/books/volume/48401.htm[5] 《华人在俄罗斯:威胁抑或拯救?》,http://pv.khv.ru/archive/02/04/23/a19.htm[6] 〔俄〕В.Г.格尔布拉斯:《俄罗斯的中国现实》,莫斯科,蚂蚁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页。[7] 〔俄〕Г.С.维特科夫斯卡娅、Ж.А.扎伊翁奇科夫斯卡娅:《新斯托雷平政策在俄罗斯远东:理想还是现实》,http://www.carnegie.ru/ru/pubs/books/volume/48401.htm[8] http://helen.nm.ru/vremyaMN/articles-2001/june/16-6-2.htm [9] 同上。[10] 《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新开发》http://www.svop.ru/live/materials.asp?m_id=6752&r_id=6875#home[11] 同上。[12] 《华人在俄罗斯:威胁抑或拯救?》,http://pv.khv.ru/archive/02/04/23/a19.htm[13] 前引书:《俄罗斯的中国现实》,第309页。[14] http://news.ferghana.ru/detail.php?id=1363[15] http://www.redstar.ru/_09[16] 〔俄〕奥列格?伊瓦先科:《年的俄罗斯会失去远东吗?》,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Web-o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