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世界格局演变的情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一超多强中的重要一强;中国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印度和埃及爆发了反帝独立运动,摧毁了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资本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和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对抗和争霸。
⑶近代中国处于资本主义国家争霸的牺牲品,是列强争夺世界霸权时掠夺的对象,但一战期间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欧洲战事,促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等。
⑷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发展与各类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史实并回答相关问题: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交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加剧,战争时有发生,请你任举一例说明。
(4)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科目:初中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两次世界大战后各形成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冲突加剧,请指出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4)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势?
科目:初中历史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冲突与合作是其显著特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1937年,建立轴心国军事集团结成侵略性军事联盟的三个国家
(2)请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尽早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反法西斯同盟在政治、军事上的相互合作。(至少要各举一例)
(3)列举二战中,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5分)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 摘自华东师大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从以上图表中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 戴维&辛克莱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2分)
(3)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2分)戴维&辛克莱为什么认为条约的签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2分)
&&&&&&&&&&&&&&&&&&&&&&&&&
(4)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概括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5)材料四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2、近代以来,随着各种力量的消长,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变动,现请你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探究一】知识回顾:一战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二战重要的_百度作业帮
2、近代以来,随着各种力量的消长,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变动,现请你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探究一】知识回顾:一战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二战重要的
2、近代以来,随着各种力量的消长,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变动,现请你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探究一】知识回顾:一战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二战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探究二】分析整理: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冷战表现为政治上 ;经济上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的趋势:;经济上 .【探究三】论从史出:当今世界主题是什么?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1协约国和同盟国 斯大林格勒战役2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政治上: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成为了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政治上与美国抗衡 经济上: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提出援助西欧各国,一方面可以控制西欧各国,一方面用他们来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可谓一石二鸟;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要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当今:一超多强 全球化3 和平与发展 经济实力当前位置: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偏难来源:上海高考真题
(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或者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主要考查你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欧洲共同体,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东方巨龙的腾飞&&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欧洲共同体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东方巨龙的腾飞
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条件:(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2)美国独占鰲头(3)苏联空前强大2、体系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5、评价: ①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过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②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关系:雅尔塔体系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的关系:“冷战”是美国与苏联主动对抗的表现,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导因,“冷战”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多极化趋势在两极格局中孕育、发展,并不断侵蚀和破坏着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一般认为,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关系:“冷战”与美国霸权主义的关系: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霸权主义,“冷战”是美国全球霸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雅尔塔体系:1、确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盟国在胜利在望时即意大利投降后就把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许多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及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2、具体内容:(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的殖民地以及国际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3、影响:(1)积极: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是一个进步。(2)局限性:因为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是苏联与美英相互妥协的结果,打上强权政治的烙印,如对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理都是背着中国政府进行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最终促使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情况:
1、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战后两极格局最初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立:①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的成立。②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经互会成立、华约的成立。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贯穿于整个20世纪50年代。3、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欧洲一体化特点:1、成员国不断增加;2、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3、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征:1、循序渐进。共同体从共同开发煤钢资源,发展到实行关税同盟和实行统一的货币,进而到采取相同的外交政策和建立欧洲联盟。这一过程,步步深入,逐渐提高。2、法国和西德两国发挥重要作用。如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明确提出了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西德总理阿登纳发出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倡议等。3、经济推动欧共体的形成,欧共体的形成又促进经济发展。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启动;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的推动与被推动的机制,贯穿于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开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社会中,首先开启这一先河并不断深入发展的当属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注意:欧共体成立后,其发展沿着两条途径展开:“一是组织规模逐渐扩大,二是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交织着向前发展的。”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1)历史渊源: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 (2)现实因素:A.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强的控制之下,成为美苏争夺的主要目标。西欧国家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不断加强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摆脱美国,独立自主以及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法国总统戴高乐首先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B.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与欧洲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美国与欧洲争夺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西欧各国都缺乏单独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要保住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有力的影响,联合是唯一的出路。 (3)联合的可能性:A.战后西欧各国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高度发展,为实现欧洲经济的联合提供了经济基础。B.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趋势加强,使这些面积狭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要求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超越国界,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为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保证。C.法德两国出于恢复大国地位,摆脱美国控制的共同利益,逐渐排出宿怨,实现和解,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道路。D.西欧各国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没有太大差异,且有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战后各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方经济。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实质及其影响: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国家政权协调建立的国家间经济联盟。 2、影响:(1)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 (2)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到1986年发展为世界最大的区域贸易实体。 (3)欧共体奉行在维护欧洲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 (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早在6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后,日本便着手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创造条件。在经济上,日本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贸易大国、金融大国,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进行“第三次远航”,要成为政治大国。1982年日本首相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是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1987年日本政府又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其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 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治大国以保护和巩固经济大国的地位。在80年代出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中,不失时机地跻身于几个政治大国之列,以提高其自身的国际地位,使之从经济大国发展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开创“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时代”,使日本成为支配世界的强者之一。为此,日本政府积极调整内政外交,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1、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行全方位的国际化。日本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提出了“东亚经济圈”的构想,改变过去只与美国发展经济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转而立足亚太,建立以日本为主导的经济圈。它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和10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日本首先把升级换代下来的产品大量地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又向东盟地区输出资本,促使东亚地区经济圈内产业结构实现连锁调整,形成了日本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四小龙”生产一般技术产品和耐用品,东盟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分工格局,加强了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对日本的依赖关系,使日本与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它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部分。1991年,日本开发援助总额达110亿美元,超过美国(94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其中60%用于亚洲。 2、转变防务思想,增强军事力量。从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积极扩充军事力量。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废除1976年三木内阁制定的军费开支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使日本军费开支急剧上升,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日本遵循“质量建军”的原则,发展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海陆空威慑性的防卫力量,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突破宪法规定不能向国外派兵的限制,向波斯湾派出3艘扫雷艇,后来又派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防务上,日本正由“专守防卫”向“海外防卫”转变,武器装备质量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日本的常规军事实力有可能超过英国和法国。日本已成功发射多种火箭,拥有制造核武器的钚和技术,这些都是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实力基础。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与联系。首先,日本十分重视加强美日欧三边关系。日本领导层认为,美日欧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2/3,建立以美日欧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就能保障世界未来的和平和繁荣。其次,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与东亚和中东的关系。同时,日本以金钱为外交手段,以取得政治效应。①1985年,日本政府表示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世界和平。日本一直为联合国维和部队负担10%的费用,支付联合国会费在全部成员国中居第2位。②为解决第三世界债务危机,日本制定了300亿美元“黑字还流计划”,并为解决中东、朝鲜、柬埔寨、波黑等问题提供资助,从1994年起,日本就公开表示,争取使自己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权益的重新划分,这必然会触动有关方面的既得利益,进而导致严重的斗争。如何正视过去的历史,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如何使美国和亚洲国家相信日本壮大不是养虎遗患。这些比较敏感的重大问题,其中任何一个得不到恰当处理,就会使日本丧失谋求“政治大国”的基本条件。因此,日本要成为真正的“政治大国”,还要走较长的路。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 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史实: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对国际局势影响:1、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泛起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经济崛起的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截至2012年5月)拥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的松散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从1961年形成的不结盟运动,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具有以下3个特点。1、政治上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反殖,进而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2、愈益重视和强调经济领域的斗争。3、不结盟运动队伍不断扩大,并在组织上走向制度化。不结盟运动成立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2、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3、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不结盟运动概况: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原则: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 4、任务: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5、影响: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③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以国家名义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1、一切参加国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2、它应该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它不应当使本国卷入大国冲突的军事集团并成为它们的成员国; 4、它不应当同任何一个大国签订双边协定,建立带有军事性质的联盟;5、它不允许大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中国经济振兴过程:(1)1949年,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3)1957——1966年,遇到挫折,但也有发展&(4)文革十年,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损失&(5)1978年以后,实现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振兴表现:&(1)综合国力增强& (2)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发展,进出口、科教文卫发展&(3)2007年,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经济体&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1)在世界政治舞台起着重要作用&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新中国的崛起:
发现相似题
与“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733711459897832111101114532106102&(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①中共十二大;②中共十四大;③中共十五大。
(3)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4)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等。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材料二: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战略转移,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材料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抵抗,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等重大胜利。材料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烽火。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不久,中国大陆解放。——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其中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应包含于上述哪则材料之中?(只写出材料前的题号即可,2分)(2)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3)上述四则材料分阶段地简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历程,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分)&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材料二: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战略转移,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材料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抵抗,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等重大胜利。材料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烽火。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不久,中国大陆解放。——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其中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应包含于上述哪则材料之中?(只写出材料前的题号即可,2分)(2)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3)上述四则材料分阶段地简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历程,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战略转移,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材料三: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抵抗,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等重大胜利。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内战烽火。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不久,中国大陆解放。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其中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应包含于上述哪则材料之中?(只写出材料前的题号即可,2分)
(2)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
(3)上述四则材料分阶段地简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历程,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迈克·华莱士:邓主任刚才谈到“文化大革命”,在那时候您和您的家人遭遇如何?邓小平:那件事,看起来是件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这样坏事就变成了好事。请回答:(1)材料中的“坏事”是指什么?“好事”又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文化大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云南省中考真题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每艘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友谊之船】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遣唐使船能够出现在上海世博园的日本馆,这将是对那些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们最好的纪念。材料二:自1405——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和平交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在目的上有什么本质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突之船】材料三: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全舰官兵246人殉职。(3)日本从被迫开放,发展到打败远东最大的北洋舰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今年3月,日本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发生后,近邻中国立即伸出援手,派出国际救援队,提供紧急物资援助,胡锦涛主席亲自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遇难者,并表示愿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民感同身受,许多在日中国公民参与抗震救灾,与日本民众同舟共济。
——摘自人民网(4)日本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网络上也有些不理智的观点,甚至是叫好声。你认为“历史的原因”是什么?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国人民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这次日本的灾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之船】材料五: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会议中途,由于受敌探干扰,代表们随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材料六: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或者叫三个阶段。也就是1921年至1949年,1949年至1978年,1978年至今。在90年的过程当中,我们党领导了两次革命,实现了两次飞跃。同时,我们党在这三个时期当中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领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件大事,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三件大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0年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办了三件大事。
——中共党史研究室(5)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积累了哪些经验?(请各列举出一个例子)由此,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句话概括四大名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