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中定山是山竹什么时候上市出现的?

《春宴》读后感_百度知道
《春宴》读后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春宴》读后感]一本写阴郁的病态的令人怜悯的自恋的人精神病态的自私的女人的书,一本貌似充满了禅意却实际上却根本无法让你领会的书,一本无病呻吟缺乏逻辑的书,一本所谓的专注情欲灵魂生命却告诉你你不需要情欲灵魂和生命的书,一本所谓的安静、缓慢、优美却充满晦涩、意淫、矛盾和无理取闹的书,《春宴》读后感。唯一的优点就是和郭敬明相比不矫情,我宁愿相信作者是真诚的。然后看郭SB的书好歹让我有种淡淡的忧伤,看完这个我直接懵了参考:人其实最终只能被自我打败越是亲近的人越彼此缺乏怜悯。爱一个人,最终不过是爱上自己她说,定山,我对你说过的话依然正确。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我知道情爱欢愉如同清晨的露水稍纵易逝,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得到它的存在。生命苦痛和悲哀太多。哪怕一丝丝光线渗出,也是我的所求。她说,我被长年积累的孤独打败,输给一直匮乏的对情感和温暖的需索,同事也屈服于情欲和幻象之下。这是我注定的沉沦。她说,我因此知道,我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感情的解脱与他人无关,只与个体的超越性有关。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落为脾气和情绪。一颗心,每天被一只手紧紧地揪着。疼痛,虚弱,不能自主。一种从内到外的抽离和剥取。无力感。发不出声音。也不再思考。身体,心,被压缩成单薄一片,只余下存活本能。独自度过一个月。默默无言。日以继夜对着电脑工作,吃很少的食物。困倦到极点,衣服未脱,灌下半瓶酒,躺倒床上入睡。无人对话,无人消解,无人分担,无人介意。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而她,除了以工作、酗酒、麻醉、忍受煎熬度日,已经找不出其他任何可以失去清醒,对抗时间,读后感《《春宴》读后感》。如果没有足够被磨炼过的心理上的坚毅,恐怕早已无法支撑。她是对苦难可以做到麻木不仁的人,她一贯如此。即便如此,呵,也只有被真正伤害过,或者伤害过自己的人,才会明了这种克制和沉默,是一种怎样的负荷。整夜无法入睡,旧日记忆摧毁心脏,理性即使再清醒、自知、分明,感情在某些瞬间如洪水猛兽决不相饶。无望,对背叛和放弃的怨恨,对爱的渴慕,留恋,惋惜,悲伤,失落,激愤,勉强,无奈…泪流满面,失眠深夜中几近觉得无力存活于世。所有混沌而剧烈的情绪像大海潮水起伏、交叠、变幻。有时她能够旁观这些潮起潮落,有时被翻滚其中无法自拔。爱的熄灭令人毛骨悚然浑身碎裂,就这样被沉默凌迟。在意识到有求死之心时,她把厨房里所有的刀具锁进抽屉。人其实最终只能被自我打败越是亲近的人越彼此缺乏怜悯。爱一个人,最终不过是爱上自己她说,定山,我对你说过的话依珐憨粹窖诔忌达媳惮颅然正确。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我知道情爱欢愉如同清晨的露水稍纵易逝,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得到它的存在。生命苦痛和悲哀太多。哪怕一丝丝光线渗出,也是我的所求。她说,我被长年积累的孤独打败,输给一直匮乏的对情感和温暖的需索,同事也屈服于情欲和幻象之下。这是我注定的沉沦。她说,我因此知道,我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感情的解脱与他人无关,只与个体的超越性有关。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落为脾气和情绪。一颗心,每天被一只手紧紧地揪着。疼痛,虚弱,不能自主。一种从内到外的抽离和剥取。无力感。发不出声音。也不再思考。身体,心,被压缩成单薄一片,只余下存活本能。独自度过一个月。默默无言。日以继夜对着电脑工作,吃很少的食物。困倦到极点,衣服未脱,灌下半瓶酒,躺倒床上入睡。无人对话,无人消解,无人分担,无人介意。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而她,除了以工作、酗酒、麻醉、忍受煎熬度日,已经找不出其他任何可以失去清醒,对抗时间。如果没有足够被磨炼过的心理上的坚毅,恐怕早已无法支撑。她是对苦难可以做到麻木不仁的人,她一贯如此。即便如此,呵,也只有被真正伤害过,或者伤害过自己的人,才会明了这种克制和沉默,是一种怎样的负荷。整夜无法入睡,旧日记忆摧毁心脏,理性即使再清醒、自知、分明,感情在某些瞬间如洪水猛兽决不相饶。无望,对背叛和放弃的怨恨,对爱的渴慕,留恋,惋惜,悲伤,失落,激愤,勉强,无奈…泪流满面,失眠深夜中几近觉得无力存活于世。所有混沌而剧烈的情绪像大海潮水起伏、交叠、变幻。有时她能够旁观这些潮起潮落,有时被翻滚其中无法自拔。爱的熄灭令人毛骨悚然浑身碎裂,就这样被沉默凌迟。在意识到有求死之心时,她把厨房里所有的刀具锁进抽屉。  〔《春宴》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其他类似问题
读后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欲望人人都有。即便想“无欲”的人本身就怀着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做得到吗?
  欲望和欲望对象之间,有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尤其是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绝欲望和欲望对象,便有助于将欲望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个能主动隔绝欲望对象的典型例子。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
  现在有很多领导,因贪图钱财而受贿,结果被送进班房;也有的领导,因迷恋女色误信枕边风而断送前程。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你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办企业是一件天长日久的事,必然要有一种持久、稳定、明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只想混个吃吃喝喝,可以趁早关门,开个小百货店,一样养家糊口。
  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认为他们很成功时,也正是他们“瓦匠吃中饭--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Sina Visitor System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三种驱动逻辑与案例直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品牌升级是品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策略手段与战略阶梯,通常以品牌定位的精准化,品牌理念的升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擢升来表现,并最终落实为品牌价值的提升。传统产品的品牌升级动力,可能来源于内生性的动力,比
品牌升级是品牌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策略手段与战略阶梯,通常以品牌定位的精准化,品牌理念的升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擢升来表现,并最终落实为品牌价值的提升。传统产品的品牌升级动力,可能来源于内生性的动力,比如企业研发战略的驱动,以及企业领袖准备开拓更大市场疆域的决心,也可能源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例如竞争者的同质化涉足,消费者口味偏好的改变与生活观念的变迁,等等。而且,这种品牌升级甚至可以在产品技术内涵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品牌理念与包装就能够实现,最典型的例子当然是号称百年配方不变的可口可乐了。
与传统的产品品牌相比,旅游目的地品牌则有很大的不同。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个复合体验的品牌,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覆盖了观光休闲度假定制等多种旅游消费型态。旅游产品的消费,具有受特定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制约、低重复消费型态、异质化与同质化兼而有之的竞争替代性等特征。从时间要素制约来说,有的旅游产品消费必须在特定时间段进行才有价值,或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旅游消费体验差别很大;从空间要素制约来说,旅游产品往往是固定或附着于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的,而游客自身所在的位置距离有远有近,从而导致消费便利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成本: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差距很大,甚至会导致部分游客无法消费;从消费的可重复性来说,理论上,旅游产品是可以无限次重复消费的,但事实上,即使是类似于黄山这样的绝美景点,大多数人也必定厌倦于一年之内来往黄山数十次;从竞争特点来说,理论上所有的旅游产品都是异质化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旅游景区景点是完全相同的(这与某些传统产品不同),但事实上,消费者对于不同的旅游产品的形象认知和消费体验则可能是相同的,正如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由此,旅游产品之间,其实是在异质化的形态下,进行着一定的同质化的竞争的。
于是,当我们来讨论一个旅游目的地品牌要不要进行品牌升级,以及如何进行品牌升级时,我们就发现这其中有着与传统产品品牌升级不同的因素。从旅游品牌升级的动因与路径模式来说,有如下三种不同的渠道逻辑与模式:
第一种,消费驱动逻辑。意思是说,旅游目的地品牌基于目标消费人群消费需求特征或者偏好的改变,为了改变或提升不同消费者(已有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印象,而进行一系列品牌形象升级工作。
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消费者,呈现沿时间轴分布与沿空间轴分布的双重特征。
所谓沿时间轴分布,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消费人群不断扩大,同时不同消费人群对其品牌的认知体验也在不断改变。举个例子,一位仅仅在十年前去过一次周庄的游客,他对周庄的认知与评价印象,会因为后来他所去过的其他景区景点(特别是类似的水乡古镇)的情况而改变。另外,一位十几年前非常想去深圳世界之窗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的游客,他在今天多半不会对世界之窗再有兴趣了,他很可能对东部华侨城更感兴趣。因此,随着时间的迁移,消费者的旅游消费需求特征以及他们对于旅游品牌的认知,是会有所改变的。
所谓沿空间轴分布,是指以景区景点为中心,不同的半径距离内的消费者,对于景区景点的认知印象以及体验感觉会有不同。比如,苏州人对于周庄的感觉,与南京人对于周庄的感觉是有差异的,而江苏人对于周庄的感觉,与陕西人对于周庄的感觉,必定存在巨大的差距。
由于消费人群存在这样的不同,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可以通过针对不同的目的地客源市场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展开品牌升级传播工作,改变和提升自己的形象,以此来吸引游客。
第二种,资源驱动逻辑。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背后,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资源来支撑的,这包括自然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社会文化资源、建筑与景观设施等各种人工兴造的资源、各类服务设施等等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要素的资源。旅游消费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样的资源吸引力而激发的。因此,通过资源的整合、配置、改造、兴造,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玩,包括初次游玩和重复游玩。这就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资源驱动逻辑。
当然,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信息传播的成本与障碍,客源地的消费者可能不了解旅游景区的资源改造与投入的变化,他们可能还停留于过去对于景区的印象当中。因此,针对不同的客源地区,发起旅游品牌的形象更新与提升活动,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第三种,竞争驱动逻辑。前面说过,旅游目的地品牌之间,既是异质化与差异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同质化。因此旅游目的地品牌之间其实仍然存在很大程度的竞争。比如,选择去了三亚看海,可能就没必要去威海或者青岛看海,当然,反过来也是如此。为了应对这样的竞争,旅游目的地品牌有必要在目标消费人群中塑造自己的差异化特征和不同的体验价值,由此来加强自己对于目标客源的吸引力。这就是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竞争驱动逻辑。
在现实中,这三种驱动逻辑是可以单独存在,或者同时存在的。
例如,2010年新加坡旅游形象的升级工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消费驱动逻辑的例子。今年年初新加坡旅游局在北京发布了旅游品牌升级战略&&从&非常新加坡&旅游概念升级为&Your Singapore 我行由我新加坡&,着重强调以游客为中心的非凡个性之旅,彰显了新加坡旅游品牌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同时重点推出电子商务旅游预订平台,强调定制化旅行体验。其核心是全方位的数字化体验系统,包括一个全新的网站、搜索引擎营销、博客(微博)营销、手机媒体、社交媒体以及电子商务旅游,宣告着旅游产品定制和旅游体验定制管理时代的到来。这一战略抓住了游客一直以来所向往和追求的个性化旅行体验,让游客可以为自己的行程注入更多个性色彩,使他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偏好和兴趣定制旅行,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新加坡,你能够感受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专属于&我的旅行&。
这就是新加坡旅游品牌的升级,由消费期望所驱动并驱动消费期望的品牌升级战略。
而竞争驱动逻辑的典型例子中,乌镇应该算是一个。继周庄之后,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发掘与推广可谓一拥而上,如火如荼,最热火的时候,据说江南古镇有九十九之多。在近似于千镇一面的水与古镇的包围中,浙江乌镇从传统的水乡古镇观光体验,升级为生活在梦里水乡古镇休闲度假体验,在水乡古镇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伴随资源开发投入的驱动力,尤其是乌镇西栅开发的个性化民宿、夜游休闲以及商务会议服务设施,大尺度地转向于商务会议旅游产品的营销,取得了闷声赚大钱的不菲效益。
要说三种驱动逻辑兼而有之者,则应该算是常州中华恐龙园(现开始升级为环球恐龙城)了。中华恐龙园最早建立的形态是恐龙科普博物馆并定位于科普旅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恐龙为主题的单纯科普旅游逐步失去了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基于消费者偏好变迁的驱动,恐龙园开始转向娱乐时尚为主,科普博物为辅的主题乐园模式,并通过资源建设投入来推动其品牌的升级进程,先后兴建了鲁布拉水世界与水公园以及今年新开业的库克苏克大峡谷,并花费不菲的投资在园内推出了大型的演艺项目和花车大巡游项目,以丰富其神秘、时尚、动感、快乐的主题内涵。随着时间推移,常州周边地区先后出现了多家主题乐园,例如芜湖的方特欢乐世界、上海的欢乐谷,以及常州本地新开的太湖湾环球动漫嬉戏谷主题乐园,无疑形成了对于恐龙园的包围竞争态势。在此情况下,他们又投资兴建了恐龙谷温泉、恐龙城大剧场,并纳入了常州的新北公园、体育公园、三河三园水上之旅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与资源,并将结合常州动漫产业基地而兴建迪诺水镇,由此进一步升级为集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温泉休闲、游憩型商业及动漫创意合于一体的配套完善、个性鲜明的旅居结合的大型旅游休闲社区,并更名为环球恐龙城。对于环球恐龙城来说,资源、竞争与消费的三重驱动与交替驱动下的品牌持续升级工程,显然是远远没有结束。展望未来,上海迪斯尼项目即将开张,届时环球恐龙城还会面临新一轮的竞争驱动逻辑下的品牌升级挑战。
旅游目的地品牌升级的三种驱动逻辑理论,同时也揭示了旅游品牌启动升级工程的时机选择:洞察到消费偏好改变之时(例如定制度假旅游的兴起)、同质化竞争显性化时(周边旅游景区的开发)、资源开发建设形成时(旅游景区的地理扩展或者旅游项目的兴建)。
例如,南京珍珠泉景区,在很多年来一直以城市公园的形象存在于南京及周边市民的心目中。虽然珍珠泉景区先后引进了野生动物生态园和大型的娱乐游乐设施,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农夫山庄、野营俱乐部、五星级明发度假村大酒店等项目与设施,但并没有能够及时推动品牌升级形成主题乐园形象,并没有能够真正形成休闲度假与会议旅游、商务活动的品牌。
随着后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跨江发展战略,珍珠泉作为江北旅游龙头企业,成为重点打造的目标工程之一。佛手湖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项目,定山寺古文化旅游区复建工程,苏宁佛手湖环球酒店,文化产业园(主要包括名石艺术馆和青花瓷体验博物馆)、珍珠泉佛手湖郊野休闲公园、北欧风情园和MGM(美高梅)酒店等项目,都被纳入规划而珍珠泉景区范围内或者周边兴建完成。
那么,对于珍珠泉景区而言,随着资源项目的迅速扩张,顺应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趋势,强化其对于皖、宁地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来自于资源、消费、竞争三重驱动之力,就非常有必要迅速而有效地实施品牌升级工程了。
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 刘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曾于里:安妮宝贝的自我重复——兼谈《春宴》
安妮宝贝的自我重复
——兼谈《春宴》
&&&&&&&&&&&&&&&&&&&&&&&&&&&&&&&&&&&&&&&&&&
  困扰安妮宝贝的是一种人生虚无感。她的作品故事性极弱,撑起故事框架的往往是由华丽文字堆砌而成的“情调”,这些情调所捕捉的并不是生活中饱满丰盈的那一面,甚至也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个体在时间的流失和空间的转移当中,因孤独、失落而衍生出的稍纵即逝的恍惚感和虚无感。而安妮宝贝笔下的人物无一不在这种虚无阵地中艰难地突围,甚至为了冲破这虚妄的弥彰,她只能不断重复讲述类似的故事。遗憾的是,十年了,安妮宝贝始终未能堪破这虚妄,甚至最后,她本身成了虚妄的一部分。
  2011年8月,安妮宝贝的新作《春宴》出版,长达30万字。作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作家”,安妮宝贝的新作轻而易举拿到200万的天价稿酬,首印120万册。《春宴》也如期热销,一面世便占据着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遗憾的是,《春宴》却招致大批读者的批评。豆瓣上,《春宴》仅得7分,这是安妮宝贝所有作品中分数最低的;出版人路金波直言不讳:“就我所看到的,有30%是差评。”并且,这些差评绝大多数来自于安妮宝贝的忠实追随者。她们纷纷留言“十年不变,恶心到爆”。读者的批评尽管过于情绪化,但却也道出安妮宝贝作品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不断的自我重复。这会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安妮宝贝的自我重复表现在哪,她为什么自我重复,为什么她的重复能够赢得读者,而到了《春宴》却引起批评?
&&&&&&&&&&&&&&&&&&&&&&&&&&&&&&&&&&&&&&&&&&&&&&&
  安妮宝贝自我重复首先刺眼地表现在小说人物与情节的高度雷同。她的小说第一主人公是一个女子1(“女子”安妮宝贝的惯用词),而这个女子1一定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童年生活:一定是破碎的,或父母离异,或继母,或被寄养,总之会有不幸状况降临在女子1身上——
  从小在姑姑家里长大,父母离异,各奔东西。只有每年的起初,从不同的城市寄一大笔钱过来。但是她从不写信,打电话。她说,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七年》
  安,寄养在奶奶家,后寄养在叔叔家,叔叔对我不好。我想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最后约期》
  是邻居的女孩。继母对她不好。——《交换》
  她还没有告诉七月,她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她的母亲因为爱一个男人,为他生下孩子,却注定一生要为他守口如瓶。……安生独自住一大套公寓。她的母亲常年在国外。雇了一个保姆和安生一起生活。——《七月与安生》
  母亲是她生命里的第一只蝴蝶,接近传奇的生涯,远走高飞,不见踪迹。而父亲,她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对我提起过他,仿佛这个给予我骨血的男子,从来没有存在过。——《莲花》
  到了《春宴》,周庆长“母亲不知所踪,父亲得了病,亲人之间气氛阴沉”。父亲住院一年半后死去,由祖母抚养。“12岁,祖母去世。在叔叔家里寄养3年。……婶婶和其他孩子苛责她,度日艰辛。”
  2.性格:破碎的童年经历一定要发挥作用了,女主人公性格一定与世隔绝,一定阴翳古怪,一定内心绝望,一定要不断放逐自我,摧毁自我———
  在女孩子里面,她的外表不算出众。可是她的独立和古怪让人无所适从。一双明亮的眼睛平静地看着他,没有任何犹豫。……那时他才发现她内心一些绝望阴暗的东西。——《七年》
  她不羁流离的灵魂不可能停息。他了解她的美丽只能依赖于她的放纵和自由。——《最后约期》
  我的面具还是甜美纯净。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是这样的苍白和颓废,还残缺不全。——《呼吸》
  她只是暴戾天真的女子,带着决然。与任何人都不同。与人与事从无眷恋,亦不受束缚。是那种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就上路去往彼地的人。亦是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弃绝方向只为缱绻相守的人。看似有断然的无情,却又有一种华丽深邃。——《二三事》
  我以为自己已经能控制自若。可是有时候,突然意识到其实孤独已经把我吞噬在其中,就会非常绝望。我会尖叫。会大声哭泣。会浑身发抖。——《瞬间空白》
  不懂得疏离的界限,纵身投入,带着命定的盲目的激情,要靠近这热与光,补充她躯体中的某种元素的缺乏……不计较粉身碎骨。她的行事原则一向以自我为中心,做她喜欢的事情,为此付出一切代价,有甘愿的勇气。———《莲花》
  而《春宴》中,周庆长“很少化妆,不抹香水,不看女性杂志,不戴饰物。没有穿过高跟鞋,不热衷修饰,无谓对男人作出取悦依赖的姿态。……这是一扇在她生命中被关闭起来的门”。她遗世独立,“她的感情,是生长在海拔4500米高山之上的野生鸢尾花,开在针叶林的溪边湿阴地上……大部分时间,她灵魂里的那些花朵,只能独自消亡在高处的寂寞中,自生自灭。”
  3.这种雷同甚至表现在穿着与外貌上:牛仔裤(要洗旧,要松垮),凉席鞋子(带子一定要细细的),如果是鞋(一定是系带球鞋),内衣一定是蕾丝边的;外貌:头发(一定是海藻般),有一颗眼泪痣,眼神一定是放肆而直接的——
  她穿宽大的洗旧的牛仔裤和黑色T恤。瘦瘦的手腕上套一大串暗色的银镯。头发漆黑浓郁。光脚穿绕着细细带子的麻编凉鞋。……的左眼角下面有一颗浅褐色的眼泪痣。——《告别薇安》
  穿着松松垮垮的很大的牛仔裤,黑色的蕾丝内衣,一头海藻般的浓密长发散乱地铺在背上。——《七年》
  穿一条蓝色小格子的裙子,裙边缀着白色的刺绣蕾丝,光脚穿着一双细细带子的凉鞋。漆黑浓密的长发,已经像水一样地流淌在肩上。——《暖暖》
  是那种会把手指甲剪得短而干净的女子。喜欢奢华的黑色蕾丝内衣。——《烟火夜》
  一条牛仔裤又旧又宽,裤腿太长翻了好几层,有点高低不齐。上面是同样偏大的白棉布衬衣。袖口也是卷着的。一头漆黑的长发浓密散乱地披在肩上。光着脚穿一双红色的系带球鞋。——《小镇生活》
  微笑地仰起头。黯淡的星光下,他看清她左眼角下面褐色的泪痣。——《午夜飞行》
  是一双明亮的水光潋滟的眼睛。眼神放肆而直接。——《小镇生活》
  她有明亮而放肆的眼睛。她给我隐约的不安。她像一只无理粗暴又任性的手,却满含温柔。——《小镇生活》
  看到绢生,穿着她的白裙子,光着脚,坐在床边抽烟。她海藻一样的长发潮湿凌乱,黑眼睛漆黑明亮。——《烟火夜》
  她是瘦而拘谨的女孩,右脸颊有一颗大而浑圆的黑痣。——《莲花》
&&&&&&&&&&&&&&&&&&&&&&&&&&&&&&&&&&&&&&&&&&&&&&&&&
  而小说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内心绝望的女子1寻找爱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这样的:爱上了男子1,因为这个男子1真正理解她;但是男子1因为种种原因不敢或不能爱她;于是她选择了自我放逐。这种放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断旅行漂泊;另外一种是“随便”爱上另外的男子(男子2、男子3),自我折磨。最后以女子1的死亡告终。
  1.男子1的形象特征很明显:高级白领,英俊,但是沉默,喜欢穿衬衣(最好是白色的)——
  是个瘦的清秀的男人,脸上有一种明亮的光泽。那种明亮,是因为他的淳朴。我看着他身上的白色衬衣。——《呼吸》
  个人风格更为明显。短发,平素只穿白色或深蓝色的衬衣,洗旧的布裤。一双球鞋。身形并不似北方男子高大,但轮廓鲜明冷淡。浓黑眼睫低垂下来,似有千言万语。——《莲花》
  他的脸是英俊的。平时的冷漠表情在睡眠中显得温情。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春宴》中的清池:“穿海蓝色细竖条白色衬衣,黑色长裤,黑色皮鞋,中规中矩外企高管装束。他是北方男子身形,高大挺拔,有运动习惯,肌肉匀称结实。平头。……外表着实敦样的男子。”
  2.而男子1爱上女子1的原因是他被女子1那种遗世独立的气质所吸引,女子1让男子1看到了自身的另一面——
  那种寂静而带着微微惶恐的表情,吸引他的视线。——《午夜飞行》
  他被她身上捉摸不定的脆弱而坚定的流浪气质所迷惑。……她是截然不同的介质,出现在他的对面,让他看到从自己身上延伸出来的另一个自我。虽然他总是犹豫不定,并不确信这另一个自我是否被内心需要。那个在深夜悄然起身,忍受着剧痛心跳,扑入大海和黑暗树林的出逃者,和穿着白衬衣在全校师生面前担任升旗手缓缓拉起旗帜的优等生,哪一个是他更心安理得的真实灵魂。他的荣誉和羞耻,他的典范和错误,纠结在一起。年少单纯的他,不能够分辨。——《莲花》
  《春宴》中的清池:“他是持有矛盾之心的人。一边,是他在世间必须安身立命的好胜和强硬意志。一边,是他对4500米高山之上一种野生鸢尾的向往和理解。他知道它强壮静谧,幽静充沛。也许,那也是他自身希望组成的一部分。”
  3.但是男1一定要被沦为商业社会的动物,一定因为自身的自私和懦弱,没有和女子1在一起——我不愿意伤害到自己,良生,你可以认为我只是一个脆弱而又自私的男子。我亦已打算与素行结婚,并移民美国。她等我多年,我并无冒险心,只想要安稳的下半生。——《二三事》
  这个世界并不公平。他早已获知。赤膊打斗,被打翻在地,像泥沙一样被践踏。善生,你偶尔跟随着我迷路进入森林,踌躇困惑,已知道我们属于不同的世界。你要往回退,而我依旧要往前走。我们有各自的路要走。——《莲花》
  《春宴》中的清池:“他来自有身份的知识分子家庭……他无法领会什么是生命底处的缺陷和不安全感。……真正的爱,一定存在怜悯与理解。但他对她没有。”最后,清池娶了另外一个女人。
  4.于是女1开始自我放逐,她一定会“随便”爱上另外的男子(即男子2,男子3),但是最后两人一定分手。
  男子2的形象特征:平凡,慵懒,往往在后面没有工作,还有暴力倾向——
  都很穷。没有房子,住在他父母的家里。他没有工作,彻夜地打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一味沉堕。——《二三事》
  一开始她就知道他是太过普通的男子。但他的那种庸庸碌碌的懒惰习气,他的贫穷,他的对电视沉迷的贫乏趣味,他的偏激狭隘,还是逐渐让她感觉到轻视,甚至厌恶。——《二三事》
  他不过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已婚男子。……他找不到其他工作,慢慢花光带出来的钱。——《莲花》
  《春宴》中的周庆长与一个仅相识5天男子成婚,该男子“穿黑色衬衣,留长发,衣着讲究。正献身于失控的生活。失业,失恋,吸毒”。
  5.而结局是分离之后,继续自我放逐,或者死亡。《二三事》的莲安割腕自杀,《莲花》的苏内河自我放逐后死亡,但她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女子1这样“自虐”的目的是为了确证自我的存在,确证爱的存在——
  她只是要对抗自己的爱,以及如此激盛的生命。没有表达,没有要求。背在身上得不着交付。……她知道她在爱。这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二三事》
  我追寻感情。我渴望得到感情。想用自己的方式对待这个世间。……可是你与我已经抵达。这内心被藏匿起来的煤炭,期许粉身碎骨地燃烧,以此完成自我。——《莲花》
  《春宴》:“她清楚自己为生存所做过的事情不会留下痕迹,实质也并无意义。但人的生活,注定是在不留下痕迹也缺乏意义的事情中建立。”
&&&&&&&&&&&&&&&&&&&&&&&&&&&&&&&&&&&&&&&&&&&&&&
  为什么安妮宝贝一而再重复这样的故事,读者却乐此不疲?希尔思·米勒曾经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有关“模仿”的见解加以现代的诠释与发挥,他认为:“我们需要故事的基本原因是,在故事中我们整理或重新整理现有的经验,我们赋予经验一个形式和一个意义,一个具有匀称的开头、中间、结尾和中心之旨的线性秩序。”而且,米勒进一步所强调的,我们不仅需要故事,而且“我们一再需要‘相同’的故事”。正如“孩子坚持要大人一字不易地给他们讲述同样的故事。……如果我们需要故事来理解我们的经历的含义,我们就一再地需要同样的故事来巩固那种理解”。那么,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安妮宝贝的小说是怎样“理解我们的经历的含义”?换言之,她的小说有哪一点击中了她的读者群的集体无意识?其实,安妮宝贝的意图赤裸而明显,她的故事通过一个勇敢女性的受难史,通过她的爱情悲剧和精神幻灭,实现对物欲横流、人性异化的现代世界的批判,带有鲜明的女性自觉意识。她深爱着她笔下的女子,她们勇敢,单纯,热烈,听取内心的声音,她们要的无非就是一个真正怜悯她、爱她的男人;但在高度物质化的男性社会,她们只能节节败退。我从不怀疑安妮宝贝写作时的诚意,她似乎与她笔下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因此她对她们生命中所承受的任何疼痛都感同身受,对她们绝望心理的刻画丝丝入扣。她们越是奋不顾身,越是摔得粉身碎骨,而结局也越发地动人心魄。不用套用女性主义的大理论,安妮宝贝的这种“女性故事”的讲法,以及那独特的“安妮调调”———略带警醒、略带颓废,无疑打动千千万万都市女性的心灵。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受的任何委屈,都可以在安妮宝贝那里得到抚慰。这是一种惺惺相惜,也不乏自恋成分。安妮宝贝笔下那个勇敢的女性,也成了千千万万女性的精神投影,既告慰了她们,也给予她们以某种虚拟的勇气。读者不反感安妮宝贝的重复讲述,也是因为故事“理解了她们的经历的含义”。这恰恰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逻辑。
  或许我们不应该过于挑剔。市面上流行的青春爱情小说,解剖一下也不外乎这样的套路;你总不能用考量《尤利西斯》的标准来考量琼瑶吧?但我们对安妮宝贝刻薄,恰恰是因为我们对她抱有期待。安妮宝贝对世纪末都市女性心路历程的细致刻画,乃至她的遣词造句能力,都赢得了主流评论界的认可。但这不能成为她自我重复的理由。况且,她的“女性故事”在逻辑上漏洞百出,显得做作。一方面,女子1总是在企求一段平凡的爱情;可是,当她遇到真正可以执子之手的平凡男子,她却主动地迟疑,退缩,直至放弃。比如《二三事》中良生之于沿见。《莲花》中的苏内河。《春宴》当中周庆长与定山。“生命若开始知足,本身亦已经是一场浪费。”她们永远无法填满那欲望的沟壑。她们的放荡、放逐看起来确实华丽动人,她们的自我毁灭也令人痛心,但说到底,这根本是一种自作自受。在她们的逻辑中,在追寻爱这样一个伟大的借口之下,一切放纵便值得原谅。“你必须穿越的漫长隧道,否则你无法捕捉远处闪烁的微光。”这样的辩证法看似充满哲理,但是,太阳就在头上,为什么非得穿过隧道?
  当然,不能否认,安妮宝贝对此也有过深刻自省。她对女子1的刻画一开始总是用力过度,乃至到最后成为强弩之末,难以收场,只能将人物粗暴地推向死亡;但在《七月与安生》《二三事》和《莲花》中,她在对女子1浓墨重彩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女子2,这是七月,良生和庆昭,以实现某种平衡。女子2与女子1性情相近,她也是女子1整个生命历程的见证者。即便女子1在她们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她们都没有重复女子1的老路。她们遇上了内心平和中正的男子,便也停下了追逐的脚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上了相夫教子之路。这些男子都无法再给她们的生命以激情,这是女子2的一种不无妥协的选择,但何尝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设置表现出了安妮宝贝一种女性自我救赎情怀,表现出对女性和生命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也是安妮宝贝对抗虚无的一种努力。女子1的故事讲述,几近要耗尽安妮宝贝的生命力——她们那样不幸,她们的愿望那样卑微,她们那样热爱生命,她们那样勇敢,但她们却如此不幸。在这样的绝望故事中,安妮宝贝时时要陷入一种虚无的境地中。“爱如捕风”“生命是一场幻觉”类似的阐释触目即是。这时候则需要女子2来平衡,在不无虚幻乃至勉强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结局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脱,为自己,也为读者留下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到《春宴》中,安妮宝贝却不幸地丧失了自我救赎的努力。《春宴》的内核仍重复老套路,只是设置复杂了一点。有虚实两条线。庆长和信得是“我”笔下的两个人物,而信得的故事根据“我”的一位读者的经历改编,并且小说结束时,“我”遇到了这位读者。庆长与信得的性格,一个读者这样形容,“一个飞蛾扑火,一个遗世独立”,但实际上也难有具体的分野,都是有真爱而不可得,只能不断自我放逐。即便依旧是七月与安生这样的人物设置,但是安妮宝贝将笔下的人物引向的是虚无之境,信得、庆长和“我”不再是一种互补,而是并列。所有人物在坎坷的经历中千疮百孔,最后走向了“坦然”,然而这种“坦然”其实是一种彻底的无奈,是生命之火平息之后的平和,是空洞和虚无。
  信得:“生活如同巨大的幻术。明知如此,步步还需艰难持重,全神贯注。我们渴望做一场离经叛道的嬉戏,如履薄冰,如蹈高空,并且最终不知所踪。爱是和真相共存的幻术,随时老去,随时死去。”
  周庆长:“爱也许是祈祷和幻象。爱不起实际作用,也没有生活中妥协和维护的功效。爱最终成为一面镜子,只用来辨析真实自我。爱让现实无处可避,凸现出任何幻象和借口都无法覆蔽的真相。”“她轻声问他,这里如此之美,可否停留。他说,不。这不是我们的终点。”
  “我”:“她要去往哪里。而我又将去往哪里。我们将与谁相爱并且做伴。还是会始终孤身一人在世间游荡直至死去。这些无解的问题,只能以躯体最终抵达的平静和遗忘覆盖。此刻当下,我们成为这些世间疑问的对证者。”
  安妮在自序中这样评价《春宴》的主题:“这个故事,给予所有期待、行进、破碎或完成的恋人、情人、伴侣们。爱没有对错、真假、是非。它是人对自身的探索、实践和验证。它不持原则,无需评断。它最终是一种洞悉,一种原谅。”带有独特的安妮特色,相似词并置堆砌出的看似深奥,实则空洞的哲理。在对爱不断的否定之后,爱是什么?爱是幻术,爱是虚无。
  我始终认为,困扰安妮宝贝的便是这样一种人生虚无感。她的作品故事性极弱,撑起故事框架的往往是由华丽文字堆砌而成的“情调”,这些情调所捕捉的并不是生活中饱满丰盈的那一面,甚至也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个体在时间的流失和空间的转移当中,因孤独、失落而衍生出的稍纵即逝的恍惚感和虚无感。安妮宝贝笔下的人物无一不在这种虚无阵地中艰难地突围,甚至为了冲破这虚妄的弥彰,她只能不断重复讲述类似的故事。遗憾的是,十年了,安妮宝贝始终未能堪破这虚妄,甚至最后,她本身成了虚妄的一部分。
(日《文学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士下山什么时候上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