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武内外兼修 同义词吗???

如何做到文武双修――闻鸡晨舞剑 挑灯夜读书_其他栏目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如何做到文武双修――闻鸡晨舞剑 挑灯夜读书
  主讲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 吴文翰 陈式太极拳名家 马虹 少林拳名家 秦庆丰
  杨式太极拳名家 赵幼斌 八卦掌名家 张全亮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武术历来讲究文武双修,所谓&武人文相,文人武相&就是说文人要有武者的豪侠风度,如古代的李白、辛弃疾、陆游;武者要如谦谦君子,文质彬彬,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名将岳飞、戚继光等都是文武兼修的大家。传统武术来自民间,带有纯朴的民间文化特色。传统武术要发展,提高习武者的文化素质,在当下,是一个重要的和普遍的问题。在今年最后一期&名家讲堂&里,我们邀请一些武术名家,结合自身体会,谈谈练习武术与提高文化修养的问题。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健康,武艺文化双丰收。
  吴文翰:文武双修论太极
  太极拳不同于一般的武术,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过去的老前辈们要求练习太极拳要文武双修,或者叫身心双修,虽然提法不同,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既要重文,也要重武。一般的武术大体都是偏重于武的方面,文的方面不大重视,唯独太极拳不是这样,讲究文武双修。
  所谓&武&,简单地说来,就是指形体动作&&手、眼、身法、步,要求动作标准,技击时能够战胜对方。所谓&文&,就是内在的修炼,即精气神的修炼。太极拳把文化引入武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拳越来越向健身和文化的方向发展,更强调内在的修炼。因此,我下面就从文武两个方面谈谈太极拳的修炼。
  在&武&的方面修炼太极拳,包括拳架的练习和推手、散手的练习,主要是练习手、眼、身法、步,以及懂劲的能力。这些都属于武的方面。我认为要练好太极拳,在武的方面首先要注意身法。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就提出了身法的重要性,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等等。武禹襄对身法的要求就更具体了,提出了&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等要求,这些都是身法上的具体要求。这些身法上的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这是太极拳最关键的地方。
  其次,拳式要规范,不管是练习哪一家的太极拳都要动作规范。所谓规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合乎十三势的要求。太极拳最早叫十三势,有八法五步。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合乎这个要求,要有这八法五步的含义和内容。
  第三,要练习整体发力。太极拳要求整体发力,正像武禹襄说的:&其根在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中国武术中的其他拳种还没有这么一套完整的发力技术要求,唯独太极拳讲究整体发力。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有人练习太极拳手快腿慢,也有人腿快手慢。还有,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但是,有人只是手脚动作,腰没有动。总之,一些人练拳上肢、下肢和身体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所以,练习整体劲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要练习舍己从人的功夫。练习太极拳只有做到舍己从人,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现在很多人练习推手,往往是顶牛、比拼力气,甚至把摔跤、擒拿的技术加了进来。这些是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的。
  第五,要处理好动静的关系。太极拳是运动的,在动的过程之中有静,在静中又有动。拳论中说,练习太极拳要&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这是从《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套用下来的。怎么才是&静如山岳&呢?太极拳是运动的,但是在运动中,要有山的威严,要非常沉稳,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感觉。另一方面,练习太极拳要静中有动,动若江河。河水是灵动的,具有适应万物的特点。练习太极拳不能因为强调了&静如山岳&就僵滞、呆板,而是要灵动。所以,练习太极拳,把握好动静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注意解决的。
  第六,练习太极拳要重实践,要务实,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故弄玄虚。我认为,练拳如做人,应该老老实实地教拳,清清白白地做人。
  以上我从武的方面谈了谈如何练好太极拳,下面我从文的方面谈谈修炼太极拳。
  文的方面主要是内在精气神的修炼。根据王宗岳、武禹襄的拳论,我认为修炼精气神可以分为这样几点:一是用意,二是蓄神,三是养气。
  第一,要用心意来指导练拳。太极拳不是随随便便的练习,而是要用心意练习,要用心意指导动作。拳论说:&心为令。&就是说要在心意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太极拳强调的是意,练习的也是意,最后达到应感而动。由于要用心意指导动作,所以,练习太极拳要慢,要心静体松。古人强调:半日读书,半日静养。静养就是思考。太极拳强调的是心静,就是集中精力练拳。所以,太极拳要求从心静体松入手。心静才能体松,体松才能柔顺,才能积柔成刚。太极拳虽然是武术,但是要做到文心武形。是用内在的文来统帅武的外形的。这样,练拳才能沉稳,也就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总之,太极拳走架要柔和,不能僵硬,要沉稳有章法。
  第二,要善于养气。这是太极拳的特殊性。一般的武术,练习完后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是由于它们不善于养气。太极拳则强调养气,练习完后,神清气爽,血脉畅通。另外,养气还有内在品质修养的意思。养气的概念是从孟子那里来的。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所谓养浩然之气,就是要加强道德涵养的修炼,也就是儒家要求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这是儒家的最高要求,也是中国古代人最讲究的气节。所以,修炼太极拳,不仅是调养生理上的内气,还要修炼道德品质。
  第三,要善于蓄神。精气神是人的最宝贵的东西。神是精神,练习太极拳是为了蓄养自己的精神。练拳要做到神形兼备,要通过外形动作来表达内在的精神。比如拳论要求&形如捕鼠之猫&,就是要你具备猫的机灵、敏捷的神态,也就是要蓄神、养神。
  总之,练习太极拳,要心静、意专、气畅、神舒,形体动作要和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太极拳的文武双修。太极拳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技击作用,第二个是健身和养性作用,第三是通过太极拳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前提出了和谐社会,其实,太极拳最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
  马虹:修炼太极拳是个文武双修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贯讲究&文武一道&。《孔子家语》中有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根据本人修炼太极拳五十年的实践和体悟,我认为,中国的传统太极拳也是文武双修的一门学问。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其大小动作、手眼身法步,都要体现其化打结合的武术本质;同时,一切动作又要体现太极阴阳哲理的统帅作用。此拳练到高层境界,必须做到&一动三合&&&每个动作都要既合乎拳谱,合乎拳理,又要合乎拳法(劲道),从而体现其&文武一道&的原则。
  实践出真知,本人青年时代,可谓是个&文弱书生&。大学时代,受艾青、丁玲、光未然等几位老师的影响,曾做过一场&文学梦&。先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师工作,又兼文联的工作,教文学,又从事文学创作;后来市级领导又调我从事机关文秘工作、兼报社的特邀通讯员,经常是夜以继日地从事繁重的文字写作工作,因而使身体垮台,严重的神经衰弱、胃炎、肾炎、鼻炎、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来。是这套保留武术本质的传统陈氏太极拳救了我一命,特别是一代宗师陈照奎老师给我传了此拳&拆拳讲劲&这一体现武术本质的秘籍之后,不仅使我的身体恢复健康,而且让我练就了一套防身功夫。我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那场严重的车祸。当时我骑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与一辆夏利牌出租汽车相撞。自行车被撞出一丈多远,自行车前叉子断了,大梁裂了,自行车报废;而我当时神经未乱,本着&要命不要车&的精神,运用老师传授、本人苦练的太极拳中&玉女穿梭&拳式的闪战腾挪的太极武术功法,双脚一蹬,纵身一跃,扑到出租车的车头盖上,从而保住了一条老命(当年73岁)。此外,还有我的许多学生反映,运用此拳的武术功法,创造了许多见义勇为、惩治车匪歹徒的英雄事迹。
  同时,此拳又是饱含太极阴阳哲理的一门文化。所以有人说&太极拳使人聪明&,确实如此,这方面我也深有体会。例如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我曾被所谓&造反派&关押、批斗一年,劳教三年,最后&挂起来&,一挂八年不给安排工作。许多老同志、老同学在这场灾难中想不通而自杀或病倒。当年太极拳拳理中的阴阳辩证哲理,使我闯过了这场灾难。被批斗时常常是一站两三个小时,我则在太极拳&阴阳互包&的哲理&指导&下,心想这时正好练站桩功。八年不给工作,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以&照顾老人&为由向造反派请假,三上北京两下河南,找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学拳,并三次请老师来石家庄家中个别传授此拳家传的拳理拳法、拆拳讲劲,苦练单式及各种功力训练。所以,当时有老朋友说:&你这是因祸得福。&我说是太极拳阴阳相济的哲理救了我一命。
  我在刻苦修炼拳架、推手、单式训练、功力训练的同时,不断钻研其拳理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例如,为了钻研此拳拳理,我请我的老朋友袁鸿寿老教授(原中央大学教授)给我讲解《周易》的基本理论。为了钻研此拳养生和医疗功能,为了弄懂它那疏通经络的功能,我报名参加了河北医科大学刘亚娴教授主办的中医讲习班。1999年我在长沙办太极拳传授班时,学员中有湖南医科大学的两位教授。我特意安排两个半天,我不讲拳,我出题目,约请这两位教授讲课。请学员中的生理学教授邓启辉同志从生理学角度讲讲太极拳对调整人体功能的作用。请帅建中教授讲讲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太极拳的运动特征。请他们上讲台,我走下讲台坐在下边当小学生,虚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为了钻研太极拳的战略战术思想,1999年我在北京解放军报社办班时,学员中有位军事理论家李炳彦同志,我特向他请教了中国传统的战略战术知识,他还把自己的著作《中国历代大战略》一书赠我学习。为了钻研人体力学,我先后筹集购置了六种有关人力学的著作。
  总之,我修炼太极拳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太极拳确实是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是一门文武兼修的人生必修课。因此,修炼此拳的人,必须从文武两个方面下工夫,从而体现人体生理、心理素质和防身功能的整体健康。
  秦庆丰:闻鸡晨舞剑,挑灯夜读书
  &文武兼修&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受到中国人的推崇。中国文人历来崇尚&闻鸡晨舞剑,挑灯夜读书&,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中国的武术人,历来敬仰&尚武立志,潜心修炼,博学助道,慎思苦读&的武学精神。助道,就是以文武之道匡扶正义,为国家民族献身。这是武学家的基本素养。因此,从古至今,国人历来崇拜三国时期的关羽、宋代的岳飞、明代的戚继光等武圣先贤,他们都是文武兼修的典范。
  练习武术强调文武兼修,就是要求习武人不仅要获得近身搏斗的实战技能,而且要掌握多种知识,这样才能对武术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实践理论才会有更深的解析。文武兼修的目的,是要在所传承的传统文化中,达到智、仁、勇的传统理想。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讲中庸理学,经世致用;道家文化讲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佛家讲空灵圆融,精进修为。而武术文化,则讲文武兼修。
  武学家是既有一定文化,又掌握系统武术知识的专家。其中的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能将武术推向高层次、高品位。因此,在习武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对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提高武术的实战技能,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处的。结合我个人的习武经历,我充分感受到了文武兼修的重要性。我八岁习武,初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有色冶金工业学校,五年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工作以后,在工作之余我一直没有间断传统武术的训练。我26岁进入体育界,担任武术教练。期间,我边工作边学习,1993年在北京体育运动学院毕业,晋升为高级教练,从事武术训练工作近三十年。在从事教练工作之余,我研究武术,从1984年开始在各种武术杂志、体育期刊上发表了八十多篇文章,还在国内外出版武术专著八部、教学光盘五部。55岁时我离开武术训练一线,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认真读书,补偿缺憾。2004年,我又进入中国书法大学本科学习,毕业后,除了书法水平有了提高外,我学会了运用理性思维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在文化工作中,面对各个专家,我有了自信。这种自信就是我多年坚持文武双修,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结果。
  最后,我把这句话送给广大的武术爱好者,作为习武练功的座右铭:闻鸡晨舞剑,挑灯夜读书。
  赵幼斌:武术的文化特性
  中国武术历来讲究文武双修,这是由它根源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决定的。武术又是最早与人类生存同源而又与时同进的产物。比如在易文化中,太极、八卦、五行等等元素,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思想理论结晶。它或以阴阳消长的图形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乃至万物生化的过程;或以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解读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世现象;或视金、木、水、火、土为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质,进而通过其间相克相生变化的辩证关系,来认识错综复杂、蔚为壮观的客观世界,从而顺应规律,把握规律,达到&天人合一&。可以说它的思想内涵,囊括了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领域,成为国人长久以来的哲学指导。
  老子在中外历史上最早提出天地万物是由自然生成的。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这种和合自然的思想,也是太极拳术的理论指导。太极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以,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武术,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易经》理论指导下、概莫能外的领域之一。例如 &太极十三式&与八卦五行就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就运用武技的关系,太极拳谱有道:&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内理,必为血气之勇,失于本来面目,欺敌必败尔;有文理,无外数,徒思安静之学,未知用的采战,差微则亡耳。&又如先师杨澄甫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哲理之存焉。& 这表明,武术不仅是&武&术,它同时也具有文化的性质。
  这些观点直接告诉我们,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上来看,中国武术之所以长久流传绵延不绝,正是因为它的根本就以哲学思想为指导,它的产生和发展皆深蕴于特定的哲学思想之中。武术与哲学,一文一武,二者的确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崇武必文辅,这是我的理解之一。
  作为现代的习武人,武学知识应当更广泛。比如武术跨涉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如人体解剖学),体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养生学,物理学(动力学、静力学等),美学,甚至环境堪舆学等多个领域。但最主要的,要从武术经典拳论入手研究,其他的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展开学习和了解,才能不断丰富充实自身的武学修养。习武人毕竟是以练武为主,人的能力和精力也有局限,不可能样样都学,样样都专。过去许多老武术家文化程度都不算高,也没有去学这个、学那个,但武功造诣却很高,做出的社会贡献为世人所公认。他们靠的什么?我看有三点值得我们今人借鉴,特别是年轻人。一是有爱国的使命感,承传国粹的责任感;二是刻苦练习,持之专恒;三是虚心向学,永不自满。杨澄甫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之一,这里不再细说。
  另外我认为&尚武崇德&也是&文武双修&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为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它所反映的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内容还包括礼仪道德。如&德为武魂&、&武以德显&、&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以武载道&、&立身中正&等等,就是武者必备的道德素养。这就如同学校里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理一样。&道&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德&是反映内心的修养境界。当习武者遵循了&道&的规定和&德&的修为时,其言行就会合乎礼法,顺乎道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使之&内得于己,外惠于人&,达到主观上修身养性、客观上有益社会的目的。在古代,&拳&和&勇&多连用而有别。&拳&者拳艺,指攻防格斗技术;&勇&者勇气、勇力,指内在的精神情操和品德修养。&大勇为拳&,品德高尚的人,真理在握,所向披靡。&无德者不如无拳&,有拳无德,就会扰乱社会,祸害百姓。所以拳和勇,艺和德是不能分开的。故习武更需要修习武德修身养性,通过相当时间的身心修炼,最终达到&德艺双馨&,只有这样方可称得为一个合格的习武人。
  总之,&文武双修&意义深刻,对习武者也是个永恒的课题。
  张全亮:武术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武术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升华过来的,要从本质上掌握传统武术,必须要学习传统武术的理论,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学习历史,能知道传统武术的发展脉络。武术是数千年来我们祖先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总结。学习武术要懂得习武的目的是什么,要明白习练武术练习武术不是为了打打杀杀,是要培养爱国为民的思想品德,历史上的关羽、岳飞等,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没有这种精神,是不能学习好武术的。所以,学习武术,要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了解武术理论,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传统武术。
  在当代,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武术的本质。武术的功能主要是培养人、育人,对习武者来说,在武术的内涵上、武德上的要求要比技术上的要求还要高。传统武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是人体科学。通过练习武术,能够开发人体潜能,因此,习武者必须具备现代科学知识,这样才能使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只满足于一拳一脚地练习,是不能达到武术的高深层次,登不上武术高峰的。我认为,要继承传统武术的精髓,还原它的本来面目,就要求练习者要很好地学习古典文化、现代文化、自然科学、哲学等多方面的学问,以充实自己。人是思想的产物,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你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健身的科学道理、技击的科学道理、武术的本质作用和发展方向&&等等,这些问题你都清楚了,才能掌握武术发展的脉搏,才能不断地前进发展。如果脱离开文化,只是练习技术,是不能达到武术高级境界的。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要讲阴阳。实践是阴,理论是阳。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是不能发展的。反之,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则是空谈,也是不行的。理论和实践必须有机地结合。传统武术是实践的智慧,必须在实践当中开发你的智能;必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武术的发展,如果没有理论,只有实践,就会枯竭;反之,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则是空谈,也是不能发展的。所以,我希望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在努力练习传统武术的同时,要很好地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从我自己的习武经历来讲,学习文化可以开发智能,提高悟性。我原来习武不学习理论,只是练习,虽然也有所提高,但是没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有了本质的提高,是在学习了一些拳术理论、文化知识以后,对拳术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健身方面也是如此,如果你懂得一些中医经络知识,对太极拳的健身保健功能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促进你的练功实践。比如,王培生老师给我讲太极拳的练习方法,要求我按窍运身。当时我不理解,学习了中医的经络知识后,我懂了,按照这个方法练拳,效果果然很好。学习这些中医经络知识,对拳术的理解就更加深透了,健身效果会更好,实战的效果也更好。
  再有就是文化知识。这些年来我把文化科学知识和拳术结合起来,很有收获。比如太极拳有好多种练法,我体会练习太极拳要&根深叶茂&&&想象大树的根向下扎,树干向上长。只要这样一想,身体就膨胀起来了;再想繁花硕果,整个身体就膨胀到极限了;再想秋风落叶,金风送爽。这个动作就是一年四季的循环。在这里,我把自然科学知识和拳术结合起来,更深刻地理解了拳理。再有,我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受文学艺术的影响,把太极拳的练习总结了这样几句话:&一动像春风杨柳,转换如万向轴承,气血若潮起潮落,神意如行云流水。&写出这几句话后,按照这个意念练拳,就完全不一样了,进入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境。感觉天人合一,气势很大,自己感到舒服,别人看着也舒服。我给学生的题词是:&拳术之道贵在精纯,成功之道贵在坚持,为人之道贵在诚信,育人之道贵在开窍。&这几句话不是我凭空提出来的,我是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通过博览群书,反复思考&武术到底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发展?武术怎样才能成功?目标是什么?成功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最后形成了这么几句话。这些感悟,不仅是武术的积淀,也是文化知识的积淀的结果。我认为,文化的底蕴、文化的积淀、科学文化知识的储备,对你练拳、为人、做事,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成为武术大家,要想在传统武术方面有所成就,在苦练武术技术的同时,你必须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我从小生活很苦,没上过什么学,这么多年都是靠自学,提高了文化知识。在部队的时候,我开始学习写作,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直到今天,我在武术上有所成就,都是得益于不断的学习。对于一个有志于武术的人,我认为应该掌握以下一些知识。
  首先,要对各门各派的武术有所了解,要在博的基础上专,在专的基础上博。
  其次,要掌握武术的理论知识。练习武术,拳理是第一位的,要把哲学学好,要明白阴阳变化&&现在叫对立统一规律。
  第三,要学习传统的伦理道德,要尊师重道,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主要是中医知识,特别是针灸经络知识,这对习武健身是有帮助的。
  第五,要学习一些文学艺术,比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这些与武术都是同源的。武之极为文,到了高深阶段,武术必须研究文化。
  第六,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这对我们认识太极拳,理解太极拳原理是有所帮助的。其它关键字
作 者 推 文
[收藏此章节] [下载]&&
  “李斯拜见公子殿下。。。让公子受惊了,实在是微臣疏于防范,还望公子恕罪。”  扶苏下马,把缰绳丢给在山谷赶到的秦兵头领,便径自登上蜃楼,看也未看卑躬的李斯人等。  “李大人,可以了。”蒙恬托着李斯的手臂直起身子,两人抬头望去,只见他们那位公子已然乘着升降机关进了蜃楼的机关室。。f47d0ad31c4c490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a8f591b52d302e718133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李斯沉了沉脸色,背手挺胸,在蒙恬的陪同下缓缓登上蜃楼的主甲板。一边的公孙玲珑看到这般情景,习惯性的掩面一笑。她已经是第二次看到有人不买这位相国大人的账了,这回果然来得值啊。还有,看来这二人不和,未必不是真的。。0537fb4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果然精妙。。。”扶苏拂过蜃楼的主舵,从机关室向下看去,主甲板上的亲兵犹如豆粒。“原来只是看过你呈递来的图纸,今日亲身登船,方才全然了得这蜃楼的精妙之处。。。公输仇,你做的很好。”。3cf166c6b73f030b4f67eeaeba301103《》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6fb0a03bb19f2d8d9524d《》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公子过奖了,这蜃楼之所以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功劳还是要仰仗阴阳家的诸位,老朽只不过是稍加改动罢了。”。38db3aed920cf82ab059bfccbd02《》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公输仇陪在一旁,小心应承,这位小公子可和他的父皇不同,不骄傲,不专制霸道,更不好战争杀戮。公输仇看待复苏,与他对待嬴政完全不同。他与后者不过就是做笔交易,嬴政给他人、财、力,他则借此机会彻底消灭班老头儿的墨家机关术。。45c48cce2e2d7fbdea1afc51c7c6ad26  “公子,时候不早了,是否动身?”李斯在一边适时提醒。。eae27d77ca20db309e05  “走吧。”。9cf81dc429cc4e5673《》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550a141f12de6341fba65b0ad0433500《》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扶苏先行离开,李斯给蒙恬递了一个眼色,让他陪着公子,而李斯自己则唤来刚才护送扶苏的那个参将问道,“这一路上,公子可有什么不适之处?”。e0a11a242b9765e79cbf  “回大人,末将接到蒙将军的命令后便火速前往寻找公子,之后便在山谷发现了公子和那伙贼人。只不过。。。”。d81f9c1be2e0b15f0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只不过什么?”。e205ee2a5de471a70c1fd1b4《》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应该是有人先末将一步赶到,为公子打退了山贼。而公子也命末将务必找到他的那两位救命恩人。”。812b4ba287f5ee0bc9d43bbf5bbe87fb《》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82cecb7c95cd7e《》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那你可知那二人是谁?”。44c4c17332cace21《》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还没有,据公子说,是一老一少,老的年过花甲,小的不过十数岁。而看他们的服饰,应该是儒家子弟。”。4ea06fbc83cdd0ae1e89a《》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哦?儒家子弟。。。”李斯若有所思,要说这儒家,年过花甲的,难道是他?!而且还有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0db4c5312dcda《》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cea9109507cacd8e2f2aefc《》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李斯自知荀卿是文派,未曾修炼半分武艺,那救下公子的就一定是那个孩子了。儒家自伏念继任掌门以来,对文武兼修的提倡可谓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本人就自创一套圣王剑法,而如今,连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都能独自一人击退悍匪。。。如果再拖下去的话,无异于养虎为患,而且更可能会使陛下的整个计划都被迫延后。儒家事小,匈奴事大。。e2ef524fbf3d9fe611d5a8e90fefdc  。6ea2efa9b7b0bc0dd85c6《》 @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插入书签 
手机网wap.jjwxc.net支持二维码阅读
↑返回顶部
第5章 公子扶苏
作 者 推 文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外兼修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