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魔居士田英章入室弟子子汤鹏结婚了吗?

.::铁魔窟古文化工作室
src=/caidan.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e=/go/getflashplay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665 height=115>
src=http://tiemofozhuanfang/mofeiimg/jl_adtop.swf
quality=high
pluginspage=/go/getflashplayer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665
height=115>
铁魔入室弟子汤鹏(图文)
顶 & 荐 & 精 &作者: 汤 鹏 & & & 人气: 7489 & & & 日期:
4:06:25 & & & 评论: 0 & & &
汤鹏学艺小传
  汤鹏,甘肃张掖人,男,现年24岁,汉族。学历中专。自幼热爱文学,历史及书画艺术。7岁自学临池碑帖,临习《芨子园画谱》及攻读艺术理论文章。9岁自学金石篆刻并从而引发起对中国古文字学的兴趣。
  1998年10月认识了郑铁林(铁魔居士)先生,先经先生信函指导及面授艺术欣赏,艺术理论,《禅艺》与书画技法,从此,艺术鉴别能力日增,后被铁魔居士收为入室弟子兼事物助理,在兰州全面了解铁魔居士的艺术思想,广泛接触艺术界,新闻界,学术界知名人士,目睹耳染逐步形成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及观念。对青年人来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此深受影响及熏陶。“屠石见血”而赤,“书画丹青”为墨。
  《兰州晨报》“书画”专版,曾发表了我不少文章,书法,绘画,篆刻,评论作品,都是直接在先生说教,修改下完成的。论学习艺术来讲,我应该庆幸自己遇到一位好长者好先生,好环境。从学习与发表作品来讲,我又“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来兰州不到一年,发表了不少东西,结识了许多人,使我在从事艺术的道路上倍增信念。有人说我跟随先生学艺术得天独厚,其实,万事“缘”命导,那是不由人的,我也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发表很多东西,从实践来看,认识机缘,珍惜机缘,抓住机缘,以出世的态度入世并以入世的态度出世,诚,信,仁,x,礼,君子有常体。这对青年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对事业 “契而不舍”奋力精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坚难自得力,金石不随波。(汤鹏)
                  汤鹏
  人生是一场战斗。首先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战斗,是战胜贪嗔痴一切私欲的战斗,完善自身从一个境界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并不断升华的战斗。因为不升华必堕落,不前进必后退。
  信天命而不被天命所限,信美善而不被美善所迷所蒙,行善,治恶为最大的扬善,修美,注重心灵的纯静。信仰智慧与愚恶为敌。
  入世是老君炉,出世为释迦苦海。两者缺一不可,入世修火眼金睛,出世受苦尽甜来。
  天缘人缘佛缘,缘缘有因,信佛念佛修佛,佛佛有果。
  名:汤鹏,字:郑乃鸣,号玉乙千,法号:魔门本宗。性别:男,民族:汉,出身年月日:日,家住:张掖。学历:中专,1998年10月入铁魔窟,随郑铁林先生(铁魔居士)修习禅宗、佛学、《周易》、玄学、因明学、哲学、历史、考古等诸学,兼攻摄影、摄像、新闻、艺术理论、书法等技能学问。
  九年来,曾发表过艺术理论文章,艺术评论文章120多篇,发表书法、篆刻、摄影等作品百余幅,并主编过《河西晨报》书画专版。曾为社会各界人士起名以及企业商业起名数以千记,曾为社会各界人士预测前程凶吉,事业顺逆,修心养性身心等咨询数以千人。并助理铁魔居士日常事务。
  身为铁魔入室弟子,有幸先读先生新作,打印先生诸多方面的著作论文原稿,受益匪浅。日夜守在先生跟前,目睹先生超人精力对人对事的独特观念。每当来客,先生长谈范围之广兴趣之多,使我深受影响。特别是先生修心作人之方法,使我学到什么是“顺成仁逆成仙”“禅主张不立文字”可得许多文字来完成的道理。真可谓一见智心地,深明不测天之理也。
  九年来,使我懂得为什么“学诗之功,在诗外”之理,铁魔之其人其艺其功其能,不在于他的知识学问,而在于他的观念信仰独特的生活与工作的方式,智慧是从生活中磨练积累修行中来。不了解铁魔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就无法了解铁魔的人生艺术修行以及他所取得奇妙之法,令人难解之。
  未入铁魔窟之前,我同所有的年青人一样,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幻想,而不知如何实现,知道如何实现也未必有意志信心去下苦,现在总知道什么是苦尽甜来,什么是脱凡胎,换俗骨之变,什么应是‘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铁魔窟是书法篆刻之地又红又黑。人生只有父母兄弟姐妹无法选择,除此之外,均是选择的学问,我选择了铁魔,铁魔也选择了我,使我获得了一个智慧、学问、渗透事理、教养、修行、艺术、人生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大成之人,是我此生之幸,前生捷径以苦攻,铁魔居士可不是那么容易伺候的人!这是许多人均有耳闻的。
  人有多大的本领必有多大的脾气?后来我醒悟,乃是思想观念,人生教养修养,境界的不同而语言行为而不同。铁魔教育弟子,“恨铁不成钢”赵州茶临济棒并用。
  九年前,我也曾读过许多气功《周易》书籍,也曾拜师指导,自入铁魔窟后才知迷而反。先生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六载身处逆境冤狱,他不认真此生也就没有那么多深重灾难了,我觉得学先生的学问艺术修行难,学他的为人更难,。有关先生的许多事,有待于我不断提高觉悟以后来写先生,其实乃为自写也。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无为学艺不求得失
    ――评汤鹏的艺术漫步     程天陀
  汤鹏,经常注意《兰州晨报》“书画”专版的读者并不陌生的名字。凡读过他的文章、书法、篆刻、绘画的人,大概觉得他颇象甘肃的某一位?但也有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汤鹏自幼喜欢文学艺术,特别对佛学历史及书画理论情有独衷,但家庭,学校以及张掖市缺少能够造就他的环境,于是他发奋自学,读书,练字,记笔记。在校时除听课外,他思想中全是中国传统文化,他性格内向,甚至他会什么?研究什么?不但同学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
  一年多以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郑铁林先生,先生原来的入室弟子已去北京大学读博士,先生独身一人又年长,身边需要有一个人照顾,但不是雇佣,应该互相照顾,又能指导爱好艺术信仰研究佛学的年青人,才是郑先生的首选。经过郑先生的独特识别人的方法考验,汤鹏成了“铁魔窟”的入室弟子。在这一年来的时间里,汤鹏每天除事务家务外,读书,欣赏古今书画艺术,临池碑帖,研究佛学经典,修习禅密,并以研究攻读郑铁林先生的著作、书画、篆刻、文学、摄影、修养等诸门学问为主。一边学习,一边苦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学习生活的环境变了,汤鹏的心胸视野也变了,故此,汤鹏的文章、书画、篆刻很难看出是一位18岁的青年所为?!读者还未听过他佛学观念的论述,那就更不象一位18岁青年所讲了。汤鹏并不想以艺术为职业,只是消谴修养陶冶性情的手段,作为中国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那么所谓知识从何而来?艺术须要修养,技术须要欲望来支撑,以艺术为“敲门砖”者也许能敲开利禄之门,但永远敲不开艺术之门。艺术是需要以人格为代价的,以生命来相印的,以痛苦的磨练来修法的。
  相比之下汤鹏对佛学更有全身心的兴趣,信佛而是为了获得人生大智慧,大智慧属于“阴性智能”而文化艺术修养却属于“阳性表现”,从“阳性表现”可印证“阴性智能”高低深浅真假之测验。“无为之谓道,舍之之为德,故道与德无间,言之不别也。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而治,无为而学,无为而作,更能表现出自性清纯,本性无暇。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艺术也好,研究学问也好,修行也好,全在与主观对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全在自性悟性,执于人生的某一点上?老子擅用一个“反”字;慧能擅用一个“悟”字。前者为哲学的基础,后者为智慧的钥匙。汤鹏不仅学习上述艺术理论及艺术实践,学食谱,棋谱,欣赏世界著名音乐家及名曲,并以“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去炒好一道菜,如何有礼有节对人处事,诚信仁义礼,君子有常体,若想作好学问,学精艺术,得首先从做人开始。学问,艺术也象人体的所需营养一样,健壮的体格是多营养多科学的合理搭配于综合锻炼而完成的。
  受他人之影响为缘起,最终必须建立自己的艺术观,自己的艺术风格,自己要写我体,绘我对画的倾泻;没有缘起也没有步入。愿汤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对艺术探索出自己的修养之路,要大器晚成,珍惜自己的命运指使,成为下一世纪的有用之才。“德师易求,人师难得”。何况在铁魔门下,定会造就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来,无为学艺不求得失,更易于执著所求。
一九九年七月二十九日于兰州
发表于《兰州晨报》(书画专版)
笔墨传情传法的艺术
        ――浅谈铁魔居士其人其书 汤 鹏
  中国的书法家很多,写字的人更多,但真正杰出的书法家却没有几人;写字的人多,能以修心养性以书道正已的人更少。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艺术,中国文字的教化以及书写过程之微妙修收陶情之法,更是一种奇妙无比近于神奇的艺术。所以中国历来的士大夫阶层没有缺少此功此道的,特别是那些高僧奇道以及著名的在家居士、中医高手以及政界人物也没有缺少书法修养书道之功的。书法,这一门独特的艺术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艺术家和东方人物。
  近代书法也被时风不古所污,也被人心不诚信仁义礼所染:“守恒应变”的人不多,看风使舵的人广。把艺术当做一块顺手的敲门砖,拿艺术诈取名利者不乏其人。在信仰中不仅有邪教作乱,在艺术中也有以假充真之弊,应该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郑铁林号铁魔居士,毕生从事新闻美术、摄影及图片编辑工作,自幼在宁斧成门下学习金石书法,因童年人生烦恼遭遇9岁开始修习佛法,并经数位高僧高道指点佛道学及禅宗艺术与养生修行之法,其中书法一贯为高僧名士中医学大师必修之课。郑先生早年从事绘画艺术,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从事摄影、图片编辑工作,他客气地说:“我是书画家的票友”。其实,郑先生首先有深厚的古文字及考古学的功底,又精通篆籀,如果说“书画同源,影画同宗”“学书之功在书外”,从“饮茶而悟道,观花而悟法”,那么郑先生没有不深入精髓的。他涉猎诸多学科,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不是有意想成为多面的杂家,而是他这个人,自已跟自已过不去。他毕生都在自觉自愿改造反省自已,非要验证自已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忍耐力?反弹力?从智慧到毅志,他均要搞个明白。他不倦地学习和工作,有时是连日带夜,奇的是,半个多世纪没有生过大病,近十几年小病也没有了。他经常三五日不食,是因为不知饥,但不可理;他学美,但更知羞耻;他无法,却处处皆法;你说他“有学问”吗?他却连东南西北及左右也分不清,你说他“足智多谋”吧,却是一位地道的老顽童,他爱狗爱小动物,爱玩具爱一切高品质的东西,山珍海味他无兴趣,若是有洋芋玉米面糊糊,他一次可喝上一锅,他自已说:“资产阶级思想却有一个无产阶级的肚子。”赵州茶,临济棒,均为铁魔居士的无悟之法。
  先了解其人后知其艺。不同的人生观有同的个性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所谓艺术中的“流派”其实是个性艺术家的代名词。铁魔居士的书法是笔墨传情传法的艺术,如果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郑先生的书法乃是心灵的音符,“若问心灵为何物?恰似墨画松涛声”。在欣赏他的书法时,你可感到“天清地白,不涌山空”,流水夕阳千古却无限,春露秋霜百年却无悠。他很少书写常人贯句,他所书的句子多选自诸子百家及佛学经典,以此铭教自已规范自已,同时也可提醒别人。多年来他差不多过着隐居都市的日子,一切均不强求,他讲究随缘,但更强调自奋不止,“奋”什么呢?他常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宗旨偿是吃光喝尽,而是你能给这个世界增添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他不管别人对人怎么说,他深知自已应该如何做!他确实“我行我素”。但这是在客观基础之的我行我素。郑先生的不客气,说翻脸即刻就把别人骂人“狗血喷头”也是事实但对客气的人,有礼有节之人,他给你的报也决不会少;他因人而异、因质而异是不含糊的。
  这在郑先生的艺术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很讨厌人云亦云缺少主见的人,他的左手是“趣州茶”,右手却是“临济棒”。所以在郑先生的书法中直有弹性曲有反弹之力。他已破篆书的传统行笔用墨之法,从京剧程派唱腔中吸取独特的草书人篆,泼墨,飞白,画印人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赵孟\语)。先生右谓“谈吐趣中皆合道,文辞妙语不离禅”。他是一位不断否定自我的人,所以他才不断进取。当别人承认他是什么家时,他已考虑放弃抛下,别人追求承认,他怕承认,因为他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而不是名利,大概也正因此,他才有一种顽强的精神,无穷的动力。
  郑先生很少发表他的书法作品,更没有办过个人展览,当大家看见他的首次书法展时,也许是他的最后一次书展,他往往开头即是结束,不是半途而废,他认为再写下去也没有意思。他已近古稀之年,他的目的不在于名利,不在于别人对他的评价,关键在于自已如何?“假作真进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他蔑视抱住一门或几门不放的痼疾,不放因为缺少动力,放不下是因为拿不起来。
  他把学问艺术、人格与精神的N炼,都纳入修养修行特别是修心这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微妙法门,爱别人才爱自已,恨自已才恨别人,而不是爱自已才爱别人,恨别人而不恨自已。他与很多中外名人均有交谊,但他从不让名人为他题签为他撰写介绍文章。我是郑先生的入室弟子,对郑先生的理解是需要破除自我清除欲望,你才能把他看得清晰,但一会又模糊了;我正在寻找看得明白的方法,故此,等十年后,我再写郑老师的介绍文章时,也许会有所进步吧?
访铁魔居士
                  汤 鹏
  我带着许多问题去访铁魔居士,听说居士在晚上时间充裕,我们一边喝着双熏茉莉凤眼茶,一边谈着我心中多年许多难解的问题,我想不仅对我有益,对所有信佛教与不信宗教的人均有参考价值。
  问:很早就听说居士为信佛,修佛并研究佛学三为一体的著名居士从入世来讲您又是资深的记者编辑,艺术家。您认为信佛的宗旨是什么呢?
  答:信佛乃信奉真理信奉智慧。每个人都口喊真理而又最怕真理,为什么呢?因为按照真理而行,需要忍痛与自我牺牲的精神。信佛不是为了成佛,佛太多也同样是大麻烦大问题,大家都持戒,我们的地球就不是人类世界,必然变成生物动物世界,如果有轮回,那些生物才有生死轮回之机。
  所谓时代,是我们现实生存的环境,著名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信佛修佛即如此,佛陀生活在两千年五百多年前的时代,他早已道出至今不变的真理,我们信佛正是信他真理的那些部分,而非后人迷信的那些部分;时至今日,必须提倡人间佛学,在有生之年必须在作人上下工夫,作人非君子,何谈信佛?连我自称“铁魔”还能讲出上述语言,因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一个人的思想,必然指挥着一个人的言行。
  作人是一个艰苦的努力奋斗过程,最重要的不断觉悟,不断脱凡胎换俗骨,作人非智者、仁者、信者;非能人、强人、高人、超人,那应你如何成圣、成仙、成佛呢?
  问:您认为佛教界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佛教界最大的问题是信佛的人文化程度太低,思想觉悟太低,其实信佛早以变成为迷信的代名词,正因此,佛教界的不正之风比社会上更有过而无不及,低人必然排挤高人,坏人必然与好人作对,本来佛教界不该有“武大郎开店”的情况,但事实他比入世更甚!真是乱世恶人好信邪!信马列主义的都通无数曲折之路,何况信佛呢?不要怕乱不要怕邪!不乱何以清,不邪难以纠正,尽管“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之处有还无”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高的低不了,低的若想高第一是觉悟,第二是反省,第三是努力赶上去,第四为智慧而奋斗不止!这恐怕是治愚的唯一办法!
  佛教界最需要真正的善知识,而不是伪劣善者!最需要研究佛学之人而不需要恶人好信邪!僧人尤其需要彻底整顿!凡是披着袈裟诈骗愚者,切不能以宗教关系并论;和尚尼姑作恶等于知法犯法,罪加数倍!人容天不容也。
  佛教界最需要的是文化修养,没有文化那来的修养?没有修养,那来的修行?
  问:您如何看待文化与宗教的问题?
  答:以中国而言,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实,前两千五百年的文明是混沌的,自从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诞生后,人类才有了真正的文明。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我们立即在佛教中加入了我们老子及孔子的学说,所以中国的佛教的释儒道三合一的宗教。
  儒家是入世的,入世就得仕途精进,道家是天人合一的,天人合一就得道法自然,释家是出世得,出世就得明心见性,其意是先作人后觉道,在觉道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还有更高的升华,那便是出世的释家明心见性,并以修心为要,最后达到人心与天心同步,把阳光雨露洒给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修行的最终目的。
  文化艺术之根是宗教,人类的一切精神文明均因宗教而生,故而缺少文化艺术学问的僧人必是靠泥胎而生活的,披着宗教外衣的骗子;真正的修行者,应该以出世的态度去入世,又以入世的态度去出世!
  问:您认为现代科学与宗教有矛盾吗?
  答:科技是近百年来社会发展的产物,如果说阴阳学说充满宇宙自然,万事万物,那么科学只能解决阳性物质的问题,科学对阴性物质却无能为力。科学近百年来发展到二十世纪已成为高科技时代,所谓,高科技时代是因为电脑的发明与电脑的普及,而电脑的发明恰恰是根据中国的《周易》的原理,因为电脑的基数是0与1,二进制。科学本来只能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阳性物质,电脑的发明与普及说明科学已由阳性物质进入了阴性物质,否则,为什么一块很小的软件,为什么可容纳那么多的东西?科学唯有进入阴性物质之后,才是科学翻天覆地的一场革命;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科学证实阴性物质的世纪,也是阴阳相济产生泰和之气的世纪,佛陀的许多学说将被科学所证实,已为时不远了。
  问:您怎样看待因果?
  答:因果报应不是唯心主义,恰恰是唯物主义,为什么?因为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种瓜的得不了豆,种豆的也得不了瓜,为什么?由于因不同所以果不同。
  许多书中早已解释菩萨怕因凡俗怕果的解释,用不着我多说。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讲,在我们现实的社会中,为什么骗子那么多?是因为愚昧愚蠢之人更多!是愚昧成就了骗子,不仅治穷先治愚,治骗也得先治愚!愚是佛陀和中国人共同的天敌,没有上当受骗的,骗子必然灭绝。
  眼红不可取,但势力眼对人类社会可有极大的推动力,若怕别人瞧不起您就得迅速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强人能人高人超人之例!你干什么都不行,又怕别人瞧不起,那活该,佛陀曾说过“贫穷既是罪恶”因为贫穷之人在低级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是没有高级欲望的,高级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人是没有办法断欲和绝欲的,灭欲之路至少得经过七个过程,这里就不必一一详说了。总之,“身未立德休问道,尚从欲海莫参禅”。
  问:您如何看待佛家的“空无”和道家的“无为”呢?
  答:“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与德无间,言之不别也”无为而无所不为,是无为的宗旨,佛家的“空无”不是本来的“一无所有”,而是你要尽量的去创造一切,创造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去舍尽抛光,然后又变成一无所有,但与本来的一无所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升华的境界!
  问:一个人为什么要很好的学习努力工作呢?为什么?
  答:一个人很好的学习是为了很好的工作,很好的工作是为了很好的生活!这是入世之哲学和规律,对一位佛教徒居士来讲,必须要获得“很好生活”这个入世的目标,然后放弃自己的很好生活去苦行。象佛陀释迦牟尼那样,我们人类所追求的金钱、美女、地位、权势等他生来具有,但他选择了苦行。唯有这种精神的越多,人类才能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自私自利之人认为这是疯子,其实,勇者必须自己与自己过不去,自我挑战,自己首先自己战胜自己,然后才能战胜别人!否则所谓精神从那里来呢?
  问:您是毕生独身,您如何看待这种生活方式呢?
  答:借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来回答你,“生活因为失去了爱情,因而更为富足”。所以,我不仅是佛学家、画家、书法家、金石篆刻家、艺术理论家、禅密双修者、名编辑名记者、考古考证、文史等等,详例的话那就太多了!你能认为不够富足吗?但养老金可拿一份,从不按劳取酬。
  众所周知贝多芬是一位爱情失败者,所以他成为交响乐的英雄,我一辈子没有谈过恋爱,所以也谈不上失败,但独身从入世来讲是不正常的,但从出世,信佛修佛来讲,不但是正常的正常到许多所谓活佛也难作到!
  问:听说您对善恶的观念与众不同,我们很想知道,您是如何对待善恶的?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善与恶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这两个字的具体问题。
  答:凡是与我接触和我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铁魔居士绝对的善恶分明,必须善恶分明,否则,即是善恶不分!
  作人一定要向善,善是文化,美德,修养和修行,恶是愚昧,无礼,自私自利,不断发展的结果,与人为善者自己得善果,与人为恶者自己必自食恶果。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可谓恶者多善者少,追其根源我们把道德良心这四个字冷落了半个多世纪,加上历史诸多后遗症,形成我们今天人性扭曲认假不认真的怪现象。
  我的为人不按传统也不按佛教徒的规矩而是按照应付社会现实的法则,例如你是君子,我比你更君子,你是小人,我比你更小人,也就是说你必须先修君子之心,君子言行,也必须观察了解小人坏到什么程度?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到什么程度?某些人无礼是因为不认识孔丘!愚昧之根乃邪恶!我非常赞美禅宗的观点“治恶是最大的扬善”一个人若没有治恶的能量办法你就没有办法活下去,我早有亲身经历,室不能无书,心中不能无佛。书是智慧的洁结晶,佛能驱除内心的私欲,室中无书他是什么人呢?低级的泛欲者,因为高级的自私人也需要书,书能满足他的欲望,托斯托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一个人没有宗教的信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的导致道德的败坏!”
  善恶有根,清除有法,全靠觉悟与时间的考验。
道法自然说
  有关“情”与“性”这两个字的概念,早在秦汉时代就有了区别划分。《苟子 正名》篇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生性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乐记 乐本》篇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孔颖达解释说::“言人初生,未有情欲,是其静,A于自然,是天性也。”:其心本虽静,感于外物而心遂动,是性之所贪欲也。自然谓之性,贪欲谓之情,故为情别矣。(孔颖达:《礼记正义》)。
  此说对后代的影响很大。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公元133年――192年)在《九势》中指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提出了“肇于自然”的命题。一切文艺作品,包括书画艺术,都是一定的社会事物和自然事物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自有人类社会实践中,受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界中形形色色事物的刺激感召,从而仿效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首先是制作出了人们迫切所需的生活日用品,以及满足文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品。文字、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就是取象于天地间万事万物而制造出来的。这就是“肇于自然”。大自然是有阴阳二气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大自然中满着对立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则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便是“自然既立,阴阳生焉”。大自然界存在着的矛盾现象,表现为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表现出富有生命的气势。书画是取法于自然,它的形势不仅要仿效自然的形态,而且要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及其内在生命。这就是“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总之,“肇于自然”说指出了文艺创作的一个普遍规律,要从大自然中吸取形象和生命,而这内在生命的核心却是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既气的生生不息的流动。
  蔡邕在《笔论》中又指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善、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就是说,书法创作要从大自然中吸取形象及生命,使意象(审美意象和艺术意象)“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表现出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而且是富有生命力的动态。蓄意你的书法表现力与技巧之中并以修养育之,以坚心纯情养之,必然书法大进大成矣。
  公孙娘舞剑取于自然山川江河刚柔灵气,通过自身诸多学识修养取舍,经过自性天赋编修套路,千锤百炼自成风格,所以使张旭一见顿悟草书行笔之法。从羲之爱鹅,米芾拜石,石涛的“一画”论,板桥悟窗前日影摇竹,到近代著名书画家林散之的“守里方知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齐白石说“深耻临摹夸世人,闲花野草写来真”。刘海粟的黄山情、陈天然书画多取柿树为本等之无不从道法自然吸取其养。
  特别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讲究“谈吐趣中皆合道,文辞妙处不离禅”赵孟\说:“石如飞白木如 ,写竹还应八分通,”(“八分”指`书)。讲究“不似之似,不似胜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神造意型而不一般,神造理型别开生面。求感情融化对象,忌脱离对象求奇。大自然的光色是最难调出的色,大自然的千万形态为启示不尽的,激发妙悟不完的灵泉。“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艺术家乃“淘金者”而非“淘金者”能为,艺术家似辛勤的蜜蜂,不癜倩ㄖ郏裢蚧ㄖS《仁颂└甓担骸耙帐跫矣Ω檬亲匀坏那槿硕皇亲匀坏呐ァ!惫蚀耍健暗婪ㄗ匀弧倍允榛依唇彩怯猩鲜銮疤獾模
发表于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兰州晨报》(书画专版)
  中国画的特征是诗书画印为一体,凡能作到诗书画印为一体者,无疑必是大家。不仅古今画坛一贯如此,而且凡称为中国画就不会变。
  近代中国书画界除几位大家如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吴昌硕,陈半丁等诗书画印俱佳外,重视中国画全面修养的书画家并不多。许多人忽视的是“诗”很多书画家总错认为“诗”与中国画的关系不大,不知诗情如何产生画意?不明“画龙点睛”之妙,如何完善中国传统书画规范标准?其实“诗”往往在中国书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诗书画印也是把诗例为首位,因为诗不属于技巧范畴,属于修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一贯把修养看作艺术创作艺术构思的灵魂,故有写修养画修养之说。
  我省书画家中也不泛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人物,已故书画家范振绪,裴建准,丁希农,曹陇丁等非单打一,有的书画诗词俱佳,有的诗书画印多能。现代著名画家陈伯希先生晚年书画印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很深的修养,中青年书画家王见,林经文等也达到一定使人注目的水平。郝进贤先生在一幅“石榴”的画中题拨:“此物成熟多破裂”,陈兴华曾在一幅丹青蘑菇的画中题拨“美在味鲜”,郑铁林先生曾在书写的“龙”字下题拨道:“君不见真龙,真龙因叶公好龙而不敢在现”,几字妙语,顿使书画生辉。我也见过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的画“米芾拜石”,画中米芾跪在地下,面前还有一香炉,香炉中插有三柱香。如此米芾拜石便使人啼笑皆非了;作者当真把米芾想成迷信狂,不是“米颠”而成为“米疯”了;米芾为宋代四大家之一,能诗善画,精于鉴裁,历史鉴赏家奉为圭臬,他爱石拜石并有洁癖,曾任宋微宗御前书画艺术总监,在中国画中首创“米点”法。象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书画学识大家,所谓“拜石”还随身带香炉,跪地下拜吗?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古今有不少人画“米芾拜石”均是站立揖拜而已,大概作者当真把“米颠”当成疯子,迷信狂或庸夫俗子?其实,乃作者自写心灵也!某些人怕谈修养,是因为自己缺少修养,论修养不用说对书画家,对每为公民来说都不可少,作者无知,编辑无知过了“关”读者知者必骂,不明者遭受误导。
  诗不能言志,必无病伸吟,画无意境不如摄影,人无意境君何苦提笔乎;艺术不是骗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艺术不是丑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必经是人类一切的标准,没听说谁向低处看齐的。书画家应自养自修其道为修养,为诗书画印,琴棋书画之互补也。
发表于《兰州晨报》(书画专版)
齐白石题画诗
  近代国现大师齐白石,不仅画意充满乡情诗意、童心爱心,而且诗书画印俱精,这是举世公认的,他所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这里专门介绍白石老人的几首诗作。可见这位木匠出身至大师地位中,是怎样不断自我战胜自已,不断脱凡胎换俗骨的。
  “诗言志”诗不仅是独立的文艺形式,“诗情画意”也一语道破诗为画之魂画之境。中国历代书画大家名家,没有不精于诗书画印四体相融贯通,无诗情画必俗画必匠。“诗画”与“道德”两字的关系其意相关相联,无道那来的德;无诗那来的画境画意?
  苏轼(公元1037年 1101年)曾在《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孔武仲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宗伯集卷一?东坡居士画怪石赋》)黄庭坚说:“李侯有名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
  (《山谷集?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吴龙翰说:“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诗,以画补足。”(《野趣有声画?序》)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诗偏于表现艺术,画着重于再现艺术。“诗中有画”,即是要求在表现艺术中有再现的因素;“画中有诗”就是要求在再现艺术在有表现的因素。才能诗情画境两相融。
  齐白石的诗画是相辅相成的,他的诗丰富了画境,给人以无限联想和回味,正如他早年赞赏他的樊山所评论那样,说他“意中有意,味中有味”(见樊山题白石诗抄)。这里从资料中抄出几首白石题画诗以飨书画朋友。
  廿年不到莲花洞,草木余情有梦通,
  晨露替人重别泪,百梅祠外木芙蓉。
  白石山前稚子情,杏花村里老人心。
  客中笔下还惆怅,怕惯春来夜雨声。
  桃花灼灼草青青,乐事儿时亿佩铃。
  牛角挂书牛背睡,入哥不欲唤侬醒。
  小院无尘人迹静,一束花傍碧泉井,
  鸡儿追逐欲因何?满地斜阳蝴蝶影。
  久别倍思乡,吟情负草堂。
  自扫园中雪,谁惊鬓上霜。
  伤心娱老地,归梦叹青黄。
  宅边枫树坳,独坐无邻里,
  忽闻落叶声,知是秋风起。
  杏子坞外山,闲行日将夕,
  不愁忘归路,且有牛蹄迹。
  那有功夫暇作诗,东上枕上即闲时。
  廿年绝名三千首,却被樊王选在兹。
  樵歌何用苦寻思,昔日犹兼白话词。
  满地草间偷话日,多愁两字即为诗。
  轮蹄销尽此生忙,赢得人间两鬓霜。
  此集自成羞自序,先后百事总寻常。
  画中惭愧扬天下,吟咏何心并世知。
  多谢次溪为好事,满城风雨岂韪词。
  无帮虚费若推敲,得名来时且快钞。
  诽誉百年谁晓得,黄泥堆上草萧萧。
        自嘲
  何用高官为世豪,雕虫垂老不辞劳。
  夜长镌印忘迟睡,晨起临池当早朝。
  啮到齿摇非禄俸,力能自食匪民膏。
  眼昏未瞎手犹在,自笑长安作老饕。
      题山水画
  乱涂几珠树,远望得神理,
  漫道无人知,老夫且自喜。
      答友
  素绢三千纸一屋,百怪K然来我复。
  虫鱼草木吾岂无,画稿三担何其愚。
      焚稿
  旧稿全焚君可知,饥蚕那有上机丝。
  苦心岂博时人笑,识字不多要作诗。
      画像
  身如朽木口加缄,两字尘情一笔删。
  笑倒此翁真是我,越无人识越安闲。
  (门人为画不像,友人以为未似,余自戏题一绝句。)
  白石老人不仅自已作画作诗,使诗画相得益彰,他也喜欢用命题诗来作画。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常出一些诗句请老人作画,白石故乡人表示“正合余意,余亦喜爱”有一次老舍引用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来命题请他挥毫。在这七字的短诗中,不但写出了环境和季节,而且也描写出声音和距离。这个命题很高,确实不易用绘画形象表现出来。老人为此构思很久,在落笔间,巧妙地形成一个画面:在长满青苔的乱石中山泉直泻而下,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顺流翻滚而下,这种不见青蛙的画面,要人从蝌蚪的身上去联想,远处青蛙的鸣声!白石老人的奇思妙想和不凡的构思处理手法,令人佩服。这幅画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在50年代,曾被传为佳话,当时的许多报刊曾为此事发表过不少描述当时情景的文章。齐白石大师的诗画,在近代画坛中不仅有自已的独特风格而且独树一帜。
发表于《兰州晨报》(书画专版)
无门为法门
  信仰是一种潜力。信仰社会主义的人可以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去牺牲,信仰把原来不会的许多事情变成会,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为什么?因为有信仰的潜力在发挥作用,有信仰的动力在支持你,鼓舞你使生命更有价值。
  数千年来,人们追求信仰是为了使自身更加完美,使人类更加进步,使自己更加完善!信佛的人有许多人没有文化或有点文化也不高,但信佛之后,首先应该解决文化这一重大问题,文化不高,没有办法读佛经,学佛不能读佛经,如何学佛?所以,没有文化之人首先要解决文化问题。
  佛者觉也,有文化不一定有悟性!文化较高的人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解决认识真理,认识智慧的人生头等重大问题!唯有解决了这个首要的问题才遇事有办法,不至于迷失方向,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真知必然是坚定的,智慧必然是洞察一切的。
  从入世来讲,早已到了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社会发展程度,从出世来讲,还有许多佛教信徒不识字,初识字,文化不高!思想觉悟不高!难道佛是低下人群的代表?难道佛是愚昧的代名词?你给佛来抹黑呢?还是贴金呢?信众如此,和尚更是如此,你们是想振兴佛教呢?还是想消灭佛教?出世应该比入世的境界高,不是比入世更低!否则,谁还学佛信佛干什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定律,反定律既是邪恶!
  没有文化就缺少知识见识,没有文化就不懂科学真理,所以没有文化必愚!不想迷信也得迷信,那是不由自主的!必须认识到缺少文化知识的危险,!出世与入世同步已是出世落后,今日之佛教界,何况从文化程度来讲,比起入世的社会现象要差得多呢!不知佛教界的朋友有何感慨?谁愿意加入乌合之众其中呢?
  禅宗的六祖慧能没有文化,但他有超凡的智慧,《六祖坛经》为证,信佛修佛不是为了成佛而是为了获得人生大智慧。慧能虽没文化但他有直入根本!谁能比得了呢?其次是毕竟所生活时代不同,今天,你中文在好不懂外文,都属于半个文盲了!请诸位深思!
  信佛修佛之人,若不迅速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修养,仅有一颗诚心是不够的,仅凭一颗诚心实意的信士当年有多少被人家领入“法轮功”的阴沟里!也有的在生活中不断上当受骗。佛教信徒的文化知识低,是因为出家的和尚文化知识更低!社会中好的风气庙里没有,但社会中坏的不正之风,庙中有过者而无不及。讲经说法不行,买私房买汽车门路很多!勾心斗角,争名夺利,邪法无边!徒弟整师父,前浪翻后浪。
  社会上,总有一天发展到博士毕业既失业时,看和尚耍那一招!当和尚变成愚昧邪恶的代名词时,可就给佛祖增光不少。
  和尚不觉悟,信徒就得觉悟!和尚缺少文化知识,信众应该重视这信佛修佛的首要问题,同样是佛门的希望,从世俗来讲,“子不教父之过”父若不能教子,就得子教父,最可怕的是父不能教子,子也不能教父,这个家族就完了!有一方能教,都是这个家族的希望!
  铁魔居士常说:“从老子处得一法字,从慧能处得一悟字,有法无悟如小僧搏律,有悟无法乃野狐禅耳,有法之极,归于无法,虽无法而处处皆法。”信仰是一种潜力,先挖开思想智慧之藏,信仰是一种动力,先推开法悟之性,佛是高境界的信仰,他不该有低水平的和尚低水平的信众!
  平常心是道道在平常心中。室不能无书,心不能无佛。君不见真龙,真龙因叶公之好而不敢在现!君不见真佛,真佛又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眼睛,注视着我们的言行!它管,也不管,全凭自悟自省。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的,得,顿悟本无心外佛,生活不能没有禅,没有禅,就只有馋!读三国一计又一计,看红楼情色总是空。从老子处得一法字,从慧能处得一悟字,有法无悟,如小僧搏律,有悟无法,乃野狐禅而耳,有法之极归于无法,虽无法而处处皆法!心是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修心治本,不假外求。心灯不灭,前程光明。若问心灵为何物?恰似墨画松涛声。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是大沙门,常坐如是说。佛缘法缘天缘,缘缘有因,念佛信佛修佛,佛佛有果。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树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动水静一任自然。心光透时余暇自劲,空无涯际,自证乃知。无谓而无所不为,空无而万有,有再抛光舍尽,你又见到另外一重天!另外一种境界!
汤鹏摄影作品
  入室弟子汤鹏为铁魔师寿诞祈福
  汤鹏禅诗
佛陀本来不为弟子说法讲经,
言传不如身教,
本来没有佛法所以称之为佛法,
众弟子不明佛陀本意,
苦苦哀求佛陀传法,
弟子寻遍天下奇宝献佛陀,
供上七件佛陀依沉默
最后弟子献右旋螺,
佛陀终于如是说,
右旋螺曼陀罗,
其中之谜佛来说。
佛空无道无为,
天书无字,
人勾心斗争你争我夺,
殊不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清风无痕,
云烟即逝,
人拥有什么?
必被什么所累,
悟道瞬间可了?
情火灭思潮平, 沉淀世俗心。
一杯茶一盏灯, 淡然朴素中。
赵州茶心灯明, 观壁见摩影。
静生明寂生智, 色空悟菩提。
梅之风石之性, 人生属那种。
不食不思不念, 无心是究竟。
源于神农闻周公, 兴唐盛宋为国饮。
达摩面壁茶为忍, 东坡诗兴茶启灵。
绿海浪尖褚谎浚 云山雾流铸茶魂。
黄汤绿叶香气里, 芬芳开窍禅茶关。
观色闻香察色泽, 云集于斯饮清茗。
茶事盛于盛世时, 茶事而为雅事风。
饮茶悟道三味同, 观花无法法无法。
双手奉上诚敬礼, 自省自怠终身志。
【双击滚屏】 & & &
& & & 【 字体:
??????????
??????????
铁魔窟古文化工作室
Powered By <a href= title=铁魔窟古文化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艳芳入室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