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有没有讲年轻人聚会的超禁忌游戏

圣经中的加拉太书书,大卫鲍森牧师主讲
大卫鲍森加拉太书1
我不知道你最喜欢新约圣经中的哪一卷书,而我最喜欢刚刚读完的那卷书,真的很喜欢,我发现没有人最喜欢加拉太书,但是大家对这卷书的看法南辕北辙,意见非常两极,有些人很喜欢它,有些人很讨厌它,我举几个喜欢的例子,马丁路德说加拉太书是圣经中最好的一卷书,他说:这是属于我的书信,我娶了它,它是我的凯蒂,你知道他娶了一个叫凯萨琳的修女,小名叫凯蒂,所以他说他娶了这卷书,另外有一个人说这卷书信象溪中的石子,而马丁路德就象大卫迎一样迎向巨人,并且用这颗石子重击巨人的前额,很特别的形容,你知不知道当初歌利亚是嚇死的?他做梦都不会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有一本书叫「天路历程」,这本「天路历程」作者本仁约翰说,我非常喜欢马丁路德的「加拉太注释」,除了圣经之外,我认为加拉太注释是最能够抚慰一个受伤的良心的,这是本仁约翰对马丁路德所写的「加拉太书注释」的礼赞,加拉太书除了深深影响了本仁约翰,也影响了约翰卫斯理,有一次约翰卫斯理听人朗读加拉太书,心中突然觉得很温暖,那是日,晚上八点45分在阿德门街,今天这里成了巴克来银行所在,不过墙上挂了一块牌子,说明当时的经过,所以加拉太书对基督教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很多基督徒非常喜欢这卷书,但不是每个基督徒都喜欢它,有些人很讨厌这卷书,称呼这卷书是「钉十字架的书信」,或者把它称作为「荊棘葱林」,或者说它是炸药,说信中的每一句话都象一颗炸弹,所以不是一般人喜欢的一卷书,为什么呢?我写下五个原因,第一,有些人觉得内容太激动,信中的语气火暴,一定是写在易燃的莎草纸上,这封信的语气十分强烈,很多人并不喜欢带有感情的宗教,有一个西印地安女士到伦敦东部的一间教会,她喜欢在牧者讲道的时候做出回应,牧师讲道的时候她不住到说讲得好,阿门,哈利路亚,后来管理员过来请她安静不要干扰聚会,她说:可是我是信徒阿,管理员说你应该不是在这里信的,他这句话恐怕是说对了,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是在英国,公立学校的教导都是不要把,要冷静要理智,但是加拉太书的作者却非常激动,他满腔热情,而且还带有怒火,有人说这封信带有太浓厚的个人色彩,个性鲜明,太有自传的色彩,保罗在这封信上吐露了个人的心声,远超过其他书信,还谈到他个人的健康问题,保罗在这里以身体有疾病来恳求他们,他也叹到曾经在众人面前和彼得意见不合,他必须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彼得错了,所以连初代教会的使徒,也有意见不同的时候,感谢主,他们也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象我们今天常常急着附议,但不敢表示不同意,总是避免冲突这是不对的,当真理受到威胁连彼得和保罗都当面责肄对方,要把真理澄清,有些人觉得加拉太书太理性,这封信上确实辩论到很细节的部分,保罗他拿出他拉比的背景来辩论,老实说他的论点十分巧妙,而且我认为其中有几点讲得很好,有些人不太喜欢用大脑,这世上最少被探索的领域就在你两耳之间,圣经说,我们要用理智来爱上帝,我讲道最常听到的评语可以说,好像是一种轻微的责备,今天的信息让我们回去有得想拉,听这种语气好像他来教会,不是为了用大脑思考,各位,我不会因为让你用大脑思考而道歉,保罗也在挑战你用大脑思考,他辩论到很细节的部分,你必须仔细的研读,才能够了解他的意思,有些人则认为这本书太属灵,我倒觉得意外,这卷书其实揭开了属灵的外表,会刺伤你里面的骄傲,如果你里面还有骄傲,就不要读加拉太书,因为你读完后骄傲会被粉碎,这卷书直捣问题的核心,超越你的感性和理性,深入骨髓,圣经这些话有如两刃的利剑,会将你刺穿,很奇怪,现代人不喜欢辩论宗教的事,不喜欢在言语是起争执,只希望大家相安无事,加拉太书,不是这样的书,加拉太书和别的基督徒辩论不是跟非基督徒辩论,如果不是这卷书引起马丁路德的辩论就不会发生改教运动,所以辩论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益处,现代人不喜欢辩论的原因是不希望看到分裂,意见不同会导致分裂,今天最重视的两种美德是包容和圆滑,这两种在圣经上都不算为美德,这两种美德耶稣都没有,它的门徒也没有,他们经常引起争议,就跟耶稣一样,我们都很怕讨论教义,很多人不愿意面对彼此的差异,这是好事还是坏事?难道意见不同就做不成朋友了吗?我发现能够坦白承认差异友谊反而更深入,如果能够真正的坦诚相待,比虚伪地忽略差异要好,不愿意面对彼此的差异到底是好是坏?要看争议的是重要的事还是次要的事,我们经常为了次要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可没有把重要的事讲清楚,领圣餐的时候,用葡萄酒还是葡萄汁这有关系吗?但是很多人却为了那小杯子中该放什么而争吵不休,另外象是关于安息日,我觉得基督徒不用太计较,保罗说只要各人心里意见坚定就行,有人想把主日当作圣日,他们有权这样做,有人把每一天当作圣日,他也有权这样做,我们没有权力硬性规定,基督徒一定要在主日上教会,更别说是非基督徒了,基督徒却在这方面小题大做,但是加拉太书谈到一些很重要的事,这些可不是次要的事,这些都是根本的问题,没有这些就失去福音的本质,所以这卷书会引起争论,最大的争战都是发生在教会的里面,而不是发生在教会的外面,这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谁喜欢家人争吵呢?但有的时候确实有这个必要,魔鬼不必从外面来催毁教会,当它从外面攻击教会,教会反而更坚固,增长更快,但是它能够从里面来催毁教会,有一个相当快速的方法就是扭曲福音,破坏福音,只要它这么做,它就会从里面催毁教会,我想它今天已经不断得逞,你们认为对吗?这两个教会领袖就是彼得和保罗,公开为一件根本的议题意见不和,我想在这里谈一下性别的事情,但是恐怕有人会不太中听,我认为上帝把教会中捍卫教义的责任交给男人,可惜信念坚定的男人实在不多,这些男人在教会之中,没有办法负起捍卫福音捍卫教会的责任,以致于有很多女性努力地想捍卫福音,我必须要承认,男人在这方面太弱,我也必须说,勇于冒险的男人实在不够多。他们不敢在听见错误教导的时候,当面质疑,这是一个我的想法,不过彼得和保罗确实当面辩论,结果是彼得错,保罗对,圣经很坦白的提到这件事情,很显然地,上帝要我们知道这件事,但是古时候写的可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寄一封信要花很多钱,把信送到也是一件难事,所以非不得已才会寄信,以前写信人格式都是开始要称赞一些,连问题很多的哥林多教会,他都会先称赞他们一番,有些哥林多人在领圣餐的时候竟然喝醉酒,他们不相信复活,教会里面还分派系,敬拜的时候只会一直说方言,问题实在很多,但是保罗在信的开头仍然说,我感谢主,赐给你们各样属灵的恩赐,先说好话再批评,这是当时的习惯,所以加拉太书中毫无肯定的话,就更加显得不寻常了,如果他想得到好话一定会说出来,可是加拉太书毫无肯定的话,一点也没有,没有说,我为上帝感谢你们,没有,直接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因为有些事已经让他忍无可忍,根本就顾不到一般的礼貌了,书信还有一个特点,我必须要在这里说明一下,读书信的时候只是读到一面之词,某个人单方面的想法,这些话是针对某一些情况而写的,所以你不但要明白字意而且还要读出言外之意,当你只听到单方面的对话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误解对方在讲什么,因为一般来说我们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读圣经中的书信时,必须了解是针对什么样的情况而写的,要把字里行间的意思读出来,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他需要写这封信?这才是研读书信的正确方法,研读福音书倒不必用这种方法,但是研读书信则有必要,我们要用这种方法来研读加拉太书,为什么要写加拉太书?这封信回答了哪些问题?又解决了哪一些难题?新约圣经的每一卷书信都必须用这种方法研读,加拉太书的作者显然是保罗,加拉太这卷书也可能是他写给教会的第一卷书信,所以我才会把这卷书放在罗马书之前来谈,罗马书是他后期的书信,但是在圣经上是排在所有书信的前面,加拉太书是保罗早期写的第一封书信,不管我们现在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看,保罗都是历史是非常伟大的人物,保罗的父母是犹太人,他们是罗马公民,说希腊语,真是很特别的背景,上帝早在我们出生前就在预备我们面对未来的事奉,在我们认识它之前它就在生活上预备我们,它培养我们一些特质好使用我们,这样的背景有多种特点,它是一个道地的犹太人,父母是罗马公民,所以他也继承了罗马公民的身份,而且他还会说希腊语,他学习一项手艺,每个犹太男人都是如此,这是很健康的做法,在希腊社会中靠双手工作的人,社会地位低于那些用大脑工作或摇笔秆的人,我们都承亵了这种思想,但是在圣经中织帐篷的人和鱼夫,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保罗给贴撒罗尼迦人的信上说,你们都要亲手做工,我在这方面已经以身作则,劳力的工作很有尊严,耶稣也做了18年的木匠,所以保落织帐篷维生对象可能是军队,接着他在耶路撒冷大学受教于迦玛列教授,后来他恪守犹太正教变得激进而且自负,是希伯来人中的希伯来人,法利赛人中的法利赛人,没有人比大数的扫罗还象个道地的犹太人,对犹太教执迷不悟,他努力遵守摩西的每一条律法共有613条,如果你要遵守律法就要全部遵守,不要只选其中十条,全部都要遵守,他做到了,但是他承认其中有一条很难做到,保罗认为很难做到的竟然是第十诫,不要贪婪,不要贪恋,这条诫命跟一个人的内心动机有关,其他的诫命则跟外在的行为有关,保罗说第十诫很难遵守,但是他尽力遵守全部的律法让人无可指摘,这种话很少人说得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保罗非常自以为义,他攻击每一个攻击犹太教的人,如果有人贬低犹太教的信仰,他绝对不放过那个人,他可以是一个反派的宣教士,他尤其痛恨跟随耶稣宣称耶稣是神的人,这根本就违背犹太人的一神论,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怎么可能有别的神?他觉得这是亵渎神,决心把他们赶尽杀绝,于是他出发要去催毁这个新的宗教,在途中看见司提反被石头打死,这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个时候开始,保罗的良心就开始不安,他没有办法再做无谓的抵抗,他亲眼看见司提反殉道,而且这个年轻人在断气之前说,我看见耶稣在上帝右边,求主耶稣接受我的灵魂,这个事件让保罗更难抵挡这个新的信仰,因为他现在内心交战,一个人跟良心争战是最激烈的争战,接下来他在大马色的路上他遇见了耶稣,犹太人如果要信主只需知道耶稣仍然活着,有一次我在剑桥附近讲道,会众中有一名犹太女子在会后来问我说,你是说拿撒勒人耶稣今天仍然活着吗?我说对啊,可是如果它还活着它一定就是我们的弥赛亚啊,我喜欢她用「我们」两个字,她是指她的弥赛亚,不是我的,她又问:我要怎么样才能知道它是不是还活着?我说:你可以直接问它,结果她得到了答案,十分钟后她就开始讲解圣经给我听,圣经里面的道理,所有的道理她全知道,她之前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拿撒勒人耶稣仍然活着,这是全体犹太人需要知道的,他们将仰望被他们刺穿的耶稣,一个国家将在一天内诞生我可以预见那个情景,扫罗是一个打头阵的人,将来他的同胞也要象他那样信主,成为向外帮人传福音的宣教士,在他信主的第一天,主耶稣就告诉他,我要差你去外帮人能力,这就是加拉太书作者的背景,保罗他成了跟随耶稣最火热的人,他热心传扬他从前企图催毁的这个信仰,所以保罗对犹太教和基督教有透彻的了解,从信奉犹太教改为信奉基督教,他的宣教之旅相当成功,在当时世界各地建立教会,不断探索新的地区,他说这是为基督建立殖民地,形容的很好。现在来看收信的加拉教会,保罗一旦建立教会以后,设立了长老他就会离开,把教会交给新设立的长老,交给天上教会之首:圣灵和地上的牧者,把教会交给长老和圣灵掌管,可惜他们所遇到的情况,今天也有很多教会会遇到,外来的传道人进到教会里面,想将原来的事工拘为己有,这种人往往很危险,他们会带领教会迷入歧徒。那些犹太人基督徒跟着保罗,不许他讲,而且告诉别人说保罗讲的只是一半的信息,因为你们除了需要基督还要摩西的律法,我很惊讶,在英国有很多教会的墙上挂着十诫,我宁愿传讲十字架而不是十诫,但是保罗不管到哪里,传仰基督完整的福音,这些犹太的基督徒就会接着说,保罗的信息不完整,然后在保罗的信息上加油添醋,如福音被加油添醋,这是我们应该留意的,很多异端会把福音添油加醋,通常是在圣经以外再加一本书,如果有人说某本书和圣经一样重要,那你就必须当心了,那是被加油添醋的福音,多出原本没有的东西,独木舟上能够放的行李有限,超载一定会翻船的,换个比喻来说,腐败就从讲台开始,错误的教导是我们必须留意的,如果要在福音是加油添醋,就必然会攻击到原本传福音的那位,这就是当时的情形。那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为什么保罗这么严厉的看待犹太人行割礼的习俗呢?对犹太人来说,割礼有宗教上的含意,对犹太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必须要有这个记号的人,才有资格继承亚伯拉罕的应许,上帝当年甚至对亚伯拉罕说,不行割礼的犹太男子,必须从上帝的民中赶出去,因为这样是违约的,上帝和亚伯拉罕立的约,规定每一个男性后裔都要有这个记号,所以割礼对犹太人意义十分重大,犹太人最重视的三件事是,过逾越节、守安息日和行割礼,连思想自由或不守犹太教规条的犹太人,都会重视这三件事,第四件事是吃洁净的食物,但只有大多数人尊守,保罗在加拉太书中的论点是,那些应许本来是给亚伯拉罕和他的一个后裔,这个后裔是单数,当上帝说,这些应许是给亚伯拉罕的后一,并不是指所有的男性后裔,而是指其中一个,保罗说当那位男性后裔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耶稣,就再也不用行割礼了,因为产业已经继承,
那一位后裔已经得着应许,所以没有人需要再行割礼,这记载在加拉太书第三章,所以割礼是继承产业的记号,耶稣有这个记号,它受过割礼,继承了这产业。保罗也行过割礼,而提摩太是加拉太人,保罗为什么要替他行割礼呢?因为提摩太要陪保罗去宣教,保罗每到一个地方都先进犹太人的会堂传教,提摩太如果没有行割礼就绝对进不去,所所以保罗为他行割礼完全是为了传福音,但是在这封信上不准他们行割礼,有人说保罗反复无常,自己帮提摩太行割礼,为什么我们不能行割礼?保罗在这里讲得很严厉,说恨不得那搅乱你们的人把自己奄割了,这样他们就不能够生养出跟他们同样德性的人,他甚至说,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圣经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写给大人看的书,可悲的是,很多人长大后就不读圣经了,保罗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反对割礼呢?这是因为在割礼背后撑腰的是犹太教,犹太教是一个看重行为的宗教,想要靠尊守诫命来得救,但是在根本就做不到,很多人却偏要尝试,把十诫挂在墙上很危险,因为这等于是告诉别人,必须尊守十诫才能和上帝和好,非基督徒一进教会就会看到这些规条,我顺便提一下,听说今天有一些自由派的学者,拿掉十诫中的「不可」这两个字,在放入信经中,结果就变成了「可犯奸淫」「可偷窃」等等,这个批评是对的,如果我们光强调不可做的事,会让人觉得我们只会唱反调而已,觉得我们很负面,只要跟上帝沾上一点点的边,它就会夺走你一切的乐趣,上帝只会告诉你不可以做什么,只会给你一长串不能做的事,这种负面的影响实在很糟糕,但是犹太教基本上就是如此,基督教原之于犹太教,两者都是以旧约为根基,各位想一想有多少旧约的律法应该继续切实尊守呢?旧约圣经中有多少律法在新约圣经中仍然适用?在那613条律法中有几条仍然适用在我们身上?这是研读新旧约圣经时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现在我来举一个例子,我不会叫基督徒给十一奉献,因为这是旧约中的一条律法,是摩西的律法,新约圣经根本就没有提到外帮人应该给十一奉献,犹太人他们会给十一奉献,但是没有人叫外帮人给十一奉献,新约圣经只吩咐我们要奉献,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年轻人讲解十一奉献,他列出圣经上所有提到有关十一奉献的经文,他在讲解的时候说奉献和祝福有关联,上帝说你们当纳十分之一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接下来这个年轻人说十一奉献也和咒诅有关联,这倒没错,然后他又说旧约当中有一个咒诅是,我们若不给十一奉献,那么我们的后代子孙就会受苦,当时我看到会众的表情,大家都好象很怕子孙会受苦,而到了下一个主日,果真收到了很多奉献,但是这根本是错误的教导,新约圣经中有不同的奉献原则,主悦纳甘心乐意的奉献,而不是强颜欢笑是真心想要奉献,这是上帝今天所看重的,不是因为害怕子孙受苦才不得不奉献,那是旧约的律法,我这样讲清楚吗?另外还有就象是安息日的律法,基督徒在尊守旧约律法之前必须要先想清楚,因为如果你要尊守,就得全部尊守,尊守就得祝福,不尊守就得咒诅,你有心理准备这么做吗?我可没有,所以这件事必须要好好的考虑清楚,保罗的意思是行割礼只是第一步,很快的就会变成什么都要尊守,如果你按着那些教师他们所说的理由去行割礼,那么全部613条律法也都得尊守,所以保罗才会那么忧心,这不只是行割礼而已,还会开门让犹太教的教义进来,这条路他已经走过,早就知道此路不通,当他想到自己所守住的律法,不是没有守住的律法,而是已经守住的律法,就觉得自己象是个小男孩,拿便壶给人家看自己的杰作,他用了一个很不文雅的希腊字「粪便」,我把那些视为粪土,保罗说:我靠行为而成的义,就象粪土一样,不值一文,他说感谢主,我已经脱离守律法的捆绑,你若叫人尊守摩西的律法,等于是把人送进地狱,因为根本就做不到。要守全部的律法是不可能的任务,不要叫人活在律法之下,而要活在恩典之下。
外帮人需不需要先变成犹太人才能信主,但是这背后有一个更大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得救的本身,问题不在犹太教或割礼而在得救,真正的问题是。得救是因着行为或信心还是俩个都需要?世上大多数的宗教都是靠行为得救,必须要先祷告、禁食奉献等待,这样最后就可以与神和好,靠自己的行为拯救自己,靠自己得救的宗教很吸引人,因为会让人感到自豪,认为我做到了,这是自以为义,上帝痛恨自以为义,自以为义的人比罪人更糟,耶稣厌恶自以为义,它是罪人的朋友,但是耶稣它厌恶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得救是单单靠行为吗?必须靠行为的努力才能得救吗?还是行为加上信心才能得救呢?这种想法很普遍。有一次我在牧会中,当人们在我面前坐下来的时候,我就问有多少基督徒?鸦雀无声,偶尔有个年轻人微笑的举起手来,但接下来他们就问我:牧师你说的基督徒什么意思?我就问:你们说呢?结果都是千遍一律的活动,就是守十诫的人,这个时候我会说:好基督徒就是遵守十诫的人,在座有多少是基督徒呢?这时候会有人说:可是牧师不可能全部遵守啊,我就问那要遵守几诫才算基督徒?每一次的答案都是留诫,我说好,能够遵守十诫中的六诫的人就是基督徒,在座有多少基督徒?这往往会引起他们热烈讨论基督徒的定义,我会叫他们讨论清楚,这正是问题之所在,行为加信心才能得救的说法是尽量去遵守,做不到的时候就用信心去弥补,尽量遵守十诫,做不到的时候就求上帝赦免,这是英国人对基督教最普遍的了解,就是行善,另外的一种说法则是信心加行为,先有信心然后再有行为,相信之后再守律法,但是一定要守律法,这是犹太教的观念,先有信心,再守律法,所以保罗才会对加拉太人说,你们既然靠圣灵开始,现在还要靠着肉体成全吗?因为律法是属于肉体的,是靠你自己的努力,不是圣灵在你里面动工,是你在做,保罗常常说,得救是单单靠着信心,从头到尾都是靠信心,他说:我把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持续」相信的,始于信,终于信。从头到尾都是靠信心,全是靠信心,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信心上妥协,必须持续相信,这是重点,不是先相信再靠行为,必须要持续相信,叫人持续相信而不是叫人遵守律法,这两者是非常非常不同的,所以保罗特别努力一直在争取的,就是基督徒的自由,不管在什么阶段引进律法,都是把人放在咒诅之下,因为在耶稣的眼中,如果想靠守律法过关,一定要做到一百分才行,没有全部遵守就是违反律法,交通法令也是一样,如果我超速被警察拦下,我却跟警察理论说,可是我一路都没有闯红灯啊,他会说,那又怎么样?反正你就是违反了法令,这正是上帝的意思,律法不只是一串珍珠,而是一条珍珠项链,圣洁是黑白分明的,只要有一点没有做到,珍珠就会撒落一地,只要违反律法就是违法,违反一、九条或十条都一样。就象有三个人受困在一块礁石上,巨浪就要打过来,礁石和沙滩之间的海水深达三公尺,第一个人就往沙滩上跳,他只跳了三分之一的距离,结果淹死了,第二个人跳得比较远,他跳了三分之二的距离,结果也淹死了,第三个人往沙滩跳,只差六寸就到了,可是结果还是淹死了,守律法跟守多少条无关,不管守了多少条的律法,只要没有全部遵守的话,就跟不守律法的人一样糟糕,这是上帝的观点,圣经也是这么说,没有持续遵守全部律法的人就要遭到咒诅,这种人想藉着守十诫靠着自己的努力来上天堂,但是福音所呈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公义,一定会有人问,上帝为什么给十诫?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给摩西律法?答案就在加拉太书里面,律法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有多败坏,只有律法能够告诉你,你是个罪人,一个人研读了上帝的律法后,才会知道自己错得到底有多么离谱,颁下律法是为基督作预备,让我们看见自己守不了律法,所以传讲十诫的信息可以叫人知罪,让人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到,靠着自己那是不可能的,耶稣重新诠释了律法,更是难以遵守
。现在我们要来谈一谈真正的自由了,但是很多人没有想到放纵也是自由的敌人,加拉太书一、二两章谈到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在天父的恩宠之下,在它的慈爱之下,享受在圣灵里的自由,整个基础就是在天父儿子里的信心,所以是圣父、圣子、圣灵让我们可以自由地站在这里,但是有两种做法会使我们失去这种自由,一种是走回头路,回去守律法,那是一个牢笼会把我们困在里面,想爬出来却出不来,一旦回去守律法就会受到捆绑和奴役,再度落在上帝的忿怒之下,因为你守不了律法,会害我失去自由的第二种做法是过度放纵情欲,那也是一种捆绑,不过是被你自己捆绑,律法主义会让你受别人捆绑因为要遵守种种规定,放纵则会让你自己的欲望捆绑,你会再度落在上帝的忿怒之下,失去自由。在圣灵里活出自由,就象走在难走的高峰上,很容易偏向两旁,一个基督徒在面对自由的时候,最大的危险是律法主义,很令人意外吧,因为放纵的行为很明显,教会一旦开始订出多条规条,就很容易变成律法主义,律法主义会扼杀圣灵的运行,你如果到一个律法主义的教会去,马上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都会抿着嘴,各位有没有看过?从冷漠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落在律法主义当中了。如果注重守律法,心里就会变得刚硬起来,这不是在圣灵里的自由,律法主义的人注重规条而不是注重关系,这大概是关键所在,这种人以为只要守规条就是基督徒,不抽烟、不睹博、不喝酒、不做这个、不做那个,他们守规条可是却没有跟神建立关系,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有一个年轻人来我们教会,他的个性很强,但是他信主了,几个礼拜以后他来问我,基督徒可以在星期天晚上上电影院吗?我当场很想开玩笑地引述「希西家记三章16节」说基督徒不可以在星期天晚上去电影院,不过我克制住了,我说:我不能给你答案,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你必须自己问耶稣,如果圣经上有明讲我会告诉他,因为如果是圣灵说过的话,我可以带着权柄说出来,但是就我所知圣经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于是我就请他自己问耶稣,他问怎么做呢?我说:就带耶稣一起去看电影,看你享受不享受吧,所以到了下个礼拜天的晚上,他就去了电影院,对卖票的小姐说:我要买两张票,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他的旁边没有站任何人,所以卖票小姐就问他:你女朋友要跟你一起来看吗?他说:没有,钱在这里,你给我两张票就对了,可是你只有一个人啊,他说这你不用管,钱在这里给我两张票,这个小姐忍不住了,就更好奇了,她问:你另外一张票是给谁的啊?他说:这说这张票是给耶稣的,那个小姐吓坏了,她马上拿起电话来,打给正在办公室里的经理,请他过来一下,经理过来了,问她有什么问题,她说:这个人要买两张票,他说:那就给他两张啊,干吗叫我呢?他说另外一张是给耶稣的,经理听傻了眼,他开始口吃了,他说,他要两张那就给他啊,反正我们有钱赚嘛,于是他买了两张票进了电影院里,他对耶稣说,你做这里我坐这里,看了十分钟以后耶稣问他:你觉得好看吗?两分钟后,他就走出电影院了,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这样做很不好,我应该替他作决定,我认为我这样做很好,各位,因为在圣灵里有自由,我可以轻易的设立新规定,我不是说基督徒不该看电影,但是耶稣对他说,看电影对你不好,各位,这就是在圣灵里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做你想做的,也不是做别人叫你做的,而是让圣灵来引导你,保罗在这封书信中说,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自由的犯罪,而是有不犯罪的自由,这才是真自由,非基督徒没有这种自由,这才是上帝要给我们的自由,但是我们很容易利用规条来阻止人放纵情欲,有些教会只晓得用这种方法来保护他的会友不要放纵情欲,其实守律法跟放纵情欲是一样的糟糕,各位知道吗?守律法和放纵一样都是与自由为敌,了解我的意思吗?这是加拉太书的整个论点,一、二章谈到这种自由,三、四章则谈到律法主义会破坏这种自由,五、六章谈到另一个极端就是放纵,所以保罗其实和两个敌人在作战,这是问题所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你必须和两个敌人作战,这才能保卫真理,保有自由,走在山尖上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现在我们来仔细谈谈律法主义,行割礼是那些加拉太人他们奉行的第一条律法,一定要行割礼,这是他们守律法的第一步,但是这不在福音的范围内,而且守了一条就要守全部,可是如果说不必守律法,大家不会变得无法无天了吗?有一种相反的错误观念叫做反律法主义,有没有听过这个词?反律法主义就,你如果告诉别人不用守律法,他们就会任意犯罪,有些人眼光狭窄,在他们眼中只看到这两条路,以为不给人规条他们就会放纵自己,很多教会竟然因此而发展出一套规条来,我在循理会当传道人的时候,他们有一本半寸厚的书,叫作循理会的规范与纪律,现在已经增加到三又四分之一寸,每年增加40张,如果规条可以带来复兴的话,循理会今天早就大复兴了,但是很可惜的是没有,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很容易订定一条又一条的规定,以为一定要这样才可以带出生命。各位,其实不会,自由才能够带来生命,上帝释放我们是要给我们自由,千万要留意律法主义,如果不小心陷进去会变得刚硬和虚假,因为你不会有勇气告诉别人你违反了律法,你根本就不敢承认怕别人瞧不起你。再来看看放纵主义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在这里保罗谈到了情欲的事,他说要留意情欲的事,情欲象沼泽,是另一种奴役,是很容易沾染很吸引人的污秽,容易陷入但是难以自拔,这里的「事」是复数,有些事很明显,象淫乱、拜偶像、吸毒、邪术,这都是今天常见的,有些事比较不着痕迹,象是纷争,竞争,嫉妒、贪婪、还有偏见,这些也都是属于情欲的事,保罗在这里激烈地辩论割礼的事,但是他说有些人什么都要反对,不管讨论什么议题,只会造成分裂,我想保罗的意思大家应该晓得,想想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的个性有棱有角,这些人实在是叫人难以亲近,那种人有信心移山,可是他们会把山移过来挡住别人的路,你认识这样的人吗?每一个教会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人,这是情欲的事,保罗问,如果有人陷入情欲的事该怎么办?这种事恐怕常常发生,如果教会爆发丑闻,如果有个电视布道家爆发丑闻,其他人该怎么办?在这里,保罗很严肃的说,如果一个人偶尔不小心失足立刻把他扶起来,因为你自己也可能失足,基督徒所走的这条路有很多香蕉皮。保罗说:如果有人不小心失足,其他人要过去把他扶起来,接纳他,帮助他改过,但是态度要谦卑,因为你自己也可能失足,但是保罗说:如果犯罪成性,情况就不一样。但是如果有人是一再明知故犯的话,这时候保罗说,人种什么就会收什么。然后他说了一句很严重的话,他说人若一再犯罪
成性,将不能承受上帝的国,我说过,这是现代基督徒的一大误解,以为一旦得救,永远得救,但是请你听听保罗怎么说?他列举出情欲的事之后说,我从前警告过你们,现在又警告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国,这话是针对基督徒说的,但是不是偶尔犯罪,需要有人立刻把他扶起来的基督徒,而是一再明知故犯犯罪成性的基督徒,这种人自己为他们已经有了天国的门票,但是保罗说:才怪,你不能承受上帝的国,这只是保罗的警告之一,是很严重的警告,你有可能落入律法主义或者是落入放纵主义,不管是哪一种你都需要立刻出来,但是你如果故意选择待在里面,不管是牢笼或者是沼泽,你就不能承受上帝的国,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警告,我们要听进去。现在要来看看自由,这是最美的一面,拥有不犯罪的自由不是很棒吗?你如今在基督里,已经有不犯罪的自由,你不需要象罪屈服,保罗在提多书中曾经说,上帝施恩给我们,帮助我们拒绝犯罪,单身男女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就是不要越界。你有拒绝的自由,很美对不对?各位,我们来看看上面这边,虽然我没有办法把它画出来,但是你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上面有一条路,我们需要不断不断地前进,就象我之前说过,我们需要行在圣灵里,当你行在圣灵里,就会发生一件美事,你的生命会结出果子,你自己不能结出圣灵的果子,你可以结出情欲的恶果,但不能结出圣灵的果子,可是如果你能持续活在圣灵当中,你的生命就会结出果子来,圣灵的果子只有一种,却有九种味道(情欲的事有很多),在西班牙和地中海地区有这种果子,叫做神秘环浆果,在座的有没有人吃过?你吃过,那你就会相信我说的话,吃一口味道柳橙,再一口味道象柠檬,吃起来有各种不同的滋味,还好有人吃过,不然大家不会相信,会认为是传道人乱编的,所以圣灵的果子有九种味道,九种的味道同时存在,就知道它是圣灵的果子,其中有些味道会在非基督徒身上出现,有些非基督徒很喜乐,有些有平安,但是同时具备这九种的,只有在基督里,被圣灵充满,顺圣灵而行的人,非基督徒可能有其中三、四种特质,但同时具备九种特质才证明生命中有圣灵,在生活中顺圣灵而行,这九种特质传达出你跟神跟人、跟自己的关系,前三种特质仁爱,喜乐、和平,使你跟上帝有美好和谐的关系,接下来的三种特质忍耐、恩慈、良善,使你跟他人有美好和谐的关系,最后三种特质信实、温柔、节制,使你跟自己有美好和谐的关系,圣灵的果子实在很棒,不过如果没有圣灵的恩赐,那么果子的成效就很有限,正如没有圣灵的果子光有圣灵的恩赐也不够。如果我去医院探访病人,我可以表现出圣灵的果子,用探访表达仁爱,用鼓励表达喜乐,用安慰表达平安,听他说明手术细节是忍耐的表现,送水果是恩慈的表现,帮忙照顾他的孩子是良善的表现,天天去探访是信实的表现,探访时间一到,我就离开这是节制的表现,对不起,我漏了一项,探访一到我就离开是温柔的表现,不吃别人的水果才是节制的表现,各位,我在探访的时候表现出圣灵所有的果子,但是我没有医治他,因为医治是圣灵的恩赐,我们需要恩赐也需要果子,这是相辅相成的,保罗说:顺圣灵而行就会结出圣灵的果子。保罗在这个地方用了两个不同的「行」字,可惜翻译出来都是行走的这个「行」字,第五章最后说,要顺着圣灵而行,第六章也说要顺着圣灵而行,第五章中的「行」字在希腊原文中是散步的意思,散步是指独自行走,一个人独自行走,但是第六章中的「行」字意思是指在圣灵里行进,是跟别人齐步行进,很有意思,顺着圣灵而行有两种,一种是独自行走,另一种则是跟其他第兄姐妹齐步走,这两种我们都需要,真正的自由是和第兄姐妹齐步走,大家一起向前走,一起在圣灵里行进,这是保罗在加拉太书里所传讲的信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起来会扎心,但是有人说这卷书信就好像是基督徒的自由大宣章,我觉得这个话说得好,你若想知道我们笃信什么样的自由,就是这种自由,是不犯罪的自由,圣灵的自由会保守我们不落入律法主义的牢笼,和放纵主义的沼泽,帮助我们待在高处,享受上帝阳光一般的恩宠,为什么这跟我们有关?因为律法主义今天仍然如影随形,到处都有,有很多人仍然想靠自己的行为上天堂,甚至有些人以信心为起点,却又回头想靠行为得救,已故的桑斯特博士,有一次他去医院探访一名临终的妇人,他问她:你准备好去见上帝了吗?见到上帝的时候你会说什么?妇人伸出饱经风霜的手说,我是一个寡妇,把五个孩子拉扯长大,我没有时间上教会、读圣经或参加教会活动,但我尽力抚养我的孩子,我见到上帝的时候,会对它说:请看看我这双手,这样它就会明白,对这样的妇人你会说什么?桑斯特博士是个优秀的传道人,他的讲道非常精彩,他只说:你已经来不及了,妇人很奇怪的问:这是什么意思?他说:已经有人排在你前面了,那个人已经伸出双手给上帝看,所以上帝不再看其他人的手,她又问: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他说:不要信靠你的双手,要信靠它的双手,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守律法主义,一般的英国人都认为,一个好的基督徒应该敬老尊贤、爱护动物,他们就是这样想的,我跟那些上教会的人一样都是好基督徒,这是律法主义的想法,我们必须要告诉他们,只有百分之百做到的人才能上天堂,你如果这个样子上天堂到时候会跟大家格格不入的,教会也是这样,教会很容易给会友加订一些规条,我说过,进教会大门之前有四个阶梯,悔改、相信、受洗、领受圣灵,里面还有很多阶梯,我们讲彼得前后书的时候会再谈到,但是外面只有四个阶梯,可惜有些教会竟然说一定要由会督行坚信礼,一定要做这个、一定要做那个等等,将种种规条加在教回门坎的外面,这些阶梯是在里面,一个基督徒在进上帝家中的大门之前,不该再加上其他的规条,否则的话就是律法主义,放纵主义今天仍然存在,有人以为非基督徒犯奸淫就要下地狱,但是基督徒犯奸淫则没有关系,以为基督徒犯罪可以免责,也许会少一分祝福或奖赏,但不会失去进天堂的门票,加拉太书对这点有很清楚的教导,故意犯罪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你留在山峰的顶上和其他基督徒一起,圣灵的风吹在你脸上,上帝的恩典如阳光照在你身上,你就能够顺利走过去。愿主赐福你们,靠着圣灵在基督里享受上帝给我们的自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禁忌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