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组织文化的三要素三化五有?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推行“三化工程”,促进社会管理创新1.doc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推行“三化工程”,促进社会管理创新1.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实施“三化”工程
创新社会管理
城北街道党工委
城北街道于2011年被确定为全县的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单位,根据位居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庞大、居民村民交错杂居、各种社会组织构成复杂、矛盾问题集中这一基本情况,有必要实施包括社区“网格化”管理、城中村“社区化”管理和“两新”组织“常态化”管理在内的“三化”工程,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基本情况
城北街道位于林西县中心城区北部,成立于2011年3月,2012年5月重新调整了区划。辖区东至羊肠子河、南至饶州大街、西至西山、北至新兴街。
下辖5个社区(东街社区、北街社区、北门外社区、北郊社区、西郊社区)、2个行政村(东街村、北街村),辖区总面积7.47平方公里,共有2人,其中城镇居民1人、农村村民924户2063人。现有耕地2103亩。街道党工委下设5个社区党总支、2个行政村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418名。
城北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和谐的发展环境,是林西县党政办公的核心区,商业、金融服务的主载区,文化、教育、卫生的集聚区。
二、工作背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县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引导公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落实属地管理与分口管理责任”;县十五届六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全面建立社会管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最新)推行“三化工程”,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化工程”,工程,促进,三化工程”,创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最新)推行“三化工程”,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提升“三力三化”服务大城发展
发布人:丽琼 时间: 17:18:04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打印发送字号T|T全市13个县工商联全部落实了一设立、五有工作目标,10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商会全覆盖,全市164个基层商会基本达到了五有五好标准。目前,全市县级工商联核定总编制49名,平均每个县3.8名,确保了县级工商联组织有人谋事、有钱干事、有平台议事、有条件成事。 原标题:提升“三力三化”服务大城发展  【本报宜昌讯】近年来,湖北宜昌市工商联立足宜昌建设现代大城市需要,以创建全国县级工商联示范点为抓手,推进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规范化、工作方式系统化、基本保障制度化,使其服务能力、整体活力和工作动力明显增强。全市13个县工商联全部落实了一设立、五有工作目标,10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商会全覆盖,全市164个基层商会基本达到了五有五好标准。  一、强能力,推进组织建设规范化  县级工商联是服务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宜昌市工商联按照有位须有为、有为靠有能的思路,创造性落实中央16号、湖北省9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县级工商联履责能力。  班子队伍配强。坚持把一批品行好、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干部以及影响广、素质高、热爱工商联事业的非公经济人士选配到县级工商联班子。目前13个县级工商联组织中,有4名知名企业家、9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担任或兼任主席。鼓励引导县级工商联立足实际情况、根据发展需要适当扩大团体会员比重,使会员的数量、质量、构成与当地非公经济发展相适应。  商会组织建全。把县级工商联组织的触角向基层商会延伸拓展。一年来,新建了宜昌市扬州商会、河南商会、广东商会、民营企业促进会等10多家商会组织,组建了首家异地宜昌商会--海口市宜昌商会。探索在经济发达的村、社区组建新型商会组织。目前,全市乡镇商会、同行业商会、异地商会总数达到164个,市工商联直属商会达到20个,基层商会组织实现了全覆盖。  基层创建争优。市工商联采取目标管理、试点示范、典型引路的办法,统筹五有五好创建活动。夷陵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商会大厦,入驻20多家会员企业,不出门就能享受到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各项服务。宜都市开设两江讲坛,2000多位非公经济人士受到理想信念教育。五有五好创建得到了同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非公有制企业家的普遍认同。  二、激活力,推进工作方式系统化  坚持从基层组织、同级部门、服务平台、活动载体等多个层面激发县级工商联组织活力,努力形成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工作格局。  力量抓整合。宜昌市工商联的理念就是利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民企服务,利用广大民营企业资源来围绕中心、服务社会。以关爱民企、阳光护航为主题,自上而下组织40多个职能部门建立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长效机制,仅税务部门就出台了30多项具体措施;人社部门为全市1500家企业免费举办了10多场用工招聘会;政法部门整合5家律师机构力量,组成40人的法律咨询服务团,帮助处理民商事纠纷750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  平台抓完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借力各方支持,采取市工商联统一建设,各县共享共用的办法,搭建了法律维权、项目评审、金融服务、政企沟通、招工用工、招商引资、教育培训、社会公益等八大服务平台,并且集中在宜商网上及时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市工商联与民生银行宜昌分行联合,率先在湖北成立了首支由工商联发起组建的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起始基金1100多万元,不用抵押不用担保成立当天现场放款6150万元。目前已吸收会员120多家,发放贷款2亿元。促成12家直属商会与金融机构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授信100亿元。帮助1000多家中小企业获得财政贴息贷款10亿元。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家“加油”、“充电”,宜昌市工商联规划了政策理论培训、案例培训、外出培训、行业专业培训和全民创业培训五大板块,近几年市工商联利用社会力量、高校资源举办各类培训300多场次、培训企业家5万多人次。  活动抓品牌。打造招商活动品牌。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开展了“千家企业进宜昌”、“浙商宜昌行”、“粤港客商看宜昌”、“闽商宜昌行”、“全国知名民企宜昌行”、“民企县市行”,组织大型招商活动40余次,引进项目1500多个。打造自身形象品牌。深入开展“联系一家企业、服务一个商会、服务一个在建项目、为企业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四个一”活动,展示团队优势,提升整体形象。打造社会公益活动品牌。组织3000多家会员企业与1500多个村、社区开展“民企联村”活动,实施共建项目1200多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选派100多名优秀企业家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或“经济顾问”;坚持主办“希望工程?园梦行动”,确保宜昌籍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今年的活动募得资金1100多万元。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工商联组织和干部找到了价值成就感。近五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4亿多元。  三、添动力,推进基本保障制度化  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县级工商联工作的引擎,从基本保障上形成系列制度,不断改进,为县级工商联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加强领导责任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把县级工商联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出台了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的相关意见。全市13个县党委政府明确了分管联系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商联工作制度。科学设置配备县级工商联党组和领导班子。实行市工商联领导班子定点联系县工商联工作。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42名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企业300多个。  建立目标管理制。将县级工商联建设、全国县级工商联示范点创建列入2013年重点工作,纳入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完善了市工商联考评、本级党委政府考核双重评价机制,对县级工商联年初定责、年中督办、年底考核,严格奖惩,发挥县工商联的工作主动性,凝聚建设服务特大城市的“正能量”。  完善投入保障制。落实人员编制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条件创造到位的要求,选精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发挥兼职副主席及常执委的作用;严格落实项目经费,通过财政预算追加一点、行政开支压缩一点、会费收入补充一点,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办公场所和阵地建设,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的政府调剂解决,条件允许的鼓励自建或与企业共建商会大厦。目前,全市县级工商联核定总编制49名,平均每个县3.8名,确保了县级工商联组织有人谋事、有钱干事、有平台议事、有条件成事。分享到6.79KTag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