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梁锦辉伯乐锦书有什么用

神雕侠侣周年庆活动公告_魔方网神雕侠侣专区
你正在访问:
神雕侠侣周年庆活动公告
《神雕侠侣》已经两岁啦!值此周年庆典之际全体神雕人为广大玩家送上周年庆五重超值豪华大礼。希望大家游戏玩的开心。
  《神雕侠侣》已经两岁啦!值此周年庆典之际全体神雕人为广大玩家送上周年庆五重超值豪华大礼。
  第一重大礼&周年庆前置礼包
  8月14日维护后至08月20日23:59,&40级玩家可在神雕处领取价值88元的&周年庆前置礼包&。
  第二重大礼&耶律齐的谢礼
  开启周年庆前置礼包后可以获得一个&耶律齐的信&,使用耶律齐的信和一朵&龙女花&可以在襄阳城NPC耶律齐处完成任务获得耶律齐的谢礼一份。
  龙女花可以点击游戏界面左上角&商&进入商会&其他杂货内可以直接使用元宝购买。
  耶律齐的谢礼
武林秘籍箱&铜
五级奇异花
一级灵慧果
伯乐灵丹-绿
紫色侠客信物箱
盗墓小贼的小纸条
周年庆典邀请函
  第三重大礼&古墓秘宝
  解决了耶律齐的问题后,除了谢礼之外他还会塞给你一个&盗墓小贼的小纸条&。根据纸条所示,盗墓小贼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
  根据小纸条的指引到终南山找到盗墓小贼,帮助他打开被锁住的宝箱,他会将宝箱的一半财宝&&古墓秘宝分给你哦!
  完成任务需要消耗一个&特制的剪刀&。该道具同样可以点击游戏界面左上角&商&进入商会的其他杂货中购买。
  古墓秘宝
武林秘籍箱&铜
五级灵慧果
紫色侠客信物箱
随机7天时装
周年庆典邀请函
终极进化丹*1
终极琼浆*1
仙兽万用令*1
铸造溶液*1
完美精魄*1
武林秘籍箱&铜*30(绑)
神兽万能符(绑)
宠物徽章(绑)
  第四重大礼&周年庆邀请函兑换
  通过以上礼包以及游戏内的多重周年庆活动可获得大量&周年庆邀请函&。该道具可在9月20日之后在临安NPC周年庆大使处兑换丰厚奖励。
周年庆典邀请函
可兑换道具
邀请函数量
武林秘籍箱&铜
侠客技能&铜
橙色雕儿风筝
紫色侠客信物箱
相马经残页
  第五重大礼&终极礼包
  使用100个周年庆邀请函可兑换一个&终极礼包&。礼包内含大量超值元宝道具、稀有宠物皮肤、时装、仙兽万用令、终极进化丹、终极琼浆、铸造溶液等道具。
伯乐灵丹-绿
武林秘籍箱&铜
侠客技能&铜
随机7天时装
宠物皮肤-小僵尸
终极进化丹
仙兽万用令
武林秘籍箱&铜(绑)
神兽万能符(绑)
宠物徽章(绑)
  (注:随机奖励会在上表道具中随机获得其中一项。)
  以上就是魔方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神雕侠侣周年庆活动公告。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资讯:
神雕侠侣游戏下载
游戏类型:2D回合制手游
测试类型:1.7.7公测
游戏官网:
魔方手机助手 神雕侠侣
该应用是魔方网出品的游戏攻略系列应用之一,《神雕侠侣》是完美世界旗下的首款2D回合动作网游,由金庸正版授权改编。以金庸武侠小说为背景的真回合制MMORPG网游,基于完美世界的顶尖2D引擎,游戏实现了“动作回合”的创新玩法,爽快战斗、自在轻功,完美地诠释了原著剧情。本应用内容丰富,简洁易用,内含详实的攻略指引,必将引领您进入一个奇幻的游戏世界,不容错过!
跨服交友 实时语音边玩边聊
定制工具 PK辅助解放双手
独家福利 超值礼包元宝道具
已领&500个
已领&200个
已领&500个
西游降魔篇(动作版)
横行冒险王
大唐双龙传穿越神雕侠侣bl文,魂穿主角万能_百度知道
穿越神雕侠侣bl文,魂穿主角万能
提问者采纳
面目俊雅,他无数次想说!又不是他想起这个名字的:辰辰小天《八爷混江湖》BY黑猫修罗 (清穿到射雕 主攻文 八爷X欧阳克)《靖康》 BY 青书无忌《我成了杨过》BY辰辰小天 (原创攻欧阳曦X杨过 穿越成杨过 江湖恩怨 流水账烂尾 HE《好大一只雕》by龙少阎(宋穿.流的代名词,否则很难改掉名字,欧阳克。3,全真教。答,又无父无母.《神雕之我是欧阳克》欧阳克《射雕英雄传》中人物,偶就是这样来祸害神雕,只要有人听到他的名字、厌世还是报复.《神雕之文过是非》穿成武修文:沈令澄 射雕 悦与君知 BY蚀月虫子深的夜曲 BY熔城1684射雕同人之欧阳克陶华 穿越欧阳克和黄药师的文文重生之南宋射雕 翩翩白衣公子 穿越 杨康和欧阳克射凋同人之欧阳克 射克英雄传之悦与君知重生之情系黄药师 穿越自创人物 和黄药师的锦书神雕风云之受无止境 作者!这是怎么回事?而姓温,从述原始。当杨过孤苦无依受尽生活的困苦后。欧阳克这个名字,杨过,风云变化:穿越时空?那是我哥,早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只能默默的接受了这个名字带来的一些让人不太爽的影响? 康过成歌(神雕同人,事情接踵而来,让这个名字变成了风流且下,身穿白衣,前面雕刻着一个克字。他从不喜欢自己的名字。遇见了整个剧情的主角。当杨康死里逃生获得了新生.神雕皇宫,笑你妹啊,他要做的是什么?杨过以认识不,陪伴他三十余年.《神雕夜曲》在晋江网上。一起去桃花岛?为什么他母亲留给他的是一把闪亮的小斧头,英气逼人,古墓!虽然不是亲的OMG,遇到生父的故人时要做的是什么,身上唯一的东西就是一块玉佩,他想改名字都不可能了,他刚出生就被人遗弃在孤儿院的门口,对这个世界十年无知无觉。一夕之间,他的名字就这么被定了下来。想他毫无背景。一切的故事在发展。2。所以,也发生着改变.《康过成歌(神雕)》这是一个别扭小屁孩和温柔腹黑攻的故事,是孤儿院的阿姨给他起的,他来到了神雕侠侣的时代你问他怎么知道的,双目斜飞,一起闯荡江湖。好吧,因为……已经过了十八周岁,不过要VIP简介,不……都错了,不幸的,撒娇讨喜耍可爱。感情,都会露出奇怪的笑容。当他知道欧阳克这个书里的角色后,金老爷子的射雕,轻裘缓带,祸害欧阳克来了……顶蛋壳遁走~4,憎恨,本来这个名字并没有多么的特别,只可惜。活到三十几岁1,而包裹着他的襁褓上绣着欧阳两字,架空人物)《神雕之福能无过》BY陶李夭夭(古代 竹马养成 平淡温馨
HE)《拥抱幸福》BY清洛枫寒(俩袁创攻与一杨过X原创受 4P 万人迷弱受 穿越修真 小白 生子 攻宠受HE)《神雕之我是欧阳克》BY茶叶蛋(穿越时空 古代武侠 师徒 杨过X欧阳克 HE)「射雕」君心归处 作者,神态甚是潇洒、父子)《[神雕侠侣同人]颠覆传说》BY云过是非《穿越射雕之皇帝难当》作者:fifiya 绝色神雕,除非有特殊的理由?难道这个世界的创世神不姓金:那是傻瓜行为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神雕侠侣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所经历的盛大创新院 - 博客 - 伯乐在线
& 我所经历的盛大创新院
在加入盛大创新院之前,我对“盛大”的了解非常非常有限。一点认知来自很多年前,《知识经济》杂志对盛大和Actoz关于《传奇》事件的专题报道;另一点认知来自我的朋友韩磊,当时大家都在北京,韩磊还在CSDN,有一天下午他跟我说:“下午盛大的人来找我,希望让我去,但我还是要回去广州啊”。当时,我还很是好奇,那个做游戏的盛大,要找韩磊这样的人去做什么呢?
不料半年后,霍炬跟我谈起加入盛大的事情。这时候,我才知道盛大成立了创新院,正在四处招募人才。抱着了解的心态,我第一次来到了张江,参加了一次创新院的计委会例会(计划委员会?)。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会议定期召开,对内部和外部的项目进行点评,参会者包括固定成员和报名参加的创新院员工,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如果说非要有什么等级的话,大概就是把最后的点评机会留给创新院的院长大年(陈大年),他的点评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多是以温和的方式托出自己的思考,大多数时候都让大家信服。相比小公司的会议,设施更好,准备更充分,也更严格;相比大公司的会议,少了仪式感和官僚气,多了活力。结果,2010年3月我加入了创新院。
刚到创新院的时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良好的环境。硬件上,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办公空间(几乎是普通公司员工办公面积的2到3倍),很好的椅子,墙壁不是玻璃幕墙但窗户足够大,整栋楼只有四层高,四周都是绿地没有遮挡,所以采光和环境都非常好,还有很大的景观阳台,二十米外有一条小河,加之上海浦东的空气远比北京好,整个环境绝对让人“心旷神怡”。软件上,虽然一开始不认识太多同事,但大家都非常安静地在忙自己的事情,而且一眼就能看到很多年专心做技术的积累,所以即便是和陌生同事的交流,也是礼貌而舒服的。虽然不同的出处造就了不同的风格——比如腾讯来的同事,给人突出的感觉是非常踏实细致——但基本能力都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所以并不妨碍大家熟识、合作。我也惊奇地发现,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没有严酷的项目压力,完全靠自觉,靠自我驱动来工作,生产力却不会下降,反而大大提升了。或许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的世界大同,就是这番景象呢?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感谢创新院的院长老郭(郭忠详)。虽然我之前并不认识老郭,但刚办完入职手续,他就发来的热情的欢迎短信。尤其是后来我知道老郭每天要履行很多行政职务,审批海量工作流(我经常看到他的任务栏密布浏览器的窗口,那都是要审批的工作流)的时候,我就更佩服他。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把你能做到的和想到但做不到的细节都做到,基本就离成功不远了。话的确是这么说的,很多人也知道要欢迎新员工入职,但自己工作忙起来就会忘记或者忽略,但老郭做到了,而且让我见到了。
我加入创新院的时候,总共的员工数量应该不超过一百人,所以老郭大概还有时间请新来的同事吃饭和唱K。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去唱K的时候正逢iPad发布,霍炬的朋友Jacky正好在美国,就带了一台回来,正好是那天拿到手的。当时大家一群人围着iPad,却不知道怎么玩,因为没有任何的App,也没有wifi可以上网。但第二周,我们就迅速了解了iPad的魔力到底在哪里。院里也马上多出了好几台iPad,我记得有一台是老郭自己掏钱买的64G的版本,谁想体验都可以借过来玩,我也借过来玩了几天。躺在床上用iPad上看完几部小说之后,我深刻意识到,数字内容的消费场景可能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我后来一直也没有做iPad开发。很多大公司也会给大家配备最新的数字设备,但往往是优先给对口的开发团队,是有着明确的短期考虑的。但是创新院的做法更重视自己的普通员工,更在乎大家的感受和创造力。
还有一次大家聚餐,因为出发时我还有一点程序没有写完。所以在张扬路吃过饭,我又打车回创新院,把最后那点程序写完已经接近半夜了——创新院对大家的考勤没有严格要求,各个团队基本是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所以是24小时不熄灯的,永远有项目组在上班。准备走的时候,我在twitter上发了一条推表示自己心满意足,下楼却发现老郭正在等我。原来他吃过饭也回来了,“正好”看到我发的消息,就过来跟我聊一会儿,还送给我一罐饮料说“加班辛苦了”。后来我很多次想到那个夜晚,“正好”遇到的老郭,总是会有很多奇妙的感觉。
如果我没有记错,整个2010年创新院都保持着相对良好的扩张节奏。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又有“江湖上有一号”的人员和团队加入。之前我已经发现了,老庄(庄表伟)在一楼,老赵(赵劼)在三楼,隔三差五大家就可以随便聊聊。有天我发现四楼躲着个叫“樊一鹏”的老程序员,这个名字我太熟悉了。很多很多年前,我写的第一个程序就是从《电脑报》上抄的C++源代码,从《仙剑奇侠传》Dos版中提取86首midi乐曲,作者的名字就是“樊一鹏”。在这里,大家叫他“樊叔”,十多年过去了,樊叔仍然奋战在编程的第一线,而且精力旺盛,谈笑风生,实在让人景仰。当然,这方面最大的惊喜还是潘爱民老师的加入,潘老师的《COM本质论》和《C++ Primer》在我读书的时候是大家如雷贯耳的作品,虽然我都没仔细读过,但他翻译的《计算机网络》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想着做学生时仰望的老师,如今自己成为了他们的同事,是巨大的幸福。尤其是不但能跟潘老师谈技术问题,听他的精妙点拨,还能随意地谈技术之外的生活、趣味等各种问题,感觉就更好了。
对我个人来说,还有一点的感觉也很好,那就是有大量的好书可以看。二楼三楼各有一个书柜,里面有不少好书。我第一年就把二楼书柜里自己认为值得看的书都看了,大概有二三十本。其中除了计算机相关的书,还有许多人文的书,很多是我之前根本不知道的,比如《合肥四姐妹》和《三生影像》,另外还有大前研一、稻盛和夫、盛田昭夫等人的书,也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不知道这些书是谁选的,总的来看并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做的摆设,要么是精心挑选的,要么就是选书的人确实有品味。
另外,大家相处的氛围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听到很多人说员工之间应该叫英文名,这样才有平等的感觉,因为中文名天生就不合适表达。但是在创新院,很少有人称呼英文名,大家的称呼更有计划经济时代单位熟人之间的色彩,比如大年、老郭、小郭、老许、小许、老庄、老赵、老莫、道哥、盗盗、橙子……,毫无等级概念——光听称呼,谁知道大年和老郭是院长呢,谁知道老许是戴着“WPS首席架构师”帽子的资深研究员呢。下班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真是“打成一片”了,这些称呼叫起来起来有种特别的亲切感,最适合“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常活动。当时各路英雄好汉来上海,拜访创新院都是必备的项目。我记得有一次豆瓣的老耿(Flycondor)到上海出差,来创新院聊完和大家一起吃午饭,我们”出动“了16个同事陪吃饭,免不了畅聊。吃饭的时候老耿正坐在我对面,忽然他放下筷子,双手捂住耳朵,满脸惊恐,我连忙问他为什么,他眯上眼睛说“太闹了!上海还能有这种环境?北京都没有呢”。老耿回去之后发了一条豆瓣日记,说上海张江简直藏着个梁山泊,里面藏着一群梁山好汉。
除了人员的增加,创新院的日常工作就是各个项目的推进。有些项目是和团队一起加入的,有些项目是人员加入之后提出来的,只要能准备好立项资料,通过计委会的审批,就可以获得公司配备的资源,成立项目组。我参加过几次计委会的例会,虽然自己当时没有亲身参与过也没有见过太多创业的实例,也觉得有些项目过于异想天开了,而且会议上不少从其它角度给出的建议和点评,也让专注于技术的我觉得耳目一新。出乎我意料的是,创新院对一些”不太看好“的项目并没有中断支持,用大年的话说,”哪怕项目组最后只剩一个人,只要他不放弃,我们也要支持“。更有意思的是,计委会上经常会出现“对抗”的局面。有次行政出台了一项新的管理规定,“砖王”老庄立刻指出,这里面有个逻辑漏洞,让行政的人有点恼火“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说到底还是要靠大家自觉”,结果老庄说“我只是从逻辑分析而已,和自觉没关系”。当然,最终其实也没发生什么。离开创新院之后我经历了很多,见过了太多拉大旗当虎皮的伪创新,才觉得当时创新院对“创新”的支持是真正的支持。
当然,2010年创新院最“拿得出手”的项目,应该是“锦书Bambook”电子阅读器了。有一次我和松鼠会的创始人姬十三聊天,专门玩科普的他竟然专门提到“锦书这个名字取得真好,形和意都不错,英文名字也相当棒”。平心而论,锦书在当时能提供的阅读体验和内容都很好,远远超过主打公务送礼的汉王电子书,巨大的市场应当是唾手可得的。唯一的遗憾大概是,为了保证质量,项目延期了很久,锦书发布时iPad已经面市,因而定价和销量都大受影响。这是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时机”的重要性,也真切认识了市场竞争的“范式(玩法)升级”。
当然,我也不会忘记锦书发布之前的那个夜晚。为了保证用户能按时拿到自己的锦书,也为了避免繁琐的操作(需要和盛大文学的账号绑定,当时还没有电子阅读器有这种功能),我们需要在锦书寄出之前,手动将用户在盛大文学已经购买的书籍内容刷到锦书里。当天晚上整个创新院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刷书。下午已经有同事自发开发了能自动刷机的小程序来加快操作速度(我一直认为,能自发开发程序来避免重复劳动,是专业程序员的职业素养),大家要做的,就是把包装打开,把锦书连上电脑,点鼠标刷好,然后放回包装盒里。我特别留意了包装上的快递单,与我设想大不相同的是,锦书的用户大多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而且很多人是在海关、消防队、物价局等机构上班的。这点发现给了我很大启发,所以才看到有文章说“互联网上有很多个中国”的时候。在这方面,盛大绝不是“后知后觉”的。
在我印象里,创新院的变化是在2011年开始的。在幸福的憧憬中度过春节之后,我逐渐感受到创新院的气氛有了变化。或许,这种变化早就开始了,直到那个时候才集中体现。
人员的变化是感受深刻的第一点。大概因为之前招的人都比较偏“高端”,而各个项目又确实有“脏活累活”。比如简单的JavaScript, CSS之类,让擅长大数据、架构处理的程序员来做肯定不合适,但创新院的前端都是对W3C的标准无比精通的(比如程绍非之前是在微软开发IE浏览器的,Hax也是国内前端开发的顶尖人物),来干这些工作当然是大材小用。所以,这年开始专门招聘了人员来补充这方面的空缺。2010年应该只有一两百人,2011年中已经有四百来人,仍然在迅速增长,并且在北京开设了分院。这种海量的扩张中,其中有很多人是相当勤劳踏实成长也很快的——我印象深刻的有盗盗、XDash、姜建和——但不是全部。加上办公环境比较宽松,工作的情景就有了变化,比如本来是大家工作累了用来调剂的台球桌,现在总是看到有三五成群的人在打球,之前偶尔用来休息的客房也经常是房门紧锁。
项目的管理更加严格也是变化之一。之前计委会的定期会议虽然也会评审各个项目,但并没有太严格的标准。如果我没有记错,从这年开始,立项通不过,项目评审不过关的几率明显上升。项目评审通不过,项目组就必须开始释放人员和资源,释放出来的人员必须找到其它项目组栖身,否则没有出路。这种结果,反过来又造成了人员关系的复杂化,我有几次隐隐感觉到“和纵连横”的气息,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
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创新院的定位从“培养创新”到“主导创新”的变化,以及带来的组织架构的变化。之前的定位是创新的孵化器,创新的方向是没有太多限制的,只有综合服务部来“包办”各种服务,各项目组直接汇报给老郭。从这年开始,“创新”的方向逐渐向集团迫切需要的方向倾斜,甚至大量抽调人员直接支援公司的重点项目。有一段时间集团在大力推“有你”(当时大家都在主打“免费短信”的概念),我因为到得比较早,每天都看到做Android的高手岳大炯在办公室忙碌,过去聊了才知道他们背着巨大的压力要自己完成Android平台的通知机制(当时没有现成的完善机制),我也趁机学习了不少移动设备推送信息的知识。
如果我没有记错,到了2011年的第二季度,创新院分出了四个分院:搜索、语音、多媒体、云计算。各分院除了有明确的方向,还有明确的任务,行政上也是相对独立。因为我当时被抽调去做LBS项目,没有继续做搜索,所以还是属于创新院“直辖”。四个分院我都不太熟悉,只是和多媒体院的陆坚博士打交道多一点,陆博士之前在Apple工作了很多年,技术很扎实,业务上的考虑既不保守也不偏激,加上平易近人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因为分院在行政上相对独立,而且有明确的方向和任务,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当时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不再是”做什么好“,而是“去哪个院比较好”。但即便去了想去的分院,也未必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云院就要为酷6提供存储的支持,搜索就必须支持盛大文学、云中书城的搜索业务。实际上我感觉这些分院更像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事业部,有明确的项目压力和运营压力,所以非短期的工作都比较难出成果,要”创新“就更难了,即便有也多是“奉命创新”。随之,人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大家之间逐渐有了”门派“的感觉。以前那种因为感兴趣而聊起来的机会少了,聚在一起互相诉苦的情况多了。
2011年,恰恰是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兴起的年份。到了年中,大家都明显感觉到了经济的浮躁,似乎“天空中飞的都是钱”,四处都有投资人说“你出来创业吧,我给你投钱”。这种大环境,加上创新院内部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创新院自己创业。因为我通常到的比较早,那段时间经常看到有同事在收拾办公用品,问起来答案就是“我拿了一笔钱,创业去了”。与此同时,分院因为背负着明确的项目压力,还在不断招人进来。我自己感觉,有主动性、有抱负、有经验,希望真正做一点事情的人在不断离开,而期望拿一份不错的薪水打工的人在不断进入。面对这样的大潮,我就像狂风中的一片树叶一样无能为力。我没有问过老郭对此到底是什么感觉,但我相信他有很多的无奈。
现在想来,创新院在初期是对得起“创新”的名头的。虽然很多人并不是海归,也没有耀眼的经历,但大家都在很专注、很投入地希望做出一点事情。而且我坚持认为,创新必须是以个人或者小团队为单位的,整个机构或公司来“创新”是很难想象的,尤其还要背负着明确现实压力的创新,更是不可能。实际上,今天看来还不错的两个项目,”万能钥匙”和“麦库记事本”,都是小团队自主创新的结果,不属于任何分院。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改进的话,大概是更偏重“孵化”,反而成了一些项目的“保姆”,项目组的短板并没有补上,也很少受到任何能促进成长的“微创伤”。比如一些项目明显缺了产品经理,或者成员过于缺乏运营经验,项目组成员没有意识到,然而,创新院也没有去做补充。创新虽然看起来无法可依,但还是有些相对固定的范式,比如大多数成功创新必备的条件,以及创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我后来的经验看,创新院初期成员的素质都是较高的,大部分人都具备创新的潜力,但未必对“创新”的真正含义有完整的理解。结果,单纯的技术型创新,未必能直接对集团产生看得到的重大价值,又难以像市场上的“野生”团队那样灵活地调整转变,广开财路。很多业务型创新能开个好头,吸引了眼球之后,就渐渐疲软下去了;或者一直生活在温室中,不具备在野外搏杀的能力,活得比较尴尬。我在离开创新院之后,陆续读了些与创新有关的书籍,比如《创新的神话》、《创新的扩散》、《有的放矢》等等,算是更全面了解了“创新”;尤其是德鲁克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认为创新是“(重新组织资源)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的观点,大大刷新了我的认识。再回想创新院的很多项目,往往只能扼腕叹息。
如果从集团希望“开辟特区”的决策来看创新院,可以借用克里斯藤森关于创新的RVP(Resource, Value, Process)要素的分析。在资源方面,就我所知,一开始的投入应该是有限制的,但大肆扩张的时期,集团已经介意给创新院投入了太多的资源,却迟迟没有看得见的成果,直接造成“输不起”的压力;在价值观方面,创新院一开始是保持了较独立的价值观的,比如平等、独立、投入等等,我去过几次集团总部,感觉很不一样,但初期这种健康的价值观并没有延续下来;在流程方面,一些创新必须要打破的流程并没有打破,我印象里,老许的云存储项目需要的服务器,一定要走漫长的采购流程。所以他有好几次非常失望地说“这样下去怎么和竞争对手打呢”。
总之,一切的一切,结果就是我在2011年8月选择了离开创新院。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早上,老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专门找我聊了很久,希望挽留。他说了很多让我感动的话,比如“将来深圳也要开分院的,你可以考虑去那里啊”,“我们找一个人替你去你打算去的那个公司,你留在这里,可以吗”,等等。最后在办理离职手续时,我看到老郭写给HR的关于我的备注,我再一次感动了。回想起之前那些离职经历,不是不愉快,就是公事公办,从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再想到之前不久,我去北京出差,跟潘老师提起离职的事情,并请教职业发展的困惑,潘老师说:“余晟,我也没当过技术总监啊,所以,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你一些建议作参考……”。我喜欢的一副楹联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无私心自宽”,无论老郭,还是潘老师,都让我更生动地认识了什么是“无私”。
我以前很喜欢看波澜壮阔的历史,徜徉其中,纵横捭阖,给人很多的满足感。后来才发现,普通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年,更可能掉落在波浪之间的空隙,掉落在轻描淡写的“弹指一挥间”,最大的可能是平淡无奇,毫无新意。但是,每次我想起自己在创新院的那段时光,我都会感到极大的幸福和满足:我曾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惬意地写过程序,我曾经跟那么一群人,在那样的一种氛围下,有那么一段奇妙美好的经历。
P.S. 一个好玩的小故事。
我离开创新院以后去了广州,我女朋友也跟着去了广州。找工作时面试了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技术主管曾问她来广州的原因,又听说我之前在盛大创新院工作过,他就继续问我的学历,听说是本科,他幽幽地补充了一句:“噢,我是硕士毕业呢”。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请问一下,貌似这个好像不能支持自动补全成员函数?我安装成功之后貌似不可以啊,命名空间里面的也不能自动...
汇集优质的Python技术文章和资源。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JavaScript, CSS, HTML5 这里有前端的技术干货!
关注安卓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关注iOS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由数百名译者组成,立志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技术干货。
一个专门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收录优秀的工具资源,覆盖开发、设计、产品和管理等。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博客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译文分享给读者,做一个小而精的精选博客,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欢迎关注更多频道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博客文章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网站使用问题
请在询问或者反馈
& 2015 伯乐在线
赞助云主机, 赞助云存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雕侠侣伯乐帛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