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有名的皇帝上最有治世之才的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贤能第一君——唐太宗李世民文档全部是精华文档,排版清楚,质量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贤能第一君——唐太宗李世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谁知道中国古代哪些皇帝最有才?_百度知道
谁知道中国古代哪些皇帝最有才?
提问者采纳
和有才也挂不上边最有才的皇帝当属宋徽宗了,熹宗皇帝有才啊。非常有艺术天分。还有一个有才的皇帝就是明熹宗,乾隆勉强算半个吧,是个十分杰出的木匠,在书法和绘画上的造诣那是相当高啊。据说他当年做了一个屏风给太监说,乾隆爷留下的诗挺多(好像有三千多首吧)不过都是打油诗一类的: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万两银子不许还价(当然不能说是皇上卖的)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出去了。别的皇帝能说上有才的就不多了了,政绩好只能说勤勉。再有就是唐后主李煜了,李煜的词和宋徽宗的书画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是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的,据说他睡得床坐的椅子都是他自己做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张得也帅,如果让我选四个既有治国之才又具艺术修为的。所以我不认为他是大才皇帝,只是个人艺术修养高而已,算一个,除木匠活外,可在网上搜索他的《雪意歌》。他的“定陵”中出土的书法作品“人心惟危。再往后比较值得称道的明代有才皇帝就是万历了,口口口口。谓皇帝第一书法家也不为过,徽宗独创了一种书法字体,武则天! 楼上所说明熹宗朱由校。万历前十年因为有张居正辅佐实现了“万历中兴”,属康雍乾三朝。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瞻基的剑术和绘画也很棒,“瘦金体”。明代的仁宣之治便主要是在他的治下实现,他的书法潇洒饱满。入宋朝。思宗的书法也很好。唐朝另一大才皇帝,也是治国和书画样样精通?其实这样的并不多,琴棋书画样样通。书画方面,允持厥中”(忘字了)大气刚健,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实现唐初的贞观治世,其后又十年间连续平定西北勃拜,万历的书法可谓明代皇帝甚至是所有帝王种属一属二的。东汉章帝书法了得。唐太宗李世民。明代皇帝中。但总体来讲,期间有明章之治,但他的美术可谓登峰造极,多是充数的,我觉得他们的书画虽算是佳作。治国理政方面,康熙,却实难有明代宣宗宪宗和神宗的神韵。不仅如此,可看到的,实在是没有值得称道了。他十年的皇帝生涯延续了永乐的辉煌,玄宗李隆基。还会写戏谱曲。很多都是文武皆善的,但疏于治国、西南杨应龙叛乱和日本丰臣秀吉对朝鲜的侵略,万历。这些你网上一搜就行。不失为大家之作。宣宗之孙明宪宗朱见深在位二十二年并无其他才略。隋炀帝杨广算一个,国家在其治下祸乱频出,宋徽宗长于书画。手机打的,其实他治国和个人修养都很好,潇洒雄浑,历经图治。昏君而已。他的书法精妙绝伦,道心惟澈,康熙乾隆比较擅长。乾隆的诗作和他的“十全老人”一样。此外,我只见过他的“九思”,唐太宗。太宗之后,征突厥高丽。
清代皇帝很注重皇子的教育。除政治军事之外,真迹之一贞观碑文还保存在太原晋祠。
总的来说,洪熙的承平,个人意见。武功也于此时最盛。开元盛世缔造者,“梨园”一词便出自玄宗。史称“万历三大征”,明宣宗,最为有治国之才和艺术才能的当属宣宗朱瞻基你说的有才应该是治国的文治武功和个人艺术修养的完美结合的皇帝吧。倒是雍正书法不错。可查一下其代表作《一团和气图》
说康熙的都是辫子戏看多了,真正了解历史的是不会这么崇拜他的,电影电视是不能全信的,康熙也许是个好皇帝,但是他没有在关键时期引领中国走向正确的道路,是一个很失败的国家领导人,远比不上同期的彼得大帝等人。
中国皇帝最牛的还是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杨坚,唐太宗,明成祖,正德皇帝(别跟我说明史里正德是怎么写的,那纯属扯淡,史家的原则都丢光了,正德最大的罪过是没有儿子,皇位被别枝抢走了,或者说是被人害的没儿子)
如果说的不是治国的才能的话,而是诗词书画之类的,那么曹操(追封的皇帝,也是无皇帝之命有皇帝之实的,另外军事,治国也不错)文采斐然,南唐后主李煜是词中皇帝,北宋宋徽宗书画双绝,明朝明熹宗是木匠大师级人物,非常厉害。
康熙大帝,建议你看看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应为一流!无论是人物选配,还是服饰装扮,配音等都做到了相当的艺术。康熙帝亲笔的《庭训格言》一书,可观其人。清时此书皇族秘不宣外,先早已开放。。。。。。
这个才这么解释呢? 有写诗写的好的 有画画 画的好的 还有作曲家 还有舞蹈家 还有木匠 你指的是啥?
中国古代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涨姿势】完整的皇帝及朝代评价表
【涨姿势】完整的皇帝及朝代评价表
编辑日期: 字体:
今天你out了吗?关注本站,一定不会让你错过 热门解读!
请记住本站域名 (百度搜索“趣分享”即可)
本文转自中国历史文化传媒联盟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联盟,由中国历史文化传媒联盟的发起者历史讲坛宠幸整理编辑了这份中国完整的中国皇帝大全。
为了让这个版本尽量完整准确,希望看过本文发现问题的朋友,踊跃的给我们指出,让我们共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秦朝&咸阳&
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
生卒年份(公元)
前259—前210
一统中国、大统钱字、城筑北击、焚书坑儒、废封立郡
前230—前207
苛政暴政、泯性杀亲、残害忠良、天真顽劣、死于阉党
自降为秦王
诛杀赵高、投降刘邦、死于项羽
汉朝(西汉&咸阳&、东汉&洛阳&)
简介: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一段历史,共经422年,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同时深深影响着多少代儿女。
生卒年份(公元)
西汉·刘邦
前256—前195
白蛇起义、楚汉之争、建立大汉、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西汉·刘盈
前211—前188
至孝至仁、上乘父制,下尽职守、为文景之治建立基础
西汉·刘恭
吕后所立、又为其所害、终生无政治绩效、罢黜而死
西汉·刘弘
吕后所立、荡涤诸吕时因非惠帝孙而被陈平等人废黜
西汉·刘恒
前203—前157
与民休息、轻徭赋薄、推汉走向鼎盛奠定根基
西汉·刘启
前188—前141
平乱固权、清静恭俭、发展教育、打击豪强、文景之治
西汉·刘彻
前156—前87
雄才武略、空前政为、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数个第一
西汉·刘弗
前94-前74
承接父业、四夷来朝、中兴稳定、后因多病不治而死
西汉·刘贺
前92—前59
荒淫无度、不顾社稷、霍以不看重任而在位27天被废
西汉·刘询
前92─前49
巫蛊之祸、霍光拥立为皇、实现昭宣中兴、清除霍氏
西汉·刘奭
前74─前33
纯任德教、尊崇儒学、昭君初赛汉匈言和、西汉转弱
西汉·刘骜
湛于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
西汉·刘欣
有治国之志无治国之才、断袖之癖、王莽篡位西汉没落
西汉·刘衎
一国之君无奈于王莽之阴险、迫取王莽女、后被莽害死
西汉·刘婴
婴继位时,莽摄政,无实际权力多为傀儡、东汉亡
代汉建新,推行新政,统治末期,天下大乱,被更始军攻入长安,死于乱军之中。
西汉·刘玄
生不详—25
才智平庸、性格懦弱、一继任即沉醉于宫廷生活
东汉·刘秀
平乱王莽、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可算贤明君王
东汉·刘庄
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高不逊色
东汉·刘炟
倡导儒学、厚德行政、创明章盛世、放纵外戚而转危
东汉·刘肇
扫平外戚窦氏夺回政权、亲民宽政对外修和、英年早逝
东汉·刘隆
105——106
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百日皇帝)
东汉·刘祜
掌权后与邓氏争权、但委政于宦官,无所不为死于巡游
东汉·刘保
毅七月死、政变继位、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十九而死
东汉·刘炳
终年三岁、宦官外戚乱政、朝廷腐败、九江暴乱、无为
东汉·刘缵
帝幼伶俐、继位未年、梁翼专权后被其以毒而害、九亡
东汉·刘志
偶然为帝、外戚宦官、放姿纵恶、百般无奈、无功而终
东汉·刘宏
政治黑暗、社会混乱、黄巾起义、官宦为王、一生无为
东汉·刘辩
何家掌政、董卓废之、行为轻摇无帝之威仪、卓害其死
东汉·刘协
乱世之帝、形同虚设、董卓死后曹代刘政、庸碌一生汉亡
三国(魏、蜀、吴)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曹魏&洛阳&)
简介:魏国(220年12月10日-265年2月4日),也称曹魏,是中国汉朝末期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个政权。始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改汉为魏。至265年魏又被司马炎篡夺,改号为晋。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又称魏武帝),曹魏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领土最辽阔的国家。由于曹魏在三国之中占据最大地区,盘踞中原一带,而这区人口也是最多;加上有汉室禅让,向来被视为正统王朝。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魏晋时代之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生卒年份(公元)
魏国的实际缔造者、挟天子令诸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承接父业、魏国建立、政绩颇显、伐吴败后大病不起
一生均于三国战事中、任司马懿为将、抵抗外敌、病死
曹爽司马懿辅政、司马氏开始把持魏国朝政、无为而去
识破司马之心、创造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名句
无权无势之傀儡、无政绩、禅让于司马炎、软禁而死
(蜀汉&成都&)
简介:公元221年―263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刘备为汉中
山王刘胜之后,其国号“汉”意味着是东汉的延续,又因其占据益州,俗称蜀地,其政权历史上也称“蜀汉”。国土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蜀汉怀帝时为魏所灭。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
生卒年份(公元)
蜀汉昭烈帝
自称刘胜之后,建立蜀汉、弘毅宽厚、仁治天下
执政平庸、为避免战争主动投降
(东吴&武昌、南京&)
简介:建安元年(196)献帝都许以后
,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徙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取得岭南
。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据有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的广大地区。280年,西晋军队攻破东吴,吴国灭亡。
生卒年份(公元)
东汉末期名将、吴国奠基人、打仗勇猛命丧战场
十五而立、稳固江东、政治能家、晚年昏庸滥杀无辜
生性聪慧、谋杀专权孙綝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
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东吴繁荣、好文、征西失败
无多大政治作为、但是为人好善、后因诸葛氏自杀
初位尚贤、而后残暴骄盈、好酒色、东吴自此而亡
西晋(东晋&洛阳&、西晋&南京&)
简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共传四帝五十二年。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共传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注: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颍、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晋自五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
生卒年份(公元)
西晋·司马懿
炎追封、曹魏任职创汗马功劳、司马氏族奠基晋之基础
西晋·司马师
炎追封、以父于战场厮杀、西晋奠基者之一
西晋·司马昭
炎追封、消灭蜀汉取曹自代、奠基西晋直接人物
西晋·司马炎
奉辈开晋、消灭东吴、结束三国纷争、其非贤明君主
西晋·司马衷
昏庸无能、其妻引发八王之乱、政变后被毒死
西晋·司马炽
内政动乱、匈奴南侵发永嘉之祸、举国衰败、刘聪毒害
西晋·司马邺
国运衰落、民不聊生、出城降刘后被刘害、西晋告亡
东晋·司马睿
任用王导、移都江南、王马共治天下、东晋江南立足
东晋·司马绍
自小聪慧、见之长安与日、平定王敦之乱、巩固基业
东晋·司马衍
比较平庸、欲借外戚庾亮树己之风、虽无建树晋也安定
东晋·司马岳
在为两年、重用庾泳、庾翼、无任何政治建树、早亡
东晋·司马聃
年幼继位又褚太后主政、桓温驱除庾氏、在为十七而亡
东晋·司马丕
在为四年即病死、无任何政治建树、中信道士不老仙丹
东晋·司马奕
桓温借故逼褚废帝、被逼出宫降海西公、为保身安屈辱
东晋·司马昱
温废帝后而立、一切以温是从、形同傀儡在位两年病亡
东晋·司马曜
略有作为、值桓温亡东晋危机过、被宫女用被子闷死
东晋·司马德宗
愚蠢无为、权落旁人、亲政桓玄失败、刘掌权、桓自立
东晋·司马德文
在刘裕的策划下继位又在其的威逼下禅位,东晋告亡
隋朝(长安、洛阳)
简介: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当时社会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大隋天子于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皇帝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和五胡乱华的社会局面,于589年,挥师南下,灭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注: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生卒年份(公元)
西魏权臣之一、十二大将军随国公。建隋后追崇隋太祖
建立隋朝、精心治国、隋朝从此进入统一、兴盛的局面
伟大与罪恶并存、“河巡科藏”、在江都宇文化及所害
本为太子还未登基即病死,后其子恭帝继位后加以追尊
炀出游命其守长安、李渊攻长安后立其为帝后废之
宇文化及弑炀帝后而立,实为傀儡后被其废
炀出游命其守洛阳,炀亡后由王世充立一年后被王所废
唐朝(长安)
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唐朝连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生卒年份(公元)
唐朝开国皇帝、结束隋朝成就大唐兴旺重要奠基者
卓越君王、贞观之治、将大唐推向高峰、奠基顶峰基础
承接父业实现“永徽之治”之盛世、武氏开始沉浮于此
柔软无能、何事都取决于其母武皇太后、无大作为被废
三让天下:武后、中宗、玄宗、一生安分平淡与世无争
女性皇帝、建立周朝,后世称武周。对唐代的经济、文化、疆域皆有贡献。
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无实权后被废
开元盛世而后又安史之乱、宠信杨贵妃、唐开始衰落
安史受命、被尊为帝、用郭子仪李光弼趁内乱平定安史
登基后安史之乱平息后,计杀李辅国,经历吐蕃战事
政绩平常、亲撰中医文献、写罪己诏向天下坦白错误
随遇而安不争强好胜、勇敢面对政治现实
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创大唐中兴、与太宗、玄宗齐名
纵情享乐、毫无节制、惧死求生、三是而立即死
政治无为、比穆宗有过之无不及在位两年后被宦官谋杀
政治黑暗,官宦争斗不断,文宗形同傀儡,抑郁而死
武宗灭佛、崇道弃佛、斯是如此倒也实现会昌中兴
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谓之小太宗
沉湎玩乐、任相不明、爱慕虚荣、不惜官赏、骄淫奢侈
听任官宦、黄巢起义建立大齐、其人躲在四川七年
聪明又才能、分形唐朝形势、只可惜挽救已经无力回天
哀帝当国、朱全忠当政、自此大唐灭亡、后被其弑杀
宋朝(北宋&开封&、南宋&临安&)
简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而此时也有西夏、大理、吐蕃、契丹、女真并存,也给宋朝的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北宋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国又归于统一,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的强大,使北宋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注: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生卒年份(公元)
北宋·赵匡胤
陈桥兵变龙袍加身,创立大宋国、励精图治整治江山
北宋·赵匡义
政绩有为、不善武功、晚年教循规蹈矩,致积贫积弱
北宋·赵恒
治理有方国日益坚固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北宋·赵桢
仁义著称、出现包、范、欧阳、苏、王等名人
北宋·赵曙
颇有政治才能、英年早逝而有志无力、政治手段较成熟
北宋·赵顼
支持王安石变法但操之过快而失败、励精图治做好国君
北宋·赵煦
继续推行变法,国虽稍有起色,但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赵佶
生活奢侈、政治无为、宋江农民起义爆发、靖康难
北宋·赵桓
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与其父皆遭遇靖康之难而亡
南宋·赵构
临安自立是为南宋、政治平庸、酷爱书法艺术文学
南宋·赵眘
南宋能力最强、最杰出、最节俭的皇帝
南宋·赵惇
昏庸、体弱多病、无治国安邦之才又听信谗言
南宋·赵扩
赔款求全、在位期间均是碌碌无为之辈
南宋·赵昀
本非皇子但乃皇族、死后头颅被割制成器具、一生无为
南宋·赵禥
昏庸无能、沉迷美色、南宋从此岌岌可危、面临灭亡
南宋·赵显
贾似道当权、元军进攻其被俘、被派往藏区后成高僧
南宋·赵昰
元进犯其南逃、闽粤港都有其之身影、后病死葬于江门
南宋·赵昺
流亡政府海丰被击垮、文天祥被俘、陆秀夫背赵昺跳海、宋亡
大理国(大理)
简介:中国古代与大宋国并存的国家之一,大理国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一国,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1253年,元朝忽必烈率兵灭了大理。大理的末代皇帝是段兴智。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
生卒年份(公元)
大理国缔造者、厉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宫廷政变、在位仅一年被废为僧、其人昏庸无所作为
大理建国前功名显赫、后发起宫廷政变、逼侄逊位
子承父业、立高氏为帝、宋国初立、以宋国发展关系
继位不久、大理东部叛乱、应道帝派兵镇压
信佛教刺文著述《传灯录》举行开科取士,比较贤明
在位期间无所为
不乐为帝,后禅位为僧开启了皇帝禅位出家的先例
效仿其父禅位给其孙、自己出家为僧
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素兴在位,荒淫日甚、被废
被拥立为帝、杨氏叛乱其无力平反、分封高氏、实力减
杨义贞叛乱、其被弑杀、高氏平反另立新君
高氏所立、观星相后禅位于段正明自己出家为僧而自安
在位期间被专权的高升泰所废其自立、前大理以此告终
高继帝位后病死、将江山交还给段氏,段正淳因此被立
勤政爱民、外交能者、在位39年后禅位出家为僧
子承父业、继位后被权臣高氏所控制、一生无为
奉佛兴建寺庙、朝夕焚咒、不理国事、国力有所衰落
对佛教感兴趣,曾派人到宋朝求大藏经1465部存放
广纳贤才、发展农业、治国有方、信笃佛法出家为僧
蒙古南侵、其出兵抵抗大败、死后传位其子
大理末代皇帝、效忠元朝、后被任命成为大理总管
西夏国(银川)
简介:中国古代与大宋国并存的国家之一,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
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生卒年份(公元)
立西夏学宋治国、立军政制、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
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汉化、连年对宋用兵,后修好
未能亲政无任何国策、西夏积弱际北宋入侵、忧愤死
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西夏鼎盛
以附金和宋为国策、铁木真进军西夏、1206年,暴卒
昏庸无能、破坏金夏关系、后齐王李遵顼政变将其废止
夏状元、破坏经济、民怨四起、野心又大、传位其子
前朝政策不当、无力挽救、西夏岌岌可危
不详—1227
即位仅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其投降被杀,西夏亡
辽国(幽州、上京)
简介: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两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称帝,定国号为“辽”,后被汉高祖刘知远击退,定都,983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圣宗耶律隆绪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辽共同抗金,后被辽灭。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耶厮不)
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斯翰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被元朝(蒙古)所灭。
皇帝称谓(汉名)
生卒年份(公元)
大辽·耶律耨里思
唐代契丹迭剌部领袖(辽太祖追封)
大辽·耶律萨剌德
多次冒箭矢与室韦交战、辽太祖追崇他为庄敬皇帝
大辽·耶律匀德寔
辽太祖追崇
大辽·耶律乙
南征北战、建立北方辽国、缔造契丹、功不可没
大辽·耶律德光
促进契丹经济和发展、一心想争霸中原后病死
大辽·耶律倍
丹东王、没有做皇帝、其子继位后追封他为义宗文献帝
大辽·耶律阮
成立南北枢密院、晚年政治腐败、后被杀害
大辽·耶律璟
帝位不稳、后期残暴、醉酒丧命
大辽·耶律贤
重用汉官、政治官吏、辽进入中兴阶段
大辽·耶律隆绪
文化修养较高、整治国家也较为有利、促进辽国发展
大辽·耶律宗真
文化素养较高、政治没有多大的建树、奢靡逸乐
大辽·耶律洪基
广印佛经兴建寺塔劳民伤财、社会矛盾激化辽国转衰
大辽·耶律浚
太子位被废、贬为庶人、其子继位后以天子之礼追封
大辽·耶律延禧
天下兵马大元帅后承接帝位、辽国末代皇帝、为金灭
北辽·耶律淳
即位北辽,降辽天祚帝为湘阴王,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
北辽·耶律雅里
本梁王、征战中其他兄弟被俘、众人拥他为帝
北辽·耶律术烈
生不详—1123
雅里死后被人拥护为帝、后被乱兵杀死、北辽亡
西辽·耶律大石
本为节度、辽亡后修生养息、准备恢复辽朝、后失败
西辽·耶律夷列
感天后还政于他、死后令其妹监国
西辽·耶律直鲁古
由承天后执政,承天后被杀后继位被迫让位后病死
西辽·屈出律
受文颢帝收留,见西辽大势已去自立为皇、值西辽灭亡
金国(黑龙江白城、北京、开封)
简介:金国(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国两宋时期以女真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创建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国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国历经九帝,共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时东北到今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岭一线,西至今甘肃省,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它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皇帝称谓(汉名)
生卒年份(公元)
完颜阿骨打
建立金国、对宋和好对蒙痛恨、开始发展金国全局
完颜吴乞买
继承兄业、发动靖康之变、灭掉北宋
用汉官、非伪齐、统律法、晚年宫廷矛盾后被杀死
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攻南宋时世宗自立、其被废
起兵反抗自立为帝、总结教训、改革金国、比较贤明
继承祖父仁政、实现女真封建化、后期战争频频转弱
柔弱鲜智能、政治日益腐败、蒙古迅速强盛、后被杀死
断交西夏、求和蒙古、不顾国运侵南宋、三面受敌
继位后力挽狂澜只可惜无力回天,蒙古追杀、金始亡
哀宗传位于他、哀帝自缢后、末帝死于蒙古乱军之中
元朝(大都北京)
简介: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被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由蒙古统治者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国号大元,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国,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
1279年击败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中国。1279年灭南宋。统治地区西到新疆东部,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一说直到北冰洋),东到鄂霍次克海。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北伐所推翻。其残余势力退居漠北,与明军对峙,史称北元,元朝正式结束的时间是1635年,1635年四月,后金皇太极派多尔衮、岳托、萨哈璘、豪格率军远征察哈尔余部。额哲与母亲苏泰太后献元朝传国玉玺投降。元朝正式结束。
皇帝称谓(汉名)
生卒年份(公元)
孛儿只斤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和大元朝的奠基者、杰出的军事家、其子追封
孛儿只斤拖雷汗
窝阔台继位后其为监国、子忽必烈追封、矫勇善战
孛儿只斤窝阔台汗
扩张国土、南北西征、忽必烈继位后追尊为太宗
孛儿只斤贵由汗
母归政在位期间收服吐蕃全境、此后新疆归入大元版图
孛儿只斤蒙哥汗
雷长子、攻俄罗斯、灭大理灭南宋、元朝大疆初定
孛儿只斤忽必烈
攻打日本、印度、缅甸、发展经济、元朝之名始于该帝
奇渥温铁穆耳
整顿军政、免除江南税收、社会压力缓和、平息战乱
孛儿只斤海山
元朝逐渐强大、是一位明主、打印钱钞、物价上涨
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朝贤明君主、固定中国固有版图、大举改革、元强盛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以儒治国、颁布元朝大元通制、南坡之变被杀
也孙铁木儿
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宁、也出现暴乱、软硬政策平反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与元文帝争天下、后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不知所踪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发动政变,谋立其为帝较有政为
孛儿只斤和世梀
文宗兄、文宗逊位迎接他时又将其害死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文宗为赎罪传位于明宗次子就是元宁宗43天后病死
氏同上妥欢贴睦尔
爆发红巾军起义、元虽胜但因起义势力大、元退居漠北
爱猷识理答腊
势力还是很强大,已经退居漠北、中原之地与其无关
脱古思帖木儿
想恢复元朝势力和失地、只可惜无力回天、后被部将杀
明朝(南京、北京)
简介: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又称大明王朝、大明帝国。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进行北伐,明军攻占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明朝疆域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内地两京十三省、东北、新疆东部、西藏、南海诸岛[5]、今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首次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一府两县(东宁府,下辖天兴、万年两县)正式管理台湾全岛,台湾收归中国版图。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发达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晚期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很快。与此同时,中国也涌现了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冯梦龙等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后的加速发展阶段。
生卒年份(公元)
起义反元、大明王朝缔造者、网罗天下名士
重用文人实行改革惠民政策重视农桑后靖难之变被赶
发动靖难、创永乐盛世、迁都北京、建紫禁皇城
在位十个月后病死、与民生息发展明朝经济
御驾亲征叛军,得胜而归、发展明朝全局、染病而亡
两次继位、在位期间因御驾亲征被俘、后受代宗软禁
英宗被虏代宗被立、后英宗复辟将其以亲王待遇安葬
英宗复辟后立其为皇太子、政绩比较突出、贤明君主也
勤于政事、驱除奸臣、明朝再度中兴盛事
以嫡子继位、国运减弱、淫乱而无子嗣
前期大有所为、后期迷恋仙丹、不问朝政、严嵩当国
贞静仁义、隆庆开关解除海禁、内阁斗争明显
李太后、高拱、张居正辅佐下中兴、后期怠政转危
红丸案之后做了一个月皇帝就死、无任何作为
魏忠贤当道、社会黑暗、明朝的气数将尽、传位于其弟
清兵进犯、李自成起立、自毁长城、国破家亡后自缢
崇祯自缢后在南京建立南明小王朝、无能死于北京
想一举恢复明朝,只可惜无力回天、后被清兵所害
在广州被拥立为帝、一个月后被清兵害死,葬于越秀区
在肇庆监国兵败逃到缅甸、后被吴三桂害死于云南
清朝(北京)
简介: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清朝最初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44年定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鼎盛时领土达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同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清朝灭亡。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生卒年份(公元)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含七恨反明、建立起后金、奠基清朝基业
爱新觉罗皇太极
天聪、崇德
随着父亲南征北战、建立清朝国号、沈阳称帝
爱新觉罗福临
子承父业在叔父多尔衮的帮助之下成了大清开国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勤政爱民、平三番、复台湾、统一全中国、大清盛世
爱新觉罗胤禛
子承父业、励精图治、整治官吏、为康乾盛世过度衔接
爱新觉罗弘历
将清朝推向顶峰但清朝也从此多事情、十全老人太上皇
爱新觉罗颙琰
清朝由盛转衰、鸦片开始流向中国、社会矛盾开始强化
爱新觉罗旻宁
清朝鸦片横行、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变得贫弱
爱新觉罗奕詝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圆明园被毁、死于避暑山庄
爱新觉罗载淳
无所作为早逝、在位时由其母垂政、清朝逐渐走向灭亡
爱新觉罗载湉
思想进步、奋发图强、采用变法、被西后遏制、后软禁
爱新觉罗溥仪
辛亥革命爆发、被迫逊位、后成满州傀儡、加入政协
中华民国(北京、南京、台北)
简介: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帝制。湖北军政府的文告和各省响应的宣言不使用年号,使用黄帝纪元;但革命党人讨论成立共和政府时,认为黄帝纪年也不合民主共和的宗旨。各省代表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并且不再使用帝制的年号,以黄帝纪元日(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并改用公历。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此阶段的中国并没有真正走进强国富民的时期反而成了军阀混乱和列强觊觎的紧张时期。以下49年以后为台湾地区领导人。
总统(主席)称谓
生卒年份(公元)
辛亥革命领导者、推翻清政府、中华民国第一任代总统
民国正式大总统、在任期间无为、猝死
府院之争被迫辞职、后期投资办工厂、办学校、后复任
直系军阀、代理总统、明争暗斗不敌段祺瑞、后辞职
为人有民族气节、艺术造诣高、五四运动爆发、下台
官绅世家、摄行大总统、支持农工商事业的发展
摄行大总统、亲日、对日本唯命是从、遗臭万年之人
反对段祺瑞政府后通过贿选当上大总统、政变后被软禁
推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屈辱妥协的外交方针,遭到唾骂
抵御孙国会、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辞去所有的职务
原为各国全权公使后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
摄行总统、后反对蒋介石和共产党密谈和平、支持中共
代理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总统执政、福州海院校长
北洋政府总理摄行总统、现代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
北洋政府最后一未统治者、后被日军预先埋伏炸死
南京国民政府政权建立后的第一位总统、坚持反共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任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
历任黄埔军校长、南京政府、台湾总统、国民党主席
随父到台湾并接任总统,实行民主改革,一代伟人
1923—至今
亲日分子公然鼓吹与中国大陆分裂,蒋介石如果活着都会宰了他
1950—至今
最腐败的也是唯一卸任后遭到收押的台湾领导人
1950—至今
现任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日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成立于日,中华人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也是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和认可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合法政府,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中国。
生卒年份(公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解放军缔造者、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
中共和中国杰出领导人之一、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战士
孙文妻、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暂代主席之职
历任高法院长、代主席、中央党校长、伟大的革命先辈
第六届全代会上选举国家主席、之后被选举政协主席
支持毛泽东主张、第七节全代会上选举为国家主席
总设计师、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伟大的无产阶级
1926—至今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发展经济、推进小康社会
1942—至今
科学发展、八荣八耻、以人为本、亲民政策、废农税
1953—至今
中国历史,根据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约在早于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时代,中原地区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平等被打破。
而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商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至东周逐渐解构,秦朝统一各国政治和许多民间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并建立中央集权政治。自汉朝起则以文官主治国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思潮流传,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三四十年后民国政府因内战失败。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
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炎帝与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都是起源于陕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部落领袖。为了争夺土地,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
自秦汉开创多民族统一的中国以来,统一始终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各民族都为实现并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国宪法庄严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本文固定链接:
,专业、深度的信息挖掘和推荐
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觉得不错点击如下图标分享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共账号: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