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宁2014cctv钢琴大赛决赛线下报名点在哪?

有谁买过贝宁钢琴?_百度知道
有谁买过贝宁钢琴?
看到琴行有卖,不知道谁买过?
提问者采纳
性价比还可以的!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新品牌吧!好像知道的人很少!去看看世界占有率第一的珠江钢琴吧!
贝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嘉德威钢琴比赛分赛区报名点正式公布!_嘉德威钢琴比赛新闻中心
嘉德威钢琴比赛分赛区报名点正式公布!
全国分赛区报名点
温岭市城南镇岙环南路193号
三门艺尔丹琴行
三门县平海路6号
玉环三音琴行
玉环县康育北路85号
仙居天音琴行
仙居县省耕西路7号
缙云三松琴行
松阳新世纪
泰顺圣地雅歌琴行
瑞安天音琴行
永嘉诗谣琴行
柳市以琳琴行
海盐天乐琴行
海宁天乐琴行
安吉金艺琴行
新昌通远琴行
上虞飞乐艺术中心
武义金音琴行
兰溪乐海琴行
东阳三音琴行
浦江义威琴行
永康通远琴行
宁波琴尚琴行
奉化八音盒琴行
慈溪哆来咪琴行
舟山东方琴行
象山天音琴行
建德大风车艺校
临安金音琴行
衢州三新琴行
嘉德威钢琴公司
淳安蝶韵琴行
马鞍山路松涛公寓B栋36号
赣州市环城路21号
劳动南路新亚新工贸小区D101号
上饶市步行街购物广场2楼
哆来咪琴行
江西九江市十里大道56号
百灵鸟琴行
贵溪县信江路农机公司店面
鹰潭市胜利东路
吉安市韶山东路6-2号
飞天艺术中心
江西抚州南丰县
抚州市西湖绿洲二期香逸园
广丰县文化馆
江龙铭都西面沿街10-11号商铺
金手指琴行
湖滨东路69号碧海云天12栋1A-02
洪都集团中益雅苑二楼
南昌北京西路194号7-8号
小天使琴行
黔江知音琴行
哆来咪艺校
凯里雷山爱乐琴行
陆良紫煌文化
斯瑞特琴行
中华乐器网
浦东南泉北路
博艺盛琴行
乐之城琴行
百灵艺术琴行
童年时光琴行
嘉德威专卖
前山翠微西路688号1栋607室
艺梦圆培训
天音艺术中心
江山乐器行
波尔卡琴行
烟台源韵琴行
沂源阳光琴行
寿光艺苑琴行
濮阳怡轩琴行
文艺北路59号新艺城2楼
西津西路图书大厦57号
肃州区富康路紫荆花园27号
十二音琴行
欧式街马可波罗雕刻东侧
民主街129号
安定区中华路16号2楼
七里链步行街东56号
爱乐文化传媒
新区正阳路阳光小区北门
思明区文园路88号
莲池广场3号楼306室
街心广场10-11店面
南安星辉琴行
水立方琴行
腾帝乐器有限公司
解放南路39号
海东路中华家园三期大门对面
青山区自由路5号
干里山东街一完小对面
常州金坛市育才路3号
新沂三和琴行
钟吾路钟吾商场号
淮海东路86号鸿儒酒店1楼
江苏靖江市东兴街36号
常州溧阳东大街金东花园门面房
锡山区锡沪中路31号
泰州姜堰市曲江步行街166号
昆山艺森琴行
前进东路世茂广场大润发三楼
宜城街道城南新村365号5店
城东阳羡东路386-388号
楚州区东长街43号
长江路380号
明珠城B楼中洋广场南侧
吴中区钟慧路92号107
方洲路方洲邻里中心2楼
盛泽柏盛琴行
盛泽舜湖东路新华花园8-06号
沙洲东路14号城市花园门口
怀化吉光琴行
湖南怀化芷江路7号
长沙蓝光琴行
湖南长沙市蔡锷中路22号
湖南邵阳市红旗路437号
湘潭乐兴琴行
襄樊金歌琴行
襄樊市铁路文化宫
十堰三艺琴行
十堰市方山路99号
贝多芬琴行
恩施爱琴海
恩施市三孔桥15号
洛美博艺钢琴学校
华严北里8号院物业办公楼2层
淮南市陈洞南路3-10号
安徽广德万桂山路29号
秋浦西路百尚置业4-138号
锦城路207号
雨山区格林花园21-107
2013嘉德威钢琴比赛赛流程
离2013嘉德威钢琴大赛全国总决赛还有:-625&天
<font color="#FF日
杭州报到、接站
晚上领队会议
<font color="#FF日
白天比赛、晚上大师班讲座
<font color="#FF日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作品音乐会\颁奖音乐会
<font color="#FF日
嘉德威钢琴文化艺术之旅
<font color="#FF日
送站、返程
2013嘉德威钢琴比赛公告
2013嘉德威钢琴比赛微博撒贝宁自称央视咖:北大让我找到自己|撒贝宁|北大|主持人大赛_新浪娱乐_新浪网
撒贝宁自称央视咖:北大让我找到自己
  撰文/ 底延
  去年大腕云集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主持人盛典,更像是一场撒贝宁的个人脱口秀;2013年的春晚,第二次担任主持人的撒贝宁收放自如,HOLD住全场;近期的《舞出我人生》节目中,毫无舞蹈功底的他,凭着个人魅力和全情投入,过关斩将进入总决赛……如此表现让撒贝宁获得了“综艺小王子”的名号。采访当天,本以为他会再度耍宝,奉上诸如:心目中的女主持要有朱军的声音,白岩松的睿智思维,崔永元的智慧幽默;但不要有孟非的发型和毕福剑的长相;总纠结于身高,怎么当好主持……这样的金句时,坐在记者面前的他,却显得格外严肃,他说:我不是万人迷,也不想当万人迷;我不是综艺咖,是央视咖……
  出现在采访现场时,撒贝宁的脚伤还没完全恢复,走路都不太利索,不过,他气色不错。黑色的Y-3 T恤,牛仔裤,CROSS凉鞋,潮男的装扮。
  作为央视新一代主持人的代表,撒贝宁的成长经历一直为大家津津乐道:4岁上台表演儿歌就淡定自若;中学时参加演讲大赛,保持全胜,甚至对手听说他参赛,就只有勇夺第二的念想了;保送北大,本科、硕士连读,号称“北大学霸”……坊间说法虽然足够精彩,不过,还是会好奇:他的成长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他的能力与魅力是与生俱来的吗?这里,他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原来他也曾经毫无自信,甚至痛苦到几乎崩溃……
  撒贝宁 我的青春成长史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时刻,或者说转折点,我们的命运就取决于那些微妙的时刻。回望来时的道路,“总结帝”撒贝宁给了我们以下这些时间节点。
  第一次体会到成人生活的艰辛
  撒贝宁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来得有点早,那年他8岁。当时,撒贝宁的父母从部队转业回地方,这对他来说是人生当中一次重大的迁徙。撒贝宁说:“那次变动,等于我的生活要到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当时我的小伙伴们知道我要走,都惊呆了(笑)!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成人生活的艰辛。”
  曾经,出生在部队大院的撒贝宁一直很幸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发东西,没什么可忧虑的。他的世界就是部队围墙内的社会。那时,部队大院的孩子,在外面打架打不赢,就往部队大院里跑,因为门口有岗哨,外面的孩子进不来,他们就在门里得意地扮鬼脸。
  跟随父母回到地方后,没有了那道围墙,一直处于小集体的孩子突然要融入到大城市,而且武汉又是极度市民化的城市,撒贝宁蓦然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
  环境变了,爸妈的工作变了,找工作、找房子。回武汉的头3年,撒贝宁家搬了6次,不停换地方。当时是单位分房,父母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单位,找到单位后落户口,等着分房。就跟大学毕业生一样。等于父母从部队毕业了,踏入社会,还带着两个孩子。
  撒贝宁跟妹妹发现:怎么突然生活就从安逸变得动荡不堪?经常是刚熟悉一个房子,连包裹都没打开,马上又搬家。也见不着爸妈,因为他们特别忙。中午回家,撒贝宁要给妹妹用电饭锅热饭菜吃。
  在学校,他还得面对一系列问题。撒贝宁说:“我不是那种会跟爸妈倾述的人。跟父母的沟通不像很多家庭那样亲密,我和爸妈就跟部队的战士和首长的关系一样,恨不得回家都立正报告(笑)。”
  相信他们会喜欢我
  父母几乎没时间管撒贝宁。到了地方上,他还转了两次学,所以他要不停地适应新环境,把自己融入那个环境,和周围的人沟通,让大家接受他。
  撒贝宁总结:“这是我在8岁时,就锻炼出来的让我很自豪的能力。当你跟一群陌生人在一起时,怎么融入到他们当中,不是讨好,你要知道你做什么、说什么、用什么姿态,让他们接受你。如果是讨好,就没法赢得他们的尊重。要让他们接受你,并且真正把你看做他们当中的一员。”
  “我两次转学都能当上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等,我就开始发现:自己有一些能力是别人欣赏的。你就会有自信,就会知道,跟陌生的孩子在一起,如何让他们知道我是怎样的人,你相信他们会喜欢你。”
  “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就会无意识地学习这些东西。我不会每做完一件事后,都回头总结,这些感觉是潜移默化的,慢慢就会知道,我应该按照什么方式去树立自己的形象了。”
  人生中第一次严重的打击
  12岁,小学升初中,是撒贝宁人生当中承受的第一次严重打击。撒贝宁考重点初中只差0.5分,半分之差,让他知道了这个社会上的规则严密到了0.5分。差0.5分和差50分的孩子,命运是一样的。
  他说:“我开始还觉得只差0.5分,差得不多,整个暑假还在做梦,抱着希望,直到开学,才知道,根本没办法上理想的学校了。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教训,我明白了:并非所有机会都会垂青于你,如果不达到最低标准,再有能力,也没有发挥的余地。”
  撒贝宁自认不属于心智成熟早的男孩,他说:“我不是对未来有所规划的人,所以,一到那个学校,就彻底放松了。每次考试前三名,班上的女生也挺喜欢我,还当了班长、学生会主席,我很满足。”他从初一玩到初三。临近中考,妈妈实在看不下去,把当年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质问:还记得3年前你哭成什么样吗?两个月的时间,撒贝宁像变了一个人,复习,考完中考再说。后来,如愿考到当初那个半分之差没上成的学校。
  北大校园救了我
  下一个转折点是1994年,高三毕业,保送北大。撒贝宁感慨:很难想象,如果没上北大,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北大的校园救了我。北大真正让我找到了自己。
  在撒贝宁看来:北大校园是个特别包容的地方,真正能够让学生自由发展,并且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土壤。撒贝宁说:“北大的文化气息太明显了!你一进去就不由自主地知道,作为一个北大人应该传承的东西,应该塑造怎样的内心世界和人格,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不这样,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北大的,哪怕装也要装成那样。北大的文化氛围太有侵略能力了。”
  “吃饭时,你旁边坐了一对互相喂饭的情侣,你不要看,假装旁边根本没人。我们傻乎乎地看,学长说:看什么你,要不我喂你一口?北大的校园太自由了,你因为别人的举止而惊诧,别人会觉得你神经病。”
  “是北大救了我,因为我的个性自由散漫,内心极不安分,永远有很多奇思妙想和发泄不出去的青春的躁动,北大给了我极大的空间,安放了我的灵魂。”
  北大的文化氛围极其丰富:合唱团、戏剧社、新生文艺会、诗歌朗诵会……撒贝宁都是听高晓松、水木年华的歌,那些如今的著名音乐人,天天坐在草坪上弹吉他唱歌,当年他们都彼此认识,都在北大校园里混着。
  自然而然的东西影响人最深
  在那种氛围里,撒贝宁慢慢就知道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北大对他的影响,到今天为止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撒贝宁说:“很多东西是后来才发现的,我参加合唱团、参加戏剧社,他们培养了我很多。我不喜欢带着功利的目的接受教育,参加合唱团绝对不是为了让自己唱歌好听,或多结交女生,参加戏剧社也绝不是觉得文艺范儿,纯粹就是喜欢一帮年轻人在一起玩某种东西,后来慢慢发现,原来这些东西都对自己有用。很多自然而然的东西才能进到你内心,影响你最深。”
  “现在很多年轻人问我:我应该参加什么样的社团?我说:如果你抱着想要为未来积攒资本,那么你参加社团不会感到快乐。你如果当这是任务,或者是功利性的目标去实现,你会很痛苦。”
  “北大救了我,我的个性自由散漫,内心极不安分,永远有很多奇思妙想和发泄不出去的青春的躁动,北大给了我极大的空间,安放了我的灵魂。”
  一夜之间,我红了
  2000年的主持人大赛,是撒贝宁生活中的第四个转折点。那年代没有超女、快男、好声音,所以大家会看主持人大赛,主持人大赛就是那时选秀节目的标杆。当年主持人大赛的收视,绝对不亚于春晚,撒贝宁一夜之间就火了,很多人给他打电话。本来他没告诉家人,结果爸妈打电话问他:怎么报纸上全是你?
  撒贝宁说:“很多人开始关注我。《今日说法》收视率一直很高,但大家看的是节目,很少关注主持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是串场。过去走在外面,别人会介绍:这是《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参加完主持人大赛,有人会说:这是撒贝宁,他主持的节目是《今日说法》。”
  “这个比赛对我的职业生涯,是信念上的极大肯定。此前,我一直觉得,干两年主持就撤了,我对自己毫无自信,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干主持人的料。头两年做《今日说法》,我很痛苦,当时想:研究生毕业后,再踏踏实实找个工作,当主持人不过是人生的一个体验。”
  终于打破了魔咒
  虽然《今日说法》收视不错,但撒贝宁清醒地认识到:这主要是因为节目的故事好玩,主持人优秀到什么程度,跟嘉宾的沟通精彩到什么程度,他心里很清楚。
  撒贝宁说:“没人是冲着主持人去看这个节目的,我知道我不是构成这个节目精彩的一部分。”
  “何况那时候,我的主持连完整都很难做到,问题问得一塌糊涂,每次录像整个人就像被魔咒控制了,特别紧张,大脑一片空白。隔行如隔山,你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和熏陶,就根本做不了。开始我也觉得当主持人特简单,结果一坐上去真不会,就提那么几个问题,都能忘了,嘉宾解说时,我就拼命想,越想就越想不起来。”虽然没人说,但是他能感到,所有人对他的不信任,一个轻微的叹气,“啧啧”声,就能让他瞬间崩溃!可是,他还要假装镇定地扛着。幸好,主持人大赛帮他走出了这道魔咒。撒贝宁说:“就像学自行车,摔跤摔跤,但是突然就会了。换个环境,站在舞台上,我找到了舒服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是心里的坎迈过去了。”
  内心强大,不再焦虑
  后来的撒贝宁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他了,比如在名嘴汇聚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主持人盛典上,跟崔永元你一句我一句地斗嘴。
  撒贝宁说:“我们没排练过。那种状态我特喜欢,尽管心里很佩服崔永元,但在台上时,我们是平等的,我很兴奋,终于跟偶像同台。现在,你会觉得你的内心,已经强大到足够去面对节目里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不会那么焦虑。过去焦虑,是因为之前有很多预设,自己吓唬自己,但是后来内心慢慢成长了,对工作环境熟悉了,你会发现这个舞台是属于你的。”
  撒贝宁的主持境界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遇到再难缠的嘉宾,也不再担心是否接得住。他说:“就像跟朋友吃饭,你会想今天这场饭局会不会有接不住的地方吗?任何谈话总有能继续往下说的点,说俗点就是活人能被尿憋死吗?所以你不会去考虑这个东西。不是你有太多期待,或是防范对方的那种状态了。”
  即使碰到那种很损的,爱挖坑的人,撒贝宁也不担心:“损就损呗,挖坑你就往里跳嘛,大家呵呵一笑,你再自己爬出来。你爬出来后,他就没办法了,他希望你是跳进去,自己把自己埋起来。其实,生活中被人开个玩笑、被人算计一下都无所谓,很自然的。”
  TIPS 撒贝宁的爱情观
  一直以来,撒贝宁的爱情生活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军说了一段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他说:我们的一生当中,感情在不断地成熟。年轻人的爱情,进入社会工作后的爱情,结婚后的爱情,当了父母后的爱情,以及孩子长大而你老去后的爱情,始终都在变化。每个人生阶段的爱情观、人生观,都会变化,不可能永远是一个版本。我觉得,到什么年龄阶段,就该去做什么事情,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选择什么样的付出和收获。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问题,没到的时候不着急。”
  “前段时间有媒体提问感情上的事情,我的答案是:如果我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随意把自己心底,最珍惜、最温暖的东西,拿出来跟你们分享,你们会觉得我足够珍惜这份感情吗?结果,出来的标题是:撒贝宁说内心的感情不足以让他觉得珍惜。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职业记者连最基本的表述都听不懂?还是他们选择刻意误解和忽略?后来,我想通了,还是守住内心最美好的一片领地吧,你永远无法要求别人都懂你。”
  Q&A 撒贝宁的心里话
  Q: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
  A:一个生活在成年人世界里的孩子。
  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都更接近一个孩子。不会对自己的未来计划得那么周到,不会对自己的一切掌控得那么完美。我还是比较喜欢自由的生活状态,我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更像一个精神上永远无法毕业的学生。
  Q:其实心里明白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A:对,但那样太累了。我希望能生活得更随性,更自在。主持人的工作需要创造力,但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更多的能量花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当你站在台上,需要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投入真正较量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power了。
  所以我必须像电池,把更多能量用在工作,而生活中就需要充电,按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放松下来。
  Q:现在有种说法叫“综艺咖”,能唱能跳能演也能主持,说的就是你吗?
  A:我不算。“综艺咖”要求会更高,包括对人的状态,对自己的定位、状态的掌控。比起真正的“综艺咖”,我还是“央视咖”。我欣赏的综艺主持人挺多的。跟他们比,我所谓的“全能”还是差太远了。
  我也不想做十项全能的主持人,但是因为客观原因,CCTV1的主持人不多,以致于大家会看到我出现在各种节目中。我认为主持人还是要慢慢把自己充实起来,至少在某类节目中做得更精致一点,现在这样精力确实有些分散。
  Q:怎么充电?
  A:没有固定的方式。有些人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我属于任何方式都可以。在合适的心情下,合适的场合下,做任何可能的尝试。包括跟朋友们一块儿打球、扯淡、吃饭、喝啤酒,对我来说都是充电。
  Q:不觉得老说话特别耗气吗?
  A:对,所以我跟家人在一块儿的时候特别沉默。很多人都以为:我在生活中肯定是个特乐呵的人,但那是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有时一天连续录七八个小时,回到家,我只想安安静静待着,但那会儿你又睡不着,因为大脑仍然处于兴奋状态。看到爸妈,即使很想和他们聊天,但是却没力气说话。没办法,这种工作状态让我必须知道要把能量用在哪儿。
  Q:有时间陪伴父母吗?
  A: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很难做到,很少有机会抽出时间。不是说你坐在他们身边,就叫陪伴,而是你能够跟他们一块儿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聊聊天,一起吃饭,或者带着爸妈出去玩一玩,这种机会特别少。
  我偶尔抽出时间回家陪父母待一待,也只能这样,对他们算是一种安慰吧。如果连这种陪伴都做不到的话,那他们太孤单了。
  Q:之前是出过一本叫《而今迈步》的书吗?
  A:我没出过任何书。
  Q:但是网上特别多求买这本书的人。
  A:哈哈,连我都找不到。我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的消息。
  Q:很多主持人都出书。
  A:我觉得他们是真的期待在书里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阅历。他们已经积累到那个地步。大约10年前,就有出版社跟我聊出书,但是我始终觉得要再等等,谁知道呢,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吧。
  现在的年轻人要什么?
  从事了这么多年的电视工作,撒贝宁当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他看来,中国电视人一开始是学习的阶段,一轮学习后,一定会有一批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感受的制作团队在下一步推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更适合中国文化状态的好节目。大家都在尝试。撒贝宁的尝试就是《开讲啦》,这是他和团队为大学生们策划的演讲公开课。
  谁说中国人不能演讲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演讲不是中国人擅长的项目,中国人比较含蓄,喜欢少说多做;外国人才喜欢演讲,动不动就用语言来感染周围的人。所以最开始做这个节目时,撒贝宁也担心请来的这些人能不能讲?后来发现多虑了。
  撒贝宁说:“这几十年中国的变化是很大的。我们请来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从他们的状态中,可以感受出中国人的自信。像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他就能站在上面说:过不了多久,在商业地产这块儿,万达就是世界第一。”
  “再比如俞敏洪。俞敏洪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大学时还被笑话过英语的口音,但是现在,他已经是‘留学教父’,拥有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民办教育机构。”
  “他们展现出来的状态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更是过去几十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面孔。我觉得做这种节目能特别清晰地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
  “最近也听说有些演讲类的节目开始在其他台出现,大家慢慢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类节目可以表达今天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而不仅仅是通过比赛唱歌、跳舞。”
  重新认识演讲
  中学时代,撒贝宁曾经取得过傲人的演讲佳绩,因此,记者以为他会特别偏爱演讲。但撒贝宁厘清了记者的观念,他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概念其实被误读了。我们小时候参加的那些演讲比赛,是写好了稿子,还会有人给你排练,在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手势什么腔调什么语气,更像一个小的戏剧表演片段。”
  “其实演讲应该是随性的、自由的。你可以发表你的观点,让你的观点获得认同、建立沟通。真正的演讲不是单一的灌输和表白。演讲这个词也应该慢慢地被我们重新认识。”
  在他看来,演讲最好的技巧就是不要有什么技巧。
  他说:“演讲没法多练习。你不可能在家对着镜子,然后把爸妈喊来看。我觉得练习是为了达到熟练状态。某些技能反复地练习是可以达到熟练状态的,比如用英文演讲,你可以多练习,因为那是你不熟悉的语言。为了掌握英语语言的技巧,很多项目是可以练习的。但是你用自己的母语去讲述你的思想,我觉得很难练习。我觉得那是一种状态。生活中再沉默寡言的人也一定有一个他想倾述的对象,当他有了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对象和合适的状态,他一定会变得能说善道。”
  “在校园里,学习语言不是为了演讲,而是为了沟通,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多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和别人达到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节目中的青年代表也会不尽如人意
  撒贝宁对《开讲啦》里面的青年代表与嘉宾沟通的环节一直寄予厚望,然而,年轻人们的表现有时也会让他觉得遗憾。
  撒贝宁坦言:“我的期待有点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年轻人,他们的阅历、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的心智还没有达到那种能够自如、优雅地展现出年轻人明媚、热情、谦逊又不失犀利的状态,我期待他们拥有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还有他们的包容力。”
  撒贝宁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处在两个极端之间,要么就特别规规矩矩,站起来,把准备好的问题,像背书一样满怀感情地背出来,那是“演讲式”提问;但是一旦他们进入到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又会显得桀骜不驯,放松过度,显得对嘉宾不尊重。
  撒贝宁说:“我说的尊重不一定得点头哈腰。尊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你可以有质疑,但是质疑应该怎么表达是有学问的。它一定有一种得体的方式。包括喜欢和崇拜,同样有表达的技巧。前两天请科比来开讲,有的年轻代表站起来激动得语无伦次。我告诉他们:中国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只有8位可以坐在这里跟科比对话,有多少人想坐在这里,你们知道吗?请你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这时候你不完全是你自己,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你更要清楚地知道你是来干吗的。”
  “下来之后我跟他们说:年轻人可以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但你也一定要知道作为年轻代表,最好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否则科比会觉得:怎么中国年轻人除了哭、喊,连个完整的问题都拿不出来?”
  今天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时下年轻人面临的问题,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但撒贝宁认为还有其他层面的原因。
  撒贝宁说:“不能完全归咎于教育制度。到了他们这个年龄以后,教育制度其实给他们留了很多自己的空间。尤其上了大学以后,怎么发展自己的个性,怎么塑造自己的面貌,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实际上这个课题是交给你自己的,不是完全由教育体制来承担的。”
  “时下的教育制度确实在某些方面无法兼顾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有很多孩子并不是输在这些东西上,他们的表达能力没问题,他们都见过世面,他们在学校演讲,竞争学生会主席,出国交流,甚至有的在联合国实习,见过的场面比我还多。他们不是缺在这些方面,他们是不擅长跟人打交道。”
  “很多孩子从小到大是独生子女,他们拥有太多家庭和社会的宠爱,恰恰失去了和同龄人一起成长与生活的机会。我同学家里有两个女儿,他告诉我,当初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大女儿的状态很自我。老二出生后,大女儿的状态立刻就变了。在家里开始知道自己的位置了,她要在爸妈和妹妹之间寻找到她合适的位置和平衡点,什么是她该说的、该做的、该去承担的,她都会慢慢知道。可是我们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还是有缺失的。”
  “有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把问题都归咎于教育制度,因为这样最方便。要么就是归咎于父母的溺爱等等。其实问题远没那么简单,有太多太多的因素在共同作用,从而铸造一代人。”
  “总体来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这一代强多了。他们慢慢会知道该怎么去和周围的人合作,该怎么在一个群体中间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该怎么样让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不伤害到别人,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态度。”
  “当他们学会这些与情商有关的经验后,会更懂得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会创造出比我们更多的机会和财富。”
  发现舞林江湖
  近期的《舞出我人生》节目中,毫无舞蹈功底的撒贝宁,硬是凭着个人魅力和全情投入,过关斩将进入总决赛。不过,这些对他而言,不算什么,最打动他内心的是:重新认识了舞蹈,发现了一个舞林江湖。
  这场火爆了几个月的舞蹈比赛,在撒贝宁看来已经是件小事了。他更在意的是:发现了一群热爱舞蹈的人,一群以舞蹈为生命的人。
  舞者的圈子不大,真正跳到了一定水平后,相互之间都认识,大概都知道一些背景,各自的师门,参加过的比赛,拿过的最好名次……相互之间都很清楚。他们是很特别的人群,行踪也很诡秘。
  撒贝宁说:“他们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哪里有武林大会大家就会汇集到哪里,三三两两聚在酒肆里,打探着江湖风雨,结束以后‘哗’地散掉,各自回归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岗位。只要手上的工作一完成,他们都会各自汇集到他们的小圈子里去,无论天南海北。比如自己开的舞蹈学校、舞蹈训练班,或者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等。”
  “在他们的生命当中真的离不开舞蹈。也许平时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完全看不出来,但是只要他们一卸下普通人的外壳,就露出江湖高手的真面目。我对他们的生活状态特别感兴趣,一旦聊起来,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说起谁换了一个舞伴,原来的舞伴到哪里去了,现在的舞伴什么风格,未来江湖地位如何判断……他们的圈子里有太多故事,但是平时完全不展现。”
  “你很难进入这个圈子,如果你不热爱舞蹈,或者对舞蹈没有共同感受的话,他们不会向你敞开真实的心扉,表露他们的生活状态。”
  “他们对梦想的执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对舞蹈的热爱是遍体鳞伤的,从小到大一边受伤一边练,一边练一边受伤。可是谁也不会停下,一旦停下来,他们的生活可能会崩溃。”
  在撒贝宁看来:最好的舞蹈状态是你的躯体和你的感受结合在一起,不需要再去想动作,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真正的舞蹈是天人合一、水到渠成。
  《舞出我人生》 一方面帮那些喜欢舞蹈的人圆梦,另一方面,在撒贝宁看来更有意义,就是让观众开始关注舞蹈,了解舞蹈,从而可能爱上舞蹈。
  他说:“这个节目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舞者,知道还有这么一群人。如果未来能够让大家不仅仅是从概念和定义上,而是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真正的舞蹈,那就更了不起了。”
  “国外很多舞蹈节目让人看完后会觉得:原来舞蹈是生命的迸发、生命的诠释,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认识生命真意的一种方式。”
  “除了语言、音乐、绘画、写作等等,你对自己的人生,或是对周围的一切,都可以用舞蹈来表达。”
(责编: 山水)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cctv钢琴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