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区别,差别也太大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傻逼年年有。用3G上网中,就不看视频了,不过猜也知道是龙腾网被打脸的视频。滚轴上油和不上油的对比视频而已。
  看到的不一定為真,尤其是圖片,視頻,不過腦的要先補洞。  
  如果楼主能解释一下轴承分级的区别。我就看一看
  火星视频,脸都烂了,还再发,,,,  换一个看法:  转圈少的,转起来没声音,十分稳定,质量极佳。  转的多的那个轴承,转的时候一直发出摩擦声音,磨合的不好,一直震动稳定性差。  实际上,本质原因是因为:  国产的上油了,阻尼大的一比。
  @我不是棉花糖O 3楼
18:41  如果楼主能解释一下轴承分级的区别。我就看一看  ------------------------------  果然是那个视频。。。傻逼可真多。。。估计下次傻逼要发德国下水道井盖的广告跪舔德国了。
  网络上被拿出来黑中国制造的图片,后来有多事者去查了下这自行车的资料,天津的牌子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印度恒河有疗效,日本夏令营呱呱叫,被泼咖啡撒切尔,舌尖韩国很美妙,英国美食就是好,喜迎民主伊拉克,阿富汗自由炮火少。乌克兰个个有选票,若问全球哪里差,最大输家我。
  妈蛋,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理工科的人理智,文科就是楼主这样的人。  
  虽然有人非得抹黑中国制造,但德国制造是应该让人肯定的,德国制造的精神全球第一
  我要先看价格
  工业产品分等级,用进口的一级品同国内的三级品比较,实在让人无法信服。
  視頻說徳制的那一个,有证明真是徳制吗? 說中制的那一个,有证明真是中制吗?
  我这里看不到视频。  
  示范者大概就是在中国买了两种价格相差很大的轴承,骗回复
  又是这个视频,都被打脸很多次了,还有人发?怎么傻子这么多。
  mark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当前位置:&&正文
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究竟不同在哪?差距令人震惊
07月01日来源:
&职业化:举个例子,有一个德国的老工程师,没有什么学历,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FH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在部门里面非常受尊重。(上图核电厂蒸汽轮机的大小可以从旁边梯子得到直观的对比)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事关重要。&工具化: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国人喜欢工具,几乎可以说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而他们的家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或工具室,他们喜欢自己制造东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德国制造那么多,说实在的,我觉得德国制造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制造业并不适合制造快速消费和变化的产品,因为但凡一个产品使用寿命就是20年以上,这让回头客很尴尬。&德国制造的现状德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也就是说一座工厂里面没有一个自然人,所有的工序从进料,生产,质量检查,成品包装,货物堆栈全部由机器完成。整个车间几乎只需要有一个人监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作为“操作工”其实本身就是工程师,他只需要按下按钮和定期排错。德国制造的思维有个故事:一个朋友找一位德国同事问路,德国同事很友善的跟我说,你等1个小时来找我,我要上网查一查。想想无非就是Google一张地图,然后打印出来。结果一个小时回来,发现她不仅打印好了地图,标记好了路线,甚至还标记上了哪里会比较容易走错,最后用一个塑料封皮非常精致的套好交给我,最后用一张便签纸写好她的电话,交给了这位朋友,并且说,找不到路,随时可以打电话过来问。&德国同事只要是为别人提供服务的时候,他一定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他像我索取这个服务,他真正需要的都是些什么”。反过来看一些中国同事,很多时候只是把为别人提供服务当做一个任务,最主要的要求达到了,在截止日之前对付对付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大到做产品的角度会变成什么。同样是做汽车,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四个轮子,能跑。普通的思路是,只要是四个轮子,能跑的,其他材料能省就省吧,赚钱第一。德国人的思路会是,如果我是驾驶员,那么在驾驶的时候,除了四个轮子,能跑,我还会需要什么。
(编辑:dq1964)
大旗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319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备号-5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让人震惊!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的区别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精彩文章推荐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时间: 11:05:42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薛涌
按照&福利养懒人&这个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规矩,北欧的&福利国家&应该是最多懒人的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妨通过北欧国家和美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对比,来看看完善的福利制度如何&养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美国的传统制造业,瞄准的是大众市场,采用大规模生产的&福特体制&。&福特体制&的特点是标准化、流水线化,不仅每个部件都可以随意替换,工人也可以随意替换。工人所从事的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其功能近乎一个机械手,不需要太多的训练,有&普通技能&大致就可以应付。与之相对的,是精品生产,瞄准的是所谓&利基市场&(nichemarket),或称&缝隙市场&&小众市场&。特别定作的高端产品,批量甚小的特殊产品,乃至生产消费品的特殊器具、机械等等&生产性物资&,都属于这类。这样的生产模式,所要求的技能非常精深,职工必须具有处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问题的能力。介于两者之中的,则是多元化的大规模生产(DMP:diversifiedmassproduction)。这种生产仍然面对大众市场,保持很大的批量,但比较灵活,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随时根据产品的原型进行修改。日本的汽车业和电器业大致就属于这种模式。
  美国的体制,鼓励少数人拔尖,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创造阶层。这些人不管从事哪个行当,都有通才教育的背景,视野开阔,创意充足,不受本专业传统模式的限制。因此,美国每能领导突变式的变革。乔布斯就是这方面典型的弄潮儿。同时,这些聪明人能够设计出傻瓜都能操作的大规模生产程序,减少了对高级技术工人的依赖。一旦工人如同随时可替换的部件一般,企业就随时可以&外包&到低薪国家,在全球化中表现得异常灵活,但也导致了工人的价值越来越低,导致了所谓&冲向底层的竞争&(racetothebottom):既然中国工人能干美国工人的活儿,老板凭什么支付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如果印度工人拿一半钱就能干中国工人的活儿,中国工人的工资也过高了。美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的冲击下风雨飘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德国、北欧等发达国家,则不仅不怕&中国制造&,反而把&中国制造&看成是自己的机会。与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工会相对照,北欧的工会,大多欢迎全球化的竞争。德国的各种精密仪器、机械,则是&中国制造&的基本工具。德国人骄傲地宣称,中国固然是&世界工厂&,但这个&世界工厂&是德国的公司建造的。这就使德国制造业成为&中国崛起&的赢家。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在德国、北欧的生产体系中,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绝非随时可以替换的部件。许多产品,除了这些工人外谁也作不到一流的水准。采取终身雇佣制度的日本,大致也是如此。
  不妨举几个例子。2012年10月底美东飓风前夜,我从电工那里订购了便携发电机,是个美国牌子,噪音很大。我问:&有安静点的吗?&答:&你愿花那个钱,就买本田。&这台美国牌子的900美元。本田多少?上网一查,同等能量的,一种2700多美元,一种4000美元。本田的牌子,放在汽车上是个平民牌。但从割草机到私人飞机,沾上&本田&这两个字就贵。几年前买加湿器也有同样的经历。买美国的牌子,100美元以下肯定下来了。但噪音大,在琴房、卧室难以使用。换个德国牌子,白天几乎听不到声音。但一台要400美元。同样是常用消费品,美国往往经营廉价的大众。德国则专精于小众的高端产品,利润边际大得多。我曾为此事问过搞工程的朋友。对方解释:机械加工的精度,只有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国家能达到这样的一流水准,人家的技工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好像祖传的一样,美国那种粗犷的流水线生产,大多对此望尘莫及。由此也不难理解,美国人也可以搞出几款豪车,但缺乏足够的技能资源在高端产品上全线出击。你装个空调,安静的高端产品几乎一色的日本。美国产的窗式空调噪音往往很大,难以进卧室。
  那么,德国、北欧、乃至日本的制度,是如何鼓励企业培养职工的专精技能呢?各国的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大凡不出如下三大福利要素:就业保障,失业保障和工薪保障。就业保障,非常类似于我们所谓的&铁饭碗&,如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德国企业,则通过&工作委员会&中的职工民主事实上保证了职位的稳定性。失业保障,主要是使失业人员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近乎原工资的收入。这在北欧国家最为发达。工薪保障,则是保障掌握某一技能的人才,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获得法定水准的工资。这三个因素,构成了强大的福利体系,不仅没有&养懒人&,反而激励职工精化自己的技艺。
  首先看公司专用的技能。这种技能的生成,特别依赖于就业保障,即员工不会遭到解雇。越是专注于小众高端市场的公司,其应用的技术往往越是专精、适用面越狭窄。高级技工掌握相关技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练。一旦掌握,这样的技术也只能在本公司内运用。如果离开这家公司,这些技工就无法依靠这样的专门手艺吃饭,只能靠人人都有的&普通技艺&,也就是成为一名非熟练工人。所以,技工们在决定把自己的青春投入一项狭窄精深的技艺时,必须知道使用这种技艺的公司靠得住:它不仅会长期雇佣自己,而且将支付可观的薪酬。从这个意义上看,职工决定全身心地精研公司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公司的技术资产上进行投资。公司只有保障了这种投资的回报,才能一代一代地不断吸引新的投资。经济萧条时解雇几个员工貌似削减了开支、增加了效率,实际上是削弱了公司的技术资产。
  接下来是行业专用技能,这种技能的生成,更依赖于失业保护。一般而言,德国、日本比较注重就业保护,即公司对骨干员工多提供&铁饭碗&。北欧&福利国家&,则更注重失业保护。这种失业保护有几个要素。第一,失业者可以长期享受福利,不会有短期生存危机;第二,福利的&工薪替代率&相当高,失业的人拿到的福利经常在原工资的80%左右;第三,失业者有权选择&适当的工作&,拒绝那些和自己的技能、工资水平不相符的工作。比如,你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失业了,有个普通技术人员的空缺,你可以拒绝接受,继续领取失业福利。因为你此时的福利,如果按原工资的80%算,可能高于一个中层职位的全薪。同时你也不必去干低于你技能水平的工作。在这种体制的保护下,职工虽然没有终身雇佣,没有&铁饭碗&,但失业后可以靠80%工资水平的收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并有着专业进修等许多提升技能的机会,犯不上被生存情势所逼而屈就一个低薪的工作,日后可以在本行业找个同等的甚至更高薪的工作。这就有效地保护了行业技能资产。
  德国、北欧的体制虽然在就业和失业保护上各有侧重,但都共享着另一特点,即工薪保护:同一行业的工薪,往往是全行业工会和雇主协会统一讨价还价确定的。结果是,你在某一行业干某一种工作,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工资。你不要指望跳槽而长工资,除非你的职位级别升了。不过,你的职位级别,往往是由行业内的权威证书所界定,不能由公司随意乱定。这种薪酬制度最大的一个功能,是保证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哪怕同行业中有大量的失业,许多人愿意接受更低的薪酬,所有企业也都必须维持高标准的薪酬,除非工会和雇主协会达成新的协议。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这是人为地把薪酬抬高到市场价值以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福利制度则另有逻辑:这种工薪保护,使每位准备进入新行业的年轻人都能够计算出一个理性的预期:培养自己技能的成本是多少,掌握这种技能后,一生的总收入大致是多少。这样的确定性,鼓励更多的人进行技能投资,增加了社会的技能供给。在&福利国家&人们经常说的是:低薪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的保护伞。支付不了高薪的企业应该被市场淘汰。这就像我们那个引体向上的比喻一样,真正的壮汉,是能够负重拉起自己的身体的人。(薛涌)
(来源:中国经营报编辑:锐圆
相关阅读:
栏目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