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塘头中学中小学合并后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

副县长黄辉到塘头镇督查中小学工程建设情况
&副县长黄辉在塘头镇中小学校园工程建设协调会上讲话2012年9月20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辉到塘头镇检查塘头小学工程进展情况。并召集县教育局、塘头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塘头镇政府二会议室召开临时办公会。会上,塘头镇镇长吴廷彪汇报了塘头小学建设工程的相关工作。对新建的塘头小学实行招商引资,采取置换和还等额房屋面积的方式。目前已完成了新校址的土地征地手续和征地款的支付等前期准备工作。&副县长黄辉实地视察塘头镇第二幼儿园规划地县教育局局长曾应华汇报了塘头镇各学校工程推进情况。并对学区及学校提出了要求:一是塘头小学加快招商引资工作,确保该工程在10月15日前要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塘头第二幼儿园工程进度;三是加快唐乔中学学生宿舍和运动场建设工程进度,要建成标准化示范学校。&副县长黄辉组织召开塘头镇中小学校园工程建设协调会在副县长黄辉的组织下,参会人员就该镇中小学工程建设推进情况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塘头镇人民政府负责塘头小学新校区征地拆迁工作,并协助办理用地手续。二是征地拆迁费用根据思财国资[2012]25号文件精神,由塘头镇人民政府以招商引资方式用塘头小学资产置换解决。县教育局只支付塘头镇人民政府100万元(2012年9月底付20万元,余款在12月31日前付清),用于处理塘头小学新校区水、电、路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费用。三是待塘头小学整体搬迁正常开学后,县教育局方可把塘头小学老校区资产移交给塘头镇人民政府处置。四是塘头寄宿制小学建设动工后,沙都小学学生合并到塘头小学就读,在沙都小学校址新建塘头第二幼儿园。塘头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并在10月8日前全面完成合并工作。沙都小学合并后县教育局立即启动塘头第二幼儿园建设工作。黄辉副县长最后强调:教育局、塘头镇要加强与各部门要密协调配合,想办法解决工程建设的问题和困难,加快推动工程进展。
文章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王文豪
48小时点击排行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师范生----大学生---孩子王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230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中小学大合并',
blogAbstract:'&
中小学大合并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承接了高校合并的接力棒,合并浪潮此起彼伏。伴随着中小学合并步伐的加快,并校后城镇学校人满为患,很多名校过于“肥胖”,频现大班额,超过正常班级编制的比比皆是,更有人数达八九十甚至上百的超级班级!而许多农村学校却日显荒凉,一些农村地区因撤点并校,乡村学校纷纷关闭,许多农民的孩子不得不去乡镇或县城上学,一些家长也不得不放弃家里的活去作陪读,这成了农民很大的负担。关于中小学的发展是否一定通',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4,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师范生----大学生---孩子王',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贵州省思南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年)
&贵州省思南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
资料来源:思南县政府网(政务公开)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2012年-2018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概况
&201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5所(民办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中教育学校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77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全小学31所,片区完全小学57所,村级完全小学81所,村初小32所,教学点76个),幼儿园64所(其中民办59所),小学附设学前班127个;有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297人,中职在校生4844人,初中在校生40966人,小学在校生67253人,幼儿园(班)在校生17013人(其中幼儿园12596人);有普通高中教职工838人(含民办65人),中职学校教职工147人,初级中学教职工1971人,小学教职工3485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81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449人;学校占地面积2268272平方米,其中:小学1168324平方米,初中677183平方米,普通高中214619平方米,中职学校141469平方米,幼儿园66677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803007平方米,其中:小学315741平方米,初中228292平方米,普通高中156693平方米,中职学校68556平方米,幼儿园,33725平方米。
&与2001年相比,普(职)高中在校生从6242人增至20141人,净增13899人;初中在校生从24272人增至40966人,净增16694人;小学从407所调整为277所,减少130所,在校生从75371人减少到67253人,减少8118人,校均规模从186人增至243人。通过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教育,幼儿园由6所增加到64所,在园幼儿从8223人增至17013人,净增8790人
&&&&二、中小学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10年的布局调整,全县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集中办学的优势日渐明显。在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基本满足了“普九”需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受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影响,全县中小学布局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目前,小学校均规模243人,班均学生39人,其中村初小和教学点108所,占小学校点数的39%,而在校学生却仅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9%;100人以下的学校104所,占小学学校数的37.55%;5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78个,占小学学校数的28.2%,校均学生数21人,20人及以下的教学点有44个,占全县小学校数的16%,10人及以下的教学点有22个,占全县小学校数的7.9%;全县小学班均学生最多的有73人,最少的仅有2人。初中校均规模1170人,其中400人以下的学校4所,占初中学校数11.4%,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有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
&&&&二是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不高。由于投资有限,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校舍及其配套设施较差,教师调配困难,部分校舍建筑破旧,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具、图书、体音美器材短缺,图书室、阅览室、实验仪器室、器材保管室、电教室、会议室等专用教室奇缺。学生宿舍、厨房等后勤生活用房严重匮乏,教师的住宿、生活问题难以解决,国家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难以实施。加之教学点多数是转正的代课教师任教,年龄结构老化,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农村小学生源逐年递减,初中生源逐年递增。由于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之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生源逐年递减。据年五年的统计显示,全县农村小学入学人数以年均12.8%的速度递减,在校生人数以8.4%的速度递减(见表一)。农村初中招生数以年均7.04%的速度递增,在校生人数以7.3%的速度递增(见表二)。
四是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向县镇转移,城镇学生逐年增长,城镇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城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有校园占地面积小,生均校舍面积与国家规定标准差距较大,大班额现象严重,学校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择校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
五是普通高中容量不足,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初中毕业生入学需求和高中教育发展的需求。目前全县高中平均班额已达70人,随着我县初中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逐年增加,现有普通高中已不能满足高中教育发展招生计划扩招的需求。
六是学前教育布局和数量极不合理。全县5所公办幼儿园中,除县城区有3所、许家坝镇和塘头镇各有1所外,其余24个乡镇均没有公办幼儿园。59所民办幼儿园中,分布教多的有思唐镇9所、邵家桥镇7所、板桥乡5所、塘头镇4所、兴隆乡各4所、孙家坝镇4所、瓮溪镇各4所,还有东华乡、文家店乡、三道水乡等7个乡镇没有一所幼儿园。
七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偏远地区缺编严重,中心地区浪费较大。由于小学校点多,校均规模小,教师分布不合理,许多村初小和教学点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作量大。
八是保障水平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虽然提高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按学生人数拨付经费的办法,许多规模小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收入与支出严重倒挂,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这些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区域内教育差距,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表一:思南县年小学学生变化统计表
表二:思南县年初中学生变化统计表
& 三、布局调整条件分析
&&&(一)有利因素
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颁发契机,国家扩大内需和向西部基础教育投入倾斜的措施,群众重教意识的增强。
&&&(二)不利因素
地方财政困难、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城区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学校拆迁整合难度较大,近年来新建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缺失,群众对学校撤并的接受程度等制约因素。
四、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
中小学布局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国家向西部基础教育的倾斜投入为契机,推进学校教育“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努力实现“条件优越、队伍优秀、质量优良”的办学目标,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五、布局调整的原则
按照“政府统筹,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既着眼长远规划,又考虑现实需要,围绕“调优、调大、调高”的总体目标,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六、布局调整规划内容
&&&&(一)&总体目标
在今后的六年内,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分布更加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到2018年,全县撤并中小学校232所,新建学校14所,学校总数由现有的318所减少到198所,中小学校总数减少37.7%。
根据我县城镇扩容、“撤县建市”的需要和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新建邵家桥教育园区和双塘教育园区,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为全县教育的持续性健康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园区规划
&&&&1、邵家桥教育园区
共设置高中3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2所。
&&&(1)河东园区
&&&&新建5000人规模的国家级示范性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500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2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小学1所,36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1所。
&&&(2)河西园区
新建500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寄宿制高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小学1所,360人规模的省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1所。
2、双塘教育园区
&&&&共设置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2所。
&&&&新建5000人规模的国家级示范性寄宿制中等职业学校1所,3000人规模的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1所,300人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1所,将双塘小学改扩建为1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将双龙中小学合并改建为1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将石院坝小学改建为1所公办幼儿园,将黄河小学改建为1所公办幼儿园。
&&&(三)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着力解决高中学校占地面积小,容量严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发展不均衡的矛盾,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1年全县有高级中学5所(含民办高中1所),在校学生1529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844人。通过布局调整,到2018年,新建并整体搬迁高中阶段学校5所,搬迁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所,保留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所,共设置高中阶段学校7所,其中5000人规模的高级中学3所,4000人规模的高级中学1所,3000人规模的高级中学2所(含民办高中1所),5000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1所(见附件1)。
&&&&搬迁县中等职业学校进双塘教育园区,将其建设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
&&&&搬迁思南中学、第六中学、许家坝中学进邵家桥教育园区,县民族中学搬迁至县中等职业学校原址,完成塘头中学的校园扩建任务,督促民办高中梵净山中学完成整体搬迁,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寄宿制条件,加大师资和实验设施配备力度,将思南中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将塘头中学、民族中学、第六中学、许家坝中学全部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三)初级中学布局调整规划
&&&&按照合理布局,效益最大的原则,初中向县镇集中,逐步撤销教学质量低、生源相对较少的农村薄弱学校和九年制学校。2011年全县有初级中学3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生40966人。通过布局调整,到2018年,全县新建初级中学5所,新设置初级中学3所,撤并初级中学22所,保留初级中学13所,共设置初级中学2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学校数减少40%,设置寄宿制初级中学19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附件1)。
&&&&1、思唐镇:设置初级中学5所。保留第五中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初级中学,保留第三中学迁至原思南中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初级中学,保留第四中学迁至原第六中学(思南师范)设置为非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关中坝新建1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在双塘教育园区内新建1所寄宿制初级中学。
&&&&2、邵家桥镇:设置初级中学3所。在教育园区新建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3所,撤销邵家桥中学,学生合并至教育园区中学。
&&&&3、凉水井镇: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凉水井中学和关口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学生合并至思唐镇关中坝中学。
&&&&4、大河坝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大河坝中学、泥溪育才学校初中部,学生分流至双塘教育园区中学和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
&&&&5、思林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思林中学,学生合并至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
&&&&6、鹦鹉溪镇: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鹦鹉溪中学和双龙中学,学生合并至双塘教育园区中学。
&&&&7、东华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东华中学,学生合并至双塘教育园区中学。
&&&&8、张家寨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张家寨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9、宽坪乡: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宽坪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10、胡家湾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胡家湾中学,学生分流至张家寨中学和许家坝中学。
&&&&11、亭子坝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亭子坝中学,学生合并至宽坪中学。
&&&&12、许家坝镇:设置初级中学2所。将原许家坝中学改建为1所寄宿制初级中学,保留三溪中学并缩小办学规模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部分学生流到许家坝中学。
&&&&13、枫芸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枫芸中学,学生合并至许家坝中学。
&&&&14、合朋溪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合朋溪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15、长坝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长坝中学,学生合并至合朋溪中学。
&&&&16、香坝乡:设置九年制学校1所。撤销香坝中学,学生分流至合朋溪中学和许家坝中学,保留瓦窑初中部设置为寄宿制九年制学校。
&&&&17塘头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唐乔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撤销尧民中学,学生合并至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
&&&&18、板桥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板桥中学,学生分流至唐乔中学和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
&&&&19、大坝场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大坝场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撤销官寨九年制学校初中部,学生合并至大坝场中学。
&&&&20、兴隆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兴隆中学,学生合并至大坝场中学。
&&&&21、天桥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天桥中学,学生分流至大坝场中学和邵家桥教育园区中学。&
&&&&22、孙家坝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孙家坝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23、文家店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文家店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24、瓮溪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瓮溪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25、三道水乡: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三道水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26、青杠坡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保留并扩建青杠坡中学设置为寄宿制初级中学。
&&&&27、杨家坳乡:不设置初级中学。撤销杨家坳中学,学生合并至青杠坡中学。
&&&(四)&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按照巩固“普九”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对基础设施薄弱、办学规模小、生源少、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实行撤并;对布点合理、基础设施好、发展具有一定潜力、教育质量较高、群众反映较好的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或将其他学校并入其中。通过布局调整,要达到改造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原则上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自然村不再设置教学点,教学点只包含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单班设置,不再搞复式教学。&
&&&&2011年全县有小学277所(其中乡镇中心完全小学31所,片区完全小学57所,村级完全小学81所,村初小32所,教学点76个),在校生67253人;通过布局调整,到2018年,全县共撤并小学204所,其中撤消非行政村教学点67个,新建小学4所,小学学校数由现有的277所减少到169所(不含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其中完全小学82所,初小2所,教学点85个),小学学校数减少45.85%,设置寄宿制小学63所(见附件2)。
&&&&1、思唐镇:设置完全小学7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3个。保留实验小学、龙江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在原三中设立思唐镇第二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思唐小学并与原四中合并扩建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并扩建城北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双塘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城东小学并迁至原民族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远东小学、映山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城东小学;江星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城北小学;田家坝小学、大同小学撤并入城北小学,山星小学、但家寨教学点撤并入双塘小学,白沙井小学、万圣教学点、河东小学撤并入城东小学。
&&&&2、邵家桥镇:设置完全小学5所(其中寄宿制小学4所),教学点2个。在教育园区新建2所寄宿制小学,保留邵家桥小学并迁至原邵家桥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毛坝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赵家坝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双丰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邵家桥小学;王家寨小学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毛坝小学;先锋小学、上头坝小学、关坡小学撤并入邵家桥小学;雷坪小学、官庄小学、坪原小学撤并入教育园区小学。
&&&&3、凉水井镇: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所),教学点5个。保留凉水井小学并搬迁至原凉水井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磨石溪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关口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谷威小学、胡家庄初小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凉水井小学;泡木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磨石溪小学;磨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凉水井小学和关口小学;息乐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凉水井小学和思唐镇城东小学;水晶小学撤并入关口小学,蒿枝坝小学1-2年级撤并入息乐溪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凉水井小学和思唐镇城东小学。
&&&&4、大河坝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所),教学点3个。保留大河坝小学并搬迁至原大河坝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酸汤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泥溪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昝岩初小、鹅溪初小设为教学点,擦耳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酸汤小学;桂花小学撤并入泥溪小学,马安小学撤并入大河坝小学,联山小学、马河教学点、桃山教学点、猿山教学点撤并入酸汤小学。
&&&&5、思林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1个。保留思林小学并搬迁至原思林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四角小学、民军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合联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思林小学,金龙小学撤并入思林小学。
&&&&6、鹦鹉溪镇:设置完全小学4所(其中寄宿制小学4所),教学点1个。保留鹦鹉溪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双龙小学并与原双龙中学合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狮子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仙坝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马河民族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鹦鹉溪小学;大头坡小学、箱子溪小学、蜘蛛坝教学点撤并入鹦鹉溪小学,黄河小学、石街水小学、罗家坝小学、山羊桠教学点、城落宅小学撤并入双龙小学,宋家坪小学撤并入狮子小学,团山小学撤并入狮子小学和思唐镇龙江小学,温塘小学撤并入仙坝小学。
&&&&7、东华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2个。保留东华小学并搬迁至原东华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沙沟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堰塘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燕子阡小学、林松茂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沙沟小学;沙溪坝教学点、老林教学点、紫黄沟教学点撤并入东华小学。
&&&&8、张家寨镇: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3个。保留张家寨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并扩建溪底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林家寨小学设置为教学点,罗卜桠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张家寨小学和溪底小学;桥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张家寨小学和宽坪乡香家湾小学。
&&&&9、宽坪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4个。保留宽坪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香家湾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良田坝小学设置为教学点,飘扬小学、张湾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年级学生撤并入宽坪小学;江山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香家湾小学;五一教学点、和平教学点撤并入宽坪小学。
&&&&10、胡家湾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所)。保留胡家湾小学并迁至原胡家湾中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竹园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南盆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灯塔教学点撤并入胡家湾小学,洪江教学点、江丰教学点撤并入竹园小学,沙子坎教学点撤并入南盆小学,青坪教学点撤并入许家坝镇坝竹教学点。
&&&&11、亭子坝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1个。保留亭子坝小学并与原亭子坝中学合并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冉司都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幸福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亭子坝小学;新江小学、麦华贞玲小学撤并入亭子坝小学,青龙小学、巴塘山教学点撤并入幸福教学点,冉家堰小学、大河边小学、盆峰小学撤并入冉司都小学。
&&&&12、许家坝镇: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所),初小1所,教学点6个。保留许家坝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许家坝第二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双坝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枫坝小学保留1-4年级设立初小,5-6年级学生撤并入许家坝小学;蒲家寨小学、三汇小学、堆上小学保留1-2年级设为教学点,3年级学生合并入许家坝二小;代家山小学保留1-2年级设为教学点,3年级学生合并入许家坝小学;坝竹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许家坝小学和许家坝第二小学;田家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双坝小学;兴隆场小学、胡家寨小学撤并入许家坝小学。
&&&&13、枫芸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4个。保留枫芸中心小学并迁至原枫芸中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木芸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樱桃小学、望山小学、河坡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枫芸小学;高原初小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4年级学生合并入香坝乡瓦窑九年制学校小学部。
&&&&14、合朋溪镇: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4个。整体搬迁合朋溪小学并新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王家沟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凉桥小学、院子小学、盐井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合朋溪小学;秦家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分流至合朋溪小学和王家沟小学。
&&&&15、长坝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4个。保留长坝小学并迁至原长坝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坡顶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水塘小学、周坝小学、三合场小学、佘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长坝小学;尖山教学点、张家湾教学点撤并入长坝小学。
&&&&16、香坝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不含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5个。保留香坝民族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瓦窑九年制学校小学部,保留场坪小学改扩建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流水小学设为教学点,碗水小学、尖峰小学、白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香坝小学;长河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瓦窑九年制学校小学部;麻匡坝教学点、一碗水教学点撤并入碗水教学点,冷溪教学点撤并入场坪小学,南山小学撤并入青杠坡李家沟教学点。
&&&&17、塘头镇:设置完全小学6所(其中寄宿制小学4所),教学点5个。整体搬迁塘头小学新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尧民小学并与原尧民中学合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仁和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风清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龙江小学、沙坝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保留坪兴小学设为教学点,芭蕉小学、岩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塘头小学;穿硐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尧民小学;太平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风清小学;坚强小学、沙都小学、白鱼小学、江口小学、上寨教学点、青杠坝教学点、场兴小学撤并入塘头小学,抱棚小学撤并入岩门教学点,蜂桶槽小学、下寨教学点、铜鼓坨小学、卢山小学撤并入尧民小学,仡佬坝小学撤并入仁和小学。
&&&&18、板桥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保留板桥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南盆坳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枣树坪小学、燎原教学点撤并入南盆坳小学。
&&&&19、大坝场镇:设置完全小学4所(其中寄宿制小学3所),教学点4个。保留大坝场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桐梓园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官寨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青杠园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明星小学、德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大坝场小学和天桥梧桐小学;光明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桐梓园小学;尧上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官寨小学;和平小学撤并入大坝场小学,小德浩教学点撤并入明星教学点,东风教学点撤并入青杠园小学,筑山小学撤并入官寨小学和大坝场小学,星火教学点撤并入尧上教学点。
&&&&20、兴隆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2个。保留兴隆小学并迁至兴隆中学新址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涟江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陈家坪小学设置为非寄宿制小学;大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陈家坪小学;群英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兴隆小学小学;跃进小学、关坪教学点撤并入兴隆小学,天山小学、合心小学撤并入涟江小学。
&&&&21、天桥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2个。保留天桥小学并迁至原天桥中学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梧桐小学并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河田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天桥小学;前进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大坝场镇官寨小学;大坪初小学、耙都教学点学、黎明小学撤并入天桥小学,老木林教学点撤并入梧桐小学。
&&&&22、孙家坝镇:设置完全小学1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教学点3个。保留孙家坝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石门坎小学、笔架山小学、牌坊小学设置为教学点。
&&&&23、文家店镇: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4个。保留文家店小学设置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六井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大坪小学设置为教学点,龙山小学、五星小学、沿沙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六井小学;三七小学、青龙小学、堰塘小学撤并入文家店小学。
&&&&24、瓮溪镇:设置完全小学4所(其中寄宿制小学4所),教学点6个。保留瓮溪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老店子小学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上坝田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三星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司都坝小学、桅杆小学、余林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瓮溪小学;场井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老店子小学;富家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三星小学;大寨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上坝田小学;胜利初小撤并入老店子小学,杉树坡教学点、联盟初小、山峰初小、竹山教学点撤并入三星小学。
&&&&25、三道水乡:设置完全小学3所(其中寄宿制小学2所),教学点4个。保留三道水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高坡小学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柏杨小学改扩建为非寄宿制小学;永兴小学、川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三道水小学;新民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柏杨小学;过天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撤并入高坡小学。
&&&&26、青杠坡镇:设置完全小学5所(其中寄宿制小学5所),教学点4个。整体搬迁青杠坡小学并新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水田坝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陇水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沙坝场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侯家坡小学改扩建为寄宿制小学;李家沟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水田坝小学;元庄小学、茶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陇水小学;合同坝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沙坝场小学;老根茶教学点、核桃坪教学点、周家沟教学点撤并入青杠坡小学,岩头河教学点撤并入水田坝小学,袁家坝教学点撤并入陇水小学,大井坝教学点撤并入沙坝场小学,下寨教学点撤并入侯家坡小学。
&&&&27、杨家坳乡:设置完全小学2所(其中寄宿制小学1所),初小1所,教学点3个。保留杨家坳小学并与原杨家坳中学合并改建为寄宿制小学,保留大盆水小学并改扩建为非寄宿制小学;水口寺小学保留1-4年级设立初小,3-6年级学生合并入青杠坡小学;保留水丰小学设置为教学点,黄家山小学、小丰溪小学保留1-2年级设立教学点,3-6年级学生合并入杨家坳小学;堰塘初小、岑头盖初小、邵家渡初小、王大坪初小、干家山初小、土井教学点、栏杆初小撤并到杨家坳小学,安家沟初小、坪上初小、川塘教学点撤并到大盆水小学,桅杆坝教学点、忠诚初小、青年台初小撤并到水口寺初小。
&&&(四)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2012年在双塘教育园区完成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工作,提高特教办学层次,成为以义务教育为主的特殊教育示范性学校,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学生培训职能。
&&&(五)学前教育学校布局规划
&&&&本着“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素质提高”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每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2011年全县有公办幼儿园5所,2011年年底建设完工5所,只有公办在园学生1441人;通过布局调整,到2018年,全县共新建公办幼儿园14所,利用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或扩建公办幼儿园19所,公办幼儿园学校数由现有的10所增加到37所,公办在园学生将达9630人左右,增加8189人左右。民办幼儿园中保留非租房举办、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民办幼儿园,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向人口集中的乡村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见附件3)。&&&
&&&&1、思唐镇:设置公办幼儿园6所。新建关中坝幼儿园、城北幼儿园,新建搬迁第二幼儿园,保留实验幼儿园并与教育局原址合并扩建,改扩建乌江艺术幼儿园;在双塘教育园区将原石院坝小学改建成双塘幼儿园。
&&&&2、邵家桥镇:设置公办幼儿园3所。在教育园区新建幼儿园2所,将原邵家桥小学改建成邵家桥幼儿园。
&&&&3、凉水井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凉水井小学改建成凉水井幼儿园。&&&
&&&&4、大河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大河坝小学改建成大河坝幼儿园。&&&
&&&&5、思林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思林小学改建成思林幼儿园。&&&
&&&&6、鹦鹉溪镇:设置公办幼儿园2所。利用原鹦鹉溪小学改扩建鹦鹉溪幼儿园,将原黄河小学改建成双龙幼儿园。&&&&
&&&&7、东华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利用原东华小学改扩建东华幼儿园。
&&&&8、张家寨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保留张家寨幼儿园。
&&&&9、宽坪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宽坪幼儿园。
&&&&10、胡家湾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胡家湾小学改建成胡家湾儿园。&&&
&&&&11、亭子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亭子坝幼儿园。
&&&&12、许家坝镇:设置公办幼儿园2所。保留许家坝幼儿园,新建许家坝第二幼儿园。
&&&&13、枫芸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枫芸小学改建成枫芸幼儿园。&&&
&&&&14、合朋溪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合朋溪小学改建成合朋溪幼儿园。&&&
&&&&15、长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长坝小学改建成长坝幼儿园。&&&
&&&&16、香坝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利用原香坝中学改扩建香坝幼儿园。
&&&&17塘头镇:设置公办幼儿园2所。保留塘头幼儿园,将原沙都小学改建成塘头第二幼儿园。&&&
&&&&18、板桥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板桥中学改建成板桥幼儿园。&&&
&&&&19、大坝场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大坝场幼儿园。
&&&&20、兴隆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兴隆小学改建成兴隆幼儿园。&&&
&&&&21、天桥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将原天桥小学改建成天桥幼儿园。&&&
&&&&22、孙家坝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孙家坝幼儿园。
&&&&23、文家店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文家店幼儿园。
&&&&24、瓮溪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瓮溪幼儿园。
&&&&25、三道水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保留三道水幼儿园。
&&&&26、青杠坡镇: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青杠坡幼儿园。
&&&&27、杨家坳乡:设置公办幼儿园1所。新建杨家坳幼儿园。
七、配备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教基发〔号)和2010年《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师资配置规划精神,结合实际,为规划后的90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其中小学6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19所,高级中学6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配齐配足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到2018年,将富余的小学专任教师和中小学代课人员转到教学辅助岗位,增强学校的服务功能,提升学校的服务及管理水平。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是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学校的布局对于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切实加强对学校布局建设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积极引导,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和阻挠情绪,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深远意义,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促进布局调整工作顺利推进。
2、加大投入,保障学校建设资金。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优先投入,积极筹措和落实建设资金,确保按照学校布局规划,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学校的建设与改造。抓住当前国家投资机遇和我们已具备的诸多有利条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征管力度并足额用于教育,确保费税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0%以上用于教育。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教育投资项目和专款,鼓励社会和部门捐资助学,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协同配合,加强校舍建设和设备设施质量的监管,确保布局调整取得实效。
3、加强规划,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完善机制,保障学校配套建设。各乡镇和县规划部门在编制旧村改造、城镇化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各级各类学校的布设,按照学校布局规划留足留好学校建设用地,创造条件优先供地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论证机制和小区开发前置条件,在旧城改造、市场建设、小区开发等项目时对配套学校、幼儿园实施同步规划。
4、妥善处理校产,保障学校财产不受损失。认真做好合并学校校产的处理和上报工作。一是学校的经费、课桌、仪器、图书、办公用品等可动产,在校点合并前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人员进行清理登记;二是学校自然撤并后的校产,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或改作教职工周转房。确需进行置换的,在确保公有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经政府批准后,置换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当地义务教育事业。
5、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提高服务保障能力。把加强寄宿学校建设作为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以实施国家“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工程”、“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契机,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配足专(兼)职工勤人员,搞好安全和日常生活管理,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为师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6、深化改革,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构筑公办、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元化办学体制。&
&&&&附件:1、思南县年中学布局调整规划一览表
&&&&&&&&&&2、&思南县年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一览表
&&&&&&&&&&3、&思南县年公办幼儿园布局规划一览表
&&&&&&&&&&&&&&&&&&&&&&&&&&&&&&&&&&&&&&&&&&&&&&&&&&&&&&&&&&&&&&&&&&&&&&&
二0一二年七月三十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南县人民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