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腹黑王爷盗墓妃墓防盗怎么样

当前位置: &
& 岳王爷墓
在杭州城的西北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栖霞岭南麓,有一组古朴雄伟、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岳王爷墓、庙,这里背枕青山,面临西湖,是南宋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岳王爷的长眠之地,也是历代人民凭吊、瞻仰岳王爷的纪念场所。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日),坚持抗金、反对妥协的岳王爷,被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今杭州,南宋都城)大理寺狱中。岳王爷因为坚决抵制民族侵略,时刻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反遭诬陷迫害,引起南宋爱国军民的强烈不满,也赢得了人民的深切同情。当时,有位叫隗顺的狱卒,非常敬佩岳王爷的为人和尽忠报国精神,又十分同情岳王爷的不幸遭遇,他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将岳王爷的遗体偷偷背出钱塘门外,草葬于九曲丛祠。 到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孝宗继位。为平定军民的不满情绪,笼络民心,宋孝宗于七月份下诏为岳王爷平反诏雪,追复岳王爷生前原官,并访求岳王爷遗体,将其遗骸以礼改葬于栖霞岭南麓今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岳王爷墓、庙收归国有。1961年3月,岳王爷墓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期间,岳王爷墓曾遭破坏,岳庙也一度作为收租院等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197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岳王爷墓、庙进行全面的整理维修,于1979年底修复重新开放。
岳王爷墓庙现占地23.5亩,建筑面积2793平方米,总体布局上可分为墓园区、忠烈祠区和启忠祠区三大部分。墓园区位于这组建筑群的西南部,岳王爷墓坐西朝东,左前侧附岳云墓,墓道两侧列明代遗留下来的石像生,石阶下墓阙两侧面墓面跪诬害岳王爷的秦桧等四奸铁像。出墓阙有陵园,甬道尽头为“尽忠报国”照壁,南、北两侧各有碑廊一列。庙是墓的附属建筑,由忠烈祠和启忠祠组成,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康熙年间重建,虽经几次大修,仍保留了清代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忠烈祠位于岳王爷墓的东北,祠前有门楼,为游客参观浏览的入口处。忠烈祠西为启忠祠,原奉祀岳王爷父母,现辟为岳王爷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岳王爷墓庙一直是历代人民纪念和瞻仰民族英雄岳王爷的场所;今天,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又被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国家教委、文化部等六部门列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上一篇:下一篇:
翻版必究Copyright (C)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明朝一个王爷的墓里面有好多金子是什么节目 视频_百度知道
明朝一个王爷的墓里面有好多金子是什么节目 视频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类节目很多,最好说一下电视台,探索,解密之类的节目
搜梁庄王墓就有,探索发现
其他类似问题
明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明代王爷墓防盗怎么样_百度知道
明代王爷墓防盗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仍他会牢房以后!还把杨凌的毒药仍在了一旁凌迟的前一天杨凌劝他服毒自尽!但是第二天凌迟没!他爬着找到杨凌给的毒药自尽了!他是必还要难受!没舍得!他还幻想着皇帝会原谅他
其他类似问题
王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快速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10826精华330帖子
|查看:20314|回复:3
  湖北钟祥市,这个默默无名的小地方,在一夜之间集聚了世界的目光。因为考古专家预测,在这里的一个古墓里埋葬着不计其数,且文物价值无可估量的奇珍异宝。但当他们来到现场进行发掘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古墓不同寻常。巨大的水流首先挡住了考古队员前进的步伐,经过千辛万苦,专家打开古墓的封门墙之后,竟然看见一块现代的毛巾顺水漂流出来。这个现象使得现场的人都惊呆了。这个情况说明,这个古墓已经被入侵。现在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只有一个疑问,墓中的巨大宝藏是否还安然无恙?
  这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古墓。
  刘卫东:像一个喷泉一样的,然后从里出来的。
  张勇:看见里面的那个水,不断地这个往外流,当时想这里面积的水肯定很多。
  刘卫东:像那个泉水一样的,从里往外流的,很大。
  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征服这个,被巨大水流保护着的神秘古墓。
  湖北省钟祥市大洪村。根据考古学家将近一年的严密推测,就在这里,垂直距离地面3米以下的地方就是一个明朝皇家的墓葬——梁庄王墓,里面埋藏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它们具备及其重要的考古价值。然而今天,在发掘这个宝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困难,古墓完全被水保护着,而这种现象在古代皇家墓葬里是从未遇见过的,这堵墙的后面究竟有什么秘密?我们是否能够穿越重重困难到达宝藏埋藏的地方呢?
10:12 上传
  日记:4月22日,雨,上午雨暂停,墓门出现,开始渗水,大家联系水泵,明天开始抽水。
  今天,我们要打开这本几乎被遗忘的日记,这里面清晰且完整地记录那次惊心动魄的探宝奇遇。现在,这本日记的作者,也是当年发掘工作的亲历者周代玮,将为我们翻开这本尘封的日记,重现8年前进入古墓寻宝时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日记:这个过程作为人生经历记录下来,因为守了一年多时间,具体发生什么不能预见,但是就想记录这个过程。
  这些持续不断涌出的水就是考古人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古墓门前大量涌出的水,会不会是当年古墓的设计者为了保护这些地宫内的宝藏所设置的第一道防御机关呢?
  梁柱:实际上人家古人也知道,先人的墓葬会被后人盗掘,他就想办法让你不那么容易盗。
  梁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由于他具备发掘皇家墓葬的经验,这次,他再次临危受命,准备打开这座明朝皇室的墓葬。之所以如此谨慎,因为这座墓葬被推算出埋藏着大量的奇珍异宝。接到这个任务后,他为此激动万分。
  为什么专家们如此肯定的判断,这座位于荒郊野外的古墓内会保存着数量巨大的奇珍异宝呢?这个墓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吗?
  这个不断涌出泥水的古墓主人就是梁王朱瞻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曾孙。他17岁的时候被封为梁王,从此离开北京来到钟祥这个地方。离开北京之后,皇帝持续不断地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给梁王。
  梁柱:他当时生活的时代正好是明代比较繁荣的这个时期,所谓永宣之治,永宣盛世,物质很丰富。
  不幸的是,来到钟祥13年之后,年仅30岁的朱瞻自病死于钟祥,被朝廷追封为梁庄王。由于他没有儿子,所以不可能有人继承他从皇帝那里得来的巨大财富。然而令后人感到奇怪的是,历史上从未记载梁国大量奇珍异宝的下落,这些财富都上哪里了呢?这成为一个数百年来的不解之谜。但所有人都认为,这些珍宝绝对不会流落到梁国之外。当年的梁国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而宝藏最可能隐藏的地方就是这个梁庄王墓的幽暗地宫。
  终于有一天,这些奇珍异宝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现在,梁庄王墓葬前的这片废墟上曾经居住着一户人家,但今天他们已经被迫离开。
  现场:我还有个小孙子上幼儿园,你说我怕不怕,盗墓贼狠着呢,盗墓贼狠啊。
  他们回忆,在一天深夜,杂乱的脚步声和可怕的黑影来到这里。随后,一个沉闷的声音伴随着巨大的震动惊醒了这户农家。
  周代玮在接到报告后迅速到达了现场。
  日记:离地表大概70-80厘米垮下去了,很大一个洞,我是第一个下去的,我记得很清楚,上小下面大,一个壶型,有1米6左右,深度2米5左右。
  从此,这家农户为了躲避盗墓贼的报复悄悄地搬离了这里。也正是因为这次盗墓,周代玮意识到,这个埋藏着大量珍宝的偏僻古墓已经不再安全。于是,考古队进入这个山村,准备将这个古墓发掘保护。没想到的是,现在他们遇到了怎么也排不干的水。这个古墓里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日记:4月23日,雨,雨连续下不个停,墓坑内已经有30厘米积水,连续抽水不止。
  张陵,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的高级工程师,具备非常丰富的野外水文勘测经验。现在他将要为我们判断,周围地区的水源有没有可能进入梁庄王墓,或者说梁庄王墓内是否有地下暗河的出口?
  湖北省水文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张陵:从这个地质结构或者地层结构来说,它不存在暗河,这个地方它是一个丘岗地貌,它不可能形成很大的一个地下水库或者大的一个容腔,它不可能有地下暗河的发育。
  日记: 4月24日,晴,进入第十二天,天放晴,继续抽水下掘,墓内渗水逐渐下移。
  果然不出张陵工程师的预料,就在那天下午,站在封门砖外忙碌的人们突然看到了一个现象,从古墓向外渗水的位置在缓慢下移,这个现象意味着封门砖后面的水位已经开始逐渐下降。
  那些汹涌而出的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呢?张陵工程师观察现场后分析,由于地宫上面土层植物根系密布,那些根系深入泥土之后慢慢地打穿了古墓的顶部进入了地宫,一旦下雨,地面上的雨水就会沿着植物的根系渗透进入地宫,在地宫内逐渐形成积水。但按照这个道理,进入地宫内的水也会继续往下面的土层渗透而不会停留在地宫之中。那么这些水为什么会大量的停留在地宫里呢?
  张陵:因为一般的墓室,不管是什么墓室,第一步它都要做防潮防水的一个处理,墓室相当于一个聚水的一个盆子一样,使上部渗流下来的水。渗透下来以后,都聚集中在墓室里面。
10:12 上传
  副领队周代玮:水渗出来。也没发现很多有害或者什么毒素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场都有文保,专门搞文物保护的专家在现场,也进行过分析,抽样分析,水的分析都做过。
  地宫积水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释,水位也开始慢慢下降。应该是打开封门墙的时候了。这时有大胆的考古队员自告奋勇,希望能够率先进入古墓探个究竟,这个冲动被梁柱制止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墓内究竟还有什么怪现象存在。这个时候,50年前定陵发掘的一幕出现在他的眼前。
  梁柱之所以想起定陵是因为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发掘的皇家陵墓。梁柱认为,定陵的发掘尽管过去了50多年,但他们的经验是必须深入研究的。眼前的封门墙使他回想到,当年考古队员将要穿越定陵封门墙之前的恐慌心情。
  定陵考古人员:有人建议就是把那个砖整个都拿下来,拆下来以后,我们进去按照考古的正规方法就进去,这门打开了我们再看里头是什么,直接往里走就完了,白老说不行,说如果有这个传说,传说就是说,里头可能有暗箭,有这个飞刀,甚至有毒气,这个东西一打开,冲出来了,咱们这些人不都完了吗,都伤了,咱们不能这么干。
  按照明朝地宫的建筑规制,封门墙是正式进入明朝皇家地宫的第一个关口,穿过这堵砖墙,出现在眼前的将会是一条笔直通往地宫大石门的甬道。 既然这是通往地宫的首要关卡,那么千百年来,传说中的暗器机关大多数会设计在这个地方。
  然而,中国历史上究竟有什么样的暗器机关曾经在古墓内被发现呢?《中国盗墓史》是目前比较系统揭示盗墓行为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古代墓葬防御的几种主要方式,分别为蓄水、机弩、毒气和积沙。
  根据古墓的防盗方法判断,钟祥这个梁庄王墓里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水,现在,这个地宫里面的水已经得到控制。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担心另外一种暗器,那就是机弩,传说中在重要的墓葬里面会安排很多的机械装置,当盗墓者进入古墓触发机关后墓内将万箭齐发,瞬间将闯入者置于死地。但考古学者对这种暗器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梁柱:什么暗箭飞刀之类的,即便经过这么多年,这些都通通失灵了,何况到目前为止,中国发掘的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墓葬里,还没发现一座是有这种设备的,其它的设备防盗是有,填沙、填石。
  梁柱虽然对暗箭飞刀的机关并不在意,但他却认为毒气和积沙是有可能在这个古墓里存在的。这个古墓被封闭起来已经有将近600多年的时间,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地宫内部的尸体等有机物腐烂分解后,很有可能形成某些气体。假设有机物分解后形成沼气,当人进入地宫的时候又带入火种,那么地宫中的沼气会瞬间燃烧起来,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假设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其它有毒气体,人们进入地宫呼吸到这样的气体,同样也会造成生命危险。
  副领队周代玮:搭着梯子上去,因为上去要搭梯子,上去就撬砖,第一块取了很难,因为它过去塞得很严,包括这个砖阿垒得很严,取了以后一层层地按照编号往下取。
  拆开上面几层封门砖后,周代玮发现墓内一团漆黑,而且他明显感觉到一股阴风向他袭来。
  日记:4月27,雨,进入第十五天,雨继续下个不停,都说拆幕墙要下雨,说是天之感应,反正今天又开始下雨了,也许是巧合,说不清楚。
  周代玮:当时确实很兴奋,整个墓室很完整,不担心这个出什么问题,空气对流已经在产生了。
  对流的空气使古墓内的污浊气体被充分稀释,此时考古队员开始加快拆除封门墙的速度。随着封门砖逐渐地被拆掉,现场人们的心情则越来越激动,仿佛梦想中的奇珍异宝就在咫尺之遥。人群的情绪开始骚动起来,大家都想目睹这堵封门墙后究竟有什么东西存在。
  这时候,封门墙后面的水中飘过来一件物品,这件物品引起了梁柱的高度警觉。
  梁柱:肉眼看觉得奇怪,是一种纺织品,什么质地不清楚。
  周代玮:发现粉红色的丝织物,这个当时真的把我们,全部陷进去了。
  果然不出所料发现了丝织物,这种极其容易腐烂的物质在古墓内非常难以保存,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这个墓内的随葬品保存非常完好。据此推断,这座地宫内不仅保存了丰富的金银珠宝等硬质文物,而且很有可能出现记录文字的纸张或者丝织物,对于考古学,这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然而这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如果保护不及时,一个重大的考古事故也许立刻会发生,梁柱可能会因此被从领队的位置上撤换下来,永远离开这场刚刚开始的探宝行动。
  梁柱:心情越来越激动,压力也越来越大。
  周代玮:汉水以东发掘的,不管是那个朝代的古代墓葬,从来没有出现过丝织物或有机质文物,包括骨骼大致都腐烂,长远的几百年以上,都腐烂就没形了,但出现丝织物,当时我们非常非常高兴,这个不得了。
  梁柱:当时看,因为那个丝织物,那个纺织品那个东西还很硬。
  周代玮:刚开始看也不敢仔细地动它,也不敢动,高兴得要命,一般像这种情况,马上就得封存起来,但是就是这个封存,托起来的这个过程,发现不对,全部傻了。
  梁柱:这个纤维很新,纤维很新,还带着混纺,不可能有混纺,明代不可能有混纺。
  刘卫东:和我们现在用那个普通毛巾是一样的。
  周代玮:就像我们的毛巾,我们当时想这像毛巾,当时一听,这毛巾,说说容易,一下子全部,这兴奋点啊一落千丈,当时想,完了,有现代毛巾肯定就有人进去了。当时真的就,感觉非常沮丧。
  梁柱:只有是这个墓真的被盗了,而且最近被盗的。
  周代玮:全部当时鸦雀无声,我说完了完了 。
  日记:4月28,雨,进入第16天,拆墙完毕,取出红布细看,是现代毛巾织物。
  前后不到一个小时,考古人员仿佛乘坐了一趟过山车,经历了从天上跌落到地面的感觉。沮丧的心情瞬间笼罩了整个工地,过去数年围绕这个古墓的劳动难道就此结束?所有的人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日记:现场各种猜测,猜测一,先前探望者无意掉入,此被我否决,因我是第一人进入便看到此物,猜测二,盗贼已经进入后室,此为我最担心,但从外往内看没有发现被盗迹象。
  梁柱:有什么证据没有,当然我们本人也在寻找,大家都在寻找,议论纷纷,当然我们有个奖赏,谁找到奖一瓶酒。
  虽然这么说,但领队梁柱这个时候心情异常沉重,也许这个探宝行动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目前我们知道,进入地宫的唯一道路就是考古人员挖开的这个狭小的通道,但地宫内出现的现代毛巾却意味着已经有人早于考古队员进入地宫内部。令人震惊的是,没有发现任何的痕迹说明有第二条通道进入这个神秘的古墓。谁又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地宫呢?按照这个逻辑,即使真的有人进入地宫,考古专家相信,由于古墓内注满了水和污浊的空气,那么闯入者也不可能再次活着走出去,他们很可能直接在地宫中死于非命。
  如果事实真的如同推理的那样,那么古墓内的宝藏应该依然完好无损。想到这里,梁柱激动得满脸通红,就像他每天晚上必须喝上半斤高度白酒之后的表情。但区别在于,现在他的脑子非常清醒,而且已经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看到了一块丝织品,拿上来没有想到的居然是现代的毛巾,这样呢就让大家开始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了,那就是第一点,地宫是不是已经被盗掘一空,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大家的心血就算是白费了,第二点,那么也有可能这个盗墓者最终没有走出去,反而是命丧在墓穴之中了,这个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这个墓葬是否如我们想象的一样也许已经被盗掘一空了呢?
【免责声明及友情提示】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提供下载之文献资料均系网络搜集而来,下载者只可研究之用,如果对您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请,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3、由于同一时间下载人数过多,尤其使用迅雷等“吸血”软件的会员居多,导致服务器数度崩溃,考古中国的附件下载将实行“金币支付+回复主题”相结合的制度,其目的仅限于鼓励会员发帖分享自己拥有的研究资源,金币不可充值,无任何商业运作行为,。
4、编辑上传的某些资源,据其重要稀缺程度每象征性收取金币1-3个,其他由会员自行定价;下载文献时请在附件名上点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切勿使用迅雷、快车等工具,否则多扣金币;金币不足时,可通过发表“主题帖”、做等方式获取,。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10826精华330帖子
  考古队员在进入一个明朝皇家墓葬,寻找失落多年的宝藏的时候,竟然发现有一块现代毛巾留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宫中。紧接着,考古人员更被震惊了,他们发现,地宫的一扇巨大的石门竟然不翼而飞。而且那个石门明显是被撞烂的,但考古人员在洞中却没有发现任何碎石痕迹。这个古墓中的宝藏一定被盗掘一空了!但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他们却感到震惊,因为在这个地宫里,除了考古队员进来的小小通道以外,根本就没有第二条通道进出这个地宫。要是有人曾经进入,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但此时,领队发现地宫顶部出现塌陷,他命令所有人立刻撤出古墓。
  在钟祥的一个古墓里人们预计有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但在进入这个古墓的过程中,考古队员竟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奇异现象。他们发现,竟然有人抢先一步进入这个地宫。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人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一样,而且在地宫内留下了大量的破坏痕迹。唯一的通道就是在考古队员的脚下,那些人是谁?他们又是如何进入古墓的?这个地宫的深处,难道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致命机关吗?
  这个时候,有些年轻同志希望带上防护装备,立刻进入地宫里看个究竟,到底有没有盗墓贼死在里面,到底地宫中的奇珍异宝是否已经被盗一空,然而,梁柱却阻止了他们。
  湖北省考古所研究员梁柱:不能全体都进去,因为墓葬并没有清理,大家进去脚印又多,说不定会搞了一些新的破坏。
  不过无论如何,依然需要有人首先进入这个甬道,对地宫内的情况做出一个基本地判断。
  日记:我和梁柱先进去,一个脚印压一个脚印往前走,按常理这是不允许的,但为了解释疑问也为了看是不是有盗洞造成垮塌的伤害,我们就打着手电进去了。
  梁柱和周代玮两人小心翼翼地进入甬道,观察甬道内砖石结构是否存在危险。
  副领队周代玮:进去以后,前室,首先前室没有发现什么迹象,没有垮塌或者堆积的这种东西,也没有扰乱,就是一层淤泥,静静的一点水,一点淤泥,上面覆盖的就是很厚的淤泥,有些拱凹的,我们想估计是什么东西,下面是什么的。
10:17 上传
  梁柱和周代玮继续向前缓慢地移动步伐,突然,在梁柱眼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立刻叫住走在前面的周代玮。
  梁柱:看到这个门只有半边了,它应该有两扇门的地方,现在只剩东边这一扇了。
  应该有两扇石门的地方现在只看见一扇,梁柱心中突然升腾起一个疑问,因为按照规矩,这一对石门应该是完全闭合的,谁会打开这道石门呢?
  不仅如此,从进入地宫的那一刻起,梁柱的脑海里就异常紧张,疑问一个接着一个。之前他发掘明朝亲王墓的经历,曾经阅读过的定陵发掘报告,牢记于心的明朝皇家陵墓制度,这些东西就如同走马灯一样在他的眼前掠过。他要从记忆中寻找和眼前景象相对应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安全地完成这次考古工作。
  然而现在梁柱面对的景象和他以往的经验完全不同。他小心翼翼地走过这道只有一扇石门的大门之后,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现象。
  考古队员张勇:因为我负责这个电源,进去,首先灯光要先进去,我就是感觉很奇怪,就是说,这个墓室怎么只有半边门啊?
  梁柱:进去就首先抬头看,一进石门坎,我首先向左边看,就向西边看,根本看不到石门。
  也就是说,本来是一对的石门,其中一扇并非原来想象的那样被打开靠在墙后面,而是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地宫里只有一扇大门。没有大门的地宫,在皇家陵墓里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这个奇怪的现象意味着什么?
  就在梁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抬头,发现了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景象。
  梁柱:铁臼就是把这个石门套住的,这么一个零件,这样一个部件,在西边的这个铁臼断了,无影无踪,只剩下半茬子,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了,这个石门被撞破的了。
  从崩裂的铁臼可以推测,失踪的石门曾经被强大的力量撞击,不仅撞烂了石门,而且还撞崩了这个厚厚的铁臼。难以想象,撞烂这个石门需要多大的能量。
  梁柱:那个石门恐怕都几百上千斤了,那个石门很重的。
  不仅如此,接下来梁柱的观察更加令人震惊。接下来的一幕就连梁柱自己都不敢相信是真的。石门被撞破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在地面上却没有看到任何的碎石痕迹。换句话说,石门被撞破之后,撞破石门的人不但离开了这个古墓,而且还把掉在地上的碎石全部清理干净。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竟然就发生在眼前,想到这里,梁柱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
  日记:我们清理的时候看见地面上有一个坑,这里也是放自来石的地方,也没有自来石,这个石头肯定是撞烂拉走了。
  按照逻辑推理,要撞破这扇石门和后面的自来石,必须有巨大的能量从甬道内向石门进行猛烈撞击。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件事情最关键之处还不在这里,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当封门墙依然完好,填土还没有被清理的时候,谁能够携带大型工具从天而降进入这个甬道,最终击破石门进入地宫呢?
  一连串的疑问考验着梁柱和他的考古队。来历不明的红毛巾,古墓石门离奇失踪,这两个问题使梁柱意识到,这个地宫非常可能已经被人洗劫。
  在这几十年的考古生涯里,梁柱从来没有碰到这么离奇的事情。现在他可以说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人,经过什么通道进入古墓的,而且这些人进入地宫的目的仿佛不仅仅是那些奇珍异宝,如果他们是简单的盗墓贼,就不可能把石门撞烂并且最后将现场打扫干净。
10:17 上传
  谁能够悄无声息地进入古墓呢?这个地宫里面的奇珍异宝是否还安全无恙?梁柱此时感觉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向他压迫而来。
  刘世堂,今年63岁,在大洪村当了几十年的村支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63岁的身体看起来依然非常结实,每天除了种地之外,他还习惯性的关心村子里发生的一举一动。说到梁庄王墓,他告诉我们一个在当地流传已久的事情。
  刘世堂:当时那个大洪庙,这个庙里厢房的东边,有一个坑。
  上面的和尚从这个坑,以前是个洞口,后来说是个坑,从那个洞口下去,直接走到那个梁王坟,到梁王坟里面去上灯。
  传说在大洪村的大洪庙里,有一个神秘的地道,这个地道是为了给庙里的和尚,进出梁庄王地宫,为长明灯添加灯油而修建的。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保证古墓内的长明灯永远光明。
  这个故事仿佛在暗示,除了墓道以外,也许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通道进入梁庄王地宫内。如果真的是这样,梁庄王墓内出现的一系列奇怪现象就有了解释的依据。
  那么这样的传说有没有根据呢?刘世堂为了证实自己的故事,他把我们带到了大洪庙遗址,为我们现场指认那个通往梁庄王墓的地道入口。
  按照老人的记忆,大洪庙就建在这个坡顶上,在这个庙的中间有一个洞,后来这座庙被改造成了学校,但地道依然存在。
  如果说这里有一个地道通向古墓,60年前应该还会存在,而当时这个老人恰好在这里念书。他的回忆对于我们精确找到地道入口位置至关重要。
  如果地道存在,我们是否可以推断,有人在最近从这个通道进入古墓并留下毛巾。但问题在于,即使有人进入古墓,他们为什么还要砸烂石门并且运送出这个地宫呢?这仅仅是一个推断,我们现在是否还能找到那个地道入口呢?
  由于已经被回填,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证明那个曾经的地道究竟通向何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古墓内寻找是否有秘密地道的出口,这样我们才能最终解释,为什么地宫石门神秘失踪以及来路不明的现代毛巾的奇怪现象。
  但经过仔细地调查,这个地宫内的情况再次出乎我们的意料。
  刘卫东:他们俩进去以后,发现确实没有被盗。
  梁柱:后室的四面墙包括顶部,没有发现能够容纳一个人进来的洞被打穿了,没有。
  考古队员刘卫东:仔细地观察,发现还是有一个洞,在那个券顶上面,有一个洞,但那个洞非常小。
  梁柱:有局部的那个砖往下陷,我认为这个墓虽然是被盗,但被盗未遂,不可能有人能够进得来。
  周代玮:当时我们边看见就边在说,放心了 就没被盗,两人会心那就是有一笑,当时真的心里感觉很好。
  梁柱:半边石门问题,毛巾的问题,就更加扑朔迷离了,更加搞不清楚了,那就更加神秘了,所以这个东西就是非常奇怪。
  现代毛巾确凿证实,在不久前肯定有人在这个古墓内活动,另外,那些人不只活动,而且还轻而易举地将那扇巨大的石门撞烂并偷运出这座看起来与地面隔绝的地宫。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
  日记:从墓道往下挖就不断出现问题,考古就是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地猜测。
  在这个地宫里,天顶和四周的墙壁都被证实没有通往外部的通道存在,如果说这个地宫还有可能存在通道,那么这个通道最可能是在地宫的地板上。可是现在地面上被覆盖了厚厚的淤泥,这些淤泥下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梁柱:当时我们想不了那么多,我是主要抓紧工作的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存疑,我们再继续往前走,快到后室的时候,也就跨进后室的那个石门槛的时候。
  周馆长踩到一个东西。
  周代玮:差点一脚踩坏了。
  梁柱:踩到一个东西了,他捡起来一看,用水荡了一下子,当时墓里还有点水,荡下一看。
  周代玮:非常漂亮,一个金丝焊接起来的,立体的一个凤簪。
  梁柱:是一个金簪,我说那就有门了。
  拿着这个金簪的周代玮立刻被吓得不敢前进一步,地宫里的珍宝终于出现了,从金簪的珍贵程度看来,这个地宫确实如同预测地那样,埋藏着数量众多的奇珍异宝。
  日记:4月29日,晴,东北侧发现一密度很大,内含金银玉等小件物的珠宝箱,令人惊叹。
  梁柱:关心这个盗洞存在与否,一个金簪不能解决问题是吧,我们再往前走一两步呢,就能够看到整个后室的全景了,后室全景呢,这个顶部和四面都没有看见可能容纳一个人进来的盗洞。
  上下左右都没发现有任何的盗洞或者地道存在,梁柱这时候的心情异常复杂,毛巾,石门和散落在地面的珍宝,这一切联系起来说明什么呢?如果被盗了,却没有发现地道,盗墓贼是如何进出这个古墓的?如果说没有被盗,毛巾、石门和散落满地的珍宝又如何解释呢?就在这个时候,周代玮看到在地宫深处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芒。
  周代玮:只看到有一些回光,就感觉是有东西,而最起码就确定,可能都在猜猜,是金器还是瓷器。
  梁柱:两个棺床已经被淤泥基本上包住了。
  周代玮:白光就是瓷器 黄光就是金器,反正有些东西。因为慢慢看定了以后呢,棺床它就高出一块来,棺床上面有拱凹不平。
  梁柱:个别地方还显露出来一些金器。
  周代玮:棺床上面有拱凹不平,这个对我们来讲是喜事,就是肯定有东西,要是平的啥都没有,那就很平整,或者是要少一些,看得很清楚,而且那个淤泥的覆盖,它有些到边缘的地方,它自然就出现一个缝隙,金器都暴露出来,非常清晰。当时我们就讲有搞头,梁柱就说有搞头。
  这个时候,在这个地宫里面只有两个人,领队梁柱和副领队周代玮。此时他们的眼睛仿佛被点亮了,因为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现在距离梦寐以求的宝藏只有咫尺之遥,他们摒住了呼吸。
  外面的队员们看见地宫中的两个领队安静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就在这个时候,梁柱突然转身,要求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立即撤出地宫。
  到现在为止,梁柱和他的考古队员们就是没有弄明白一个问题,这个盗墓贼进到墓葬里之后,他应该是对着珠光宝气的这些陪葬品下手,怎么把好像是满腔的怒火都撒在了这扇墓门之上,并且不但砸碎了墓门,还把这碎片给运出去了,这有点太不合常理了,难道说这个门本身有什么蹊跷之处吗,那么梁柱他们进去之后,眼看着似乎就已经能够伸手触及到,埋藏着的那些陪葬品了,但是梁柱却下令,让他所有的考古队员迅速地撤出墓地。这是为什么呢?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10826精华330帖子
  在古墓探宝的过程中,现代毛巾,离奇失踪的石门。看起来有人活动的痕迹,但却始终没有发现进入地宫的隐蔽通道。但此时,通道已经打开,空气已经进入地宫。考虑到地宫中的文物在见到空气之后可能会发生严重损坏,考古队决定,先把这些疑问保留,全力开始搜寻宝藏。但为了保证人员安全,只有两个人首先进入地宫。而且,他们在这个,应该是独葬的墓里,发现了另外一个极其不规范的棺床。这又是为什么呢?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墓碑,墓碑上记载了梁王府在梁庄王死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终解释了这个墓内一系列神奇现象。这个时候,进入地宫后室,搜寻珍宝的行动即将开始。
  当考古队的队长梁柱带着考古队员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到了明代梁庄王的墓室的时候,应该说他们距离宝藏只有咫尺之遥了,但是梁柱却依然下令让所有的队员撤出墓葬,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在这本日记里,仔细地记录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探宝经历。作者记载,从考古人员进入古墓探寻宝藏开始,就发现了多个奇怪的现象。不仅巨大的石门离奇失踪,而且还有人从天而降进入地宫。这个古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日记:到底进人没有,从电筒上看,棺床地面都有石头快,但这是在很远的地方看见的,到底里面怎么样,旁边是不是被打穿了,不得而知。
  梁柱看到地宫深处的天顶有一些砖块发生断裂,似乎要坍塌下来。如果真的发生坍塌,这个地宫将会瞬间成为一个坟墓,因此他命令大家暂时退出地宫。
  张勇:感觉就是说进入,因为墓室,过去就叫阴宅吧。进去以后,肯定还是感觉有点那个阴森森的那个气氛,感觉与外面肯定不一样,你进去以后,当时是四月份吧,进到里面以后,这个里面的雾气很大,有阴森森的感觉,当时自己心里还是说,自己做了,说王爷对不起了。
10:18 上传
  退出之后,梁柱立即对地宫进行了仔细调查。现在谁也不知道这条现代毛巾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地宫里,而石门又为什么被撞开并离奇失踪?
  但梁柱在地宫的前室却没有发现任何破坏的痕迹,整个地宫只是在后室顶部出现一小部分的崩塌。而且在这些破裂的墙砖上还看到了一个规则的小孔。
  这是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如果古墓曾经被盗掘,那么一定是两个结果,第一,盗掘不成功,第二,古墓的顶部被打开,盗贼直接进入地宫。一般情况不会出现这么小的孔洞。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这个发现使得周代玮把这个小孔洞和之前在墓顶上发现的那个盗洞联系起来。
  仔细分析两者的位置关系之后,周代玮判断墓室里看到的这个小孔根本不是爆破造成的,而是被人直接从地面用铁钻手工打穿的。
  周代玮:我们发现他这个手段现在越来越隐蔽,过去我们传统一般说的那个爆炸,就那个嘭一下子掀开的,但现在他好像炸了以后,没有掀开的土,他就是,他一般用那种矿井,打钻孔的那种电动的那种钻孔。
  按照周代玮的假设,盗墓贼舍弃快速便利的爆破而采用费时费力的人工钻孔,这是为什么呢?况且从结果来看,他们最终打到墓室顶部的洞只有几个厘米大小,这样他们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这种方法违背了盗墓的本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周代玮在对墓室内外观察后认为,盗墓贼对梁庄王墓采取的爆破方式非常地隐蔽。首先,他们用钻子从地面往下打。
  周代为:到了应有的深度以后,他把炸药,整个雷管穿成一个串放下去,他深度爆破,它上面这一截,一米左右没有这个炸药,它就下面炸了以后挤胀开。
  盗墓贼希望通过下面放置炸药的办法,将距离地面几十厘米以下的泥土爆破,由于炸药产生强大的爆破力,将泥土向四周挤压,最终在泥土下形成一个足以容纳一个人的空间,但在这个空洞到地面之间的泥土,依然只是一个小洞。因此,上面路过的人,要是不注意观察,一般很难发现脚下的盗洞。
  周代为:炸了以后他观察几天,有没有反应,如果没反应,他就会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上面一去就马上下去,因为这种大型墓葬,从炸到盗,一般是一个晚上他做不了。
  虽然盗墓贼的计划缜密,但百密总有一疏。那天晚上,几个打算盗取梁庄王墓的人,在往泥土深处打钻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地宫顶部打穿了。这个后果直接导致放进去的炸药根本无法停留,直接掉入古墓里。
  梁柱:他要放炸药,就没法放是吧,因此呢必须要放个半条毛巾,放个东西把它堵住。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毛巾堵住这个漏洞。盗墓贼终于将一切安排妥当,准备爆破。当炸药在地下爆炸,声音在大年三十的鞭炮里并不显得刺耳,但他们没有想到,即使没有声音,这场隐蔽的行动也没能瞒天过海。
  日记:离地表大概70-80厘米垮下去了,很大一个洞,我是第一个下去的,我记得很清楚,上小下面大,一个壶型,有1米6左右,深度2米5左右。
  强大的冲击力如愿以偿的为盗墓贼把地面下的泥土炸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同时上面又难以发现。但也正是由于这次爆破,那条用来堵住漏洞的毛巾瞬间被冲到了地宫里。
  梁柱:毛巾被冲下去以后,我们发掘时候用抽水机抽水的,抽水这个水就要流动,就更加快,就因为我们抽水流动 流动,使这个毛巾慢慢就被拉到这个封门墙后头了。
  这就是为什么考古人员在打开古墓封门墙的时候,首先看到了随着流水飘出一块现代毛巾的原因。这个结论使得大家松了一口气。
  梁庄王地宫已经被打开,下一步,考古人员就要进去直接面对那些奇珍异宝。现在,地宫内空气和外界完全对流,已经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但空气却在时刻威胁着地宫里的珍宝。
  想当年,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敦煌藏经洞里的壁画和经书等价值连城的文物,都是因为遇到空气之后,在短时间内被氧化、褪色、变形甚至消失。现在,这一切都在重复上演。这对于梁柱而言是有心理阴影的,因为他也曾经遭遇过这样的一次失败。
  梁柱:这样的事呢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一个阴影,所以以后凡是这种发掘,我总要引以为戒。
  那是1991年的元旦,湖北的天气非常寒冷,那个时候,梁柱带领的考古队正在挖开一个明朝藩王的墓葬,他清楚的记得那天挖开墓道时候的情景。
  梁柱:看到里边那个气直冒的,直接往外冒,原来那天正好下雪,看到里面有一个供桌,石供桌,石供桌上面摆了五供以外,还有两个盒子,一个石盒,还有一个就是镶金的木盒,这件东西当时看得很好,可是由于没有及时地清理它,加上空气已经通了,当我们正式清理它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盒子已经开始变形了,变形以后,漆木器类一旦变形就永远无法挽回了,所以那件盒子是一个变形的,再也掰不回来了,它有一层丝绸,绣了一条龙,刺绣一条龙,但这个丝绸由于在取的时候不太注意,它本来就保存不太好,加上我们取的时候,采取切割的办法起的,这样一来的话呢,整个龙啊,那个丝绸又变坏了,这样的事呢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一个阴影,所以以后凡是这种发掘,我总引以为戒,我只要是发掘我总想起那件事,总是想方设法地避免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眼前这个墓里的珍宝也许比他一辈子摸过的文物都多。这么重要的一次挖掘,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梁柱是否还会重蹈失败的覆辙呢?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即便他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他这一次失败,那么将是一辈子考古生涯中最大的耻辱,因为这次发掘是很多考古工作者一辈子的梦想,也很可能是他退休前最后经历的一个大墓,今年的梁柱已经59岁了。
  无论多么困难,这次探宝行动的核心,也就是搜寻宝藏的工作必须要开始了。
  梁柱:我们清理的步骤是,沿着前室中路,一条道走到那个后室,石槛和石槛之间清出一条通道出来,中间开花,因为人没法站了,都是淤泥,先把这条道清出来,人能够进去。
  当他们准备清理地宫后室,也就是墓主人梁庄王尸体安放的地方以及所有珍宝保藏的地方时候,周代玮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日记:墓室正中间应该是棺床,但这里不是,一个是正中间一个是偏西墙的。
  梁柱:如果是双人葬,那么整个棺床,不管放几个人,它都是要居中的,这两个棺床都要居中,处在中间这个位置,而不是有一个靠到墙上去。
  梁柱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花了,这明明是梁庄王的地宫,怎么会有两个棺床?如果是合葬墓,那么两个棺床都应该处于墓室的中间,而不是像现在,一个在正中间,一个紧紧靠着墙。这是为什么?难道这里是一个合葬墓?
  周代玮:作为独葬的形制,它不是合葬的墓室,结构都不一样。
  如果按照周代玮的推断,一个独葬墓内又怎么会出现两个棺床呢?
  周代玮:那个石质棺床,从正面看得很清楚,就是摆在正中间,后面这一块,就把这个旁边的人行通道,就是这一圈的通道挤占了,接了一个,用砖砌起来的。
  如果是合葬墓,为什么不是两个棺床等距离地放在墓室中间,而是一个居中一个靠墙呢?
  回想起刚刚踏入地宫的时候,周代玮捡到的那个金簪,这里面埋葬的会不会还有另外一个女性?这时候,地宫外的考古人员打开了一对墓碑,发现这对墓碑上记载着一个故事。
  梁柱:说梁庄王去世了,她欲随王逝,欲随王逝这个意思呢就是,我想跟着这个王一起去死,就是为了殉葬,可是,这个梁王府这个管家,他呢就有责任向朝廷报告,报告这个王府里面发生的事,那就包括了这件事,就是梁王妃准备去陪葬,随着梁王去死,那么朝廷就发话了,皇帝就发话了,要她不要死,仍主梁王宫事,仍然主持那个梁王宫,还允许梁王宫保留着,你就带梁庄王这两个姑娘,把她们带大。
  然而,在梁庄王去世十年之后,王妃也撇下了两个女儿离开了人世。这个时候,王妃需要下葬到梁庄王的地宫里,但问题随之出现了。首先,梁庄王地宫只是为一个人设计,没有多余的位置;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随着梁庄王的下葬,地宫大石门在王妃去世的十年之前就已经被牢牢封闭,根本无法进入。这个问题困扰着当年梁王府的人。
  为了让梁王妃的遗体进入地宫,人们必须打开地宫的这对石门。但地宫的大门自从把梁庄王安置进去之后就紧闭起来。用一块大石条从里面紧紧的压住两扇石门的中间。因此,当时的人们是不可能从外面推开这扇用巨大石条顶住地石门的。
  为了将梁王妃的遗体送入地宫,当时的人们只能使用巨大的冲击力来撞烂半边石门,最终的结果就是,石门被撞碎,自来石轰然倒下。
  所以今天我们只能看到这个地宫剩下的一扇石门。当时为了保持墓内的整洁,梁王府的家丁一定把那些撞碎的石块清理出了地宫,这就是我们今天看不到石门,也看不到石门碎片的原因。
  梁柱:门撞破以后怎么办呢,不能用一个破门啊,就把石条和那个石门都搬走了,另外换一个漆木门。
  一个堂堂的王爷地宫不可能没有大门,但是由于空间有限,重新打造一扇石门又不大可能,在古墓内观察之后考古队员推断,当时他们应该使用木头来重新做一扇大门。安葬好梁王妃,家丁退出之后,最终把木门关上。然而,这个推断是否正确呢?
  木门有一定的厚度,还有铺手,有两把锁,有铺手,有那么厚的板子,虽然是破了,还有那个泡钉,门上的构件,因此它是有门的。
  日记:这个门就是倒下腐烂,形成淤泥,这个门没有扰乱过,很明显,这个门的结疤还没有腐烂。
  虽然梁王妃的遗体进入了地宫,但接下来的问题却更令当时的人们苦恼,因为独葬墓的设计只有一个棺床,没有王妃棺椁安放的地方,这怎么办呢?
  梁柱:可是里边没位置了,居中设计的是梁庄王的棺床,那梁王妃要进去怎么办呢,只能搭铺了,时间又短,那只能用那个砖砌一个边,直接砌然后填点土就行了。
  如果没有墓碑作为证据,谁也没有想到,梁庄王地宫曾经在主人死亡十年之后被再度破坏性打开,这时由于梁王已经去世多年,封国早已被朝廷收回,梁王府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在这座陈旧的地宫内大兴土木,为去世的王妃修建棺床,因此他们就用砖和泥草草地在梁王的棺床旁搭建了一个棺床安置王妃的棺椁。但无论如何,最终圆了梁庄王夫妻团聚的愿望。
  现在,梁柱和周代玮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因为他们最终解释了神秘出现的毛巾和无缘无故失踪石门的奥秘。现在,他们心中感到无比地幸福和兴奋,因为可以肯定地说,盗墓贼从来没有成功地进入这个500多年前的古墓。
  经过了500多年的时间,所有文物已经适应了古墓内的条件,而且这个地宫在打开之前被水淹没,现在梁柱面临的问题是,不仅要把大量的珍宝从淤泥下取出来,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安全。
  这是最后一个严峻的考验。梁柱多年前的那次,也就是明朝亲王墓中的失手经历,最终导致珍贵宝物瞬间失去任何价值。这次梁柱告诉自己,再也没有犯错误的机会了。
  梁柱:这个经历当然很痛苦,这个事情,就觉得非常遗憾是吧,能怎么样呢,你也不好表示啊,文物已经损坏了,就是因为清理上不够及时。
  今天,梁柱来到地宫的后室,揭开了一路上所产生的种种疑问,所有的珍宝就在距离他一步之遥厚厚的淤泥之下。这时候,他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想法。幻想着淤泥下璀璨的珍宝所具备,无可估量的文物价值。但他又害怕多年前文物毁坏的噩梦在他翻开那些厚厚的淤泥之后再度发生。
  在这个幽暗的地宫里,仿佛有无数的眼睛在注视着他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梁柱:清理这个进展,心里越来越激动,压力也越来越大。
  梁柱心里一直在仔细回忆那次失败经历,他要求自己从现在开始的每一步都不能重蹈覆辙。
  他一直在往前走,他的眼睛看到了淤泥里星星点点的亮光,他的脚开始踢到淤泥里奇怪的东西,当他蹲下来用手轻轻触摸淤泥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
  梁柱:果然在那里清理的时候呢,密密麻麻的,真是怎么说呢,哎呀 怎么说呢,几乎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都有。
  按照梁柱的推算,在这个墓室里面,每平方厘米都会有珍宝出现,我们可以推算一下,整个这个墓室大概是60多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地下的宝藏应该是不计其数的,这也跟我们预先的一个推测是相吻合的,那么就是作为明代的一个藩王,梁庄王本身没有子嗣,所以说他的死后会尽可能把生前所享用的这些珠宝玉器,贵重的东西统统地伴随他进入地下世界,以让他能够在未来的这种阴间继续来享用,但这毕竟只是一场推测,到底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不能够发现震惊中外的宝贝呢?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10826精华330帖子
  在接近地宫后室时,考古队员的眼睛仿佛被点亮,他们看到那些珍宝伴随着淤泥,如同瀑布一样从棺床上流淌下来。在这墓里,共出土包括金、银、玉等各类珍宝达到5340件,其中有金容器、金帽顶、金法器以及白玉鹘捕鹅等珍宝在此之前从未见过。粗略计算,这些珍宝所使用的金量达到16公斤,用银量达到13公斤,用玉量达到14公斤,出土的宝石700多颗,文物价值无可估量。面对这些,考古队员一时间手足无措,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珍宝在见到空气之后,有可能会瞬间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另外,在这个荒山野岭,这些财富会为他们招来巨大麻烦。他们与武警设计了各种预案,以备不时之需。最后,这批珍宝被完好运走。梁庄王墓成为建国以来,出土文物仅次于定陵的惊天大墓。
  梁柱带领他的考古队员进入到了地宫当中,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珍宝就在自己的面前了,应该是可以喜笑颜开的时候,但是对于梁柱而言,这恰恰恐怕是在整个考古工作当中最艰难的时刻,很多的宝藏如何把它们能够原封不动,安然无恙地运送出去保护起来,这是他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
  在过去半个月的挖掘里,梁柱领导的考古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幸运地找到古墓,并成功地进入了这个地宫,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最终证实这个墓葬从未被盗,地宫内部结构是安全的。
10:20 上传
  今天,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皇家宝藏和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但这个宝藏大到什么层度,目前暂时未知。所有人都对即将出土的奇珍异宝充满了期待,在这本日记里,作者周代玮为我们清晰记录了古墓探宝的全部过程。
  日记:为了避免文物损坏,领队梁柱只允许少数的人有序进入地宫,仔细搜寻所有的珍宝,发现之后立刻归类保存。
  梁柱:快到棺床那个地方呢,也就是后来判断为这是王妃的随葬品的时候,那个金器金簪真是很多。
  周代玮:非常漂亮,金丝焊接起来的,立体的一个凤簪。
  这就是那支隐藏在淤泥中,差一点被周代玮一脚踩烂的金凤簪。簪头是一个镂空的凤凰站立在一朵飞云之上,飞云之下接着簪尾。整个金凤簪全长24厘米,完全用纯金打造,重量达到94.6克。这支金凤簪的工艺非常精美,凤凰的身体、翅膀、尾巴用极细的金丝缠绕、层层叠加而成,工序极其繁复,将凤凰的形象刻划得细致入微,高贵奢华。
  梁柱:最后我们确定有20多件金簪,都是横七竖八那么放在这里。金簪我在其它明代考古材料里也看到过,金簪,可是没这么多。
  钟祥市博物馆馆长,考古队的副领队周代玮最早进入古墓,当他一步步接近棺床的时候,就着微弱的光线,前所未有的景象出现在他眼前。
  周代玮:接近棺床以后,当时那些玉器金器那些都是散落的,跟瀑布一样的看着就流下来 一层,吓死人,真的。
  日记:金器,最夺目的就是金器,体量大数量多,而且相对完整,玉器都散落了,最吓人就是金器,金盆金壶数量非常多。
  现场的考古人员们从来没有在一个墓葬里看见过这么多的金器,他们一时间变得手足无措。
  梁柱:很清楚的有两件金壶和那个金盆,金容器在明代的亲王墓,已经发掘的亲王墓里还没见过,只有皇陵定陵才看到过,我想这只是个亲王墓,怎么会有金容器。
  在这个地宫里,考古人员经过仔细的搜索,他们找到了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金容器。其中包括金壶、金盆、金盂、金漏勺、金锭、金钱以及大量的金片。
  梁柱:再看棺床上,很清楚有个金锭。
  有一块金锭在众多的金容器中并不显得独特,可考古人员仔细观察后发现,金锭的背面清晰地刻着两排铭文“永乐十七年四月,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 金壹锭 伍拾两重”。
  梁柱看到铭文之后,不由得想到了一个数百年来的未解之谜。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奇珍异宝,那些宝藏后来都下落不明,没有人知道它们都消失到哪里去了?
  梁柱发现,这块金锭上铭文记载的时间,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完全相吻合。按照《明实录》记载,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时间正好是永乐十五年五月至永乐十七年七月之间。而这块金锭的文字表明,购买的时间正好是郑和回国前的3个月内。难道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梁柱:我们把这个年号一对照,正好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还没回来,还在途中,还没回来,这个金锭它的金料是在东南亚那里买的,这个买字很重要。
  郑和下西洋,传说在这场花费巨资的远洋行动中,郑和从东南亚各国带回大量的宝石、香料、金器和珍禽异兽。现在,那块金锭上竟然标注的是购买于西洋的。
  梁柱:买到,我不是跟你交换的,我是购买的,平等贸易嘛,要知道当时明朝,可是在当时世界的强国,我们就跟你做贸易,平等贸易而已,没有欺负人家,没有以大欺小。
  这块金锭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件,可以确凿证明是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物品。这个发现证明,当时郑和从西洋带回奇珍异宝的传说是确凿无误的。
10:20 上传
  今天,在这个阴暗的地宫里,梁柱感觉这个金锭仿佛有千斤的重量。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历史事实在他的脑海里重复闪现,此时的他恍然大悟,手中的这块金锭有可能就是通往郑和宝藏大门的一个路标。难道这个地宫就是埋藏郑和宝藏的地方吗?
  梁柱:后室,先把棺床下面清完,最后清棺床。是这样一个步骤,那么清的时候分块,两个人,就是我的手能够就得到的这个范围内来清,淤泥清掉,这个淤泥呢,一定用个小泥桶装着,再拿去筛洗,以防有什么漏的。
  刘卫东:感觉那个东西一件接一件的,非常地惊喜,当时看第一件东西的话,觉得这个东西可以,然后过一段时间,然后又发现一件,哎呀这个东西更好,然后再隔一段时间,然后再发现,唉这个更好了。
  梁柱:再把棺床的淤泥一去掉,我们都要进行照相的,照相的时候强光一打,那真是金光闪闪,那一刹那我就感觉到非常兴奋,这回真是得到大批的宝贝了。
  就在发现金锭之后的短时间内,考古人员累计发现了125件各种金器。梁柱清醒地意识到,肯定还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在这厚厚的淤泥之下。
  日记:我们在淤泥下陆续发现了数不清的宝石,那些宝石在电筒的微光下熠熠生辉,我觉得这里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周代玮:一揭了出来,一揭了以后那东西真的是,完全超出了想象。把所有的人都雷倒了。
  梁柱:其中有一颗宝石重200克拉。
  周代玮:当时觉得,咿呀妈呀,不得了。
  梁柱:蓝宝石10克拉就上百万了,它是200克拉,又那么大的个体,那你算,这只是一颗宝石而已。
  周代玮:也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多。
  梁柱:比这个宝石级别更高是金宝石,淡黄色的,是蓝宝石的顶级品,这样的宝石在定陵,在皇陵里面只有一颗,这梁庄王墓也有一颗。
  刘卫东:感觉,就好像那个眼睛自然而然地放大了,呵呵,非常激动那个感觉。
  不断发现的珍宝令人目眩神迷,这个时候,梁柱的心情却暗自紧张起来。
  梁柱:由于多了,那我就担心了,担心它这个安全问题。
  现在,清理珍宝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但却已经发现了数量巨大的金器和宝石,这些东西必须要立刻得到妥善保管。
  如此大量的文物即将要离开地宫陆续运出地面,如何保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考古队立刻请求地方武警部队和公安局增加保卫力量。因为梁庄王墓处于远离城市的荒山野岭,如此价值连城的财富有可能随时为这支考古队招来巨大的麻烦。
  运回钟祥博物馆是一个稳妥的保管办法。但从墓地到城区的博物馆需要穿越大片地形复的丛林。
  日记:工地到城区路程比较远,我们后来采取武装押运。还做了很多的应急预案,我想路上会不会出问题呢,
  周代玮:路上会不会出问题,都发的那个防弹背心,我们哪经历过这些事情,前后都是采取武装押运,尽可能的,转运的时间都很保密的。前面是开道车,都是武装,后面有压道车,文物车辆是绝对不要有任何动的,前后的武装人员,他们的目标就是周边不让任何人靠近。不管是真的是交通事故还是假的,先把道清开,尽可能地不要让押运文物的车停止。
  考古队按计划把清理出来的珍宝一箱箱的运回钟祥市博物馆,在文物没有清理完成之前,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在梁庄王墓中发现的珠宝多达3400多件。杨明星,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教授,宝玉石鉴定专家。他仔细鉴定后发现,这批宝石价值连城。
  杨明星:梁庄王墓出土的宝石,对于当时明朝来讲应该是非常稀有的,因为我们国内在当时是没有祖母绿的,没有金绿宝石,据我所知,当时的红蓝宝石产出也应该是极其有限的,而且都是品级不高的,所以这些珍宝进来的话,毫无疑问,在国内是空前的。
  红宝石,蓝宝石,金宝石和祖母绿,那么我们讲现代的五大宝石,除了钻石以外,其它四个全部齐了,我们中国自己也没有产出。
  杨明星将这些名贵的宝石来源地串起来后,发现它们与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基本一致,说明这些宝石和很多金器应该都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现在一个更大的疑问被提了出来。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必定会上供给皇帝,既然上供给朝廷,那么珍宝应该会被收藏在紫禁城里才对,它们为什么会埋在这个远离北京的地宫里呢?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我国著名的玉器鉴赏大师。由于工作关系,他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故宫收藏的大量稀世珍宝,他对明清两代传世文物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虽然梁庄王墓中出土的珍宝众多,但这6件造型特别的物品却首先引起了杨伯达先生的注意。它们造型奇特,都是喇叭形金座上面镶嵌宝石或者镶嵌镂空玉龙组成。
  一个金镶宝石物件,在这个约7厘米高的物体上一共镶嵌了7颗宝石。这个纯金的底座上镶嵌了两颗红宝石,两颗蓝宝石以及两颗绿松石。在底座的上端,一颗硕大的金宝石被镶嵌在整个物品的最顶部。
  杨伯达判断,这6件价值连城的金镶宝石物件应该来自元朝的皇室。它们都应该是元朝的皇家帽顶装饰。
  杨伯达:燕王他有这个天时地利之便,他就把元代皇家朝廷所留下的,所有的文物他都收归己有,所以他的子孙就可以分到一部分。
  按照杨伯达先生的分析,这些来自元代甚至更早朝代的东西都应该是来自梁庄王那位,曾经镇守北京的曾祖父朱棣。
  这些前朝遗留的珍宝以及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奇珍异宝都应该被收藏在明王朝的皇宫之内,也就是现在的紫禁城中,可是它们却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遥远的梁庄王地宫内,在杨伯达先生这样的文物专家眼中,这个现象就变得好解释了。
  杨伯达:明代亲王的金、银器跟这个玉器,还有典藏性的文物,都是朝廷办制的,他自己不能打造,这个例子我们在很多的亲王墓里都看到的,它铸有永乐银作局,永乐银作局,永乐银作局在那里呢,就是在紫禁城里头,亲王墓里所有出土的文物都应该看作是皇家的东西。
  杨伯达先生认为梁庄王墓里的珍宝不可能是来自民间或者其它渠道,一定是来自皇帝的赏赐。梁庄王生前受宠,得到了朝廷丰厚的赏赐,而自己又没有子嗣继承财产,于是在死后,众多珍宝被放入墓中陪葬。
  这些珍贵的宝藏在地下沉睡了500多年后,终于随着这次发掘重现在世人眼前。
  在梁庄王墓里,共出土了包括金、银、玉等各类珍宝达到5340件,其中金容器、金帽顶、金法器以及白玉鹘捕鹅等珍宝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十三条玉腰带,比万历皇帝定陵出土的十二条玉腰带还多一条。粗略计算,这些珍宝所使用的金量达到16公斤,用银量达到13公斤,用玉量达到14公斤,出土的宝石700多颗,文物价值无可估量。
  梁柱:有些同志,甚至有些领导都跟我开玩笑了,已经不叫我的名字了,叫我梁王了,这都是开玩笑了,这是个巧合,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必然联系,也许冥冥中有个手在那主持,那没办法,你只好认了这个命了,运气还不错,还可以。
  周代玮:作为自己人生中一段经历把它记录下来,因为守了一年多时间,到底会发生什么,这个无法预见,但是就是比较真实地记录当时自己整个一个专业过程,自己的心历路程。
  梁庄王墓考古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座宝藏,更成为了湖北钟祥地区辉煌历史的见证。
  梁庄王生于公元1411年,就在庆贺梁王出世的时候,遥远的法国蒸馏出世界上第一瓶白兰地酒。梁庄王死于公元1441年,那年他30岁,这一年,葡萄牙人开始了历史上最早的非洲奴隶贸易,钟祥的梁庄王墓出土珍宝达到5340件。在中国考古史上,其数量仅次于北京定陵。
  历经了千难万险,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在博物馆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了,跨越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这些珍奇的宝贝终于能够在人间再次绽放他们灿烂的面容,真的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居然还发现了郑和下西洋的一些佐证,这可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也应该说是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意义的,所以,现在这些宝贝都被人们精心地保护在了博物馆当中,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自去参观一下。
长期以来对考古中国繁荣发展建言献策,功勋卓著!
本书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则例进行研究后发表的学术专著,是梁思成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官式”建筑各部分名称、比例、功用和做法的注释,以及标示建筑物立面、剖面和局部详图的图版和实物照片,并附有作者根据民间工匠秘本而编订的《营造算例》等。本书自1934年出版以来,一直是是中国建筑史学界和古建筑修缮单位一部重要的“文法课本”,是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必经门径。本书可供建筑院校师生、古建筑研究人员、古建修缮单位以及史学界和文化界人士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冥婚墓恐怖开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