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西游记的前世今生生

克里米亚的前世今生:俄罗斯、欧盟与乌克兰危机
当前位置 >>
克里米亚的前世今生:俄罗斯、欧盟与乌克兰危机
何卫 来源:日 中国俄欧亚研究网
  【摘要】目前的乌克兰危机既是国内政治斗争和地区隔阂的结果,也是外部力量争夺其地缘政治优势的产物;既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严酷的现实利益;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无可避免的必然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危害性及其国际影响比十年前爆发的“橙色革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危机不仅使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而且还损害了这个国家的国际声誉。克里米亚的归属之争使危机进一步升级。为了稳定乌克兰局势,有关各方必须保持冷静克制,在法律和秩序框架内,通过对话和谈判的方式寻求政治解决。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 地缘政治 橙色革命 克里米亚
  2013 年 11 月 21 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及“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准备工作,岂料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这个决策打击了许多乌克兰人希望在加入欧盟后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抗议者不仅在基辅的独立广场上安营扎寨,而且还围困和冲击总统府、政府大楼及议会大厦,要求政府下台并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和议会选举。面对长期占据着独立广场的抗议者,政府既与反对派开展对话,也试图用警察恢复秩序。在警察与抗议者的多次对峙中,80 多人丧生,数百人受伤。
  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亚努科维奇总统在 2014 年 2 月 21 日与反对派签署和解协议。[1]但在 22 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解除了总统职务。26 日,乌克兰向亚努科维奇发出国际通缉令。28 日,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西南部城市罗斯托夫举行记者招待会,称自己依然是乌克兰合法总统,议会通过的解除其总统职务的决议是非法的。同日,乌克兰总检察院正式启动针对亚努科维奇的引渡程序。
  亚努科维奇下台后,随着俄、美的介入,乌克兰政治危机出现了三个引人注目的转变:一是危机的“中央舞台”从独立广场转移到克里米亚 ;二是危机的主角从抗议者与亚努科维奇之间的对峙转移到俄罗斯总统普京与西方国家的对峙 ;三是危机的“剧情”从要不要加入欧盟诱发的抗议转移到克里米亚的前途及可能出现的军事冲突。
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情投意合下的变数与疑云
  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后,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荷兰外交部长于1991年12月代表欧盟正式承认乌克兰的独立。1992年,欧盟启动了向乌克兰提供技术援助的计划。1993年10月,欧盟驻基辅代表处开始办公。
  欧盟东扩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克罗地亚加入欧盟,成为欧盟大家庭的第28个成员国,欧盟因此而实现了第7次扩大。11月28日,第三届欧盟与东部伙伴关系峰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幕。会议的重大成果之一是欧盟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就是在这一次会议的前夕,乌克兰宣布停止与欧盟签署有关协议。
  欧盟认为,乌克兰之所以在是否加入欧盟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完全是因为俄罗斯在阻拦。因此,日,欧洲议会就通过决议,要求俄罗斯不要对“东部伙伴关系”国家施加压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也在11月25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欧盟对俄罗斯在欧乌关系上的“立场”和“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
  欧盟青睐乌克兰的动机主要是:
  第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条件极为特殊。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凭借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所处的显要地理位置,乌克兰具有成为“地缘战略支轴国家”的优势和潜力。欧盟东扩后,乌克兰与欧盟在地理上的距离越来越近。在2009年欧盟启动“东方伙伴关系”计划后,乌克兰在欧盟东扩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诚如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所言,乌克兰处在欧洲的地缘政治中心,有一个欧洲大国的分量。乌克兰不仅对独联体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对欧洲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举足轻重。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也认为,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对整个欧洲的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第二,乌克兰在经济领域的优势不容忽视。乌克兰拥有原苏联遗留的先进的军工技术、丰富的农业资源、不小的市场规模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此外,乌克兰是连接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能源走廊”,俄罗斯出口欧洲国家天然气的一半需要通过途经乌克兰的管道输送。
  第三,在军事领域,乌克兰的战略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乌克兰在加入欧盟后进而加入北约,欧洲安全的边界线将前推到乌克兰东部边界,北约的枪炮实际上就放在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在欧盟青睐乌克兰之时,乌克兰也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乌克兰希望通过加入欧盟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获取欧盟的资金援助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二是借助欧盟的力量制衡俄罗斯。毫无疑问,乌克兰的年轻人更希望乌克兰早日加入欧盟。他们认为,欧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生活优越,民主制度更为成熟。他们甚至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更加容易地接受欧洲学校的教育,能更容易地在欧盟富裕的成员国中就业。
  受限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掣肘,乌克兰对欧盟政策的演变呈现出“一边倒”和“两面讨好”相互交织的特点。但应该指出的是,乌克兰历届政府对加入欧盟的动机和大目标是基本相同的。例如,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的对外政策重点是欧洲,外交战略的目标是融入欧洲,成为欧洲大家庭中享有同等权利的一员。
  1994年上台的库奇马总统主张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寻求平衡,即在融入欧洲的同时也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库奇马执政期间,乌克兰与欧盟在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98年生效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CA)。其宗旨是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双方甚至还就乌克兰市场经济地位、简化签证手续以及市场准入等比较关键的问题开始进行谈判。
  2004年底发生的总统选举风波之所以演变成一场“橙色革命”,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大国政治角力的背景。欧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欧盟通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等国际组织,对乌克兰的选举进行了有力的干预。正是因为欧盟和美国对乌克兰第二轮选举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或公开地或秘密地支持亲西方的 尤先科,所以亚努科维奇到手的总统宝座被尤先科夺走。
  尤先科总统热衷于接近欧盟。他认为,乌克兰对外政策的方向应该是融入欧洲和加入北约。在尤先科政府的努力下,欧盟在2005年正式承认了乌克兰的市场经济地位,双边经贸关系从此取得了更快的发展。正是在尤先科当政期间,乌克兰与欧盟启动了签署联系国协定的谈判进程。[2]
  与尤先科相比,2010年上台的“亲俄派”代表人物亚努科维奇比较注重与俄罗斯发展关系。为了修补尤先科时代屡遭磕绊的乌俄关系,亚努科维奇政府于2010年7月颁布了《内外政策原则法》,通过立法 程序排除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亚努科维奇在推行东西方平衡外交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加入欧盟这一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他多次强调,与欧洲的一体化在乌克兰对外方针中具有不变性和优先性。在日的乌欧峰会上,亚努科维奇总统认可了联系国协定的内容。日,乌克兰与欧盟的主要谈判人草签了联系国协定;日,双方还草签了“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3]甚至在日的乌欧峰会上,亚努科维奇总统还对欧盟领导人表示,乌克兰将尽量满足欧盟的要求,力争维尔纽斯峰会上签署联系国协定。[4]但是,就在峰会前夕,乌克兰却突然退缩了。[5]
  乌克兰的国内政治因素无疑也会对其与欧盟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季莫申科是乌克兰“橙色联盟”的标志性人物,被视为西方国家在乌克兰的代言人,与亚努科维奇在“颜色革命”中结下了“深仇大恨”。日,季莫申科因涉嫌在2009年越权签署乌克兰同俄罗斯天然气购销合同被羁押。10月11日,基辅佩切尔区法院判处季莫申科有期徒刑7年。欧盟认为,这是亚努科维奇打压政治对手的手段,是政治报复,也是乌克兰民主进程倒退的一种表现。季莫申科案件曾一度让乌克兰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陷入危机。欧盟对季莫申科的遭遇极为关切,甚至将她能否出狱作为是否同意与乌克兰签订联系国协议的先决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乌克兰希望加快“入盟”的步伐,欧盟也因担心乌克兰重返俄罗斯阵营而竭力拉拢它,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积重难返,加之其在法制和人权等行为规范上与欧盟标准相差甚远,目前乌欧双方合作进展并不大。欧盟不可能降低“门槛”接纳乌克兰。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深厚历史渊源
  乌俄关系唇齿相依、源远流长。它们同属东斯拉夫民族,都继承了古基辅罗斯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但是,13世纪蒙古大军的入侵使两个民族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1654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实现了两个民族的重新联合。这一结盟似乎是“双赢”。俄罗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并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加强了俄罗斯与欧洲的联系。与此同时,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交融不断深化。[6]
  1917年爆发的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对乌克兰的前途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日,乌克兰、俄罗斯、南高加索和白俄罗斯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乌克兰作为苏联的一个加 盟共和国的地位一直持续到日乌克兰独立。换言之,乌克兰有史以来第一次摆脱从属地位而成为独立国家之日,是日,迄今为止不足23年。
  独立后的乌克兰是欧亚战略棋局中的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具有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作用。乌克兰不仅是俄罗斯传统地缘政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俄罗斯重塑欧亚大国和世界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指出,“乌克兰的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难以成为欧亚的帝国”。
  乌克兰的东、西部曾长期处于分离的状态。受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地理因 素的影响,东部地区因临近俄罗斯而受俄罗斯的影响较大,与俄罗斯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希望与俄罗斯保持更为紧密的关系。西部地区靠近欧盟,在各个方面更容易亲近欧盟,因此更多地希望与欧洲接轨。长期以来,尤其是“橙色革命”后,这样一种地区隔阂不仅没有弥合,反而呈现出扩大之势。
  毋庸置疑,独立以来,乌克兰历届政府为消除区域发展之间的失衡和减少族群关系中的不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这种不和谐状态对乌克兰的政局稳定产生了很大的掣肘,并对其对外政策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东西部 地区的居民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关税同盟的态度不同。一些民意测验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居民重视与俄罗斯的传统亲密关系,希望加入俄罗斯主导的三国关税同盟。而西部地区的居民则赞成乌克兰加入欧盟。独立广场上成千上万的乌克兰人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忍受严寒,就是因为不希望乌克兰被“拉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独立后,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归属、刻赤海峡划界、黑海舰队及其驻地塞瓦斯托波尔的归属等问题上曾多次出现冲突。随着北约和欧盟东扩进程的发展,近几年乌俄关系又增添了地缘政治安全这 个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俄罗斯无力阻止欧盟和北约的东扩进程,因而只能采取措施,尽量延缓这一进程或将其面临的种种不利因素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俄罗斯的努力下,亚努科维奇上台后不久就表示乌克兰不再加入北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乌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改善。
  当然,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非平起平坐的伙伴关系。尤其在经济领域,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很强。在以下三个领域,乌克兰经济完全受制于俄罗斯。一是乌克兰进口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乌克兰的煤炭资源很丰富,但产量无法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必须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天然 气。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付款时间等方面时常出现纠纷。二是乌克兰的大部分产品销往俄罗斯。因此,俄罗斯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贸易壁垒来控制乌克兰产品输入俄罗斯的数量。三是乌克兰的国内资本积累能力较弱,因而需要俄罗斯的大量贷款和投资。
  除在能源、市场和资金等领域向乌克兰实施“萝卜与大棒”以外,俄罗斯还竭力拉拢乌克兰加入其倡导的“欧亚联盟”。日,正在为第二次入主克里姆林宫作准备的普京总理在《消息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俄罗斯希望倡议由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就是在这一文章中,普京批评了不太愿意参与“欧亚联盟”的乌克兰。他说,俄罗斯的一些邻国不希望加入“欧亚联盟”,在原苏联地区组建联盟的方案似乎与这些国家希望加入欧盟的意愿相矛盾。
  “欧亚联盟”的“前奏曲”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在日成立的关税同盟。乌克兰对这个经济合作组织的兴趣同样微乎其微,尽管俄罗斯曾友好地表示,如果乌克兰加入这个关税同盟,俄罗斯可以降低出口到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
  毫无疑问,如果得不到乌克兰的支持,业已成型的三国关税同盟的效果和作用不会很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欧亚联盟”也将是一个不完整的一体化计划。这是俄罗斯对乌克兰不满的原因之一。俄罗斯认为,如果乌克兰不参加由其主导的三国关税同盟和“欧亚联盟”,反而去加入欧盟,那将是对俄利益的极大挑战。
  俄罗斯的不满并非仅仅体现在言语上。如在2013年8月,俄罗斯海关加大了对乌克兰进口商品的检查力度。毋庸置疑,俄罗斯的贸易“大棒”对乌克兰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处于不景气状态的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受历史恩怨和现实中利益与矛盾的影响,乌克兰对 希冀重振大国雄风的俄罗斯戒备重重。另一方面,无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还是在民族关系和军事安全等方面,乌克兰都离不开俄罗斯这个对其产生制约作用的强大邻国。这一关系使两国成为“非常遥远的邻居”,有时能同舟共济,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同床异梦。
克里米亚的前生今世:危机重重,内外交困
  克里米亚半岛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交通便捷,是乌克兰最负盛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
  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素有“克里米亚明珠”之称的海滨城市雅尔塔召开了著名的“雅尔塔会议”。三大国在会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克里米亚就是此次乌克兰危机的另一个“主战场”。
  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突然占领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大楼。同日,克里米亚议会召开临时会议,亲俄的阿克肖诺夫当选为克里米亚新总理。此外,议会还决定,5月25日将就是否扩大自治共和国权力举行全民公决。
  使克里米亚形势更为复杂的是,俄罗斯外交部在2月28日证实,俄罗斯黑海舰队装甲车辆正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其目的是保障该舰队在乌克兰驻扎地的安全。俄罗斯认为,这一调动符合俄乌两国的有关协议。
  3月1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召开了非例行会议,批准了普京总统要求在乌克兰领土动用武装力量的提议。但普京总统的发言人说,虽然普京总统拥有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权力,但他还没有做出出兵乌克兰的决定。同日,阿克肖诺夫总理宣布,由于克里米亚局势恶化,原定于5月25日举行的克里米亚全民公决将提前至3月30日。
  3月6日,克里米亚议会作出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决定,并将全民公决的日期提前到3月16日。全民公决的问题是:是否赞成克里米亚在享有俄罗斯联邦主体之权利的基础上与俄罗斯重新合并?是否赞 成恢复克里米亚共和国1992年宪法并赞成克里米亚作为乌克兰的一部分?[7]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起草的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表决。由于俄罗斯投票否决,决议草案未通过。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投票前发言说,俄方决定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意愿。
  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乌克兰南部地区,东临亚速海、南濒黑海。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俄罗斯族人约占总人口的60%左右,乌克兰人约占24%,克里米亚鞑靼人占12%,其他主要民族包括白俄罗 斯、亚美尼亚、犹太人等。97%的克里米亚居民将俄语当作日常用语。约77%的克里米亚居民将俄语视为母语,约11%的居民将克里米亚鞑靼语视为母语,10%的居民将乌克兰语视为母语。大多数乌克兰人、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克里米亚鞑靼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余少数人群分别信奉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
  历史上,克里米亚曾先后被不同的民族占领。自18世纪中期开始,克里米亚一直隶属俄罗斯。1954年,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联邦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下令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
  克里米亚归属问题是乌俄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的俄罗斯族人中始终存在着一股要求回归俄罗斯或独立的政治势力。许多俄罗斯人也对克里米亚将永久性归属于乌克兰而耿耿于怀,希望从乌克兰人手中收回这一“厚礼”。
  乌克兰当然不愿意放弃克里米亚。如果失去克里米亚,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地位将大打折扣。1996年6月颁布的乌克兰宪法明确规定,“现有国界内的乌克兰领土是完整的和不可侵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确保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受侵犯是乌克兰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核心问题。
  俄罗斯人之所以难以割舍克里米亚,是因为它对俄罗斯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意 义。克里米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驻扎在克里米亚的海滨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港。日,乌俄两国总理签署了《关于划分黑海舰队参数的协议》;《关于俄罗斯联邦黑海舰队在乌克兰境内驻扎的地位和条件的协议》;《关于分割黑海舰队和俄罗斯联邦黑海舰队驻乌克兰境内的相互结算协议》,就俄罗斯为黑海舰队租借塞瓦斯托波尔港达成了共识。根据上述协议,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租期为20年,到期后双方如无异议可自动顺延5年。
  日,乌俄两国总统在哈尔科夫就黑海舰队驻扎期限和天然气价格等问题又达成重要协议。乌克兰同意将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驻扎的租期自2017年起延长25年,并且在该期限届满后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再延长5年。俄罗斯向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价格降低30%。这一被称作“租期换天然气”的协定大大改善了乌俄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如果说亚努科维奇下台前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手脚是隐蔽的,那么,在克里米亚局势不断升级时,美国的影子日益明显,反俄的声调不断上升。2月 28 日,奥巴马总统改变既定行程,在白宫会见媒体,称美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军事动向深表关切。他认为,乌克兰的稳定团结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也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他说,破坏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将加剧动荡局势,不仅会损害俄罗斯的利益,也违背了俄罗斯尊重乌克兰主权和独立的承诺。他还表示,俄罗斯将会对其在乌克兰实施的任何军事行为付出代价。同日,白宫发言人也说,俄罗斯的任何干预行为都将“铸成大错”。[8]
  美国国务卿克里更是直截了当地发出警告。如在3月2日,他对媒体说,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完全捏造的借口”侵略另一个国家。他说,除了抵制2014年6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以外,美国还将对俄罗斯实施禁发入境签证、冻结资产和经贸制裁等措施。[9]3月4日,克里抵达基辅,开始对乌克兰进行访问。他赞扬乌克兰人民“以和平示威争取自由”,批评亚努科维奇“选择把恐吓作为第一手段”,谴责俄罗斯支持乌克兰前政府。他甚至表示,如果俄罗斯不肯选择通过外交努力化解危机,美国及其盟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在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俄罗斯。[10]
  面对克里米亚形势的不断恶化,乌克兰的三位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库奇马和尤先科)于3月1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当局废除2010年亚努科维奇和梅德韦杰夫签署的延长俄罗斯黑海舰队驻留克里米亚的协 议。他们指出,乌克兰人民首次面临威胁国家统一、主权和生存的危机,面临国家可能会毁灭的灾难性威胁。乌俄两国人民正在被人“蓄意煽动”走向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战争边缘。目前乌克兰已处于冲突升级的边缘,所有迹象都表明国家可能遭到“军事侵略”。这三位乌克兰前总统强调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领土,不允许借此话题进行政治投机,甚至侵犯乌克兰领土。[11]
  日,波兰外长拉多斯拉夫?西多尔斯基在与捷克外长柳博米尔?扎拉列克会晤之后表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乌克兰出现的分立主义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俄罗斯是保障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的签字国,国际社会应该提醒俄罗斯伙伴这一点”。[12]
  西方媒体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持批评的立场。例如,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普京毫无疑问应该受到谴责。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不仅侵犯了另一个国家的主权,还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俄罗斯历来坚称,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后才能进行,从眼下它的行为来看,这种说法实在虚伪。”[13]
如何认识乌克兰危机的性质
  国际上对乌克兰危机性质的看法及其称谓多种多样,如乌克兰革命、乌克兰之春、“阿拉伯之春”的乌克兰版。
  “阿拉伯之春”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政府,这与乌克兰危机是相似的。但两者的内容不尽相同。在“阿拉伯之春”中,民众的利益诉求是民主化、反独裁和反腐败。在乌克兰危机中,抗议者反对的是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换言之,民主化、反腐败和反独裁似乎不是乌克兰抗议者的首要目标。这是“阿拉伯之春”与乌克兰危机的最大差别。
  当然,如把“阿拉伯之春”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反政府及其导致的政局动荡,那么目前的乌克兰危机可以被叫作“阿拉伯之春”的乌克兰版。
  应该注意到,乌克兰危机不仅仅是要求尽快入盟的抗议者与亚努科维奇总统之间的争执和对抗。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纳粹”成员和极端分子大大跨越了和平示威的界线。
  亚努科维奇被议会解除总统职务也在乌克兰国内外引起了争议。日,乌克兰进步社会党主席纳塔莉亚?维特连科发表了题为“美国和欧盟与乌克兰恐怖主义者联手炮制了一个纳粹政权”的声明。他说:“2月22日,在独立广场上游击战士和恐怖主义者的自动步枪的枪杆子下,议会发动了一次新纳粹政变。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一直在对世界说,独立广场上的示威是乌克兰人的一种和平行为,其目的是‘选择欧洲’和‘捍卫民主及欧洲价值观’。但是,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必须承认,事实并非如此。以下证据是无可辩驳的:违法改变国家制度,违法任命内政部长等官员,违法罢免亚努科维奇总统,违法赦免示威活动中的犯罪人员。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应该对其扶持的乌克兰的纳粹政权负责。”[14]
  俄罗斯同样不承认亚努科维奇被罢免后成立的乌克兰临时政府。如在日的记者会上,普京总统说,乌克兰正在发生的事情是违宪政变和武力篡权,因此乌克兰的现政权无权代表人民决定乌克兰的未来。[15]
  无论如何,目前的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危害性及其国际影响比十年前同样在这个国家爆发的“橙色革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危机不仅使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而且还损害了这个国家的国际声誉。
  乌克兰危机既是国内政治斗争和地区隔阂的结果,也是外部力量争夺其地缘政治优势的产物;既有复杂的历史背景,也有严酷的现实利益;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无可避免的必然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为了稳定乌克兰局势,有关各方必须保持冷静克制,在法律和秩序框架内,通过对话和谈判的方式寻求政治解决。
  克里米亚的归属之争则使危机进一步升级。3月16日,克里米亚的全民公决如期举行,克里米亚绝大部分选民对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投下了赞成票。克里米亚议会17日宣布从乌克兰“独立”,申请加入俄罗斯。18日,俄罗斯正式与克里米亚签署加入俄联邦的条约。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称克里米亚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后,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与英国等国纷纷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威胁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孤立俄罗斯。奥巴马称,“美国和国际社会绝不会承认公投 结果”,表示会让俄罗斯“付出更高代价”,并下令制裁7名俄罗斯高官。
  俄罗斯始终在与其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问题上持强硬的立场,敢于同西方较量。面对威胁,普京在18日的讲话中表示,在乌克兰国内危机中,西方国家做得过了头,“跨越了红线”。普京警告西方不要再激怒俄罗斯,称西方国家试图将俄罗斯“逼入墙角”。普京表示,俄罗斯不希望乌克兰分裂,也不需要乌克兰分裂,始终尊重乌国家领土完整。毫无疑问,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博弈必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双方的对立,乌克兰危机难以在可预见的将来得到圆满的解决。
  综上所述,乌克兰危机“事出有因”,“偶然中有必然”。这一危机使乌克兰的经济、民族团结和国家形象蒙受了巨大损失,也会对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作者简介:何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乌克兰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及波海三国问题。主要著作有《乌克兰:东西方争夺的焦点》、《十年巨变――新东欧卷》、《普京时代()》等。
  [1]此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大选、组建联合政府、为限制总统权力而修改宪法。
  [2]这一谈判始于2007年3月,2011年完成谈判,2012年草签。
  [3]乌克兰被欧盟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后,乌克兰与欧盟于2008年2月就签署“深入而全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DCFTA)开 始 谈 判。 见http://eeas.europa.eu/top_stories/_ukraine_en.htm。
  [4]在这一次峰会上,欧盟领导人表示,乌克兰必须在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后,欧盟才能与其签署联系国协议和自由贸易协定 :第一,纠正 2012 年 10 月 28 日乌克兰议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改正乌克兰的“有选择的公正”,并避免今后再次发生 ;第三,推动联系国协议规定的改革议程。国际分析人士认为,欧盟所说的“有选择的公正”就是指亚努科维奇逮捕和审判季莫申科。
  [5]虽然乌克兰退缩了,但在维尔纽斯峰会议上,欧盟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仍然草签了联系国协定。
  [6]1954年,苏共中央发表《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合并三百周年提纲》,称乌克兰人民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渴望与俄罗斯重新合并,如果没有合并乌克兰民族不可能得到拯救。(转引自沈莉华:《〈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及其遗产》,《北方论 丛》,2012年第6期。)
  [7]日,克里米亚议会宣布独立,并在同一天通过了克里米亚宪法;第二天,克里米亚议会在宪法中加入一句话: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5月13日,乌克兰议会宣布克里米亚的独立宣言无效,并要求克里米亚议会在一周内宣布其宪法无效。6月,有关各方达成妥协,克里米亚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
  [8]/gj//5898095.shtml.
  [9]/regions/1374.html.
  [10].cn/n//c2.html.
  [11].cn/n//c0.html.
  [12].ua/world_news/352357.html.
  [13]/story/.
  [14]renko: "USA And EU, With Ukrainian Terrorists, Establish Nazi Regime: Statement of Chairman of the PSPU Natalia Vitrenko", February 23, 2014. (/node/29957).
  [15].cn/hqgj/jryw//content_.html.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Web-o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世今生的轮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