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农村住宅图集精选视点可以强制占用土地吗

“三难”挡路,新农村建设怎么办——河北邯郸市33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调查与思考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近年来各地遇到一系列难题:“以工补农” 的载体如何培育?怎样打通“以城带乡”的对接渠道?如何既要农民“住得好”、又要防止“被上楼”?
作为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试点城市,河北邯郸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探索值得关注。这个市在“三个确保”(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土地权益和耕地不减少)基础上,以新型农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力促资金、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发展要素“回流”农村,使330个示范村取得“破茧化蝶”般的成效。
“邯郸经验”显示,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不能“替民做主”和拔苗助长。加快城乡一体化,既要政府推动、创新理念,更要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发展规律。
如何“住得好”又不“被上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城乡发展规律
农民最主要的财富有两个,一是房子,二是承包地。但多年来,农民的房子盖了拆,拆了盖,十年一个轮回,挣点钱大都浪费到重复盖房上。
“有新房无新村。”在魏县王营村,村支书张守书形容农村住房建设是“周期性财富流失”。一辈辈建房一次次穷,根子在于缺乏新农村规划。
2009年,村支部引导村民算起六笔账:“重复建设浪费账”“新旧投资年限账”“节约土地增收账”“统一规划节省账”“物料进场节约账”“舒适宜居长远账”,一下子把群众的心算得透亮。结果仅用两年,村民就按新规划,建成新民居266户,已入住一半。
“就像城里人住房一样,新民居设计时限50年不落后,盖一次房,几辈人住,这是农民一笔巨大的财富积累。”张守书说。
“建设新农村,新民居是个切入点。”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说,市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村镇布局、新居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四规合一”,从根本上避免了前边建、后边拆。目前,全市330个新农村示范村新居建设红红火火。
在武安市磁山二街,村里按照节地、节能、节水的“三节”理念,建起农民新社区,节地400亩。新居外墙采用保温砂浆覆盖,使每年的采暖期缩短一个月。每户安装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供热水。家庭电表和气表采用磁卡充值结算,节能省钱。这个村真正实现了住房城镇化、管理社区化、生活现代化的转型。
记者在邯郸调研发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城乡统筹的高效平台。它有“一石四鸟”的奇效:加快农民财富积累、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邯郸市长郭大建说,因为有了新民居“载体”,财政可以直接“反哺”到农村社区。2010年全市用于新民居的财政投入达2亿元,增长约40%。“一张蓝图管到底,到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之时,可节约农村土地60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但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关键不是政府给农民什么,而是农民需要什么。
近年来,一些地方不顾发展条件,在农村盲目推行居住楼房化、高层化,出现了农民“被上楼”现象,引起各方关注。一些农民自嘲“扛着锄头上五楼,阳台上面把猪养。”
“要把好事办好,必须走民主决策程序。”邯郸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魏吉平说,为避免出现“被上楼”,市里强调,建设新农村,农民是最大的主体,干部和企业不能“替民做主”,拆不拆,怎么建,坚持由农民或农村集体说了算。
从规划开始就给群众参与权和监督权。在魏县王营村,搞新居规划时,干部组织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大家在会上提出“五户联建、自由结组”的方式,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村民出资、自选户型,群众代表进行工程监理。结果单户220平方米的二层新居仅花8万多元,比各家单独自建房节省近5万元。
针对居住“楼房化”问题,邯郸市一些县曾入户调查发现,农民“上楼”主要有三个担心:一是担心从事农业生产不方便,二是担心生活成本提高后难以承受,三是担心土地权益被侵夺。
对此,邯郸市明确提出,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应与生产方式的转变相匹配。引导农民“上楼”,优先针对就业和收入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城郊村和富裕村。
对于广大传统农区,邯郸不强求新居“楼房化”。一些有条件“上楼”的村,也必须考虑两大需求:一是农民自主支配土地,既可选择流转,也可自己耕种;二是规划养殖小区,引导群众集中饲养。
在肥乡县三里堤村,村支书徐清伟说,村里以每平方米668元盖起一批新居楼,每户地热供暖,安装温泉洗浴,部分群众入住后,生活档次提升。“最初没要房的村民眼红了,催着村里再建新居。”
“以工补农”如何补?——培育多元市场载体,高效承接工业“反哺”
走进曲周县近郊白寨村,崭新的路灯和错落有致的新民居,让人恍如进了城。
“我们是村企共建,典型的工业反哺农业。”邯郸中道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孟堂说。因为返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王孟堂被群众和上级推举为白寨村党总支书记。
“以工补农”必须培育高效对接的载体。为此,王孟堂注册成立新农村建设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计划投资6.8亿元,租赁集体和村民土地,建设生态养殖、鸡蛋深加工和蔬菜大棚等现代农业项目,投产后可安排2000多农民就业。
记者参观了白寨村新建的“中法环保生态养猪基地”,这个项目被当地列为“一号富民工程”,集繁育、饲料、屠宰和沼气发电于一体,已培训首批30名农民上岗。项目建成后,可为新社区1500户居民家庭提供沼气。
“白寨模式”再造了以工补农的市场主体,通过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实现了发展要素向新农村的“净回流”。
按照新规划,今后十年内,白寨村将和周边的北油村等13个村合并,形成功能齐全的“万人中心村社区”,人口1.5万,配套学校、医院、超市等服务设施。中心村建成后,可节余宅基地2800多亩,部分用于复垦耕地,部分用于建设开发。
如果说白寨村是“以工补农”发展现代农业;那么,永年县广府东街则通过“以工补农”做大农村旅游产业。
宋福如是河北硅谷化工公司董事长,他看重广府古城“太极圣地”的历史品牌,近年来筹资上亿元启动了古迹保护、仿古民居、太极广场等十大工程。其中,集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仿古村落已初具规模。
配合仿古新居建设,宋福如把村民搬迁节省的老宅基地,沿街开发了各类仿古商铺,大部分低价出让给村民经营。加上规划建设的其他工程,最终可安置2000多村民就业,预计年增收8000万元。
除了“直补”现代农业、农村生态旅游,邯郸一些县乡还通过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农村产业改造升级。
在磁县东光禄村,家家户户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品上百种,但由于收购、加工、水洗等过程分散无序,出现了污染环境、恶性竞争问题。2009年县里调研后,引进浙江景明循环产业集团,投资9亿多元进村建设塑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说,“以工补农”是个新课题,怎么补更有效需要机制创新。否则“以工补农”很容易流于口号。
为搭建“以工补农”的多元载体,除了国家直补、政府配套、企业参与等模式外,邯郸市还进行了多种探索。
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组织创新。近年来,邯郸市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成安县琦丰蔬菜合作社引进工业化、标准化经营模式,近年来租赁和吸引农户入股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和养殖园区,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分级车间,亩收益达2万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几倍。
记者发现,邯郸2000多家农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除了政府补贴、龙头带动外,得益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育。当地县乡农业部门普遍建立了承包地流转市场,全市已有40万亩土地出租给龙头公司、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邯郸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陈向阳说,推动城乡一体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农业受益于工业“反哺”,邯郸成为全国小麦、棉花、玉米等优势产业基地,实现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市里因此提出“吨粮市”目标。预计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 于姝楠
我来评两句:
匿名发表    
  密码
· 江苏苏州 1377***5616
· 上海 1365***7992
· 江西南昌 1397***0023
· 湖北武汉 1397***3921
客服电话:010-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n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新华视点:“三难”挡路,新农村建设怎么办
新华视点:“三难”挡路,新农村建设怎么办
新华网河北频道 (
) &&&&&&&稿件来源:
&&& “以工补农”如何补?――培育多元市场载体,高效承接工业“反哺”
&&&&走进曲周县近郊白寨村,崭新的路灯和错落有致的新民居,让人恍如进了城。
&&&&“我们是村企共建,典型的工业反哺农业。”邯郸中道实业公司董事长王孟堂说。因为返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王孟堂被群众和上级推举为白寨村党总支书记。
&&&&“以工补农”必须培育高效对接的载体。为此,王孟堂注册成立新农村建设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计划投资6.8亿元,租赁集体和村民土地,建设生态养殖、鸡蛋深加工和蔬菜大棚等现代农业项目,投产后可安排2000多农民就业。
&&&&记者参观了白寨村新建的“中法环保生态养猪基地”,这个项目被当地列为“一号富民工程”,集繁育、饲料、屠宰和沼气发电于一体,已培训首批30名农民上岗。项目建成后,可为新社区1500户居民家庭提供沼气。
&&&&“白寨模式”再造了以工补农的市场主体,通过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实现了发展要素向新农村的“净回流”。
&&&&按照新规划,今后十年内,白寨村将和周边的北油村等13个村合并,形成功能齐全的“万人中心村社区”,人口1.5万,配套学校、医院、超市等服务设施。中心村建成后,可节余宅基地2800多亩,部分用于复垦耕地,部分用于建设开发。
&&&&如果说白寨村是“以工补农”发展现代农业;那么,永年县广府东街则通过“以工补农”做大农村旅游产业。
&&&&宋福如是河北硅谷化工公司董事长,他看重广府古城“太极圣地”的历史品牌,近年来筹资上亿元启动了古迹保护、仿古民居、太极广场等十大工程。其中,集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仿古村落已初具规模。
&&&&配合仿古新居建设,宋福如把村民搬迁节省的老宅基地,沿街开发了各类仿古商铺,大部分低价出让给村民经营。加上规划建设的其他工程,最终可安置2000多村民就业,预计年增收8000万元。
&&&&除了“直补”现代农业、农村生态旅游,邯郸一些县乡还通过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农村产业改造升级。
&&&&在磁县东光禄村,家家户户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产品上百种,但由于收购、加工、水洗等过程分散无序,出现了污染环境、恶性竞争问题。2009年县里调研后,引进浙江景明循环产业集团,投资9亿多元进村建设塑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等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磁县县委书记李德进说,“以工补农”是个新课题,怎么补更有效需要机制创新。否则“以工补农”很容易流于口号。
&&&&为搭建“以工补农”的多元载体,除了国家直补、政府配套、企业参与等模式外,邯郸市还进行了多种探索。
&&&&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组织创新。近年来,邯郸市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成安县琦丰蔬菜合作社引进工业化、标准化经营模式,近年来租赁和吸引农户入股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和养殖园区,建设蔬菜交易市场和分级车间,亩收益达2万元,是传统种植模式的几倍。
&&&&记者发现,邯郸2000多家农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除了政府补贴、龙头带动外,得益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育。当地县乡农业部门普遍建立了承包地流转市场,全市已有40万亩土地出租给龙头公司、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邯郸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陈向阳说,推动城乡一体化,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农业受益于工业“反哺”,邯郸成为全国小麦、棉花、玉米等优势产业基地,实现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市里因此提出“吨粮市”目标。预计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
【】 【】 【】云南省楚雄姚安县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云南省楚雄姚安县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链接专区
云南省党政部门网站
各地党政网站
各省农业信息网
省内各地农业网
其它相关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数字乡村 云南新农村
主 办:中共云南省楚雄姚安县党委 云南省楚雄姚安县人民政府
承 办:云南省楚雄姚安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技术支持:
云南微软技术中心
浏览最佳分辨率位置提示:
加快新农村建设 对农村土地实行市场化管理
     [作者:刘文韬]     [责任编辑:黄晓辉]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建议――
  对农村土地 实行市场化管理
  本报记者 刘文韬
  【观点】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
  【背景】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但是,农村土地撂荒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目前农民的整体收入中,来自财产权利的收入不足3%。在我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地区的农村,土地撂荒的面积并没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而减少,大部分农民认为“种地不如打工”。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回报效益低,所付出的劳动力换不回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从事农业生产不如从事非农业生产效益高;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贫穷落后的农村留下的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民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越来越多;土地零星、分散、偏远、贫瘠不便于管理;传统农业产业收益不稳定。由于传统产业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收入难以确保;务农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的分析,造成农业产业风险过大;土地流转依然较慢且处于无序状态;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黄志明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逐步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利于土地资源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市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化和资产效益最大化,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议对农村土地实行市场化管理,让有资金实力和有技术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来管理,以企业的形式来经营农业,管理土地,从而在资金和技术的带动下,管理好撂荒的土地,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甚至社会效益,使农民负担逐步向企业转移,给农村带来资金和活力,为国家减负。
  (本报北京3月4日电)&&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