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原文》“孤篇压倒全唐”?李杜无诗篇能盖?

以孤篇压倒全唐——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
[关键词]:;;;;;;;;;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
手机知网:&&|&&
中国知网客户端
海量文章,一站下载
万千书刊,个性订阅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  内容摘要:张若虚以一篇诗歌而跻身唐代诗坛,并光耀千古,这是诗歌中的神话,也是张若虚的传奇。该诗格高韵美,笔法婉致,描写"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作艺术刍议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内容摘要:张若虚以一篇诗歌而跻身唐代诗坛,并光耀千古,这是诗歌中的神话,也是张若虚的传奇。该诗格高韵美,笔法婉致,描写细腻,意境开阔,虚实相融,以其意象的丰富大气、词章的华丽耀眼而千古逸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中国论文网 /9/view-4429646.htm  关键词: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写作艺术 刍议   1.唐诗世界里的张若虚   如果把整个唐诗比作一座黄山的话,那么,隐逸山水诗的淡静悠闲自是天人合一;而边塞沙场诗的奇情豪气则更显风流才俊。如果说是王孟李杜等撑起了整座山峰的脊梁,成就了盛唐气象的话,那么,数以千计的小家诗人,则是黄山少之不得的石与松,共同铸成唐诗雄视百代的辉煌。   张若虚,在唐代诗歌的黄山上,就是少之不得的一棵松,他以《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而诗歌本身,更以其词章的华美,思想的深邃,成了唐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占尽风情,承受人们无数的膜拜。   2.张若虚的诗与仕   莫道张若虚独领风骚,作为封建士大夫,他也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套路,仕途上,他仅仅作了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1]比起高适太子太保的显赫,他显然是失意落魄的;比起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清雅,他显然是局促寒碜的,更不要说与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放以及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相比了。但能“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千古”的,就没人和他能比了,他横空出世,独领风骚,赢得了太多的仰慕与赞叹,再次证实了文学史上“诗家不幸诗人幸”的说法。   3.张若虚的诗歌神话   春、江、花、月、夜,这是中国诗人常咏不衰的意象,名词佳句更是数不胜数:“春来发几枝”、“忽如一夜春风来”、“大江东去”、“人比黄花瘦”、“月是故乡明”、“夜来幽梦忽还乡”、“却话巴山夜雨时”……即使一个月,也有关山月、西江月、残月、新月等。然而,能将这些意象集于一诗来写的,张若虚堪称典范,该诗所产生的影响,比之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毫不逊色,所以,说他创造诗歌神话实是中肯之词。   3.1《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的精美绽放   他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只是在写“目遇之而成色”的自然美景。开篇两句,就将诗题中的五景囊括四种,扣题之紧之功力,不能不叫人叹服。如果说,白乐天的《琵琶行》以“千呼万唤始出来”极尽迂回烘托之妙的话,那么,张若虚则以单刀直入的迅捷,让人体味到诗人难以抑制的激情。在春潮涌动的江面上,一轮明月已然被波浪涌推而出,似从江中跃出,又似在江面漂浮,真乃“月共潮生”。紧接着,诗人写道“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诗人将远景与近景、将现实与想象连为一体,给全诗构筑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千万里”与“何处”一言江水之无际,一说月光之朗照,由实而虚,由景及理,显得既气势非凡又情理相生,诗歌在情、景、理的互溶中将审美空间三维化,使诗的审美张力与“天涯共此时”的抒情经纬度完美契合。再来看诗人如何接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诗题中的“花”出现了,至此,《春江花月夜》已华丽上演,一字不少,一物不缺。这里,诗人实际上是荡开一笔来写,并没有承上来抒情,而是再次状眼前之景,月光温柔了江水,江水留恋与芳林,江水缓慢而沉静,一个“绕”字,既状水之形貌,又托诗人之情,一字关乎主客二体,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矣!   “似霰”集中体现了诗人体物之精道,花本千姿百态,再承之以月的抚弄,似乎就是千万珍珠在枝头跳跃,月不复为浑然的整体,而成了千千万万可随手而掬的珍珠月,熠熠地摇曳于诗人的眼前,也摇曳于读者的眼前。“空中霜飞不觉动,汀上白沙看不见”。如果说,五六句是局部特写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整体状写月色之浓,一高一低,一俯一仰,传神地写出了月下特有的深夜氛围,与诗人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遥相暗合,可谓异曲同工之妙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既是承上对写景的总括,同时也暗寓着时间的推移,月已到中天,万物融为一体,浩浩宇宙,似乎只剩下一轮孤月,诗人物物而不物于物,任由思绪驰骋,诗歌的审美意境在诗意的丰富中扩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空阔与飘渺。   3.2《春江花月夜》意境的淡定美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2]记得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春江花月夜》写意画,画中诗人站在临江的亭子里,亭子兀立在江崖之端,诗人居高临下,脚下波涛翻卷;对面山间,疏疏淡淡的花色在青岚氤氲中摇曳;头顶一轮皓月,映照天地,一片银白。此情此景,无论单说江,还是只说月,我们都太过熟悉:屈原之临江问天的慷慨激昂,毛泽东之独立寒秋的指点江山,曹操之东临碣石的雄心壮志。然而张若虚之为张若虚者,他既非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也非主宰沉浮的风流人物,他只是普通而多愁善感的诗人。他以月为线索,将情与景,情与理融合一体,创造出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理相生的优美意境。至此,诗歌写景告一段落,诗歌升华到了哲理的层面。   3.3《春江花月夜》韵律的变化美   诗歌逐章转韵,韵随情转。全诗三十六句,可分为九章,每章四句,形式整齐,结构匀称。以平声更韵起首,中间是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收尾。平仄相间,高低抑扬,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极富韵律之美,又兼用叠音词“滟滟”、“姣姣”、“悠悠”,一唱三叹,声情并茂,韵味绵长,诗情与哲理在平仄与韵脚的不断转换中节节相生,如梦如幻,营造了为情而痴,缘景而醉,因理而思的三重审美空间,使情景理三者互诠互释,也使韵律之变更具韵味!   3.4《春江花月夜》触及的哲学命题   夜,成就哲人,也成就诗人。月,属于诗歌,也属于哲学。月到中天,诗人却没有归去,他仍仰观苍穹,对天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忍不住说这几句有“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张若虚这态度不亢不卑,冲融和易才是最纯正的,‘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于是谈开了……对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3]诗人如夫子一样“述往事,思来者”,诗人以“何人”、“何年”连续追问,表现了一种“日月安属,何由考之”的睿智与穷究底里的执着。正是在这样的执着中,诗人似乎顿悟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的回答,既是文学的,更是哲学的,千古之下,有谁不为之慨叹?这种情与理的会通,实是一般诗人所无法措置于笔端的博大与精微。比之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显深沉旷远,这恐怕也是该诗之所以被世人喜爱继而流传千古的真正原因。另外,诗人虽处在齐梁宫廷文学之风延续的初唐时期,所写诗题也属陈后主所创的“艳词”之列,但诗人却在自然美景的描写中,用自然的质朴冲淡了宫体诗的酥软,用自己深邃的思想,复活了文人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贯之以广阔的情怀,因此诗作毫无轻浮妖艳的淫靡,反倒给人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历史兴亡感和宏览千古的深沉感。
  3.5《春江花月夜》的阐述的生命终极意义   如果说以上是以写景为主兼之以抒写幽古之情的话,那么,从“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开始,诗人从思索宇宙回到了现实自我。固然,诗人无法确定江月待何人,但有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大彻大悟,这个答案显然是无需再给的了,诗人看见远去的江水,但长江送走的何止是流水?身处异乡,瓢泊天涯,诗人一颗归心已“暗随流水到天涯”,诗人写道“白云一片空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里似有化用诗歌“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意,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显然,诗人思念远在家乡的爱人。自古悲伤多离别,诗人似乎有了一种“何事苦淹留”的自责与惆怅,想到天涯此时,绮户无眠的妻子,诗人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柔情:“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推己及人,想象此时此刻的妻子,不应成眠,只应有恨,这是诗歌的又一次由实及虚,用唐诗诠释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刻骨爱情。由“捣衣”我们不难想象的到,这是一个为生活而辛勤忙碌的思妇,她比“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和“日懒倦梳头”的思妇更具生活气息,更具典型性,她排遣相思之苦不是靠吟诗作词,而是用劳动来冲淡,诗中“愿逐月华流照君”恰切地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随,而“此时相望不相闻”也深切地流露出她心中的凄楚。“鸿雁常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更是写出了天各一方的有情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刻骨相思之苦。“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花尚且都要凋落,人如之何不老呢?思妇的幽怨自怜一并而来,“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在这里,“江水流春去欲尽”与“可怜春半不还家”相互呼应,江上客与楼上人虽天涯相隔,却共见明月;虽同见明月,却不能互通音讯,男女主人对爱情的不渝,在此合二为一,他们虽遥隔千里,却心有灵犀,女主人在家乡一颦一簇,诗人在江上就一吟一唱,诗歌艺术之精湛,情感婉结之巧妙,真令人拍案叫绝。闻一多先生说“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4]“江潭落月复西斜”暗示时间已到天亮,海雾四起,“碣石潇湘无限路”,沉思一夜的诗人,或许又要启程了,是离家近了?还是更远?有人是否团聚?“不知乘月几人归,月落摇情满江树”,他身在天涯,但对爱人的思念却如一江春水,永不绝期。   月落了,随着这一中心意象的退去,诗人趁势收束全诗,停于该当停,一气呵成,实是天籁之作!   《春江花月夜》,谋篇布局,借与天机;感情抒写,回肠荡气,既有奇句,更是奇篇,语言不事雕琢,清水芙蓉,与王杨卢骆一道,为盛唐气象的到来拉开序幕。   参考文献:   [1][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3]《唐诗入门——宫体诗的自赎》,湘潭大学出版社,   [4]《唐诗入门——宫体诗的自赎》,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P30   陈小蕊,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诗中之冠、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月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