岠山主峰,南门和白云山西门到南门对联谁知道呀!

刚刚四院这边一辆车自燃了,真吓人!
查看: 967|回复: 7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徐州市人:大彭立国初,当时的徐州主要是东夷族的领地,文明程度较低,彭祖到了彭城后,率领国民开井、筑城、发展生产,对当地的开发作出了贡献。(由于当时东夷族尚未完全与华夏族融合,所以大彭国可认为华夏族在东方的殖民地,主要是作为征讨以及防御东夷部落的根据地)
Re:我东夷之地邳州人请问彭城徐州市人:你竟然无知的说东夷族文明程度较低,你说一
徐州市和邳州市是代管的隶属关系!徐州市宣称自己是5000年文明史,敢问你徐州市文明遗址在哪地方?神州大地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不能数典忘祖啊!我不想挑起“东徐州”和“西徐州”地域争端,但是我是实在看不惯徐州市的所作所为了,你们徐州市一而再再而三的文化上泯灭邳州市,你们徐州市既然宣称你地是5000年文明史,那么请告诉我一下徐州市的什么位置有延续5000年文明的文化遗址。今日徐州市古为彭祖故国,今日邳州市古为少昊遗墟。邳州古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良王城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充分的佐证邳州是淮海地区的文化中心。徐州市和邳州市是代管的隶属关系!徐州市宣称自己是5000年文明史,敢问你徐州市文明遗址在哪地方?……未完待续,为邳州鸣不平,历史自有公论。
我东夷之地邳州人告诉你彭城徐州市人:伯益又叫大费,他是东夷首领。
伯益挖井的故事
& & 打一眼水井在现代人眼里是件普通的事。但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挖一眼水井比现代打一口石油井要难得多。水是一切生命的源 泉。整个地球分配比例是:三山六水一分田。看来水占了地球主要面积。
& & 传说,黄帝定居陕西以北黄土高原后, 连年五谷丰登,丰衣 足食,吃水用水却成了头等大事,开始人们都用雨水,遇到天旱,群民因吃不到水,只好又迁回离河水较近的半坡山川居住。不长时间,定居在黄土高原的群民几乎纷纷走散,各奔东西。黄帝为吃水问题,常常发愁,有一天,他找来懂地质的伯益,询问如何解决高原吃水用水问题。伯益说:“ 过去咱们的群民都在半山坡居住,前有河水,背靠树林,如今定居在黄土高原什么都好,就是无水可取。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好在平地挖水窖,把雨水盛起来供群民用“水”。黄帝沉思了半天,说:“这倒是个办法,不妨先试一试。”伯益动员凡五户人家挖一个水窖。不多久,群民都挖成了水窖。由于不懂如何处理水窖内渗水技术,每盛满窖水,很快就全渗完了。等到人们用水时,个个成了干窖。 所以,打成的水窖等于无用。
& & 有一天,伯益一个人去深沟底担水,看见绿汪汪的泉水,独一个蹲在泉水旁边上下观察。他想,如果从高原上挖一个深洞,一直挖到沟底,通到有水的地方。人们用水时,再用绳子往上吊,需用多少吊多少,再也不愁无水可用了。
& & 伯益的想法得到黄帝支持。他积极组织人力,选好地形,整天带领群民挖井。一直挖到底,果然出水了,伯益高兴向黄帝报喜,群民们到处欢腾,到处高喊;“伯益把水挖出来 了!”井挖成了,水也出来了,就是吊不上来。人们干着急,没办法。原因是伯益挖井时,只顾往下挖土,没注意井身的端正。几十丈深的井洞,歪歪扭扭。当人们用绳子系着尖底瓶从井口放下去,还没放到井底,就被歪扭的井洞把陶制尖底瓶碰破打碎。后来,有人又采用木桶吊水,木桶虽然一下子碰不破,但盛满的水被歪扭的井洞一碰,水就全洒了。人们爬在井沿上,一眼就可望见井底的水波,可就是吊不上来。群民都埋怨伯益是劳民伤财,远水解不了近渴。
& & 有一天,黄帝突然召集全体群民,开‘庆功大会’,人们纷纷走来,相互询问:黄帝为谁开庆功会!大家都不知道,等人们到齐后,黄帝站起来向群民宣告:“今天召集大家来,专门庆贺伯益在黄土高原上打井成功,作出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没等黄帝说完,群民们就纷纷议论说:挖了口歪歪扭扭的黑窟窿,只能照见水,就是用不上水,这能算作功劳,有啥可庆贺的?……黄帝听到这些议论,接着又说:“开天辟地以来,高原上能挖出深井水,这本身就是了不起一件大事,这就奠定了我们能不能在黄土高原上定居下来,生存下去。至于井身(洞)挖歪了,一时吊不上来水,这是小事,咱们挖它十口八口,把井身(洞)挖端正,问题不就解决了吧?”黄帝讲完,亲手奖给伯益两张虎皮,一件鹿皮挂。接着又把伯益挖井的地方命名为“井儿村”(此村现在陕西宝鸡蟠溪乡)。
& & 从这以后,挖井又重新开始了。由于吸取了第一口井教训,第二、第三口井相继挖成功了。很顺利地把水吊上来。井水不仅清凉,又特别干净,人们食用后,疾病也大大减少。黄土高原就成为人们唯一生存源泉。早先因高原无水被迫迁走的群民,都纷纷迁返回到黄土高原定居。几年来,迁居的群民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黄帝命伯益、常先、大鸿等大臣以井划分区域,因而就出现了:“八家为井,井井四道;而分八宅,同井而饮。存亡更守,井为一邻,邻为三朋,朋三为里。里为五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井井有序。”黄帝政治经济从此走向正规轨道。(& && &&&华夏经纬网)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由弘扬彭国文化到宣扬东夷徐国文化,徐州市终将承
观后感: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由弘扬彭国文化到宣扬东夷徐国文化,徐州市终将承认母邦出自邳州良王城。
徐文化(简介)
广义徐文化
徐州彭祖文化
徐州两汉文化
郯城鸟崇拜
日照太阳崇拜
泰安大汶口文化
连云港龙山文化
新沂花厅遗址
邳州礼乐文化
济宁礼乐文化
宿迁徐夷文化
淮安淮夷文化
蚌埠先秦文化
淮北远古文化
狭义徐文化
古徐国的文化
徐州市的文化
徐文化概述
  徐文化指禹贡徐州地区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广义徐文化和狭义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的徐人(徐戎)是东夷部族的重要分支。而徐文化先于江南吴文化产生,因此,早在西周时代,徐文化就成为江淮地区的先进文化。
  在东夷集团中,商部族的徐人是王族。(殷的含义是夷,商的含义中有高台的意思。而高高在上的只能是王族了。)大概是掌管文化、宗教的缘故,周朝时,徐部族以徐偃王讲仁义最为出名。后来东夷衰落,徐文化的中心从鲁南转移到淮南,淮夷的地位也就提高了。舒(群舒)即是徐人的外围,舒即徐。
  后来,有一部分徐人向南迁播。早期向南的,就是楚。(古代的楚、徐本是同音字。)后期向南的,就是吴。(吴与虞互通,与“余”同音。)所以,可以理解为,徐人南迁开发新地域,上山的,“荆棘遍地”,即是“楚”,以鸟木为生;下海的,“通江达海”,就是“吴”,即长江入口(江阴以东的宽口,古代是大海),以鱼(渔)为生。
  徐文化城市圈(淮海经济区范围):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蚌埠、淮北、宿州、阜阳、亳州、枣庄、济宁、泰安、莱芜、日照、临沂、菏泽、开封、商丘、周口。
  徐文化主要历史文化名城(标准以国务院审批名单为准):徐州市、淮安市、阜阳市、亳州市、邹城市、曲阜市、泰安市、开封市、商丘市。
广义徐文化
  广义徐文化指九州之一的徐州地区创造的文化,《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大和今天的淮海地区范围一样。它南至淮河,东滨大海,北到泰山,西临豫州。
徐州彭祖文化
  徐州是远古时期彭祖大彭氏国所在地,是世界彭氏宗亲公认的发源地。作为中华饮食文化及养生文化的鼻祖栖息地,徐州市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彭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等遗产,民间关于彭祖的传说和秘藏的养生健身方法更是不胜枚举。
 相传彭祖从尧帝时期活到周朝,为躲避战乱,从徐州举家外迁,其后裔分别落脚在四川彭山、广东揭阳、浙江临安和福建武夷山等地。彭祖养生文化的精髓是“药食同源,以食养生”。此外,按摩养生养颜术也正风靡全球,而彭祖导引术是最早的源头。
徐州两汉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山川壮美,景物秀丽,大气雄风,荡人心魄。六千年的文明史,灿烂的古文化遗存,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翻卷出一朵朵绚丽的浪花,陶铸出它独特的文化风姿。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事其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
    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持久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扮演出一部光耀四海,流韵百世的活剧。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体——汉族,我们所书写着的汉字,交谈着的汉语,是否都与这个王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一个“汉”字,早已融化在亿万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一个民族最为醒目的图腾。
郯城鸟崇拜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说:少昊是我的祖先,我当然知道。我的祖先少昊挚初立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这被当成吉祥的征兆,因此就拜鸟为师,以鸟名来称呼各种官职。郯子进一步解释说:少昊是我们的高祖,我知道这是什么道理。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来记事,因此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挚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便以鸟记事,他的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所说凤鸟氏,就是历正。凤凰是吉祥的神鸟,它一出现天下就和平安定,它是知道天时的。历正是主管历数正天时的官,故叫凤鸟氏;玄鸟氏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即燕子,它们春分飞来,秋分离去,故名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为玄鸟氏;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个官职以它命名;青鸟氏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它在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故这个官职以它命名;丹鸟氏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离去,故以它命名。以上这四种鸟都是凤鸟氏的属官。祝鸠氏就是司徒。祝鸠非常孝顺,故以它命名主管教育。
日照太阳崇拜
  天台山有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太阳神陵遗址、女巫墓、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庙和老母洞、老祖像、大羿陵和嫦娥墓、女娲补天台与神鳌、天然东方神龙、魁星阁遗址与独占鳌头石刻、忘忧谷、秦始皇赐名的望仙涧、东方朔记载的东方玉鸡等众多遗迹与传说。
  天台山主峰北侧的东方神龙总长约100米,其头20米,身65米,尾15米。龙头上有泉二,深不过半米,径不足5尺,但即使大旱之季,泉水也常年不涸,世人异之。寿星彭祖游历天台山饮此泉水后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是“再来一瓢”,并赐名神龙泉。
泰安大汶口文化
  泰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存、繁衍,5万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阶段;5000多年前这里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于古人对太阳和大山的崇拜,自尧舜至秦汉,直至明清,延绵几千年,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佛道两家、文人名士纷至沓来,给泰山与泰安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追忆往昔,泰安有三迁的历史。春秋时期,泰安为无盐邑,城市坐落在今徂徕境内官路村一带。后来迁往旧县{原奉符县},大宋时又迁往谷县。到明朝才定居泰安。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从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中来,寓意“国泰民安”。
连云港龙山文化
  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首例内外双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是江苏省发现的第一座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50余座龙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最适宜作聚落形态考古的大遗址,对研究文明的起源有重大价值。
  遗址位于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乡,面积15万平方米。对龙山文化的内外两重城墙进行解剖后发现,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缘、城门等组成,城周1520米,面积约141375平方米。内城平面近圆角方形,位于外城内的南部,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门、哨所组成,城周806米,面积40560平方米。在内城内发现35座各式房址,其中一座“回”字形大房址有110平方米,可能是一个与宗教、祭祀、集会有关的场所。   藤花落遗址中还发现夯土台基、奠基坑、灰坑、灰沟、道路、水沟、水稻田、石埠头等遗迹200多处,出土石器、陶器、玉器、炭化稻米、木桩以及各类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
新沂花厅遗址
  新沂市花厅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花厅古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同类遗址中,同时存有两大明显不同文化类型器物的唯一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
邳州礼乐文化
  目前发掘出来的邳州梁王城(地域称呼实为良王城)(良王城遗址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古徐国后期都城。连续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良王城”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良王城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济宁礼乐文化
  曲阜是古代东夷族部落居住中心,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地区,亦是周代东方的礼乐之邦,日照有尧王城,孟子认为舜是东夷人,徐偃王好行仁义也对孔子的儒家学说产生了影响;邹城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孟子的故里,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
宿迁徐夷文化
  宿迁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在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淮安淮夷文化
  东夷一支,夏至战国期间,分布于淮河下游地区的古代民族或部落联盟。清学者胡渭在《禹贡锥指》中指出:“淮南北近海之地皆为淮夷”。另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武乙衰敝,东夷寝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淮夷可能是在商末从东夷原居地(今山东半岛东北部)迁移至淮河下游一带,与土著淮夷人融合形成的种族。根据史料对淮夷活动范围的记载,可以肯定地说,今淮安市境域,就是古淮夷部落的主要聚集地和政治、经济活动中心。
蚌埠先秦文化
  史前时期,今蚌埠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在今怀远县境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 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
  春秋战国时期, 今一市三县地域曾分别为徐方、鲁、宋、吴、越、楚等国的邑地。
淮北远古文化
  淮北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早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约4000年前原始社会末期,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在现淮北市市府所在地相山建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曾迁都于此。
  据初步考察,计有200余处文物点,重要的文化遗址有石山孜等14处。 始建于约公元前200年的临涣土城为全国唯一现存的镇级土城墙。在出土文物中,汉画像石的品位之高,数量之多,为中国少有的几个城市之一。
狭义徐文化
古徐国的文化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西周金文中几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孚”相当于获取和掠夺的意思,“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徐戎是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安徽)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兮甲盘》铭记载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仅在周穆王时代,就发现十五器和淮夷有关的战争记录的铭文。(诗经·鲁颂·泮水)写鲁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为尾结之句。
  徐国经济发达,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历史性的文字记载。
  徐国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廿世纪50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廿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儿钟”、“徐髂尹钲”、“义楚钟”、“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都是有铭文的。其他还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铭”、“徐偃王壶”、“豆形兽尊仪”、“徐宝蕴”、“大徐王寿铭”、“徐冠卑”、“环头大刀”之刀头。这些徐器大部分是徐国晚期(春秋时代)的东西,而徐国鼎盛期在西周,那时候的徐器想已在战乱中被掠夺、进献或散失,到目前为止尚不见批量出土、闻世、发现。   1965年,山东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系徐子“氽”随葬之品,同时出土的还有铜箭头等。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三件青铜器都是徐国的遗物,其中有一件铭文18字“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就如现在火盘,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1982年在绍兴发掘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铜器中有三件铸有铭文,这三件有铭文的铜器是鼎、炉、缶。缶的肩部有—周铭文因残损未能释读。炉的底部有铭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样。鼎的器盖与器肩各有相同铭文44字,标明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古学家考证,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关于青铜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传说,东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后裔,徐器制作曾经处于领先和承前启后的位置。徐器继承了商器的传统。例如:商器没有钟、只有铎,铎形状与钟已相同,但比钟小、口是向上的,有柄,执柄而敲鸣,如有铭文一般都刻在柄上。从西周开始才有口向下的钟出现,徐器“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铎的音变,在浙江绍兴出土有越器句镏,当系受徐器的影响。徐器也善于学习和模仿西周的青铜器制作,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苏丹徒等地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不同于当时南方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及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徐器的中间过渡是难以否定的。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设有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其中淮氏当系淮夷,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夷人。徐国是淮夷中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
  《诗经.鲁颂·炯》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相对来说淮夷地处江淮河网交错,航运事业占着优势。《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联系早先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徐州市的文化
  六千年文明
  在云龙山东麓发现的下园墩古文化遗址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徐州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下园墩遗址龙山文化的创造者是徐州市的直接先民,也是后来的大彭国前身。
  以下只是徐州地区古代文化组成中独特的一部分:
  公元前?年~公元前500年 东夷文明
  距今约10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沂何山头遗址
  公元前5000年~前3500年 新石器时代 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新沂花厅遗址,下园墩古文化遗址
  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 龙山文化 徐州高皇庙遗址
  公元前2000年~前 1000年 彭祖文化 雉羹,羊方藏鱼
  公元前1000年~前500年 徐国文化 邳州良王城
  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 楚汉文化 戏马台,西楚故宫遗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东夷文化之源,华夏文明之都——龙泉利剑再次向邳州市人民政府呈报邳州城市形象推介
希望重视“龙凤吉祥城”城市品牌——邳州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
邳州土著先民大墩子人是世界华人的原始祖先之一!邳州是华夏共融之地,有大墩子古遗址为证,这里是东夷族和西戎族聚居地,这里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邳州地区不仅有大墩子遗址,还有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良王城遗址等众多的凝聚华夏文明的历史遗址。江苏地区,苏南的常州号称中华龙城,苏南的泰州号称中华凤城,请记住这只是两地的号称,名副其实的龙凤城在邳州,邳州为什么叫龙凤吉祥城,之前我已说明,东夷族崇拜凤,西戎族崇拜龙,东夷西戎两大族团的融合便产生了华夏族,华夏族便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民族的汉文化最大的特征是龙凤文化。历史研究得出;邳州先民是东夷族鸟夷人和虎夷人,邳地先民是古代东方最为强大强悍强盛的原始部族,邳州图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的形象正是古代华夏民族共融和谐的象征,邳州城标战汉翼虎(如虎添翼)的形象正是猛虎插翅的雕捍形象,邳州称作虎城源自徐夷又被称作虎方,邳州城邑集聚龙虎凤文化乃华夏福地。或许大家会疑问自己的祖先不是说是大槐树的么,我给解释一下您就会明白了,自古以来人类的繁衍生息无不伴着迁徙适者生存,邳州先民大墩子人是东夷人的渊源远祖,邳州地区的先民是东夷族鸟夷系徐夷人,有句话说得好,落地生根,这里是根,不管你的祖籍地原是哪里,只要是华人,既然生活在这片有神灵又神奇的土地上,祭拜的祖先自然是创造华夏文明的邳州土著先民大墩子人。
华夏文明诞生于邳州——关于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命名“华夏冢”的提议!
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概称,中华民族等同于华夏民族,华夏文明等同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时期时代早期,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文明发祥于黄河下游地区邳州,邳州大地上古为东夷之地,邳州是华夏民族龙飞凤舞图腾诞生的圣地,邳州土著先民东夷族人和邳州移居先民西戎族人的交融产生了华夏族,华夏族大家可以理解为华族和夏族,不要一味的认为华夏诞生于中原,华夏族缺少东夷族就不叫华夏族,同样要缺少西戎族也不叫华夏族,东夷族和西戎族的交融产生华夏,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文化层和中原的仰韶文化属同一时期。邳州良王城遗址(包含鹅鸭城遗址、九女墩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充分的证明了东方古老文明发祥地诞生于此,这里毫无疑问是华夏福地民族之源。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良王城遗址延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国家花大量财力搞了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其实学者们来邳州研究一下问题也就解决,邳州大墩子遗址只是比大汶口遗址晚发现不到三年,其文化题型被大汶口文化遗址概括,这一概括不要紧,把邳州大地辉煌历史文化给概括的面目全非。邳州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良王城遗址的文化层涵盖了,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刘林文化、花厅文化、这三个同属新石器时代文化,但时间属于早期、中期、晚期,邳州大墩遗址包括三个文化层,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华夏冢”是华夏儿女祖先的安详之地,邳州大墩子遗址是“华夏冢”神圣之地,关于“华夏冢”命名我将努力撰文呼吁,漂泊四海的华夏儿女不要忘了根在邳州,邳州是“龙凤吉祥城”,华夏福地,民族之源。(龙泉利剑)
附录:“百鸟朝凤”——东夷人凤凰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邳州应好好保护少昊遗墟和宣传东夷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人说邳州人是邳雕子,我眼中的邳雕子是褒义,象征着邳州人雕悍狡黠,生存法则决定适者生存,邳州人的本性仁义良善。鸷,是东夷少昊的名字,鸷,是天上的猛禽雕鸟,鸷,是传说中一种凤鸟。天上吃肉最凶猛的叫雕,陆地吃肉最彪悍的叫虎,邳人先民是强大的鸟夷,邳州先民是强悍的徐夷,邳州人是天上雕陆地虎,邳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邳州自古雄踞于黄淮海,邳州城标叫做如虎添翼。邳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邳州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邳州是东夷故里、少昊遗墟、艾王故里、徐国圣都。邳州境内古遗址众多,城市文化的底蕴丰厚,享誉四海的古文化遗址有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九女墩遗址、良王城遗址、岠山贝丘遗址。邳州上古为东夷之地,邳州土著先民东夷人,大墩子、刘林、良王城等众多古遗址充分佐证这里是少昊都邑。东夷始祖少昊,号金天氏,上古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他的名字叫鸷,鸷是一只雄健强悍的金雕(金鹰),金鹰又叫做金凤,金凤即太阳神鸟。少昊氏生活的时代从6000年前开始,但他的后裔,几乎分布到东南西北中,一直到商周以后才统一到华夏之中。在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列为上古五帝之一。这五个帝王就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和舜。少昊部族在古代一直是以太阳神作为祭祀的神祗。少昊时代的邳州土著先民们曾经盛行过以日为崇拜,以太阳神鸟(凤凰)为图腾的原始宗教。邳州西北有大量的东夷文化古遗址及城邑,邳州西北是华夏民族繁衍的聚居地和福地,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古黄河下游地区邳州,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华夏民族古代的历史,那就请您亲自光临历史厚重的神奇邳州吧,我愿意义务的为大家讲解邳州辉煌的过去,谢谢大家,华夏民族和谐共荣大团结万岁。(东海原载于《邳州人绰号“邳雕子”源于历史与地域文化》)
附录:《东夷文化·凤凰文化——兼谈邳州古称邳国是华夏民族龙凤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民族东夷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先秦文献中的东夷,专指今江苏省北部、山东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接壤的淮海地区那些非华夏方国和部落。“夷”的名称,约产生于夏代,与“华”、“夏”并称,目的是为了进行华夷、夏夷之辨。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经常出现,泛指居住在统治中心之外周边的部族。《礼记·王制》篇云:“东方曰夷。”东汉许慎《说文》中亦言:“夷,东方之人也。”更加明确了这种说法。夏商的统治中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中游地区,“东夷”既然在这个统治中心之外的东边,那么东夷就只能是以今淮海地区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了,而位于淮海地区中心节点城市的邳州正处于东夷地区的重要位置。东夷人以凤鸟为图腾崇拜。《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凰是东方神话中的神鸟,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关于凤凰的形象,晋代学者郭璞说:“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其高六尺许。”雄为凤,雌为凰,古人称之为“仁圣之禽”。 神话中说,凤凰可以存活五百年,每次死后,会在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有“不死鸟”之称。《诗经》也记载着凤凰的故事:“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说是周文王出世时,有凤鸣于陕西岐山西北的凤凰山上。圣人出则凤凰鸣,“见则天下大安宁”,因此凤凰也成为太平、吉祥、和美的象征。邳州是充满神奇!凤凰文化在邳州留下了很多遗存,邳州艾山上有传说中的凤凰台,邳州岠山有传说中的“凤凰城”,邳州银杏树结的白果被称为“凤眼果”,邳州南部有“凤凰山”,邳州北部有地名黄墩又称“凤凰墩”,邳州北部有村名叫做“凤凰庄”,这些都是凤凰文化在现实中的的影子。更为现实的是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凤凰庄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良王城遗址、邳州岠山贝丘遗址等众多古文化遗址出土的东夷文化特点的彩陶和黑陶等珍贵文物,充分佐证邳州土著先民东夷人创造的凤凰文化在邳州地区(邳州古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厚重和神奇。邳州博物馆原馆长陈永清老前辈在《邳州史前文化》一书中对邳州地区的东夷文化和华夏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论证解释。文化强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特色的精髓只有文化。东夷文化是邳州土著先民东夷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凤凰”这个古老东夷民族的图腾,已经成为邳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当前邳州市文史办应组织开展“东夷文化研究课题”充分挖掘、展示、高举、弘扬华夏民族东夷文化这面大旗,通过对华夏民族东夷文化的开发,增添全国同胞乃至世界华人对“龙凤吉祥城”邳州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邳州古称邳国,邳国乃大邦之地,“丕”的文化意义在古代是东方部族图腾,邳州大地不光是凤凰文化重要发祥地而且是龙凤文化重要交融圣地,龙凤文化体现了某种和谐文化,邳州地区是龙图腾崇拜的西戎族和风图腾崇拜的东夷族聚居交融之地,可以说这里是华夏民族福地和民族文化圣地,华夏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邳州境内发掘出土的文物正处在这一时期,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东夷文化依然熠熠生辉,东夷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组成了灿烂文明的华夏文化,所以,邳州是名符其实的“龙凤吉祥城”。龙凤呈祥,凤凰代表着“和”“ 美”,邳州城市应通过打造“龙凤吉祥城”,龙飞凤舞不光是华夏图腾而且是邳州图腾,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理念里,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我们华夏儿女结婚办喜事贴的龙凤图案实际上是对祖先表达着一种图腾崇拜和尊敬。介于此我建议;邳州别称:龙凤吉祥城(华夏圣城);邳州图腾: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东海原载于《东夷故里·江苏邳州》、《华夏福地,民族之源——“龙凤吉祥城”邳州城市别称之我见》)
附录:九州通衢·江苏邳州——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华儿女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出自邳州!
盘古开天辟地!邳州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地方……邳州之名其意源于“胚”,华胥氏与邳州有文化渊源。中华民族孕育生命和文明的摇篮在邳(古意“胚”)州!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的母亲。邳州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良王城遗址、岠山贝丘遗址……)佐证了这里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华夏文明诞生于古黄河下游地区邳州,华夏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晚期和新时期早期,邳州境内的文化遗址有些正处在这一时期。华夏中的华是母系社会,华夏中的夏是父系社会,华通“花”正所谓开花结果,果子又叫种子,种子又称“胚”,例如鸡蛋,我们又称“鸡胚”,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类诞生的地方叫“胚”……邳州真正读音是“胚”pēi ,今邳州读音用作“邳”pi ,盘古开天辟地!邳州是孕育生命和文明的地方…邳州的邳字拆开理解是花邑之意,“丕”为东方农业部族的族徽,九州皆出大邦之地邳,故称邳州为九州通衢。…未完待续,研究整理中。也无怪不知道,在混沌社会环境下,中国政府已经不敢“博古论今”了!
东夷文化中心是邳州绝非空谈!江苏省邳州市境内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岠山贝丘遗址
邳州大墩子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县(今邳州市)城北40公里处。年南京博物院两次进行发掘。遗址分上、下两层,上层有大汶口文化墓葬和一些灰坑、建筑残迹;下层属北辛文化,或称青莲岗文化。上层墓葬共336座,分布密集,多有叠压,可分早、晚两期,分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期。绝大多数无圹穴,死者头向东或稍偏北,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为屈肢、侧身或二次葬。还有8座两人合葬墓,分别为成年同性、成年男(左)女(右)、男性或女性成人与儿童的合葬。部分死者的枕骨或齿弓人工畸形,有些拔除上侧门齿。还有一男性死者的左股骨尚遗留有射入的骨镞。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其中生产工具不多,有穿孔石铲、石或骨制的环柄匕首、角锄、骨鱼镖及其他日用工具。有一定数量的饰物,其中一串骨珠较精致。陶器的种类主要为各式鼎、豆、壶等,还有一些多彩绚丽的八角星钵、盆、罐,晚期墓中出现了背壶。3座墓随葬有陶屋模型。一些墓用狗或陶狗,整猪或猪头、猪下颌骨随葬。还有一些墓随葬龟甲。在近80座墓中,死者手部放置獐牙或獐牙勾形器。随葬品一般在10件以下,也有的无物,多的则达60件。有人认为大墩子墓地随葬品的多寡反映出贫富分化,随葬的猪、狗、陶屋是私有财产的象征,成年男女合葬是父权制下的夫妻合葬,因此它属于父系氏族社会。另有人认为,随葬品的优劣多寡并不悬殊,男女合葬墓太少,其随葬品也不丰富,未必是父权制的产物,因此大墩子墓地的早期仍可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阶段。大墩子下层的陶器多为砂质红陶深腹圜底釜和泥质红陶钵,有的钵内壁或外沿绘有简单彩纹,还出土了近百件粗磨的大型石铲和石斧。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年。
邳州刘林遗址:刘林遗址位于戴庄乡刘庄村西南,系县级文物保护点。1957年中运河复堤取土时,初步暴露了文化层。年,江苏省文物考古队两次调查、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资料。经研究确定为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造址。遗址约370多3平方米,共发现墓葬145座,出土文物804件,其中王,石器69件,骨、角、牙器21 5件,陶器530件。 它说明了当时人类已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逐步产生了产品交换和财产私有。该遗址对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邳州岠山贝丘遗址:发掘时间,2008年7月;发掘地点,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距山风景区土牛丘;发掘内容,丘顶堆积有大量贝壳和少量陶片、鱼骨、兽骨等先民遗物,初步推断该遗址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处少有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聚居之所,定名为岠山贝丘遗址。遗址可见到大量贝壳和少量陶片,岠山贝丘遗址背靠距山主峰北下方白石涯。遗址周围地势险要,顶部平坦,东西长70米,南北200余米。由于活土层厚不易找到墓穴而在数次盗墓高潮中得以保存下来。只是顶层有所破坏,经雨水冲涮可以见到大量贝壳和少量陶片、动物遗骸等遗物。距山贝丘遗址地处古下邳国城西6里,4000年前,这里属于古泗水和古沂水交汇处。在古代,每逢暴雨季节,泗水、沂水经常决口,下邳地带便一片汪洋。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先民们不得不居高处,而来源方便的贝壳就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古人员介绍,由于当地民间有用贝壳研粉做珍珠母中药,用于治疗恶疮的习惯,所以千百年来,贝壳损失较多。邳州已故博物馆馆长陈永清同志曾对距山贝丘遗址进行环境考古调查,认为当时在贝丘遗址生活的古人获取肉食资源的生存活动应该包括捞贝、捕鱼、狩猎和家畜等几种。同时认为该贝丘遗址消亡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变化以外,随着农耕方式的推广,当地人逐渐放弃了采集、捕捞的习惯而开始从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也是其消亡的重要原因。遗址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有贝壳、陶器、骨器、石器等,大部分文物保存完好。单从出土文物陶鬲(古人烧汤煮饭的一种炊具)来看,它采用手工制作,制作手段较原始,通体打磨,表皮光滑,只有到中后期鬲才出现拍打的绳纹。且腿长裆深,可以直接支在地上,便于填柴,后来灶台出现,陶鬲的腿的功能才逐渐淡化,说明它的年代较早。鉴于周边龙山文化晚期才出现鬲,说明距山遗址的年代至少要在4000年以前。从出土的贝壳、陶片和动物遗骨来看,距山遗址和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文化同属一脉,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社会状况和发展脉络与黄河流域有广泛的联系。岠山贝丘遗址的发现使邳州各遗址文化相互得以衔接和补充、使苏北同鲁南文化体系进一步明确。 距山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奚仲在此建国时已经有先进的文明。因为古下邳国是邳州最早的城池,从而说明了邳州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邳州良王城遗址:目前发掘出来的邳州良王城(含九女墩、鹅鸭城等遗址),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古徐国后期都城。连续三次发掘,共发现灰坑122座,墓葬22座,房址11座,出土文物一千余件。本地曾有“金銮殿”地名,出土19枚宫廷器乐青铜编钟,并镌刻“徐王子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知寒先生在《略谈古代徐州》中说:”徐国治所(国都)在下邳。这是指徐偃王所建的徐国。徐偃王复国于邳,国都建在下邳理所当然。”“良王城”在史籍中是有政治活动记载的,可以佐证良王城是徐国政治中心之城,又是徐国基地之城。
观后感:邳州是东夷徐文化原生地!徐州母邦邳州,邳州为古徐州起始地。徐州祖根徐山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徐州祖根
时间:日& & 作者:赵明奇
  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到徐州,便诗兴大发:“画州思禹迹,建国缅尧封;楚汉惟蜗角,山川实地冲”。不知此万岁爷文史修养高深几何,说楚汉相争亦未免口气太大,但言徐州的地势与史源倒是靠谱。与徐族、彭族相关的文化构成,正是徐州的祖根文化。
  开天辟地崇凤鸟
  徐州文化渊源远
  禹画九州,徐州其一。那么,徐州的专名为什么叫“徐”?有人说源于徐夷、徐国;亦有人说源于徐人、徐族;《徐州府志》根据古代典籍综而言之,认为上古“淮海之间,其气朴直舒徐”,故言之;这些都是对的。再往深一点说,中国古代造字初始象形,必有其产生的环境因素和认知因素。洪荒的远古,淮海地区地势平缓,洪水汤汤,怀山襄陵,猛兽虫蛇,侵害无常。人们仰羡飞鸟的神奇,构木为巢,实乃需求驱动下的发明。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徐”字右部 “余”字乃“舍”字初文,上为屋顶,下为横梁,再下以木为柱,合体为房屋侧视图,系徐州先民对原始住宅的描摹。徐国青铜器铭文徐字写法多为“余阝”字,耳朵偏旁在右古字作“邑”。正所谓,“一年而所居成聚(村落),二年成邑(城镇),三年成都(都市)”。后来出现的双人旁在左,其意亦多人聚族而居之意。根据考古学发现,西部先民多以山洞、窑洞为住址,中部先民多以半地穴、圆形基础为格式时,东部的先民已出现方形基础的建筑。东方先民崇拜飞鸟,敬而神之,效而仿之,以木为桩,创建高出地面的木式建筑以避洪水猛兽,可谓是我们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端绪。
  徐族以凤鸟为图腾,约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徐国。传说国君徐偃王卵生,亦是文化人类学鸟崇拜的一个文化母题。淮海先民以鸡谐音“吉”,生子赠鸡蛋为祝福,亦可能是徐人崇鸟之俗的遗承。徐国从夏启封伯益子若木算起,约传世1600多年。由于徐国文化先进,在东方诸侯中逐步强大,到徐偃王时,“陆地之朝者三十有二国。”徐国的青铜器,造型优美,纹饰精美;铭文句式整齐,修辞优雅,且有韵脚。郭沫若先生认为此文化风格,是我国南方文化阴柔风格的源头。徐国强大时亦曾四出征战,及偃王仁而好义,积聚了和平思想。末年,在强楚的威逼下,偃王不忍生灵涂炭,率民避战,迁走徐州武原山下。徐国国都不出淮海之间,早期在徐州北鲁南薛地,中期曾迁徐州南淮河之滨,最后落脚在徐州东武水河边。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伐徐,水淹都城,徐国灭亡,徐人逃往四方。日本学者饭野孝宥著作《弥生的日轮》考证徐福一支东渡扶桑,日本有徐族后裔。江南、浙东、广西、川东以及世界各地均遍布徐氏后裔,代代皆有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谱写了杰出的篇章。
  天和人和存己和
  彭城彭祖福长流
  徐州城一直叫彭城,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传说尧帝巡察天下感染风寒,有位部族首领叫篯铿,敬献雉羹(野鸡汤),治好了尧帝的急症,得到赏识,被封于大彭氏国。彭人具有很高的生活智慧,饱食之余,经常锻炼,熊经鸟伸,大鼓大舞。“彭”字左半部为鼓之象形,右半部为鼓声会意,因而惊天动地的鼓声成了一种强烈的外延信息。“彭”字也就成了这个部族的族名、国名,而部族的首长也就被人们尊称为彭祖。
  其实彭祖被封为大彭氏国国君绝不是向唐尧献羹这一点功劳。彭祖率部族掘土为井,洁净水源;夯土成墙,建设城邑;不断开拓进取,优化民生,可谓功德无量。然而,彭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要数养生有方。他擅长烹饪术,主张与天地和谐,向自然索取营养;他擅于房中之术,主张人与人和谐,期求家庭、社会安康;他谙熟导引之术,主张人体自我和谐,吐故纳新,达到身心和畅。孔子尊其德,庄子崇其道,屈原赞其行,被后世誉为烹饪鼻祖,养生大师。汉代,彭祖的故事已神乎其神,传说他活了800岁,成了道家供奉的一位神仙。
  日毛泽东主席在公安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下视察徐州,曾对徐州的父母官们说:“徐州应是养生学的发祥地”,“尧时有位篯铿,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长寿之人,遗留下养生著作《彭祖经》。”徐州西部的大彭山、大彭镇,据考证应是彭族部落的集居地;徐州城内有彭祖楼、彭祖井、彭祖祠,据调查应是历代人民缅怀先贤的纪念建筑。徐州饮食“羊方藏鱼”(鲜字据此而来),“云母羹”、“麋角鸡”、“饣它 汤”,等菜肴和小吃,据说都是彭祖文化的传承。徐州自古有入夏吃伏羊以驱寒湿的习俗,进入21世纪以来徐州人为了弘扬彭祖文化创办了彭祖伏羊节,经过充实内涵,优化形式,节庆活动已成为普通民众欢乐开怀的狂欢节。
  依据国际惯例,城市史的认定必须有文字证词。《左传·鲁成公十八年》记载“楚子、郑伯伐宋。宋魚石复入于彭城”。据此析公元前573年,距今已有2584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如果据徐偃王史料和白寿彝先生考证,徐州城市应该更早。即便如此,亦是江苏省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城市了。“徐州”在上古泛指淮海地区,汉代特指刺史部。汉末,徐州刺史治所在郯,后移下邳,魏明帝时迁至彭城。经过三易其址,彭城始曰徐州城。从此,徐彭混代,互为表里,正如徐文化追求和平,彭祖文化追求和谐,本是同根同源的合欢大树,挺立在民族文化之林,荫佑千千万万子子孙孙。(完)
附录:《沧海桑田,6000年前的文明曙光,华夏民族的文明之根——东夷徐文化的原生地在邳州!》
沧海桑田,6000年前的文明曙光,华夏民族的文明之根。大墩子遗址坐落在邳州市四户镇境内,面积约5万平方米,距今有6000年历史,全面反映了远古先民各时期社会状况和发展脉络,是研究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文化关系的重要依据。它揭示了江苏6000年前人类文明的曙光。刘林遗址东南距邳州市30公里,位于中运河东岸,坐落在戴庄镇王庄村境内,为火石埠山下台地,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20米,面积2.4万平方米,堆积层厚度1.5至3米。于1958年中运河复堤取土时发现。1960年、1964年进行过两次发掘,清理墓葬197座,出土大量的精美彩陶,其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年。出土陶器的色彩有红陶和灰陶两种。器形有罐形鼎、盆形鼎、罐等,分夹砂和泥质两大类,制造方法以手制为主,轮修技术已被普遍运用,陶器有纹饰有篮纹、弦纹、竹节纹、点纹、指甲纹等。良王城遗址位于邳州戴庄镇境内,面积100万平方米,该遗址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文化、汉文化、南北朝、唐宋文化,内涵丰富且不断代,全国罕见。史书典籍记载和20余年未间断的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十分强大而又突然湮灭了的古徐国的国都,经江苏省考古研究所研究结论出良王城遗址确系徐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徐国圣都。和早期发现的毗邻的刘林遗址一样,同为省级文保单位,正待确认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邳州系徐夷文化的原生地。“夷”产生于夏代,与“华”、“夏”并称,商甲骨文即有“夷”字出现,泛指居住在统治中心以外的周边部族。对于“东夷”,东汉许慎《说文》“夷,东方之人也”,夏商统治中心在山西、陕西、河南,之东在山东徐徐州(下邳)一带。据《竹书纪年》、《后汉书》的记载并考证,东夷是夏启时即公元前2196年即诞生的部落联盟,东夷部落群主要是徐夷部族。后来形成附于鲁的小国。徐国首领为徐偃王,后来由于徐国畜牧业、渔业、农业、制陶业发达,休养生息形成早期城市文明。正如史料记载“徐偃王处江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纣王即位之初即亲率大军东征徐夷,徐夷被打败。周朝时徐国发展到北自鲁南苏北彭城,南到皖中浙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喧,周穆王即位十七年(公元前985年)令楚国伐徐,徐国首领徐偃王不忍生灵涂炭,“收兵弃国率众败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何光岳先生《东夷源流史》考:“徐先祖嬴姓,初居鲁,迁于淮河之北,受强楚攻伐,北走徐山。”唐·李贤《后汉书·东夷传》注“武原县故城在泗州下邳县北,徐山在焉”(徐山即今邳州依宿山),徐夷部族继续南下入安徽泗县,徐国直到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存在1646年。徐夷文化主要体现在新石器早期到春秋时期。主要有发明带羽毛的箭,意义重大的舟、车,还有陶埙、石磬、编钟等。1935年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二编》中对徐器铭文十分欣赏。(东海)
邳州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大墩子遗址是华夏文明起源地!
& && &“大汶口文化”还有个合理的称呼叫“大墩子文化”或“刘林文化”,邳州境内的大墩子遗址、刘林遗址皆有海岱文化区大汶口题型,由于邳州由山东省划入江苏省导致邳州文化遗址研究不被重视。大汶口遗址距今6300年至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1959年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其他的大汶口文化典型遗址包括山东省曲阜西夏侯遗址,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遗址,江苏省的邳州刘林遗址和邳州大墩子遗址。只因邳州大墩子遗址比山东泰安晚发现并晚发掘两年,江苏邳州大墩子文化、邳州刘林文化被大汶口文化冠以解释,江苏邳州大墩子文化、邳州刘林文化发掘文物数量和规模均超过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邳州被誉为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实际上还是山东6000年文明起源地甚至是中国6000年文明起源地。
& && &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围主要在黄河下游,东自胶东半岛,西到河南中部、北到辽东半岛南端,南达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形成海岱文化区。大汶口遗址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包含有北辛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尤以大汶口文化最具代表性。年代距今年左右,前后延续1500多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距今年,中期距今年,晚期距今年。大汶口遗址比较全面反映了三个发展阶段的面貌特征和社会形态。据统计,山东省境内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547处,经过正式发掘的主要有泰安大汶口遗址、邹县野店遗址、滕州西公桥遗址、枣庄建新遗址、兖州王因遗址、曲阜西夏侯遗址、临沂大范庄遗址、日照东海峪遗址、长岛北庄遗址、胶县三里河遗址、诸城呈子遗址、前寨遗址、莒县陵阳河遗址、大朱家村遗址、 五莲丹土遗址、潍坊前埠下遗址、栖霞杨家圈遗址、广饶五村遗址 、傅家遗址等遗址,江苏省境内有邳州刘林遗址、邳州大墩子遗址及新沂花厅遗址和淮安青莲岗遗址,安徽省主要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大量田野发掘工作,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社会经济、埋葬习俗、聚落形态及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对于探讨大汶口文化年代、分期及渊源等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红陶器和泥质红陶器为主,配以镂孔划纹。邳州大墩子遗址1963之后被南京博物院先后三次发掘,获得了6000余件器物和554座墓葬资料,邳州大墩子遗址的文化堆积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经碳14测定距今约年之间。邳州大墩子遗址最底层的最早阶段文化堆积层为早于大汶口文化的北辛文化,中间阶段地层为大汶口文化早期,最晚阶段的上层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这里还要再次重点强调一下邳州大墩子遗址分上、下两层,上层有大汶口文化墓葬和一些灰坑、建筑残迹;下层属北辛文化(或称青莲岗文化),邳州大墩子遗址的发掘成果,为研究大汶口文化各时期特点以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考古专家们分析,邳州大墩子遗址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层内的彩陶器,有的具有强烈的仰韶文化特点,有的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这类彩陶遗存,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大汶口文化的彩绘技术,同时又在西方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产生了一种具有仰韶风格的彩陶器。根据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以及其他一些器形的比较研究,考古专家判断,大汶口文化早期约略晚于中原的仰韶文化,而大汶口文化之前的北辛文化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这些沉寂数千年的实物资料,见证了邳州大墩子远古先民各时期社会性质和发展,同时也是研究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文化关系重要依据,是沿海地区和中原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例证。邳州大墩子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型,早于新沂花厅遗址与淮安青莲岗遗址同期,南京博物馆收藏并展示的仰韶文化型彩陶器共60件,其中59件彩陶器是邳州大墩子文化遗址出土的。就是这一批彩陶器和同时出土的六千余件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以无可置疑的证据,将江苏文明史向上推了3000年!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大墩子遗址以及邳州刘林遗址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向世人显示地处黄河下游的东夷文明,与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是并驾齐驱的,江苏的文明史因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的发掘而填补了史前的空白。邳州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大墩子遗址是华夏文明起源地!华夏文明诞生于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早期,邳州境内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正处在这一时期。(供稿:东海)
公告站务/广告:9/ 投诉受理邮箱: 法律顾问:江苏景来律师事务所 尚振云 律师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 苏B2-号
电话:9工作日 8:30-17:30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西门南门东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