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欢喜几多愁愁恰似一江春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第三单元导学案(生).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class="a324"
>来┠源█浩◇学▓历╔史㊣网┳H●X▂L▓S┳W〓.㊣C⊿O①M█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李煜《虞美人》
& & &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原文]: & & & & & & &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往事:这里指曾经发生的事情
小楼:指当时囚禁李煜的地方
又:李煜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东风:说明了当时是春天
故:以前的
不堪回首:不能承受
雕栏玉砌:精心雕刻的栏杆和玉石铺成的台阶
朱颜:美人的容貌&
& & &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 & &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 & &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2014年04月刊
·VOL.10-->
历史人物更多>>
和熹邓皇后 -------------------------------------------------...
历史 (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地区:浙江
上传人:Esmf****@
版本:通用
类型:期中/期末
上传时间:
已有5057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2015届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高三语文同步练习:《虞美人》
《虞美人》同步练习
【必做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砌(qì) 
强劲(jìng)
订正(dīnɡ)
择菜(zhái)
B.罗衾(qīn)
挫折(cuò)
C.一晌(shǎnɡ)
蜕变(tuì)
连累(lèi)
D.昏聩(kuì)
槛菊(jiàn)
编纂(zuǎn)
阑珊(lá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   应犹在   雕阑玉砌 
B.槛菊愁烟
C.罗幕轻寒
D.山长水阔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了(明白,懂得)
B.雕阑玉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你)
4.下列摘自宋代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④⑥/②⑤
5.下列对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在隋唐已经产生,晚唐五代渐渐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B.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曲子”“曲子词”等。
C.词有题目和词牌,词的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词的名称。
D.依据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6.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境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含有丰富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
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官谪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可以想象成五个电影镜头,前四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最后一个。要求:①按照词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6分)
[场景] 深院小楼、春夜、月明
[人物] 李煜
镜头一:李煜凄苦地披上外衣,走上庭院的小楼,天上挂着一轮圆月,院子里的虞美人花正在开放。
镜头二: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手臂上,他陷入痛苦的回忆中。
镜头三:南唐后主王宫,规模盛大,气势恢宏的歌舞《霓裳羽衣曲》正在上演,舞女娉婷,千娇百媚;南唐后主李煜与众臣纵情欢娱,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镜头四:南唐的宫殿女墙颓坏,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还在,但园囿荒芜,满目萧条……
镜头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文本阅读
阅读《虞美人》,回答9~10题。
9.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雕阑玉砌”、“朱颜改”的含义。
①春花秋月:
③雕阑玉砌:
④朱颜改:
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选做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3题。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潺潺”,拟声词,多指流水声,并映衬人们愉快的心情。本词中的“潺潺”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末一句的含意是什么?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处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词和《虞美人》同为亡国之作,二者有何区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同步练习答案
A项“了”,了结,终止。B项“雕栏玉砌”意为“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C项“朱颜”应为红颜,少女(宫女)的代称。D项“君”不是“你”,而是“我”的意思。
解析:对于此题来说,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强调李煜的气质特点及其词作的风格影响、读者的感受”,再加之由词人到词作的逻辑关系及②③④⑤都出现了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关联词语,故可确定首句为①;理清其后句子的顺序,抓住关键词即可确定为①③②⑤④。
答案:①③②⑤④
7.参考答案:李煜手扶栏杆,俯瞰小院外,一两朵桃花在风雨中飘飘摇摇,那载着落红的溪水流向远方,目睹此景,想起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不由发出一声长叹。
9.①“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②“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
③“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富贵的东西。
④“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10.答案:(1)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词人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多,用“向东流”来比喻愁源源不断,把抽象的概念写得具体生动,深刻地表现了词人浓重不绝的愁绪。)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答案 此处的“潺潺”表现了词人的厌烦和无奈。
答案 含意:昔日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手法:今昔对比。处境:写出了词人命运的巨大落差,处境的艰难。
答案 本词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恨交织叙述,纯用白描,不事渲染而语气生动。同为亡国之痛,本词比《虞美人》更哀伤、苦楚。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加上寒夜阴雨的衬托,凄苦之情倍增,于是追忆起梦境中的片刻欢乐。然而眼前的景象怎样呢?下阕前三句解释藏于内心深处最怕的一件事:独自莫凭栏。然后讲原因,最后以三物设喻,暗示亡国之后无力回天的悲苦无奈。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_百度知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愁苦就像江水滔滔不绝。诗人愁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译文]&&& 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 [出典]&&& 李煜&& 《虞美人》
&&&& 1、&&& 《虞美人》&& 李煜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翻译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 3、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 4、《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 5、“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问,问得离奇。“春花秋月”那可是美好的景色啊!人们是多么期盼年年花好,岁岁月圆的景色。可是,此时词人偏偏言:“何时了?”繁花似锦、明月当空该什么时候了结呢?这一问充分地描绘出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的厌倦和对人生近乎绝望的心态。这一问,问得干脆,这一问,非失落感达到极点而不能出。
这一问,亡国之事,悲愤之思蜂拥而至。在这种痛苦感情的挤压下,很自然地想到往事。“往事知多少”句就如顺水之舟漂流而下。“往事”,在这里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做君主的时候。那时候“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那时候“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那时候看到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那时候感觉到的是“花月正春风”的快意和“秋风多,雨如和”的乐趣;那时候仪仗前导,嫔妃簇拥,武士护卫,大臣跟随,何等威风气派,繁华无比。可是,“几曾识干戈”!那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灰飞烟灭、飘渺无踪了。唉,“往事只堪哀”!这所有的“春花秋月”(代以前的美好生活)俱已成为过去,却为什么还出现在“我”眼前(实景)呢?
6、“小楼昨夜又东风。”——“小楼”,词人常常倚栏之处。因金陵城对于汴京而言,它在开封的东南边。“东风”一吹,自然就会引起词人的注意了。“东风”是不是从“我”的故国吹来的呢?家国之思,随即而来。词中一个“又”字,说明了词人常常感受得到东风的“侵袭”,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仍无法入睡的状态。无法入睡,那他便只有独自凭栏,眺望故国了。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亮还如当年一样圆,月色还如当年一样明,可是,这短短的几年中,人事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凭栏远望。对着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家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李白曾有诗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往事悠悠,不堪回首。虽说“东风无力”(李商隐《无题》),却将那颗憔悴的心吹落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站立在亡国之君的位置上大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而不像蜀后主刘禅亡国后仍言:“此间乐,不思蜀。”他的抒情是无所顾及的,是纯真的、率直的,不见有丝毫作态。
8、词的上片主要是通过写“春花秋月”之景和“东风”之事勾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为下片抒发亡国之恨做铺垫。
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望不见,双泪流满面。既然家国看不见,那就只好想象她现的样子。“我”所熟悉的雕栏画壁、玉砌台阶应该还是和从前一样吧?以前宫中的一切应该还是老样子吧?或许只是那些宫女们不复风韵了吧?“只是”二字一出,“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情形即现,这二字里包含了多少哀伤,多少叹婉?
以上六句在章法上都是一样的,一前一后形成对比,隔句相互呼应,一唱三叹,如词人一生的起浮跌落,结构相当严谨。
10、感情在痛苦中浸泡,当达到“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词人再也承受不了这份折磨了,终于,爆发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惊心动魄的一笔。词人嘴上虽说:“不堪回首”,而心中却念念不忘故国,就算心中无限的愁思都要向东而流。悲愤之情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汇成了以水喻愁的千古佳句。词人到底有多少愁呢?他的愁思就像那一江汪洋恣肆、缠绵奔放、昼夜不舍、迢迢不断、无穷无尽的春水。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好,“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却将其化成有形之物,使人可以具体体会出词人的感情:他的这一腔愁思并不是“多少”一个数字的问题,而且像那江春水一样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长度、有力度的。这个比喻加倍突出了一个“愁”字,直接开启了“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舟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等以水喻愁的名句,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11、喜欢李煜的词,喜欢他明净的语言,喜欢他字里行间里露出的真挚情感,读起来仿若一条飘着桃花瓣的小溪,清澈见底,幽静明快,雅致清香,而又蕴着淡淡的哀伤。虽然“流水落花”已远去,但他带给我们的“天上人间”、“一江春水”,意境永存&。
&& 1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有时候活着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尤其是诗人。春花秋月,莺啼草长,却更让人伤情。因为曾经过往,也因为此刻沦丧。死,于他应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记忆是一种毒药,只在每个人失去的时候才发作。因为耻辱,我们永远都想去忘记某些东西;因为忘记,我们却永远都无法忘记某些东西。&&&&“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让人想起的只是一种无奈与忧伤。“只是”二字代表更多的是一种永远的惋惜和遗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带走的只是你的目光,你的心依然还留在这里。
&& 13、百无聊赖的他独自登上西楼,极目远方,江南的醉人春景还依稀可见。但是,这一切都不再与他有关了,无奈举头之时,一钩黯黯的春月正映照着此时此地“红衰翠减”的暮春晚景。独自凭栏,却只叫人睹物伤怀,黯然神伤!&&&&微微地闭上眼睛,梦见的又是让他朝思暮想的江南,车水马龙,花月春风,让人醉心;鱼列嫔娥,霓裳笙歌,叫人销魂。这一切,还似昨日历历在目,让人神往。站在习习冷风的高楼之上,向着故国的佳人远望,回想起与她们相会的情景依然还是那般美好!&&&&岁月沉浮,沧海一粟。四十余载的帝王春秋恍如一帘幽梦烟云而逝,三千余里的山河社稷宛若十里柔情春暮而伤。红颜渐老,佳人已逝,天上人间也褪尽了繁华;新月依然,却看不到曾经熟悉的景色,一江春水又能否带走这无尽的哀愁?&&&&江南好,花飞花谢,江南亦老!梦里重归,也只能默默垂泪;“梦里不知身是客,红尘看君与花落”,嗟叹之余,而今已非威风仪表的殿上君,怎堪恰是失魂落魄的阶下囚,只能无奈地看着江山易主,红颜相隔!泪千行,亦难诉情伤。也许,人生恰如滚滚东逝的春水充满着遗憾和愁恨,更何况一代帝王词宗呢!烟云长逝,往事成空。举杯销愁愁更愁,何不把酒祝东风?一笑古今成败事,今非昔比须从容![文 / ]
&&14、 一首《虞美人》,道尽千古愁情,让后世之人嗟叹一代风流才子、一代帝王敏锐的才思与雅致的情思。比起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更喜欢李煜的词。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蕴含有无比的深意和无穷的韵昧,每次读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年龄越大体会越深。& 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遗恨万古愁。以水喻愁,将满腔哀愁用“一江春水”形象化,并且这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将愁之无边表现得酣畅淋漓。所谓“春花秋月何时了”,似信口拈来,但其感念之深,切肤之痛,如此怆恻缠绵,如此无可奈何!笔笔皆真情,字字含血泪,赋愁之诗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15、校园时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嘴里哼着这些句子,安能体会?
&&&李后主写下的是我们所有人类的悲哀!经历了种种红尘中的诱惑、繁华、富贵、荣辱,缘起缘灭,世事纷纭,只不过是过往云烟、镜花水月。&&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福建晋江一个爱国敬业的小人物。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君能有几多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