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作者,七颗钻石的体裁是什么么

朝花夕拾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排名:
本吧签到人数:5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 怎 么 说 捏 - 我 的 暑 假 作 业 - 大 家 帮 帮 忙、 朝 花 夕 拾 里 每 篇 文 章 2 句 并 赏 析。 - 求 求 你 们 了。
上百款游戏周边放送,及时领略2015CJ盛况全直播!
这时候,我们的活 无常先生便见擅可亲爱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们的古哲墨瞿先生谓之“小取”云。
求助啊!在过几天就要加了。各位!!
220.250.7.*
选段: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这里指绍兴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
安装了自动录音不知道怎么实现。
任选朝花夕拾其中的一遍文章写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一楼喂百度。
无常这篇放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红旗镇楼跪求解答
对匾行礼出自哪? 活无常出自哪?
首先,在下不是来对骂的。相信认同鲁迅的道友也不是整天骂来骂去的无聊文人,怀着心平气和,无偏无党的心态,请看完此贴。 在下不是道学先生,也不是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急急急 谢谢了
你们找到读后感了吗? 要吗? 我刚刚找到 2l发!!
麻烦知道的说下~我在此先谢过
为了回馈广大书友,辽宁人民出版社进行抽奖活动!绝版好书大放送!《写在人生边上》《斐多》《汉字文化学》本本绝版等你来抽!!
时间: - 奖品:绝版图书一套(3本)、绝版图书2本、绝版图书1本
122.66.205.*
谁知道告诉一下哦
内容来自:/luxun/zhxs/005.htm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 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 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 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
急用!!!跪求!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求求求求求求求求求你们
每章要写清楚是哪一张的,谢谢大家,我会粉的
  夜深人静之时,你是否觉得心里苦闷无人倾诉?   孤单寂寞之时,你是否苦于知音难寻?   为难无奈之时,你是否找寻不到明亮的出口?   我曾
帮帮忙吧............先谢一下 .....
片段50字左右赏析40字左右
学校里拍的_看图_汉服吧_百度贴吧 转自:/photo/p?kw=%BA%BA%B7%FE&flux=1&ti
求寒假作业。不要赏析,赏析咱自己写~然后片段要多一点。实在不行拍书发上来都行。因为网上好像不能看。麻烦了
选的句子不要太长啊 各位亲们,帮忙呀!
218.95.114.*
我最感兴趣的人物评价
我最喜欢的句子片段
如题,谁有?
zdfuhhxsdjojhgfdrtuioknbfdwwrupohnfseupnbdeyiojnbzswwppzqcgjkugfryjkbvvfdddfffdfffffgghjhvdtuihvstokvfaazxvjoues(≥3≤)/
求大神指导,好心人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吧...
更多精彩特权,尽在贴吧名人堂。
使用签名档&当前位置:
>>>名著阅读。(7分)完成《朝花夕拾》的读书卡片。书名《朝花夕拾》作者体..
名著阅读。(7分)完成《朝花夕拾》的读书卡片。书 名 《朝花夕拾》作者&体裁&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从写作手法方面):1、2、列举其中的两部作品(课本学过的除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鲁迅;散文;记录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列举作品: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列举其中任两篇;推荐理由:①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②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③作者在批判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讽刺手法。④常用对比手法。评分:作品答出其中任两篇即可,理由答出其中任两条,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7分。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名著阅读。(7分)完成《朝花夕拾》的读书卡片。书名《朝花夕拾》作者体..”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名著阅读。(7分)完成《朝花夕拾》的读书卡片。书名《朝花夕拾》作者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94991008645447918227092371169510《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62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62
第1/6页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的区别;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的描述,指出“公;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的照片;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二、选择;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
第1/6页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
的区别。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的照片。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二、 选择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
D.四件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有 B.没有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A、 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D、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D寿镜吾老先生三、 判断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四、简答题:1你怎么评价范爱农?2作者憎恨猫的哪些特性?3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4你眼中的范爱农是怎样的一个人?(先提出看法,接着以文中情节为例
说说认为的理由)5文章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分别是因为什么?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7、《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8、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9、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10、在《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诵什么一书后,才可去玩。11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12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13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14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15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16《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1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
18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19鲁迅《朝花夕拾》中,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能举出我们曾经学过的文章吗?20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21写出你们读过的《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篇篇名(课文除外)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来历是:23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24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25《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26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27《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28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29《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30《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3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33概括写出《二十四孝图》作品的内容提要。34《狗猫鼠》主题是什么?35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朝花夕拾》试题参考答案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5、百草园
6、子路负米、 敦巨埋儿 、老菜娱亲7.三
9、江南水师学堂
10、《琐记》
11乌烟瘴气12 强烈欲望
13生活片段14弃医从文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迎神赛会17《藤野先生》18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19 “妨害白话者”
20《琐记》
21《无常》,《五猖会》。
22新学堂与旧学堂23无常_
24藤野先生
25范爱农。二、1 D2 C3 C4 C5 B6 A7 D8 A 9 B 10A 11C 12B 13D14B三1×2√3× 4× 5 × 6√ 7√ 8√ 9×10× 11× 12√13× 14×15×16×17×四、1 爱憎分明,为人正直 2 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3、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4、略5、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7、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9、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10、 《鉴略》11、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12、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13、“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14、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15、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16、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7、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18、《狗〃猫〃鼠》19、《阿长与&山海经&》20、《藤野先生》、《狗〃猫〃鼠》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62等内容。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朝花夕拾》测试题一、填穸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m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 我们...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七年级语文《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朝花夕拾》测试题一、填空 1《 、朝花夕拾》 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 共 10 篇...  《朝花夕拾》测试题及答案doc 隐藏&& 《朝花夕拾》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 等孝道 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 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 们学过其中的《 》和《》。 2、《二十四孝图》...  《朝花夕拾》试题参考答案 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5、百草园 7.三 12 强烈欲望 8.活无常 ...  《朝花夕拾》测试题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 1926 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 们学过其中的《 》和《 》。 2、《二十四孝图》着重...  搜 试试 7 帮助 全部 DOC PPT TXT PDF XLS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资格考试/...朝花夕拾试题及答案o 3页 1下载券《朝花夕拾》测...  《朝花夕拾》试题参考答案 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3、《天演论》 4、鉴略 5、百草园 6、...《朝花夕拾》后记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朝花夕拾》后记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体&&&&裁散文作&&&&者鲁迅
作品名:《朝花夕拾》后记
作者:鲁迅
创作时间:日
创作地点:广州
体裁:散文
出处:《朝花夕拾》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应作“麻胡子”,是指,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②做的《》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性酷虐,炀帝令开,威棱既盛,至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朝泾将③,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玭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④来!咸类此也。况《魏志》载辽⑤来之明证乎?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或碑文,现今尚在或存于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⑥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⑦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肃州作的《二百册孝图》——原书有注云:“册读如习。”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凡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⑧,前有纪常序,就说:
……况迩来,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⑨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
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等事为“”,灼然可知。至于这一位“纪常郑绩”先生的意思,我却还是不大懂,或者像是说:这些事现在可以不必学,但也不必说他错。
这部《》的起源有点特别,是因为见了“粤东”的《百美新咏》⑩而作的。人重色而己重孝,卫道之可谓至矣。虽然是“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与不佞有同乡之谊,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11的出典,他注云:“隋史。”这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的;倘是《隋书》12,那里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
而中华民国九年(1920),上海的书店却偏偏将它用石印翻印了,书名的前后各添了两个字:《男女百孝图全传》。第一叶上还有一行小字道: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又加了一篇“吴下大错王鼎谨识”的序,先发同治年间“纪常郑绩”先生一流的感慨:
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无所不为,侥幸,人思幸进,求所谓,者,世不多睹焉。……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13之无心肝。长此滔滔,?……
其实陈叔宝模糊到好像“”,或者有之,若拉他来配“”,却未免有些冤枉。这是有几个人以评“郭巨埋儿”和“投炉”的事的。
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首。现在是连“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百孝图》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孝的“会稽俞葆真兰浦”先生所不及料的罢。
从说“百行之先”14的孝而忽然拉到“男女”上去,仿佛也近乎不庄重,——浇漓。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我们中国人即使对于“百行之先”,我敢说,也未必就不想到男女上去的。太平无事,闲人很多,偶有“”的,本人也许忙得不暇检点,而活着的旁观者总会加以绵密的研究。的投江觅父15,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16,很有许多人知道的。但这一个“抱”字却发生过问题。
我幼小时候,在故乡曾经听到老年人这样讲:——
……死了的曹娥,和她父亲的尸体,最初是面对面抱着浮上来的。然而过往行人看见的都发笑了,说:哈哈!这么一个年青姑娘抱着这么一个老头子!于是那两个死尸又沉下去了;停了一刻又浮起来,这回是背对背的负着。
好!在礼义之邦里,连一个年幼——呜呼,“娥年十四”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也有这么艰难!
我检查《百孝图》和《二百册孝图》,画师都很聪明,所画的是还未跳入江中,只在啼哭。但17画的《女二十四孝图》(1892)却正是两尸一同浮出的这一幕,而且也正画作“背对背”,如第一图的上方。我想,他大约也知道我所听到的那故事的。还有《后二十四孝图说》,也是吴友如画,也有曹娥,则画作正在投江的情状,如第一图下。
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那应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
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
至于画法,我以为最简古的倒要算日本的小田海仙本,这本子早已印入《点石斋丛画》里,变成国货,很容易入手的了。吴友如画的最细巧,也最能引动人。但他于历史画其实是不大相宜的;他久居上海的租界里,耳濡目染,最擅长的倒在作“恶鸨虐妓”,“流氓拆梢”18一类的时事画,那真是勃勃有生气,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但影响殊不佳,近来许多小说和儿童读物的插画中,往往将一切女性画成妓女样,一切孩童都画得像一个小流氓,大半就因为太看了他的画本的缘故。
而孝子的事迹也比较地更难画,因为总是惨苦的多。譬如“郭巨埋儿”,无论如何总难以画到引得孩子眉飞色舞,自愿躺到坑里去。还有“”19,也不容易引人入胜。还有的“”,题诗上虽说“喜色满庭帏”,而图画上却绝少有有趣的家庭的气息。
我现在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标本,合成第二图。上方的是《》中的一部分,“陈村何”画的,画的是“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这一段。也带出“双亲开口笑”来。中间的一小块是我从“李锡彤”画的《二十四孝图诗合刊》上描下来的,画的是“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这一段;手里捏着“摇咕咚”,就是“婴儿戏”这三个字的点题。但大约李先生觉得一个高大的老头子玩这样的把戏究竟不像样,将他的身子竭力收缩,画成一个有胡子的小孩子了。然而仍然无趣。至于线的错误和缺少,那是不能怪作者的,也不能埋怨我,只能去骂刻工。查这刻工当前清同治十二年(1873)时,是在“山东省布政司街南首路西鸿文堂刻字处”。下方的是“民国壬戌”(1922)慎独山房刻本,无画人姓名,但是双料画法,一面“诈跌卧地”,一面“为婴儿戏”,将两件事合起来,而将“斑斓之衣”忘却了。吴友如画的一本,也合两事为一,也忘了斑斓之衣,只是比较的胖一些,且绾着双丫髻,——不过还是无趣味。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孩子对父母撒娇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顺眼。放达的夫妻在人面前的互相爱怜的态度,有时略一跨出有趣的界线,也容易变为肉麻。老莱子的作态的图,正无怪谁也画不好。像这些图画上似的家庭里,我是一天也住不舒服的,你看这样一位的老太爷整年假惺惺地玩着一个“摇咕咚”。
汉朝人在宫殿和墓前的石室里,多喜欢绘画或雕刻古来的帝王、孔子弟子、、、孝子之类的图。宫殿当然一椽不存了;石室却偶然还有,而最完全的是山东嘉祥县的武氏石室20。我仿佛记得那上面就刻着的故事。但现在手头既没有拓本,也没有《》21,不能查考了;否则,将现时的和约一千八百年前的图画比较起来,也是一种趣味的事。
关于老莱子的,《》上还有这样的一段:
……莱子又有弄雏娱亲之事:尝弄雏于双亲之侧,欲亲之喜。(:《》22。)
谁做的《高士传》呢?的,还是的?也还是手头没有书,无从查考。只在新近因为白得了一个月的薪水,这才发狠买来的《》上查了一通,到底查不着,倘不是我粗心,那就是出于别的唐宋人的类书里的了。但这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我所觉得特别的,是文中的那“雏”字。
我想,这“雏”未必一定是小禽鸟。孩子们喜欢弄来玩耍的,用泥和绸或布做成的人形,日本也叫Hina,写作“雏”。他们那里往往存留中国的古语;而在父母面前弄孩子的玩具,也比弄小禽鸟更自然。所以英语的Doll,即我们现在称为“”或“泥人儿”,而文字上只好写作“”的,说不定古人就称“雏”,后来中绝,便只残存于日本了。但这不过是我一时的臆测,此外也并无什么坚实的凭证。
这弄雏的事,似乎也还没有人画过图。
我所搜集的另一批,是内有“无常”的画像的书籍。一曰《玉历钞传警世》(或无下二字),一曰《玉历至宝钞》(或作编)。其实是两种都差不多的。关于搜集的事,我首先仍要感谢常维钧兄,他寄给我北京龙光斋本,又鉴光斋本;天津思过斋本,又石印局本;南京李光明庄本。其次是章矛尘23兄,给我杭州玛瑙经房本,绍兴许广记本,最近石印本。又其次是我自己,得到广州宝经阁本,又翰元楼本。
这些《玉历》,有繁简两种,是和我的前言相符的。但我调查了一切无常的画像之后,却恐慌起来了。因为书上的“活无常”是花袍、纱帽、背后插刀;而拿算盘,的却是“死有分”!虽然面貌有凶恶和和善之别,脚下有草鞋和布(?)鞋之殊,也不过画工偶然的随便,而最关紧要的题字,则全体一致,曰:“死有分”。呜呼,这明明是专在和我为难。
然而我还不能心服。一者因为这些书都不是我幼小时候所见的那一部,二者因为我还确信我的记忆并没有错。不过撕下一页来做插画的企图,却被地打得粉碎了。只得选取标本各一——南京本的死有分和广州本的活无常——之外,还自己动手,添画一个我所记得的目连戏或迎神赛会中的“活无常”来塞责,如第三图上方。好在我并非画家,虽然太不高明,读者也许不至于罢。先前想不到后来,曾经对于先生辈颇说过几句蹊跷话,不料曾几何时,即须自己出丑了,现在就预先辩解几句在这里存案。但是,如果无效,那也只好直抄印徐(世昌)大总统的哲学:听其自然24。
还有不能心服的事,是我觉得虽是宣传《玉历》的诸公,于的事情其实也不大了然。例如一个人初死时的情状,那图像就分成两派。一派是只来一位手执钢叉的鬼卒,叫作“”,此外什么都没有;一派是一个马面,两个无常——阳无常和阴无常——而并非活无常和死有分。倘说,那两个就是活无常和死有分罢,则和单个的画像又不一致。如第四图版上的A,阳无常何尝是花袍纱帽?只有阴无常却和单画的死有分颇相像的,但也放下算盘拿了扇。这还可以说大约因为其时是夏天,然而怎么又长了那么长的络腮胡子了呢?难道夏天时疫多,他竟忙得连的工夫都没有了么?这图的来源是天津思过斋的本子,合并声明;还有北京和广州本上的,也相差无几。
B是从南京的庄刻本上取来的,图画和A相同,而题字则正相反了:天津本指为阴无常者,它却道是阳无常。但和我的主张是一致的。那么,倘有一个素衣高帽的东西,不问他胡子之有无,北京人、、广州人只管去称为阴无常或死有分,我和南京人则叫他活无常,各随自己的便罢。“名者,实之宾也”25,不关什么紧要的。
不过我还要添上一点C图,是绍兴许广记刻本中的一部分,上面并无题字,不知宣传者于意云何。我幼小时常常走过许广记的门前,也闲看他们刻图画,是专爱用弧线和直线,不大肯作曲线的,所以无常先生的真相,在这里也难以判然。只是他身边另有一个小高帽,却还能分明看出,为别的本子上所无。这就是我所说过的在赛会时候出现的。他连办公时间也带着儿子(?)走,我想,大概是在叫他跟随学习,预备长大之后,可以“无改于父之道”26的。
除勾摄人魂外,王中第四殿的旁边,也什九站着一个高帽脚色。如D图,1取自天津的思过斋本,模样颇漂亮;2是南京本,舌头拖出来了,不知何故;3是广州的宝经阁本,扇子破了;4是北京龙光斋本,无扇,下巴之下一条黑,我看不透它是胡子还是舌头;5是天津石印局本,也颇漂亮,然而站到第的公案桌边去了:这是很特别的。
又,老虎噬人的图上,也一定画有一个高帽的脚色,拿着纸扇子暗地里在指挥。不知道这也就是无常呢,还是所谓“”27但我乡戏文上的伥鬼都不。
研究这一类三魂,七魄茫茫,“”的学问,是很新颖,也极占便宜的。假使征集材料,开始讨论,将各种往来的信件都编印起来,恐怕也可以出三四本颇厚的书,并且因此升为“学者”。但是,“活无常学者”,名称不大冠冕,我不想干下去了,只在这里下一个武断:
《玉历》式的思想是很粗浅的:“活无常”和“死有分”,合起来是人生的象征。人将死时,本只须死有分来到。因为他一到,这时候,也就可见“活无常”。
但民间又有一种自称“走阴”或“阴差”的,是生人暂时入冥,帮办公事的脚色。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也就称之为“无常”;又以其本是生魂也,则别之曰“阳”,但从此便和“活无常”隐然相混了。如第四图版之A,题为“阳无常”的,是平常人的普通装束,足见明明是阴差,他的职务只在领鬼卒进门,所以站在阶下。
既有了生魂入冥的“阳无常”,便以“阴无常”来称职务相似而并非生魂的死有分了。
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扮演出来的应该是阴差,而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谓扮演,不如奇特些好,于是就将“那一个无常”的衣装给他穿上了;自然原也没有知道得清楚。然而从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南京人和我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顶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大背经典,荒谬得很的。
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议论了。那一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一点后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窗下。[1]①文章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五期。
②李济翁:名匡文,他著的《》共三卷,是一部考证古物、记述史事的书。
③:《》作郝王玭,唐贞元、元和年间,为(今元县之南)镇将(后升为)。他在边疆三年,每次征战都不带粮草,取之于敌,威镇。
④薛尹:指薛元赏,年间,曾任。
⑤辽:(169—),字,三国雁门(今山西朔县)人。曹操部将,屡建战功。建安二十年(215)攻合肥,他率八大破权军,名震江东。
⑥《》:宋人作传奇小说。
⑦常维钧:名惠,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北京大学法文系毕业,曾任北大《歌谣》周刊编辑。
⑧《》:即《百孝图说》。共四卷,另附诗一卷,清代俞葆真编辑,绘图。
⑨投炉:三国时吴国李娥的故事。说:“娥父时为铁官冶,以铸;一夕炼金,竭炉而金不出。时吴方草创,法令至严,诸耗折官物十万,即坐斩;倍又没入其家,而娥父所损折数过千万。娥年十五,痛伤之,因火烈,遂自投入炉中,赫然烛天。于是金液沸涌,溢于炉口,娥所蹑二履浮出于炉,身则化矣。”
⑩《百美新咏》:清代乾隆时广东颜希源编著的诗画集,内收关于、等百人的诗和画像。
11: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见北朝时民间产生的《木兰诗》,不见于“正史”。
12:史,共八十五卷。唐代等编撰。
13:南朝时的。
14“百行之先”:语出《旧唐书·刘君良附宋兴贵传》所引唐高祖诏:“士有百行,孝敬为先。”
15的投江觅父:“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涛婆婆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在三国魏邯郸郭淳作的《曹娥碑》文中才有曹娥“经五日抱父尸出”的话。
16正史:历代封建王朝组织编写或认可的史书。(乾隆)时规定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史书为“正史”。
17(?—约1893年):名猷(),字友如,江苏元和(今)人,清末画家。
18拆梢:上海方言。指流氓制造事端诈取财物的行为。
19“”:梁代的故事。见《梁书·庾黔娄传》,庾黔娄的父亲重病时,“医云:‘欲知差(瘥)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辄取尝之”。
20武氏石室:指东汉武氏家族墓葬的四个石室,四壁有石刻画像,其中以为最早,故一般称《》。
21《》:共一六○卷,清代编。辑录夏、商、周至的一千五百余件,《武梁祠画像》也收入在内。
22《》:三卷,晋代撰。记录上古至魏晋高士九十六人。据南宋《》,皇甫原书记述高士七十二人,今本系后人抄录《》所引《高士传》《后汉书》等增益而成。
23章矛尘:名廷谦,笔名川岛。浙江绍兴人。著有《》等。
24(年):字菊人,天津人。清宣统时任内阁协理大臣;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二年任北洋政府总统。他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圆滑的官僚,“”是他常说的处世方法的一句话。
25“名者,实之宾也”:语见《庄子·逍遥游》。这里的意思是说,事物的本身是主要的,名称是从属的。
26“无改于父之道”:语见《论语·学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7伥(chāng)鬼:旧时迷信传说,谓人死于虎,其鬼魂受虎役使者为“”。[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体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