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白描工笔画的白赴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图宝贝-Word下载|word2003下载|word2013下载|Word文档
扫二维码手机访问
&&&&&&&&&&&&&&&&&&&&&&&&&&&&&&&&&&&&&&&&&&&&
无此内容或者已经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昨晚儿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在看电视节目《电影藏密——孔子》。  孔子是谁就不用我说了,但是关于他的生平的的确确因为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的这其中包括封建统治的包装宣传改头换面与拔高还有建国后的种种非历史科学态度的故意的或无意的错误解读,这些迷雾极大的左右影响了一般人对孔子的认识和了解。  就单单是孔子的身世,就足以引起后人极大的纷争,因为,我们如今距离那个年代实在太久太久了,在这篇充满他人的资料和探索的帖子中,楼主企图为自己和其他的感兴趣的朋友分辨几个问题的真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还原历史的真相并展望未来。  1. 孔子的身世  2. 孔子的政见或者说理想  3. 孔子一些见于历史记载的话语的原意或本意  4. 为子路以及后人多诟病的夫子见南子究竟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5. 我们是需要一个虚构的加工的文化圣人还是需要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有缺点的真人  6. 中国文化的根脉以及中华民族未来的方向  我先说说周润发主演的这部影片。作为商业电影制作,无疑,非常的成功,这点应该毋庸置疑。既然是商业电影,就不可能不应该抱着历史的学术的态度去欣赏,但,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能忽略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对此类电影的苛求和审慎也是合情合理的。这部电影本身我没看,但看了这个电影藏密,感觉制作组还是花费了相当大的心血和努力。我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周润发那标准性的近乎虚伪的微笑。在我的印象中,孔子是个很真性情的人,从不会刻意的伪饰自己,如果他是周润发那种虚伪到让人感觉有点猥琐的微笑的人,我想,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众多弟子追随他多年服侍左右而不弃。一个人,单单凭学问人品而不靠他本质里面的那种真实坦荡亲和,是不可能让那么多人衷心的折服的。对电影吐槽就到这好了,周润发还是不错的,电影也是值得一看的,但,那其中很多并不是历史的真相,我们要谈的不是电影,是历史迷雾背后的真相。
楼主发言:36次 发图:0张
  我觉得你谈他太勉为其难了,不解释
  three  
  1. 孔子的身世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距离孔子活跃的年代大约400年。应该说,史记的文字,除了中华民族有文字之前的传说史,基本是有相当大的可信度和历史真实度的。司马迁给予孔子“世家”的地位,所谓世家,即是仅次于帝王本纪的历史重要人物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诸侯等大人物。事实上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一直对孔氏家族优待有加,确确实实是给予其他任何历史人物都没有的永世世袭诸侯和免除徭役的殊荣和崇高地位,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孔氏后人不再拥有特殊地位,可谓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这足以说明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之重大。  但是,就这么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人物,司马迁明明白白的在史记中写道:他是他老爸和颜氏女野合而生的。  什么是野合?野合意味着什么?我们显然不能以今人的理解和眼光看待这个词,所以,重点在于解读“野合”二字,幸运的是,已经有先行者做过这种探索,我们只需要借助前人的资料就可以大致还原历史了。
  ============为尊重原作者 ,以下资料全文转载==============  野合的产物:孔子为何名丘字仲尼【历史故事】  大家知道孔子为什么叫做孔丘吗?其实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典故的,传说孔子的父亲和母亲是因为说孔子是“野合”而生他的,可是是这样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看看是不是这样啊。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于公元前551年10月27日生于鲁国的昌平乡陬邑。那时,他的父亲叔梁纥已年逾66岁,母亲颜征在还不满20岁,是叔梁纥的第三房夫人。原来,叔梁纥先娶了一个鲁国女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叔梁纥希望有个儿子,于是又娶了第二房,生了个儿子,可是是个瘸子;叔梁纥十分遗憾,所以又娶了第三房,这就是孔子的母亲颜征在。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了一笔:“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说孔子是父母因“野合”而生他的,“野合”二字实在太引人注意了,后人考证,对“野合”的理解各不相同,有许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所谓野合,只能是指这位少女(颜征在)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迫使她怀孕而生下孔子”。这种说法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广为流传,而且认为孔子是一个私生子,这也是批判与贬低孔子的“好材料”。  第二种说法是,所谓“野合”是指不合礼仪的交合。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就是这么认为的,比如《论语》中说:“野者,由也”,“先进于礼乐,野人也”,都说明了“野”是不合礼的。为什么不合礼呢?叔梁纥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颜氏女还不满20岁,双方年龄相差太大,不合规矩。还有学者推测说,叔梁纥这时已没了父母,是自己去找的颜氏女,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故曰“野合”。  第三种说法是,“野合”就是在室外、野外交合,叔梁纥和颜氏女在尼山之上交合而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因为孔子还有一个哥哥。?  第四种说法是,“野合”指孔子是生在尼山即生在野外的,颜氏女把他生在一个山洞里,老虎把他衔出山洞,这个山洞就叫“夫子洞”或“坤灵洞”,现在还有遗迹。那里还有一口“扳倒井”,传说颜氏女在生了孔子之后,曾扳倒此井饮水解渴,而且井水流出以后形成了所谓的“智源溪”。  以上的种种说法,哪一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呢?现在看来应该是第三种。  今人把“野合”理解为在室外、野外交合,这是比较符合常情、常理的。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天人感应”,这种观念影响人们的性行为,许多男女实行野外交合。“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看法,古人十分重视世界万物都要和谐相处,平衡相应,即人和人要和谐,男和女要和谐,大自然和人也要和谐。风调雨顺是大自然的和谐,男欢女爱是人间的和谐,大自然的和谐会影响到人间的和谐,人间的和谐也会影响到大自然的和谐,而和谐的标志就是阴阳合一,关系平衡。《易经》里有句很有名的话:“天地茵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只有天和地、男和女、阴和阳平衡、协调了,世界万物才得以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有关人间的和谐和大自然的和谐会相互影响,中国古代有不少有名的故事。例如梁武帝时,三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皇帝很着急,几次祈天求雨都无效果,就问大臣为什么,有的大臣告诉他,如今天下阴阳失调,男旷女怨,冲达于天,所以天气也失调了。梁武帝听从了大臣的建议,采取了不少措施以调节婚嫁,果真不久就降雨了。  古代还有许多民俗都和“天人感应”、“阴阳合一”有关,例如把性交称为“云雨”、“耕耨”,是把人的性行为和大自然连在一起。古人提倡野合,认为这样可以得天地之气,有益于健康。古人还认为女子应该去田野分娩,因为可以肥沃土地。在疾风暴雨、大寒大暑、日食月食、雷电交加之时不可性交,否则会有损健康,如果得孕生子多有残疾,等等。所以,孔子的父母在野外交合,实在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当然,“天人感应”不仅仅表现在性的方面,如有重大冤情,就会天昏地暗、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也是古人的观点之一。  这些观点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性也是一种自然想象,它和其他自然现象息息相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有益于健康,实现优生。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的春宫画上是有较多反映的。古代春宫画对男女在室外、野外交合的情况描绘较多,可能室外环境比较适合于艺术描绘,但是如果这不是生活的真实,古人是不会这么描绘的。在20世纪60年代,四川彭山出土了两块东汉时期的画像砖《桑林野合图》,描绘男女两个人在桑树林中性交,后面还有个男子阳具勃起,在排队等候。过去人们是从群婚杂交的角度来分析它的,到了东汉,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已久,但是这些画像砖说明了群交之风犹有存在;同时,似乎也可以从野合的角度来分析,在桑树下面交合,这是典型的“野合”了,东汉离孔子诞生时已有七八百年,尚有此风,那么在孔子那个时代男女在野外交合更是一件太普通的事情了。  但是,后世的学者常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孔子、评价孔子,他们认为“野合”实在不合乎“礼”,孔子这么一个提倡“礼”的大圣人,竟是“野合”的产物,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就“为尊者讳,为圣者讳,为贤者讳”,把“野合”弄出许多不同的解释来了。  中国古代盛行野合,与此关系密切的还有群交。本来,群婚杂交的风俗流行于原始社会,有几百万年历史,建立一夫一妻制才是这五六千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事,可是在建立了一夫一妻制起初的很长时期内,群婚杂交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消除。当然平时是不能乱来的,可是一年中有几个节日,男男女女可以狂欢一下,发泄一下,这种群交当然总是在野外进行的,如果在家里做爱,那就不叫群交了。中国古代有“圣人皆无父”的说法,说的是凡是大圣大贤之人都是没有父亲的,如殷朝的始祖契,母亲是有娀氏之女,叫简狄,嫁给了帝?为次妃,未生过孩子。简狄有一次在玄鸟飞至之日,去祀高禖求子,吞了一个燕子蛋即“玄鸟之卵”而生契。(《史记·殷本纪》)又如周后稷之母“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记·周本纪》)在贺兰山岩画中还有这一类的感生岩画。这些当然都是神话,人哪有不性交受精而生子的呢?实际情况是他们都是母亲和人群交的产物(高禖就是一个群交之节),由于是群交,就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了。可是,如果说某个圣贤是群交的产物,实在太难听,后人就编出一番“圣人皆无父”的神话来,一以遮丑,二来为这些圣贤戴上一个神秘的光环。  关于孔子,他的父亲有名有姓,和群交沾不上边,但是“野合”却被“太史公之笔”写在正史上了,于是后世学者就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地诠释这“野合”二字。“野合”者,非野外交合也,不过不合礼制而已,其实,这都是以后人的观念、后世的规矩强加于孔子,其实,在孔子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不是很严格的,何况叔梁纥早已没有了父亲。至于六十多岁的男子娶不满20岁的女子为妻是“不合礼制”,谁规定啦?在中国古代,这一类的事实在太多了,在现代也还有不少呢!  至于“圣人皆无父”的光环,虽然孔子戴不上,但是关于孔子之生,其他光环还是有的,例如孔子在出生前,其母在尼山致祷;孔子出生前来了一个麒麟,口吐玉书;孔子诞生之辰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孔子出生时颜母之房,闻钧天之乐,空中有声等。生有不凡之人,定有不凡之事,历史似乎可以任人打扮了。(佚名/新浪读书)
  庞子博:古代圣贤之人都是文武双全,讲到孔子就必须要讲一讲老师。夏商周以前,教育全由官方贵族垄断,孔子是第一个把官学变为私学的人,学习不分阶层、身份。过去是“士”以上阶层才能学习,“士”的划分很明确,必须是贵族“妻”(就是正室)生的首个孩子,只有“士子”可以继承官爵。春秋以前把没有继承官爵权力的叫“庶衍”、“庶子”,后来逐渐演化为“嗣子”、“竖子”,到了三国就成了“杂交”等骂人的说法。孔子是庶子出身,《史记》中记载“其父纥(叔梁纥)和颜氏之女野合而生孔子”。“纥”念he(二声),同“绾”字,过去是指古人把发和丝打个揪,绾个结,“野合”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一种风俗,同现在的闹洞房一样,没人闹洞房就显得新郎新娘人缘差嘛。《易经》中“亨”和“享”是通假字(“假”念jie四声),在古代是同一个字,是祭祀的意思,“祭”是指天地之礼,“祀”是指鬼神之乱;而“云”和“云”是两个意思,“云”是指天上的云朵,“云”是叙说、歌颂的意思,“密云西郊”,“密”是厚的意思,就是指在西郊设坛唱颂,是举行祭祀的仪式。讲这些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孔子的身份,孔子真正的身份曾是“大祭司”,就是古代的祭祀官。  =======================以上是这位讲学的庞先生的解读==============
  下面一篇更有趣,贴资料,完了各人心中自有答案。  那在官方的正面的讲坛的,多半不怎么正经和地道,带着面具做人说话。我们老百姓偏偏喜欢挖掘真相,把那偶像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他走下神坛。
  孔子如何成为传奇
作者:王屠苏   孔子是一个传奇。一个人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做了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却成为一个民族两千年来奉若圭皋的行动指南,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目前除了上帝,没有第二人。  首先,孔子成为传奇这件事本身,就很传奇。  一、孔子是没落的官二代  这是有确凿证据的,首先,他爹孔纥是陬邑大夫,是地方长官,即便陬邑不如今天的乡镇大,至少也算正科级,比公安局副局长李刚还大半级。往上追一追,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国防部长,七世祖正考父是宋国总理;再向上追,孔子十一、十二、十三均是宋国国君,十四世祖是宋国开国国君;这还不算完,再往上追一代,孔子十五世祖是商朝第三十代大王帝乙,说起帝乙,知道得不多,但说商纣王,大家都知道,商纣他爹就是帝乙,再说明白点,孔子的十四世祖和商纣王是亲兄弟,孔子是殷商王族的后代——他是没落的王n代!  祖上曾经阔过,理想与现实就容易出现差距。从王室到诸候,到上卿,再到士,孔家这一支日趋没落,再往下马上就要溜到最底层了——实事上,孔子3岁死了爹地,19岁的母亲带着孔子住进了贫民区,靠替人洗洗补补和外公接济过日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在今天也是一件让人悲伤感叹的事情,孔家已经不可挽回地坠落了。  但孔子并不这么想,作为孔纥唯一健康的儿子,他必须绝地反击,他是孔家的希望,肩负着光大孔氏的神圣使命。《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这时孔子大约6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热衷于烦琐无聊的礼仪,甚至以练习磕头行礼为游戏。这是一个值得奇怪的事情,尊孔的后儒们总是标谤孔子幼而习礼,可为什么幼年孔子会有这种与其他小朋友们迥异的兴趣,动力何在?  要知道,现在我们提依法治国,周代的方略却是以礼治国,“礼”既可以说是周代的宪法,也可以说就是周代的“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需要注意的是,周礼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它是贵族的行为规范,是特权阶级自我确认高贵身份的方式,也是贵族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礼不下庶人”,作为平民的孔丘学礼,就像老农大谈三个代表,准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样无稽。  6岁的孔子为什么热衷于讲科学发展观,只能说,孤儿寡母的穷困潦倒,和贵族生活产生了强烈反差,使母子充满了对回归上流社会无限渴望,加倍地刻苦练习模仿礼,只为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这是孔子从小志向的重要体现。但是,孔子的这条路注定艰辛异常,“士”是春秋时期最低等的贵族,也是入仕作官的基础,而孔子“士”的身份早已不被贵族们承认了,标志性事件就是“季氏飨士”。  鲁国的当权派季氏举办招待酒会,邀请所有的士参加,17岁的孔子认为这是一个“认证”自己身份的好机会,兴冲冲地跑去参加,结果被季氏家臣阳虎呵斥于门外:“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季氏招待士,管你啥事?一个家臣就直接否定了孔子士的身份,这对一个积极向组织靠拢要求进步的敏感青年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更是一个莫大的刺激。  小孩之间对同伴最严历的惩罚就是“不跟你玩了”,被孤立的小朋友无疑是痛苦落寞的,但对孔子来说,这可不是玩的问题,这是今后的生计问题和发展问题。在当时的宗法社会,只有“士”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当公务员,参与和维护分配蛋糕的工作,也就是说孔子的从政之路、生计之路、翻身之路被堵死了!从小刻苦学礼,为了一个梦想,努力奋斗十余年,到最后却因礼(出身)被排斥在体制之外,该是何等地痛苦!  孔子不能不反思,不能不查找问题的原因。经过痛苦而深刻的思索,孔子充分认清了形势,并决心从根源上改变这一状况——事实上原因很清楚,他不能继承父亲“士”的地位,一方面,孔纥是靠自己的勇武才获得了最低级的贵族称号,不能真正世袭,然而更重要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原因,孔子的妈妈是“小三”!  二、从改变妈妈“小三”地位开始  孔妈妈颜征在17岁时“嫁”给了66岁的孔子爹孔纥,这之前,孔子爹已娶了两房媳妇,有了九个女儿和一个跛足的儿子,也就是说,孔妈妈是作为传承孔家香火重任的“三姨太”进入孔家的。  之所以说“进入”孔家,是因为根据司马迁在曲阜的现地调查,孔子爹和孔子妈是“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嫁没嫁进孔家还另有一说。司马迁叙史总喜欢在点滴中下力,作为孔子的粉丝,他用“野合”这两个字让后人颇费周折,历代美化和丑化孔子的都在这上面较劲,我们不必再多打一场笔仗。搁置争议,至少孔子爹妈的结合不合当时的礼数,算不上明媒正娶,即便不是一夜情式的野外苟合,也是非婚同居,不受法律保护。  正因为是没有名份的“非法同居”,孔母在孔纥的“一妻一妾一小三”格局中,地位是最低的,即便她为孔纥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也没改变这一格局。从孔纥死后孤儿寡母即被赶出家门(一说孔妈妈自始至终就在娘家附近的贫民区独自抚养孔子)可以看出,孔子的继承权首先在本家族里就没有被认可。作为一个贫民区里出来的没爹的野孩子,他的身份又怎么可能被鲁国贵族认可!  这告诉我们现代的小三们,争取一个合法的名份都是多么地重要,即便爱情是纯洁的、男人是负责的、钱是给够了的,也是不行的。因为这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伟人成长与进步路上的巨大障碍,就像孔子面对的这样。  孔子必须改变妈妈“小三”的地位!事实一再雄辩地证明,女人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孔子家族的上一次坠落正和女人有关,孔子六世祖孔父嘉是宋的国防部长,幸运地拥有一个“美而艳”的六世祖奶奶,却不幸地被宋国总理华督看中垂涎,于是华总理找借口杀了孔部长,霸占了部长夫人。孔家由此没落,避难逃奔至鲁,由宋国上卿变为鲁国士族,进而到孔子这里沦落到社会底层。  合理揣测一下,是不是因为孔子零落的家世,使他天生对正统和秩序充满了迷恋,对破坏规矩和秩序的行为不可容忍,以致立志要改变这个“礼崩乐坏”的世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成长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但现在,孔子首先要改变的是妈妈的地位,以及自己的命运。  这容易吗?能改变孔妈地位的,只有孔爹,正是因为孔爹的“失礼”和不负责任,才导致母子现在尴尬穷困的境况,可是孔爹已然仙逝,孔妈也在孔子17岁这一年病故,难道能让他们在那边正正规规地再结合一次?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写聊斋的蒲松龄这时还没诞生。  但这却难不倒聪慧的孔子,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父母合葬。合葬能改变命运吗?不错,葬礼是周礼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深刻的含义和极其严格复杂的程序,“生不同衾死同穴”,通过这种繁琐的仪式和程序,就能造成父母合法婚姻的既成事实,以此挽救自己的未来。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小三”和丈夫合葬,必然侵犯了正妻施氏的合法权益,也侵犯了小妾所生的跛足哥哥孟皮的继承权益。况且“野合”的非正规的夫妻合葬,本身就不合礼制,懂礼的孔子不会不知道,于是,他又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将母亲的棺木殡于“五父之衢”(道路交叉口或街中心),一个引人注目的临时之所。  客观上孔子不知父墓在何处,殡“衢”问路,引起广泛关注,实际上这为孔子提供了一个试探孔纥家族态度的机会。孔妈妈不知孔纥的墓地,正妻施氏肯定知道,但如果孔子贸然去孔家问,十有八九会被拒绝。于是,孔子采取了一种间接的办法,制造轰动效应,施氏虽没出面帮忙,但也没出面阻拦,没有表态,就等于是默许。  施氏无子,且已继承了孔纥的家产,再争这样一个合葬的名份,没有十分的必要,而孟皮则是一个不知礼的粗人,于仕途并无想法。孔子做出这样一种姿态,是合礼、合情、合理的。至于施氏帮不帮忙则无关紧要,如果真要问墓地,根本不需要殡“衢”问路,因为孔子很快就神奇地从邻人挽夫母亲那里知道了父亲的墓地,将父母合葬。  孔子父母成了合法夫妻,而且是孔妈想都不敢想的正妻。由此,孔子也成了孔纥的合法继承人,并且通过轰动性的葬母行动,对“士”的身份进行了公开化的正名。孔子这一记漂亮的组合拳,堪称是现代私生子们争取合法权益的楷模。这还不算,更重要的是,孔子从这次葬母行动中,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三、丧葬业是孔子的“第一桶金”  孔子用一次葬礼,证明自己是陬邑大夫孔纥的合法继承人,但是就此让鲁国贵族承认孔子“士”的身份,也并非那么容易。从一个穷孩子一跃而成为士,孔子还必须用过硬的素质和能力来证明自己。在那个时代,能力素质的第一要素就是知礼,作为平民的孔子能做的最接近“礼”的职业,就是“儒”,说白了就是从事丧葬礼仪的专业人员,而孔子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儒,起源于殷商时代的宗教礼仪。殷人崇尚鬼神,所谓儒,就是负责祭祀,专门为人料理丧事、祭神拜鬼的神职人员。还有种说法,儒来源于周代王官,在周王室败落,GDP崩溃,发不起工资的情况下,许多周朝公务员流散民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除了懂礼,什么也不干不了,便张罗起替人操办红白喜事的营生,吹吹打打,换点小钱,养家糊口。  总之,儒是一种装样演戏,骗吃混喝,收人钱财,替人哭丧的低贱服务业。黄坚在《思想门》里形容春秋时期儒的生活状态是:“谁家有喜事,赶紧凑个班子过去热闹一下;谁家有丧事,又赶紧拉上一拨人马,过去热闹一下。——弄顿吃的,攒点零花钱。”当然,这个行业也是需要真本事的,怎么说也算是在“演艺圈”混,再加上周礼的复杂,不懂一点专业和文化是不行的。  孔子正是这个圈里的人,不管是作为殷商后裔,还是没落士族,不管是为了潜心学礼,还是用于谋生,孔子与儒都有着天然的联系。孔子少年时,就在丧礼上当吹吹打打的小乐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门弟子为尊者讳,避而不谈的“鄙事”,当然包含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丧葬技艺。  孔子本人并不避讳曾经从事的“鄙事”,而且终其一生,都不肯放弃为人主持丧葬仪式的机会,这是一种深沉的职业意识,也是他由一名吹鼓手迅速成长为周礼大师的充分理由。他绝不甘心打杂的小角色,他有发扬周礼的大追求,成名之后的孔子在齐国遇险,捞起刚下锅的米就跑,但在逃命途中,也念念不忘观摩季札儿子的葬礼,以便交流切磋,学习提高——当年的事发地山东莱芜,现在把周代葬礼搞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丘若有知,当感甚慰。  春秋时代重要的礼有很多,比如朝礼、籍礼、大搜礼、聘礼、祭礼、丧礼等等,但在这些礼中,年少贫贱的孔子所能大量参与和接触的大多只有丧礼。孔子正是因为丧事办得周全,博学懂礼,迅速崭露头角,闻名鲁国,以至孔子20岁生子时,鲁君亲赐鲤鱼为贺,遂起名孔鲤,这一事件是孔子身份被认可的重要标志,是对孔子懂礼的褒奖,这时距孔子葬母正名仅仅三年。  丧礼是周礼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儒的起源,当然也是孔子的必修课,更是他早期重要的生活来源。本版悬疑大师在《孔子第八副面孔》里经过细密论证后甚至断言,古老的丧葬业还是孔子思想的真正来源,如此便可解决“圣人无常师”的疑问——这个行业的大量儒者可能就是孔子的启蒙老师。  从文献上看,《论语》中提到丧葬之事的就有17处之多,另一儒家典籍《礼记》共列出11章专门介绍葬礼,占全书篇章近四分之一,其中有许多孔子治丧礼的经验之谈,如“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说明他注重以诚感人;还有孔子为人看风水、选墓地的记录,这既是孔门弟子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他们“学而时习之”,赚取活动经费的重要途径。所以说,丧葬活动是孔子从政、谋生,以及思想上全面进阶成熟的重要根基。  孔子甚至还常向弟子们炫耀自己的敬业精神:“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办丧事尽礼到位,即便喝酒也不多喝,绝不致醉。孔子办丧,犹重一个诚字,所谓“祭思敬,丧思哀”(《论语?子张》),所谓“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孔子替人哭丧那天,是不会再唱歌的,这是职业道德。如胡适所说,“孔子只是那个职业里出来的一个有远见的领袖,而他的弟子仍多是那个治丧相礼的职业中人”(《说儒》)。  孔子到齐国游说,齐景公被孔子拍得舒服了,便想委孔子以重任,但宰相晏婴却拿孔子的历史问题说事:夫儒者“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史记?孔子世家》)。晏婴看不上这些腻歪的儒者,认为他们是花架子,与国家无益。这对孔子又是一个莫大的刺激,他有远大的抱负,当然不满足于这样的境况,所以下决心转变儒者的生存状态,他教育弟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歧义颇多,因为这是《论语》全篇唯一提到“儒”字的地方,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解释:“儒在孔子时,本属一种行业,后逐渐成为学派之称,孔门称儒家,孔子乃创此学派者。本章儒字尚是行业义。”钱穆在这里,指出了儒的本意,却又不愿挑明,他羞羞答答不肯指出的行业,正是大量儒者从事的丧葬业。而儒,正是在孔子的不懈努力下,才真正从此成为一门学派和思潮。
  四、壮志难酬的儒家学团总书记  孔子所说的“君子儒”,表面上说的是职业操守,其实更深层次的,可能就是指儒的转型------由从事低贱丧葬礼仪的“小人儒”,转向讲礼、传道、授业的教师儒,或者更高级的宗社礼官,直至最后入仕,进入政治领域,推行周公之治的理想。只有完成这样的转型,才够得上“君子儒”。孔子本人即是按这条道路完成华丽转身,奔向他的理想之境,他自然也期望把出身贫寒的弟子们同样推销出去。  就在鲁君赐鲤之后,20岁的孔子即成为季氏家臣,先为管理仓库的“委吏”,后为管理畜牧的“乘田”,官虽不大,却是孔子仕途的开始;27岁,孔子开办私学,宣扬礼治理念;30岁,闻名于诸候,齐景公会见;34岁,问礼于老子,担任鲁宗社礼官;37-50岁,聚徒讲学;51-54岁,先为中都宰,后升小司空,再升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孔子为什么要把学生推销出去?因为他办的是私学,而且是收费的私立行政学院,试想一个学校不但生活清苦、没有文凭,而且不包分配,谁还会来呢?孔子要把学办好,最重要的是能为学生在仕途上提供保证,至少有可能的前途预期,所以“孔门讲学,本在世用”(钱穆),孔门弟子求学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出仕做官,子张就直接坦白是来“学干禄”的。  孔子告诉子张,在官场混,要注意谨言慎行,则“禄在其中矣”,这是老奸巨滑的至理名言啊。但是孔子本人到死都不遵守这样的金科玉律,到处惹火点炮,有事没事,找鲁君理论理论,铁了心要削三桓的藩,为鲁君打抱不平。作为新兴的政治势力,他和他的学团引起了鲁国贵族的警觉,很快受到排挤,于是55岁的他不得不请辞下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四处碰运气。  孔子之所以不能谨言慎行,是因为他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定信念和远大志向。他不排斥,甚至鼓励弟子们出仕求禄,但必须符合他推行德政、礼治的政治理想,即通过“克己复礼”,最终恢复周公之治时的礼乐制度。他之所以颠沛流离,游说列国,积极推销弟子,甚至自己几次按捺不住要出山,即便和叛乱分子合作也再所不惜,为的也是推销自己的政治理想。  季氏请冉求出仕,孔子很高兴,狠不得踹一脚,让冉求飞过去。冉求不负师望,以出色才干,迎接年迈的孔子回到祖国。但是,当冉求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时,孔子认为这是变相剥削小民,不合仁政理想,遂表示与冉求断绝师徒关系:“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心爱的弟子违背了他的教诲和初衷,他感到无比痛心,甚至号召其他弟子围而攻之。孔子在这时,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学校校长,而成为他所倡导学说的一面精神旗帜。  在讲学和周游列国中,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整理三代以来典籍,并用自己的威望将零散儒者慢慢凝聚起来,他的学团成长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以推行礼乐和仁政为理想,以批判和约束权贵行为著称,夺人饭碗、引人侧目,这也是他们屡遭各国权贵非难和打击的重要原因。  孔子正是这个学团的总书记和精神领袖,他不但把儒从一个低贱职业里解放出来,还引导儒走向政治现实,继而形成一种思想学说,甚至把这种学说转化为一种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在言传身教中,他用先知般的人格魅力洗礼了众多弟子,精神的力量一旦发动起来是可怕的,本-拉登也不过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弟子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仍然愿意抛妻弃子,跟随孔子长期流亡,在困于陈蔡、绝粮七日的情况下,即便有怨言,依然不离不弃的原因。  正因如此,何新把孔子学团比作:“一个具有政治宗旨(克已复礼,令天下归仁),共同的价值观念(仁、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且有系统组织,甚至具有某种人身隶属性(一日拜师,终身为父),人数颇为众多,而且有内部层级(领袖七十二,所谓七十二贤人,总人数三千)的雏型政党。”“正是这个党团的形成,使孔子具有了‘素王’的地位,并且对时代政治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孔子略传》)  儒家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门学派和一种信仰,以及一股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弟子还有弟子,师师生生无穷匮也。儒学在孔子身后成为显学,横行中国两千余年。不管后来儒学由于何种原因、出于何种目的被人利用,反正它深刻影响并主导了中国人思想和行为,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不幸的是孔子本人于73岁那一年,不无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他孜孜以求的世界,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他半生的落魄和流离,他绝不会想到死后会怎样的辉煌;以他一生的执著和坚守,也绝不会容忍后世的喧嚣和利用。但他死了,这一切便都与他无关,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正是因为孔子从政受阻退而变身为大教育家,成就了儒家后来一统天下的局面。大胆假设一下,如若孔子从政受重用,或许历史上就会多一个子产或管仲式的明相,或许就没有儒家的独霸天下了。如同李自成、洪秀全进仕受阻才揭竿而起,确保真正的人才有出路是当政者必须认真考虑的。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贤者实为七十七,其中有名有姓有年龄事迹的三十五人: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仲弓父、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颛孙师(字子张)、曾参(字子舆)、澹台灭明(字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原宪(字子思)、公冶长(字子长)、南宫括(字子容)、公晰哀(字季次)、曾蒧(字晰)、颜无繇(字路)、商瞿(字子木)、高柴(字子羔)、漆雕开(字子开)、公伯僚(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有若、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梁鳣(字叔鱼)、颜幸(字子柳)、冉孺(字子鲁)、曹恤(字子循)、伯虔(字子析)、公孙龙(字子石)。
  五、“圣人”是一份不得不干的职业  孔子最后一次回到鲁国是69岁,鲁哀公给他极高的礼遇,尊奉他为“国老”,算是中顾委委员,这时孔子仍有心从政,然终不被用。孔子死时,鲁哀公亲致悼词,称孔子为“尼父”,然而子贡却愤愤然:“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人活着时不能用他,死了又来悼念他,算什么意思嘛!  什么意思?其实子贡心里很清楚。跟着孔子玩自助游,灰头灰脸这么多年,子贡早就明白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儒家那一套东西是多么地迂腐和不贴实际。孔子在世时,以他的人格和威望能够统领整个学团,孔子走了,这个学团就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子贡此时是孔门弟子的中心人物(颜回、子路已死),要想将儒学发扬光大,团结同门,最方便实用的途径就是先圣化孔子,然后搞偶像崇拜。(题外话,就如同金正恩要继承权力,就必须神化金正日,保存金正日遗体,继承先军政治一样。)  孔子活着时,子贡就称孔子为“天纵之将圣”,是第一个吹嘘孔子为圣人的弟子,死后更吹嘘孔子是“生民未有”——自古以来没有超过孔子的人,包括尧、舜、周公都不在话下。众弟子当然也不甘落后,连被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也开窍了:依我看,夫子比尧舜强得那可不是一星半点!另一弟子有若马上露骨附合:“岂惟民哉”,岂只人类有这样的不同!老师就是走兽中的麒麟,飞鸟中的凤凰,是泰山之于土丘,河海之于水沟!  这段有趣的吹捧,出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当然也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崇敬:孔圣人啊,“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这是标准的孟氏独断论式的胡吹,孔子早讲过关于管仲的“大义小义”问题,孟同学是不注意听讲,还是故意装作听不见呢。也正是在此篇中,孔子亲口否定了“圣人说”。  子贡问:夫子算是圣人了吧?孔子答:“圣则吾不能”,圣人我还做不到,只是“学不厌,教不倦”罢了。子贡马上论证:老师,你错了,“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你原来早就是圣人了啊,必须的!遇到子贡这样的好学生,既吹喇叭,又抬轿子,孔子想不当“圣人”,也身不由己了。这告诉我们一个潜真理,人到一定位置上,想下来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孔子生前曾不只一次拒绝当圣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吾有知乎?无知也”;“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孔子之所以说这些话,是因为当时就有人想将孔子捧上圣位,但孔子明确表示不接受,他既不愿降低圣人的标准,更不想让自己跌得更惨,不管弟子们如何急切,怎样盛情,“圣人”这顶高帽,他坚决不戴。  但是,当不当“带头大哥”,不是一种意愿,而是一种责任,众小弟们的未来可以不考虑吗?江湖道义可以弃之不顾吗?再远一点,小弟家眷们的幸福可以放手不管吗?孔子是“圣人”,他不懂这些,但子贡是商人,是纵横家,是肩负重任的孔门大弟子,他必须懂!也肯定懂,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竖一杆大旗是多么地重要,这关系到儒家学团的存亡兴衰。  不可否认子贡对孔子的感情,他尽毕生之力维护老师,孔子临终七天,子贡一直守在身边,众弟子们为孔子守墓三年,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也许,正是因为子贡这种感情的诚挚,吹嘘起来才那么地逼真:“夫子之墙数仞”,“赐之墙也及肩”;“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子贡是极有才干的人,善于经商,家累千金,是诸侯们的座上客,也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后勤部长。《史记》用5000字记载子贡事迹,赞其为纵横家和巨商,司马迁甚至声称,之所以“孔子名布扬于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子贡的活动(《货殖列传》)。这话倒不假,据说子贡为追忆先师,用木头雕刻了孔子像,前来祭拜的孔子粉丝们见了都想留一个作纪念,子贡从中看到商机,招募工匠大批生产孔子雕像,利用自己发起的偶像崇拜狠赚了一把。  子贡以圣化绑架了孔子,但他也只是古今圣化孔子的第一人,至多算是星星之火。自子贡以后,儒家的造圣运动就从没有停止过,甚至屡屡出现造神高潮,历久不衰。“圣人”成为孔子不得不干的职业,可惜中国人的造圣技术总逃不脱“圣人降世,天有异象”的烂把戏,圣化之余是无数次的神化或仙化,是真崇拜,还是真愚弄?抑或真利用,拉大旗作虎皮标谤自己?  历代帝王争先恐后地加封孔子,孔子本人也享尽生前所不曾有的荣华与膜拜,可惜“生不能用,死而诔之”,究竟什么意思?这一切和他本人有关吗?这是孔子本身想要的结果吗?
  六、孔子是最古老、最热门、最时尚的肉票  伟大定律第一条:伟大人物个个相同,但是伟大的方式却各有各的不同。  伟大定律第二条:伟大人物生前越痛苦,死后就越光荣;死后越光荣,做鬼就越痛苦。  伟大定律第三条:伟大人物是最易被绑架利用的弱势群体,更可悲的是上访无路,申冤无门。  “生不能用”,是因为孔子当真要搞仁政,帝王们不同意,“死而诔之”,是因为帝王们假装要搞仁政,只有等孔子死了再搞。可是子贡在他那个历史时代,不能参透这样的道理,他看不到后世帝王们是如何将儒学玩弄于股掌,他想的只是发扬儒家学说,推行老师理想,至少目前要维持学团的运转。  然而事实上,不管子贡怎么努力,学团的分化都是不可避免的。孔子死后不久,子夏等人便越过子贡,推举有若为孔门新的核心人物,此举遭到曾子等人的反对,只好作罢。自此,弟子们为抬高自己而进行的孔门正宗之争就没停止过,先是与众不合的子张自立,在非议声中,子思又意图凭借孔子亲孙子的身份取得正统,也遭抵制,之后又有弟子推出颜氏门徒……  提这段公案意思是:仅在孔子逝世不长的时间里,在孔子亲传弟子的努力下,儒家尚且出现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分化,孔学还能保存其本来面目吗?荀子是先秦后儒最后一位大师,他在《非十二子》中,旁征雄辩,直接称子游、子夏等人为贱儒、偷儒,称子思、孟子为瞀(昏)儒,称别人为俗儒,反正都是“小人儒”。孔门后学的分裂及其素质可见一般。  后来韩非称“儒分为八”,其实弟子还有弟子,门徒还有门徒,又何止八派,十派。在这样的大分裂中,儒生相轻,各自提出一套理论,挟孔自重,声称自己最能代表孔子,如此,孔学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更不排除后世贱儒、瞀儒等“小人儒”们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作怪,那么,儒学以后的被改造和利用,以及孔子的被改造和利用,岂不令人堪忧?  事实也正如此,在孔子被成功推为圣人,并被徒子徒孙实施了第一次绑架之后,孔子即成为江湖各大门派争相绑票的热门人质,俗称肉票。这一巨大肉票自汉儒叔孙通献媚于刘邦,董仲舒献策于刘彻,位列独尊后,便一直香了两千多年。从两汉到唐宋元明清,再到辛亥民国,单是历代帝王就给孔子加了23个封号。直到最近的当下,所谓国学热来临时,孔子仍是最肥美、最时尚的一档肉票,江湖人称“前无古票,后无来票”。  孔子提出“仁政”的口号及其“尊王”的主张,是他被绑的重要原因,统治者们都喜欢把它贴在脑门上广而告之,标榜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暗地里却不断加强专制的威力。当然,绑架孔子的不只帝王统治阶层,孔门后学、普罗民众、革命党人、学者砖家、反儒人士都是潜在的绑匪,只是目的和方法不同罢了。  绑匪不一定都是圣化美化孔子的,因为绑票也分正绑反绑,正绑是挟孔自重,反绑是贬孔自重。张荣明总结历史上孔子的七种形象,揭示了孔子被绑的具体形式,它们分别是:  圣化的孔子——绑匪代表孔门弟子;  矮化的孔子——绑匪代表先秦诸子;  正统化的孔子——绑匪代表董仲舒;  神化的孔子——绑匪代表经学诸儒;  僵化的孔子——绑匪代表朱熹;  维新化的孔子——绑匪代表康有为;  丑化的孔子——绑匪代表洪秀全、五四及文革青年。  其实,张荣明漏了重要一条:  工具化的孔子,绑匪代表——历代帝王。  肉票的历史就不再多言了吧,主要是那太长了,一本书写不完;被绑的细节也省略了吧,如今的破案类电视剧更像教唆片,专教人学坏,另送反侦察技术;什么,你就喜欢看撕票?我不上你当。现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有人专门喜欢看人跳楼,人家犹豫,他就怂恿鼓劲;鼓劲不成,就改激将法,说人家是装样子演戏不敢真跳,可真跳了他又骂人傻蛋;也有到最后都不跳的,他又愤然,“妈的,耽误老子一下午时间!”  我坚决不耽误大家时间,但撕票的事,还是值得商榷。人家说“孔家店是粮食店”,打倒了孔家店,以后吃什么?不过也有人说,绑票和撕票是辩证的统一,没有绑票,就不可能有撕票,没有撕票,绑票也就没什么威力。想想也是,五四打倒孔家店,结果民国可劲尊孔,文革批孔,甚至掘了孔坟,共和国不照样把孔子捧上天?所以说,先绑后撕,撕了再绑,绑了复撕,再绑愈紧,才是王道。  孔子的传奇暂且告一段落,与其说是孔子的传奇,不如说是历史的传奇。不管这个传奇和他本人有没有关系,这个以他的名字为图腾的千年老店,已成功地将上亿分号开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和血液里,想赖也赖不掉。到底是谁绑架了谁,还真不好说。  孔子本身是一个有信念、有追求、有思想、有品味的可爱的“四有”老头,怀揣大同盛世梦想,于现实世界里拼杀抢夺,“知其不可而为之”,奋斗的坚定性与注定的不可能结果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奇异的画卷,击中了我们柔软的心灵。  如果有一天孔子获得了最佳传奇奖或者感动中国人物,我想评价一定是这样的:  他以贫贱的出身,证明了自己血统的高贵;  他胸怀“和谐天下”的大志,却注定一生颠沛流离;  他穷困潦倒,却有一帮弟子饿着肚子日夜追随;  他坚守礼乐仁义的理想,终于成为教化万民的素王;  他长眠地下,依然是毁誉不止、争论不休的永久传奇。
  电影都没看就扯这么出来  
  好了,这篇长资料贴完了,我自己都是第一次看,我得花点时间消化。  歇歇先。  其实我一直觉得孔子是个很聪明也很可爱的人,一个人被有意无意的误读是件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自古圣贤皆寂寞吧,哈~~~  比如他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就争论了上千年,要我看,孔子其实是个很有民本思想的人,他之后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民本思想的孟子荀子才是他核心思想真正的传人。他有着贵族士阶层的祖上光荣,却不得不一切都靠个人奋斗,实实在在的完成了平民到死后殊荣无比子孙后裔顶礼膜拜感恩不尽的伟大逆袭。  我就觉得,他这话,很简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人民素质足够,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发展;如果人民的素质不够,就应该通过教化让他们懂得礼仪等公民素质。”  他是个很真很可爱的人,起码我是这么看的,当时陈蔡之难被人误认为阳虎,追随他的弟子很多都动摇了,问夫子,君子也会穷途末路吗?孔子说下了平淡却伟大的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所以他最欣赏颜回,穷而不改其志,不以世人之烦忧衣食不丰足为虑。或许他觉得,君子便应该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应该超越普通人。  孔子见南子后,子路气冲冲,大声质问孔子,你怎么能去和那个名声那么烂的风骚女人私下会面?知不知道这让我们也面上无光?可爱的孔子指天发誓:老天可以作证,我没有做逾越礼的事。
  @奉旨把妹专用 12楼
10:36:00  电影都没看就扯这么出来  -----------------------------  不需要看电影 关于孔子我读的够多了  把妹哥 风闻你在深版的风评不好 你还是低调点吧 祝开心~~~
  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  孔子的身世,相信大家有了自己的答案了。  他哥虽然腿有残疾,不如孔子孔武有力英俊潇洒,但是名正言顺的正儿八经的孔家继承人,孔子也只有学习游学交游走儒者这一条路,才能实现他的理想抱负了。
  @奉旨把妹专用
10:36:00  电影都没看就扯这么出来  -----------------------------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14楼
10:38:00  不需要看电影 关于孔子我读的够多了  把妹哥 风闻你在深版的风评不好 你还是低调点吧 祝开心~~~  -----------------------------  五十步笑百步
  那么 孔子的理念或者说理想 究竟是什么呢?  个人觉得 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奉旨把妹专用
10:36:00  电影都没看就扯这么出来  -----------------------------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10:38:00  不需要看电影 关于孔子我读的够多了  把妹哥 风闻你在深版的风评不好 你还是低调点吧 祝开心~~~  -----------------------------  @2K小姐 16楼
10:42:00  五十步笑百步  -----------------------------  是250步笑百步好不,张老师风评岂是区区一个把妹能比?加实小黄差不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呵呵 花间 小白 俺的二位跟屁虫忠实粉丝 乖了 一个人给颗糖  乖乖一边坐着 不许再调皮了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20楼
10:44:00  呵呵 花间 小白 俺的二位跟屁虫忠实粉丝 乖了 一个人给颗糖  乖乖一边坐着 不许再调皮了  -----------------------------  张老师,我不捣乱,认真地问个问题:为啥你那么喜欢百度黏贴?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10:44:00  呵呵 花间 小白 俺的二位跟屁虫忠实粉丝 乖了 一个人给颗糖  乖乖一边坐着 不许再调皮了  -----------------------------  @2K小姐 21楼
10:48:00  张老师,我不捣乱,认真地问个问题:为啥你那么喜欢百度黏贴?  -----------------------------  大胆,我张老师会告诉你我爱说教,但是脑容量不够,最近原创的都被人三句话吊死,所以借助官方数据来掩饰我的才疏学浅和无能为力但是又想做版霸的强烈企图心么?
  孔子在这篇侍坐中借曾皙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或者说人生理想: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他希望作为一名君子,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之后,人类社会能够达到一种他心目中的秩序平衡,不需要为政者过多的劳心劳力而社会自然的安稳,人人和谐相处互敬互爱,然后此时他就可以非常愉悦的不必再俗务缠身而可以单纯的享受和友人的春游诗会了。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10:44:00  呵呵 花间 小白 俺的二位跟屁虫忠实粉丝 乖了 一个人给颗糖  乖乖一边坐着 不许再调皮了  -----------------------------  @2K小姐 21楼
10:48:00  张老师,我不捣乱,认真地问个问题:为啥你那么喜欢百度黏贴?  -----------------------------  这次我站在小白这边。  老师,我来说两句  1,真不喜欢百度,长篇大乱,影响阅读。多说说自己看法吧  2,老师,你为啥起个这样的名字?影响我对ID的辨认。
  @2K小姐 21楼
10:48:00  张老师,我不捣乱,认真地问个问题:为啥你那么喜欢百度黏贴?  -----------------------------  好过你自己脑残意淫不好学一万倍  还有 你不知道中国那些大学者都必须在故纸堆里面去找精华吗?  别再问我什么了 好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狂妄者永远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比如你
  @单纯的百灵鸟 24楼
10:53:00  这次我站在小白这边。  老师,我来说两句  1,真不喜欢百度,长篇大乱,影响阅读。多说说自己看法吧  2,老师,你为啥起个这样的名字?影响我对ID的辨认。  -----------------------------  把自己单纯的脑袋瓜子多装点东西吧 既然是讲历史 如果读资料文字的耐心都没有 你还是出去参与玩闹帖子比较的好 我的帖子当然我自己做主 你如果不喜欢大可以不看的嘛 我永远不会为讨喜别人而改编自己 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一个人要保持自我和个性 才不会迷失在群体无意识之中保持独立和清醒  为什么要辨认ID?难道你不是希望能够从论坛文字中获益吗?  我就很少关心哪个ID究竟是谁的 这很无聊 很浪费生命。生命太短了,我想抓紧点做自己想做的,如果你那么好奇和八卦,其实八卦和情感更适合你呆。  我宁愿一个BBS全是不认识的人,但其中充满各种自己可以获取的东西。  如果你也对孔子有兴趣,就好好的读一读,甚至自己去寻找资料全面的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真相,如果不是,恩,这个帖子不适合的。那真的跟你说对不起了!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25楼
10:54:00  好过你自己脑残意淫不好学一万倍  还有 你不知道中国那些大学者都必须在故纸堆里面去找精华吗?  别再问我什么了 好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狂妄者永远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比如你  -----------------------------  不是要把自己百度过的东西黏贴上来才证明自己好学,那只能说明自己心虚,不懂装懂。大学者是必须在故纸堆里找精华,但不是把故纸堆里的东西全部搬到自己的研究成果里去。他们只是吸收,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你自己的东西在哪里?  “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还没有完全明白”——爱因斯坦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10:54:00  好过你自己脑残意淫不好学一万倍  还有 你不知道中国那些大学者都必须在故纸堆里面去找精华吗?  别再问我什么了 好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 狂妄者永远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比如你  -----------------------------  @2K小姐 27楼
11:02:00  不是要把自己百度过的东西黏贴上来才证明自己好学,那只能说明自己心虚,不懂装懂。大学者是必须在故纸堆里找精华,但不是把故纸堆里的东西全部搬到自己的研究成果里去。他们只是吸收,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你自己的东西在哪里?  “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还没有完全明白”——爱因斯坦  -----------------------------  我最讨厌别人拿名人名字抬杠了  还爱因斯坦级别,马云之流简直是渣滓
  有些搞笑,你确定你知道都是真相?
  @卖卫生棉的布条妹 28楼
11:04:00  我最讨厌别人拿名人名字抬杠了  还爱因斯坦级别,马云之流简直是渣滓  -----------------------------  免得张老师说我不好学,说我YY嘛,我教育他他听不进去,让爱因斯坦那个脑残教育他吧
  @2K小姐 27楼
11:02:00  不是要把自己百度过的东西黏贴上来才证明自己好学,那只能说明自己心虚,不懂装懂。大学者是必须在故纸堆里找精华,但不是把故纸堆里的东西全部搬到自己的研究成果里去。他们只是吸收,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你自己的东西在哪里?  “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就是你还没有完全明白”——爱因斯坦  -----------------------------  用你那顽固的脑袋瓜子好好的读吧 我都说了很多了 你要视而不见,我也没有办法!  放下你的偏见 你才会看清这个世界和别人 这话是我自己说的 我不像你 总是犯逻辑错误 扯虎皮做大旗 爱因斯坦说的不等于就绝对正确。  有些事情可以一两句说清楚,有些不能,爱因斯坦自己放个屁,你当他是香的,因为你又犯了逻辑错误,觉得爱因斯坦不会错。第一,他当时的相对论只有几个人懂,你能说他没有把这东西深入浅出讲简单明白吗?第二,爱因斯坦一直是个确定论者到死都不肯认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足以证明你的荒谬可笑。  好了,不和你争,因为这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我不会傻到试图去说服一个一贯自以为是从不认错的人。你乖乖呆着就好了,乖啦~~~
  回复第16楼,@2K小姐  @奉旨把妹专用 12楼
10:36:00   电影都没看就扯这么出来   -----------------------------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14楼
10:38:00   不需要看电影 关于孔子我读的够多了   把妹哥 风闻你在深版的风评不好 你还是低调点吧 祝开心~~~   -----------------------------   五十步笑百步  --------------------------  吼吼,都说五十步笑百步,却没想过百步人家是怎么想的,何苦去争个口舌上的优劣,实实在在的逃命才要紧  
  @feng_sui2 29楼
11:04:00  有些搞笑,你确定你知道都是真相?  -----------------------------  我可不知道 我想接近历史 你可以谈谈你的认识啊 不要告诉我你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  历史迷雾重重 今人能做的 只能是尽量接近 欢迎一起吹水啊
  @奉旨把妹专用   呵呵 把妹哥你最好离口水战远点 我很担心你们深版的兄弟发现了又过来K你
  @2K小姐 30楼
11:05:00  免得张老师说我不好学,说我YY嘛,我教育他他听不进去,让爱因斯坦那个脑残教育他吧  -----------------------------  脑残的是你 人家起码知道自己脑残该吃药 你整一个当自己全知全能  是人就会犯错 有什么打紧 我就经常认错道歉 这样子才会进步 你说得对我当然感谢你啦 说得不对我也感谢你那就有点虚伪了嘛
  我觉得全广版只有张老师不是脑残,不对,是全广州,不对不对,是全中国。。。
  前几天和两个同事工作的时候一边闲聊 不知闲聊到哪个话题 一同事说孔子说“以德报怨”很不好 不认同  我说 这是大家以讹传讹误读了 人家孔子的原话是:以德报怨 何以报德 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  瞧 孔子就是这么可爱和性情的人,后人不知怎么传就变样了,他说我们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K小姐 36楼
11:13:00  我觉得全广版只有张老师不是脑残,不对,是全广州,不对不对,是全中国。。。  -----------------------------  我脑残有得治 天天看书吃药 你脑残还自以为很牛逼 所以 可悲的是你 哈哈
  feng_sui2
11:04:00  有些搞笑,你确定你知道都是真相?  -----------------------------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33楼
11:08:00  我可不知道 我想接近历史 你可以谈谈你的认识啊 不要告诉我你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  历史迷雾重重 今人能做的 只能是尽量接近 欢迎一起吹水啊  -----------------------------  老师,我这种不想用脑的人,不关心这些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又不会让我开心的东西。我关心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
  -----------------------------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26楼
11:00:00  把自己单纯的脑袋瓜子多装点东西吧 既然是讲历史 如果读资料文字的耐心都没有 你还是出去参与玩闹帖子比较的好 我的帖子当然我自己做主 你如果不喜欢大可以不看的嘛 我永远不会为讨喜别人而改编自己 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一个人要保持自我和个性 才不会迷失在群体无意识之中保持独立和清醒  为什么要辨认ID?难道你不是希望能够从论坛文字中获益吗?  我就很少关心哪个ID究竟是谁的 这很无聊 很浪费生命。生......  -----------------------------  我只是说了两点,就扯上了我“好奇和八卦,其实八卦和情感更适合你呆”。贴子不就开出来给别人看的嘛,难道不能让别人说出看法吗?谁又为讨喜别人改编自己吗?反正我不是,如果我是,我那晚就不会被人骂得狗血了,还收到辱骂的站短,一打开一堆信息。。。。。  算了,打扰,你们继续。。。。
  孔子曾言:“管仲之器小哉。”  其实,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是管仲。都不知道孔子是因何说这句话的。管仲把易牙竖刁都留在齐桓公身边没有除去,还能说管仲器小吗?管仲治齐,齐国大富大治,天下归心,论政治才能和远见不是孔子能够比的。  管仲之器小哉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是这么想的,孔子是以君子自比的,所谓君子,无形无状,天地之大能容于君子之心。此器,当形容管仲有受限制或者说成就有局限性,不似他孔子这样的君子,无可限量。意思就是说他孔子啥都能行,君子不器,就是这个意思。  或许他觉得君子不器,应该有更高的人生境界?不懂!
  @2K小姐 36楼
11:13:00  我觉得全广版只有张老师不是脑残,不对,是全广州,不对不对,是全中国。。。  -----------------------------  我觉得他很自卑,内心深处觉得还说不过把妹哥,所以不断劝降和假装仁慈,为对方着想角度劝对方离开  这得多自卑和虚伪啊。
  @单纯的百灵鸟 40楼
11:13:00  我只是说了两点,就扯上了我“好奇和八卦,其实八卦和情感更适合你呆”。贴子不就开出来给别人看的嘛,难道不能让别人说出看法吗?谁又为讨喜别人改编自己吗?反正我不是,如果我是,我那晚就不会被人骂得狗血了,还收到辱骂的站短,一打开一堆信息。。。。。  算了,打扰,你们继续。。。。  -----------------------------  哈哈 说话直接了 对不起 打击到你了 对于那些人 直接拉黑 能够站短骂人的 不是什么好人 你太单纯了 容易受到网络的伤害 其实我是说你如果把网络当做一种提升自己的工具就好了 如果它的职能只是休闲娱乐 就太可惜了  大度点 不要太玻璃心 否则真的以后遇到更过分的有你受的  很多人很喜欢娱乐八卦啊 这也没什么吧 天涯最热的就是那个板块 我无兴趣而已  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 我回答了你的问题 话是直了 抱歉 长大点 成熟点吧 过分的人可以拉黑 不想理睬的 微笑不理就是了
  @卖卫生棉的布条妹 42楼
11:21:00  我觉得他很自卑,内心深处觉得还说不过把妹哥,所以不断劝降和假装仁慈,为对方着想角度劝对方离开  这得多自卑和虚伪啊。  -----------------------------  花间你的意淫功力天下无敌 和小梁老师可以直接开个PK台了 一定很壮观
  @feng_sui2 39楼
11:13:00  老师,我这种不想用脑的人,不关心这些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又不会让我开心的东西。我关心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  -----------------------------  呵呵 平平淡淡一生 也好
  3. 关于孔子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  应该说 这一段电影表现得蛮好的 不过周迅并没有演出南子这种女人的风情成熟老练 一个当时掌握卫国实权的中年女人  世人总是对这种事情莫名的兴奋和八卦 人性真的很复杂 在某些地方和时候特别的龌蹉和猥琐  孔子见南子 是必须的 周游列国时 孔子在卫国前后呆了足足近十年 如果他不和这位实权女人搞好关系取得她的支持和信任 他和他的一大帮弟子怎么落脚安身?卫国和鲁国很近,在卫国打好根基了,一旦可以,随时可以返回鲁国。  孔子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如何去为自己和他的追随者们谋求最大的利益。君子爱惜羽毛,但是君子不器,也不会为虚假的身名所累放弃自己可以和应该追求的东西。子路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怎么理解孔子的心意呢?  再退一步,就算南子和孔子互相钟情,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历史从无记载,我们也不能胡说八道去杜撰。  如果南子是夏姬那样的女人,恐怕孔子无论如何都要有多远躲多远了。
  feng_sui2
11:13:00  老师,我这种不想用脑的人,不关心这些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又不会让我开心的东西。我关心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  -----------------------------  @哥比黄瓜更懂女人 45楼
11:24:00  呵呵 平平淡淡一生 也好  -----------------------------  呵呵,还是老师好人。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原文】: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  庄子这个人 真说不清楚 第一,庄子此书何人所作尚未有定论;第二,庄子中很多文字多浪漫主义虚构夸张色彩,在历史上找不到其他资料佐证。  此篇 存疑
  @feng_sui2 47楼
11:39:00  呵呵,还是老师好人。  -----------------------------  不敢 我实话实说 其实大家都是俗人 说白了 不就希望和家人平安快乐过一生嘛  所谓仓廪实知礼节 哪个成天肚子都还没吃饱就想那些不着边际的嘛
  关于电影 电影是一种消费 一种商业运作 背后有着利益的甚至政治的考量 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注重意识形态的国度 所以电影绝对不等于历史的真实 鉴于传媒力量的强大 中国的统治者对于各种传媒尤其是电影的管控审核一直非常的严格 我们知道很多在国外获奖的影片都因为太过真实或者尖锐被删减甚至干脆禁止在国内公映  周润发饰演过孔子后 曾上过朱军的节目 还摆了朱军一道  在统治者心中 百姓都是可以控制的 传媒是统治者手中最厉害的武器之一  如果你是位历史爱好者或者有着科学实证精神的人 建议对待一些历史人物和题材性的电影一定要审慎 不小心就容易被洗脑 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制作者有意要向受众传达的  辛德勒名单这种电影的珍贵在于 不回避任何的人性的黑暗 以求真之后的对人性美的赞美为主旨 看来中国还有很多年 中国电影人努力了很多年 还没有迎来能够自主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春天
  易中天说过,历史人物有三种面貌  政治面貌,戏剧面貌和历史面貌  每一种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回复第51楼,@业余水军  易中天说过,历史人物有三种面貌   政治面貌,戏剧面貌和历史面貌   每一种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  偶不知道 偶最关心真相  
  辛苦了。  
  电影藏秘确实是个不错的节目,我就是老不记得换台看,次次都看个尾巴,不知多郁闷。
  @黄鳝泥鳅 53楼
18:04:00  辛苦了。  -----------------------------  黄鳝哥早!
  @碧影清荷 54楼
18:17:00  电影藏秘确实是个不错的节目,我就是老不记得换台看,次次都看个尾巴,不知多郁闷。  -----------------------------  恩 央视有很多档很好的节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是央视自己制作的 要特别小心里面包裹的一些自己的想要灌输给受众的东西 最好是再去阅读资料厘清真相 以免被人导向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白描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