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场经费包括哪些来源有哪些

目录&&&的教育投资相关专题知识百科,向大家介绍什么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来源,教育投资的性质,教育投资的特点,教育投资与人力投资、智力投资的异同,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互动的关系,教育投资理论;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吧。 什么是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可用货币表现。   具体而言,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中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教育投资是投入教育领域而非其他领域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二是教育投资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投资是一个人力资本中知识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的生产过程,是实现时间这种稀缺资源价值的最好体现。
教育投资的来源   教育投资一般来源于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和个人。
  改革后中国教育投资的来源   1.全国教育经费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集)资经费,学费、杂费及其他教育经费。   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及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指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在本年度内安排,并划拨到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主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教育经费。   ①教育事业费;   ②教育基建投资;   ③部门事业费中用于中专、技校的经费;   ④部门基建支出中用于大学、中专、技校的经费;   ⑤预算内专项资金及其他教育经费。   4.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①城市教育费附加;   ②农村教育费附加   5.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   6.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   7.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8.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9.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   10.学费、杂费   11.其他教育经费
教育投资的性质   (一)有形的消费性投资,潜在的生产性投资   (二)必要的消费性投资,扩大的生产性投资   (三)今日的消费性投资,明日的生产性投资
教育投资的特点   教育投资作为一种与物质资本投资相对应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同时其自身也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投资的特征。   第一,从投入角度看,教育投资具有长期的连续性。要把一个人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那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投资过程,在培养周期内,只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而受教育者没有任何的经济产出。此外,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马上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作用,需要一个知识的转化周期,需要时间来熟悉和适应社会生产过程。   第二,从教育投资的收益看,教育投资具有间接性。教育投资在教育领域里形成的知识技能,只有到社会经济领域里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使得教育投资收益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此外,教育领域不会直接产生物质财富,教育投资成本只能用其他经济领域的劳动成果补偿。
  第三,从教育投资的效果看,教育投资产生的收益一般具有多效性和长期性。由教育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不仅能为受教育本人带来种种货币性的经济收益和非货币性的心理收益,同时还能为社会或他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和精神满足。此外,教育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甚至可以用受教育者的工作年限来衡量。   第四,从教育投资发挥作用的条件看,教育投资功能及作用的发挥,需要与相应的物质资本投资相适应。只有教育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保持恰当的比例,或者按照马克思所讲“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一种有机的技术经济联系,教育投资才会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教育投资与人力投资、智力投资的异同   共同点:   都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   不同点:   人力投资: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的一切投资   智力投资:开发人的智力的一切投资   教育投资:人力投资和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互动的关系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源于投入和产出、生产与分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投入和产出、生产与分配、供给与需求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体制背景下,投入和产出、生产与分配、供给与需求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短缺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和供给的决定性作用可能更强些,但在相对过剩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的作用、需求的作用也许更强些,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分配还可能对生产和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   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地位不是凝固不变的。两者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互动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一方面,经济增长决定教育投资,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方式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从而决定教育投资的水平和方向;另一方面,教育投资也同样决定经济增长,教育投资的水平和结果决定人力资本积累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决定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程度。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单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双向决定”的关系,并且这种“双向决定”的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的。
教育投资理论   教育投资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并未积极致力于教育发展,亦不重视教育投资,相反却视教育为一种纯消费性事业。最早把教育看作一种可以获得利润的投资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斯密认为,构成经济理论发展基础的三个要素为:资本的积累、就业人口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这三个基本要素形成循环的关系,促使经济呈螺旋形上升。在谈及这三个因素的关系,特别是在论述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斯密极力强调劳动者的熟练技术与技巧是国家财富的源泉,亦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他认为,尽管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只有技术熟练的劳动者才能利用资本去减轻他们的工作并增加他们努力后的生产量。而劳动者要掌握技术,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作学徒。这种学习“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同时得到利润”亚当斯密把受教育所花的费用看作是一种可以取得利润的投资,代表了一些早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对教育投资的重视。   如果说亚当斯密最早提出并重视教育投资问题的话,那么19世纪末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对教育投资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一再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张经济生产的要素,除土地、资本、劳动力外,应该再加上教育的因素。他认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靠劳动者对某一类职业的熟练技术和知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关键在教育。因此,马歇尔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国家投资”的观点,认为“用于人的教育的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在所有资本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人投资而形成的资本”。继亚当斯密和马歇尔之后再度重视教育和教育投资的是近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熊氏是以提出“技术创新”理论闻名于世的。他认为在稳定均衡的经济状态下,一切经济活动均按照一定的轨迹活动,不可能有创新的机会,只能维持现状。像这种维持现状的经济,是静态的,更谈不上发展。于是经济要突破现状继续发展,则必须创新。然而,创新必须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而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主要是靠教育。他认为教育虽不能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却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及技术创新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提出之后,使人们对教育投资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教育投资理论的成熟是现代经济理论发展的产物。二次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各国都抓住机遇,努力致力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其结果却大不一样。一些国家不断引进外资,吸收物质资本用于发展生产,但经济增长却十分缓慢;有些国家,像日本、原西德的经济发展却创造了空前未有的奇迹。之所以出现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日本和原西德等国家注重人力投资,注重发展教育,拥有较强的人力资本,所以经济发展就快,发展中国家要使本国的经济实现腾飞,赶上经济发达国家,只注重物质资本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人力投资,即教育投资。于是,研究者纷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推动了教育投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投资”学说的提出,更加开创了教育投资理论的新纪元。此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更视教育投资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投资。诚如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所说:“不管能否精确地测量教育是消费与否,我们都应该肯定教育是一种私人和社会的投资”。   对教育投资的认识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只是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才真正开始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教育和教育投资的作用,其中尤其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最丰富、认识最深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对教育投资问题,邓小平同志1980年指出:“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经济发展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费用太少,不成比例。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在这方面比我们重视的多。印度在教育方面花的钱比我们多。像埃及这样的国家,人口只有四千万,按人口平均计算,教育方面花的钱比我们多几倍。总之,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经费不可。”。1988年9月,他又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可见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对教育投资是何等的重视。江泽民同志也十分重视教育投入问题,他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重视人才培养、保证教育投入、为教育办实事,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制的重要内容和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朱基同志把科教兴国作为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他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依法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这些重要观点和思想,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投入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投资理论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与教育投资相关的保险百科
热点关键词
|||||||||||||||||||||||||||||||||||||||
关于教育投资的保险问题
最新保险专题
买保险、在线咨询保险,从爱心保险网开始&&&&:
版权所有&2014 () &备案/许可证号: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年)》,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财政部、教育部下达了2014年特殊教育补助经费4.1亿元,是亿元的7.5倍。
加大力度,支持改善办学条件
问1:为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投入总体情况怎样?
答: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促进了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2013年与2003年相比,特殊教育总投入由17亿元提高至92亿元,增加了75亿元,年均增长率18.6%;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由15亿元提高至89亿元,增加了74亿元,年均增长率19.7%;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由8379元提高至38141 元,增加了29762亿元,年均增长率16.4 %。
问2: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特殊教育有哪些专项投入?效果怎样?
答:目前,特殊教育投入从学段上覆盖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用途上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从支出方式上包括了给学生的钱、教师的钱和学校的钱。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的投入,能从正常教育系列安排的,都在各级普通教育经费预算中予以了倾斜和保障。对特殊教育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通过专项资金来特殊解决。
中央财政自1989年设立特殊教育专款以来,专项经费投入一直在增加,2013年提高至5500万元。据统计,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2.95亿元,主要用于购置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康复训练设施和图书资料,较好地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此外,年,国家启动实施了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共安排47亿元,用于新建、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2012年,又启动实施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二期),到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16亿元,重点加强一批特殊教育示范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残疾人中等职业院校建设,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问3:4.1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在哪些方面?总的管理要求是什么?
答:特殊教育补助经费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较多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具体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建设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二是配备特殊教育学校设备设施,三是 “医教结合”区域实验。
总的管理要求是:中央实行目标管理,主要考核各省目标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各地实行项目管理,建立和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度,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
提高标准,保障学校基本运转
问4: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怎样?
答:自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5次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到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每生每年600元、初中每生每年800元, 东部地区小学达到每生每年650元、初中每生每年850元。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将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单列,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普遍高于普通教育。据统计,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平均达到了2100元,为普通学校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为13597元,是元的4.4倍,是义务教育2500元的5.5倍左右。
问5:为解决特殊教育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国家将有哪些制度性的安排?
答: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虽然远高于普通学校,但考虑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高、经费筹措能力差等现实情况,亟需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运转水平。按照《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从2014年起,特殊教育学校年生均标准要达到4000元,2016年要达到6000元,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目前标准高于6000元的地区不得下调。调整后的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约为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调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体现出国家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的力度。与此同时,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参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执行。此举将有助于扩大随班就读的规模,提高保障水平。
问6:提高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资金从何而来?
答: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提标”所需资金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其中中西部,中央财政“拿大头”;各省在确定地方资金分担比例时,省级财政也应“拿大头”。
多措并举,资助残疾学生上学
问7:残疾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较困难,目前这些孩子受资助的情况怎样?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关心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益。自2006年以来,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全年(按250天计算)1000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按250天计算)、全年1250元。各地执行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标准时,普遍将特殊教育单列,其补助标准普遍高于普通教育,生活费基本上是由国家“全包”。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基本上是“背个书包”就可以上学。在高中阶段,特教学校学生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大都享受了国家助学金,就读中职学校的免除了学费;在高等教育阶段,只要是考取高校的残疾贫困学生大都得到了资助,基本保证了残疾学生没有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问8:由于现行对残疾学生的资助,主要包含在普通教育资助中,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今后国家将采取怎样措施提高资助水平?
答: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完善针对残疾学生的资助政策,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二是根据实际对残疾学生提供交通费补助,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三是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四是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少年。
文章来源: 中国网责任编辑:当前位置:
>>>2012年,我国的财政预算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的支出。..
2012年,我国的财政预算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的支出。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因为教育是A.民族振兴的基石B.谋生的唯一手段 C.战胜困难的力量之源D.成功的唯一途径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教育是一个国家基础性的工程,国家大力投入教育就是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所以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12年,我国的财政预算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考查你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的素质提高要靠教育。要实现我国发展的目标,就要走科教兴国之路。 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①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技术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航天事业成就辉煌;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民办教育迅速发展。②差距: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我国科教和教育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建设还有一定距离。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优先发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教育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发展教育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发现相似题
与“2012年,我国的财政预算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4%安排教育经费的支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5202448373492100901324993575中国年鉴信息网--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报告提供商!
电话:010-97872 值班手机: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
[图书名称]:《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
[关键文字]:2010,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书刊号]:
[图书作者]: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
[图书价格]:¥220.00
[优 惠 价]:¥220.00
[传真订购]:010-
[咨询电话]:010-97872
[值班手机]:
本书相关年份
详细内容: &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编者说明:
槐冉先妗⑾低车胤从沉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来源和使用的情况,为国家和地方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对于研究教育经费结构和使用效益有一定价值;对于各地之间的情况交流,提高教育财务管理水平,也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的深入,为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制定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后,政府收支的分类范围、分类体系和具体科目设置方法等都有较大变化。为了与这项改革相适应,并配合近年来教育事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特
对全国教育经费统计部分指标作了相应的调整。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的各项数据是从最基层单位开始填报,经过乡 (镇)、县(市、区)、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汇总的。各级教育和统计部门对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从人员、时间、设备等方面给予了保证,并认真组织,按照准确、及时、完整的要求编制报表,保证了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汇总工作的顺利完成。
教育部财务司组织了全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的审核、整理工作,以及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工作。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对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与教育部财务司联衔编印出版此年鉴。参加这项工作的除教育部财务司的同志外,还有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以及陈永年、李艳春、周亚君、宋吉国、张代忠、张利生、徐宣清等地方教育部门的同志。
目前,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还处于充实、完善阶段,加之全国性教育经费统计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因此在资料的收集、编排、整理等环节上难免有不足之处,诚望同志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今后加以改进,把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做得更好。
第一部分全国教育经费收支
1-1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2)
1-2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4)
1-3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6)
1-4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8)
1-5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0)
1-6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2)
1-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4)
1-8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16)
1-9中央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8)
1-10地方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20)
1-11民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22)
1-12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24)
1-13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26)
1-14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 (28)
1-15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0)
1-16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2)
1-1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4)
1-18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6)
1-19中央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38)
1-20地方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40)
1-21民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42)
1-22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44)
1-23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46)
1-24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48)
1-25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50)
1-26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2)
1-2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4)
1-28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6)
卜29中央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58)
1-30地方企业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60)
1-31民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62)
1-32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64)
1-33全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65)
1-34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66)
1-35中央属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67)
1-36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68)
1-37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各级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 (69)
第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按来源分类教育经费收入
2-1分地区教育经费总收入(72)
2-2分地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74)
2-3分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6)
2-4分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 (78)
2-5分地区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 (80)
2-6分地区财政预算内科研拨款 (82)
2-7分地区财政预算内其他拨款(84)
2-8分地区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86)
2-9分地区教育费附加(88)
2-10分地区地方教育附加(90)
2-11分地区地方教育基金
2-12分地区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
2-13分地区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96)
2-14分地区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98)
2-15分地区社会捐赠经费(100)
2-16分地区农村捐赠经费(102)
2-17分地区事业收入 (104)
2-18分地区学杂费收入(106)
2-19分地区其他收入(108)
第三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3-1分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112)
3-2分地区中央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 (114)
3-3分地区地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收入情况(116)
第四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支出明细
第五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明细
第六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和其它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中国年鉴分类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会经费的来源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