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名,一部小说每个人附带一张麻将牌,主角带的是白板写字板

麻将中,“条子”为啥第一张牌是“鸟”,而不是“一条”-豆瓣社区(手机版)
麻将中,“条子”为啥第一张牌是“鸟”,而不是“一条”
“桶子”的第一个是“一桶”“万”的第一个是“一万”为啥“条子”的第一个是“鸟”
推荐 | 喜欢(请先)
摸牌時不容易馬上摸出來
好问题,同问~楼上的貌似理由不全吧?
因为画一个长条状太露骨了
这个应该在科学松鼠会那个组也发一下。。。
“这与麻将的起源有关。在各种麻将起源说中,有种说法说麻将最早和打麻雀(现在的广州一带,打麻将仍被称作打麻雀)有关。麻雀吃粮食,所以古时官府为了收成鼓励百姓猎杀它们,人们打到麻雀后会交往指定处,官府派专门人员按打到的数目发放奖金。据此,有人认为麻将中的‘饼’代表猎枪的枪口,‘条’代表打到的麻雀(条数多少,代表麻雀的数目),而‘万’则代表奖金。‘一条’,画的是一只鸟,念作幺鸡,与地方方言相关,所以,也可以说‘幺鸡’就是‘一只小麻雀’的意思。”
——来自百度知道。
像是一的繁体字吧,防止有人在旁边再多刻条条
百度知道的真多
百度仍然没有解释为啥“一条”是“鸟”,而不是“条”—— 如果说“条”代表打到的“鸟数”,那为啥不是“一只鸟”、“两只鸟”、“三只鸟”……
也感觉条子其实是幺鸡的简化形势,应该是二鸡,三鸡,四鸡。。。等等
那中发白又是啥来的呢?
第一种说法
相传名为万饼条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一些文人雅士加进“东、南、西、北”四风在牌中。由于人们在打牌娱乐之中开始憧憬未来的幸福,就取了“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都第一名,分别称为 “解元”,“会元”,“状元”,所谓“念元”为误写)用于打牌之中。为了避讳,不可将三元的名称同样刻在牌上都是一个“中”字。由于入学中举必发财,就 取了一个“发”字;至于“白板”是因为想不出一个恰当而又合理想的字刻在牌上,之后又没有人跟进,所以就此丢空至现在。亦有说“白板”是做官必须清白而得名。[来源请求]
[编辑] 第二种说法
麻将初期只有一至九“饼”(大饼)每款4张共36个牌组,然后才根据“两仪、四象、八卦”的图案再加以变化成条子(条子),二至六条的图案则根据九宫飞星图而来,七条是北斗七星,一条为了明显而用了雀鸟的图案。这个说法最特殊的是指清朝才出现万子,并加上四只绘牌:春、夏、秋、冬,但并没有提及梅、兰、菊等的来源。
[编辑] 第三种说法
麻将起源于宁波,而“麻雀”为麻将的本称。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为:宁波话的“麻雀”正读作“麻将”。雀读作将,如同脚读作将,宁波话瘸子叫拐将、吃剩的菜肴叫碗将等,“将”都是“脚”的音。这说明麻雀叫麻将,既是宁波话的特色,又合乎方言音之理。同时,麻将在日本被称为麻雀牌,宁波(明州)古代是和日本通商的重要口岸,因此才保留了麻雀的字意,也进一步佐证了麻将起源于宁波。
[编辑] 第四种说法
麻将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着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例如,“饼”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饼”即是枪饼,几饼则表示几支火药枪。“条”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条”的图案以鸟代表,几条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糊”,“糊”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叫“麻将”的原因,是因为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然而,在粤语、闽语仍保留打麻将的称呼。
[编辑] 第五种说法
麻将从马吊演变而来[3]。清朝徐珂 () 于《清稗类钞》“叉麻将”一节中指:[4]
从1890年代至1920年代出现的众多麻将书及小说中,可确认麻将旧时的确称为“麻将”,与香港及日本一贯的叫法相同。受香港TVB古装剧集影响,“麻将古称‘马吊’”一说在香港十分流行。严格来说,麻将牌的图案确实与马吊有很大关系,但马吊跟麻将的玩法却大大不同。
以玩法而言,“马吊”为一古时纸牌戏,类似于“天九”牌般以大击小,而不是斗快凑成组合。所谓麻将的玩法源自马吊,应属谬误,已故名作家简而清的《开台》[5]书中也不是这样写。以牌面而言,明朝时的马吊有四门牌,分别为十字、万字、条子及文钱(一条即一百文钱),到了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只剩下万、条及文钱三门,与麻将的饼条万相若。一些马吊的术语,例如“桩”和“碰”,亦直接对应麻将的“庄”和“碰”。“饼子”据徐珂所说,乃“洞”的意思:[6]。不过这只是前人翻查字典所作的推测,说不得准,“饼”也可能是“铜”(铜钱)的口误。
回复(请先)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2005年第2期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麻将算是“国粹”,有人戏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论文网 /1/view-217448.htm  麻将并非起源于成都,可是将其发扬光大者非成都莫属。   成都创造了麻将的几个世界之最:一是打麻将人之多之最;二是麻将普及之广之最;三是麻将大赛之最;四是麻将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之快之最。成都人玩麻将,手气就是第一生产力!但千万不要当真,心态一定要平。玩麻将玩的就是一种境界。   曾经有人提议把麻将作为成都的千年信物载入史册,结果遭到了市民异常猛烈的反对,这一点着实令人愕然。看来,麻将在成都就好比“食色”一样,只能做不能说,是必须却又上不得台面的。   有人说麻将该禁,因为涉及赌博、消磨斗志、浪费时间、损害成都形象;可是又有人说麻将该推广,因为降低犯罪率、刺激货币流通、促进家庭和睦、有利于社会稳定。适值全国开展“禁赌”专项行动,但有关部门同时也指出,要严格区分群众娱乐和赌博的界限。这正体现了当今政府的开明和社会的多元化。   各位看官赞成也好,反对也罢,说到底麻将本身只是一种休闲的竞技体育运动,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其性质完全取决于“麻”将们的态度。   本刊编辑部      马超、刘璋,误读《三国》与成都麻将   梁嘉      小时候看《三国》,被罗贯中笔下那些古奥的地名和对武将们神勇的打扮所倾倒,我总把张飞夜战时身后城堞上遍列松枝火把、“星垂野阔”下的城市误认为成都!待到后来能够把地名和实体联系起来了,我对“成都”的这个误读却没有改变,它时不时还会在夜深人静时从意识深处跳出来,干扰我对现实成都以及在成都的人们的生活由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对成都“麻将”以及麻将背后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的谬见即是一例:我总无端地认为“麻将”起源于三国时期!   “张飞马超大战葭萌关”之后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马超被诸葛亮施离间计被张鲁“抽了底火”(成都麻将术语,指自己的“搭子”被人拆散,引申为被“暗算”的意思),弄得进退不得,只好归降刘备。为示立功,马超带着兄弟马岱来取成都。   在一个树掉光了叶子的灰蒙蒙的冬天早晨,马超来到了成都北门,对着城墙上高声诉说自己被猜疑谋反归降了刘备之事。昏庸黯弱的刘璋闻讯,“气倒在地”,谋士蒋可劝他“有三万兵马,尚可抵抗;城中粮草,足可支撑一年”,刘璋却说:“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于是,刘备兵不血刃占领了据之以为自己基业的成都。   当时的成都是否盛行打麻将已不可考,罗贯中描写刘备军队进城的情形是:百姓“香花灯烛,迎门而接”,只短短的八个字,已可让人望见三国时的都城成都已是相当的繁华,而且百姓生活笼罩在一片日常的平淡与祥和里,比较当时的北地中原群雄相争和风声鹤唳来,成都出现了一片如气候学上俗谚“巴蜀小阳春”似的熙和与安宁!再说了,从当时“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天下大势来看,三国相争,最后却出来一个不动声色的司马氏“三国归晋”赢了个“大满贯”,历史在这里摆下一桌充满悬念和诡异的“麻将”。   毛主席说,“中国对于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就是麻将。……不要小看了麻将,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麻将牌里有哲学!”   小说家言不足为信。现在人们所玩的麻将成型于清代。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记载:“韦氏诸家,好为叶子戏”。此处所谓“叶子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玩纸牌打扑克之类。对于麻将游戏所必不可少的骰子,相传是始于司马光发明的一种叫做“牙牌”的游戏,之后逐渐演变为类似的“宣和牌”、“碰和牌”、“花和牌”(将和牌)等等。 到了元明时代,唐代的叶子戏在历史变迁中演化成了“马吊牌”,其牌式据清代《牧猪闲话》述为:(牌式)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和“文线”四门。基本打法是四人同玩,每人八张,其余的放置众人中间,游戏时以所出牌面的大小定胜负。 到了明末清初时候,马吊牌便派生出了一种分为“文线”、“索子”、“万贯”三色,每色各一自九两张,外加“么头”“三色”各两张共计六十张的“默和牌”。后来,又有人把两副“默和牌”混在一块儿(类似今天把两副扑克混在一块儿玩“双抠”!),玩法就愈加丰富,可以吃碰扛,谓之曰:“碰和牌”。 后来,再加入骰子类的“花和牌”,表示玩家坐向的“东南西北”,象征吉利富贵的“中发白”。 如此不断变化直到清朝末年,麻将牌的牌式才基本定型。   还有两种麻将起源的传说则和水有关。民间传说,明成祖朱棣派亲信三保太监郑和,出使南洋各临海和岛屿国。郑和带船队往往复复远航共七次,其间船行海上百无聊赖,遂以“它”(音“tuo”,筒子)状船上铁饼(一说为装淡水的大木桶),以“索”(条子)状扯帆的大索,以“万”(万字牌)状护卫之甲兵,中、发、白字样状航行的旗帜,东西南北状以辨风向的小旗指标,制成牌以资消遣。   麻将起源的另一个版本,则直指因地处偏远而笼罩着一层历史迷瘴和现实浓雾的蜀地川西的水流河谷和崇山峻岭。古代川西船老大在崇山峻岭伐木(竹),然后扎成木(竹)筏顺着山间水道漂流,但是,在这个十分漫长的漂流过程中,百无聊赖的船员们就将废弃的竹料锯成块状,以“筒子”代表竹节横截面,条子代表竹节剖面,而“万”字则象征每次生意归来的收获,其“东南西北”代表生意场上的买卖双方来自天南海北各个不同的地方,“红中”代表生意成功,而生意成功后自然是发了一笔小财,相反“白板”则是一个不吉利的牌,表示生意蚀本。所以,有很多老麻将不愿留用“白板”……   麻将虽非起源于成都,但自从世纪之交打了一场“麻将官司”,出了个“抗麻”女英雄,并且有人提出以“麻将”做为千年信物并遭到激烈反对以来,近年的成都以“麻将”闻名。   成都中等以上规模和档次的茶楼就有3000多家,其密度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有茶楼的地方就有麻将,更别说正处于城市嬗变时期那些不毁不弃、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居民楼院住家户里,外表灰蒙蒙的居委会(现在改称社区)“老年活动室”(也有人戏称为“麻将活动中心”)内,叶子枯焦的芭蕉树下,公共厕所旁边(有媒体批评甚至有人把麻将牌桌摆到了“行道树”下),近年整治过的府南河边,猗旯角落,只要能够摆得下一张桌子的地方,都会看见“麻”将的身影;那些近年新修的楼盘、政府写字楼里该没有人打麻将了吧?有不怕死的成都小老百姓指着忿忿地说:他们在打“大”麻将(商务麻将或者政治麻将);举凡红白喜事、娶媳嫁女、生日酒筵、铺子开张、朋友聚会、生意洽谈、情场“勾兑”,成都人会自然而然地请出麻将来助兴,一种堪称典型的风尚是:当代成都人兴起了以打麻将的方式为死者守灵送终(俗称“打丧伙”的通宵麻将),从生到死,成都人与麻将结下了不解之缘;春天或者冬天太阳晴好的日子,到新华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这些大众化的公园去看,成都人民几百上千副麻将同时开打洋洋壮观的幸福情景,真要使你疑惑是否是上天撒下一颗骰子,成就了成都这块福地……   有人说,成都绝对是世界麻将娱乐第一城。   “碰了”“吃了”“过了”“和了”……,在麻将牌碰桌子悦耳动听而又多少有些热闹中透着寂寞的歌吟中 ,“麻将”溶入了成都人的语汇,影响了成都人的思维,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成都人听说麻将要列为国家正式体育比赛项目,睡到半夜笑醒了,心想咱成都人这代代相传的麻将技艺没想到还能为国争光。   和我国其它地区的麻将打法不同,成都麻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但没有“东、南、西、北、中、发、白”等副牌,而且要求玩牌者至少打缺一种牌式才能和牌。成都麻将可以两个人打,三个人打,五个人打,最多可以八个人打。还可以买马赌外围,买到桌子上的谁就跟着谁共输赢同进退。一种最常见的玩法称为“血战”,很多人又叫它“血战到底”或“血流成河”,就是第一个人胡牌后,他就封牌去休息,其他人继续战斗,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一人,然后总结帐,洗牌,抓牌。这种玩法提供机会多元化,资源最优化,不能不说是先进的麻将理念。
     麻将牌里“翻”出的“城市性格”   邱益水      成都人在麻将牌里玩出了生存的精髓,玩出了生活的韵味,玩麻将的成都人铸就了成都的城市性格。      A.“徐自摸”的风花雪月   时间:日上午   地点:成都市水碾河某交友茶楼   约访人:职业麻客“徐自摸”。四十多岁。      对于“徐自摸”的真实来历,哪个也说不清楚。麻将桌上大家关心的焦点集中在麻将,把大家召集和团结起来的也是麻将,麻友们对各自的生活、家庭是从来不会去多问的。这是习惯,也是“规矩”。   “徐自摸”打麻将的手气特好,往往是小半天下来,别人还在手忙脚乱地凑“对子”,他拈起一块牌,把麻将牌一推,口中不忙不乱地说:“自摸,和了,满贯!”惊得其他麻友一惊一诧的,只得一个个脸红筋涨地从自家钱兜里往外掏钱。大家有些不服气,把座位“东南西北”地换了个遍,但 “徐自摸”总能轻而易举拿到他想要的牌;时间久了,大家难免产生怀疑,引发种种猜测,但又找不出确切的证据……   徐自摸赢了牌,不是请大家吃火锅就是带大家去唱“卡啦OK”,甚至有次“国庆大假”俱乐部组织去西岭雪山旅游的时候他一个人掏了五个人的钱…… 因为这些,大家对徐自摸在麻将桌上的好运气才没有去深究,他经常挂在脸上的笑容也就成了这家“交友会所”的招牌笑容!   本来就很佩服“徐自摸”打麻将高超技巧的王妖姬为他身上的“瓷力”所吸引,和他走得更近了……有人怀疑她和“徐自摸”成了“绞家”(情人)。二十五岁的王妖姬长得油光水滑,老公在做建材生意,生小孩后无事可做到处找人打麻将。   问:你打麻将是否真的有什么秘诀?   徐:哪里,哪里!还不是跟大家一样的打法。打麻将主要还是靠眼明手快!主要打的不就是一个心境!(在采访过程中,“徐自摸”仍然没有停下他手里的活路)   问:什么心境?   徐:心定神闲,才能赢“牌”!   问:你说打麻将赚不了钱?   徐:还不是跟存银行差不多!成都经常在一起打麻将的人基本上都是固定的,相当于在一个圈子里成立了个小型的“民间基金会”。今天你输,明天我赢,后天他赢……钱转来转去还不是在几个人包里转,不就跟银行差不多?   问:那你哪来的钱经常请客呢?   这时,一直斜对着记者坐着的“徐自摸”转过身来,一只手遮住嘴巴,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王妖姬,瞟了一眼柜台里面忙着的老板娘,一边低声地对记者说:“我同时要赶几个‘场子’,她每个月还要给我发几百块钱……”,说完,“徐自摸”嘴角浮起他那诡异神秘的招牌式笑容……    “徐哥出‘牌’哟,出‘牌’哟,徐哥!”这时,“徐自摸”对面的王妖姬焦躁起来了。      B.似水流年解《周易》   约访人:退休工程师“卫老师”(川话里“老师”这一称呼并不特指教师这一职业,在过去乡村,凡剃头“待诏”、赤脚医生、阉猪匠等各色人等,也被混称为“老师”;今天这一语义当然发生了变化,泛指为对一般比自己年长的人的“尊称”……)   时间:日下午   地点:安顺桥头一茶坊      卫老师六十多岁了,但是一点也不显老,正式接触麻将是在退休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卫老师就修炼成了高手 ,街坊邻居都对他望而生畏。 在邻座的麻将声里,采访开始了。说是采访,其实不过是聊天。   问:卫老师,你说人生就是一场赌局。照您这种说法,那不是全天下每个人都该来打麻将?   卫:打麻将不应受到歧视。从某种意义上讲,麻将恰好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试想,如果没有麻将把那么多的无业游民市井闲人召集到身边,任由这么多人在大街上游荡,那得惹出多少是是非非?老头老太太们退休后整日无所事事,心头空落落的,打点小麻将打发时间,可以激活思维调动五官锻炼肢体,大有裨益啊!因为麻将桌就如硝烟弥漫的战场,需要不停的分析判断,什么时候必须冷静等待时机,什么时候不妨主动出击争取胜利,这些都可以直观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判断和风险决策能力。   问:在成都人的麻将桌上,表现得最多的可能却是独自作战和钩心斗角的心理,“蜀”字就是门框里面一条虫……   卫:当然,负面效应还是有一点的。它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吃上堵下”,为了自己和牌或者仅仅是不让对手和牌,而做出许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问:所以我们应该倡导一种非博彩性质的麻将?   卫:成都有句俗话叫做“麻将不说钱,就像炒菜不加盐”,还有一句俗话叫做:“麻将打得小,怡情又健脑;麻将打得大,回家要挨骂。”(卫老师呵呵地笑开了,神情很爽朗)其实,我打麻将看重的是它的不可预见性。退休之后我常做三件事:晚上看看《易经》,再根据自己分析的结果决定第二天是蹬着自行车出远门钓鱼还是约朋友谈天打麻将。   问:卫老师对《易经》也有研究,难怪牌艺进步如此神速?   卫:那倒不是!我打麻将还是很有节制的!看《易经》和打麻将也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觉得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麻将的不可预见性。你想想看,麻将一般的打法是四人一桌,当然也有三人或五人的打法,最多不超过六人,而我们常用的麻将固定了只有“筒”、“条”、“万”字三种主牌,这之间就必然存在着一种竞争,我们打麻将还应该在麻将之外学到一些安身立命的处事原则。可以说,麻将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生存技能……   问:谈了这么多,您觉得我们最应该为麻将做点什么呢?   卫:这个啊,我要说,麻将作为一种很好的游戏方式,应该规范它,使其很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也应该向世界各地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娱乐活动,但绝对不能是用之于赌博,现在很多游戏网站都开设了麻将游戏,没有具体的输赢,却又不乏趣味性,很受欢迎。其实,不瞒你说,我还专门研究了一种可以全球通用的“国际麻将”……   成都每多偏居一隅却胸怀世界的“奇才”!与别处这类夸张搞笑的“奇才”不同,成都“奇才”的搞笑却严肃认真到了幽默的地步!卫老师研究的“国际麻将”我没有亲见――是否是川人所常说的“冲壳子”(吹牛)或者“摆玄龙门阵”,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本正经地像鲁迅翁说的“从《红楼梦》中看见排满”一样从麻将中看见了“易”,也算敢想人之所未想了!      C.高潮迭起:“麻将火锅”经济中的文化   2003年底,一家“老麻将”火锅在成都粉墨登场,在当时寒冷的冬天里把成都麻将和麻将所代表的”成都文化“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令人目瞪口呆的地步。麻将火锅店内外装饰全是“麻将特色”:店门口漆成黑色的榉木牌楹下,“老麻将火锅”几个烫金大字煞是抢眼,牌楹两边左右各悬一个大大的“骰子”。墙上一字儿排开许多麻将牌组合,殿堂内也悬挂着一些麻将牌灯饰,正对大门的是一副麻将,据说店中的“镇店之宝”竟是一副康熙年间的老麻将!最奇的是,这家火锅店的店员从老板到员工一律剃的是“麻将头”,员工上菜时的称呼一律是“七筒”“八条”,在店内,员工“点子”越低职务越高!为避外间非议,提倡“健康麻将”的他们还专门组织了一支“麻将篮球队”。于是,就出现了每逢周末的光天化日之下,“七筒”“八条”欢呼雀跃在篮球场上的“麻将后现代”奇特景观……   抛开商业炒作与人权文明的冲突不论,“麻将火锅”的创始者在超激烈竞争的成都餐饮市场上为吸引眼球敢想敢干的泼辣努力还是值得称道的。与麻将同属“草根文化 ”的火锅(有人考证时下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的“火锅”原不过旧时重庆贫寒渔家野外作业时因陋就简的快餐速食食品,笔者注)在成都的风起云涌、花样翻新、而且动辄拿“文化”说事也堪称一奇:“光头火锅”“生扣鹅肠”“老渔翁”“新生活”“土匪鸡”“流氓兔”……,走在新世纪翻修得宽阔整齐的大街上,你常常能看见这样的火锅店招牌。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一家从火锅发源地重庆过来、名气不小的老板为扯眼球将自己的火锅店命名为“猪圈火锅”,面对媒体质疑,这位“咬卵犟”的烈性重庆女老板愣说自己最初开火锅店的地方地名就叫“猪圈”,火锅店起名“猪圈”只示不忘旧情、别无弦外之音,还真的邀请来一批“专家”、“学者”――于是乎,成都人就看见一堆包括一个据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赤脚医生闹出了风流韵事跑到美国去了的“海外专家”“学者”在内的食客围拢一堆觥筹交错地在研究“猪圈火锅文化”,而且这样的图片真的就敢大言不惭地登在了成都的媒体上……
  最近,一家以“三国文化”为底蕴的火锅店隆重开张,火锅店门口有身穿武士盔甲的男服务生把门,店内穿上汉女服装的女服务员轮流上菜,店内壁画装饰也以三国故事为内容,“孔明家宴”“关公宴酒”等显得庄重典雅。看来,几经折腾,聪明的成都人最终还是在汉唐文化里找回了自己的恢弘大气、儒雅风度……   由麻将和麻将延伸出来类似“猪圈火锅”的喜剧就这样在成都的时间之流里无声地上演着,闹腾起了几多浪花、给全国人民增添了几多笑料,成都人就在娱人自娱的过程中,繁荣了经济,聚拢了人气……      麻将不是坏东西   徐锋      梁实秋先生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而茶和麻将都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成都茶馆遍布,而有茶馆的地方就有麻将。    在外界人眼里,成都已然成了麻将之城。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你要找一个成都人,要么他在麻将馆,要么他在去麻将馆的路上。成都人花大量的时间打麻将,似乎影响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与斗志, 禁锢了成都人迈向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媒体的渲染报道,对“麻将成都”的印象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在外地人看来,成都人打麻将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有些不可救药了。他们认为麻将是一种消极的东西,玩麻将玩到这种程度,跟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不相协调。况且,成都又是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如因“麻将”影响了成都的城市形象实在悲哀。   其实不然,中国有句俗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不是单单从价值判断上对成都麻将做一番取舍,而是从文化生态或者娱乐和游戏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我们似能够发现更多、更深层次、更人性化的意义。   麻将是老祖宗留下的“国粹”,国家体育总局又认定麻将是一种竞技项目。打麻将既是弘扬民族文化,又是发展体育竞技。   老年人打麻将是一种低成本娱乐,这样的娱乐能够得到普及。相反,高尔夫、保龄球之类的高档娱乐不是老年人的选择。现在的社会多元化了,而老年人的活动项目却依旧单一,不可能让每个老年人都去街头跳舞、公园练剑,大部分老年人业余时间还是得花在麻将这种娱乐活动上。而且还有人认为,打麻将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和睦家庭关系,强化家庭关系稳定性。支持这种观点的商家认为,麻将在商贸活动中是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的最佳途径,很多公关工作都离不开“业务麻将”。 一位当代成都老人说的更妙,他以为诸般娱乐体育活动之中,麻将其实是最为文明最进步的一项,道理很简单,别的项目都是一心把对方打垮,而麻将恰恰相反,各做各的牌,千方百计把稀烂一副牌理顺,做好,是在安安心心和和平平搞建设,符合时代潮流。这话当然有些调侃。   不管怎么说,麻将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   成都的“麻灾”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除了退休的老头老太太、无业人员在白天玩以外,一般的工薪族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玩麻将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也只是在休息时间玩,没有谁真正拿麻将当饭吃。因玩麻将妻离子散、债台高筑、夜不归宿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事实上,成都人并没因为打麻将而误“正业”。相反,成都在科技人才储备、私家车拥有量、会展经济、餐饮娱乐业等方面都成绩斐然。   所以对于“麻将”,成都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关键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麻将在这座城市流行的文化背景,在略加规范和引导的前提下,让它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方式存在下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白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