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鸿章书》反映了什么历史魏则西事件反映的问题

高一级历史政治模块Ⅰ考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一级历史政治模块Ⅰ考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永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永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试​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与《兴中会章程》看待西方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概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历史学科_河南文科豫文网-河南省文科学科专业网站
&&&&&&&&&&&&&&&&&&&&&&&&&
河南文科网是河南省文科专业网站,欢迎您的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_&&_&&_&&_&正文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与《兴中会章程》看待西方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概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作者: 文章来源:高考历史 点击数:721 更新时间: 16:05:59 | 【字体: 】
核心提示:...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摘自《上书》&& 材料二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摘自孙中山《兴中会章程》(1)指出材料一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本”“末”的含义。(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看待西方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10分)
(1)本: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3分,答“仿效西法”也可)& 末:西方的技术。(3分,答“坚船利炮”或“器物”也可) (2)材料一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先进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材料二认识到西方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宣传革命。(2分)&&& 原因:清政府的腐朽;孙中山的爱国热情;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重;孙中山上书失败;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文章录入:乐溪&&&&责任编辑:luxu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则西事件反映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