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李世民民为後世做出了哪些贡献?急!

李贞(唐太宗第八子)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唐太宗第八子????
收藏 查看&李贞(唐太宗第八子)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第八子,母。官至太子太傅,被先后封为汉王、原王、越王。当政时,李贞因起兵失败而饮毒自尽。五年(716年),将李贞、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
纠错 关闭纠错
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627年主要作品《奉和过温汤》官&&&&职太子太傅封&&&&爵汉王、原王、越王谥&&&&号敬
贞观五年(631年),李贞封汉王,贞观七年(633年),任都督。贞观十年(636年),改封原王,旋改封越王,任都督,实封八百户。贞观十七年(643年),任刺史,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加满千户。就在这一年,父亲唐太宗逝世,九弟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水徽元年(650年),任。永徽四年(653年),徙任都督,咸亨年间,再任刺史。 李贞好武,长于骑射;好学,兼涉文史,有行政能力。皇族中与十弟纪王齐名,当世唐代尊称他们:“纪、越”。但李贞听信小人谗言,有正直官僚被贬退,又纵容僮仆欺侮所部的官民。[1]永淳二年(683年),驾崩,太子李显继位,就是,命李贞为。实权掌握在皇太后的手中。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立中宗之弟豫王为皇帝,李贞转任刺史。武则天成为实际的女皇,大肆为武氏家族加官进爵,这使李氏皇族怀疑武则天要取代李唐,并屠杀李氏皇族。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李贞、韩王、霍王、鲁王(以上之子、李贞叔父)、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的儿子公李融和李贞的儿子琅琊王。他们一起谋划共同反抗武则天。
武则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后,召集宗室聚集于,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李贞等诸王害怕武则天就此将他们诛杀,于是开始积极行动。
首先:黄国公伪造唐睿宗李旦给下的诏书,说:“朕被幽禁,诸王应该各自发兵救我。”李冲又伪造皇帝用玺印密封的书信说:“神皇打算将李氏的国家交给武氏。”
然而,在诸王约定共同起兵的时间之前,垂拱四年(688年)9月16日,李冲召集长史萧德琮等,命令他们招募兵卒,同时分别告知韩、霍、鲁、越各王,以及贝州刺史纪王李慎,让他们各自起兵,共同向神都进发。武则天得知后,任命左金吾将军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他们。
但只有李贞起兵了,其他诸王都没有准备充分,而迟疑不决。李贞通知他姑母和姑父寿州刺史,常乐公主表示支持李贞。不过,李贞只有属下裴守德和他一心,他把女儿良乡县主嫁给了裴守德,将他当做心腹对待。[2]李贞很快占有上蔡,武则天任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为后军大总管,领兵十万人讨伐他,又命为诸军节度。武则天削除李贞、李冲在皇族名册中的名字,改姓虺氏。
李贞听说李冲失败,本想捆绑自己到皇宫前请罪,正遇上他所任命的新蔡县令傅延庆招募到勇士二千余人,李贞便向大家宣告说:“琅邪王已攻破魏、相等数州,有兵二十万,很快就要到达这里了。”又征发豫州属下各县兵共五千人,分为五营,指派汝南县丞裴守德等率领,任命九品以上官员五百余人。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受胁迫的,没有斗志,只有裴守德与他同谋,李贞将女儿嫁给他,任命他为大将军,结为亲信。李贞让道士、和尚诵经以祈求事情成功,身边的人及战士都佩带避免兵器伤害的神符。麴崇裕等军到达豫州城东四十里,李贞派遣小儿子李规及裴守德迎战,结果溃败而回。李贞大惊,闭门自守。麴崇裕等到达城下,身边的人对李贞说:“您难道可以坐着等待被杀被污辱!”于是李贞退回官邸,服毒自杀。李规缢杀其母,然后自缢;良乡县主、裴守德也自缢。
李贞、李规、裴守德及他们的妻子都自杀。他们与李冲都在东都皇宫门前阙楼下被悬首示众。麹崇裕斩李贞、李规父子及裴守德之首,传首东都,枭于阙下。[3-4]元年(705年),李显复位,等奏李冲父子死于社稷,请复爵土,唐中宗恢复了李贞的和族籍,但恢复遭到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反对。
五年(716年),将李贞、重新改葬,追谥号为敬,并指派许王之子嗣越王位。琳薨,爵不传。李贞最幼子李珍子的后代流岭南,数世不能归。年间,后代孙女李元真带着四世灵柩北还,求祔越王的坟墓。诏嘉悯,敕、为访其兆,非陪陵者听葬。[5]太常:故越王贞,往者愿匡宗社,夙怀诛吕之谋;乃心王国,用击非刘之议。以兹获戾,上悼圣心。谨按谥法‘死不忘君曰敬’,请谥曰敬。[6]
李隆基:故蔡州刺史、越王贞,执心不回,临事能断。粤自籓国,勤于王家。弘道之后,宝图将缺,怀刘章之辅汉,追郑武之翊周。遂能奋不顾身,率先唱义。虽英谋未克,而忠节居多。[6]
刘昫: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祐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6]
宋祁:贞善骑射,涉文史,有吏干,为宗室材王。[7]
《唐故太子少保豫州刺史越敬王墓志铭》:黄云萧索,紫气氤氲。发祥降祉,吐曜腾文。于万斯年,必百代祀。永锡尔类,钦哉不已。克岐克嶷,知微知章。褰帷受委,仁声孔敭。历数遘屯,宗枝靡讬。翻然凤举,奋矣龙作。风飞电扫,欱野喷山。丘陵反复,轮毂朱殷。天命匪忱,不利攸往。僵仆大憝,沈潜朽壤。申冤复祉,爰洎我朝。潜灵秘景,陟降云霄。旌旆逶迟,笳箫断绝。草冷烟覆,松寒雾结。鸡鸣泉路,犬吠云中。庶神仙之可讬,播金石于无穷。[8]唐代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楼高10丈,历经三载建成与、、并列“中国唐代四大名楼”。
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任时(公元656年-661年)所建,李贞曾上奏于,强调奉命镇守大西南,守边关、扬天威、布帝德,让百姓可朝夕望阙叩拜,倍沾唐天子隆恩。为壮大唐之山河,他建王府、修高楼,扩建州城和军队。高宗拨给国库银两,由李贞督建。
、、、、等历代名人登越王楼后曾留下诗篇156首,宋、元、明、清历代画家也多有描绘越王楼的精美画卷。
但于唐末宋初,越王楼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明代亦重建过一次,但明代的一场大火又将其彻底烧毁。越王楼于重建,作为观光。[9]李贞墓位于陕西礼泉县烟霞公社兴隆村以东。该墓为昭陵陪葬墓之一,南临泔河,北有公路通过,再北向约十公里,即九嵕山太宗昭陵。日,陕西醴泉县县政府对该墓进行发掘考察。[10]《旧唐书·列传第二十六·太宗诸子》[6]
《新唐书·列传第五·太宗诸子》[7]父:唐太宗李世民
母:燕德妃某氏,垂拱四年九月十一日(688年10月10日)被杀
李蒨,垂拱四年卒
李规,垂拱四年九月十一日(688年10月10日)被杀
李珍子,第六子。曾孙女女道士,《旧唐书·列女传》有载
良乡县主,嫁汝阳县丞裴守德
第五女余姚县主(仪凤二年(677年)—开元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734年11月27日)),嫁正议大夫行太子家令借紫金鱼袋上柱国慕容嘉宾[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新使用者?
唐太宗是後世推崇備至的政治家,從哪方面可見他的政績?
( 小學級 5 級)
發問時間:
解決時間:
解答贈點:
網友正面評價
發問者自選
( 大學級 1 級 )
擅長領域:
回答時間:
[ 快速連結 ]
內容......35/40
可取性......8/10
合乎標題......17/20
組織......16/20
詞句 ...... 9/10
Remarks:段落方式解答 +10
抄襲成分頗重 -15
Full mark: 80/100
發表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評價內容:
立即加入雅虎 Facebook!
目前沒有資料
目前沒有資料
目前沒有資料
最新中國史
10大熱搜關鍵字
精選關鍵字
Yahoo!知識+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知識+之網友提供,僅提供趣味性之交流,雅虎香港不會審核亦不保證內容的真確性,用戶不應信賴內容,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 (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徐惠(唐太宗李世民妃嫔)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唐太宗李世民妃嫔????
收藏 查看&徐惠(唐太宗李世民妃嫔)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长城人,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后被封为,接着又升为。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爱慕。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陪葬昭陵石室。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627年职&&&&业诗人,妃嫔代表作品《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进太宗》祖&&&&籍浙江长兴
徐惠像(李人毅作)徐惠出身东海徐氏,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女,延州临真令徐方贵的孙女,祖母江夏黄氏,南朝陈司空忠武公之女。[1]唐果州刺史长女。弟弟,侄子,史书都有传。妹妹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当时人们因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将他们比作汉朝班氏。另有一弟徐齐庄,事迹无相关记载,唐玄宗授于他长城县子的爵位。[2]徐惠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八岁自己懂得写文章。父亲徐孝德曾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看后大吃一惊,知道这孩子的才华想盖都盖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马上广为流传。唐太宗听说后,将她召为才人。[3]徐惠入宫后,手不释卷,诗文更加优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笔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礼待她,提升他父亲水部员外郎(最新出土的徐孝德墓志记载为礼部员外郎),并升她为。[4]历代圣母贤妃图之徐惠上疏(清人绘)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5]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时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6],上疏说:”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粮草匮乏。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7]
又说:“、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劳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8]
“精雕细琢的珍宝玩物是丧失国家的刀斧,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是侵蚀人心的毒药,这些虽然看着奢华美丽,但不能不去遏止这类需求。事业安泰是志向容易骄纵,时局安定时人容易放任自己。”[9]
她所说的切中事理。唐太宗很赞同她的说法,赏赐了她。[6][10-13]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吃药,说:“先帝待我情深,我希望能先于狗马去侍奉先帝的陵寝,这是我的心愿!”接着又写诗文表达自己的心愿。[14]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仅二十四岁,被追封贤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的石室中。[15]关系姓名备注父亲徐孝德  母亲姜氏封金城郡君[2]  弟弟、徐齐庄  妹妹徐氏即唐高宗侄子  徐齐聃之子[2]  丈夫   即唐太宗露沁新诗—徐贤妃徐惠现存的作品共计七篇,分为诗五首,《》、《》、《》、《》和《》[16]。文赋两篇《》[17]和《》。[17]
其中,根据学者的研究统计,现存以《长门怨》为题的唐诗共计三十七首,涉及诗人三十三人[18],徐惠之作是唐代同题诗歌中唯一的嫔妃和女性作者。[18]《》则被编入作为教导唐朝储君和皇子们如何诗作文,具有启蒙性质的皇室教材[19-20]《》。[21]《》应作于贞观二十一年,徐惠陪伴唐太宗在翠微宫休养期间[22],此为和韵唐太宗《》之作。清朝学者王芑孙认为这两篇作品是“和赋”文学形式的起源之作。[23]
《》是一篇历史上罕见的杰出的女性政论文章,为历代史家所重,收入多部重要的典籍,如《旧唐书》[12]、《新唐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 宋代.孙之翰:“帝王於后宫恩宠过厚,非贤徳者鲜不干预时事。著名於外,葢宠过厚,则言易入;言易入,则事可动。后宫於帝王可动事,则奸邪附之。著名於外,又况亲族窃恩竞为气势,内宠至此,小则破家之祸,大则为国之患,此必然之势也。太宗在位嵗久,於后宫不无宠嬖,但外不闻何人尔。惟徐充容以恩顾称,绝不干预时事,复能谏争失,则贞观宫壼之政可知也。”(《》)[24]
宋代.真德秀:“臣按:樊姬而下,或诸侯之配,或嫔御之列而能知古者。贤妃(注:即徐贤妃)贞女,警戒其君之道,其可尚者,故附着焉。宫掖之中,诚得如是之人,日陈规益庶,其有补乎!不然,鲜不以狡媚荡其君心者。”(《》)[25]
元代.戈直:“人臣进谏于君,古人拟之以之批鳞,虽士夫犹以为难,况妇人女子乎?其见之史传,则邓曼论莫敖之败,成风请须句之封,班姬辞共辇之载,刘氏救元达之刑,寥寥千载,不多见也。太宗纳谏之德,冠绝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内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夹辅之矣。宫妾之中,复有如徐氏者焉。观其谏疏,有老师宿儒不能远过者。呜呼贤哉!“(《》)[26]
明代.彭烊:“唐徐充容,文而有行,落笔成文,轻染云笺皆锦绣。报君厚遇,愿先犬马侍丘园。不贵其文辞之豊典,而贵其上书言息兵罢役,而贵其自言曰:‘得先犬马侍寝园。’是实行之笃,允孚其文辞之工称矣也固宜。颂曰:徐氏充容 史书其通 。 文属蚤岁 于诗亦工 。太宗为礼 陈谏于宫。 愿侍寝园 虽死亦荣。”(《全像评林古今列女传》)[27]
明代.:“窃谓自樊姬而下,皆主于规益其君。然樊姬不食禽兽之肉,卫姬不听郑卫之音,此以身谏也。班婕妤之稽古善讽,徐贤妃之书辞藻丽,此以言谏也。班徐颇工文词,所作多流落人间。昔程颐述其母上谷郡君之言,谓见世之妇女以文章书剳传于人者,深以为非,则文词固为妇人末事者也,若敬姜之引古制,孟母之记逸礼,此则读书传学,足为女范。彼四人者固皆贤矣,然于樊卫尤有取焉。”(《大学衍义节略》)[28]
明代.程允升, 颜之推:“曹大家续完汉帙,徐惠妃援笔成文,此女之才者。徐贤妃却天子召,露沁新诗;谢道韫解小郎围,风生雄辩。”(《》)[29]
明代.:“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宫人徐充容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30]
明代.:“又一长孙皇后!(杨评价长孙皇后为“女后如此,千古共快。)”(《读史四集》)[31]
明代.邵经邦:“太宗之世,一贤妃而显名,何也。盖唐之兴者,反隋之旧也;致治之美者,从谏之功也。故人人不以为讳,亲疏不以为渎召,则骨经纲纪之臣变为脂韦唯偌之行,何况闺门之淑女哉。”(《弘道录》)[32]
明代.:“贤妃非女谏官耶。世言宫妾不可近,妇言不可听,顾其人其言何如耳。如贤妃者,朝夕在侧,食息受言,非耽女宠矣。宫闱近御,孰谓无正人君子哉。”(《闺范》)[33]
清代.:“元成有言,愿为良臣。流风不振,乃自宫嫔。徐妃上书,东征抗陈。惜哉唐宗,纳而弗断。外事征讨,内营宫馆。顿忘初年,如圜斯转。”(《国朝宫史》)”[34]
清代.陆昶:“其(徐贤妃)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历朝名媛诗词》)[35]
清代.史梦兰:“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全史宫词》)[36]
清代.:贺裳“(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岂徒宫闱中,士之变塞者类然也。此语殆参透人情。贤妃诗饶有气骨,殆非上官婉儿可比。”《载酒园诗话》[37]
民国.梁乙真:“唐初宫廷中一大作手。”(《中国妇女文学史纲》)[38]
民国.谭正璧:“她(徐贤妃)的著作,长于骈赋,诗亦端雅可诵。”(《中国女性文学史)》[39]
民国.蔡振绅:”贤妃徐惠,上疏纠绳。帝崩哀慕,愿侍园陵。 长孙后以善谏辅君,后崩,太宗以此后入宫不闻规谏为恸,乃继其后者复有徐妃。其疏曰:“守初保末,圣哲罕兼。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实为千秋不朽之名言,因附录焉。“[40](《》)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徐惠在自己的居住宫殿中,唐太宗下召让她去见驾。她过了很久还没到,唐太宗非常生气。徐惠因此献了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见后怒气全消了。[41-43]青岩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八月桂花——花神徐惠
谚云:八月桂花香,桂花香时人团圆。桂花又名木犀、丹桂,花朵细小,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香气浓郁突出。《瓶史·月表》中说,桂花为八月花之盟主,因此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关于桂花花神的传说很多,最广为传诵的,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自小聪慧过人,长大后更能说会道,琴棋书画样样不落于人。因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选为妃子。李世民十分欣赏徐惠的才华,常和她一起吟诗作画,她也为后人留下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于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等诗篇。唐太宗死后,徐惠哀伤成疾,最终成痴,年仅二十四岁就以身殉情,追随唐太宗而去。后人因她才情出众,而且写过咏桂花的诗篇,就封她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香平添了一份沁心蚀骨的深情,一缕幽思自此绽开在八月的心崖。2014年 《》饰徐慧(注:此剧剧情多为杜撰,与历史无关)
1995年 《》 饰徐惠
1983年 越剧电视剧《》 张瑞春饰徐惠
1981年 昆剧《》 华文漪饰徐惠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李世民是这样一个人:李世民靠什么打败超级大国东突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李世民是这样一个人:李世民靠什么打败超级大国东突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太宗李世民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