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公安局对农村荒沟地复垦有什么政策每亩补助多少

未定义期刊 第二版:韩城市志
韩城市大事记(截至1987年)
& & 晋献公二十三年(前654)
& & 骊姬作乱,公子夷吾出奔梁(伯)国。二十六年(前651),献公卒。秦穆公派百里奚领兵送夷吾回晋,立为晋惠公。
& & 晋惠公六年(前645)
& & 晋兴兵攻秦,秦穆公拜丕豹为将。九月,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穆公俘晋惠公。十一月,放晋惠公回国,晋将河西地割给秦,并以太子圉为质于秦。
& & 秦穆公十九年(前641)
& & 梁(伯)国君主大兴土木,致使民怨沸腾,被秦国乘机灭掉。
& & 晋灵公四年(前617)
& & 晋发兵攻秦,夺得少梁(本市芝川镇一带)。
& & 晋景公十四年(前586)
& & 梁山崩,壅塞黄河,三日不流。又于战国魏文侯二十三年(前423),黄河岸崩,壅于龙门。
& & 秦厉共公二十年(前457)
& & 黄河龙门段三里许,水色变赤。魏文侯七年(前439),该处又连续三日水色变赤。
& & 魏文侯元年(前445)
& & 魏国公卜夫子子夏(其先世为卫国人)曾为魏文侯师,设教西河(本市城西南原有西河村,并有子夏庙),广授生徒。西泽、下干谷、河渎村卜姓居民,为其后裔。
& & 魏文侯六年(前440)
& & 城少梁。
& & 魏文侯十三年(前433)
& & 魏使公子攻占秦邑繁庞城。
& & 秦灵公七年(前418)
& & 秦与魏战于少梁。
& & 秦献公二十三年(前362)
& & 秦与魏战少梁,俘魏太子申及将公孙痤,夺取繁庞城。
& & 秦孝公八年(前354)
& & 秦与魏战于元里,斩首七千,夺取少梁。
& & 魏惠王九年(前361)
& & 筑长城(本市城北村至城后村尚有遗址)。
& &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
& & 魏以河西地少梁献秦。十一年(前327),秦将少梁更名为夏阳,置邑。
& & 汉高祖二年(前205)
& & 八月,魏王豹反汉,大军驻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陕西大荔朝邑镇东)。汉高祖派韩信进击,韩信派兵佯攻临晋,暗中从夏阳渡(芝川口)用木罂缶渡河,袭击魏军后方安邑(山西夏县西北禹王镇),魏王豹被俘。
& &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
& & 禁止私人铸铁器及煮盐,夏阳设铁官。
& &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
& & 武帝经夏阳去汾阴(万荣县西南宝鼎)。元封五年(前106),武帝又经夏阳巡河东祭后土,赦免夏阳死罪以下的囚犯,并免当年租赋。
& & 成帝绥和二年(前7)
& & 九月二十一日,本邑发生强烈地震(约6~7级),伤亡415人,城廓部分被毁。
& & 顺帝永和五年(140)
& & 南匈奴句龙王吾斯、车纽等造反,攻河西,招诱右贤王合兵攻美稷,杀朔方、代郡长吏,朝廷为防北方羌族袭击,将上郡治所迁至夏阳。
& & 怀帝永嘉四年(310)
& & 汉阳太守殷济倡修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落成,建有石室、石碑,并栽植柏树。
& & 东晋十六国
& & 前秦永兴年(357~358)
& & 昭宣帝苻坚自临晋登龙门,对随从臣下说:&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真不虚也!&
& & 南北朝
& & 西魏时(535~556)
& & 薛善任司农少卿,为同州夏阳县二十屯监。同时朝廷在夏阳诸山置铁冶,任薛善为冶监,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
& & 开皇十八年(598)
& & 改夏阳县为韩城县。
& & 大业十二年(616)
& & 黄河龙门段水变清。宋大观元年至三年(),连年春冬黄河韩郃段约百里许水变清。清康熙九年(1670)夏,黄河龙门至河南陕州段水变清。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六日至十二月二十八日黄河水变清。
& & 大业十三年(617)
& & 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师次龙门。曾任过韩城尉的任瓖到龙门谒见,提出:&愿为一介之使,衔命入关,同州以东,必当款服。&并说:&于梁山船济,直指韩城,进逼郃阳,分取朝邑,孙华(冯翊人,先年举兵反隋,自号总管)诸人,必当相率而至。&李渊授任银青光禄大夫,为招慰大使,让陈演寿,史大奈率步骑六千,由梁山渡河,瓖果说降韩城,孙华、白玄度等均来降。
& & 武德三年(620)
& & 韩城改属西韩州。
& & 武德七年(624)
& & 云德臣为治中,率民自龙门引黄河,灌田60余顷。后河底日下,渠废。旧迹即今之骆驼项。
& & 武德八年(625)
& & 西韩州迁治韩城,领韩城、河西、郃阳三县。
& & 麟德元年~二年(664~665)
& &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游韩城,作两赋:《夏日登韩城门楼序》、《夏日登龙门楼序》。城门楼序中有&韩城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句.
& & 庆历七年(1047)
& & 永兴路(辖同州)都转运使包拯给仁宗皇帝上《请罢同州韩城冶户疏》指出韩城设铁冶务50多年,虽领有冶户700余户,但官府每年仅得铁10万余斤。朝廷虽明令禁止私人采铁,但实际上私人卖铁者甚多。疏中建议:取消铁冶务,裁掉监官,让百姓任便炼铁,则铁价必然下跌,官府只按价收铁即可。
& & 宣和七年(1125)
& & 秋,芝川镇民众重修太史庙,建献殿、寝殿,塑太史公像。县令尹阳为修庙撰文,立碑。
& & 建炎二年(1128)
& & 正月,金兵侵入陕西。二月十九日,自龙门渡河。宋军守将沿河安抚使曲方统兵驻于韩城,每日饮酒作乐,不治军政。金人渡河时已有人来报,但曲不信,斥为谎言,待金人离城四里时,才急忙带兵逃走。
& & 大定四年(1164)
& & 修本邑(今金城)城池,筑土城,周长4里59步,高2丈5尺,城壕深2丈。设四门:东为迎旴、西为梁奕、南为澽浡、北为拱宸。
& & 贞祐三年(1215)
& & 韩城升为桢州,辖韩城、郃阳二县。
& & 正大六年(1229)
& & 十二月,元兵自龙门渡河破韩城。第二年,大队元兵来韩,纵兵蹂躏,虏掠一空,惨状空前。
& & 至元元年(1264)
& & 七月,在禹门口河中巨石鲤鱼岛上建陕西大禹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 & 至元二年(1265)
& & 复设桢州,韩城县治迁薛峰村东。至元六年(1269)废桢州,韩城县治迁回原址。
& & 洪武四年(1371)
& & 重建文庙。设学宫明伦堂。
& & 弘治十四年(1501)
& & 正月初一,发生地震,至十五日尚有余震。总计倒房5000余间,压死170余人。县东部平地裂缝,短者一丈,长者五丈,涌水溢流如河。
& & 嘉靖二十年(1541)
& & 知县马攀龙倡修土门口头堰水利工程,引澽河水灌田,并立堰规,韩人为记其功在县城西建马公祠,今尚存。
& & 嘉靖二十二年(1543)
& & 知县马春芳倡修芝川城(现已湮没),南北城门额分别书:&古韩雄镇&、&少梁古地&。
& & 嘉靖三十四年(1555)
& & 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华县八级大地震波及韩城,&厥声轰轰,如万车自西北往东南去,倾仆庐舍,压损旄倪&,&河堧坝决裂,长逾十数丈,地翻泉出,几遍河滨&。
& & 隆庆五年(1571)
& & 始建城隍庙,至万历六年(1578)竣工。
& & 万历三十五年(1607)
& & 张士佩(累迁大司徒、南京户部尚书)撰成《韩城县志》。这是现存韩城最早的县志。
& & 崇祯三年(1630)
& & 以砖砌本邑土城墙,上下各三尺。
& & 崇祯八年(1635)
& & 自六年(1633)以来,气候干旱,农作物无收,民饥甚,食草根树皮,人相残。县署以官谷赈济,收遗婴。知县左懋第制《平准法》,禁私粜。
& & 十一月,农民义军围攻薛峰(官兵设营守)20余日,又围攻芝川城10余日。十二月,起义军首领李闯王自宜川率义军来韩,与官军战于西原村、马庄村、西庄镇等处,又四路围攻县城,击毙韩郃营领兵李登务。崇祯九年(1636)正月初二日,农民起义军满天星部又围攻县城。十二月初二日,农民起义军再次围攻县城。
& & 崇祯十一年(1638)
& & 二月初二日,县令左懋第倡议,在陈村修建白公祠(白居易之祖父在韩城有赐田,居香山下白田村)。
& & 崇祯十三年(1640)
& & 三月,薛国观(本邑人,累迁户、吏部尚书,进为武英殿大学士)奏准明廷,倡议地方官绅捐资,改土城为砖城,历时五月竣工。更四城门额,东为&黄河东带&,西为&梁奕西襟&,南为&溥彼韩城&,北为&龙门盛地&。
& & 顺治元年(1644)
& & 六月,大顺朝皇帝李自成率败军自龙门渡黄河,路过韩城,驻月余后南去。
& & 顺治七年(1650)
& & 明末历任巡抚之刘永祚(潭马村人),秘密练兵千余,据守周原堡寨,树反清复明旗帜。清派参将李勋等率大军进剿,两军在天地庙(董村南,庙已湮没)激战数日,刘兵败,永祚被擒杀。
& & 康熙四十一年(1702)
& & 曾任贵州巡抚之刘荫枢与曾任过县令的解咸一等,倡议捐资修建澽阳桥。后同州知府李星曜改名为毓秀桥(俗称南桥)。
& & 康熙四十二年(1703)
& & 花椒极盛,各原野、村墅俱树之。品种有大红袍、枸椒、黄色椒,行销江淮。
& & 乾隆二十六年(1761)
& & 庙后村王杰,被清高宗亲点殿试第一人(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累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持文柄43年。
& & 嘉庆十年(1805)
& & 五月,山西省荣河县与本县沿河农民因争种河心滩地发生纠纷,经两省各级官吏勘察会商,挖壕筑埂为界,并立碑纪其事。
& & 嘉庆十二年(1807)
& & 曾任淮扬道道台之井溢村人师彦公,捐银5000两,并立条规,资助举贡生童应试卷价和路费。
& & 道光二年(1822)
& & 柳村寨村民郝宏胞、郝宏益倡导将小渠沟原有的土桥改建为石桥,以利南北车马、行人。自捐银1430两,自任建桥总督。桥成后,名为康济桥。
& & 同治六年至七年()
& & 六年五月,回民起义军进逼神道岭,击溃民团后,长驱直入,攻占芝川镇。六月十九日,又袭击彭村一带,怀德团团正王明渊和他的两个儿子阵亡。七年六月十七日,回民义军又自西山入境,战败官军后,火烧西庄法王庙,二日后北去。十一月初四日,又至韩,官军千总张吉珍阵亡,义军北去。十一月二十三日,西捻军来县,驻三日,东渡山西。
& & 同治十二年(1873)
& & 清政府提倡种植罂粟。全县80%的农户,将上等地种烟,贩毒、吸毒人数日渐增多,形成&家无烟灯受贱看,不撑烟灯事难办&的恶劣社会风气。
& & 光绪三年至五年()
& & 连年大旱,麦、秋歉收,饥民饿死者甚多。官府对打富要粮的饥民残酷镇压。大池埝、西原一带要粮饥民被铡死200余人。三年灾荒中全县减少7万人。
& & 光绪五年(1879)
& & 五月二十日下午,震中甘肃武都的八级地震波及本邑,震感持续1小时许,许多房屋被震塌。
& & 光绪二十年(1894)
& & 瑞典国基督教传教土山如仁,由山西来到韩城,开始在柳枝村附近传教,后来又在县城东吉家寨设教堂。
& & 光绪二十三年(1897)
& & 黄河泛溢,河下等九村&田产庐舍漂没无存&,&老弱孺妇辗转失所&。
& & 光绪二十四年(1898)
& & 举人贾亦白、薛位创办《龙门报》宣传新政,一年后停刊。
& & 光绪二十六年(1900)
& & 在京津等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本邑不少村庄请教师,学硬斗,剪纸人,&烧洋鬼&,掀起反帝爱国浪潮。
& & 光绪二十七年(1901)
& & 新任知县丁锡奎,追逼田赋。农民不堪忍受,群起&交农&(上交农具,表示不再种田)。
& & 光绪三十一年(1905)
& & 龙门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薛立人任堂长。
& & 王溶(曾任知县,入籍本邑)倡开冶户川铁矿,炼出生铁数十锭后,因成本过大而停办。
& & 光绪三十二年(1906)
& & 七月二十七日,韩城邮寄代办所成立,至民国2年(1913)升为二等甲级邮政局。
& & 光绪三十四年(1908)
& & 举人薛位在城东吉家寨开办畜力纺织厂,这是韩城工业的萌芽。
& & 宣统三年(1911)
& & 十月,西安光复后,韩城哥老会成员段占彪、刘德功及县衙职员吉盛等,联络民团团总胡载之的马弁师锁儿,准备起义,后因师叛变告密,段、刘、吉等五人被胡逮捕杀害。
& & 中华民国
& & 民国元年(1912)
& & 春,陕西省都督府令文经庵(南谢村人)任韩城县第一任知事。
& & 6月23日,冯仰华等40余人,成立演说会,宣传辛亥革命意义,启发民智。
& & 清末举人贾乐天、薛位,创办明伦堂女子小学,招收学生20余人。学生一律留短发,着黑色短裙,不缠足,除学文化课外,又有刺绣、编织等劳作课,众誉&开一代之新风&。
& & 民国3年(1914)
& & 驻大荔军阀陈树藩部王银喜率五六十人,自大荔窜扰到韩,沿途抢劫民财,强拉民夫,激起群众愤恨。4月3日,上官庄村村民秘密联络,趁其吃饭之机,以械棒痛击,将该部大部打死,只有二三人逃跑。
& & 民国4年(1915)
& & 县北山区,田峻山、郭金榜、靳洪山、徐老九等股土匪活动猖獗,到处拉票子(绑票)。一夕数惊,城乡不安,直接威胁到地主豪绅的利益,于是县署令各乡设民团自保。全县共成立民团60多个,各区设区团,县设总团,中区团总胡载之统领全县民团。
& & 振兴实业公司重开硙子山煤矿。购置绞车一部,提煤排水。该矿是陕西最早使用机器的煤矿。
& & 民国6年(1917)
& & 4月3日,陕西督军陈树藩所属陕西东北路讨逆军,派团长严锡龙带人从韩城押运所搜刮的30大车铜元前往大荔。孔乐团(辖龙亭镇东部地区)团正鱼存之和公益团(辖龙亭镇周围)团正郭景仪设伏兵于太枣沟岸,击毙严锡龙,俘其弁目黄大齐,截获所运大部钱物。后陈树藩派委员李服佑来韩提取田赋银两,并于9月5日押运赴省,南区民团误认为县长李天午转移脏物,遂派人把守黄河滩各要路,当李服佑走到芝川东南窑儿坡下时,被民团戳死,十余驮银两也被全部截回交县。
& & 4月26日,韩城县实业学校(5月改称乙种蚕业学校)开学。冯仰华任校长,张静山任主任教员。办学10年,毕业学生259人,至1936年夏,改为普通小学。
& & 民国7年(1918)
& & 3月28日,由云南督军唐继尧任命的陕西护法军总司令任尔龙(陈村寨人),在芝川司马坡插旗招兵,当晚移驻陈村寨。县长李天午派保卫团围捕,任腿部中弹被擒。翌晨,被杀于南门外。应募的沈双虎、沈小虎、王来子和任家的长工常铁锤也同遭杀害。十多日后,晋英山(北潘庄人)、师广有(井溢村人)等5人也被捕枪毙。
& & 8月25,因县长李天午仰承军阀陈树藩鼻息,大肆搜刮民财,引起公愤,孔乐团正鱼存之和冯翼飞(又名冯遂儿,赵峰村人,&硬斗&①首领)率民团开进县城,收缴了保卫团留守排枪枝,活捉李天午,在县署大堂公审后,关押在西大街大楼上。
& & 民国8年(1919)
& & 6月,毕业于四川讲武学堂的爱国主义者杨汉臣(姚庄村人)与教师苏资琛、张孔博等,在北阁寺(今烈士陵园)召开宣传大会,向高等小学师生及农民、商人报告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经过,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字&、&反对二十一条&等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震动全县。
& & 民国9年(1920)
& & 12月16日下午9时许,震中位于宁夏海原的8.5级大地震波及韩城,文庙两座石碑被震倒,城内一高楼被震裂。
& & 民国10年(1921)
& & 华盛顿会议(即太平洋会议)于11月12日在美国开幕后,中国笼罩着&国际共管&的气氛,对山东问题日本提出与中国直接交涉,12月12日北京学生举行反对中日直接交涉的游行示威。消息传到韩城,教师苏资琛、张孔博、高建琪等,倡导成立韩城县救国后援分会,发动教师学生在县城集会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还到芝川、西庄、昝村等地开展宣传,并致电北京政府,誓死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反对列强宰割中国。
& & 民国11年(1922)
& & 专管征收田赋的里民局,营私舞弊,民愤极大,韩城各界人士公推段墨卿、陈九畴、郭雨山等,清算里民局帐项,最后要求县政府没收主持里民局的四乡乡长家产,并铸四个铁人(代表四乡乡长)让人唾骂,以警效尤。西安&榛岭社&秦剧团来韩演出,韩城民众首次看到秦腔戏。
& & 民国14年(1925)
& & 6月,韩城县立第一高小部分教师学生发起,在县城召开学生大会,通过声讨陕西督军吴新田宣言,并组织宣传队到各镇宣传,声援西安学生运动。
& & 9月16日,盘踞大荔、朝邑、澄城、郃阳等县数年的麻振武部派段懋功攻打县城,在城外拉夫抢劫,无恶不作,火烧草市巷,毁民房多间。10月18日,炸塌城墙而入,姬汇伯部败走。段纵兵三日,城内损失惨重。
& & 民国15年(1926)
& & 段懋功部敲诈勒索,加重田赋,引起农民不满。县北民团秘密组织红枪会,请教师,设堂子,习枪练武,奋起反抗。4月下旬,接连打死段部士兵7人,并抢走其枪枝。5月5日,围攻移驻东庄寨的段部邹章儿连,缴枪50支。6日,双方在马鞍桥、西原村、东王村激战,段部大败,逃回县城,紧闭东、西、北三门。红枪会尾追,将红旗插在姚庄坡顶。当日打死段部官兵200余人,缴获步枪300多支。红枪会阵亡77人,死伤村民数十人。6月,段懋功设伏于董村壕,红枪会出击受挫,死8人。
& & 民国16年(1927)
& & 春,杨虎城部姬汇伯团二次驻韩,在城隍庙驻地诱杀红枪会总指挥薛文田,迫使轰轰烈烈的红枪会农民武装斗争宣告结束。
& & 3月,苏资琛、高惠亭创办《韩城民声报》。
& & 在张勉斋、王捷三、同伯亭、杨继之、冯养浩、温君伟等人倡议筹办和县长杨一鹤竭力支持下,韩城县初级中学开学。张勉斋任校长,有教员10多名,学生60名。
& & 10月,中国共产党范家庄支部成立,张子超任书记,这是中共在韩城的第一个地下支部。
& & 民国17年(1928)
& & 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薛子芳回韩,薛在韩城中学以读书为名,开展青运工作。
& & 3月,中共韩城县委特别支部和共青团韩城中学支部分别成立。
& & 4月,中共韩城南区区委和中共韩城县临时委员会先后成立。
& & 中国国民党韩城县党务筹备处成立。
& & 5月30日,中共韩城临时县委以韩城中学学生会名义,召开城区各小学师生纪念&五卅惨案&、&沙基惨案&大会。会毕,演出有反帝内容的话剧,并散发传单。
& & 6月,中共韩城县委临时委员会在吕庄小学召开第一次县委扩大会,传达上级指示,听取形势、政策讲话。
& & 民国18年(1929)
& & 4月23日,韩城电报局成立。
& & 9月,韩城县平民职业传习所成立。文劲民(南谢村人,毕业于南通纺织学院)任所长,有学生五六十名。
& & 中共地下组织把斗争重点转向农村,开始在范家庄、马陵庄一带建立穷人会。
& & 民国19年(1930)
& & 2月9日,国民革命军联军第九路军总指挥兼第十二师师长吉鸿昌回韩祭祖,给韩城中学图书馆捐款1000元,韩城中学用此款购买《万有文库》一套。
& & 冬,韩城县平民医院成立。这是韩城开办的第一所医院。
& & 民国20年(1931)
& & 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樊德音回韩城,第二次组织县委,并任书记。经整顿,全县农村、学校建起支部10多个,党员达二三百人。
& & 2月,农民因连年灾荒无力交纳高额田赋,而当局追逼甚急,全县里长决定拔柜,拒绝为县署征收田赋。县府最后不得不答应减免田赋。
& & 10月,中共地下组织分剐在东范家庄、高家坡、赵峰、赵庄等村开办农民夜校。清水村夜校大门贴出&新青年请进来,老腐败滚出去&的对联。东范夜校学员用木刀练习刺杀,并编印《农报》。
& & 民国21年(1932)
& & 1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韩城县委成立。
& & 春,中共地下组织在春节期间,发动小学教师、学生、青年农民,在上官庄成立晨钟话剧团,在北寿寺成立后觉话剧团,编演节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国民党一味退让的不抵抗主义。
& & 4月,中共陕西省委派韩城籍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回县发动学潮,声援西安&四&二六&驱戴行动(当时西安青年运动蓬勃发展,抗日宣传响彻云霄,蒋介石派考试院长戴季陶来陕进行压制)。韩中学生提出&要求读书自由&、&反对党化教育&、&取消党义课&等口号,结果14名学生被无理开除。全校学生激于义愤,冲出校门,包围了县政府,县长白子玉越墙逃跑。校方无法,只好收回被开除的学生。
& & 5月,中共韩城县委秘密发展赤卫队员百余人,在赵峰村学习打土豪及抗粮、抗租、抗债、抗差有关文件。
& & 6月2日,刘志丹、黄子文、李杰夫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到达赵峰村,并在上官庄等10余村宣传党的土地政策,斗土豪、烧地契、毁债约、分钱物。芝川驻军派人前去侦察,其中一人被游击队抓获处决。6月12日,游击队离韩回师陕北。6月14日,由驻军营长畅景福带兵包围北寿寺村,打死农民段西朋,抓走18人。共产党员蒋礼斋和农民冯进宝、段当才、李存才等4人在芝川遇害。
& & 7月,流行关中的霍乱病侵入韩城,流行区域为高神殿以南县境内各村。吕庄川各村疫情最重,百户之村的石佛村10天中死亡60余人。
& & 10月,中共地下党员薛亚杰、吉炳耀、薛云峰秘密刊印《韩城红旗》(共出3期),传播红军胜利和各地学潮、罢工、农运、武装斗争的消息。
& & 中共韩城中心县委成立,辖韩、郃、澄、大、朝五县。
& & 11月17日,中共地下党员高德辉被国民党逮捕,24日遇害。
& & 民国22年(1933)
& & 2月,中共地下党员薛亚杰领导文艺宣传队,在南谢村、卓立等村,演出《热河失守》、《长工的生活》等剧目。戏台对联为:趁此元宵佳节,拿几个节目,揭露社会黑暗;愿我舆图完整,且当场表演,唤醒苦难同胞。
& & 6月12日晚,县民团驻大岭分团团总王成斋、副团总薛子直,率兵围攻县城。至第四天拂晓,守城驻军获援解围后,李保亮、王容哉、薛含谆就擒被枪决。
& & 上半年,中共韩城县委派人在北原一带发动群众开展分粮斗争。下干谷农民烧了富户的地契、帐本、字据、大烟土,又分了粮。谢河村、咎村农民赶跑粮差,王住村农民面对面同东区区长贾乐亭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斗争。梁带村农民因分富户粮食,被警察开枪打死1人。
& & 7月20日和23日夜,县城东西10余里,南北20余里,暴雨成灾,平地水深2尺多。柿谷坡被冲断,苏村、陈村一带尽成泽国。文经庵纪事诗中写道:&平地居然成水国,鸿飞失所有余哀&。&一贫如洗今遭此,何日仓箱告不空,&。
& & 10月,陇海铁路陕西实业考察团来韩调查矿藏,编出《陕西梁山尾闾地质矿产及启发龙门山煤矿与石灰之设计》一文。
& & 陕西省银行韩城分行成立。
& & 民国23年(1934)
& & 夏,中共地下组织在第三高小发动学潮,赶走反动校长张继尧。
& & 民国24年(1935)
& & 6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2师骑兵团500多人来韩,宿营昝村,24日离韩北上。
& & 8月,中共地下党员薛和昉、薛纪录等,请铁匠王丙儿(河南孟津人)在清水村东沟窑洞内手工造枪13支。
& & 9月5日,杨森、冯玺玉(冯树立)率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42师骑兵团到达赵峰村。在上官庄处决了民愤极大的冯万娃和冯鸿烈,并与地下党组织研究扩大革命武装、举行武装暴动等问题。翌日西进。
& & 民国25年(1936)
& & 中共韩城县地下组织原定于3月1日芝川古会时举行暴动,后因情况变化,改于2月20日在高家坡举行武装暴动。暴动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西东府游击队第二支队,队员60多名,编为四个分队,有长短枪48支。3月1日,游击队第三、四分队宿营番地村,突遭县保卫团与驻军包围,激战中,王作栋等8人壮烈牺牲,16人被俘。
& & 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省主席邵力子来韩视察,县士绅请求拨款重修芝阳桥。杨、邵答应省上负担修桥费用之半。中国共产党中央派王世英从西安赶到韩城,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已经批准十七路军与红军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的消息通知给杨虎城。
& & 5月,国民党&第三剿宣队&(前身为军委会别动队)来韩,逮捕了中共地下党员高印斗等3人和进步教师、学生50余人。7月,韩城中学童子军团长高玉亭,与剿宣队勾结,逮捕进步学生亢宏才等8人。中共韩中党组织发动师生,赶走高玉亭及新任童子军团长刘维刚。
& & 11月27日,中共党员白双五(任国民党芝川联保警备班长)在芝川策动暴动,被其盟弟段耀耀告发,造成11人被逮,9人遇难。
& & 北峙山松林发生大火,连烧7天7夜,毁林上千亩,烧死1人。
& & 民国26年(1937)
& & 2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赵伯平来韩,宣布恢复中共韩城县委。
& & 5月,地下党员联络进步人士,在城内开办少年书报社,销售《新华日报》、《老百姓报》、《论持久战》等书刊。后改称益智书店。民国30年(1941)被国民党当局查封,经理王纪云(薛曲村人)被捕,后经营救获释。
& & 8月31日到10月初,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由芝川口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期间,120师战斗剧社在县城内公演抗日文艺节目。朱德、邓小平、任弼时、左权等冒雨渡河,中共韩城县委负责人孙昶前往驻地欢送。东范家庄支部书记张智发和张万贤、张进发、宋二小等16名青年参加八路军,随军东渡。
& & 南京国民政府8月14日发表自卫宣言后,县政府派保卫团中队长李养锋(南阳村人)、分队长马星彩率团丁百余人,赴沪抗日,到沪后编入张治中部。
& & 11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韩城总队成立。翌年4月,在狮山上召开代表会,选举李启荣为总队长,杨步云为副总队长。
& & 12月,韩城县卫生院成立,院长张焕垣。
& & 民国27年(1938)
& & 1月,杨虎城部177师师长李兴中利用各学校放寒假之机,在郃阳举办沿河7县(韩、郃、澄、大、蒲、白、朝)中学生军事训练班,中共地下组织动员韩城学生150多人前去受训。
& & 3月10日,白求恩大夫从武汉赴延安途中路过韩城,住北关井把弯隆兴客栈。每日到国民党驻军后方医院为伤兵和老百姓治病。19日,乘大卡车去西安。
& & 4月下旬,驻守北谢村一带河防的国民党十七师某营杨秀峰营长,对日本侵略者在山西杀人放火十分痛恨,遂抽调当地壮丁18名作向导,率军乘夜横渡黄河,在河津县南突袭日军,战斗中,两名壮丁阵亡。半夜归来,中共地下党员雷泽夏等率领群众到黄河滩迎接、慰问。
& & 5月,延安战士剧团(抗战剧团)来韩,在芝川镇演出10余天后,冲破国民党县政府阻挠,到县城演出两场。在演出期间,国民党县长王文光登台讲话,肆意攻击共产党,剧团当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韩城县委又以抗敌后援会名义,动员中小学师生400余人,在西仓(今城关粮站)斗争王文光,王被问得张口结舌,只得承认错误。同时,国民党县党部指导员李绍棠涂改战士剧团所写抗日标语,引起各界人士抗议。
& & 7月7日,中共地下党员创办《新韩城报》,社论为《&七七&抗战建国日的意义和韩城大众当前的任务》。
& & 11月,国民党县政府创办《新韩声》报。
& & 12月,由于日本侵略者侵占山西,国民党县政府奉命成立两个河防壮丁大队(相当营的建置),分驻沿黄河村庄,协助驻军扼守河防。
& & 国民党县政府拆除县城城墙。
& & 12月25日,日军以七、八联队滕田大队为骨干和皇协军贾子庚、马子平两部共约四五千人向禹门守军发动进攻。陆军新编第八师第一团第一营(加强营,营长王树骥),浴血奋战,痛击来犯之敌。龙门山岩洞和云中寺各一个加强排,守卫中全排官兵壮烈牺牲,阵地一时失守。师部命令第三营由师家滩渡河增援。30日,收复东龙门山阵地,日军败退。战斗结束后,第一营阵亡之271名官兵,被隆重安葬于龙门山麓。
& & 民国28年(1939)
& & 中共地下组织发动女子小学师生成立韩城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
& & 民国29年(1940)
& & 9月,韩城农业推广所成立。
& & 11月22日,陕西省军队组训民众动员总指挥部商同区指挥部由西安迁来韩城,把韩、郃两县(后将黄龙、宜川两县各一部分亦划入)定为动员实验区,名为加强战时动员,实则加紧封锁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指挥部又责令县政府成立军警联合稽查处和邮电检查所,密设谍报网,先后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百余人。
& & 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出动飞机轰炸韩城,中山堂(今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后殿中弹,被指挥部秘密关押在那里的50余名进步青年中,伤亡13人。
& & 民国30年(1941)
& & 2月,实行新县制,县政府裁局改科,联保改乡(镇),全县设8乡1镇,辖85保、1566甲。
& & 3月5日,三民主义青年团韩城分团筹备处成立。
& & 6月,武功农学院学生2人与县农业推广所人员一起,分赴小麦主产区,采集良种单穗,经鉴定认为金裹银、钢茬麦为良种。
& & 8月1日,农业推广所选定8处,向农民宣传棉蚜防治技术。
& & 8月,县政府建设科在井溢村开办民生工厂,有7部织机,收购农村土纱,生产宽面土布和毛巾。
& & 民国31年(1942)
& & 山西省兵站总监部掩护的一贯道(国民党利用它进行反共活动)道首薛洪(河北人)来韩活动,发展道徒。
& & 民国32年(1943)
& & 2月,韩城县士绅及各界代表20余人,联名请求国民政府财政部及陕西省田赋管理处更正韩城旧田赋,改订科则,减轻人民负担。民国33年(1944)8月,苏资琛赴省面陈。经财政部派员履勘批复,确定韩城税率为0.45元,较前减少0.14元,总税额由218516元调减为元。
& & 9月15日,全县降大雨连续六天七夜。至22日(古历八月二十三日)黎明,澽水、芝水暴涨,芝川东、北、南三面被水淹没,城内水深七八尺,房屋倒塌,衣物家具漂流。
& & 民国33年(1944)
& & 5月,贾守谦成立民光秦剧团。
& & 8月,韩、郃、宜联立简易师范在姚庄小学成立。当年招生两班,中共地下党员赵惠民任校长。
& & 12月1日,韩城临时参议会成立,苏资琛为议长,杨一鹤等19人为参议员。
& & 12月,国民党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韩城县成立征集委员会,全县179名青年应征。
& & 民国34年(1945)
& & 1月,国民党在韩城驻军数师(以九十军为主),包围陕甘宁边区。县政府成立军事征运委员会,向农民征调车辆、驮骡,运输军粮和军用物资,仅1至4月征调大车4825辆,牲口7944头。因军方所发运费标准太低,地方及农民不得不大量补贴,计补贴法币1000余万元,折合小麦138.5万公斤。
& & 4月,度量衡检定所成立,废除老秤、老尺、老斗,推行市制。
& & 韩城县卫生院开办女接生员训练班,推行新法接生,共训练124人。
& & 10月11日,中国民主同盟韩城县分部成立。
& & 民国35年(1946)
& & 春,中共洛川特委派吉文超率领武工队员20多人在庙后川(黄龙县)、薛峰川开展游击活动。
& & 韩城县农业职业学校成立,校址设龙泉寺,杨步霄任校长,当年招收小学毕业生100多人。
& & 5月,中共延属保安处工作人员孙瑞臣身带情报由韩城赴延安,途中被国民党军警逮捕。随后地下党员张士珍、吉志勋、阎鸿儒在韩被捕,张子超、孙林芝在西安被捕;中共地下县委书记孙昶被迫离境。
& & 12月,中共陕西省工委派白云峰、吴沙浪、张福成等13人来韩城开展游击工作。
& & 民国36年(1947)
& & 8月中旬,中共黄南指挥部总指挥苏史青率领韩、郃、澄、黄等县游击队各一部,共约百余人,包围驻扎官庄(盘陶川要隘)的国民党保警队,激战约3小时,俘其队长杜士斌和36名队员,缴获其全部武器(长枪30多支,机枪两挺等)。
& & 10月8日,西北野战军二纵队王震司令员率部由郃阳甘井经上洼向韩城开进,主力在芝川,四旅、九旅直奔县城。9日22时,向县城外围据点发起攻击,10日拂晓,四旅14团攻占南关,九旅攻占北关,9团攻占象山、狮山。10日晚,发动总攻。12日1时,守城之敌分南北两面突围逃跑,县城解放。韩城战斗共歼敌1700多人,缴获野炮6门,野炮弹800余发,骡马100余匹。
& & 11月21日夜,韩宜支队分队长杨明禄叛变,将韩宜中心区秘书薛碧如、游击队指导员薛维经、分队长程山水捕送国民党韩城县当局。
& & 民国37年(1948)
& & 2月15日,县教育科长薛炳之,在城隍庙举办中、小学教师讲习会,对教师进行反共教育,并进行国民党员、三青团员合并统一登记。
& & 3月,县自卫团团长张恭侯、安澜乡乡长梁济民带自卫团人员去县北&清匪&,下午回城时在小渠沟被韩宜游击支队击溃。
& & 3月6日,县长赵玉琳败逃前实行大屠杀,被枪杀的17人中,有共产党员10名。
& & 3月24日,二纵队六旅16团向韩城开进,守敌惧歼南逃,韩城再次解放。16团追击中,于郃阳百良镇地区消灭国民党县政府、保警队200多人。韩城解放后,人民政权&&陕甘宁边区韩城县政府立即成立。
& & 4月中旬,县政府在薛峰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国民党澽源乡乡长李明勋、副乡长胡锡成。
& & 5月,在渚北村设立临时粮食转运站,接收从山西和宜川运来的粮食,连同本县筹集的粮食,分别集中在公路沿线9个仓点,全部供应西进解放军。
& & 8月6日,国民党代县长薛炳之,率保安团、保警队300余人反扑,窜扰县城,杀人抢掠。8日下午2时南逃。
& & 9月17日中午,一贯道在县城北街秘密集会,被县公安机关一举破获,道首王茂亭等44人全部就擒。
& & 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本县开办财经干部培训班。1949年初更名为西北财经学校韩城分校,先后培训干部500多名,7月迁往西安。
& & 禹门铁索桥架成。
& & 12月,延安大学洛川一分校迁来韩城。翌年5月后迁往西安。
& & 八郎沟口森林失火,三昼夜烧毁山林400余亩。
& & 民国38年(1949)
& & 2月,陕甘宁边区韩城县政府举办中小学教师寒假座谈会。在座谈会上,410名教师宣布退出国民党、三青团和反动会道门,50名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00名教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 黄龙分区制订的减租减息办法颁发到县,本县开始实行减租减息和肃特、反霸。
& & 3月,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从山西到达韩城,向大荔专署副专员及县党政领导人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介绍解放战争形势,并调查、询问支前等工作。
& & 6月,华北十九兵团从禹门口渡河西进,全县人民热烈迎送,踊跃支援。
& & 6月10日,陕甘宁边区韩城县政府改称韩城县人民政府,改隶大荔分区。
& & 8月,县银行发行农业折实贷款373635元(农币),支持经济困难的农民购买耕畜、农具。
& & 9月25日,中共韩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传达黄龙分区党代会精神,并讨论农村反封建斗争等问题。
& & 9月30日,韩城县第一次农民代表会议召开,讨论进一步建立各级农民协会,动员农民参加反霸、肃特、清匪、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生产等问题;选举韩城县农民协会组成人员。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1949年
& & 10月1日,中共韩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于大操场(人民广场)举行群众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 10月3日,韩城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生产救灾、扩武、反霸、肃特等项工作。
& & 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韩城县首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团县委,部署发展团组织,动员青年参加反封建斗争。
& & 1950年
& & 1月1日,韩城县人民卫生院成立。
& & 1月,中国人民银行韩城县分行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7982分。
& & 3月,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日成立戒烟所。教育烟民自戒,并惩办偷种鸦片和贩毒者。至1952年共销毁查获的料面(毒品)177两和大烟1510两。
& & 政府宣传和引导农民使用化肥,向农民贷放化肥10吨。
& & 4月20日,韩城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西庄区涧北村孙占胜互助组成立。
& & 6月29日,中国民主同盟韩城县第一次盟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张孔博任主任委员。
& & 7月15日,私营韩城新民面粉公司开业,日产面粉公斤,这是本县第一家机器磨面业。
& & 8月,中共韩城县委在第三区八乡(夏阳乡英山原一带)开始土地改革(简称土改)试点工作。10月下旬,在县南各乡开展第一期土改,第二期在县北进行。至1951年5月结束。划定的阶级成分为:地主405户,半地主式富农35户,富农327户,小土地出租者691户,中农1179户,贫农13760户,雇农1460户,工商业者316户。占总农户48.7%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财产。
& & 9月1日,韩城县工会联合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 & 10月1日,私营新韩电影院在群众堂(现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开始营业。
& & 1951年
& & 2月至10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了各类反革命分子、土匪及反动会道门头子,并破获了以张彦逊为首的&中山党&反革命集团。
& & 4月16日,成立县抗美援朝分会。城乡掀起拥护和平、反对战争的签名热潮。387名青年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5月1日,全县3万人游行示威,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
& & 7月,涧南村农民史安福种植的水地小麦1.8亩,亩产405公斤,受到县政府表彰。12月,出席陕西省首届农业劳模大会,受到褒奖。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小麦状元&称号。
& & 11月,芝川镇农民柴明选种植的水地棉花3亩,亩产皮棉140公斤,旱地棉花6亩,亩产皮棉90公斤,受到县政府表扬。12月出席陕西省首届农业劳模大会,受到褒奖。1953年3月,中央农业部授予&西北植棉能手&的光荣称号。
& & 1952年
& & 1月5日,党政机关,国营事企业单位开始&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始&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 & 陕西省与山西省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山西荣河、陕西韩城黄河滩地划分的决定》,确定以黄河主流为界,主流在东,滩地由河西人耕种,主流在西,滩地由河东人耕种。
& & 7月,破获以张友山、任天喜等为首的&替天行道仁义救世军&反革命集团。 全县第一个农村信用社&&东仪门村信用合作社诞生。 8月17日,在县政府支持下,老艺人王义安等组成新民剧团。 11月12日,开始查田定产,翌年1月20日完成。 12月,全县涌现出小麦丰产村7个,丰产组15个;棉花丰产村120个,丰产组24个。史安福创包谷亩产516.5公斤的记录,柴明选创棉花亩产籽棉316公斤的记录。
& & 1953年
& & 1月28日,韩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
& & 3月3日,全县抽调干部268名,深入农村宣传《婚姻法》。
& & 7月,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从西安购回美国造万国牌卡车一辆。这是解放后韩城县买来的第一部汽车。
& & 11月,中共韩城县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宣传总路线和统购统销政策,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 & 12月,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受骗群众纷纷自动退道,道首和骨干分子被依法处理,其中5名被判处死刑。
& & 1954年
& & 2月24日,全县第一个农业社&&启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嵬东乡南阳村)成立。
& & 3月21日至4月30日,开展第一次普选工作。选出乡人大代表1439人,县人大代表129人。7月2日,韩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封维隆当选为县长,吴沙浪,张孔博、李万恩被选为出席陕西省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10月,韩城县面粉厂发电机开始给县政府和医院供照明电,西街开始有了路灯。
& & 1955年
& &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韩城县支行根据国务院命令,发行新人民币,用新币兑收旧人民币。
& & 3月16日,县一届四次人代大会召开,改县人民政府为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选举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4人。
& & 8月13日,韩城县一届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封维隆当选为主席,张孔博、杨一鹤当选为副主席。
& & 10月,贯彻国务院《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城关、芝川镇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 & 1956年
& & 1月,举行文化大进军,要求到1959年扫清文盲,普及小学教育。
& & 2月22日,在县城举行有线广播开播仪式
& & 4月,陕西省文化局所属韩城县电影队成立。
& & 6月下旬,破获以薛乐道为首的一贯道复辟案,骨干分子431人受到查处。
& & 7月,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成立了56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达1620人;私营商业改组为7个行业,成立了14个公私合营商店。
& & 9月18日,《韩城报》创刊,至日停刊。
& & 1957年
& & 3月,韩城秧歌首次参加陕西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传统节目《上楼台》获二等奖,老艺人卫百福获表演一等奖,王彦明、牛用堂获二等奖。
& & 9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县级机关、中等学校、区乡干部中开展整风。1958年6月将30人划为&右派分子&。
& & 10月,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和省水利局副局长于世澄一同来韩,察看、确定了薛峰水库坝址。
& & 1958年
& & 2月1日,司马迁祠重修工程结束。郭沫若应邀题诗一首:&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 & 4月,开始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历时一年半完工。
& & 召开万人誓师广播动员大会,开展&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麻雀)、讲卫生&运动。
& & 5月17日,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31队普查组来韩。
& & 5月,破获以张锁、李同居等为首的&黑路军&反革命暴乱案。
& & 韩城县水泥厂建成投产。
& & 8月2日,澽河暴涨,薛峰村被水围8天;上景峰以下各村水磨12座被冲毁;牛心、西泽桥被冲断;澽水桥西南面护堤被冲垮。
& & 9月,中共韩城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开始在城关镇建立起第一个人民公社&&卫星人民公社,10天内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9月9日,2.7万人在大操场(人民广场)集会庆祝。
& & 9月10日,成立大炼钢铁指挥部,动员两万多人开展大炼钢铁运动。
& & 9月,农村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公共食堂,取代了一家一户的小灶,社员全部在食堂就餐,实行生活集体化。至1961年全部解散。
& & 12月,韩城县龙门铁厂建成。
& & 国营韩城县拖拉机站成立。农业生产开始使用拖拉机。
& & 1959年
& & 1月1日,韩城矿务局成立。
& & 1月中旬,国家计委、水电部、煤炭部和山、陕两省50多人和苏联专家沙全&契波佐夫来韩,为选择龙门水库坝址作初步察勘。
& & 1月14日,韩城、合阳并为一县。新的韩城县人委机关正式对外办公。
& & 3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对公社实行权力下放,队为基础,三级核算,各计盈亏的管理体制。
& & 8月,县人委制定的《韩城县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农副产品购销统由国营、合作社企业经营。
& & 10月1日,县剧团赴省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线腔《白汗衫》受到好评。翌年,《白汗衫》一剧又赴省参加小剧种会演,旦角演员赵引莲的唱段被灌唱片发行。
& & 10月20日,合县后的首次党代会召开。根据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作出&反右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决议。
& & 12月,富源大队(上官庄、南北寿寺)推行包工、包产、包投资的生产责任制,被定为全县&复辟倒退的典型&,有关干部受到批判。县委书记处书记封维隆、县长董继昌因探索&包产到户&和&三包、四定、五到田&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受到批判。日封维隆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并被撤销党内职务。日,根据中央关于甄别工作指示精神,为封平反。
& & 1960年
& & 3月8日,本县实现队队(大队)通电话。
& & 3月,成立秤改小组推行秤改,将原来16两为1斤的市秤改为10两为1斤的新市秤。
& & 5月至11月,分批开展新&三反&运动,揭发&三风&(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和&五气&(官气、暮气、骄气、娇气、阔气)。
& & 6月21日,南沟煤矿桑树坪平峒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29人,重伤4人,轻伤23人。
& & 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展农村整风、整社运动,纠正&一平二调&错误。
& & 12月,下林皋村公共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中毒者达130多人,其中3人抢救无效死亡。
& & 1961年
& & 2月4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来韩,游览了太史祠、烈士陵园,为太史祠、闯王行宫、烈士陵园赋诗、题字。
& & 北周原村生产队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中毒者230多人,经抢救全部恢复健康。
& & 4月,韩城矿务局象山火力发电厂1500千瓦发电机组投运发电,开始对城区供电,城内各大街有了路灯。
& & 8月7日,陕西省煤炭局决定韩城矿区缓建。
& & 8月15日,韩(城)合(阳)分县,白马滩公社原划归黄龙县。
& & 1962年
& & 1月,县委书记范彦亭和县长张益三赴北京,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
& & 2月,本县对公社、大队、生产队的规模进行了调整。全县共16个公社、262个大队、1269个生产队。
& & 4月,教育事业调整,韩城师范学校、龙亭中学和7所小学陆续停办。
& & 12月,为了减少商品粮供应数量,下放城镇人口4993人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 & 1963年
& & 春,在全省检查粮食仓储工作中,本县首次获&四无&(无鼠咬、无虫蛀、无霉烂、无雀害)粮仓县称号。
& & 3月26日,全县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掀起群众性学习热潮。
& & 4月19日,破获以李春生为首的&中华民族革命党&反革命案件。
& & 6月27日下午,县南地区遭风灾;北部地区受暴风雨、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5万余亩。
& & 7月10日,在农村分期分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 & 1964年
& & 2月14日,在雷寺庄凸儿沟一带试用飞机喷药的方法,防治林区松毛虫。
& & 7月,经过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总数为183819人。
& & 12月20日,韩城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县、公社、大队、生产队贫协组织相继成立。1981年7月,撤销各级贫协机构。
& & 1965年
& & 5月,本县兴建最早的水库陈村水库竣工,设计有效库容35.31万立方米,可灌田3000亩。
& & 6月,对在&大跃进&运动中错误地受批判、处分的党员、干部、群众4627人的问题进行甄别。
& & 7月25日,芝水上游山洪暴发,晚12时许,芝川城内一片汪洋,水深及炕,不少房屋倒塌,漂走大量衣物、食油等,商店损失严重。
& & 农村开始使用电动小型磨粉机。
& & 全县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亿市斤大关。
& & 1966年
& & 6月12日,中共韩城县委成立了&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日派工作组进驻象山中学。22日,象山中学学生冲击中共象中支部和校团委(时称6&22事件)。8月28日,象中学生三四百人,贴出&炮轰韩城县委&的大字报,震动全县。
& & 7月28日至9月10日,中共韩城县委举办中小学教师学习会,大批教师受到残酷斗争,106人受处分(其中27人被开除),3人死亡,3人致伤。学习会结束后,又将43人送入集训队。
& & 11月5日至18日,中共韩城县委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到会代表6786人,县社干部568人,连同听报告的会外群众数千人,时称&万人大会&。大会后,城乡背诵毛泽东语录成风。并掀起&破四旧,立四新&浪潮,使许多文物古迹遭受破坏。
& & 1967年
& & 1月27日,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部分&造反组织&成立接管委员会,抢走了县委、县入委及各部门的印章。
& &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韩城县武装部遵照上级指示,成立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改称韩城县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管理全县经济工作。
& & 5月16日至23日,象中等6所中学的造反队五六百人,要求为吴留华、张茂堂(吴为搬运社工人,张为范家庄农民,均被接管公、检、法机关的造反派所组织的&无产阶级专政委员会&以打砸抢罪和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罪拘捕)彻底平反而静坐。
& & 10月15日晚10时,象山中学造反派头头带领百余名学生,冲进县人民武装部,撬开军械库门锁。抢走步枪900余支、&八二&炮5门、手枪40余支、炮弹90余发、轻重机枪数挺。
& & 1968年
& & 1月4日,数十名象山中学学生和一部分工人,再次到人武部武器库抢枪,抢走步枪120支、手枪5支、冲锋枪1支、迫击炮2门、重机枪1挺。4月19日晚,&红四司&派人到县中队抢走机枪1挺、步枪1支、小口径步枪10多支、子弹10多箱。
& & 4月21日,1018战指和红四司两派在农技校发生武斗,动用步枪、机枪、迫击炮,打了不到1小时,双方各被击毙1人,红四司溃散。7月27日,1018战指与红四司两派共四五百人在黄龙县焦菩萨武斗,红四司1人被打死。
& & 6月7日,1018战指头头李云祥、崔小炳等人,到上官庄村抓走无辜干部群众55人,将其中13人串绑游街后,投入他们在电影院内私设的监狱(时称第二监狱)。至8月,该监狱共关押干部、群众121人,其中62人遭到毒打(内1人被打死,38人致残),另有3人精神失常。
& & 3月至7月,1018战指采取强借和欺骗手段,弄走国库粮食7万公斤、食油1482.5公斤和银行现金3500元。
& & 7月11日下午4时至8时,全县普降大暴雨,部分地区还有冰雹,降雨量145~150毫米。西庄公社井溢村数孔土窑崩塌,压死11人和7头牲口。
& & 9月7日,韩城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 & 9月,县&革委会&在群众堂举办两委(县委、县人委)及公、检、法干部学习班(1969年3月改称&五七干校&),搞所谓清理阶级队伍。60多人被揪斗,25人被挂牌游行,另有3人非正常死亡。
& & 冬季,根据潼关&经验&,大搞&民主革命补课&,全县补订地主790户、富农366户、资本家9户,给1509人戴上了地主、富农分子帽子。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部复查纠正。
& & 1969年
& & 2月24日,在人民广场建造毛泽东主席塑像,10月20日竣工。1972年9月奉中央指示拆除。
& & 2月25日,抽调贫下中农社员9394人组成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516个所谓&老大难&(由于两派内战,生产、工作处于停顿状态的事、企业单位)单位。
& & 5月,&革委会&决定将全县小学公办教师全部转回本大队任教,改工资制为工分加补贴,报酬、口粮由生产队分配。此举完全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 & 10月18日,韩城县聋哑学校成立。
& & 11月,动员本县城镇居民201户,688人下放农村。另接收西安市及铜川市居民199户,661人到农村落户。
& & 12月,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以大队为单位,建立合作医疗站,从医人员称为&赤脚医生&。
& & 1970年
& & 2月28日,燎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5人,重伤8人。
& & 3月3日,省煤炭厅在韩城成立韩城矿区煤炭建设指挥部。由蓝田县招来3650名工人。1973年6月改为韩城矿务局。
& & 7月27日,县&革委会&抽调1621人组成宣传队,到农村各大队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
& & 10月10日,县&革委会&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者1960人。会议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错误地要求限期建成&大寨式&社、队。
& & 12月28日,西(安)韩(城)铁路修通,并在城内广场举行通车典礼。
& & 1971年
& & 5月,在西庄公社杨村建立韩城综合地震台。
& & 7月26日,禹门口黄河洪峰流量为15000立方米/秒,桥南村潜坝受到严重冲击,河床被刷深4米。
& & 10月,本县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
& & 12月,县&革委会&抽调工人和农民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各高中领导学校的斗、批、改。
& & 1972年
& & 2月,中共韩城县委召开批林整风会议,组织县、社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讨论中央关于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有关材料,揭发批判林、陈的反革命罪行。
& & 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42支队(又称建字450部队),奉命来韩参加矿区建设。
& & 6月,盘河水库建成蓄水。总库容795.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78.2万立方米。
& & 9月,公安部门破获以樊浚、薛仲来为首的&马列新共党&反革命案,两名首犯于12月24日被依法处决。
& & 10月,红旗公社(苏东乡)建成大型引水工程&&红旗渠,将澽河水引上旱原,设计灌溉面积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后并入薛峰水库灌区。
& & 1973年
& & 1月,在西龙门山南麓修筑铁路隧道时,发现属更新世中期到晚期的禹门口洞穴遗址1处。说明公元前10~3万年,先民即在此过着原始群生活。
& & 7月,薛峰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总库容436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024万立方米。
& & 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竣工。
& & 8月18日,马村变电站建成投运。
& & 12月,全年粮食总产5947.5万公斤,连续8年低于1965年,比1965年减少220万公斤,农村每人平均口粮仅121公斤。县属工商企业亏损168.1万元,财政赤字达52.7万元。
& & 1974年
& & 1月,燎原煤矿职工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圣人、仁义、王道、中庸、天才等条的解释写文章批判,认为宣扬了孔孟之道和唯心主义,一时闻名全省,波及全国,被&四人帮&利用,流毒甚广。
& & 1月,韩城化肥厂建成投产,年产合成氨0.3万吨,碳酸氢氨1.2万吨(1980年交省化肥公司管理)。
& & 12月,全县456所小学改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管理,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领导和教学秩序。
& & 1975年
& & 5月1日,薛峰水库南干渠竣工,渠长38公里,流量8立方米/秒。
& & 7月1日,韩城县自来水厂建成投产。
& & 8月25日,在烈士陵园金塔东侧建成电视差转台。
& & 1976年
& &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城乡人民怀着悲痛的心情,自发地以各种方式沉痛哀悼。
& & 4月,林业资源清查工作结束,本县共有林地37930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8%。其中天然林316649亩,人工林46411亩,经济林16245亩。
& & 5月1日,县影剧院建成。
& & 8月20日凌晨,英山原忽降暴雨,英山水库水位从4米猛增至27.5米,库坝被冲垮。
& & 9月,下峪口煤矿洗煤厂建成投产。
& &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在影剧院设灵堂,各界人民纷纷列队吊唁。18日,在人民广场举行追悼大会。
& & 10月,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消息传达后,全县人民衷心拥护,纷纷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这一历史性伟大胜利。
& & 1977年
& & 1月,县委向各级党组织传达中央批发的&四人帮&反党集团罪证材料,广大党员、干部奋起揭发&四人帮&篡党夺权的罪行,清查其帮派体系。
& & 2月,韩城县古代建筑维修队(后改公司)成立。该队系全省第一个古建企业,受到省文物厅的重视和支持。
& & 5月1日,韩城棉织厂建成投产。
& & 6月22日,黄河电厂(后改称韩城发电厂)建成。总装机容量38万千瓦。
& & 11月,关闭粮食集市贸易,由粮站经营粮油加价购销业务。
& & 1978年
& & 5月,韩城县公共汽车公司成立。
& &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企业单位和学校,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光明日报》刊登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 9月,推行以克、毫克为单位的戥秤,废除以两、钱计量的旧戥秤,中医处方计量单位改钱为克。
& & 1979年
& & 1月1日,本县首次举办老年人元旦越野赛,参赛者千余人。
& & 韩城矿务局办的《韩城矿工报》创刊。
& & 2月,芝川公社西少大队第四队(芝川镇西少村第四组)实行&联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芝阳公社贺龙大队第五队实行&口粮田&(即包产到户)制度。
& & 6月5日,马沟渠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和冒顶事故,死亡17人。
& & 7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对土改中全县原订的1177名地、富、反、坏分子中,给予平反的284名,改造较好、摘掉帽子的887名,继续改造的6名。
& & 10月8日,县殡葬馆建成,开始推行火葬。
& & 11月,改革开放后,首次在城区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历时八天,盛况空前,到会人数达12万多人(次),总成交额148万多元。
& & 11月10日,设计年产能力为300万吨原煤的现代化大型矿井桑树坪煤矿建成投产。
& & 1980年
& & 3月20日,燎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7人,伤2人.
& & 4月,中共韩城县委总结芝川公社富村大队实行&联产到劳&生产责任制的经验,并作出放宽农村政策的四条规定。8月,全县实行&联产到劳&的生产队占到总队数的79.8%。
& & 9月4日,县政协恢复。韩城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 12月12日,韩城县九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定设立韩城县人民政府。大会选出县人大常委会及县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组成人员。
& & 1981年
& & 4月5日,姚庄坡底砖瓦厂,挖掘出东汉墓一座,其殉葬品中有薄荷、薏苡仁、大枣核三种中药,这对研究韩城地区的医药史有重要价值。
& & 8月25日,破获以王俊旺为首的&爱民党&反革命案。
& & 10月,县、乡两级分别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小组制订了创文明村、文明单位、五好家庭的实施细则。
& & 1982年
& & 1月,中共韩城县委成立对台工作小组。
& & 2月27日,中共韩城县委召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命名表彰大会,给10个文明单位、5个团结村组、6个光荣冒尖组和一批五好家庭、先进个人颁了奖。
& & 3月27日,国务院公布司马迁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4月,省教育厅、农业厅在韩城召开全省农业中学工作座谈会,推广本县新农农业中学办学经验。1983年,新农农业中学被评为陕西省教育战线先进集体。
& & 5月2日零时32分至3日19时16分,9至10级大风横扫全县,龙门一带风力达12级,树木损失十分严重。
& & 7月,本县小麦总产首次突破亿斤(市)大关,创建国后小麦总产最高记录。
& &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共计300504人,其中男占53.06%,女占46.93%。
& & 12月,韩城县总工会在企业中开始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36个单位建起职代会。
& & 1983年
& & 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关于人民公社要实行政社分设体制的规定,将人民公社管委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 & 3月23日,燎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3人重伤,24人轻伤。
& &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来韩城视察矿区建设,并瞻仰司马迁祠墓。
& & 8月17日,韩城县打击刑事犯罪指挥部办公室成立,按照&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方针,抓捕各类刑事犯罪分子573名,摧毁犯罪团伙64个。
& & 9月25日,渭南地区水土流失区&三荒&(荒山、荒坡、荒沟)治理现场会议在韩城召开,交流承包治理&三荒&的经验,并到水流域现场参观。
& & 12月13日,韩城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全县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300多户。
& & 12月,韩城县公安局看守所被评为全省政法战线红旗单位,公安部给记集体一等功。
& & 1984年
& & 1月1日,燎原煤矿移交韩城矿务局管理。
& & 1月18日,根据国务院通知,韩城县九届四次人代大会决定,韩城县改为韩城市。
& & 3月5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韩城市支部成立。
& & 8月20日,西庄、龙亭、芝川三个乡人民政府改为镇人民政府。
& & 9月,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本市扑鼠专业队长张景新&灭鼠王&称号。翌年1月,中国科技协会又对他研制的&踏板式&扑鼠器给予奖励,并颁发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 & 11月8日,西安电影制片厂电视部和韩城矿区文化宣传基金会合作拍摄《韩城矿区在前进》电视资料片。
& & 12月,本市被渭南地区评为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市。
& & 共青团中央命名城关中学无线电航模小组为活跃的中学生活小组,芝阳乡团员孙云龙为&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
& & 全市1271名干部职工长期拖欠挪借公款356486元,经清理,计收回352124元。
& & 1985年
& & 2月,国务院批准韩城市为乙级开放城市。
& & 3月,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全市分期分批整党,历时近两年,是党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整党,共查处以权谋私等违纪案件118起,对犯有各种错误的133名党员,分别给予了纪律处分,其中因在&文革&中犯有错误而列入审查的23人,全部查清结案。
& & 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韩视察,并瞻仰司马迁祠墓。
& & 8月,本市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结束。
& & 8月19日,中共韩城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冯丁宁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他与罪犯英勇搏斗的精神。
& & 9月9日,中国民主促进会韩城市支部成立。
& & 10月18日,城区莲池信用站会计薛文常利用职权,贪污公款22.9万元,被依法处决。
& & 11月30日,市内开始使用自动电话。
& & 12月,陕西师范大学与市文化局联合录制电视片《司马故里行》。
& &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粮食、棉花取消统购,实行合同订购。
& & 各企业普遍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 & 12月,开展财税大检查,2035个企业共查出违纪资金1154.6万元。
& & 1986年
& & 1月,韩城市啤酒厂第一期主体工程完成。
& & 位于韩城电厂北边的象山山体滑坡,为确保电厂安全生产,厂方成立防滑办公室,在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汽车运输队的大力协助下,完成了排险任务。
& & 4月1日,韩城市出租汽车公司成立。
& & 4月27日,以赵树廷、冯景民为首的11人贩毒团伙,共贩卖无水咖啡因粉剂2000公斤、鸦片11公斤,人民法院判处赵死刑。
& & 5月1日,新城区龙门大街工程完工。
& & 7月,文化、公安部门检查文化市场,查出象山胶印厂非法印刷坏书4种,罚款3000元。同时检查了销售书报、录音带、录像带的单位,没收、销毁部分黄色书报,依法收审3名违法分子。
& & 8月7日,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韩城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指出要把本市尽快建设成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旅游事业发达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 & 8月16日上午,建于清代雍正三年(1725)的城区东南台原上的文星塔倒塌。
& & 12月18日,国务院公布韩城市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列入重点保护单位。
& & 全市国营商业42个小型零售企业全部下放,其中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4个,转为集体所有的28个,租赁给个人经营的10个。
& & 1987年
& & 1月,陕西省第一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FOM&1型矿井瓦斯自动监测设备在下峪口煤矿投入使用。
& & 2月,矿区第一台具有自动显示矿井通风避灾系统功能的大型光电通风系统模拟牌板在下峪口煤矿制成使用。
& & 4月14日,昝村乡南潘庄村村民卫文科在挖沙时发现两根剑齿象门齿和一具上颚骨化石,门齿长3.47米。初步考证剑齿象生活于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
& & 5月7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扑救林源乡森林火灾中光荣献身的林源中学学生杨水泉、薛效林为革命烈士。
& & 10月,新城区黄河大街工程竣工。
& & 11月1日,陕西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在本市召开。国家教委副司长闻友信、副省长林季周等到会讲话。
& & 11月20日,王峰乡南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12人,伤8人。
& & 12月15日,市人民政府新城区办公大楼建成。
& & 卫星电视教育频道地面接收站建成,全市设12个电视录象教学点。
& & 韩城矿务局被煤炭部命名为1987年度全国煤矿安全先进单位。
& & 1988年
& & 3月,物价大检查中,查出违纪案件12起,违纪行为250起,其中万元以上的案件1起,千元以上的9起。
& & 5月20日,市人民政府迁至新城区新建办公大楼内办公。
& & 6月,商业系统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承包、原班子承包和结合调整班子承包等方法,13个预算内国营企业全部签订了经营承包合同。
& & 6月1日,候(马)西(安)铁路侯(马)下(峪口)段开通。
& & 7月,中共韩城市委作出《关于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改革方案,按&科技兴韩、教育奠基&的战略思想,初步绘制出本市农村教育发展的蓝图。
& & 8月13日至25日,连降特大暴雨,林源乡6小时内降水量即达192.4毫米。暴雨来势猛,次数多,以致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泛滥成灾。
& & 14日,象山煤矿采煤二队副队长、劳动模范屈永强,奉命炸桥泄洪时不幸被洪水卷走,光荣牺牲,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 & 10月,韩城宾馆建成,新城区状元街工程竣工。
& & 10月30日,金塔公园通往烈士陵园的金塔桥建成。
& & 11月,省政府授予本市基础教育先进市称号。
& & 11月28日,韩城市技工学校成立。
& & 农业科技有59个项目开始推行集团承包。
& & 1989年
& & 1月9日,市人民政府发出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实施办法。专营单位为市供销社。
& & 2月17日,韩城市地方煤炭销售统一管理办公室(简称统管办)成立,专管地方煤炭生产开发基金和外省煤炭管理费的收取。
& & 5月1日,由团长青木正夫、副团长佐藤正彦率领的日本中日传统民居考察团,一行15人,来韩城考察党家村等地民居。
& &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后,本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
& & 7月1日,苏东乡董村投资170万元办的提花织物厂正式投产。
& & 7月12日,省教育厅批准新农职业中学为陕西省示范职业高中。
& & 8月17日,公安、文化部门依法查封了大量印刷、出售淫秽书籍的芝阳印刷厂,没收其非法印刷的书籍13种、2万余册,主要负责人被依法收审。
& & 8月25日,市人武部参谋杨国祥向龙亭镇姚家庄村民孙选民贷款5万元,因无力还债,将孙杀死,杨被判处死刑。
& & 9月,新建的市面粉厂(位于新城区董村北)建成投产。
& & 9月14日,韩城市庆国庆&四热爱&歌咏大赛在市体委灯光球场举行,42个单位1500多人参加,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和广大群众一起以嘹亮的歌声,抒发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解放军的情怀。
& & 9月23日,市焦化厂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机焦10万吨。
& & 9月25日,司马迁自修大学成立。
& & 10月,年吞吐量为5万吨的禹门口临时水运码头建成。
& & 市检察院查出市供销贸易公司经理晋玉堂等,贪污9000元,并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12万余元。
& & 11月,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土地警钟日宣传活动的通告》,要求在11月1日广泛开展国土观念教育,强化土地管理工作。
& &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全市共撤销、合并属于政企不分、官商不分和&四无&(无资金、无场地、无专业人员、无固定经营范围)的公司13家。
& & 11月6日,在市宾馆召开韩城市志初稿评审会,省志编委会主任陈元方到会指导。
& & 苏东乡潭马村化工厂生产的农宝牌植物叶面肥,继1988年获国家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之后,又获金奖。
& & 12月,完成全市土地资源调查任务,编出《韩城土地资源》资料。
& & 公安、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扫黄&、&除六害&(赌博、卖淫嫖娼、吸毒贩毒、制作贩卖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和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专项斗争,共抓获各类犯罪分子826名,没收淫秽书刊2万多册、黄色录像带40多盘。
①:又称&硬肚&,信奉九富八卦道,认为通过念咒画符、练气功,可以达到刀枪不入。
电话:400-周一至周五 8:00-18:00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城市公安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