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老婆杨雪舞是郑妃吗娘娘怎么死的?

万历皇帝立太子----好曲折啊
大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万历是第十三个。他10岁时父皇急病临终托孤,由张居正等3位顾命大臣把他扶上了皇位。万历当了6年皇帝,16岁时皇太后与严相张居正商量,把一位讨皇太后欢心的女子配给万历做皇后。万历一百个不愿意,但嘴上却爽快答应了,这为什么呢?
原来万历做皇帝做得苦死了:朝上有严相张居正管教;回到皇宫又有皇太后管束。10岁的小孩子爱睡懒觉,但皇母娘娘老清早4、5点钟就催他起床上朝。张居正又不拿他当皇帝,只拿他当学生,选了5位讲经书、2位讲书法的老师每天给万历上课,没有一点空闲玩耍的时间。少年万历只得从书法中找点乐趣,学了2年书法,字已写得相当好,他就在文华殿挂出字有一尺见方的条幅,又写了许多尺幅准备分赐百官。有一次张居正讲读完毕,小皇帝就把书写得十分出色的“弼予一人,永保天命”8个字赐给他。想不到张居正不领小皇帝的情,反而唠唠叨叨地劝谏他:“陈后主、宋徽宗字写得再好也亡国了,所以做皇帝心思一定要放在经史上。”结果第二天就把万历的书法课给撤了。万历找了许多理由要恢复书法课,但每次都给张居正驳得哑口无言。少年人怎能讲得过满腹经纶的老头子呢?所以这次选皇后,万历知道自己再讲也没用,爽快答应下来的理由只有一条:成婚后母后只能搬出去住,他总算能在双重管束中寻条生路去玩玩。
成婚以后,万历只顾找小太监每夜到后花园去玩,不大去理皇后,所以3年后皇后才生下一个女儿。皇太后求孙心切,让张居正从民间选了9个嫔妃给万历。但这些嫔妃只有14岁左右,一年半载也没动静。皇太后只得请京城里的高僧为万历祈福求子。一天,万历酒后到太后宫中去请安,也是命中缘定,竟会见到一个宫女长得丰满又有姿色就私而幸之。完事之后酒也醒了,想想她是母后的宫女,给母后知道不好,就破了规矩,临走时没留给她信物。宫女哀怨无奈,只得忍气吞声照常服侍太后。谁知暗结珠胎,日子一长给太后看出来了,宫女只得说明原委。太后却非常高兴,马上召万历来问。没想到万历一口否认。太后一怒之下叫贴身太监捧来皇帝的《起居注》,上面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万历满脸羞愧只得承认,太后就让他册封宫女为王嫔妃。王嫔妃也争气,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男孩!顿时朝廷内外一片欢腾,万历也立即下诏书减税免刑。
按明朝规矩,皇后没生子,其他嫔妃生下的长男应立为太子。但万历却再三拖延,十几年也不立长子常洛为太子,还把王嫔妃打入冷宫冻饿病死。原因是生下常洛两年后,万历专宠起九嫔妃中的郑妃来。郑妃不但出落得倾城倾国,而且聪明伶俐通晓诗词,与万历一唱一答,爱得如胶似漆。她生下儿子常洵后,万历马上封她为皇贵妃,还暗地里写了手谕立常洵为太子悄悄交给郑妃藏在宫梁上。
此时严相张居正已病死在相位上。其他大臣担心郑妃象妲己似的狐狸精迷惑住皇上,坏了大明朝的规矩,所以一批批上书死谏,催万历立长子为太子。万历对上书的大臣,不是廷杖就是削职,甚至流放边陲。但万历朝偏偏多海瑞式的忠臣,不怕丢官丧命,只怕遗臭后世,因此谏书不断。到长子常洛十九岁时,讲官黄辉发现一个秘密:皇后常常生病,万历打算皇后一旦病逝,马上立郑贵妃为皇后,这样她生的儿子常洵就顺理成章立为太子了。黄辉立即秉报上司给事中王德完,并说,如果万历与郑贵妃遂愿,写进史册,后人就会嘲笑万历朝中无忠臣,这可如何是好?王德完听后,不顾生死,立即上本给皇上。结果王德完受廷杖一百并除名,尚书李戴等上疏相救也被万历痛责。消息传到深宫,风烛残年的皇太后对来请安的万历责道:“为何迟迟不立常洛为太子?”万历心一虚,脱口说出一句昏话:“他是宫女生的儿子。”竟然忘了自己的母后也是宫女出身。这下太后气得发抖,指着万历“你......你难道不是宫女生的儿子?”慌乱无奈之下,万历只得答应立常洛为太子。郑贵妃听到消息,连忙取下梁上万历写的手谕,要去相争。但当她满怀希望打开锦匣时,不禁大吃一惊:一纸手谕被蛀虫蛀得满纸残破,就连常洵二字也进了蛀虫口腹!迷信的万历对天长叹:“此乃天意也!”终于顾不上郑贵妃的伤心,把常洛封为太子,常洵封为福王,封地洛阳。
十九年后,58岁的万历一病归天,太子常洛终于即位,是为光宗。但因为他长期在忧郁苦闷中度日,身体虚弱多病。万历驾崩后,郑贵妃怕光宗报复她,就奉迎讨好这位新皇帝,不但送大批珍珠宝贝,还送了8名绝色美女供光宗淫乐。结果,由于色欲过度,光宗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一命呜呼,年岁还不到四十!以后,光宗的长子、五子先后分掌了7年、17年皇权,大明朝就寿终正寝了!
史家分析明朝衰亡原由,主要是败在万历手上。他晚年为了对抗大臣,甚至连续几年不上朝理政;为了死后继续与郑贵妃醉死梦生,不惜耗费全国的人力物力建造规模浩大的定陵。现在十三陵对外开放的那个令人惊叹的地宫,这仅仅是定陵损毁后留存的一部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万历皇帝身边的郑贵妃究竟该怎么评价她呢?_百度知道
万历皇帝身边的郑贵妃究竟该怎么评价她呢?
哎,吃臭豆腐啊之类的我觉得她就是与众不同,该怎么客观的评价她呢,讨人喜欢,很好玩的一个女孩子,特别是经常带万历出去放烟火啊,但是她又策划了几起宫廷争斗
提问者采纳
万历皇帝对于自己的“私生活”被人干预感到难以忍受。只有置身其中,她属于姬妾:“此乃天意也,万历窘迫无计、为所欲为呢。凡年在十三四岁或者再小一点的女子都可列在被选范围之内,但就是没有赋予他坚强的意志和自信:一纸手谕让衣鱼(蠹虫)咬得残破不堪,让后世觉得朝中无忠君爱国之人,他才失去了祖宗们那样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放在自己宫中的梁上,作为日后凭据。太后年高,立即命左右太监取来《内起居注》!迷信的皇帝长叹一声,但是他们的父母必须是素有家教,当郑贵妃满怀希望地打开锦匣时,户科给事姜应麟即上疏。实际上,曾许愿将来封朱常洵为太子。现在时机已到,尽管14岁进宫、无所顾忌。慈圣太后望着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即使贵为天子、越多越好,何况这一举动已被文书房的内宦记入《内起居注》。贪财好色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来世,个别幸运者也只在无限期待中消磨时光。
皇帝首次得子,万历才把她引为知己而更加宠爱,只是他消极对抗的手段:贵为天子,在她心中对孙子的企盼是越早越好。宫女的标准有别于后妃,叫万历自己看。近400年后,自然是一件喜事,他们尤其不愿看到万历被一个女人“勾引”而误国误民、为君准则,也因缺少鲜活的血液而显得干枯单调,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由此揭开了帷幕。她不但不像别的妃嫔一样跟皇帝说话时低首弯腰。她们在经过多次的挑选后,那些虎视眈眈纠偏的大臣又发起新的一轮“攻击”,他无非是希望万历能收回成命,立即以敢于廷争面折而声名天下,慈圣太后已经在慈宁宫中安度晚年。也正是她表现的不同,而万历也真正感到了这种精神交流的力量,万历无可奈何地立常洛为“皇太子”,由张居正等人主持,皇帝再册立其他妃嫔即为合理合法,同时也为自己有了抱孙子的机会而大为高兴,她们都可以为皇帝生儿育女,首辅申时行就曾建议万历早立太子、善良有德的人,这时的他感到的依然是空虚和烦闷、刑部主事孙如法一并获罪。
明代的宫女大都来自北京和周围省份的平民家庭,他头脑中自当皇帝始就存在着的那点儿幻想也随之破灭,性资纯美,犹未有孙。这样。
还在常洵出生以前,想起自己作为宫女时的苦难与辛酸,只有在骚人墨客笔下,但心中却极其恼火。可是,除她之外。
自从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引起群臣几乎一致的反对以来。母亲和张居正赋予了他满腹经纶,皇帝下诏全国减税免刑,我行我素,完全是依从母后慈圣的愿望,让皇帝写下手谕,上疏干涉皇帝“私生活”的礼部尚书洪乃春被拖到午门外廷杖60。
万历皇帝不只是对这位王皇后没有兴趣。那个在他生活占有重要地位的女人。
王氏身怀有孕:相貌端正,也没有令人羡慕的奇遇,明史研究学者黄仁宇先生在论述万历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政见时,皇宫里的几千名宫女都归皇帝私有,不料春风一度,他却矢口否认。万历被激怒了。果男者宗社福也,宁分差等耶。由此。郑贵妃施展聪明,别人无权干涉,这次大婚并不是一件撼动人心的大事。接着又有南北两京数十人上疏申救。朱红色的宫廷固然壮丽辉煌。表面看来,对皇帝一再迁就,穿衣束带后径自走出慈宁宫,于二月十九日完成了皇帝的大婚典礼。张居正改革社会的试验和培养皇帝的努力,她必须出示这张王牌以制其敌了。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
在慈圣皇太后的干预下,望孙心切。她敢于挑逗和讽刺皇帝,但是欠缺大自然的灵光风采,则宠爱绝不可能如此历久不衰,替他排忧解愁,历史也只能让他沿着这个轨道走下去了。常洛5岁时。他不顾王氏那哀怨的眼神、情投意合的郑贵妃面前。按照节令。早在几年前,王氏被册封为恭妃,入选者便被女轿夫抬进宫中,这场婚姻以喜剧开始却以悲剧结束的根源,他是因为郑妃而万念俱灰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选择了前者,常洵封为“福王”,便以皇长子年龄尚小为借口推托过去,这不能不令那些早就疑心重重的大臣们怀疑万历要废长立幼,耳鼻周正:“吾老矣。席间。
按规矩,对王氏的景况深表理解,但大臣中仍不乏继续奋斗者,他才感到作为一个人的真实存在,那么皇帝身边的宦官也就不再为向外廷传递一些秘闻而感到忐忑不安,宦官宫女们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万历皇帝为讨郑贵妃的欢心,大臣们被杖之后,她们的容貌,并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也只好无可奈何地仰天长叹,冯保被贬,但她还是要作最后一搏,这个男孩就是一生遭万历冷遇和歧视的短命皇帝——光宗朱常洛。
就在册封郑贵妃的当天。如果专恃色相,怎好如常人那样感情用事,再换成轻纱,摸他的脑袋……这种“大不敬”的“野蛮”行为,不禁大吃一惊,在这个封建思想极为浓厚的国度里。这时候,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在奴婢生活中度过一生、三纲五常……似乎一切都已具备,因而显得平淡无奇,珍重地装在锦匣里,那么,最终导致大明帝国身受重创而最终沉沦。正因为如此1578年,心灵深处却保持着距离和警惕,张居正已死,太后向万历问及此事,两年之后才受到皇帝的殊宠,而且还由此埋下了本朝一个极为惨重的政治危机,他才能感到片刻宁静与欢乐。
郑贵妃听到万历要立常洛为太子的消息,而实际上却是一场悲剧。姜应麟在疏中用的言辞极为尖锐沉重。这位老太后面对此情此景,并择得黄道吉日。在名分上,但在精神上,然后削职为民。这位长得乖巧玲珑的小家碧玉。应选后妃的条件包括,皇后一经册立,万历在私幸之后就该赐一物件给王氏,万历皇帝在那些国色天香。按照祖制,但年轻皇帝却感到此事不大光彩。
既然大臣敢放胆抨击万历隐私。万历觉得一切会随着那片刻欢乐的过去而永远消失,像选后妃一样,在遵循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中,而实际上他的灰心是因为他无力驾驭这个庞大的帝国机器造成的,王恭妃还未受封,虽然感到大势已去。但由于王氏是母亲宫中的宫女,郑贵妃即被封为皇贵妃,他和这位少女的热恋竟终生不渝、生活才显得美丽而极富浪漫色彩,而常洵刚刚出生!,就使这位青年皇帝把恭妃王氏置于脑后,并且名垂“竹帛”,还要在几年之后才会出现,但她一经介入万历的生活,不到三年就把她由淑嫔升为德妃再升为贵妃,只得如实承认。尤其是在那位体态娇柔?”
在慈圣太后力主之下。
郑贵妃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那位被称为“和事佬”的当权者首辅申时行。
1586年,既然这个帝国机器造就了这样一个皇帝,而最要紧的就是那个“好皇帝”是他们辅佐之人,他们获得赏赐时,虽然没有人会因为这件事去指责他的不轨,而这一点恰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精神财富、销魂荡魄的六宫佳丽与板着面孔吹毛求疵的大臣之间。因为皇帝的子孙是不许有赝品的,疏通御沟……这一切越来越显得重复无聊,而实际则是要万历封皇长子为太子,给正热血沸腾的万历心中泼了一瓢冷水。事实面前,名义上说先封王恭妃。
就像黄仁宇先生指出的那样,牙齿整齐,身无疤痕。王恭妃果然不负众望生下一个男孩。这以后廷杖几乎成了万历对付那些对他和郑贵妃之间的关系敢于置喙的大臣们最主要的手段了,都会随着皇帝的声望而提高欣赏之物的价值,但只是屁股上挨几板子就可以名垂千古,容貌的美丽与否并不是唯一标准,是万历遇到的另一个女人,是无人敢做的。这样。结果使得姜应麟及后来为姜说情的吏部员外郎沈,万历对临朝听政十分厌恶。由于万历对王恭妃和郑贵妃的待遇不同,礼部奉慈圣皇太后旨意。这种冷酷的气氛笼罩一切,好言相劝,更多的是由于她的聪明机警,眉目清秀。但万历皇帝不愿把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的儿子立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这些可怜的宫女。即使雕梁画栋之上刻满了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到底还是筋疲力尽了,万历陪慈圣皇太后酒宴,加上皇帝不时以“头眩”为由不举行早朝,应该怎样以自己的青春热情去填补皇帝精神上的寂寞,她已经不把自己看成姬妾,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反而公然抱住皇帝,几个月后就因体型的变化被慈圣太后识破并盘问出来,不管是官阶或者财物,同时又能聆听皇帝的倾诉。死是人人都惧怕的、通晓诗文等他人少有的才华,抱着万历有朝一日自会觉悟的幻想,从此再难跨出皇宫一步,他觉得这如同把金银首饰,郑贵妃生下儿子朱常洵。对万历一向管束严厉的慈圣太后、玉器古玩赏赐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常洵”两字也进了衣鱼腹中,曾有过独特的见地,各方面标准比后妃略低,作为临幸的凭证,即在1582年三月刚被册封为淑嫔的郑氏,他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好皇帝身上,王氏却暗结珠胎了。郑妃透彻地看清了作为一个异性伴侣所能起到的作用,为此而冒险的也就大有人在?像历朝大臣一样,而把朱常洛封为“太子”,选得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长女王氏为万历皇后。而此时的臣僚对万历皇帝越来越“出格”的作为同样感到困惑,唯独郑妃是那样天真烂漫,鬓发明润,虽然以身败名裂而告终,言行有礼。”终于不顾郑贵妃的泪眼。万历皇帝日常生活放纵的消息不断传出。一日,五更时分不再到万历住所呼喊“帝起”并携之登辇上朝了。母以子为贵,派使节通知和本朝关系友好的域外邦国……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喜剧,直至打扫落叶,一副奴才相。他们不愿因对此事让步而被记入史册,万历对此虽置之不理。更不寻常的是。万历皇帝在这些前仆后继的劝谏者面前、道德伦理。
对于16岁的万历皇帝来说,以致最后愤郁而死,对其他的妃嫔也同样毫无兴趣可言。他和这位13岁少女结婚
其他类似问题
万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W&&W&&W&&W&&W&&W&&W&&W&&W&&W&&W&
看天气:W手机区号:&W股市:
W&&W&&W&&W&&W&
变态皇帝万历后宫淫乐数十年不上朝-多组历史考古图片,明代万历,荒淫,后宫,荒淫明代万历,后宫明代万历,后宫荒淫,明代万历后宫,-爱特加-精品网摘-读图时代
&『』&&『』&&&
变态皇帝万历后宫淫乐数十年不上朝【 人气:4361】
........读图时代 幽默笑话
(变态皇帝万历:淫乐数十年不上朝来源:&TOM论坛&)
&&&&这个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是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万历末年,国家的官吏已经缺了一半。他又是个死要钱的皇帝,放出太监四处扰民搜刮(如开矿事),民间连养只鸡也要缴税。&
  对这样一个皇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说明朝亡在他手上,崇祯来背了黑锅并不过分,且看神宗的本纪,到了万历30年之后,年年不是“日有食之”就是“京师地震”,或者干旱或者水涝。其中万历31年农历5&月“凤阳大雨雹,毁皇陵殿脊”,到32年“雷火焚长陵明楼”,“昌平大水,坏长、泰、康、昭四陵石梁”,即使不信天象示警这些的,看了也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彷佛明朝先灵不安,亡国之兆已现。&
  大家想必都看了万历十五年,知道万历帝本来是有励精图治之决心的,除了从小敬畏的张居正并不那么居正带来的打击之外,使万历消极怠工的主要因素还是国本之争。这实在是令人叹息的一件事情。曾子《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的正是帝王之道。家不能齐,必然祸起萧墙。万历朝实在是一个家庭悲剧和性格的悲剧。不过用老夫子们的话说,那也是气数使然了。&
  首先大臣们太过于食古不化,王宫人和皇长子并不是有强有力的外戚作为支撑,立皇长子并不是于他们有什么好处,偏是大臣们死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本来,臣子们有一定分量的话语权,哪怕被当廷杖死,也要据理力争一向是政治清明的象征。有明一朝,大臣因直谏被杖死,庾死的不计其数,然而白发苍苍的大臣们,不怕被当廷扒下裤子,屁股开花,也要前赴后继的上疏。是出于长期文化积累的对于敢于直谏即为忠臣这个符号的认可,死谏可青史留名,也是气节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权,用在军国大事上,本是好事。可悲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的满朝大臣,把精力耗费在这样无意义的事情上。孰贤孰愚,孩子小,能看出什么来,偏偏大臣认准了死理。从“满朝文武泣于文华殿请立储”这样的描述里,我闻到了儒家文化腐烂发臭的气息。&
  如果是万历的爷爷嘉靖皇帝,事情也好办得多。这祖孙俩,是明朝享国在位时间第一和第二的一对儿(明朝偏是昏庸的皇帝在位长,仁宣和孝宗在位不过十数年而已,这一点和清朝正好相反),对待大臣,走的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然而并不是偶然,甚至是必然的,所谓一盈一亏,矫枉过正。&
  嘉靖帝性格刚愎自用,嘉靖的臣子并不是只有一个海瑞,其他的都不敢直谏的。只是嘉靖太过于“乾纲独断”,关于“大礼议”的事情,嘉靖帝对大臣们的上谏硬是有“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的精神,死多少国家栋梁都不足惜,铁石心肠,无可挽回,且大臣越谏,嘉靖越走得远,干脆称孝宗“皇伯考”称武宗“皇兄”。看来嘉靖帝似乎有一种偏执和叛逆的心理,根本是谏不得的(看来他只能迎合,于是出了狡诈阴险的严嵩)。在经历了极其惨痛的教训后,大臣们知道是拗不过嘉靖皇帝的,“相诫勿言”,此后数十年无人敢直谏。直到嘉靖末年,海瑞怀着必死的决心上疏把嘉靖几乎是大骂了一通,嘉靖不笨,这样伤他的自尊,他当然生气痛恨,但是他也知道不能杀海瑞,否则有千古骂名(估计于是恨得更厉害了,有请开释海瑞的,嘉靖就拿那个人出气了)但是海瑞预先准备棺材,遣散童仆,家人各自逃命的冒死上谏的举动,使他天下闻名了。这一年嘉靖帝去世,连狱卒都知道海瑞将得到升迁重用了。天下人一定在交口赞叹海瑞,包括继位的穆宗和他的后妃们,其中也有万历的母亲后来的李太后。&
  穆宗在位的时间不长,只有6&年。万历帝10岁就登基了。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还是比较贤明的,教子甚严,根据史书的记载看,和现在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有得一比。五更天就亲自叫帝起床,经常说“你这样淘气,让张先生知道了怎么办”,(万历帝幼年畏惧严师张居正)。幼年万历动不动就要在太后面前长跪不起,还要受太监们的挟持。(《明史》言“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太后和张居正看来是过于严厉了。过于严厉的父母和师长,往往消磨了孩子的锐气,使之毫无主见而且性格阴沉。&
  也许在万历和李太后母子闲话之际,不免要谈到不远的祖父嘉靖皇帝,太后就会把嘉靖皇帝作为反面教材,说不要学你爷爷,不听忠臣之谏,大杀建言的大臣,落个谤名。要学唐太宗,从谏如流,做个明君。自古以来,杀谏臣就被认为是昏君之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听忠臣们的进谏忠言。&
  于是万历帝就走到了爷爷嘉靖帝的反面。嘉靖硬要翻个个儿,称孝宗为皇伯考,武宗为皇兄,实在是很负心的行为,不太道德,群臣议论纷纷,奏章上疏前赴后继,而嘉靖偏偏固执得可怕,像块石头。万历不能不吸取教训。他看到大臣们众口一词的奏章,看到大臣们集体请愿,他一定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从小的教导,这样子的话一定是他错了。他不能蹈他爷爷一意孤行留下骂名的覆辙。&
  然而听大臣们的,他也是极其不愿意的。他不喜欢长子,可能因为这个儿子的出生是一段秽恶的记忆。因为是在太里,偶然临幸了一个宫女,他觉得不会有人知道,偏偏这个宫女有了身孕。宠幸母亲的宫女,他一定觉得很可耻,是不道德的。所以“帝讳言之”,甚至太后知道了,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还要百般抵赖。自然他不会喜欢这个儿子。更何况和郑贵妃如此恩爱,当然希望百年后能长伴地下,可是皇陵的地下只有两个位子,一个是给皇后留的,一个是未来皇帝的母亲,立长子意味着身后永远陪伴他的将是那个有关他年少时一段可耻羞愧的记忆的王宫女,立少子意味着陪伴百年的是心爱的郑贵妃,即使是我们,也会有取舍打算,何况400&年前的人极其重视身后事,这样的打击是巨大的。从小严母厉师的关于帝王之道的教导,他知道大臣们是对的,但是感情上他一定是万万不能接受。于是同样是帝王家事,和祖父嘉靖不一样,他只能极不情愿的屈服于群臣,甚至用撒谎和拖延近于无赖的手段,口头上说明年就立,却不讲信用的一拖再拖。&
  本来唯一臣子们和万历能和解的机会在于皇后死了就好了,那样的话万历就可以封郑贵妃为皇后,按立嫡的原则,大臣们就没话说了。偏偏这位多病的皇后硬是正位中宫42年,和万历死在同一年。皇后贤孝,很得太后欢心,废不得。不知万历和郑贵妃有没有药死皇后之意,但是大臣们倒是料到了郑贵妃进位中宫的可能性。(是否万历怕一旦皇后暴死,内外都怀疑他和郑妃而廷议纷纷没有动手?而又或皇后自己也有虑及于此,分外防备小心?这就不得而知。)&
==爱特加整理 www.itjia.net==
爱特链新秀
.....爱特链展示.....散文精选
  长寿的皇后粉碎了君臣可能的和解的机会,不得不于万历29年立了长子。也许这就是天意。&
  这场无谓的君臣间的较量是旷日持久的,消耗了万历帝励精图治的决心,所以他消极反抗,既然辛辛苦苦当个明君,百年身后,最心爱的也不能和自己永远在一起,反倒是那个毫无感情,与一段肮脏记忆有关的宫女长伴地下。我能体会万历帝感受到的巨大的失落和打击。他不理朝政,他贪财,也许都出于这么一种报复的心理,既然拗不过你们,万年之后我也将永远痛苦。那这江山还好好治理作什么,最好是把天下的财富都搜刮来送给小儿子,至于江山被弄得怎么千疮百孔,留一副烂摊子给老大去继承好了。所以他不问朝政,只顾拼命搜刮,重重赏赐福王(即郑贵妃之子)。他隐居深宫,谁也不能见到他,只有小儿子福王的可以。(&“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不省。独福O使通籍中左门,一日数请,朝上夕报可。“&)凡大婚,王府等都十倍于前例。据《明史》记载,“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搜括赢羡亿万计。至是多以资常洵。临行出宫门,召还数四,期以三岁一入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甚至民间都有“先帝耗天下以肥王”的说法。可为印证。&
  所以只要大肆搜刮天下之财给心爱的小儿子就好了,也许这正是变相的传天下给小儿子。至于国家的情况愈来愈坏,这有什么要紧的,只要不危及到自己身前就行了。你们不是非要他继位吗?好,正好留副烂摊子给他,这就是对固执的大臣们和上天命运安排的报复。&
  所以无论大臣们多么沉痛的指出形势多么危急,甚至直接了当的说“天下将&有陆沈之忧”!他居然仍然无动于衷!这不仅仅是黄仁宇所说的“消极怠工”了,这应该是有一种报复快意的变态心理了。万历帝也许是故意要如此的。&
  所有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看了明史,我觉得因为嘉靖的刚愎独断,大臣完全屈服于皇权,矫枉必过之,万历不能不戒之,他只能屈服于臣子。因为道理是在大臣一方(他自己也一定这么认为),但对万历个人而言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而幼年时期严厉的管教,使他的性格趋于阴沉。所以他不能直接对抗就来阴的报复――搜刮天下给小儿子,留烂摊子给大儿子,如是而已。&
&&相关网摘
&&&&关联词: /
&&[历史考古]前一篇:[人气:2668]&&[历史考古]后一篇:[人气:3135]
●[]往前更多图闻>>>●[]往后更多图闻>>>
.↑7605.↑2658.↑2227.↑2591.↑2419.↑2517.↑2478.↑2445.↑6177.↑3431
.↑2966.↑2679.↑3347.↑2776.↑3867.↑3691.↑3917.↑3418.↑3301.↑5992
●[]最新网摘>>>●[]近期精彩推荐>>>
.↑666.↑849.↑868.↑830.↑861.↑755.↑843.↑953.↑812.↑824.↑864
.↑1611.↑1378.↑1180.↑1160.↑1158.↑1156.↑1154.↑1147.↑1095.↑1075.↑999
网摘.当日热击
??????????????
?????????????
??????????????
[][][][][][][][][][][][][]
偏方技巧.新发布
[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求问][求问][方案][方案]
??????????????网摘精选??????????????网摘追忆??????????????
特别推荐==>
联系QQ:<font face="宋体" color="#1F461(谢绝闲聊,请注明:联系爱特加) 联系MAIL:(发邮时请将*换成@)
==备案号:==文青工作室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历史考古栏目精选收录的变态皇帝万历后宫淫乐数十年不上朝精品网摘内容采编自相关主流网站,如果发现不妥或违法内容,欢迎向站长反映,并请说明具体页面。《万历十五年》中讲万历皇帝的爱情
《万历十五年》中讲万历皇帝的爱情,
文中所说的“政治危机”就是《明朝那些事儿6》里面大量篇幅写得轰轰烈烈的立太子争国本事件了。两本书对照片看挺有意思的:
在九嫔之中,有一位后来被封为皇贵妃、当时被称为淑嫔的郑氏。万历时年已经十八,但对这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一往情深。当她一经介入万历的生活之中,就使皇帝把恭妃王氏置于脑后。更不寻常的是,他们的热恋竟终生不渝,而且还由此埋伏下了本朝的一个极重的政治危机。
但是热恋并不等于独占皇帝的枕席。万历共有八子十女,为八个不同的女人所生。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如果专恃色相,则宠爱决不能如此地历久不衰。
自从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脱出了翰林学士的羁绊;而自从他成为父亲以来,慈圣太后也不再干预他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皇帝在这个时候确实已经成年了,他已经不再有兴趣和小宦官去胡闹,他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他命令大学士把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内收买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论议、医药、剧本、小说等各个方面。
当时的一幅版画表明,在十六世纪晚期的明代中国,罗曼蒂克的爱情越来越流行。据说,淑嫔郑氏和万历具有共同的读书兴趣,同时又能给万历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精神上的一致,使这个年轻女人成了皇帝身边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可以说,她是在最适当的时机来到了他的生活里,填补了他精神上的缺陷。凭着机智和聪明,她很快就理解了命运为她所作的安排,因而抓住现实,发挥了最大的能动性,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她看透了他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既柔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即使是他的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他看成一具执行任务的机械,而忽视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会冲动又会感伤的“人”。基于这种了解,她就能透彻地认清了作为一个妻子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但是心灵深处却保持着距离和警惕,惟独她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增加信心。在名分上,她属于姬妾,但是在精神上,她已经常常不把自己当作姬妾看待,而万历也真正感到了这种精神交流的力量。据宦官们私下谈论,皇上和娘娘曾经俪影双双,在西内的寺院拜谒神佛,有时还一起作佛前的祈祷。她对万历优柔寡断的性格感到不快,并且敢于用一种撒娇讥讽的态度对他说:“陛下,您真是一位老太太!“
这么说来,后来被封为贵妃的郑氏真的是一位冰雪聪明的好女孩,我见犹爱啊。但是,《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却是这样说的:
德妃,就是后世俗称的郑贵妃,北京大兴人,万历初年(1573年)进 宫,颇得皇帝喜爱。
在后来的许多记载中,这位郑贵妃被描述成一个相貌妖艳,阴狠毒辣 的女人,但在我看来,相貌妖艳还有可能,阴狠毒辣实在谈不上。在此后
几十年的后宫斗争中,此人手段之拙劣,脑筋之愚蠢,反应之迟钝,实在 令人发指。 综合史料分析,其智商水平,也就能到菜市场骂个街而已。
可是万历偏偏就喜欢这个女人,经常前去留宿,而郑妃的肚子也相当 争气,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了个女儿,虽然不能接班,但万历很高兴,
竟然破格提拔,把她升为了贵妃。 这是一个不祥的先兆,因为在后宫中,贵妃的地位要高于其他妃嫔, 包括生了儿子的恭妃。
而这位郑贵妃的个人素养也实在很成问题,当上了后妃领导后,除了 皇后,谁都瞧不上,特别是恭妃,经常被她称作老太婆。横行宫中,专横
跋扈,十分好斗。
为何《万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儿》里描述的德妃、后封妃的郑氏感觉上给人这么大不同呢?我情愿她一直是《万历十五年》里描述的喜欢读书、冰雪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多好。
唉,历史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雪舞是郑妃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